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结构主义符号学与叙事学

合集下载

结构主义与叙事学分析

结构主义与叙事学分析

普罗普的童话研究
人物的功能在故事中起着稳定、恒常的成分的 作用,不管它们是由谁和怎样具体体现的,它们 构成一个故事的基本成分;
童话故事所使用的功能数量是有限的。 功能的顺序永远是相同的。 就其结构而言,所有的童话故事都属于一个种
类。 31种功能; 七个人物角色:反角,施主(供养人),帮
结构主义与叙事学
一、什么是结构? 皮亚杰《结构主义》
整体性、转换功能、自我调节功能 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
任一成分的变化引起其它成分的变化; 任一结构都是同类结构系列的成员; 可预测任一成分的变化如何影响整体; 结构内的事实可在结构内部获得解释。
一般看法:
结构分为表层结构——可以直接观 察
深层结构——事物的内在 联系,通过一定的认知模式才能了 解
整个过程,由学生运动开始,继而演变成整个社会的危机,最后甚 至导致政治危机.而其发生的重要背景原因,则是工业化国家在二 战结束经历二十多年政经发展黄金岁月之后所面临的社会问题.
2.前期工作: 索绪尔的语言学研究:
语言与言语,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 能指与所指,语言的横向组合与纵 向组合。
系统中的每个符号之有意义仅仅由 于它与其它符号的区别。Cat的意义 不在其自身,而在于它不是 cap,cad,bat.只要一个能指保持它与 所有其他能指的区别,那么它如何 变化都,你可以用很多不同的音调 发这个音,只要保持这一区别就行。 索绪尔说,在语言系统中只有区别: 意义并非神秘地内在于符号,它只 是功能性的,是这一符号与其它符 号区别的结果。
二、结构主义文论
1、发展历程: a、出场:1962年,列维-斯特劳斯在《野蛮人的心灵》一书最后
一章对萨特《辩证理性批判》一书的猛烈抨击,标志了结构主义的 登场。

11结构主义、符号学与叙事学讲解

11结构主义、符号学与叙事学讲解

0177、结构主义文论的理论背景和主要特征:(1)结构主义文论的理论背景:①索绪尔语言学理论带来的革命性范式转换。

②维柯试图找出人文现象的普遍公式建立“人的物理学”。

③“深度模式”的寻求与人的主体性的消释。

(2)主要特征:①寻求批评的恒定模式。

结构主义文论要求以相对稳定的模式来把握文学,以达到有理性、有深度的认识。

②强调文学研究的整体观。

结构主义文论把文学看成一个整体,强调文学系统和外在于文学的文化系统对具体作品解读的重要性。

③追踪文学的深层结构。

结构主义主张凭借思想模式对事物内部的复杂而不可直观的关联进行考察、挖掘和建构,从而得到文学的深层结构。

④在文学符号学和叙事学上有深入研究。

结构主义注重对作品的结构作客观分析,被分析出的作品元素往往用某些符号来表示,这就使之在文学符号学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结构主义认为叙事作品的结构比抒情作品复杂,因而较多对神话、史诗、民间故事等叙事作品进行研究,因此叙事学的研究在结构主义中占据一定分量。

0178、法国结构主义理论概述:(1)从文论史上看,法国结构主义文论是俄国形式主义和布拉格结构主义文论的逻辑延伸。

(2)列维—斯特劳斯出版《野性的思维》一书标志着结构主义取代了存在主义在法国确立了思想主流地位,也标志着结构主义思想的中心已经迁移到了法国。

(3)主要代表是前后“四子”和“五巨头”:前四子是列维—斯特劳斯、福柯、阿尔都塞和拉康;后四子是巴尔特、格雷马斯、托多洛夫和博瑞蒙。

前四子加上巴尔特被称作结构主义五巨头。

(4)评价影响:①拓宽了批评的功能,增强了文学批评的可操作性。

②结构主义文论对文学自主性和整体性的过分强调,切断了社会、作者与文学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切断了文学之根,导致了后来解构主义文论从内部对其进行颠覆。

