神经系统疾病

合集下载

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学表现

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学表现

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学表现神经系统疾病是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系统功能的异常情况。

疾病的病理学表现包括多种因素。

病理学表现旨在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疾病本质并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下面将详细介绍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学表现。

一、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病理学表现1. 细胞变性或死亡:神经细胞在受到损害后往往会变性或死亡。

这是很多神经系统疾病的共同病理学表现,如老年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和亨廷顿病等。

2. 肿瘤:神经系统中发生恶性肿瘤的可能性相对较低,但在某些情况下仍会出现,例如神经胶质瘤和脊髓瘤。

这些肿瘤通常会影响正常的神经信号传输,并可能对周围组织造成破坏。

3. 炎症:神经系统的炎症反应是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典型表现,如多发性硬化症和脑炎等。

这些疾病往往会导致炎症反应并造成神经细胞的损失。

4. 功能障碍:神经系统疾病可以导致各种各样的功能障碍,这些障碍可能涉及感觉、运动、语言、思维和行为等各个方面。

例如,帕金森氏症患者可能会出现肌肉僵硬和动作迟缓等症状。

5. 神经元异常:神经系统疾病往往会引发神经元异常。

例如,神经元过度活跃是癫痫的一个典型病理学表现。

二、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学表现对治疗的意义神经系统疾病病理学表现的深入了解对于治疗非常重要。

其中,最关键的是了解病变的类型、程度和位置。

这些信息对于开发新的治疗策略和确定最优疗法方案具有决定性意义。

例如,了解到帕金森氏症患者多巴胺神经元受损后,便可采取相应措施增加患者脑内多巴胺水平,从而减轻症状。

又如,对于脊髓损伤的患者,提前了解损伤的类型和程度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减轻病情并获得最佳康复效果。

三、神经系统疾病病理学表现的诊断手段通过一系列诊断手段,医生可以了解到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学表现。

其中最常见的手段为脑电图、核磁共振成像和计算机断层扫描等。

这些诊断手段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变类型、位置和程度等重要信息,进而制定出治疗方案。

此外,临床表现和病史等资料也是重要的诊断依据。

神经系统疾病概述

神经系统疾病概述
内囊
丘脑
豆状核
中央后回
II.
III.
脊髓
延髓
脑桥
中央后回
腹 后 内侧核
丘脑
内囊
三叉神经 节细胞
三叉神经 脊 束
三叉神经 脊束核
三叉神经 脑桥核
三叉丘系
III.
I.
II.
II.
(二)头面部 由三级神经元组成。第一级神经元是三叉神经节细胞,为假单极神经元。 其周围支组成三叉神经分布于头面部皮肤和粘膜的感受器。 中枢支组成三叉神经感觉根入脑桥,传导痛、温觉的纤维下降形成三叉神经脊束,止于脊束核;传导触、压觉的纤维止于三叉神经脑桥核。
4
3
6
5
3、神经干或神经丛型
2017
1后根型
01
2018
单侧节段性感觉缺失或减退
02
2019
相应神经根剧烈的放射性疼痛(根痛)
03
2020
如累及前根出现节段性运动障碍
04
2021
常见于脊髓髓外肿瘤、椎间盘脱出、
第三级神经元
脊髓
延髓
脑桥
中脑
丘脑
腹 后 外侧核
内囊
中央后回
薄束核
内侧丘系 交 叉
内外丘系
S4
L3
T4
C8
楔束核
脊神经 节细胞
I.
II.
III.
薄束
楔束
二、痛温觉 (一)躯体、四肢的 由三级神经元组成。 第一级神经元 是神经节细胞,胞体在脊神经节内。 周围支分布于躯干、四肢皮肤内的感受器。 中枢支组成后根外侧部进入脊髓背外侧束,在束内上升1 ~ 2个脊髓节后 第二级神经元 胞体位于脊髓后角固有核。 自固有核发出的轴突经白质前连合交叉,至对侧外侧索和前索组成脊髓丘脑侧束(传导痛、温觉)和脊髓丘脑前束(传导粗触、压觉)上行。在延髓上段两束合併,称脊髓丘系,继续上行终止于丘脑的腹后外侧核。

大学教案神经系统疾病概述

大学教案神经系统疾病概述

课程名称: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授课对象:临床医学专业二年级学生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义、分类、常见症状和体征,以及神经系统疾病的基本病理生理变化。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神经系统疾病的能力,提高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关爱患者、尊重生命的职业价值观,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教学内容:一、神经系统疾病概述1. 定义:神经系统疾病是指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的疾病。

