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研究设计的基本程序
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步骤有哪些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步骤有哪些实验方案设计是科学研究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它决定了实验的可行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一个良好的实验方案设计不仅能够保证研究的科学性,还能够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下面将介绍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步骤。
1.明确实验目的:在开始实验方案设计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实验的目的。
实验目的应该明确、具体,并与研究的问题或假设紧密相关。
只有明确了实验目的,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实验步骤和选择适当的实验手段。
2.制定实验假设:实验假设是实验设计的基础,它是一种科学推测,旨在对研究对象进行验证。
实验假设应该具备可测量性和可验证性,同时要遵循科学原理和逻辑。
3.选择实验方法:选择适当的实验方法是实验设计的重要环节。
根据实验目的和假设,可以选择不同的实验方法,包括实验室实验、野外观察、问卷调查、模拟实验等。
在选择实验方法时,要考虑实验材料的可获得性、实验条件的可控性以及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确定实验变量和控制变量:实验变量是指在实验过程中有意改变的因素,而控制变量则是保持不变的因素。
在实验方案设计中,需要明确实验变量和控制变量。
合理地选择实验变量和控制变量可以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可靠,并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5.设计实验步骤:在确定了实验方法、实验变量和控制变量之后,需要具体设计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应该清晰明了,每个步骤都要具体到操作细节。
同时,要考虑实验的顺序和实验时间的安排,以保证实验能够有序进行。
6.制定实验方案:根据实验的目的、假设、方法和步骤,制定完整的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应包括实验的背景、目的、假设、方法、步骤和预期结果等内容。
制定完整的实验方案可以使实验过程更加规范和可控。
7.实施实验和数据采集: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及时采集实验数据。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实验方案的要求进行操作,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同时,要合理选择实验工具和设备,确保数据采集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简述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程序。

简述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程序。
教育实验研究是一个重要的科学过程,可以让我们有效地评估和改善教育方面的效能。
它是以发展教育活动、改善教育状况和影响教育进程为目的的研究。
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程序包括:确定研究问题和研究目的、构思研究设计、识别变量和控制变量、实施研究和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并分析结果,最后得出研究结论并推广到实际教育实践中。
首先,研究者需要确定研究问题和研究目的,具体来说,研究问题是指以什么方式有效地改善教育状况,研究目的是指最终希望通过该研究达到怎样的效果。
确定了研究问题和研究目的之后,就可以开始构思研究设计了。
研究设计是指研究者使用什么方法开展研究,研究者可以选择实验法、评估法等来完成实验研究。
其次,研究者需要识别实验研究中的变量和控制变量。
变量是指引起研究对象变化的因素,可以分为实验变量和对照变量;控制变量是指研究者通过限制或调整其他变量的影响来维持研究的稳定性,一般在实验中使用控制组来控制变量。
然后,研究进入实施研究和收集数据的阶段。
研究者根据设计的实验研究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实施研究,并收集数据。
在收集到所有数据之后,研究者便可以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来得出研究结果,最后得出研究结论,并将结论推广到实际教育实践中。
教育实验研究是一个复杂而又有趣的过程,它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有效地改善教育效果。
它的基本程序包括:确定研究问题
和研究目的,构思研究设计,识别变量和控制变量,实施研究和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并分析结果,最后得出研究结论并推广到实际教育实践中。
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程序是为了改善教育效果而构建的一个科学过程,它为教育实践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更有利于提升教育质量。
