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粮并购蒙牛

中粮并购蒙牛
中粮并购蒙牛

暨南大学

研究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中粮并购蒙牛的案例分析

学院:管理学院

学系:会计系

专业: MPAcc 课程名称:资本运营

学生姓名:冯征宇 1236151002

李奕 1236151004

牛怡然1236151011

张燕玲1236151014

张萍 1236151016

叶敏仪 1236151017

耿彪 1236151041

刘铮阳 1236154057

杨晨 123615????

指导教师:宋献中

2013年 6月 24日

目录

1.中粮并购蒙牛背景介绍 (3)

1.1主并方一:中粮集团 (3)

1.2 主并方二:厚朴基金 (3)

1.3 目标公司:蒙牛乳业 (4)

1.4 并购经过 (4)

2.中粮并购蒙牛的动因分析 (6)

2.1中粮的战略规划 (6)

2.1.1业务多元化发展 (6)

2.1.2乳业上市公司机会多 (6)

2.1.3全产业链野心 (7)

2.2厚朴的美羮 (7)

2.3蒙牛的忧虑 (8)

2.3.1股权分散,恶意收购者虎视眈眈 (8)

2.3.2选靠山,重理念 (9)

2.3.3求发展,缺现金 (10)

2.4政府的考虑 (10)

3 中粮并购蒙牛交易方式 (11)

3.1 杠杆收购 (11)

3.2 现金支付 (12)

4 中粮并购蒙牛财务分析 (12)

4.1 杜邦分析 (12)

4.2 短期偿债能力和现金流量分析 (14)

4.3并购后续情况分析 (15)

4.4蒙牛乳业与国内同行业上市公司的分析 (17)

4.5基于财务视角的综合分析 (19)

5.并购后的效果 (20)

5.1并购对中粮集团的影响 (20)

5.1.1并购蒙牛有助于中粮集团“全产业链”宏伟计划的实现 (20)

5.1.2蒙牛质量问题给中粮带来困境 (20)

5.2并购对蒙牛的影响 (21)

5.2.1蒙牛已彻底告别“牛根生时代” (21)

5.2.2蒙牛的经营状况逐渐走出低谷 (21)

5.2.3借助中粮,蒙牛有望进一步发展壮大 (22)

5.3并购对中国乳业发展的影响 (23)

5.3.1 有利于行业恢复及市场环境的改善 (23)

5.3.2有利于提高我国乳业的国际竞争力 (23)

5.3.3有利于开拓国际市场 (23)

5.4“国进民退”的弊端分析 (24)

5.4.1国企效率低下的弊端 (24)

5.4.2对中国乳业竞争性的阻碍 (25)

参考文献: (25)

1.中粮并购蒙牛背景介绍

1.1主并方一:中粮集团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粮集团”,英文简称“COFCO”),是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和实力雄厚的食品生产商,享誉国际粮油食品市场。中粮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2年,是中国从事农产品和食品进出口贸易历史最悠久、实力最雄厚的企业,几十年一直是国家小麦、玉米、大米、食糖等大宗农产品贸易的主导者。中粮集团目前下设中粮粮油、中国粮油、中国食品、地产酒店、中国土畜、中粮屯河、中粮包装、中粮发展、金融等9大业务板块,拥有中国食品(HK0506)、中粮控股(HK0606)两家香港上市公司,中粮屯河(600737)、中粮地产(000031)和丰原生化(000930)和吉生化(600893)等6家内地上市公司。

作为投资控股企业,中粮有效利用自身遍及世界的业务网络来组织、调配各项经营资源,取得稳健快速的业绩增长,名列美国《财富》杂志全球企业500强,居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之首。

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简介:

1958年11月9日生于山东,198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1987年加入华润(集团)有限公司,1990年3月任华润创业有限公司董事兼董事总经理。1999年任华润创业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现任中粮集团董事长。

1.2 主并方二:厚朴基金

厚朴基金(HOPUUSD Master Fund I,L.P)酝酿于2003年,2007年水到渠成,由高盛集团中国合伙人方风雷创立。这家在海外设立、专注于中国的私人股权投资基金,管理资金规模为25亿美元,完全以国际标准的合伙制模式打造,其投资者全部为世界排名前三位的机构投资者,包括主权财富基金、新加坡淡马锡、高盛等大型机构投资者。2009年1月,厚朴基金曾以6.5亿美元的总价接手苏格兰皇家银行配售的中行H股股份。2009年5月,厚朴基金牵头的财团以每股4.2港元全数接手了美国银行出售的135亿股建行H股。

厚朴基金创办人方风雷简介:

198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在过去10年国际投行聘用的中国交易撮合者中,方风雷是唯一不谙英语,且没有西方学位的人。

1.3 目标公司:蒙牛乳业

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2319HK,简称蒙牛乳业),连续第三年稳坐中国乳业头把交椅。蒙牛乳业创立于1999年8月,最初为完全由自然人发起的民营企业, 2004年6月10日,蒙牛正式于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2319 HK),成为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乳制品企业。公司在全国15个省级行政区建立了约30个生产基地,带动内蒙古及周边地区新增奶牛110万头,产业链条辐射200多万农牧民。公司液态奶市场占有率已达32%,全国每3袋牛奶中就有1袋是由蒙牛生产的。目前蒙牛已包揽了国内液态奶、冰淇淋、酸奶三项冠军。2009年7月,蒙牛乳业集团名列全球奶业公司第19名,代表中国奶业首次跻身20强。

蒙牛创始人、董事长牛根生简介:

1978年参加工作,从养牛工人、洗瓶工干起,直至担任伊利集团生产经营副总裁,10年间(1987年—1997年)将伊利做成“中国冰淇淋第一品牌”。1999年,在“一无市场,二无工厂,三无奶源”的困境下创办蒙牛乳业,7年间创造了年均增长158%的“蒙牛速度”(全球乳业的最高速度)。

1.4 并购经过

在本案例中,并购企业为中粮、厚朴基金组建的特殊目的公司(SPV),其中,中粮为中国粮油食品集团(香港)有限公司,是中粮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附属子公司;厚朴是著名的私募基金公司之一,专注中国投资发展,其管理的基金价值高达25亿美元;目标企业蒙牛乳业(2319,HK)是中国领先的乳制品生产商之一,主要从事生产及分销优质乳制品,包括液体奶、冰淇淋及其他乳制品。

2009年7月6日,蒙牛乳业发布《蒙牛乳业新股认购、现有股份买卖及复牌》公告,中粮、厚朴分别以70%和30%的出资比例组建的SPV与蒙牛乳业达成新股认购协议,并与金牛、银牛和老牛达成现有股份转让协议,取得蒙牛乳业约20.03%的股权。具体交易内容为:第一,根据认股协议,蒙牛乳业将发行173 800 000股新股(相当于已发行股本的11.13%和经扩大的已发行股本的10.01%),中粮、厚朴将通过SPV以每股17.6港元的价格认购该新发行的股份(图1-1)。

图1-1:中粮通过SPV方式入股蒙牛乳业

第二,根据《金牛银牛买卖协议》和《老牛买卖协议》,中粮、厚朴将通过SPV以每股17.6港元的价格购买金牛和银牛119 516 208股(约占已发行股本的7.65%)、老牛54 293 792股(约占已发行股本的3.48%)的股份。交易完成以后,中粮、厚朴将支付61.1776亿港元,持有蒙牛乳业347 600 000股股份,约占交易完成后股本总额的20.03%。

交易完成后,中粮、厚朴通过SPV直接或者间接持有蒙牛乳业约20.03%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最终实现对蒙牛乳业的并购(图1-2)。

图1-2:蒙牛乳业并购前后股权结构图

图1-3:蒙牛乳业上市以来股价走势图

2.中粮并购蒙牛的动因分析

2.1中粮的战略规划

2.1.1业务多元化发展

中粮集团作为中国领先的农产品、食品领域多元化产品和服务供应商,通过日益完善的产业链条,目前形成了诸多品牌产品与服务组合:福临门食用油、长城葡萄酒、蒙牛乳业、金帝巧克力、屯河番茄制品、家佳康肉制品、香雪面粉、五谷道场方便面、悦活果汁、大悦城Shopping Mall、亚龙湾度假区、雪莲羊绒、中茶茶叶、金融保险等。然而在收购蒙牛乳业之前,乳业一直是这个食品龙头企业的空白格,投资蒙牛能进一步丰富中粮集团的产品品类,实行业务多元化发展,壮大中粮集团的整体作战能力与抗风险能力,介入更多与中国经济成长和中国人生活消费增长相契合的相关领域。中粮集团的实力和信誉优势与蒙牛在乳制品行业的品牌优势和营销经验的强强联合和优势互补,有利于为中粮集团的投资创造更大的回报。可见,中粮集团借收购蒙牛,撬开了其食品帝国的大门。

2.1.2乳业上市公司机会多

首先,我国乳业上市公司在08年经历了三聚氰胺事件和随后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故后,

股价暴跌,然而乳业龙头多年经营的实力仍在,公司价值被严重低估,未来整装待发的潜力巨大。其次,国家将采取多种扶持政策来振兴乳业,包括奶粉收储以及对部分增值税的减免等等,目前仍在审议中,后期有望给该行业和公司带来交易性机会,并提升业绩。最后,根据乳制品的行业市场调研,我国消费者对乳制品的需求正处于蓬勃上涨的时期,乳业上市公司迎来了翻身机会。如此看来,中粮在蒙牛“疗伤”的时候收购蒙牛是捡了一个具有未来爆发力的“大便宜”。