0179、路易斯?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论是什么?(1)意识形态理论背景:①意识形态最早出自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思想家特拉西,是指与科学平行的为社会进步服务的有关思想意识的人文学科。

11结构主义、符号学与叙事学讲解

11结构主义、符号学与叙事学讲解

11结构主义、符号学与叙事学讲解0177、结构主义文论的理论背景和主要特征:(1)结构主义文论的理论背景:①索绪尔语言学理论带来的革命性范式转换。

②维柯试图找出人文现象的普遍公式建立“人的物理学”。

③“深度模式”的寻求与人的主体性的消释。

(2)主要特征:①寻求批评的恒定模式。

结构主义文论要求以相对稳定的模式来把握文学,以达到有理性、有深度的认识。

②强调文学研究的整体观。

结构主义文论把文学看成一个整体,强调文学系统和外在于文学的文化系统对具体作品解读的重要性。

③追踪文学的深层结构。

结构主义主张凭借思想模式对事物内部的复杂而不可直观的关联进行考察、挖掘和建构,从而得到文学的深层结构。

④在文学符号学和叙事学上有深入研究。

结构主义注重对作品的结构作客观分析,被分析出的作品元素往往用某些符号来表示,这就使之在文学符号学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结构主义认为叙事作品的结构比抒情作品复杂,因而较多对神话、史诗、民间故事等叙事作品进行研究,因此叙事学的研究在结构主义中占据一定分量。

0178、法国结构主义理论概述:(1)从文论史上看,法国结构主义文论是俄国形式主义和布拉格结构主义文论的逻辑延伸。

(2)列维—斯特劳斯出版《野性的思维》一书标志着结构主义取代了存在主义在法国确立了思想主流地位,也标志着结构主义思想的中心已经迁移到了法国。

(3)主要代表是前后“四子”和“五巨头”:前四子是列维—斯特劳斯、福柯、阿尔都塞和拉康;后四子是巴尔特、格雷马斯、托多洛夫和博瑞蒙。

前四子加上巴尔特被称作结构主义五巨头。

(4)评价影响:①拓宽了批评的功能,增强了文学批评的可操作性。

②结构主义文论对文学自主性和整体性的过分强调,切断了社会、作者与文学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切断了文学之根,导致了后来解构主义文论从内部对其进行颠覆。

0179、路易斯?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论是什么?(1)意识形态理论背景:①意识形态最早出自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思想家特拉西,是指与科学平行的为社会进步服务的有关思想意识的人文学科。

(完整版)文学理论教程第十一章 叙事性作品

(完整版)文学理论教程第十一章 叙事性作品
述内容:被讲述的故事 ❖ 叙述话语:讲述故事的语句 ❖ 叙述动作:“叙述”活动本身
鲁迅《孔乙己》
叙述内容是穷酸文人孔乙 己一生的悲惨命运。叙述动作 是作为咸亨酒店小伙计的 “我”,讲述他所旁观到的孔 乙己的故事。小伙计的身份和 态度,使叙述话语相当简洁而 冷漠,与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形 成强烈对比。小说的艺术张力 正在于此。
1.整体性观念
❖ 实体的构成是完整的,不是各部分的混合。“结构 的组成部分受一整套内在规律的支配,这套规律决 定着结构的性质和结构的各部分的性质。”(《结 构主义和符号学》,7)“这种新的观念,即世界 是由各种关系而不是由事物构成的观念,就成为可 以确切地称为‘结构主义者’的那种思维方式的第 一条原则。简言之,这条原则认为,在任何既定情 境里,一种因素的本质就其本身而言是没有意义的, 它的意义事实上由客观存在和既定情境中的其他因 素之间的关系所决定。”(同上,8-9)
❖ 金圣叹的小说、剧本评点 ❖ 以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为中心
叙事学(narratologie /narratology)
❖普洛普概括出俄国民间故事的31个恒定“功能” ❖列维-斯特劳斯开启法国叙事学研究
20世纪60年代法国出现大量关于叙事作品结构分析 的尝试。包括以格雷马斯为代表的神话分析、以布雷蒙 德为代表的民间故事分析和巴特、托多罗夫、热奈特等 人为代表的小说研究。
4.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
❖ 就语言学而言,“不同民族的语言有不同的语法结 构,这可以看作是语言的表层结构,但所有民族的 语言又有共同的逻辑句法结构,这可以看作是语言 的深层结构。”(罗钢:《叙事学导论》,云南人 民出版社,1994,6)维柯认为,“在人类制度的 本质中,必定有一种为任何民族所共有的精神语 言”,这是人类普遍具有的能力。这种共有的精神 语言是一种深层的结构。(《结构主义和符号学》, 6)

