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手册文件
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书

XX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环境风险评估报告编制单位:xx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范文.范例.参考编制时间:2016年3月目录1前言 (1)2总则 (2)2.1编制原则 (2)2.2编制依据 (2)2.3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程序 (4)3资料准备与环境风险识别 (5)3.1企业基本信息 (5)3.2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情况 (7)3.3涉及环境风险物质情况 (9)3.4生产工艺 (14)3.5安全生产管理 (15)3.6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情况 (16)3.7现有应急物资及装备、救援队伍情况 (22)4突发环境事件及后果分析 (24)4.1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分析 (24)4.2突发环境事件景源强分析 (25)4.3释放环境风险物质的扩散途径、涉及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应急资源情况分析 (26)4.4突发环境事件危害后果分析 (27)5现有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差距分析 (27)5.1现有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 (27)5.2现有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差距分析 (29)6完善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的实施计划 (29)7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 (29)8.附图 (31)范文■范例.参考1刖言当前,我国已进入突发环境事件多发期和矛盾凸显期,环境问题已成为威胁人体健康、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风险防范与管理,2011年10月,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明确提出了“有效防范环境风险和妥善处理突发环境事件,完善以预防为主的环境风险管理制度,严格落实企业环境安全主体责任”,推进环境风险全过程管理,开展环境风险调查与评估。
为贯彻落实“十三五”环境风险防控任务,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环境安全,规范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行为,为企业提高环境风险防控能力提供切实指导,为环保部门根据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实施分级差别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根据《云南省环境保护厅下发的通知》文件精神,全省范围内正在组织重点环境风险企业开展环境安全达标建设工作。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的指南(试行)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1 适用范围本指南规定了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以下简称环境风险)评估的内容、程序和方法。
本指南适用于对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已建成投产或处于试生产阶段的)企业进行环境风险评估。
评估对象为生产、使用、存储或释放涉及(包括生产原料、燃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催化剂、辅助生产物料、“三废”污染物等)附录B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及临界量清单中的化学物质(以下简称环境风险物质)以及其他可能引发突发环境事件的化学物质的企业。
本指南不适用于下列情况的环境风险评估:1)涉及核设施与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单位;2)从事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利用、处置经营活动的单位;3)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的车辆或单位;4)尾矿库;5)石油天然气开采设施;6)军事设施;7)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城镇燃气管道; 8)加油站、加气站;9)港口、码头。
2 规范性文件本指南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2.1法律法规、规章、指导性文件《环境保护法》;《突发事件应对法》;《安全生产法》;《消防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101号);《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17号);《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0号);《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1号);《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5号);《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10〕113号);《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十二五”规划》(环发〔2013〕20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08年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最新年本);《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目录》(2013年完整版);《关于督促化工企业切实做好几项安全环保重点工作的紧急通知》(安监总危化〔2006〕10号)。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图文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图文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目录附图:附图一:企业地理位置图附图二:厂区平面布置图附图三:周边环境关系图附图四:环境风险受体分布图第一章前言所谓环境风险是指突发性灾难事故造成重大环境污染的事件,它具有危害性大、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同时风险发生的概率又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倘若一旦发生,其破坏性极强,对生态环境会产生严重破坏。
环境风险评估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能够达到可接受水平。
在评估中把事故引起厂界外人群的伤害、环境质量的恶化以及防护作为评价重点,关注事故对厂界外环境的影响。
对于XXXXXX有限公司而言,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和处理的危险物质主要是轻柴油、天然气、油漆,属于可燃物品,遇明火会引发火灾爆炸;因此,以上物品作为企业环境风险分析的重要因子,最具威胁的环境风险事故部位为轻柴油储罐。