教育实验设计的效度与基本类型(前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真实验设计) 教育研究与写作

教育实验设计的效度与基本类型(最全版)一、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程序教育研究的全过程可分为“准备—实施—总结推广”三个基本阶段。
这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有序的结构序列。
1.教育实验的准备阶段教育实验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具体包括:(1)选定实验研究的课题,形成研究假说。
一般来说,一个实验至少被一种假设指导,应陈述两种变量间所希望的因果关系。
(2)明确实验目的。
确定指导实验的理论构架。
为了使理论系统分析更接近客观实际,需要进行先期的调查研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让课题组全体成员进行充分讨论。
(3)确定实验的自变量。
选择被试和形成被试组,决定每组进行什么样的实验处理,并确定操作定义。
(4)选择适合的测量工具并确定采用什么样的统计方法,从而明确评价因变量的指标。
(5)选择实验设计类型,谋划好控制无关因素的措施,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实验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
2.教育实验的实施阶段按照实验设计进行教育实验,采取一定的变革措施(实验处理),观测由此产生的效应,并记录实验所获得的资料、数据等。
3.教育实验的总结推广阶段在实验的总结和评价阶段,研究者的主要任务是对实验中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确定误差的范围,从而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最后得出科学结论。
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撰写实验报告,对实验的过程和结论进行全面的表述。
二、教育实验设计的效度1.内在效度指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存在明确因果关系或相关关系的程度。
它表明因变量的变化在多大程度上来自自变量——有效性。
内在效度是指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联系的真实程度,即因变量的变化,确实由自变量引起,是操作自变量的直接成果,而非其他未加控制的因素所致。
内在效度表明的是因变量Y的变化在多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变量X——有效性。
没有内在效度的实验研究是没有价值的,因为内在效度决定了实验结果的解释。
坎贝尔和斯坦利认为,有八类新异变量与教育实验内在效度有关或成为内在效度的威胁因素。
教育实验研究法的基本步骤

教育实验研究法的基本步骤教育实验研究法是一种常用于教育领域的研究方法,旨在通过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来验证教育理论和假设。
本文将介绍教育实验研究法的基本步骤,包括研究问题的确定、实验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结果解释与推断等。
一、研究问题的确定在进行教育实验研究前,首先需要确定一个明确的研究问题。
研究问题应该与教育实践相关,并且具有一定的实证意义。
研究问题的确定要求研究者对相关理论和前人研究进行充分了解,以便能够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二、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教育实验研究的核心步骤,它决定了实验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在实验设计中,需要明确实验组和对照组,以及实验变量和控制变量。
实验组接受特定的干预措施,而对照组不接受干预,用于对比分析。
同时,还需要设计合适的实验方案和实验过程,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三、数据收集与分析数据收集是教育实验研究的重要环节。
研究者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观察记录、实验测量等方式收集数据。
在数据收集阶段,需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数据分析是教育实验研究的关键步骤,可以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解读。
常见的统计方法包括描述统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等。
四、结果解释与推断在教育实验研究中,结果解释与推断是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的过程。
研究者需要根据实验数据和统计分析结果,对研究问题进行解释和推断。
结果的解释应该基于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证证据,避免主观臆断和片面观点。
同时,还需要对研究结果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进行讨论,以提高研究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教育实验研究法的基本步骤包括研究问题的确定、实验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结果解释与推断。
