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j综合症癌变1例
1例P-J综合征合并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

TODAYNURSE,October,2019,Vol.26,No.28
※个案护理 1例 P-J综合征合并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
王雪丽 徐晓玉 徐 姗 李 杰
关键词:P-J综合征;妇科;恶性肿瘤;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6411(2019)28-0148-03
P-J综合征即黑色素斑 -肠息肉综合征,又称黑斑息肉综 合征,为罕见的先天性常染色体显性连锁遗传性疾病[1]。它有 很高的外显率,男女均可以携带基因,约有 30%~50%患者有明 显的家族史,该 病 最 早 由 Peutz于 1921年 首 先 描 述[2]。随 后 Jeghers在 1949年对本病进行详细、系统的介绍[3],并于 1954年 开始使用“Peutz-Jeghers综合征”这一名称[4]。到 1986年全球 报道仅 300例[5],且 P-J综合征常伴有生殖系统及其他器官的 良性肿瘤[6]。此疾病一般以内科治疗为主,内科治疗无效者可 行外科手术治疗。本科于 2016年 2月收治 1例 P-J综合征患 者,经手术联合化疗治疗后好转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
工作单位:200081 上海 上海市长海医院虹口院区妇产科 王雪丽:女,本科,主管护师 收稿日期:2018-06-25
护、禁食,抗炎补液对症支持治疗,第 10天腹部伤口愈合好予以 拆线。术后 18d(11月 24日)开始行 TP方案即紫杉醇 +顺铂 化疗,化疗需要 6~8疗程,在行第 6次化疗时出现上呼吸道感染 持续近 1个月而未行第 6次化疗。第一次化疗结束后查糖类抗 原 125(CA125):41.5U/ml(正常 <35U/ml),第二次化疗后查 CA125:11.9U/ml。5次 化 疗 结 束 后 患 者 每 3~6月 来 院 复 查 CA125及 CA199未见明显升高,CT未见改变。2017年 3月 16 日,本院 CT增加提示:盆腔内,两侧腹股沟淋巴肿大,考虑为转 移瘤;肝右叶包膜下、腹膜后、结肠旁沟内多发结节,考虑为转移 瘤。患者及家属拒绝化疗治疗,自诉现口服中药调理中。2017 年 11月 19日患者第 11次入院复查血尿常规均正常,生化常 规:总蛋白 65g/L↓,碱性磷酸酶 119u/L↑,乳酸脱氢酶 120u/ L↓,血清肌酐 40μmol/L↓,余正常。肿瘤指标:CA125:17.6U/ ml,CA199:6.7U/ml。CT检查结果与 3月份检查结果比较,肿 瘤有明显增大,全身转移趋势,目前一般情况可,精神好,生命体 征平稳,各项检查提示未见明显化疗禁忌证,但患者及家属拒绝 化疗,现仍在随访中。 2 护理 2.1 加强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 本例患者在本科住院 11 次,第一次住院有配偶陪伴,后两人离异由亲属陪同继续治疗, 患者情绪极度低落,因疾病原因使患者无法生育,所以对人生失 去信心,情绪低落,意志消沉,甚至绝望。护理人员得知情况后, 引导其适当地情绪发泄及梳理;针对其心理变化对患者实施个 性化的护理,为 其 创 造 良 好 的 病 房 环 境,充 分 调 动 患 者 的 积 极 性,给予患者一个强大的心理支持。此外,向患者及亲属讲解 P -J综合征相关知识,说明手术治疗过程,告知手术配合等相关 注意事项。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其正确地面对疾病, 消除思想顾虑,增强自信心,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严格完善术 前准备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术后恢复顺利的重要步骤。本例 患者术前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抽血、胸片、心电图检查及皮肤、阴 道、胃肠道的准备等术前各项准备。 