根据关于印发《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环发[2015]4号),XXXXXX有限公司需开展环境风险评估,通过分析企业各类事故衍化规律、自然灾害影响程度,识别环境危害因素,分析与周边可能受影响的居民、单位、区域环境的关系,构建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后果情景,确定环境风险等级。
第二章总则编制原则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是对企业突发环境事件评估过程和结果的总体描述,是提供环境管理与风险决策的重要依据。
报告编制应体现科学性、规范性、客观性和真实性的原则。
编制依据2.2.1政策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5.《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6.《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7.《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101号);8.《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17号);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0号);10.《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1号);11.《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10〕113号);12.《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十二五”规划》(环发〔2013〕20号);1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08年版)》;《关于构建全省环境安全防控体系的实施意见》(鲁环发[2009]80号);14.《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最新年本);2.2.2技术指南1.《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2.《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1号,2008年6月6号);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4.《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GB50351-2005);5.《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程》(GB20576-GB20602);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7.《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8.《废水排放去向代码》(HJ523-2009);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R0004-2009);10.《化学品毒性鉴定技术规范》(卫监督发〔2005〕272号);11.《剧毒化学品名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8部门公告2003第2号,2003年6月24日)。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企业面临的环境事件风险也越来越高。
为了帮助企业评估和管理这些风险,制定了以下的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
一、了解环境事件风险的背景了解当前的环境问题和突发事件,包括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
了解各种环境事件的潜在影响和可能造成的损失。
二、确定企业的关键环境问题评估企业的业务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确定与企业业务相关的关键环境问题,如水资源管理、碳排放控制等。
三、评估环境事件风险的可能性评估各种环境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可能性,包括历史数据、科学研究和专家意见等。
四、评估环境事件风险的影响程度评估环境事件对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影响程度,包括生产中断、供应链中断、财务损失等。
五、制定应对策略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包括事前预防措施、事中应急措施和事后恢复措施。
六、监测和评估环境事件风险的变化定期监测和评估环境事件风险的变化,包括新的环境事件发生和现有环境事件的变化。
七、建立紧急响应机制建立紧急响应机制,包括明确责任分工、制定应急计划、组织培训和演练等。
八、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与合作与利益相关方进行沟通和合作,包括政府、社会组织、行业协会等,共同应对环境事件风险。
九、建立监督和评估机制建立监督和评估机制,定期评估企业的环境风险管理绩效,及时调整和改进。
十、持续改进环境风险管理通过持续改进环境风险管理的措施和方法,提高企业对环境事件风险的应对能力和业绩。
以上是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的内容。
企业应积极采取措施,建立完善的环境风险管理体系,加强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与合作,以应对日益严峻的环境事件风险。
环境风险评估指南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环办[2014]34号含评估报告编制大纲来源:| 作者:| 日期:2015-03-04 11:05:52 | 浏览2733 次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1 适用范围本指南规定了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以下简称环境风险)评估的内容、程序和方法。
本指南适用于对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已建成投产或处于试生产阶段的)企业进行环境风险评估。
评估对象为生产、使用、存储或释放涉及(包括生产原料、燃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催化剂、辅助生产物料、“三废”污染物等)附录B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及临界量清单中的化学物质(以下简称环境风险物质)以及其他可能引发突发环境事件的化学物质的企业。
本指南不适用于下列情况的环境风险评估:1)涉及核设施与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单位;2)从事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利用、处置经营活动的单位;3)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的车辆或单位;4)尾矿库;5)石油天然气开采设施;6)军事设施;7)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城镇燃气管道;8)加油站、加气站;9)港口、码头。