2. 分类:(1)按病因分类:感染性、遗传性、退行性、代谢性、肿瘤性、血管性、创伤性等。

(2)按病程分类:急性、亚急性、慢性。

(3)按症状和体征分类:运动障碍、感觉障碍、认知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

3. 常见症状和体征:(1)运动障碍:瘫痪、肌无力、肌张力异常、不自主运动等。

(2)感觉障碍:感觉异常、感觉缺失、感觉过敏等。

(3)认知障碍:意识障碍、记忆障碍、思维障碍、执行功能障碍等。

(4)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出汗、心跳、血压、呼吸等自主神经调节异常。

二、神经系统疾病的基本病理生理变化1. 神经元损伤:神经元急性坏死、神经元萎缩、神经元凋亡等。

2. 神经胶质细胞损伤:胶质细胞增生、胶质细胞肥大等。

3. 神经纤维损伤:脱髓鞘、神经纤维变性等。

4. 血管病变:动脉硬化、血栓形成、出血等。

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义、分类、常见症状和体征、基本病理生理变化等内容。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病例,引导学生分析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神经系统疾病的基本概念。

2. 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

二、讲解神经系统疾病概述1. 讲解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义、分类、常见症状和体征。

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及治疗

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及治疗

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及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是由各种因素引起的神经系统异常,这些异常可能涉及神经元、神经纤维、神经反射、神经介质或神经系统血供等方面,而神经系统疾病的表现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个体差异性。

下面将从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和治疗方面进行介绍。

一. 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1.中风中风是因颅内动脉或颈内动脉闭塞、破裂、狭窄或血栓所致的突发性发病,其主要症状包括肢体乏力、失语、眩晕、头晕和头痛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中风的治疗包括溶栓、抗血小板聚集、控制高血压、降低胆固醇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2.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它主要由于脑内的多巴胺水平下降而引起的,其主要症状包括震颤、肢体僵硬、脸部无表情、走路困难等。

常用药物治疗包括多巴胺促进剂、COMT抑制剂、MAO-B抑制剂和抗胆碱药等。

3.癫痫癫痫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脑部异常活动状态,可能导致感觉、情感或行为异常,且为许多人所患。

癫痫的治疗包括抗癫痫药物、外科手术和神经刺激等,以控制癫痫的发作和减少癫痫的发作次数。

4.多发性硬化症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它导致神经髓鞘受损,其主要症状包括运动、感觉和神经认知障碍等。

然而,尚无治愈多发性硬化症的方法,只能通过使用药物治疗来纾解症状,并延缓疾病进展。

5.脑瘫脑瘫是一种早期的运动障碍性疾病,由于胎儿期或出生后生命的初期脑部损伤导致。

脑瘫的症状包括肢体僵硬、肌肉松弛、吞咽困难、语言障碍等,治疗通常需要多学科团队合作,包括康复治疗、肌肉松弛剂、手术矫正等。

二. 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目前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时最常用的方法,包括抗癫痫药物、多巴胺促进剂、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β受体阻滞剂等。

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控制症状、减轻疾病对患者的影响,但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毒性和快速耐药现象。

2. 外科治疗外科治疗通常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严重阶段,主要包括脑部手术、切断神经、植入神经刺激和植入神经球等。

神经系统疾病的基本概念

神经系统疾病的基本概念

神经系统疾病的基本概念一、神经系统疾病的基本概念神经系统是人体中控制和协调各种生物活动的重要系统,它由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组成。

然而,有时候这个复杂的系统可能会遭受各种疾病的侵袭。

神经系统疾病是指在人体神经系统中发生的异常变化或功能障碍,常见且多种多样,包括中风、帕金森氏症、癫痫等。

二、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1. 中风:中风(Cerebrovascular Accident)通常被称为“卒中”,是由于大脑血管受到阻塞或出血而引起供血不足,导致部分大脑细胞死亡。

根据发病情况可以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两种类型。

中风可能导致肢体麻木、失语、视力丧失等严重后果。

2. 帕金森氏症: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肌肉僵硬、震颤和行动迟缓。

帕金森氏症的发病机制与大脑中多巴胺神经元的退化有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3. 癫痫:癫痫 (Epilepsy) 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表现为意识丧失和抽搐。