2.1.3全产业链野心

全产业链是中粮集团提出来的一种发展模式,是在中国居民食品消费升级、农产品产业升级、食品安全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全产业链”是指以消费者为导向,通过对原料获取、物流加工、产品营销等关键环节的有效管控,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产业链贯通,使食品安全可追溯,打造“安全、放心、健康”食品产业链。国内乳制品企业近几年发展一直受到压抑以及洋乳制品企业的走俏的原因关键在于食品安全难以保证。中粮收购蒙牛,将蒙牛纳入其全产业链管理模式,将有助于其全产业链的延伸,为其乳业链条的洗牌做好准备。

2.2厚朴的美羮

如果盘点2009年以来国内资本市场的大事,有三起交易案绝对不容忽视:苏格兰皇家银行(RBS)以6.5亿美元总价转让所持30%左右的中国银行股票、美国银行减持建设银行股份以及备受市场关注的蒙牛中粮的联姻。在这三起重大资产并购案的背后,却有一个相同的神秘推手,那就是之前并不被国人熟知的厚朴基金。厚朴基金作为一家私募股权公司,其运作模糊可以定义为:“以战略投资者身份介入公司管理,在创造价值后获利退出。”

在收购蒙牛的案例中,厚朴基金的意图也不外乎如此,那就是看中了中粮集团加盟后整合奶业产业链的优势凸显以及蒙牛重组后高速成长的利润。在中粮、厚朴入股蒙牛的消息宣布后,第二天,蒙牛股价最高已达21.45港元,相比厚朴入股蒙牛17.6港元/股的价格,收益率达到21.87%。以其18亿港元的出资额计算,厚朴的最大账面收益已达3.94亿港元。

也许这个收益相较之前中国银行与建设银行的交易来说并不算高收益,但是,除非和投资者有特殊约定,一般PE投资一类行业的比例不超过基金规模的1/4。将已收购中国银行股份及建设银行股份总金额相加,厚朴基金不太可能继续大规模投资于银行。相反,蒙牛作为国内乳制品企业数一数二的巨头,加之其在食品危机中价值被低估的情况下,厚朴投资蒙

牛是其分散风险、注重长期投资价值的表现。

2.3蒙牛的忧虑

2.3.1股权分散,恶意收购者虎视眈眈

资本市场从来都是一个充满危机的地方,资金持有者总是对有利可图的投资项目虎视眈眈。而蒙牛乳业在收购之前,股权极为分散就成为了吸引各种资金持有者最诱人的气味。

表2-1 蒙牛公司收购前后股东持股情况

收购前收购后

持有人持股比例持有人持股比例

其它公众股东72.00% 其它公众股东64.79% 银牛8.49% 银牛 5.78% 金牛7.93% 金牛 2.11% 老牛 3.48% 牛根生 3.96% 牛根生 4.40% 牛根生其化致行动人 3.33%

20.03%

牛根生其化致行动人 3.70% 中粮+厚朴

注:金牛、银牛是由蒙牛发起人、业务伙伴和雇员拥有的两家公司,老牛则是内蒙古老牛公益事业发展促进会简称,为独立第三方。

按照国际惯例,如果控股股东所持有的股份低于25%,则公司很有可能会被恶意收购。而收购之前,蒙牛乳业的股权极为分散,控股股东持股总比例仅是接近25%。

参照图2-1,蒙牛乳业2008年的股权结构图可知,2008年,其时持股10%的股东几乎没有,股东人数众多。牛根生等一致行动人所持有的股份仅为28%,这已与25%非常相近了。蒙牛的处境相当危险。在2008年的下半年,牛根生为了保证其一致行动人的持股比例不低于25%,向商务部报批,交部分境内股转到香港上市。

这本来可以令牛总暂时缓一下气,但是,同年11月的蒙牛与摩根士丹利的股权质押事件让蒙牛雪上加霜。但是,蒙牛在联想控股总裁柳传志等企业朋友的倾囊相助下,总算走出难关。尽管如此,每年八九月份是股东卖股的高峰期,登记的卖股数倘若全部变现,势必会触及25%这个底线,蒙牛依然有被外资恶意收购的可能。与其被恶意收购,不如自己掌握主动权,选择自己喜欢的人,来一场轰轰烈烈的“自由恋爱”。

2.3.2选靠山,重理念

2008年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与三聚氰胺事件,压得本已业绩不佳的蒙牛喘不过气来。可以想象,这些事件后找到牛总试图“雪中送炭”、低价位抄底的国内外大的私募股权投资(PE)肯定有很多,但是蒙牛最终选了中粮这座超级靠山。不难理解,PE有的只是金钱,而中粮集团是一座关键时刻可以依靠的大山。蒙牛需要资金和来自政府背景的央企支持。

中粮集团是国际化程度最好、战略视野最开阔的央企之一。一家像蒙牛这样的高度市场

化的公司愿意接受一家大国企的战略投资,其实反过来也是对国企的认可。中粮集团在中国农产品及食品业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及享有良好的声誉,且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客户网络、成熟的食品安全管理措施等资源和经验,尤其是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的战略思维,有助于夯实蒙牛食品安全和全球化的战略基础。

另外,蒙牛不仅考虑了中粮的实力,还考虑了中粮的发展理念。蒙牛集团董事长牛根生对此交易表示非常乐观,其原因是,中粮集团与蒙牛在为公众提供健康、营养的优质食品的理念上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性。中粮集团倡导营养健康绿色食品的主题与蒙牛乳业追求自然、远离污染的企业诉求不谋而合,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将有助于提升蒙牛的形象,这在三聚氰胺事件后显得尤为重要。

2.3.3求发展,缺现金

牛根生在公司发展方面,一直追求速度,而追求高速发展,是需要足够的资金投入。蒙牛在营销方面投入缺口需要数亿元。根据牛根生的发展计划,蒙牛计划建设20家万头以上奶牛场,每家奶牛场投资需要2至3亿,而已建成的只有3家。按照计划来看,蒙牛乳业在奶源建设方面资金缺口就有30至40万。

虽然2008年蒙牛的销售额超过了200亿,但其广告费投入就超过20亿,此外还要支付奶款,其声称自有的35亿元对于要付出的费用只是杯水车薪。再加上三聚氨胺与特仑苏事件的冲击,蒙牛的资金链紧张是可想而知的,其2008年的财务报表显示负债财务状况并不乐观。为求发展,为解决现金的短缺,中粮集团无疑可以解决蒙牛的燃眉之急。

2.4政府的考虑

中粮收购蒙牛,本质上并非“国进”“民退”,而是“国进”“外退”,是政府出于打造民族品牌的考虑,是收复失地的一个重大战役。自从三聚氰胺事件以后,中国的奶业一蹶不振。国家也慢慢意识到,要从大局上对奶业进行调控,从贸易和整个产业的控制开始着手。而控制,要从行业老大着手。为振兴中国奶业,必须抓住蒙牛这个企业,抓住这个机会。

中粮集团虽为国企,但其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之高令很多民企也难望项背。从产业整合的主导权而言,中粮集团收购蒙牛,事实上是将中国食品行业未来的整合权掌握在中国企业的手中。目前,中国食品行业的集中度非常低,而国际食品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就是打造具有全产业链概念的龙头企业。长期以来,中国很多行业整合的主导权沦于外资之手,尽管外资的进入未必就意味着产业安全问题,但不可否认,如果国内企业不重视产业整合的主导权,让绝大多数的产业整合借助外资的并购之手,肯定会产生产业安全问题。未来中国各个产业

整合的任务很重,需要中粮这样的企业来带动和主导。

3 中粮并购蒙牛交易方式

3.1 杠杆收购

作为迄今为止中国食品行业中最大的一宗交易,同时开创了“国有资本+ 民营资本+ 战略合作”的新型合作模式,这也是一次漂亮的杠杆收购。所谓的杠杆收购,是指以少量的自有资金,以被收购企业的资产和将来的收益能力作抵押,筹集部分资金用于收购的一种并购活动。

收购前蒙牛的股权非常分散,公众持股达79%,并且没有一个持股多于10%的大股东,中粮想要控股只需持股达20%,但是以认购价17.60港元认购3.43亿股,资金总额将达到61亿,也是一笔巨大的投资。于是,中粮向外界筹集资金用于收购,但不是传统的通过资产抵押方式去贷款,而是通过联合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厚朴基金成立一个特殊目的实体SPV,并由其收购蒙牛。中粮及厚朴与蒙牛股东另订有协议,将从蒙牛股东金牛、银牛及老牛处共计购约相当于公司摊薄后的10%股份,加之购买的新发行股份,两项合计占有蒙牛公司20%股份。由于在中粮与厚朴基金共同组建的特殊目的公司中,中粮集团持股70%,厚朴基金持股30%,实际上,中粮通过控制特殊目的公司成功控制蒙牛。

厚朴基金在其中发挥了杠杆作用,作为私募投资者,厚朴必将在未来某时间寻求退出渠道,如果厚朴将股权转让给中粮,那中粮则完全享有20%蒙牛股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大股东。

利用杠杆收购的优势主要在于并购方只需付一部分资金就可以收购目标企业,解决了收购资金不足的问题。但也存在着较大风险,如果收购方收购时机和收购策略把握不当,加之伴随着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很有可能使并购后企业面临资不抵债。因此,在选择目标企

业时会选择良好组织管理层,长期负债不多,市场占有率高,流动资金较充足稳定,企业的实际价值超过账面价值,股价偏低的企业。而蒙牛正好符合目标企业的条件,虽然经营业绩暂时不景气,但信誉良好,在行业中有竞争力,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