11 结构主义、符号学与叙事学

11 结构主义、符号学与叙事学

(3)象征符码,它在文本中有规律地重复,是 在文化的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特定含义的意象模型; (4)行动性符码,指在文本中能够合理地确立 行动结果的序列; (5)文化性符码,它指在文化系统中形成的用 以证实公理的符码 。
11.4 托多洛夫的叙事理论
托多洛夫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叙事作品,从结 构主义“科学”的角度对文学加以分析。他在 1969年 提出了“叙事学”的术语,从此早已有之的对叙 事作 品的研究才有了一个学科名称。 托多洛夫对叙事学的关注集中在叙事时间、 叙事体态和叙事语式等几个主要方面。
巴赫金强调,在复调小说中不存在作者的统一意 识,主人公与作者的关系是平等对话的关系。 巴赫金还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与托尔斯泰等 其他作家的小说进行了比较,把后者的小说结构称为 独白型。 与独白型小说相反的是复调小说。巴赫金指出, 这种小说是陀思妥耶夫斯基首创的。
11.7.2 狂欢化诗学
狂欢化诗学是巴赫金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狂欢化的渊源就是狂欢节本身。 狂欢节的主要特点是: (1)无等级性;(2)宣泄性 ; (3)颠覆性;(4)大众性 。
认为任何事物的存在它的由来和发展都得由它的内在本质来说明所以许多有代表性的学术思想就在于它对于事物的规定性有着特殊的阐释这种内在性质是在现象底层的具有深度的东西并且在阐释它时又是从某一普泛的模式来立论因此不妨称之为深度模1112结构主义文论的主要特征结构主义文论的特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谈一是它的一般性的泛学科特征二是具体考察其文学理论的特征
90年代的历史诗学批评发展的主要特点是,首先 由对具体作家创作的艺术形式的具体分析,逐渐转向 对文学创作体裁演变作历史的宏观研究;其次在研究 过程中拓展了研究的范围,增加了对不同国家、不同 历史时期文学艺术形式发展的研究。历史诗学批评还 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在借鉴和运用当代人文科学 研究的许多新方法如语言学分析方法时,仍然注意从 历史和社会变化的背景中去考察。

11 结构主义、符号学与叙事学

11 结构主义、符号学与叙事学

11.5 文学符号学概况
11.5.1 文学符号学的缘起
在英语中,“符号学”有两种称谓,即semiology
11.2.2 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神话学
列维—斯特劳斯的研究领域是人类学,其中 对神话和土著人文化仪式的研究与文艺理论的课题 紧密相关。
11.2.3 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阐说
阿尔都塞理论与文学关联紧密的是对“意识
形 态”的阐说。阿尔都塞认为“意识形态”是对个体 与其 现实存在条件的想象性关系的再现,也多少承认了 它的虚幻而非科学的性质,但更为重要的是又提出 了“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概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象征符码,它在文本中有规律地重复,是 在文化的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特定含义的意象模型; (4)行动性符码,指在文本中能够合理地确立 行动结果的序列; (5)文化性符码,它指在文化系统中形成的用 以证实公理的符码 。
11.4 托多洛夫的叙事理论
托多洛夫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叙事作品,从结 构主义“科学”的角度对文学加以分析。他在 1969年 提出了“叙事学”的术语,从此早已有之的对叙 事作 品的研究才有了一个学科名称。 托多洛夫对叙事学的关注集中在叙事时间、 叙事体态和叙事语式等几个主要方面。
11.3
巴尔特从结构主义转向后 结构主义的文论
11.3.1 巴尔特的早期思想
巴尔特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物,他并未自认 为是结构主义者,但他的思想立场无疑具有结构 主义者的特征,同时在70年代以后,他又明显转 到了更新颖的后结构主义的立场上去。
《写作的零度》是巴尔特的成名作。巴尔特所说 的“零度”写作也就是零度风格,它体现为对作者主 体性 的遮蔽,这正吻合了结构主义倡导的无作者思想、无 主体知识的认识,即以一种超越了个人的结构来凌驾 于个人之上的状况。 巴尔特在指出零度写作时又是对其加以批判的, 在他看来,作者创作要用一定言语来表达,同时,这 种言语是用一定文体形式组织起来的,言语与文体两 者从两个维度制约了作者创作。