这些步骤在教育实验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帮助研究者从科学的角度验证教育理论和假设,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同时,研究者在进行教育实验研究时,还需关注伦理问题和实施难度,以确保研究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程序

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程序教育实验研究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
它是指在特定条件下,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验证或否定某个教育假设,从而得出科学结论的一种研究方式。
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程序包括准备、实施和总结推广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教育实验研究的准备阶段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实验课题、研究假设、实验对象、实验设计、测量工具和统计方法等。
1. 确定实验课题和研究假设实验课题应该具有实用性和创新性,能够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研究假设是实验的核心,它是对实验课题的猜测或假设,是实验研究的基础。
2. 确定实验对象和实验设计实验对象是实验研究的主体,实验设计是实验研究的方案。
实验对象的选择应该符合实验研究的目的和假设,实验设计应该能够验证或否定研究假设。
3. 选择测量工具和统计方法测量工具是实验研究的重要手段,它能够观测和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和信息。
统计方法是实验研究数据分析的重要工具,它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二、实施阶段教育实验研究的实施阶段是实验研究的核心。
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操作,观测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验证或否定研究假设。
1. 实验操作实验操作是实验研究的核心,它能够验证或否定研究假设。
实验操作应该按照实验设计的方案进行,保证实验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2. 观测实验现象观测实验现象是实验研究的重要任务。
研究者应该按照实验设计的方案,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进行观测和记录,以便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3. 记录实验数据记录实验数据是实验研究的重要任务。
研究者应该按照实验设计的方案,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数据进行记录和整理,以便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三、总结推广阶段教育实验研究的总结推广阶段是实验研究的结束阶段。
总结推广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得出结论,撰写实验报告,推广实验成果。
1. 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是实验研究的重要任务。
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步骤

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步骤正交试验设计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用于研究多个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它能够在较少的试验次数下,获取更多的信息,从而节省实验成本和时间。
本文将介绍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步骤。
一、确定实验目标和因素在开始设计正交试验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实验的目标和要研究的因素。
实验目标可以是确定最佳参数组合、优化产品性能等。
而因素则是影响实验结果的各个变量,例如温度、压力、时间等。
二、确定因素水平和水平数每个因素都有不同的水平,例如温度可以有低、中、高三个水平。
确定因素的水平数是根据实验目标和实验条件来确定的。
三、构建正交表正交表是设计正交试验的重要工具,它能够保证各个因素水平的均衡和独立。
根据因素的水平数和试验次数,选择合适的正交表进行设计。
四、确定试验次数和顺序根据正交表的设计,确定试验的次数和顺序。
每一次试验都是为了研究不同因素水平组合下的实验结果。
五、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按照正交表的设计,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确保实验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六、分析实验数据利用统计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例如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
通过分析数据,可以得出各个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程度,进而确定最佳参数组合或优化方案。
七、验证实验结果根据分析结果,选择一组最佳参数组合进行验证实验。
验证实验的目的是确认最佳参数组合的稳定性和可行性。