2.2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术后护理 预防或减少并发症带 来的危害是术后护理的主要目标。患者于 2015年 4月 23日和 11月 6日两次行全麻下经腹手术。手术顺利,术后给予全麻后护 理,给予抗炎和补液营养支持治疗。术后腹腔留置负压引流管与 尿管各一根,镇痛泵在位通畅,心电监护显示生命体征均在正常 范围波动,体温维持在 37.0~37.2℃。术后 1d肛门排气,嘱少量 多餐食用清淡易消化食物。患者留置腹腔负压引流管保持有效 负压于术后第 1天拔除,尿管于术后第 2天拔除。加强术后患者 的护理,帮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预防压疮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
Peutz-Jeghers综合征相关性小肠腺癌:5例个案报道及文献综述(英文)

Peutz-Jeghers综合征相关性小肠腺癌:5例个案报道及文献综述(英文)Yafei Zhang;Xuyan Mao;Jichun Zheng;Zhanfei Zu;Gaoping Mao;Shoubin Ning【期刊名称】《中德临床肿瘤学杂志:英文版》【年(卷),期】2014()7【摘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 is a rare autosomal dominant inherited disorder, manifested as multiple hamartomatous polyps of gastrointestinal tract, mucocutaneous pigmentations and increased risk of cancers. In this manuscript, we reported five cases of small intestinal carcinoma associated with the PJS. All the five patients have a history of PJS and postoperative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confirmed the diagnosis of small intestinal carcinoma. Histopathological features and recommended surveillance were additionally discussed.【总页数】4页(P337-340)【关键词】综合征;黑斑;复习;文献;腺癌;小肠;肉;遗传性疾病【作者】Yafei Zhang;Xuyan Mao;Jichun Zheng;Zhanfei Zu;Gaoping Mao;Shoubin Ning【作者单位】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General Hospital of Air Force,PLA;Department of Pathology,General Hospital of Air Force,PLA 【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8.292;TN383.1【相关文献】1.Peutz-Jeghers综合征的个案报道 [J], 陈志2.Peutz-Jeghers综合征的个案报道 [J], 陈志3.Peutz-Jeghers综合征伴子宫恶性肿瘤家系报道并文献回顾 [J], 邢洁; 杨悦; 郑爱文; 黄晶晶4.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合并股骨头颈交界区骨囊肿的关节镜治疗:个案报道及文献综述 [J], 孙昊;张辛;鞠晓东;刘镕阁;黄洪杰;王健全5.Peutz-Jeghers综合征伴小肠套叠、癌变一例报道 [J], 卢峰;唐文皓;陈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Pentz-Jegher综合征1例