癫痫发作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遗传、外伤、感染等。

4. 多发性硬化: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脱髓鞘疾病,其特点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纤维被逐渐损坏。

多发性硬化可导致感觉异常、肌力减退以及平衡困难等各种神经功能紊乱。

5. 脑震荡:脑震荡(Concussion)通常是由于头部受到剧烈撞击或摔跌而引起的脑损伤。

脑震荡可能导致头昏眼花、恶心、记忆力受损等症状,严重的情况可能需要医学专业人员进行诊断和治疗。

三、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正确的诊断是神经系统疾病管理的基础。

医生通常会通过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身体检查以及相关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来确定诊断。

一旦确诊,合适的治疗方案就能帮助患者控制和减轻疾病状态。

1. 药物治疗:针对不同类型的神经系统疾病,医生可能会开具药物处方来缓解患者的不适。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是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和脊髓)或周围神经系统的疾病,包括中风、帕金森病、脑卒中、多发性硬化症等。

这些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日常功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早期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一、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1. 临床症状分析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症状包括头痛、头晕、失眠、抽搐、瘫痪、语言障碍等。

医生通过询问患者症状的持续时间、频率、强度以及是否伴随其他症状,结合病史和家族史等因素进行分析,进一步确定可能的疾病类型。

2. 神经系统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包括神经系统体征检查和功能检查。

神经系统体征检查主要包括查体、神经系统反射、肌力检查等,用于判断神经系统功能是否正常。

功能检查如脑电图、CT扫描、MRI等可以提供更多疾病诊断的线索。

3.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对于诊断某些神经系统疾病非常重要。

例如,脑脊液检查可以检测到脑膜炎、脑炎等疾病;血清标志物如甲胎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等可以帮助诊断肿瘤相关的神经系统疾病。

4. 精确的分子生物学检测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于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遗传性神经退行性疾病,通过分子遗传学检测可以明确疾病的基因突变,辅助诊断和预测疾病进展。

二、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药物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常用方式。

例如,对于帕金森病患者,可以使用多巴胺类药物来补充缺乏的多巴胺;对于抑郁症患者,可以使用抗抑郁药物来调节脑内的神经递质水平。

药物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2.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在康复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例如,对于中风患者,物理治疗可以帮助恢复肌肉力量和协调能力。

物理治疗师可以设计特定的运动和康复计划,以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者的生活功能。

3. 手术治疗对于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肿瘤、脑出血等,手术治疗可能是必需的。

手术可以通过切除或减小病变组织的体积来缓解症状,并阻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和治疗原则

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和治疗原则

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和治疗原则神经系统疾病是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以及周围神经的疾病,包括中风、癫痫、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症等。

这些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严重影响,因此早期诊断和适当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以及治疗原则。

一、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1. 头痛与头晕:头痛和头晕是神经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如偏头痛、脑卒中等,都可以引起不同程度的头痛和头晕。

2. 运动功能障碍:神经系统疾病会导致肢体活动不协调、肌肉无力等运动障碍。

帕金森病、脑卒中后遗症等都会造成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受限。

3. 感知异常:神经系统疾病可能导致感知异常,例如视力减退、听力下降、触觉异常等。

这些症状会对患者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4. 认知障碍:部分神经系统疾病会引起记忆力下降、思维迟缓等认知障碍。

老年痴呆、阿尔茨海默病等都是典型的认知障碍疾病。

二、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原则1. 早期诊断与干预:神经系统疾病早期的诊断与干预对于病情的控制和症状的缓解至关重要。

患者在出现异常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疾病。

2. 针对病因治疗:针对神经系统疾病的不同病因,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

例如,对于中风患者,要根据病情选择溶栓治疗、介入手术或脑血管支架等治疗方式。

3.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神经系统疾病常用的治疗方式之一。

不同疾病选择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案,例如抗癫痫药物、抗帕金森药物等。

患者应按医生指导规范用药。

4. 物理治疗与康复训练:对于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康复治疗十分重要。

物理治疗、康复训练、言语治疗等可以帮助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5. 支持性疗法和心理护理: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往往需要长期治疗和照顾,因此要给予患者充分的支持和心理护理,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

总结: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和治疗原则各不相同,要根据具体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预后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神经系统疾病概述

神经系统疾病概述

神经系统疾病概述神经系统疾病是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或周围神经系统(神经和神经传递物质)功能的疾病。