八、优化方案并应用根据验证实验的结果,优化参数组合或方案,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产或应用中。
通过不断优化,提高产品或工艺的性能和效率。
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步骤如上所述。
通过合理设计和分析,正交试验可以在较少的实验次数下获取较多的信息,为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提供有效的方法。
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可以充分发挥人类智慧,优化实验结果,提高产品质量和工艺效率。
试述教育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

试述教育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
教育实验设计是一种系统的、科学的研究方法,用于探究教育现象、解决教育问题和检验教育假设。
以下是教育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
1. 确定研究问题:明确需要解决的教育问题或需要探究的教育现象。
2. 提出研究假设:根据已有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出关于研究问题的假设。
3. 确定实验变量:识别自变量、因变量和可能的无关变量。
4. 选择研究对象: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如学生、教师、班级等。
5. 确定实验处理:对自变量进行操纵,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材或课程设计等。
6. 设计实验组和控制组: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确保除了自变量外,其他条件尽量相同。
7. 选择实验设计类型:根据研究问题和条件,选择合适的实验设计类型,如单因素设计、多因素设计等。
8. 确定数据收集方法:选择适当的工具和方法收集数据,如问卷调查、测试、观察等。
9. 制定实验步骤:详细描述实验的具体实施过程,包括时间安排、实验材料和设备等。
10. 预实验:在小规模范围内进行预实验,以检查实验设计的可行性和修改可能出现的问题。
11. 实施实验:按照实验设计和步骤进行正式实验。
12. 数据分析: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验证研究假设是否成立。
13. 结果解释与讨论: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解释研究结果,并讨论其意义、局限性以及对教育实践的启示。
14. 撰写研究报告:将实验设计、实施过程、结果分析等撰写成研究报告。
教育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需求和条件进行调整和完善。
在实验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科学、严谨、系统的原则,确保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选择性必修1 第8单元 科学探究系列3 实验设计的一般程序

(2)在应激状态下,可能由于下丘脑和垂体的敏感性降低,使 GC负反馈调节功能下降,易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据图所示,随 热应激处理天数的增加,小鼠下丘脑miR212的表达量增加。
(3)实验尚不完备,不能将miR212直接用于临床,应进一步在 实验动物或者人体水平上进行相关实验。
(4)当小鼠神经系统兴奋性较高时,平均体重的耗氧速率会升 高,可以通过检测小鼠单位时间单位体重的耗氧量来判断小鼠神经 系统兴奋性的高低。为了验证茶叶中的茶氨酸抑制了咖啡因的作 用,可设计如下实验:
(4)为缓解压力,人除了运动也常选择喝茶或咖啡来提高兴奋性, 但茶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的效果不如咖啡显著。经研究发现茶叶和 咖啡中咖啡因的含量接近,有人认为可能是茶叶中的另外一种成分 茶氨酸抑制了咖啡因的作用。为验证上述假设,某研究小组发现, 可通过小鼠单位时间单位体重的耗氧量来判断小鼠神经系统的兴奋 性高低,以健康成年雄性小鼠、生理盐水、试剂甲(蒸馏水配制
(2)GC是动物机体在应激状态下存活所必需的信息分子,其过 度升高会影响机体糖类、脂质、蛋白质的代谢,并大大降低机体的 免疫能力。在应激状态下,可能由于下丘脑和垂体的敏感性降低, 使GC________调节功能下降,易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科研人员 希望找到其他调控HPA轴的机制。通过对热应激模型鼠的研究(如图 所示),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1·山东实验中学高三模拟)人在面对压力时身体会进入 应激状态,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轴)被激活。一定强 度的应激反应有助于发挥潜力、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但应激时间过 长或者过于强烈,则会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交论文纸质版和电子版
上交时间:12月20日(16周,星期四) Email: hhb800616@
准备PPT以备答辩用
答辩时间:12月27日(6-8节)
论文答辩和讲评
自主设计性实验的成绩占本课程总成绩60%。 设计性实验考核评分标准。 以下情况可适当加分:
