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专业教学计划
2024年辅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二篇)

2024年辅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一、专业培养目标本辅修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公共事业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及能力,能够在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环保、体育、企业、市政管理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及相关单位从事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公共事业管理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本辅修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可获得以下几方面知识、能力和素质:1、基本素质:热爱祖国,愿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创新创业精神。
2、知识结构: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一般管理方法、管理能力和管理技术的培养和训练;掌握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具有规划、沟通、协调、组织、决策、控制和创新等方面的较强能力;了解本学科、本专业的发展动态和趋势、熟悉相近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
在人力资源管理、城市管理和社区等专业方向上有一定专长。
3、能力结构:熟悉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制度;具备从事本专业和相邻专业的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素质与能力;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强,基本掌握一门外语,具备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发展潜力。
三、课程设置本辅修专业设置课程包括:管理学、公共事业管理学、行政学、组织行为学、社区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行zd学、管理信息系统。
四、课程简介课程1:公共事业管理学。
本课程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它以解决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对公共事物的管理为核心,突破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学科界线,把当代经济学、管理学、政策分析、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融合到公共管理的研究之中,而形成的一门科际整合的应用性学科。
本科专业教学计划

本科专业教学计划——汉语言文学专业一、专业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扎实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系统的文艺理论素养、较强的审美能力、较高的汉语写作水平,并且具有较好的外语读写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汉语言文学专业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可在新闻、出版、高校中学、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秘、宣传、策划、教育和管理等工作。
二、核心能力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社会公德,较高的语言文字的书面表达、口头表达与社会交际交流的能力;具有比较厚实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知识和从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研究、教育与其管理工作的能力;具有扎实的文艺理论素养和从事文学、艺术、文化领域的研究、教育、管理、策划等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好的外语读写、计算机应用和从事社会管理、宣传、新闻和文化传播、策划等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宽泛的知识结构,灵活适应社会需要及其职业转换所必需的知识迁徙能力。
三、授予学位1、本科基本学制4年,弹性学习年限3-6年,按照学分制管理。
2、修满规定学分,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学生,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四、学时学分专业计划总学分为162学分。
其中课程学分(含实验课)≤134学分;毕业设计(论文)、实训、实习等集中实践环节28学分。
4.2、集中实践五、课程计划5.1核心能力与课程计划关联图15注:知识迁徙能力的培养,还可通过第二专业的选修获得。
5.2 课程计划时序结构图(写作学概论调第二学期;古代文学(1)、文学概论、现当代文学(1)调第一学期;古代文学(2)、外国文学(1)、现当代文学(2)调第二学期;古代文学(3)、外国文学(2)调第三学期;)课程分类第一学期第二学期第三学期第四学期第五学期第六学期第七学期第八学期15期学分/总课时:(15/330)(19/396)(20/382)(20/398)(20/352)(20/330)(20/256)(16/—)5.3课程设置(不含集中实践和毕业设计)151515155.4基本课程序列表(不含集中实践部分)155.5课程责任教师一览表5.6、集中实践计划附一:选修汉语言文学第二专业教学计划附二:文学艺术类通识选修课程设置一览表。
专业教学计划8篇

专业教学计划8篇教学计划的制定是可以让自己减少盲目性以及增强信心的,教学计划的制定是可以让自己得到进步,还可以减少弯路的,下面是作者为您分享的专业教学计划8篇,感谢您的参阅。
专业教学计划篇1一、学生情景分析所任教的高三(1)是纯艺术班、高三(2)班是我校文科本科普通班、高二(5)、(6)是理科班,不管高三还是高二,大部分学生历史基础知识不扎实,对历史的学习方法还不能比较好地掌握,二卷答题不规范,理解运用本事较差。
对于高三的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提高讲与练的方法及效益,成为专题与整体复习中的一大挑战;对于高二的学生,及时了解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把握方向,掌握基本的学习历史的方法和选择题的解题方法,提高学习成绩是关键。
二、教学任务1、高三进行第一轮复习掌握单元基础知识,巩固知识点,强化知识体系;加强综合训练,讲练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本事及思维本事。
2、高二完成历史必修三的教学任务,适应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
三、备考中着重要解决的问题1、加强高考研讨,实现备课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本学期,高三历史备课组的教研活动时间定在周一上午。
备课组成员将在教材处理、教学资料的选择、教法学法的设计、练习的安排等方面进行严格的商讨,确保教学工作正常开展。
备课组要搞好团体备课,进行教学研究,每次活动要有记载,要充分发挥团体智慧,做到资源共系享,努力提高整体成绩。
此外,备课组将开展扎实的听课评课活动。
教师之间要互相多听课多评课,经过这种形式加强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改善教学水平。
2、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着力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严格依照新课、第一轮讲全讲细讲透的原则,精心组织好每一节课,强调教学效果。
力争在扎实的第一轮教学中引导学生打下坚实的“双基”,为下学期的二轮复习做好充足的准备。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坚持改善和完善“导学—发现”模式,用选择题训练和提问的方法进行课前基础知识的回顾,用“导读思考”逐步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构架,夯实基础知识,用“导析”逐步提高学生解题本事。
历史学(师范类)专业本科教学计划