结构主义1

结构主义1


(二)阿尔都塞
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二、代表人物概要



三、罗兰·巴尔特 早期 《写作的零度》:风格;零度介入(语 言、文体;福柯权利话语) 《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导论》:功能级; 行动级;叙述级(纸头上的生命) 结构观:分割与明确表达
二、代表人物概要


后期 《恋人絮语》、《文本的快乐》: “快乐”、“极乐”
一、综述


(四)叙事学 叙事学定义: 文学叙事: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事件过 程。 结构主义与叙事学:
二、代表人物论点概要


( 一)列维·斯特劳斯 《热带的哀伤》:神秘咒符与无理复杂 性;象征式弥补;社会幻想 俄狄浦斯神话分析:四种要素(血缘;土 地;一源二源;异源同源;二元对立)
二、代表人物概要

一、综述



(二)结构主义主要特征: “结构”特征:让.皮亚杰(整体性、转 换功能、自我调节功能);列维-斯特劳 斯(四点说明) 结构文论特征:恒定模式、整体观、深 层结构、符号学和叙事学 定义:作为一种思想运动;作为一种思 维方法
一、综述


(三)符号学
语言学与符号学 我们可以设想有一门研究社会中符号生命的科 学……语言学不过是这门一般科学的一部分, 将来符号学发现的规律页可以应用于语言学, 所以后者将属于全部人文事实中一个非常确定 的领域。 (教材97版248页;索绪尔《普通语 言学教程》)
二、代表人物概要
• •
叙事学一般性讨论: 叙事视点: 叙事人称:

二、代表人物概要
• •
• •
叙述语法: 聚焦:全知(常见);自传体、日记体 或意识流;侦探类小说 叙事人讲述与作者的讲述: 叙事的模式:

结构主义叙事学

结构主义叙事学

结构主义叙事学结构主义是一场在上世纪50年代于法国兴起,70年代逐渐影响到英国,80年代又产生一系列广泛影响的文学思想运动。

结构主义叙事学的源头是要从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说起的,它可以见于法国人类学家克劳蒂·利维·斯特劳斯和著名的文学理论、文学评论家罗兰·巴特的相关著作中。

结构主义叙事学的理论观点强调的是,对一个叙事作品进行内在性和抽象性的研究,以探究各元素之间存在的各种规律与含义。

也就是这样表述,结构主义叙事关注的焦点不主要是在作品的意义和内容,而是结构及其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力求以一种“分析”态度去讨论文学,挖掘其中的各组成部分的各种关系。

结构主义是一种分析文学作品的方法论的集合,强调的是二元对立、重视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探寻作品中高度抽象的深层结构。

并且,这种结构的分析转换是在作品内部完成的、不求助外界因素。

提到结构主义叙事学,不得不提到的是列维·斯特劳斯。

列维·斯特劳斯是法国的人类学家,因此他的研究领域是人类学,尤其是对神话和土著人文化仪式研究是和文艺理论的课题紧密相关的,但是呢,他也把结构主义这个词加之于他的学科研究之中。