这些疾病可能涉及脑功能、肌肉控制、感觉、意识和认知等方面。

神经系统疾病可能由许多因素引起,包括遗传、感染、创伤和环境因素等。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的概述。

第一类神经系统疾病是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导致的疾病。

这些疾病可能从婴儿期开始,如先天性畸形和脑瘫等。

先天性畸形是指胚胎期和胎儿期神经系统发育时出现的异常。

脑瘫是由于婴儿期脑损伤引起的肌肉控制和协调障碍。

第二类神经系统疾病是神经退行性疾病。

这些疾病通常是由于神经细胞的死亡和退化引起的。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影响老年人,导致记忆力减退、思维障碍和行为变化。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展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影响运动功能,引起肌肉僵硬、震颤和运动减少。

第三类神经系统疾病是神经传导障碍。

神经传导障碍可能涉及传导神经冲动的神经元的功能障碍。

类风湿关节炎和多发性硬化症是两种常见的神经传导障碍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可能导致神经系统炎症和神经传导障碍。

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其特点是神经髓鞘的损害,导致神经冲动传导障碍。

第四类神经系统疾病是神经肌肉疾病。

神经肌肉疾病涉及神经和肌肉之间的通信障碍。

常见的神经肌肉疾病包括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和重症肌无力。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是一种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导致运动神经元的死亡。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传导障碍疾病,导致肌肉无法正常收缩。