3.2 现金支付

中粮集团此次采取的收购支付方式为现金支付。现金支付的优点在于估价简单明了。从收购方看,以现金作为支付工具的最大优势是速度快,同时也使与收购公司竞购的公司或潜在公司难以筹集大量资金与之抗衡,此外还可以使收购公司获得的税收优惠最大,能够很好地发挥财务协同效应;对于目标公司而言,现金收购可以将虚拟资本在短时间内套现,目标公司不必承担证券风险,交割简单明了。它主要运用于相对成熟、拥有较多实物资产的第一产业企业的并购。

中粮集团资金雄厚,其子公司业绩都良好,现金流充沛,有能力支付大量现金。对于目标公司蒙牛乳业的股东来说,所获取得支付价值是确定的,股东们也不必承受因证券支付而带来的收益不确定性,通常很快达成协议。通过此次的增发新股可以蒙牛带来30.58亿港元的现金流入,有利于蒙牛的业务扩张。

交易完成后,中粮和厚朴投资认购的股份有3年的禁售期,期内不得抵押、出售。期满后,在未经蒙牛事先书面同意下,也不得向任何在中国乳业与蒙牛或其附属公司有竞争的公司出售、转让或以其他方式处置禁售股份。另外,中粮集团表示,在此笔交易中,集团是长期持股的战略投资者,在蒙牛未来的董事会11名董事中占3个名额,均为非执行董事。集团不参与蒙牛的具体经营管理,不改变现有的经营团队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也不改变目前的战略方向。

4 中粮并购蒙牛财务分析

4.1 杜邦分析

我们选取牛根生与摩根斯坦利对赌协议之后的2004年下半年到2009年上半年蒙牛收购之前的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图4-1蒙牛乳业ROE及影响因素(I)

从图4-1可以看到蒙牛的ROE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前较为稳定,保持在10%~15%的增长幅度,2008年下半年,由于事件影响,其ROE陡然下跌至-36.11%。从其影响因素来看由于2004年~2006年是奶制品制造业迅猛发展的时期,蒙牛乳业保持了较高比重的负债;2006年开始,随着行业发展逐渐饱和,其负债比重也在逐步降低。总资产周转率随着行业发展与奶制品的普及逐步上升,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销售净利率也持续稳定,保持在5%左右。然而以上数据在突如其来的重创中发生变化。产品少人问津,必须赔本出售,才能勉强保证销售收入:在销售净利率为-15.86%的情况下,总资产周转率才没能发生重大变化,但也受到损失,由上半年的1.28,变为下半年的0.90。即便如此,企业保持的流动性也无法满足其资金需求,因此企业只能通过大量短期借款,应对资金链危机。在这样的情况下,蒙牛的股价也从上半年的20多元,下降至年末的9.58元。

4.2 短期偿债能力和现金流量分析

如以上两图,随着蒙牛乳业的高速增长,我们可以看到在2008年下半年发生“三聚氰胺”事件之前,尤其是从2007年开始,净流动资产一直保持较高的正直,流动比率一直保持在1.2的水平。因此,蒙牛的短期偿债能力一直不错。但是,“三聚氰胺”事件发生之后,在2008年下半年,净流动资产迅速下降,达到了-6.64亿,流动比率也降到了0.89。因此,蒙牛乳业在“三聚氰胺”事件发生之后,短期偿债能力下降。经营面临危机。

如以上两个图可以看出,“三聚氰胺”事件发生之后,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在2009年上半年突然下降成-8.85亿。并且2008年度的经营业务现金流量指标发生了急剧恶化,绝对额仅为2007年的28.52%,并且现金流量收入比由2007年的9.65%突降至2008年的2.46%,产生现金流量能力严重恶化。

4.3并购后续情况分析

中粮收购蒙牛是否为一个成功的并购?

图4-2蒙牛乳业ROE及影响因素(II)

从图4-2可以看出,蒙牛乳业的ROE没有了“三聚氰胺”之前的雄壮之势,受事件后续影响,ROE只在6%~8%间徘徊。总资产周转率也受到影响,从未超过1。销售净利率也下降了近1%。权益乘数也有所下降,保持了行业的发展趋势。因此蒙牛乳业被收购后,相对于“三聚氰胺”事件之前,没有太大的变化,现在的状况有可能反应了行业的发展状况,因此中粮集团收购蒙牛乳业,帮助蒙牛走出了财务困境。

从以上的两个图中可以看出,自并购之后,蒙牛乳业的净流动资产大幅增长,蒙牛的财务困境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从股价图看来,在箭头处发生并购。水平线是并购价格17.6港元。在收购后,股价向上的走势形成,一直维持在20~25港元的价格区间。因此,从股价的表现和财务困境的解决,说明中粮并购蒙牛是一次成功的并购。

4.4蒙牛乳业与国内同行业上市公司的分析

注:蒙牛乳业的相关数据来自其定期报告,三元股份、光明乳业、伊利股份的数据是根据聚源数据库的统计资料筛选或者计算得出的。

由图可以看出,蒙牛乳业与国内同行业上市公司相比,无论在盈利能力(销售净利率)、营运能力(存货周转天数)、短期偿债能力(流动比率)还是产生现金流量的能力(现金净流量与销售收入比)上,都拥有较大的优势,尤其在经历了2008年的行业“三聚氰胺”事件和金融危机以后,其2009年中期报告显示的销售净利率为5.97%,是行业平均水平3.01%的近两倍,存货周转天数为22.26天,而行业平均水平为39.47天,流动比率增加到1.6左右,一直高于其他同行,现金净流量与销售收入比14.45%大大高于行业平均水平9.18%,表现出了行业领袖企业的特质。从2009年底到现在的表现,在以上指标的图示中也都明显表现出蒙牛乳业一直优于同行业其他企业。

4.5基于财务视角的综合分析

在并购发生之前的2004-2008年,如果仅从蒙牛乳业的时间序列数据来看,由于受到2008年国内乳品行业“三聚氰胺”事件的影响,导致其各项财务指标均出现大幅下滑,加上巨额的产品召回、赔偿支出等,其资金链极有可能断裂而发生破产。

从杜邦分析来看,在蒙牛乳业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产生现金流量的能力不断下降的情况下,中粮入主,似乎顺理成章,这可能是一个极其成功的财务并购案例。但如果我们抛开2008年度的财务指标数据,继续分析蒙牛乳业2009年度中期的财务数据,我们会发现蒙牛乳业的强势回归和复兴信号:与同期相比,营业收入稳中有升,2009年中期利润扭亏为盈并超过了以前的平均水平,销售净利率回归历史的最高水平;营运能力保持稳定;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的能力显著增强。此外,我们可以看出,自从蒙牛乳业2004年上市以来,各项财务指标一直好于同类企业,并远远高出行业市场水平,尤其在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中,其仍然保持着较少的亏损、最好的营运状况和最强的产生现金流量的能力。因此,可以判定蒙牛乳业是行业内最具潜力的企业。结合中粮的战略规划,中粮是在整个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并购了蒙牛乳业形成财务并购,但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可以发现中粮实施的这次并购属于战略并购。因为本次并购不仅解决了蒙牛乳业的资金紧张问题,有利于发挥其在乳品行业的领军作用,还为中粮进军乳品行业打下了夯实的基础,因而本次并购通过优化资源配置的方式在适度范围内继续强化了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能够产生协同效应,创造大于各自独立价值之和的新增价值。

在乳品行业整体面临危机,蒙牛乳业因盈利能力欠佳、营运能力下降、资金枯竭的情况下,中粮并购蒙牛乳业从表面上看属于典型的财务并购,是为了谋取短期的并购溢价,但在对蒙牛乳业持续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产生现金流量的能力进行深层次分析后我们发现,蒙

牛乳业是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企业。同时,在对中国乳品行业的分析中我们发现,无论在盈利能力、营运能力还是在产生现金流的能力方面,蒙牛乳业都具有领先于同行业企业的巨大优势,具有战略合作的潜质。从并购以后到现在,蒙牛乳业的表现在同行业中优势巨大,在验证这次并购是否成功。

5.并购后的效果

5.1并购对中粮集团的影响

5.1.1并购蒙牛有助于中粮集团“全产业链”宏伟计划的实现

为打造特色优势,中粮集团提出了建立包括从田间到餐桌需要经过的种植、采购、贸、易物流、食品原料和饲料原料、养殖屠宰、分销物流、食品销售等众多环节在内的“全产业链”的发展战略,建立涵盖食品领域的整个价值流程。为实施这一战略,近年来中粮集团一直在积极并购。乳品行业是食品行业中的重要一环,是中粮集团一直看好、并积极寻找机会进入的领域。

蒙牛作为乳业巨头之一具有强有力的品牌地位和市场占有率,中粮通过入主蒙牛能够完善中粮产业链中的乳业领域;其次,民企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活力,这将给中粮未来的发展增强竞争力;最后,中粮入主蒙牛使市场形成良好的市场预期,而这势必会吸引资金进入,增强资金实力。

因此,选择蒙牛作为战略投资伙伴将使中粮集团在一个成熟的平台上延伸其产业链,从而获得高起点进入乳制品行业的良好契机,也有助于中粮集团“全产业链”宏伟计划的实现。

5.1.2蒙牛质量问题给中粮带来困境

收购蒙牛之前,中粮就在进入乳业这一方面蓄谋已久。中粮一直想寻求以粮油为主的植物产业跨越到动物产业的路径,据说中粮曾经也与三鹿接触过就是很好的证明。而收购蒙牛,无论是因为在中粮的眼中蒙牛是一家资产优良的企业,还是因为宁高宁与牛根生之间良好的关系,中粮都是希望能够通过蒙牛承载起中粮乳业的扩张之路,使得中粮的全产业链看起来更完善。