他有一本著作《结构人类学》,他在书中关于结构提出了四点自己的看法。

第一点就是结构是一个整体概念,处于结构中的每一部分,任何一个成分的变化都会引起结构中其他成分的变化;第二点是,对于每一个结构来说,根据一定的规律有可能列出同一类结构中产生的一系列变化;第三点是,依据结构可以推测出当结构中一种或者几种成分发生变化时,整体会出现什么样的反应;第四点是,在结构中可以观察出的现象,在结构内部是可以进行解释的。

“列维·斯特劳斯关于结构主义的阐释是公允的,也是具有权威性的。

”列维·斯特劳斯他将现代语言学的东西用来分析非语言学的东西,在他的观点中,语言的结构特征也存在于其他的文化形式当中,如亲属关系、结婚典礼、政治、图腾和烹饪习惯等,此时文化就可以看做是一种巨型语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打破逻各斯中心主义,以狂欢化思维方式 来颠覆理性化思维结构,运用超语言学的方法,重视 语言环境和话语交际分析,走出传统语言学研究的框 架。 第五,发掘人类的创造性思维潜力,把人们的思 想从现实的压抑中解放出来,用狂欢化的享乐哲学来 重新审视世界,反对永恒不变的绝对精神,主张世界 的可变、价值的相对。
11.6.2 文学叙事的视点
叙事视点即叙事人是站在何种角度、以什么方式来叙 事的着眼点。按美国文论家艾伯拉姆斯的定义,叙事视点 是指“叙述故事的方法一一作者所采用的表现方式或观点, 读者由此得知构成一部虚构小说的叙述里的人物、行动、 情境和事件”。 在叙事视点上,首先是叙事人的人称问题,即他在小 说中是以旁观者的姿态来叙事,还是用作品中人物“我” 来 叙事的问题。在叙事人称之外,再涉及具体的表现意识的 方式,即从什么角度叙事。
1962年,结构主义者列维—斯特劳斯出版了《野 性的思维》——书,该书末章“历史和辩证法”批判 了萨 特《辩证理性批判》的基本观点,引起轰动,此事标 志着结构主义取代了存在主义在法国思想界的主流地 位,也标志着结构主义思想的中心已迁移到法国。
在60年代,法国结构主义涌现了前、后“四 子” 作为突出代表。“前四子”是列维—斯特劳斯、福 科、 阿尔都塞和拉康;“后四子”是巴尔特、格雷马斯、 托多洛夫和勃瑞蒙。前、后四子共8人,其中,前 四子加上巴尔特,被人称为结构主义的“五巨头”。
11 结构主义、符号学与叙事学
结构主义文论在当代西方文论中具有承上启 下的作用,一方面它继承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 批评派注重文学文本的客观分析的科学主义传 统,并使这种传统发展到极致;同时,又开启解 构主义那种颇具颠覆意味的解构思想。
结构主义文论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于,它不是 一个观点统一的学派,其内部的差异很大;同 时,它也可以同其它思想体系联姻 。结构主义主 要地是一种方法,是“关于世界的一种思维方 式” ,这一注重事物“构造”和“关系”的思维 方式, 是从整个结构主义思想的基本假设逻辑地推衍出 来的,并渗透到结构主义文论的方方面面。
11.1 结构主义文论的理论背景和主要特征
11.1.1 结构主义文论的理论背景
首先是索绪尔语言学理论带来的革命性范式转 换。《普通语言学教程》一书有一个革命性的范式 转换,即在语言学中倡导共时性的观念,而这同传 统语言学一贯以历时态的角度来看待语言有根本区 别。
其次是“深度模式”的寻求与人的主体性的消释。 一是对“深度模式”的追求。在西方的学术思想 中,历来有着本质/现象的二元对立的认识。认为任 何事物的存在,它的由来和发展,都得由它的内在本 质来说明,所以,许多有代表性的学术思想,就在于 它对于事物的规定性有着特殊的阐释,这种内在性质 是在现象底层的具有深度的东西,并且在阐释它时又 是从某一普泛的模式来立论,因此不妨称之为深度模 式。 二是当代西方人的主体性面临着消释的状况。
11.3.2 巴尔特的后期思想