第五类神经系统疾病是癫痫。

癫痫是一种慢性脑部神经元过度放电引起的疾病,导致异常的神经冲动。

癫痫发作可能表现为意识丧失、抽搐、异常行为和感觉变化等。

此外,还有其他诸如脑卒中、脑震荡、脑肿瘤、头痛等常见神经系统疾病。

总之,神经系统疾病涵盖了多种不同类型的疾病,涉及神经系统各个方面的功能失调。

这些疾病可能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重大影响。

及早诊断和治疗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暴发性脑膜炎双球菌败血症儿童的皮肤大片紫癜
患沃-弗综合征的病人存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败血症和明显的紫癜
暴发性脑膜脑炎
脑组织 脑水肿 颅内压升高
剧烈头痛,频繁呕吐
二、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乙型脑炎病毒感染所致的急 性传染病。病理特点是脑实质神经细胞变性、 坏死为主的炎症。
★多在夏秋季流行,儿童发病率高,尤以10岁以
镜 下
2.神经元变性、坏死:神经元肿胀,Nissl小体消
失,核偏位、空泡变;神经元核固缩、溶解、 消失。
神经元变性、坏死
卫星现象:少突胶质细胞(5个以上)围绕变性 坏死的神经元。
神经元变性、坏死
噬神经细胞现象:小胶质细胞增生侵入变性坏死的 神经细胞内,形成吞噬现象。
镜 下
3. 软化灶形成:脑实质液化坏死形成境界较清楚的
下儿童为多。 ★病变主要累及大脑、小脑和脑干。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嗜睡、抽搐昏迷等。 本病起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嗜神经性乙型脑炎病毒(RNA病毒) 传播媒介:库蚊、伊蚊、按蚊
感染途径:蚊虫叮人,病毒入血后在内皮细胞和
全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繁殖,引发病毒血症,当
免疫力低下、血-脑屏障不健全时,侵及中枢神
5、神经原纤维变性或缠结
病因:常见于Alzheimer病 特点:神经原纤维变粗,
在核周围凝结卷曲呈缠结状。
意义:是神经元趋向死亡的 一 种标志
(二)胶质细胞的基本病变
神经胶质细胞包括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 胞、小胶质细胞和室管膜细胞,其总数是神经元 的10-50倍,其基本病变有:
反应性胶质化与胶质瘢痕
红色神经细胞
鬼影细胞
2、单纯性神经元萎缩
单纯性神经元萎缩又称神经元的慢性病变,指 神经元慢性渐进性变性以致坏死的过程。 特点:神经元胞体缩小,核固缩,无明显尼氏 小体溶解,一般不伴炎症反应。晚期有明显胶 质细胞增生。
3、中央性尼氏小体溶解
病因:病毒感染(如脊髓灰质炎病毒)、 维生素B缺乏、神经元与轴突断离。
传播途径
密切接触
易感人群
6月-10岁 (6月前少,母体抗体)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侵入鼻咽部 咽痛,充血,分泌物 增加 ,呼吸道传播 菌血症 寒战、发热
败血症
内皮损伤,血栓形成,DIC 脑水肿,肾上腺出血,心肌损害
定位于脑膜 脑脊膜化脓性炎症 →波及颅神经
(二)病理变化★
根据病情的发展,其病变部位和病变特 点也各不相同。 上呼吸道感染期:上呼吸道症状及炎症反应 败血症期:表现为皮肤、粘膜的病变和全身 中毒症状。 脑膜炎症期★ :脑脊髓膜的化脓性炎症
Parkinson’s disease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 疾病,主要影响中老年人,多在60岁以后发病。 目前欧美国家50岁以上人群的帕金森病患病率为 1%。在我国,55岁以上老年人中约有170多 万帕金森病患者,患病率与欧美国家接近。 其症状表现为静止时手、头或嘴不自主地震颤 ,肌肉僵直、运动缓慢以及姿势平衡障碍等,导致 生活不能自理。最早系统描述这种疾病的是英国内 科医生詹姆斯· 帕金森博士。
死。
(三`)临床病理联系
脑膜刺激症状:颈项强直、屈髋伸膝征(Kernig sign)、角 弓反张(婴幼儿多见) 颅内压升高症状:头痛、喷射性呕吐、囟门饱满、视神 经乳头水肿等 脑脊液改变:压力高、浑浊、蛋白含量增高、糖量减少, 涂片与菌培养阳性。 败血症 ;高热、寒战及皮肤淤点 颅神经麻痹:耳聋、视力下降、斜视、面瘫
噬神经细胞现象、卫星现象
格子细胞、胶质结节
1、噬神经细胞现象
坏死神经元 被增生的小 胶质或巨噬 细胞吞噬的 现象。
2、卫星现象
神经元胞体被5个 以上少突胶质细 胞围绕的现象, 与神经元损害的 程度和时间并无 明显的关系,其 意义尚不清楚, 可能与神经营养 有关。
3、格子细胞
多见于急性病变
中,如外伤、出血 及软化等。小胶质 细胞或巨噬细胞吞 噬坏死的神经元后, 胞体增大,胞浆中 常出现大量小脂滴, 常规HE染色呈空泡 状,苏丹染色呈阳 性反应。
一、概 述
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一组原因不明的疾 病,包括Alzheimer、Parkinson’s disease、Pick等。 病变特点有:以神经元变性、萎缩、脱失为主; 选择性地累及1~2个功能系统的神经细胞而出现 相应特定的临床症状。如大脑皮质-痴呆、基底
核椎体外系-运动障碍、小脑-共济失调。
坏死灶(筛状软化灶),圆形或卵圆形,分布广泛
镜 下
4. 胶质细胞增生:胶质细胞弥漫或灶性增生聚集
成群形成胶质结节
临床病理联系
→嗜睡、昏迷
神经细胞变性、坏死
血管扩张充血、通透性 →脑水肿,颅内压升高 脑疝 颅神经损害 →痴呆、失语、瘫痪