可是,蓝图固然美好,但现实却比较残酷。当前中粮集团旗下公司在全产业链这条道路上面临困难最多的就是蒙牛。自中粮入主蒙牛后,蒙牛在3年内已出现4起涉及食品安全的重大事件。分别为:2010年4月陕西周至县马召镇18名学生饮用蒙牛核桃奶后出现食物中

中粮并购蒙牛

中粮集团并购蒙牛集团案例分析 一、企业背景与并购背景 1.1 企业背景 1.1.1 中粮集团企业背景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粮集团”,英文简称“COFCO”)成立于1949年,经过多年的努力,从最初的粮油食品贸易公司发展成为中国领先的农产品、食品领域多元化产品和服务供应商,是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和实力雄厚的食品生产商,享誉国际粮油食品市场,在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农产品贸易、生物质能源开发、食品生产加工、地产、物业、酒店经营以及金融服务等领域成绩卓著。作为投资控股企业,中粮拥有四家香港上市公司,三家内地上市公司。凭借其良好的经营业绩,中粮持续名列美国《财富》杂志全球企业500强,居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之首。 “中粮”产业链及所占比重 1.1.2蒙牛集团的企业背景 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蒙牛乳业集团)成立于1999年初,总部设在和林格尔县,拥有总资产超过80亿元,职工近3万人,乳制品年成产能力达500万吨。 到目前为止,包括和林基地在内,蒙牛乳业集团已在全国15个省市区建立生产基地20多个,拥有液态奶、酸奶、冰淇淋、奶品、奶酪五大系列200多个品项,产品以其优良的品质荣获“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和“消费者综合满意度第一”等荣誉称号,产品覆盖国内市场,并出口到美国、加拿大、蒙古、东南亚及港澳等国家和地区。据2006年9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大企业集团首届竞争力500强”,蒙牛乳业集团位居第11位,名列全区和全国同行业之首;在2006年首届“亚洲品牌500强排行榜”中,蒙牛乳业集团位居亚洲乳制品企业第3位(前两名为日本企业)。令据最新公布的2007年全国大企业集团500强,蒙牛乳业集团跻身第237位,比上年度提高了50个位次。 1.2并购背景 在经历了三聚氰胺行业地震和特仑苏造骨蛋白风波的阵痛之后,中国乳业

蒙牛奶收购雅士利事件系列

蒙牛奶推动中国乳业国际化 乳业最近十分“热闹”,蒙牛奶率先并购雅力士后,“国五条”、工信部发布双提方案、九大部委联合发文等一系列政策密集出台,使乳业成为被关注的焦点。 蒙牛奶似乎已习惯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消费者发现,积极投身“引进来”和“走出去”的蒙牛奶正给中国奶业带来两个积极变化。 对自身而言,中粮入股后多元化的蒙牛奶显得更加的开放,越来越多的人把蒙牛奶看作是一个国际化公司。另一方面,蒙牛奶在兼并重组上的小有成就,让同行业看到了甜头也感受到了压力。 蒙牛奶收购雅士利,重点在对产业链进行改善和提升,相信这种长远战略布局,将有助于从源头上改善和提升产品品质。 随着蒙牛奶等乳企海外合作模式的成功,未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乳品企业“走出去”,加快对海外市场的投资布局,将进一步推动中外乳品市场的融合,拉近中国乳业与国际乳业的距离。 蒙牛奶带领乳业实现重组升级 控股雅士利、联手新西兰安硕、与达能合资……近段时间蒙牛奶的举措让乳企开始从“粗放式”的生产方式转为“集约式”,逐渐形成全产业链集团式生产。 从蒙牛奶发展之初,就主打国际牌。首先是引进最基本的成品设备,比如蒙牛奶的生产线囊括来自瑞典的灌装机、比利时的自动导引车、日本的纸箱自动传输系统。在奶源这一根本资源上,蒙牛奶还打造出国内首个“牧场联合国”,将欧洲式、美洲式、澳洲式、亚洲式的种草、养牛、挤奶技术集于一体。这个牧场由中、美、英、澳、印尼、新西兰、新加坡等7个国家的专业人员参与建设和管理。 蒙牛奶向来与众不同,总喜欢走在行业的前面。今年4月10日,在中国和新西兰两国政府的支持和见证下,蒙牛奶与国际知名的食品质量安全认证机构——新西兰国有企业AsureQuality有限公司,协同中粮集团以及新西兰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在京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探索成立食品质量安全第三方独立认证机构。 6月18日,中国乳业最大规模的一次并购案又发生在蒙牛奶身上,以124亿港元的价格将雅士利纳入囊中。这次并购对蒙牛奶来说不仅仅是独领风骚带来的荣誉,更是为整个行业的兼并重组、转型升级做出表率。 国际化的蒙牛奶,再次用实践证明,其将作为中国乳业的领头羊,带领行业实现重组升级。

正式稿 蒙牛风险投资案例分析

蒙牛风险投资案例分析 叶长燮 2010-12-9 一、 宏观背景、乳业的状况 图1城镇居民基本情况 ■从图1可知,城镇居民的收入和食品支出在不断增加,并且消费结构不断由低档商品向中高档发展。2003年我国人均GDP 一举突破1000美元大关,2006年则越过了2000美元的关口,2008年,我国人均GDP 突破了3000美元,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 超过3000美元的时候,其城镇化、工业化的进程将出现加速发展,而产业结构、消费类型也将发生重大转变。 图2牛奶人均消费量对比 图3奶类人均年消费量 ■从图2可知,2000年我国人均年消费量仅7.2公斤,仍处于很低的水平。不但低于欧美发达国家,而且远远低于亚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是发展中国家的20%。然而,滞后中蕴藏着发展的潜力。当前我国乳制品业发展正处于历史上最难得的机遇之中。从图3可知,世界人均年消费奶类93公斤,而我国只有7.2公斤,我国的人均消费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4,在180个国家的排名中排在100位之后。从图2、图3对比可知,就固态、液态奶而言,液态牛奶更具有市场潜力。(事实是,蒙牛起来后,占据了液态奶市场第一,20.8%,而固态奶类制品由伊利长期占据第一。) 20 40 60 80 100 世界人均亚洲人均中 国人均

图4奶牛的生产和消费 图5蒙牛成立初的乳业企业状况 ■从图4可知,乳品生产仍然满足不了消费市场的需求,市场未来发展潜力非常大。从图5也可以看出,乳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存在着很大的风险(从图5中看出,1999年蒙牛成立之初,有接近1/3的乳业企业亏损)。 二、蒙牛简介 1999年,在中国乳业老大伊利当了10年生产经营副总裁的牛根生被开除了。他东拼西筹了900万,成立蒙牛,蒙牛最初的启动资金来自至爱亲朋,承载着亲情、友情和信任。创立之时,面临的是"三无状态":一无奶源,二无工厂,三无市场。但是包括牛根生在内的10位创业者有5位是来自伊利,可谓经验丰富、往绩彪炳。牛根生团队对乳品行业的运营规律有着的深刻认识和把握,他们拥有广泛的人脉关系和可资利用的市场渠道。蒙牛在第一个年头剩下的3个半月就实现了3730万元的销售收入。2000年是2.467亿元,2001年升至 7.24亿元、2002年再升至16.687亿元,2003年跃过40亿元! 仅仅5年,蒙牛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上升至第一位。截至2009年拥有总资产300多亿元,仍以28%的年增长率在不断成长。 三、蒙牛融资背景 2002年已驶入快车道的蒙牛对资金十分渴求,要开拓市场、建立自己的产业链条,在

中粮集团的全产业链案例研究

中粮集团的全产业链之道 研究背景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瘦肉精、三聚氰胺等食品安全事件接连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消费者越来越注重食品的品质。当前中国的食品行业,中小型企业众多,技术水平低,竞争激烈,价格低廉,利润空间狭窄,质量不一。但是巨大的人口基数及多样化的饮食结构是中国食品行业发展的基石,所以整合食品产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迫在眉睫。而中粮集团作为我国国内最大的农产品加工和食品生产的国有企业,致力为社会公众提供丰富且安全放心的食品。 中粮集团在2009年首次提出“全产业链”战略,对产业链上下游环节进行整合,将市场交易行为转化为管理协调,可以提高价值的增值效率和企业对产业链的掌控能力。整合产业链的方式有很多,例如:三井物产通过交叉持股,网状辐射,渗透中国钢铁产业链关键环节。中国企业通常采用的纵向并购方式,其中比较典型的是中粮集团。全产业链是以消费者为导向,从产业链源头做起,经过种植与采购、贸易及物流、食品原料和饲料原料的加工、养殖屠宰、食品加工、分销及物流、品牌推广、食品销售等每一个环节,实现食品安全可追溯,形成安全、营养、健康的食品供应全过程。中粮全产业链战略模式通过对原料获取、物流加工、产品营销等关键环节的有效管控,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贯通。企业采用全产业链模式可以给企业带来以下竞争优势:首先,“全产业链”模式能够使企业迅速扩大规模。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行业内竞争激烈。仅靠企业内部发展,快速提高竞争力并不现实,但可以通过兼并收购迅速扩大规模。 第二,“全产业链”模式能够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大型跨国企业专注于 核心技术的发展,而国内企业普遍缺少核心技术,从而导致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通过收购上下游的公司,企业能够学习到新的技术,在此基础上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提高竞争力。