在60年代末法国经历了“五月风潮”之后, 结构 主义思潮的影响由盛至衰,巴尔特的倾向也同步 转向,由典型的结构主义者转到了后结构主义的 立场上。 巴尔特约在60年代后半期到70年代经历了由 结构主义向后结构主义的转向,其著作《S/Z》 是这一转向完成的标志,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11.1.2 结构主义文论的主要特征
结构主义文论的特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谈, 一是它的一般性的泛学科特征,二是具体考察其 文学理论的特征。 首先看结构主义的一般特征。结构主义思潮 的一般特征集中表现在对“结构”概念的独特理 解上。
再看结构主义文学理论自身的基本特征。 第一,寻求批评的恒定模式。 第二,强调文学研究的整体观。 第三,追踪文学的深层结构。 第四,在文学符号学和叙事学上有深入研究。
学和逻辑学的角度创立的,当他们在给符号学命名 时,两人分别使用了上述不同词汇。 真正使符号学产生影响并在文艺学领域付诸 实践的,是德国哲学家卡西尔和他的美国女弟子苏 珊· 朗格。美国学界常将他们两人的理论合称为 “卡 西尔—朗格符号学”。
11.5.2 当代文学符号学的新发展
在当代,符号学理论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其 中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向是,人们在对符号形式的研 究中,开始把符号与特定的文化/意识形态内涵联 系起来。在这方面,意大利符号学家艾柯和前苏联 塔尔图学派的洛特曼都有相当影响。
11.5.3 结构主义与文学符号学
符号学是一门学科,结构主义是一种方法,两者 虽然性质不同,但在外延上却时常交叉起来。可以 说,文学符号学在当代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结 构主义运动的实绩和赫赫声势。在60年代结构主义鼎 盛期,文学符号学获得较大拓展。 格雷马斯文学符号学理论中最著名的是“符号矩 阵”,它源于对亚里士多德逻辑学中命题与反命题的 诠 释。
11.7.1 复调小说理论
复调小说理论是巴赫金在研究俄国作家陀思妥耶 夫斯基小说的基础上提出的。巴赫金指出的是主人公 意识的独立性,主人公之间、主人公与作者之间平等 的对话关系。他借用了音乐学中的术语“复调”,来 说明 这种小说创作中的“多声部”现象。
巴赫金还进一步解释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创作 的这种复调结构特点 : 第一,复调小说的主人公不只是作者描写的客体 或对象,他并非是作者思想观念的直接表现者,而是 表现自我意识的主体。第二,复调小说中并不存在着 一个至高无上的作者的统一意识,小说不是按照这种 统一意识展开情节、人物命运、形象性格的,而是展 现有相同价值的不同意识的世界。第三,复调小说由 互不相容的各种独立意识、各具完整价值的多重声音 组成。
(3)象征符码,它在文本中有规律地重复,是 在文化的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特定含义的意象模型; (4)行动性符码,指在文本中能够合理地确立 行动结果的序列; (5)文化性符码,它指在文化系统中形成的用 以证实公理的符码 。
11.4 托多洛夫的叙事理论
托多洛夫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叙事作品,从结 构主义“科学”的角度对文学加以分析。他在 1969年 提出了“叙事学”的术语,从此早已有之的对叙 事作 品的研究才有了一个学科名称。 托多洛夫对叙事学的关注集中在叙事时间、 叙事体态和叙事语式等几个主要方面。
90年代的历史诗学批评发展的主要特点是,首先 由对具体作家创作的艺术形式的具体分析,逐渐转向 对文学创作体裁演变作历史的宏观研究;其次在研究 过程中拓展了研究的范围,增加了对不同国家、不同 历史时期文学艺术形式发展的研究。历史诗学批评还 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在借鉴和运用当代人文科学 研究的许多新方法如语言学分析方法时,仍然注意从 历史和社会变化的背景中去考察。