13 还原型谷胱甘肽、喷替酸钙钠、别嘌醇、超氧化物歧化 酶与美蓝急救亚硝酸中毒的对比实验 14活性炭混悬液、浓茶和橘汁对小鼠急性酒精中毒解救作 用的实验研究 15 茵陈、白虎汤解热作用的实验研究 16 音乐类型对动物学习和记忆力的影响 17 探讨维生素C对降氨药物谷氨酸钠的辅助作用 18 吸烟对高血糖小鼠胰岛素药效的影响 19 异甘草素对离体肠道平滑肌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20 茶叶对醉酒小鼠的解酒作用 21 绿豆对大鼠的利尿作用 22 南瓜浆与苦瓜浆对大鼠降血糖作用的比较 23 芹菜榨取液对家兔动脉血压的影响 24天麻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SOD、MDA 作用的研 究
处理因素尽量保持相同,从而根据处理与不处理
之间的差异,了解处理因素带来的特殊效应。
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按统计学要求二者的非 处理因素应当完全相同。
(2) 随机的原则
即所研究总体中的每一个研究对象都有同等的机会 被分配到任何一个组中去。 目的:将生物个体差异平均分配到各组。
方法:如抽签法、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化分组表法 等。
基本要素
处理因素 应激 受试对象 (对)家兔 实验效应 血糖浓度的影响
缩宫素
电刺激
(对)小鼠
(对)大鼠
子宫平滑肌活动的影响
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影响
设计性实验的基本程序
立题
实验设计 实验和观察 实验结果处理、分析和结论 论文
2. 实验设计
① 题目,班级、设计者; ② 立题依据(实验的目的、意义,以及欲解决的问题和国 内外研究现状); ③ 实验动物品种、性别、规格和数量; ④ 实验器材与药品(器材名称、型号、规格和数量;药品 或试剂的名称、规格、剂型和使用量; ⑤ 实验方法与操作步骤,包括实验的技术路线、实验的进 程安排、每个研究项目的具体操作过程,以及设立的观 察指标和指标的检测手段; ⑥ 观察结果的记录表格制作(三线表,相片,图片); ⑦ 预期结果; ⑧ 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⑨ 参考文献:格式要求;
对小组中做出突出贡献者加分;
对能提出较高水平问题者加分; 在回答问题时思路敏捷、语言表达准确和清楚者加分;
(3) 重复的原则
指各处理组及对照组的例数(或实验次数)要有
一定的数量。
动物实验每组所需的样本数一般参考数: 小鼠≥6 、大鼠≥4 、蛙≥4 、兔≥1 、豚鼠≥3
也可根据以往资料估算实验例数。
择优选择方案
动物、器械、药品的预算清单和开题报告; 提交开题报告:
纸质版和电子版 第6周礼拜一(10月8日) 病理生理学办公室:10楼505室
学生科研题目 1 比沙可啶和西沙比利混合剂对胃肠蠕动作用影响的探究 2 观察心—肾脏反射对家兔尿量的影响 3 细胞外钙离子对白酒抑制离体小肠平滑肌活动的影响 4 比较利多卡因、普萘洛尔联合用药和苯妥英钠、普萘洛 尔联合用药 对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5 肝功能对戊巴比妥钠不同给药途径的影响 6 喝茶对安眠药的影响 7 急性肺水肿及其治疗 8 研究安定与氯丙唪的相互作用 9 研究干、湿仙人掌对解救小白鼠磷化锌灭鼠药中毒的效 果差异 10 苦地胆对大鼠的降温作用 11 绿豆的利尿作用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大鼠农药排出的 影响 12 不同减肥茶对动物结肠及神经系统的影响
基本程序
立题
实验设计
实验和观察
实验结果处理、分析和结论
论文
3. 实验和观察 (设计性实验操作)
组间合并; 小组成员的协调与配合; 原始数据的记录; 及时整理、分析实验结果;
基本程序
立题
实验设计
实验和观察 实验结果处理、分析和结论 论文
撰写论文或制作幻灯
按照“广州医学院学报”的格式进行论文撰写
1. 实验设计的目的
有效控制干扰因素,保证实验数据真 实、可靠、精确。 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时间,提高 实验效率。
2.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循实
验设计的三个基本原则,即对照、随机、
重复的原则。
(1) 对照的原则
对照就是要设立参照物。
在比较的各组之间,除处理因素不同外,其他非
设计性实验的基本程序
立题 实验设计 实验和观察 实验结果处理、分析和结论 论文
1.立题
(1)选题 原则:目的性,创新性,科学性,可行性 范围:生理,药理,病理生理 性质:急性实验 (2)选题方法 《机能实验学》 图书馆:文献、期刊 网络
选题原则:
目的性:明确、具体要解决的问题。 创新性:独到之处,新规律、新见解、新技术
(第一临床学院梁伟河 )
设计性实验
在完成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学生自主设计实验 方案,独立实施、分析实验数据并撰写论文、最 后进行论文答辩 。
【目的】
应用已经学过的基础医学知识和掌握的机能实 验机能去解决实际问题; 充分调动同学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时间安排】
基本程序理论(9.7) 初步方案的准备 择优选择方案(10.12) 设计性实验操作(12.13) 论文撰写和PPT制作 论文答辩和讲评(12.27)
、新方 法,或对已有的技术、方法有所修改、 补充。
科学性:建立在科学理论和实验基础上。
可行性:研究者的学术水平、技术水平和实验
室条件。
立题
明确实验目的→查阅文献→拟订选题报告
掌握背景知识→了解本课题近年的成果、
存在的问题→
发现→提出→确定研究课题。
第十届“挑战杯”广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 竞赛决赛
我校参赛的作品取得了特等奖1项、 一等奖1项、三等奖6项的优异成绩:
《抗蛇毒血清及鸡卵黄抗体对 蛇伤大鼠保护作用的时效性研 究》荣获最高荣誉特等奖。
(第一临床学院陈文学,孔天翰教授 指导)
《幽门螺杆菌临床分离株尿素 酶基因B(UreB)的克隆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