【案例】2013中国食品行业整合并购十大事件

14-1-14【案例】2013中国食品行业整合并购十大事件 【案例】2013中国食品行业整合并购十大事件 2014-01-14 新华并购圈 新华并购圈并购人的专业并购服务平台。 2013 年,中国食品行业“钱”事不断。这一年,中国食品行业发生了十多次并购、收购事件,收购方多以国内企业为主,中粮集团、加加食品、双汇、蒙牛、洽洽,无一不是各自细分领域的大佬。 在看似平淡的新闻报道背后,均暗藏着他们重塑产业链、扩充产业版图的决心。而钱来钱往之间,一些细分行业的格局也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i黑马认为越是在整体行业趋向增长乏力的时候,恰恰是行业领跑者进入兼并重组最好的时机。 在调味品行业,加加食品为了加快产能扩充,开始通过并购加速;盘踞中原市场的“大桥”鸡精被味好美收购,国产鸡精几乎都有了洋味道,复合调味料市场的洋势力进一步增强;蒙牛收购雅士利、伊利增持辉山乳业股份,则从侧面证明,当前国内乳业整合正在政府的推动之下不断深入,已经进入了必须并购整合的阶段;洽洽收购小康牛肉酱大半股份和好时收购金丝猴看似毫不相关,但结合整体休闲食品行业的走势我们发现,国内休闲食品企业正在面临创新乏力、增长乏力的困局…… 目前,上述收购、并购事件的影响尚未全面铺开,未来3~5年才是考验收购方耐心和调整能力的阶段。对国内食品企业来说,考验内功修炼能力的隐性战争才刚刚开始。 1、双汇收购史密斯菲尔德:引入先进“软件”重塑品牌形象继“瘦肉精”事件之后,双汇再一次成为 行业焦点:2013年9月,双汇国际完成了对美国史密 斯菲尔德(以下简称SFD)收购,此项交易价格为47 亿美元,包括史密斯菲尔德的债务在内价

14-1-14【案例】2013中国食品行业整合并购十大事件 值71 亿美元。 综合各方分析来看,双汇愿意花大价钱收购SFD的一个最主要因素或背景,是近几年接连爆发的食品安全问题严重打击了中国消费者对本国食品的信心,作为中国本土最大的生猪生产企业,双汇亟须通过进入国际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来化解“瘦肉精”事件的后遗症,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中产阶层对安全食品的需求能力。 从产业角度看,双汇通过并购SFD,一方面可使后者借助自己的销售渠道将产品卖到中国来;另一方面也可获得高质、优价和安全的美国产品。作为美国最大的猪肉制品供应商, SFD具有优质的资产、健全的管理制度、专业的管理团队和完善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等优势,再加上美国政府对食品安全的严格监管,其产品对中国消费者来说就是安全优质的代名词。 因此,对有志于成为全球领先猪肉生产商和加工商的双汇来说,通过收购引入SFD的“软 件”,无疑是一条很好的路径。 2、蒙牛鲸吞雅士利:联合实力派强化奶粉业务被视为乳业整合大幕开端的蒙牛收购雅士利 案,于2013 年6 月17 日正式签约。6 月18 日, 双方联合宣布,蒙牛向雅士利所有股东发出要约收购,承诺收购雅士利合计约75.3%的股 权。此次交易有可能涉及的最大现金量将超过110 亿港元,也成为中国乳业较大规模的并 购之一,这次收购也标志着蒙牛乳业要在奶粉领域实现发力。 对于蒙牛乳业来讲,雅士利的加入将有效地加强双方的业务平台,与蒙牛奶粉业务形成互补。 同时,蒙牛也公开承认,雅士利的团队在婴幼儿奶粉行业有着非常丰富和成功的管理经验,并购后蒙牛将保留雅士利的独立运营平台,使其保持从事奶粉业务的专业公司。 未来,蒙牛还将通过引进蒙牛乳业的专业知识以及国际产业合作伙伴,进一步将雅士利发展成为一家更加国际化的奶粉企业。由此可见,双方之间的合并是真正的实力派合作。雅士利的长板将进一步得到强化,蒙牛在奶粉市场的占有份额也将进一步得到扩张。 据初步估计,并购后,蒙牛的奶粉业务收入占比将上升,将直接从原来的1%增长到10%,这对于整个奶粉市场来讲,雅士利和蒙牛,他们无疑将拥有更高的话语权。 3、蒙牛收购现代牧业:强化奶源优质迎战“奶荒” 对于整个乳制品行业来讲,最近五年的发展可以用“坎坷”来形容。奶源问题、奶荒问题以及 国家奶粉新规等都成为2013 年影响行业的关键词。而对于蒙牛来讲,奶源问题一直是困扰 其继续升级的最核心因素。这也是2013 年5 月8 日,蒙牛高调宣布以31.75 亿港元增持现 代牧业,并成为其最大股东的主要原因。

蒙牛并购雅士利案例分析

蒙牛并购雅士利案例分析 班级:2015级财务管理2班 小组组号: 小组成员:美娟、赛、高贵枝、雅婷、倩楠、天元

蒙牛并购雅士利案例分析 班级:2015级财务管理2班 小组组号: 小组成员:美娟、赛、高贵枝、雅婷、倩楠、天元 一、案例背景 (一)案例简介 2013年6月18日,中国蒙牛乳业(02319.HK)(简称“蒙牛乳业”)与雅士利国际控股(01230.HK)(简称“雅士利”)联合宣布,蒙牛乳业向雅士利所有股东发出收购要约,并获得控股股东氏国际投资(简称“氏国际”)和第二大股东凯雷亚洲基金全资子公司CA Dairy Holdings(简称“CA Dairy”)接受要约的不可撤销承诺,承诺出售合计约75.3%的股权。 本次交易金额为124亿港元(约合人民币98亿元),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为该交易提供全部融资。蒙牛此前刚宣布以25亿元收购现代牧业26.92%股权,成为其最大单一股东。雅士利的股东将可就每股股票获得以下两种选择:(1)每股3.50港币的现金;(2)每股2.82港币的现金加上0.68股蒙牛国际的股票。氏国际承诺接受“现金加蒙牛国际股票”的方案。 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乳业最大规模的一次并购,也是蒙牛乳业在奶粉领域发力的重要信号。两大乳业巨头联手后,将通过资源整合与互补,利用双方在产品、品牌、渠道等方面的优势,加快高端奶粉行业整体升级的速度。 (二)并购双方介绍 并购方——蒙牛乳业:蒙牛乳业始建于1999年8月,创始人牛根生,企业声誉在三聚氰胺事件中遭受重挫,2009年中粮入主,创业元老相继退出。 被并购方——雅士利:创办于1983年,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产品领导企业,旗下完达山和施恩两大品牌广受消费者认同。 (三)并购信息对比

中粮并购蒙牛

中粮并购蒙牛的案例分析 1.中粮并购蒙牛背景介绍 1.1主并方一:中粮集团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粮集团”,英文简称“COFCO”),是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和实力雄厚的食品生产商,享誉国际粮油食品市场。中粮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2年,是中国从事农产品和食品进出口贸易历史最悠久、实力最雄厚的企业,几十年一直是国家小麦、玉米、大米、食糖等大宗农产品贸易的主导者。中粮集团目前下设中粮粮油、中国粮油、中国食品、地产酒店、中国土畜、中粮屯河、中粮包装、中粮发展、金融等9大业务板块,拥有中国食品(HK0506)、中粮控股(HK0606)两家香港上市公司,中粮屯河(600737)、中粮地产(000031)和丰原生化(000930)和吉生化(600893)等6家内地上市公司。 作为投资控股企业,中粮有效利用自身遍及世界的业务网络来组织、调配各项经营资源,取得稳健快速的业绩增长,名列美国《财富》杂志全球企业500强,居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之首。 1.2 主并方二:厚朴基金 厚朴基金(HOPUUSD Master Fund I,L.P)酝酿于2003年,2007年水到渠成,由高盛集团中国合伙人方风雷创立。这家在海外设立、专注于中国的私人股权投资基金,管理资金规模为25亿美元,完全以国际标准的合伙制模式打造,其投资者全部为世界排名前三位的机构投资者,包括主权财富基金、新加坡淡马锡、高盛等大型机构投资者。2009年1月,厚朴基金曾以6.5亿美元的总价接手苏格兰皇家银行配售的中行H股股份。2009年5月,厚朴基金牵头的财团以每股4.2港元全数接手了美国银行出售的135亿股建行H股。 1.3 目标公司:蒙牛乳业 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2319HK,简称蒙牛乳业),连续第三年稳坐中国乳业头把交椅。蒙牛乳业创立于1999年8月,最初为完全由自然人发起的民营企业, 2004年6月10日,蒙牛正式于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2319 HK),成为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乳制品企业。公司在全国15个省级行政区建立了约30个生产基地,带动内蒙古及周边地区新增奶牛110万头,产业链条辐射200多万农牧民。公司液态奶市场占有率

蒙牛雅士利并购案

蒙牛雅士利并购案

————————————————————————————————作者: ————————————————————————————————日期: ?