历史学〔师范类〕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专业代号060101〔国家〕0202〔学校〕一、培养目标和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思想品德修养、具备历史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技术,能够从事高〔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研究人员和地方文史工作者。
〔二〕培养规格: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历史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历史学教学技能和史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中学历史课教学和教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通过历史学本科专业的学习和教育实习,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知识和能力:1、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具备良好的文化修养和思想品德修养,能够模范遵守公民行为准则,爱国敬业,表现良好的教师职业风范。
2、能够熟练运用专业知识、专业教学理论和现代教学技术,巧妙地组织教学材料,准备教案,灵活处理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解答疑难,胜任中学历史课教学、班主任、教学研究和组织课外活动等工作。
3、熟知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历史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对相关的自然、社会和人文科学有一定深度的了解,初步具备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综合分析历史问题和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同时具备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
4、掌握一门外国语和电脑基础知识,到达教育部规定的等级要求;普通话须到达国家语委规定的等级标准。
5、具有健康的体质,良好的心理素质,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到达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二、学制、学位:学制四年,授予历史学学士学位三、四年教育时间分配表〔见附表一〕四、课程设置及学时、学分安排〔一〕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平台〔含通识文化课和教师教育课〕、学科及专业基础平台、专业模块课程、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
〔二〕本专业教学总时数为2596学时。
〔各类课程学时分配见附件二〕〔三〕课程学分分配及要求。
本专业学生至少须修满166学分方准予毕业。
护理专业教学计划

护理专业教学计划护理专业教学计划1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从事疾病预防与救治工作的理人员。
(一)掌握本专业实际工作所必须的基础理论和临床诊疗技术,重点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掌握现代医学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能正确、熟练的运用本专业技术,对常见病进行诊治、护理,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好的文化素质。
(二)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身心健康,能够履行建设祖国的神圣义务。
二、业务培养要求:毕业生应获得以下知识和能力:1、临床医学、护理的基础理论和实际工作所必须的医学知识。
2、医学的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对常见病、多发病能进行初步护理的基本技术。
3、掌握与本专业有关的现代医学知识和技能,可从事医学科学研究的辅助工作。
三、学制:1、学制:三年2、应、往届初中毕业生四、主干课程及主要要专业实验:(一)临床专业主干课程: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二)护理专业主干课程: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三)主要专业实验:解剖学、诊断学、基础护理学,实习20周五、课程设置及时间分配:必修课18门,总学时2940,讲课学时2570,实验学时230,实践学时140,实验实践学时占总学时的14.3%。
六、实习:1、目的:巩固加强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熟悉临床,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今后的教学和毕业实习打下基础。
2、时间:8周3、安排:第四学期七、成绩考核:为督促、引导学生按照各类教学目标要求认真学习,及时复习,详细理解,系统掌握,熟练操作,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检查教师教学效果,反馈教学信息,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对教学中设置的各门类课程,各重要培养环节要进行成绩的考核评定。
1、课程考核:列入必修课、选修课教学进程表的课程根据考核形式分为考试课和考查课。
各学科教学计划