2 规范性文件本指南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2.1 法律法规、规章、指导性文件《环境保护法》;《突发事件应对法》;《安全生产法》;《消防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 号);《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101 号);《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17 号);《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0 号);《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1 号);《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5 号);《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10〕113 号);《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十二五”规划》(环发〔2013〕20 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08 年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最新年本);《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目录》(2013 年完整版);《关于督促化工企业切实做好几项安全环保重点工作的紧急通知》(安监总危化〔2006〕10 号)。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DOCX 39页)

目录1 前言 (1)2 总则 (1)2.1 编制原则 (1)2.2 编制依据 (1)2.2.1 有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 (1)2.2.3 相关技术文件 (3)3 企业基本信息与环境风险识别 (3)3.1 企业基本信息 (3)3.1.1企业简介 (4)3.1.2地理位置及气候情况 (4)3.1.3地形、地貌与地质 (5)3.1.4环境质量现状 (5)3.2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情况 (6)3.3涉及环境风险物质情况 (6)3.3.1主要物质理化性质 (7)3.3.2废气 (8)3.3.3废水 (8)I我的页脚3.3.4固体废弃物 (8)3.4生产工艺 (9)3.5安全生产管理 (11)3.6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情况 (12)3.6.1 环境风险防控措施 (12)3.7现有应急物资与装备、救援队伍情况 (12)4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后果情景分析 (17)4.1国内外同类企业突发环境事件资料 (17)4.2所有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情景 (18)4.3每种情景源强分析 (21)4.3.1源强物质类别............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2源强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释放环境风险物质的扩散途径、涉及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应急资源情况分析 (21)4.5每种情景可能产生的直接次生、衍生后果分析 (22)5 现有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差距分析 (23)5.1历史经验教训总结 (23)5.2需要整改的短期、中期和长期项目内容 (23)II我的页脚6 完善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的实施计划 (24)7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 (24)7.1环境事件风险源评估 (24)7.2环境事件风险级别确定 (26)7.1 .1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 (26)7.1.2 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值(M) (26)7.1.3 环境风险受体类型(E) (30)7.1.4 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 (33)8 附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模板)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责任公司****年*月***公司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目录1.前言 (1)2.总则 (2)2.1编制原则 (2)2.2编制依据 (2)2.3评估范围 (4)2.4评估程序 (4)3.环境风险识别 (6)3.1企业基本信息 (6)3.2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情况 (12)3.3涉及环境风险物质情况 (13)3.4生产工艺 (26)3.5安全生产管理 (32)3.6现有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措施情况 (33)3.7现有应急物资与装备、救援队伍情况 (35)4.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后果分析 (38)4.1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分析 (38)4.2突发环境事件情景源强分析 (46)4.3释放环境风险物质的扩散途径、涉及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应急资源情况分析 (50)4.4突发环境事件危害后果分析 (58)5.现有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差距分析 (59)5.1环境风险管理制度 (59)5.2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 (61)5.3环境应急资源 (62)5.4历史经验教训总结 (63)5.5需要整改的短期、中期和长期项目内容 (64)6.完善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的实施计划 (65)6.1短期整改项目及实施计划 (65)6.2中长期整改项目及实施计划 (66)7.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 (67)7.1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 (67)7.2生产工艺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 (68)7.3环境风险受体敏感性(E) (70)7.4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 (72)8.附件 (73)8.1企业环评批复 (73)8.2建设工程消防验收意见书 (76)1***任公司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8.3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备案登记表 (77)2*****责任公司是**********责任公司为查清目前存在的环境风险隐患,科学评估环境风险防控能力,客观界定环境风险等级,并为环境安全达标建设提供参考和依据,特委托*****编制该公司的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
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

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尊敬的各位领导:根据公司委托,我们团队进行了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评估,现将评估结果汇报如下。