继去年引入丹麦乳企阿拉,今年5月牵手达能并入股现代牧业后,蒙牛再度挥洒大手笔:斥资逾百亿并购雅士利。 蒙牛乳业(02319.HK)与雅士利国际(01230.HK)昨日对外宣布,蒙牛乳业向雅士利所有股东发出要约收购,并获得控股股东张氏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和第二大股东凯雷亚洲基金全资子公司CA Dairy Holding s接受要约的不可撤销承诺,承诺出售合计约75.3%的股权。 蒙牛方面表示,此次是蒙牛独家投资,融资方面将采用银团贷款的方式,不会引入合作伙伴。“雅士利的团队在婴幼儿奶粉行业有着非常丰富和成功的管理经验,并购后我们将保留雅士利的独立运营平台,使其保持作为从事奶粉业务的专业公司。”蒙牛乳业总裁孙伊萍表示。 雅士利董事长张利坤昨日对本报记者表示,双方的合作是几个月前蒙牛先找到雅士利,今后他应该会继续在雅士利担任职务,但具体职务还没有定。 有业内人士对此分析称,对于无奶源、销售又主要集中在二三线市场且品牌历史不长的雅士利来说,这次蒙牛的收购成本过高。该人士称,雅士利目前的地位比较尴尬,“向上做很难,掉下去也不太容易”,正处于转型期。 蒙牛“补奶” 蒙牛为雅士利股东提供了两个选择:一是接受每股3.50港元的限购价(约溢价9.4%);一是获得每股2.82港元的现金加上0.68股由蒙牛乳业专门为持有雅士利股票而设立的一家非上市控股公司的股票。 通过收购将弥补蒙牛自身在奶粉业务上的短板,被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是此次并购的出发点。 蒙牛方面表示,蒙牛的奶粉目前销售情况比去年大有改善,但是对整体收入贡献还不大,雅士利2012年市场份额占6.7%,蒙牛还不到1%。通过这次并购,期望未来可以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也可以充分借用雅士利的规模效应,从而提升蒙牛奶粉产品线的盈利能力。 按照测算,并购后,雅士利公司将对蒙牛的EPS有增厚的贡献,平均每年带来10%以上的增长贡献。并购后奶粉业务收入占比将上升,预计达到集团收入的10%;税后净利润占比将达到25%。 蒙牛方面表示,爱氏晨曦、欧氏蒙牛与雅士利、施恩产品针对的消费群体、区域渠道有所不同,市场定位有差异化,将来几个品牌的市场发展主要是通过差异化来实现,未来蒙牛的奶粉业务将并入到雅士利的奶粉业务,奶粉业务将由雅士利的平台来统一操作,蒙牛将通过董事会进行管理。 “雅士利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人,”上述奶粉业人士指出,“雅士利能做到今天,有其特殊原因,其资源不如飞鹤、伊利等有奶源的企业,但其主管级以上的都是潮汕人,潮汕人很抱团、很团结,甚至对公司潮汕人之外的人有些排挤,也很会做生意。” 不过,上述人士分析,张氏家族既然已经实现套现,不大可能长期在这里做,从之前中粮集团这家央企对蒙牛的整合来看,张氏家族出局是必然的。 整合难题 不过,蒙牛对雅士利的并购细节公布后,业内人士分析称,并购成本过高意味着较高的整合风险。 一位蒙牛内部人士认为,对于此次收购后的整合而言,人的因素很重要,他从雅士利方面获得的信息是,蒙牛做出了雅士利团队职位、公司架构框架、福利待遇、高管成员不变的承诺,他估计这些半年内不会有大的变化。 一位熟悉雅士利的奶粉业资深人士对记者表示,2007年和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发之前,雅士利即有超过现在的销售规模,目前其市场主要集中河南、安徽、江西、四川、湖南等省份。

中粮的未来将会如何

看似繁荣的中粮全产业链”景象背后,其实暗藏着许多不确定的风险和危机。 又是蒙牛! 不得不承认蒙牛又为消费者上了一堂生动的化学课,去年年底蒙牛牛奶中含强致癌物质黄曲霉毒素M1的事件,再次让生疏拗口的专业词汇一夜之间成为最流行的时髦”词语;也不得不佩服蒙牛所展现的化工实力,一次次让我们看到了化工在食品行业大放异彩的希望! 与前几次不同的是,这一次的蒙牛更加肆无忌惮和变本加厉。与消费者的激烈反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已经拥有多次对付消费者经验的蒙牛却显得波澜不惊,一如既往的将责任推卸得一干二净,显示出一个成熟的大企业在应对危机时的镇静和淡定,展示了一个拥有多次实战经验大企业特有的大将风范”这也为其他即将步蒙牛后尘的企业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癌变”的蒙牛引起了公愤,很多人再次将指责的矛头指向了蒙牛创始人牛根生。 而事实上,牛根生这次真的是背上了黑锅。自从三聚氰胺事件后,蒙牛在2009年7月已经被中粮收编,摇身一变成为了中粮宣称的产业链,好产品”中重要一环。 遥想当年中粮并购蒙牛时,中粮董事长宁高宁对牛根生表示,其他我可以不管,但食品安全一定要管”余音未了,蒙牛却像个扶不起的阿斗”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点也不给新东家中粮留有回旋余地。据不完全统计,自2008年9月三聚氰胺事件后,蒙牛大小食品安全事故近10起,成为了中国乳业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最多的企业! 如果说作为食品企业,偶尔发生一次食品安全事故在所难免的话,但如果连续不断地考验公众的容忍度,那只能说明其背后的食品安全体系存在重大问题。 祸不单行,2012年2月9日,中粮进口花生被质检总局查出黄曲霉毒素B1超标。如果再联想起中粮蜂蜜、大米等产品曾相继被曝出的食品安全问题,让人

中粮集团研究报告

中粮集团研究报告 一、背景 中粮集团旗下众多品牌渗透到生活方方面面,通过日益完善的产业链条,中粮形成了诸多品牌产品与服务组合:福临门食用油、长城葡萄酒、金帝巧克力、蒙牛、屯河番茄制品、家佳康肉制品、香雪面粉、五谷道场方便面、悦活果汁、大悦城、亚龙湾度假区、中茶茶叶、金融保险等。这些品牌与服务铸就了中粮高品质、高品位的市场声誉。根据中粮集团的官方网站披露,目前公司的资产超过570亿美元,资产和机构覆盖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业务涉及140多个国家。 2015年12月26日消息:中粮董事长宁高宁将调往中化集团。另有传闻称,接替宁高宁的,是现任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董事长赵双连。

二、中粮集团的产业链分布 大悦城地产 (00207HK

结点一:农业服务及粮食流通 1、种植与养殖 中粮集团目前经营小麦、稻米、葡萄、糖作物、番茄、茶叶种植和肉食、乳业养殖业务。 2、农产品收储物流 中粮是国内最大的市场化流通企业。 3、粮油食品贸易 中粮在粮食进出口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全球遍布海外客户。在食糖进口、番茄酱出口上,处于行业首位,大豆、棕榈油进口居第二位,中国95%小麦进口,70%大米、玉米出口通过中粮完成。 结点二:农产品加工及屠宰 1、屠宰及肉类加工 到2012年,中粮在湖北、天津、江苏各形成150万头的生猪屠宰能力,并形成1.1亿只肉鸡屠宰能力。 2、饲料加工 中粮运营和在建饲料加工厂近20家,年饲料生产能力超过300万吨,未来将进一步拓展至800万吨。 3、农产品加工 覆盖二十多个省份的140多家加工企业使中粮形成了领先的规模优势,小麦、稻谷、玉米、油料、番茄、甜菜、葡萄、茶叶等农产品综合加工能力达到5000万吨/年。 结点三:品牌消费品及终端销售 1、产品包装 中粮拥有食品罐、气雾罐、金属盖、印铁和塑胶等七大类主要包装产品,应用于食品、饮料、日化等消费品包装,在多个细分市场领域均排名第一位。 2、电子商务(我买网) 我买网是中粮的B2C电子商务网站,提供休闲食品、粮油、生鲜食品、果汁饮料、酒类、茶叶、调味品等百种品类。 3、品牌食品 中粮在米、食用油、肉食、食糖、杂粮、调味品、巧克力、糖果、酒类、乳制品、饮料等各类居民消费食品上拥有众多品牌,在销售终端拥有大量客户,市场占有率高,品牌影响力强。

中粮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及措施

中粮集团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文化转型 原因:全产业链要求,大量的兼并收购(并购中粮屯河、蒙牛集团,接收中谷集团等等) 现象:并购企业与中粮集团原有文化存在较大的差异,中粮集团在文化整合的道路上充满荆棘。 解决办法:推进统一的品牌文化建设,成立了品牌管理部门,设计统一的VI系统(VI(Visual Identity)系统:即视觉识别系统,它是以标志、标准字、标准色为核心展开的完整的、系统的视觉表达体系。将企业理念、企业文化、服务内容、企业规范等抽象概念转换为具体符号,塑造出独特的企业形象。在VI设计中,视觉识别设计最具传播力和感染力,最容易被公众接受,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自然之源、重塑你我”的理念,在所有的粮油中都打上“中粮”的标志。 分析:同一品牌“中粮”容易带来的问题:品牌认知混乱;品牌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二)产业协同 原因:全产业链要求“纵向一体化”,但产业链庞大。中粮的业务共涉及食品、电商、地产、金融等六大门类,近20种子行业,相当之“全”。 现象:各个业务都是分立的实体公司,都有有不同的利益追求,战线长,协同的难度高。 解决办法:成立自己的财务公司,并设立自己的金融事业部。 分析:对于中粮而言,多产业链的整合和运营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全产业链”模式需要各大产业链条实现均衡发展,不能此强彼弱、分化明显,需要在从农产品原料到终端消费品过程中各个系统管理和关键环节实行有效的控制,形成强大的整体竞争力。【战线过长,既是优势,也是劣势。(成本、资源、品牌)】 (三)财务之难 原因:全产业链要求,一系列的并购决策。 现象:中粮的资产负债率在逐步增加,利息保障倍数(利息保障倍数(time interest earned ratio),又称已获利息倍数,它是衡量企业支付负债利息能力的指标)在逐步降低,集团资金流动性不足。 解决办法:发行短期融资券(短期融资券是指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即由国内各家银行购买不向社会发行)和交易并约定在一年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主要补充大宗粮食贸易和集团下属各单位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对运营资金的需求,优化负债结构。 分析:这一系列的并购活动对财务资金提出非常高的要求。发行短期的融资券从实际运行效果看,并没有有效降低资产负债率,反而存在巨大的短期经营风险。 【有关发行短期融资券的截图】