叙事视点在作品中有一个基本定位,但它也可以 有变动游移,使叙事有一种更广角的摄取故事内容的 角度。 在叙事视点中还有不同的“聚焦”作用。 在叙事视点上,叙事人的讲述可能就是作者的讲 述,也可能与作者有距离。
Hale Waihona Puke 11.6.3 文学叙事的模式
叙事模式是叙事学关注的另一个重要的理论 问题。
11.7 巴赫金的复调理论和狂欢化诗学
巴尔特将小说分解成了561个词汇单位或叫意义 单元,其目的是要证明原小说看来是连贯的意义系统 其实只是能指碎片的纠合,这些能指碎片与所指并无 直接关系。他进而指出,这些能指是由五种不同的符 码所支配,这五种符码分别是: (1)阐释性符码,它包括所有以各种方式提出、回 答问题及说明事件的单位; (2)语义素或能指符码,这是有关各个词的内涵的 符码;
11.8.2 塔尔图—莫斯科符号学派
塔尔图—莫斯科符号学派最新发展的主要特 征大致可以归纳为几个方面: 第一,语言、文学、文化等研究的交叉。 第二,由对语言符号体系的研究,转向文化符 号体系研究。 第三,宗教符号学研究的深化。
11.8.3
宗教批评
在当代俄罗斯文论发展的潮流中,宗教批评是唯 一的一支距今历史最短的批评力量。从宗教的角度来 研究文学,自古有之。然而,在当今的俄罗斯,由于 原有信仰的动摇或毁灭,不少文学评论者已转向宗 教,力图完全从宗教研究的角度来解释文学现象,甚 至撰写文学史。宗教批评已成为当代俄罗斯文学批评 中的最主要的力量之一。
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理论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第一,重视人类的笑文学。 第二,提倡平等对待一切文学体裁、语言和风格 等,否定或动摇文学艺术创作形式中的一切权威性, 反对传统诗学理论重“高雅”文学(如史诗等)、轻“低 俗” 文学(如小说等)的美学立场。 第三,消除诗学研究的封闭性,加大文学内容和 形式的开放性,寻求各种纷繁复杂的文学因素的融合。
11.6 文学叙事学简述
11.6.1 叙事学的界定
叙事的研讨在西方文论中有久远的渊源。亚里士多德 在《诗学》中提到文学的六个要素,情节居于首位。情节 就是叙事之事。 叙事学属于以小说为主的叙事文学的理论,它主要研 讨作者与叙事人的关系,叙事人与作品中人物的关系,作 品的人物特性、叙事视点、叙事方式和结构,作品叙事与 外部世界的相关性,等等。其中,叙事视点与结构占有突 出地位,是当代叙事学理论关注的重心。
11.8 当代俄罗斯文论的最新发展
11.8.1 历史诗学批评
建立历史诗学的批评体系最早是由俄罗斯科学院 院士维谢洛夫斯基在19世纪末提出来的。他认为,历 史诗学的任务在于,从诗歌的历史发展中抽象出诗歌 创作的规律和评论这一创作的标准。这一批评理论是 要使原来从诗歌历史发展中阐明其历史本质,转向研 究文学艺术本身的规律。
11.2.2 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神话学
列维—斯特劳斯的研究领域是人类学,其中 对神话和土著人文化仪式的研究与文艺理论的课题 紧密相关。
11.2.3 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阐说
阿尔都塞理论与文学关联紧密的是对“意识
形 态”的阐说。阿尔都塞认为“意识形态”是对个体 与其 现实存在条件的想象性关系的再现,也多少承认了 它的虚幻而非科学的性质,但更为重要的是又提出 了“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概念。
巴赫金强调,在复调小说中不存在作者的统一意 识,主人公与作者的关系是平等对话的关系。 巴赫金还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与托尔斯泰等 其他作家的小说进行了比较,把后者的小说结构称为 独白型。 与独白型小说相反的是复调小说。巴赫金指出, 这种小说是陀思妥耶夫斯基首创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