各学科教学计划一、引言学科教学计划是指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而制定的一套教学活动和资源安排,它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础和指导,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学习和理解学科知识。
本文将探讨各学科教学计划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制定有效的教学计划。
二、语文教学计划语文是基础学科之一,通过语文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语文教学计划应包括阅读、写作、口语等多个方面,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三、数学教学计划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教学计划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课程应当根据学生年级和能力水平,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四、英语教学计划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其教学计划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教学计划中应包括日常对话、语法知识、阅读理解等多个方面,帮助学生掌握英语并在实际交流中灵活运用。
五、科学教学计划科学教学计划应当同时注重理论学习和实验实践,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通过科学实验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动手能力,增加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
六、历史教学计划历史是一门学习过去的学科,教学计划应当包括历史知识的学习和历史思维方法的培养。
通过历史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形成对历史的理性思考和批判能力。
七、地理教学计划地理教学计划应当注重让学生了解地球和人类社会的关系。
通过地理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地理现象和地理科学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地域意识和环境意识。
八、体育教学计划体育教学计划应当包括体育技能、体质锻炼和体育文化的培养。
通过体育教学,学生可以培养身体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增强体质和提高健康水平。
九、美术教学计划美术教学计划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计划中应包括绘画、雕塑、手工等方面,通过实际创作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表达能力。
十、音乐教学计划音乐教学计划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觉和音乐表达能力。
教学计划中应包括音乐理论、乐曲演奏等方面,通过音乐教育来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专业设置教学计划

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本教学计划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且系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学生将具备以下能力:1. 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2. 熟悉专业相关的技术和工具;3. 具备解决实际问题和开展研究的能力;4. 具备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5. 能够理解与适应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 数学分析- 离散数学- 数据结构与算法- 计算机组成原理- 操作系统原理- 计算机网络- 数据库原理- 软件工程2. 专业核心课程- 计算机图形学- 人工智能- 计算机视觉- 机器学习- 自然语言处理- 数据挖掘- 云计算与大数据- 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3. 实践教学- 实验课程: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项目实训:参与真实项目,锻炼团队协作与管理能力;- 实习实训:到企业实习,了解行业运作与实践操作。
4. 选修课程- 移动应用开发- 网络安全与防护- 分布式系统- 物联网技术- 嵌入式系统设计- 网页设计与开发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实践能力,本专业教学采用多种方法与手段进行教学:1. 课堂教学:通过教师讲解、案例分析和课堂互动,让学生全面掌握基础理论知识。
2. 实验操作:设置计算机实验室,引导学生进行各类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
3. 项目实训:组织学生参与真实项目,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4. 实习实训: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实习,让学生了解行业运作和实践操作,提升就业竞争力。
5. 学术研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研究,并组织学术交流与论文发表,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评估与考核方式:为了准确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本专业教学采用多种考核方式:1. 课堂表现:根据学生课堂参与与表现情况进行评估,包括提问回答、讨论互动、小组合作等。
专业教学计划时间分配表