关于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破产案例分析

关于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破产案例分析2008年,河北三鹿、山西雅士利、内蒙古伊利、蒙牛集团、青岛圣源、上海熊猫、山西古城、江西光明乳业英雄牌、宝鸡惠民、多加多乳业、湖南南山等22个厂家69批次产品中检出三聚氰胺,被要求立即下架。“三聚氰胺”一词的出现,震惊国内外并且马上引起了国内外众多网民的热议,随着热议我们看到了更多的“现实”,就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的“领军人物”——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公司简介 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中国企业500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也是河北省、石家庄市重点支持的企业集团。1995年,率先在中央电视台一频道黄金时段播放广告;1996年,率先在同行业导入CI系统。三鹿集团坚持与时俱进、创新经营。三鹿奶粉产销量连续14年实现全国第一,酸牛奶进入全国第二名,液体奶进入全国前四名。三鹿奶粉、液态奶被确定为国家免检产品,并双双再次荣获“中国名牌产品”荣誉称号。2005年8月,“三鹿”品牌被世界品牌实验室评为中国500个最具价值品牌之一,2007年被商务部评为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三鹿”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产品畅销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6年位居国际知名杂志《福布斯》评选的“中国顶尖企业百强”乳品行业第一位。经中国品牌资产评价中心评定,三鹿品牌价值达149.07亿元。 二、事件回放 ●2008年6月28日,位于兰州市的解放军第一医院收治了首例患“肾结石”病症的婴幼儿,据家长们反映,孩子从出生起就一直食用河北石家庄三鹿集团所产的三鹿婴幼儿奶粉。7月中旬,甘肃省卫生厅接到医院婴儿泌尿结石病例报告后,随即展开了调查,并报告卫生部。随后短短两个多月,该医院收治的患婴人数就迅速扩大到14名。 ●省委、省政府领导和各相关部门对“肾结石事件”也高度重视。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陆浩闻讯后立即作了批示:“立即采取措施,及时妥善处理”。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冯健身也于9月10日作出批示,要求卫生部门及各监管部门做好患儿救治,迅速排查。

中粮并购蒙牛

暨南大学 研究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中粮并购蒙牛的案例分析 学院:管理学院 学系:会计系 专业: MPAcc 课程名称:资本运营 学生姓名:冯征宇 1236151002 李奕 1236151004 牛怡然1236151011 张燕玲1236151014 张萍 1236151016 叶敏仪 1236151017 耿彪 1236151041 刘铮阳 1236154057 杨晨 123615???? 指导教师:宋献中 2013年 6月 24日

目录 1.中粮并购蒙牛背景介绍 (3) 1.1主并方一:中粮集团 (3) 1.2 主并方二:厚朴基金 (3) 1.3 目标公司:蒙牛乳业 (4) 1.4 并购经过 (4) 2.中粮并购蒙牛的动因分析 (6) 2.1中粮的战略规划 (6) 2.1.1业务多元化发展 (6) 2.1.2乳业上市公司机会多 (6) 2.1.3全产业链野心 (7) 2.2厚朴的美羮 (7) 2.3蒙牛的忧虑 (8) 2.3.1股权分散,恶意收购者虎视眈眈 (8) 2.3.2选靠山,重理念 (9) 2.3.3求发展,缺现金 (10) 2.4政府的考虑 (10) 3 中粮并购蒙牛交易方式 (11) 3.1 杠杆收购 (11) 3.2 现金支付 (12) 4 中粮并购蒙牛财务分析 (12) 4.1 杜邦分析 (12) 4.2 短期偿债能力和现金流量分析 (14) 4.3并购后续情况分析 (15) 4.4蒙牛乳业与国内同行业上市公司的分析 (17) 4.5基于财务视角的综合分析 (19) 5.并购后的效果 (20) 5.1并购对中粮集团的影响 (20) 5.1.1并购蒙牛有助于中粮集团“全产业链”宏伟计划的实现 (20) 5.1.2蒙牛质量问题给中粮带来困境 (20) 5.2并购对蒙牛的影响 (21) 5.2.1蒙牛已彻底告别“牛根生时代” (21) 5.2.2蒙牛的经营状况逐渐走出低谷 (21) 5.2.3借助中粮,蒙牛有望进一步发展壮大 (22) 5.3并购对中国乳业发展的影响 (23) 5.3.1 有利于行业恢复及市场环境的改善 (23) 5.3.2有利于提高我国乳业的国际竞争力 (23) 5.3.3有利于开拓国际市场 (23) 5.4“国进民退”的弊端分析 (24) 5.4.1国企效率低下的弊端 (24) 5.4.2对中国乳业竞争性的阻碍 (25) 参考文献: (25)

蒙牛收购雅士利案例分析

蒙牛收购雅士利案例分析 一、确定并购交易结构 1、案例简介 2013年6月18日,中国蒙牛乳业有限公司(02319.HK)(简称“蒙牛乳业”)与雅士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01230.HK)(简称“雅士利”)联合宣布,蒙牛乳业向雅士利所 有股东发出收购要约,并获得控股股东张氏国际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张氏国际”) 和第二大股东凯雷亚洲基金全资子公司CA Dairy Holdings(简称“CA Dairy”)接受要 约的不可撤销承诺,承诺出售合计约75.3%的股权。 蒙牛方面表示,此次是蒙牛独家投资,融资方面将采用银团贷款的方式,不会引入合作伙伴。“雅士利的团队在婴幼儿奶粉行业有着非常丰富和成功的管理经验,并购后我们将保留雅士利的独立运营平台,使其保持作为从事奶粉业务的专业公 司。”蒙牛乳业总裁孙伊萍表示。 这是是迄今为止,中国乳业最大规模的一次并购,也是蒙牛乳业在奶粉领域发力的重要信号。两大乳业巨头联手后,将通过资源整合与互补,利用双方在产品、 品牌、渠道等方面的优势,加快高端奶粉行业整体升级的速度。 交易金额:124亿港元(约合人民币98亿元),雅士利的股东将可就每股股票获得以下两种选择: (1)每股3.50港币的现金; (2)每股2.82港币的现金加上0.68股蒙牛国际的股票。张氏国际承诺接受“现 金加蒙牛国际股票”的方案。 资金来源:据华尔街日报称,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或将为该交易提供全部融资。 蒙牛此前刚宣布以25亿元收购现代牧业26.92%股权,成为其最大单一股东。 2、并购双方介绍 并购方——蒙牛乳业:蒙牛乳业始建于1999年8月,创始人牛根生,企业声誉在三聚氰胺事件中遭受重挫,2009年中粮入主,创业元老相继退出。 被并购方——雅士利:创办于1983年,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产品领导企业,旗下完达山和施恩两大品牌广受消费者认同。 3、并购信息对比

蒙牛牛奶收购雅士利事件

蒙牛牛奶与雅士利在奶粉业强强联合“打头阵” 据国内乳品界业内人士透露,国内上百家奶粉企业于18日参加了由工信部组织的会议,以贯彻早前发布的《提高乳粉质量水平、提振社会消费信心行动方案》。该行动方案提到了奶粉业“强强联合”,而“打头阵”的就是上周双双停牌的蒙牛牛奶和雅士利。 6月18日,蒙牛牛奶和雅士利联合发布公告称,蒙牛牛奶动用资金超过110亿港元,向雅士利所有股东发出要约收购大约75.3%的股权。在香港联交所已停牌5天时间的蒙牛牛奶和雅士利双双复牌交易。 作为迄今为止,中国乳业最大规模的一次并购,蒙牛牛奶收购雅士利复牌受到资本市场的追捧,雅士利国际昨日复牌高开3%,报3.45港元。蒙牛牛奶高开8%,报29.1港元。虽然两家公司的股票在收盘价时均低于开盘价格,但是,与13日停牌前的股价相比,蒙牛牛奶和雅士利国际的股票都出现较大涨幅。蒙牛牛奶报收于28.7港元,涨幅达6.89%,而雅士利国际股价报收于3.43元,涨幅为3%。 蒙牛牛奶与雅士利联手重树国产奶粉品牌形象 国内婴幼儿奶粉市场将掀起一轮兼并重组潮。蒙牛牛奶与雅士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联合宣布,蒙牛牛奶将全面收购雅士利。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乳业最大规模的一次并购。公告显示,蒙牛牛奶已向雅士利所有股东发出收购要约,并获得雅士利控股股东张氏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和雅士利第二大股东接受要约的不可撤销承诺,承诺出售合计约75.3%的股权。根据收购方案,蒙牛牛奶为完成收购最多将耗费124.57亿港元现金。 据悉,蒙牛牛奶收购雅士利是为了弥补自身奶粉方面的短板。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整体规模排名第二的蒙牛牛奶奶粉产量仅有4758吨,全国排名第十,而雅士利奶粉产量达2.58万吨在国内排名第五。收购了雅士利后,蒙牛牛奶的奶粉产量将超过3万吨,排名提高至全国第四位,整体竞争实力大大增强。 蒙牛牛奶、雅士利两大国内乳业巨头联手后,有利于通过资源整合与互补,加快国产粉行业整体升级的速度,重树国产奶粉品牌形象,重振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心。 蒙牛牛奶“联姻”雅士利将开启乳业重组浪潮 蒙牛牛奶公告称,蒙牛牛奶将全面收购在香港上市的雅士利国际。蒙牛牛奶表示,与雅士利的“联姻”旨在补齐蒙牛牛奶在婴幼儿奶粉方面的“短板”。据悉,在管理部门相关政策的“催化”下,未来乳企整合资源将提速,蒙牛牛奶收购雅士利或仅仅是乳业兼并重组浪潮的“冰山一角”。