一、事件背景某公司作为一家经营制造业的企业,主要生产和销售各种电子产品。
近期,该公司位于工厂附近的一处河流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污染事故,导致河水被大量有害化学物质污染。
该河流是当地区域主要的水资源之一,对于公司以及附近居民的生活和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评估目的本次风险评估的目的是对该环境事件可能对公司现有生产和运营活动所造成的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以便公司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潜在风险,确保生产和运营的顺利进行。
三、评估方法和指标为了对该事件的风险进行准确评估,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和评估指标:1. 收集和分析相关资料:我们调查了该环境事件的具体情况,包括有关事故原因、灾害范围、污染程度等方面的资料,以便更好地了解事件的影响。
2. 制定评估指标:我们制定了一系列评估指标,包括环境影响、公司资产损失、声誉影响、法律责任等方面,以便全面评估事件对公司可能产生的影响。
3. 数据采集和模拟计算:我们收集了相关数据,并运用适当的模拟计算方法,分析事件可能导致的具体损失和风险。
四、评估结果根据我们的评估,该环境事件可能对公司产生以下风险:1. 生产中断:由于河水受到污染,公司可能无法获取足够的清洁水资源,从而导致生产中断。
2.产品质量问题:污染物可能进入公司的供应链和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质量产生负面影响,降低客户满意度。
3.声誉损失:该事件可能给公司的声誉带来负面影响,客户和利益相关者对公司的信任度可能下降。
4.法律责任: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公司可能需要承担因该事件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产生的法律责任,可能面临巨额罚款或索赔。
五、应对措施为了减轻和应对突发环境事件所带来的风险,我们建议公司采取以下措施:1.与政府部门和有关组织进行积极沟通,了解事件的最新进展,并与它们合作寻找解决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1 适用范围本指南规定了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以下简称环境风险)评估的内容、程序和方法。
本指南适用于对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已建成投产或处于试生产时期的)企业进行环境风险评估。
评估对象为生产、使用、存储或释放涉及(包括生产原料、燃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催化剂、辅助生产物料、“三废”污染物等)附录B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及临界量清单中的化学物质(以下简称环境风险物质)以及其他可能引发突发环境事件的化学物质的企业。
本指南不适用于下列情况的环境风险评估:1)涉及核设施与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单位;2)从事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利用、处置经营活动的单位;3)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的车辆或单位;4)尾矿库;5)石油天然气开采设施;6)军事设施;7)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城镇燃气管道; 8)加油站、加气站;9)港口、码头。
2 规范性文件本指南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2.1法律法规、规章、指导性文件《环境爱护法》;《突发事件应对法》;《安全生产法》;《消防法》;《危险化学品安全治理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爱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治理方法》(国办发〔2013〕101号);《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方法》(环境爱护部令第17号);《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治理暂行规定》(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0号);《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方法》(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1号);《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治理方法》(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5号);《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治理暂行方法》(环发〔2010〕113号);《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十二五”规划》(环发〔2013〕20号);《建设项目环境阻碍评价分类治理名录(2008年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最新年本);《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目录》(2013年完整版);《关于督促化工企业切实做好几项安全环保重点工作的紧急通知》(安监总危化〔2006〕10号)。
2.2标准、技术规范《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化工建设项目环境爱护设计规范》(GB50483-200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GB50351-2005);《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讲明安全规程》(GB20576-GB20602);《石油化工企业给水排水系统设计规范》(SH3015-2003);《石油化工污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747-2012);《环境阻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废水排放去向代码》(HJ 523-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R0004-2009);《化学品毒性鉴定技术规范》(卫监督发〔2005〕272号);《事故状态下水体污染的预防与操纵技术要求》(中国石油企业标准Q/SY1190-2013);《水体污染事故风险预防与操纵措施运行治理要求》(中国石油企业标准Q/SY1310-2010)。
2.3其他参考资料Emergency Response Guidebook 2012(网址http://wwwapps.tc.gc.ca/saf-sec-sur/3/erg-gmu/erg/ergmenu. aspx)化学品安全技术讲明书(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
3 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3.1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阻碍社会公共秩序,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
3.2环境风险是指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可能性及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危害程度。