应用化学专业(辅修)教学计划一、专业简介本专业旨在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一专多能,毕业后能从事化学方面科研和教学能力,能从事工业生产过程和产品的常规分析,能从事精细化学品和新材料的生产和研制、开发,并且具有企业管理、质量评估、科技开发等能力,或继续攻读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工、材料化学、化学工艺等专业的硕士学位。
二、培养规格与要求1、培养规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热爱科学事业,养成良好学风,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刻苦求实、善于合作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学习和掌握较全面的基础化学知识和技能、基础化学工程技术知识,和相关数学、物理、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基本理论与知识。
基本能力要求:系统地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所修学科(专业)的新成就和新发展,具有较强的化学实验、测试等技能,受到科学研究方法的初步训练,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科技管理的基本技能。
2、培养要求(1)掌握数学物理计算机英语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知识,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和计算机水平考试;(2)掌握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理论知识与实验技术与技能,具有较完备的基础化学理论、技能知识与能力;(3)掌握化工原理、反应工程基础、化工制图、化工机械与仪表等基础化学工程理论与基本技能, 具有基础化学工程知识与能力;(4)掌握中外文化学与化工方面资料与文献的查询检索方法,具有初步文献资料处理能力。
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综合型实验操作、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能力,具有初步论文写作、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5)了解国家化学相关产业的经济技术政策与发展规划,了解知识产权、国家科技发展等相关政策和法规;(6)了解化学与化工的相关前沿、发展动态、相关领域最新成果及应用发展前景。
三、修业年限修业年限2—3年四、辅修学时与学分辅修学时:776毕业实习:4周毕业论文(设计):8周辅修学分:55五、辅修学位理学学士学位六、主干学科与主干课程相近专业:化学、化学工艺主干学科:应用化学主干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化工原理、化工制图、有机合成化学、化工工艺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12002010
大学生心理健康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909022020
计算机技术基础
300051010
新生研讨课
见跨专业选修课 选修 一览表(由学生
任选)
Basis of Computer Technology Freshman Seminars
201074030
微积分(Ⅱ)-1
2
32
32
10
1秋
10
1春
1春
2秋
1春
备注 完成学分
38(其中中 华文化三选
一)
6
和 专 业 基 两阶段础教育 教 育
课程 类别
课程 属性
课程号
202042010
308117020
308118020
908010010 必修 908011010
908044030
308168030
308169020
90801701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概论
The Introduction of Mao Zedong Thought, Deng Xiao-ping Theory and” Three Represents” important
Thought
大学英语(综合)-1
College English (Comprehensive)-1
大学英语(口语)-1
Oral English-1
大学英语(阅读与翻译)-2
College English (Reading and Translation) -2
大学英语(口语)-2
Oral English-2
大学英语(创意阅读)-3
College English (Creative Reading)-3
The Outline of Chinese Modern History
1070210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107061050
105366020 105367010 105368020 105369010 105395020 105396020
专业基 础课
308203020 308089040 308097010
905005020
302072030
308119020
308228030
课程名
大学物理实验(理工)Ⅲ-2 近代化学基础(Ⅱ)-1 近代化学基础(Ⅱ)-2 工科化学实验(Ⅱ)-1 工科化学实验(Ⅱ)-2 工科化学实验 (Ⅱ)-3 物理化学(I)-1 物理化学(I)-2 物理化学实验(Ⅳ) 仪器分析(II) 化工原理 (Ⅳ) 化工原理实验(Ⅳ) 工程训练(Ⅲ) 机械设计基础 近代化学基础(Ⅱ)-3 近代化学基础(Ⅱ)-4
数学学院 数学学院 物理学院 物理学院 物理学院
学分
总学时
理论 学时
3
48 32
3
48 32
3
48 32
实验 学时
上机 实践学时 学时 (周数)
16 16 16
开课学 年学期
1秋 1春 2秋
5
80 48
32
2春
2
32 32
1
16 16
2
32 32
1
16 16
2
32 32
2
32 32
1
16
0
32
1
1
1
1
0
0
0
0
0
0
0
2
3
48 32
3
48 32
3
48 32
1
2
36 28
1
1周 2周
16 16 16 8
1秋 1秋 1春 1春 2秋 2春 1春 1春S 1秋 1春 2秋 2春 1秋 1春 2秋 2春 3秋 3春 4秋 4春 2春 2春 2春 1秋 1秋 1秋
3
64 54
3
64 54
2
32
32
2
32
32
calculus(Ⅱ)-1
201075030
微积分(Ⅱ)-2
calculusLeabharlann Ⅱ)-2202027020
大学物理(理工)Ⅲ-1
University Physics(Ⅲ)-1
202028020
大学物理(理工)Ⅲ-2
University Physics(Ⅲ)-2
202041020
大学物理实验(理工)Ⅲ-1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教学计划进度表-2015
两阶段教育
通 识 教 育 和 专 业 基 础 教 育
课程 类别
通 识 课 程
课程 属性
课程号
课程名
英文课程名
10703203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Thought Morals Accomplishment and Basic Law
1070600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军事理论 军训 体育-1 体育-2 体育-3 体育-4 形势与政策-1 形势与政策-2 形势与政策-3 形势与政策-4 形势与政策-5 形势与政策-6 形势与政策-7 形势与政策-8 中华文化(文学篇) 中华文化(历史篇) 中华文化(哲学篇)
Military Theory Military Training Physical Education-1 Physical Education-2 Physical Education-3 Physical Education-4 Situation and Policy-1 Situation and Policy-2 Situation and Policy-3 Situation and Policy-4 Situation and Policy-5 Situation and Policy-6 Situation and Policy-7 Situation and Policy-8 Chinese Culture(Literature) Chinese Culture(History) Chinese Culture(Philosophy)
大学英语(创意阅读)-4
College English (Creative Reading)-4
900001010 900003000 888004010 888005010 必修 888006010 888007010 998009000 998010000 998011000 998012000 998013000 998014000 998015000 998016020 999006030 999005030 999007030
Physics Experiments(Ⅲ) -1
第 1 页,共 5 页
开课单位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
武装部 武装部 体育学院 体育学院 体育学院 体育学院 学工部 学工部 学工部 学工部 学工部 学工部 学工部 学工部 文学与新闻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 心理健康中心 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心 高分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