多数病人可痊愈 重症病人可出现语言障碍、痴呆、肢 体瘫痪等
Nissl小体
(一)神经元的基本病变
神经元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单位,对缺氧、中毒和感染最为敏感。 1. 神经元急性坏死 2、单纯性神经元萎缩 3、中央性尼氏小体溶解 4、神经细胞胞浆中包含体形成 5、神经原纤维变性或缠结
1.神经元急性坏死
原因:缺血缺氧、严重急性中毒或感染
红色神经元:核固缩,胞体缩小变形,胞浆 尼氏小体消失,呈深伊红色。 鬼影细胞:受酶性分解,坏死后的细胞溶解 和消失,但细胞轮廓隐约可见。
学习要求
掌握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变特点(重点)
掌握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基本病变(重点)
掌握神经系统的基本病变(重点)
了解流脑、乙脑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病变
(一)神经元的基本病变
细胞核
胞体 核周质
神经元 突起
尼氏体
(粗面内质网)
神经原纤维
(神经丝、微管)
(二)神经胶质细胞的基本病变
4、胶质结节
胶质结节形成: 常见于病毒性脑炎,小胶质细胞常呈局灶 性增生,聚集成团称胶质结节。
神经元的基本病变
总结
1.神经元急性坏死 2、单纯性神经元萎缩 3、中央性尼氏小体溶解 4、神经细胞胞浆中包含体形成 5、神经原纤维变性或缠结
神经胶质细胞的基本病变:
1.噬神经细胞现象 2、卫星现象 3、格子细胞 4、胶质结节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一、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
球菌经呼吸道引起的一种急性化脓性脑脊髓膜 炎。
★流脑多散发,但在冬春季可流行,患者多为 儿童和青少年。 ★临床表现发热、头痛、呕吐、皮肤淤点或淤 斑,脑膜刺激症,甚至中毒性休克。
review
传染过程
病 人 传 染 源 带菌者 呼吸道传染(咳嗽、喷嚏) 脑膜炎双球菌
角 弓 反 张
(四)结局和并发症
大多数经磺胺类药治疗可以痊愈;
少数出现后遗症:脑积水、颅神经受损、动 脉炎引发相应部位的脑梗死; 暴发性流脑:暴发性脑膜炎双球菌败血症、 暴发性脑膜脑炎(以颅内高压为主要症状)
暴发性脑膜炎双球菌败血症
暴发性脑膜炎双球菌败血症是暴发型流 脑中的一种类型。多见于儿童,起病急骤, 表现为周围循环衰竭、休克,皮肤大片紫癜, 并双侧肾上腺广泛出血及急性肾上腺功能衰 竭(华-佛综合征),相反脑膜变化轻微。
特点:神经细胞肿胀,丧失典型的多极 形状而变为圆形,胞核偏位,中央尼氏小 体崩溃,进而完全溶解消失或仅在细胞周 边部有少量残余。
4、神经元胞浆内包含体
原因:常见于感染、变性疾病
特点:Parkinson病人的黑质神经元中的Lewy 小体(圆形、嗜酸性),狂犬病人脑皮质锥 体细胞胞浆内的Negri小体(嗜酸性、圆 形),Alzheimer病(阿尔茨海默病)中Hirano 小体(嗜酸性、棒状),老年人神经元内的 脂褐素等。
经系统致病。
(二)病理变化
★变质性炎 ★累及整个中枢神经系统
灰质,以大脑皮质、基
底核、视丘最重,小脑皮质、脑桥及延髓 次之,脊髓病变最轻。


充血、水肿(脑回变宽、脑沟变浅)
镜 下
1.血管变化和炎症反应:血管扩张、充血,血管周围
间隙增宽,脑组织水肿 淋巴细胞袖套反应:炎症细胞围绕血管周围间隙形 成血管套
Parkinson’s disease
帕金森病的病变部位在人脑 的中脑部位的黑质神经元,原发 帕金森病的病因一般认为与年龄 老化、遗传和环境等综合因素有 关。而对帕金森病目前尚无根治 方法,属于慢性进展性疾病,如 不及时治疗,患者生存期明显缩 短,晚期因长期卧床易出现肺炎 、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约有四分 之一的帕金森病人因过分担心疾 病而伴有抑郁症状。
LEWY小体:帕金森病时,残存的神经黑色素细胞的胞 浆中有圆形,中央嗜酸性折光强,边缘着色浅的小体。 电镜下由 细丝构成。
Negri小体:是诊断狂犬病的特征性病变,多位于海马的大锥 体细胞和小脑的Purkinje细胞。HE染色呈嗜酸性,约红细胞大 小,圆形或卵圆形。电镜观察由病毒及破坏的细胞器组成。
流脑与乙脑的区别
病原体 传染途径 传染源 流行特点 临床特点 病理特点 脑脊液
流脑 脑膜炎双球菌 呼吸道 病人、带菌者 冬春、幼儿、散发 颅内高压和脑膜刺 激征为主 脑、脊髓膜急性化 脓性炎 混浊, Pro↑,糖、氯↓ 细菌阳性
乙脑 流行性乙脑病毒 虫媒、蚊类为媒介 家畜、家禽、人 夏秋、儿童、亚热、热 嗜睡、抽搐、昏迷等脑 实质损害为主 脑实质NC变性坏死为 主的炎症 透明, Pro、糖、氯正常, 无细菌
肉眼:脑脊髓膜血管扩张充血,病变严重区域,蛛网膜下腔充 满灰黄色脓性渗出物,覆盖脑沟脑回,致结构模糊不清。当炎 症阻塞时,可导致脑脊液循环障碍,脑室出现不同程度扩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