蒙牛发展历程

蒙牛发展历程 2002年06月,摩根士丹利等机构投资者在开曼群岛注册了开曼公司。 2002年09月,蒙牛乳业的发起人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成立了金牛公司。同日蒙牛乳业的投资人、业务联系人和雇员注册成立了银牛公司。金牛和银牛各以1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开曼群岛公司50%的股权,其后设立了开曼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毛里求斯公司。所投资金经毛里求斯最终换取了大陆蒙牛乳业66.7%的股权,蒙牛乳业从民营企业变为合资企业。2009年7月,中粮投资61亿港元收购蒙牛20%的股权,中粮成为蒙牛第一大股东。总部设在中国乳都核心区――内蒙古和林格尔经济开发区,截至2009年拥有总资产300多亿元,职工近3万人,乳制品年生产能力达600万吨。到目前为止,包括和林基地在内,蒙牛乳业集团已经在全国16个省区市建立生产基地20多个,拥有液态奶、酸奶、冰淇淋、奶品、奶酪五大系列400多个品项,产品以其优良的品质荣获“中国名牌”、“民族品牌”、“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品牌500强《中国品牌价值研究院》”、“国家免检”和消费者综合满意度第一等荣誉称号。目前它与IT行业的联想、网络行业的阿里巴巴、电器行业的海尔等都是行业的顶级品牌.也是中国最具价值品牌之一。 2008年09月19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撤销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液态奶产品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蒙牛乳业07月6日晚间在香港联交所发布公告,公司将以每股17.60港元的价格,向中粮集团和厚朴基金联合投资成立的新公司出让蒙牛20%的股权,涉及交易金额高达61亿港元,从而成为蒙牛乳业的第一大股东。宁高宁入驻蒙牛董事会,成蒙牛非执行董事。 2012年04月12日,蒙牛乳业表示根据公司章程规定,总裁杨文俊两届任期已满,经董事

蒙牛并购雅士利外部关系资源研究

蒙牛并购雅士利外部关系资源研究 并购是当前企业间为提升竞争力而十分常见的市场行为,但实践中,许多并购行为最终以失败告终,这主要是因为并购是两个不同企业之间的整合,企业间不同的背景、文化、资源、业务流程等都容易导致阻碍并购的有效性。外部资源整合就是企业并购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一个领域,需要并购双方处理好外部资源对企业的冲击和影响。而蒙牛并购雅士利,正是希望在并购效果并不理想的情况下,希望通过外部资源整合,助力蒙牛的并购实现1+1大于2的效果。本文从并购理论及并购整合理论出发,重点运用网络关系理论等重要经济学理论,对蒙牛并购整合雅士利的外部关系资源及整合做了深入研究。 本文对蒙牛并购雅士利外部关系资源整合研究中,首先对并购的效果从财务角度进行了分析,指出并购带来的财务收益的同时,也对蒙牛产生了较大的财务压力。同时本文基于关系理论和AHP法对并购效果进行了评价,指出该并购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SWOT分析,提出基于外部关系资源整合的思路,然后结合影响企业并购中外部关系资源整合的影响因素,在综合两者的基础上提出并购整合模型,选取合适的整合模式,得出整合的主要任务。最后结合蒙牛整合面临的具体情况,重点对战略整合、组织结构整合、财务整合实现的路径和措施作深入分析。 本文通过研究,主要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通过并购获取所需的外部关系资源是企业提高竞争优势的先决条件;对获取的外部关系资源有效整合是并购成功的关键,并购后企业双方的整体经营状况取决于整合过程中进展质量;从外部关系资源的角度研究蒙牛并购雅士利,能为中国管理层在实施并购交易及在管理并购整合方面提供思路和经验,我国企业并购后外部关系资源的整合提供案例借鉴,给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蒙牛集团历史回顾

蒙牛集团历史回顾 蒙牛携手FIFA世界杯迎来第一杯奶 2017年12月20日,蒙牛集团与国际足联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联合宣布,蒙牛正式成为2018年FIFA世界杯全球官方赞助商。蒙牛旗下4大品类产品获得了“国际足联世界杯官方饮用酸奶”、“国际足联世界杯官方预制冰淇淋”和“国际足联世界杯大中华区官方牛奶”、“国际足联世界杯大中华区官方奶粉”的殊荣。更值得骄傲的是,蒙牛是国际足联在全球赞助商级别首次合作的乳品品牌,也是中国食品饮料行业成为世界杯全球赞助商的第一个品牌。 达能成为第二大股东 2014年2月12日,蒙牛与法国达能在港联合宣布,双方签署认购协议,蒙牛向达能定向增发相当于总股本6.6%的股份,交易涉及资金总量约51.53亿港元(约6.65亿美元)。配售结束后,达能持有的蒙牛股本由之前的4.0%增至9.9%,成为蒙牛第二大股东。达能通过增持蒙牛股权、加强合作,进一步开发中国酸奶市场巨大潜力、缔造多赢局面,为消费者提供健康美味的产品。凭借中粮集团、达能及Arla-爱氏晨曦三位战略股东的各自优势和鼎力支持,助力蒙牛加快成为全球乳制品企业。 蒙牛成为香港恒生指数首个乳业蓝筹股 2014年2月12日,香港恒生指数公司宣布,将蒙牛乳业正式纳入恒生指数成分股,该决定在2014年3月7日收盘后生效,这标志着蒙牛将成为入选恒生指数成分股的中国乳业第一股。

蒙牛与美国White Wave联合收购雅士利郑州子公司 2014年1月6日,蒙牛与雅士利联合宣布,蒙牛联手美国包装食品和饮料公司Whitewater Foods现金出资3.77亿元人民币收购雅士利(郑州)营养品有限公司的100%股权。蒙牛与Whitewater通过合资公司收购雅士利郑州子公司全部股权,合资公司分别由蒙牛投资及WhiteWave持有51%及49%股权。本次合作是基于蒙牛战略规划下的举措,旨在展开对植物蛋白产品的战略布局,积极寻求创新渠道,丰富奶制饮品种类,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产品选择;双方目前已在内部积极开展一系列优势资源整合工作,助推蒙牛国际化步伐的迈进。 蒙牛入股原生态牧业夯实奶源基础 2013年11月26日,原生态牧业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交易,蒙牛作为原生态牧业的基石投资者,完成对原生态价值6000万美元股份的认购。这是蒙牛乳业继增持中国第一大牧业公司现代牧业,成为其单一大股东后,从数量和质量上加强对国内优质奶源掌控、强化奶源领先优势的又一力作。蒙牛携手原生态,能够获得稳定优质的奶源供应,还会在未来合作中支持新增牧场的建设,实现奶源战略的长线布局,并依托优质奶源开发高端乳品。 蒙牛募得5亿美元债券获标普快消最高评级 2013年11月21日,蒙牛完成首次海外发行五年期5亿美元债券的簿记工作,获得逾5倍、总额达32.5亿美元的超额认购,更获得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给予的中国快消品企业迄今所获得的最高评级A-。 蒙牛并购第四大国产乳粉生产商雅士利

蒙牛并购雅士利案例研究分析

蒙牛并购雅士利案例分析

————————————————————————————————作者:————————————————————————————————日期:

蒙牛并购雅士利案例分析 班级:2015级财务管理2班 小组组号:

小组成员:刘美娟、李赛、高贵枝、刘雅婷、苏倩楠、刘天元

蒙牛并购雅士利案例分析 班级:2015级财务管理2班 小组组号: 小组成员:刘美娟、李赛、高贵枝、刘雅婷、苏倩楠、刘天元一、案例背景 (一)案例简介 2013年6月18日,中国蒙牛乳业有限公司(02319.HK)(简称“蒙牛乳业”)与雅士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01230.HK)(简称“雅士利”)联合宣布,蒙牛乳业向雅士利所有股东发出收购要约,并获得控股股东张氏国际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张氏国际”)和第二大股东凯雷亚洲基金全资子公司CA Dairy Holdings(简称“CA Dairy”)接受要约的不可撤销承诺,承诺出售合计约75.3%的股权。 本次交易金额为124亿港元(约合人民币98亿元),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为该交易提供全部融资。蒙牛此前刚宣布以25亿元收购现代牧业26.92%股权,成为其最大单一股东。雅士利的股东将可就每股股票获得以下两种选择:(1)每股3.50港币的现金;(2)每股2.82港币的现金加上0.68股蒙牛国际的股票。张氏国际承诺接受“现金加蒙牛国际股票”的方案。 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乳业最大规模的一次并购,也是蒙牛乳业在奶粉领域发力的重要信号。两大乳业巨头联手后,将通过资源整合与互补,利用双方在产品、品牌、渠道等方面的优势,加快高端奶粉行业整体升级的速度。 (二)并购双方介绍 并购方——蒙牛乳业:蒙牛乳业始建于1999年8月,创始人牛根生,企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