3.3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及临界量指本指南附录B规定的某种(类)化学物质及其数量。
3.4环境风险单元指长期或临时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环境风险物质的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企业且边缘距离小于500米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3.5环境风险受体指在突发环境事件中可能受到危害的企业外部人群、具有一定社会价值或生态环境功能的单位或区域等。
3.6 清净下水指装置区排出的未被污染的废水,如间接冷却水的排水、溢流水等。
3.7事故排水指事故状态下排出的含有泄漏物,以及施救过程中产生其他物质的生产废水、清净下水、雨水或消防水等。
4 环境风险评估的一般要求4.1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企业应当及时划定或重新划定本企业环境风险等级,编制或修订本企业的环境风险评估报告:1)未划定环境风险等级或划定环境风险等级已满三年的;2)涉及环境风险物质的种类或数量、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防范措施或周边可能受阻碍的环境风险受体发生变化,导致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变化的;3)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并造成环境污染的;4)有关企业环境风险评估标准或规范性文件发生变化的。
4.2企业能够自行编制环境风险评估报告,也能够托付相关专业技术服务机构编制。
4.3新、改、扩建相关项目的环境阻碍评价报告中的环境风险评价内容,可作为所属企业编制环境风险评估报告的重要内容。
5 环境风险评估的程序企业环境风险评估,按照资料预备与环境风险识不、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后果分析、现有环境风险防控和环境应急治理差距分析、制定完善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的实施打算、划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五个步骤实施。
6 环境风险评估的内容6.1资料预备与环境风险识不在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开展环境风险识不。
环境风险识不对象包括:1)企业差不多信息;2)周边环境风险受体;3)涉及环境风险物质和数量;4)生产工艺;5)安全生产治理;6)环境风险单元及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7)现有应急资源等。
对上述2)至6)按照附录A中A.1至A.3的要求,并综合考虑环境风险企业、环境风险传播途径及环境风险受体进行环境风险识不。
制作企业地理位置图、厂区平面布置图、周边环境风险受体分布图,企业雨水、清净下水收集和排放管网图,污水收集和排放管网图以及所有排水最终去向图,并作为评估报告附件。
6.1.1企业差不多信息列表讲明下列内容:1)单位名称、组织机构代码、法定代表人、单位所在地、中心经度、中心纬度、所属行业类不、建厂年月、最新改扩建年月、要紧联系方式、企业规模、厂区面积、从业人数等(如为子公司,还需列明上级公司名称和所属集团公司名称);2)地形、地貌(如在泄洪区、河边、坡地)、气候类型、年风向玫瑰图、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极端天气情况和自然灾难情况(如地震、台风、泥石流、洪水等);3)环境功能区划情况以及最近一年地表水、地下水、大气、土壤环境质量现状。
6.1.2现有应急资源情况现有应急资源,是指第一时刻能够使用的企业内部应急物资、应急装备和应急救援队伍情况,以及企业外部能够请求援助的应急资源,包括与其他组织或单位签订应急救援协议或互救协议情况等。
应急物资要紧包括处理、消解和汲取污染物(泄漏物)的各种絮凝剂、吸附剂、中和剂、解毒剂、氧化还原剂等;应急装备要紧包括个人防护装备、应急监测能力、应急通信系统、电源(包括应急电源)、照明等。
按应急物资、装备和救援队伍,分不列表讲明下列内容:名称、类型(指物资、装备或队伍)、数量(或人数)、有效期(指物资)、外部供应单位名称、外部供应单位联系人、外部供应单位联系电话等。
6.2 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后果情景分析6.2.1收集国内外同类企业突发环境事件资料列表讲明下列内容:年份日期,地点,装置规模,引发缘故,物料泄漏量,阻碍范围,采取的应急措施,事件损失,事件对环境及人造成的阻碍等。
6.2.2提出所有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情景结合6.2.1的事件情景,列表讲明并至少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可能引发或次生突发环境事件的最坏情景。
A 火灾、爆炸、泄漏等生产安全事故及可能引起的次生、衍生厂外环境污染及人员伤亡事故(例如,因生产安全事故导致有毒有害气体扩散出厂界,消防水、物料泄漏物及反应生成物,从雨水排口、清净下水排口、污水排口、厂门或围墙排出厂界,污染环境等);B 环境风险防控设施失灵或非正常操作(如雨水阀门不能正常关闭,化工行业火炬意外灭火);C 非正常工况(如开、停车等);D 污染治理设施非正常运行;E 违法排污;F 停电、断水、停气等;G 通讯或运输系统故障;H 各种自然灾难、极端天气或不利气象条件;I 其他可能的情景。
6.2.3每种情景源强分析针对上述6.2.2提出的每种情景进行源强分析,包括释放环境风险物质的种类、物理化学性质、最小和最大释放量、扩散范围、浓度分布、持续时刻、危害程度。
有关源强计算方法可参考《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6.2.4每种情景环境风险物质释放途径、涉及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应急资源情况分析对可能造成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污染的,分析环境风险物质从释放源头(环境风险单元),经厂界内到厂界外,最终阻碍到环境风险受体的可能性、释放条件、排放途径,涉及环境风险与应急措施的关键环节,需要应急物资、应急装备和应急救援队伍情况。
关于可能造成大气污染的,依据风向、风速等分析环境风险物质少量泄漏和大量泄漏情况下,白天和夜间可能阻碍的范围,包括事故发生点周边的紧急隔离距离、事故发生地下风向人员防护距离。
6.2.5每种情景可能产生的直接、次生和衍生后果分析依照6.2.3和6.2.4的分析,从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大气、人口、财产乃至社会等方面考虑并给出突发环境事件对环境风险受体的阻碍程度和范围,包括如需要疏散的人口数量,是否阻碍到饮用水水源地取水,是否造成跨界阻碍,是否阻碍生态敏感区生态功能,预估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级不等。
7 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差距分析依照6.1和6.2的分析,从以下五个方面对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的完备性、可靠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论证,找出差距、问题,提出需要整改的短期、中期和长期项目内容:7.1环境风险治理制度1)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制度是否建立,环境风险防控重点岗位的责任人或责任机构是否明确,定期巡检和维护责任制度是否落实;2)环评及批复文件的各项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要求是否落实;3)是否经常对职工开展环境风险和环境应急治理宣传和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