回盲 部至直 肠 ) 散在 约 9枚 特征 表现 , 见 结合全 消化道 造影 、 灌肠 、 钡 现 口唇 、鼻周出现点片状黑 褐色斑 , 并 全大肠 ( 均 表 逐渐增多 . 累及额 面部 、 双侧手 指 、 脚掌 大 小 不 等 息 肉 , 为 粗 长 蒂 , 面 充 血 , 内镜 检查 等 可 进 一 步 确 诊 。 跖等 , 以口唇及 鼻周 明显 。1 5岁时曾因 最 大 约 3c n( 图 2 。 次 患 者 m x3cl见 )此
见 多 发 黑 褐 色 斑 ,不 凸 出 于 皮 肤 表 面 . 缺失 、 1 u t o pi s r s J . y s n m 剪接点突变等 ) 密切相关 , 但并 非 [ ] B r R W. P l s ydo e [] Ci Prpcie at ,2 0 , 1 : l eset sG so 0 2 2( ) n v r 多呈 圆形 , 直径约 1~2nl。 身浅表 所 有 患 者 均 发 生 S K 1 因 突 变 . ll 全 T T 1基 在 淋 巴结 未 及 肿 大 , 肤 巩 膜 无 黄 染 , 皮 心 家族性病例 中 ,T 基 因突变率约 为 S K1 1 肺 未 见 异 常 .腹 平 软 .下 腹 部 见 长 约 7 %, 0 而在 散发 病例 中 , 变率 约 3 % 突 0 1 m 斜 形 陈 旧性 手 术 瘢 痕 。 腹 部 压 0c 上
体不详 ) 。患者 兄长 现年 2 9岁 , 5岁时 14 9 9年 Jge 再 次详细 对本病 进行 了 感综 合症 ,患癌率 比正 常人高 1 倍左 ehr 8 逐渐出现 口唇 、 面部色素斑 , 颜 胃镜 、 肠 总结 , 称“ et Jge 综 合征 ” 其 发 右 , 故 Pn — hr ze , 消化道肿瘤 主要包 括肠 癌 、 胃癌 、 胰 镜检查提 示多发 性息 肉,明确诊 断 为 病 率 约 为 1 2000 PnzJg e 综 腺癌 。胃肠外肿瘤 主要包括乳腺 癌 、 / 0 0 。 et eh r E — 子 “ — 综合征” PJ ,并行 内镜下息 肉摘 除术 合征呈错构瘤样表现 , 显微镜 下常显示 宫颈腺癌 、 卵巢性索肿瘤 、 睾丸癌 、 泌尿 治疗 , 婚后 育有一女 , , 5岁 目前 尚未 出 腺 上皮 依附 在来 自黏膜 肌层 的分 支状 系肿瘤 、 细支气管肺泡 癌等。且息 肉可 现色 素沉 着及 本病 相关症状 。 患者母 亲 平 滑肌 构架上 , 形成典型的“ 圣诞树 ” 或 复 发 , 此 建 议 患 者 每 年定 期 做 消 化 道 因 家族 中无此类病患 。 树状外 观[。 2 目前公认其发病 与位于 l 检查 , ] 9 对可能恶变 的消化道 肠外脏器做 入院查 体 : 神志 清 , 精神 可 , 口唇 、 号 染 色 体 1. 带 的 S K 1 因 的 多 腹部 x线 、 33区 T1基 乳腺超声 、 腹部 C T等 。 鼻周 、 额面部 、 双侧手 指及 脚掌跖 均可 种 突变 ( 无 义 突变 、 义 突 变 、 片 段 参 考 文 献 如 错 小
极易癌变的黑斑息肉病

极易癌变的黑斑息肉病慢病/认识罕见病患者为女性,42岁,“上腹部疼痛1周”,剑突下压痛(+),血红蛋白:70g/L,红细胞:3.45×1012/L,大便隐血(+++)。
胃镜见胃体胃底大量大小不一息肉,黏膜轻度糜烂。
胃镜病理:胃体增生性息肉。
肠镜检查:结直肠多发性大小不等息肉,距肛门92厘米可见溃疡性肿块,绕肠腔一周,表面质脆,易出血,肠腔狭窄,肠镜不能通过。
肠镜病理:横结肠腺癌。
根据所有的结果综合考虑,该患者为“P-J 综合症发展为肠癌”。
随后给予患者行结肠全切术,回肠末端与直肠端端吻合术。
Peutz-Jeghers综合征(简称P-J综合征)即是黑斑息肉病,属于错构瘤,是一种较少见的家族性遗传性疾病。
主要病征表现为胃肠道有多发息肉,并于颊黏膜、唇黏膜、眼周、鼻孔、指趾和掌跖等部位有黑色素沉着,是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国外学者报告发病率约为1/25000,中国人P-J 综合征发病率较低约为1/1300000。
这可能与患者生存的地理环境有关。
【症状特点】黑斑息肉病临床症状如下:1.具有家族遗传倾向主要诊断依据是家族遗传病史,皮肤黏膜色素斑、胃肠道多发性息肉、息肉组织学检查属错构瘤,但其中部分患者只具有色素斑和息肉,少数仅见色素斑或仅见息肉。
2.胃肠道多发性息肉可发生于整个消化道,以空肠、回肠、直肠、结肠、十二指肠、胃多见。
其次是盲肠、阑尾和食管,而胆囊、膀胱和尿道少见。
3.生殖道肿瘤。
4.其它恶性肿瘤国内黑斑息肉病患者恶性肿瘤发生率与国外的情况相近。
P-J综合征患者最常伴发的恶性肿瘤依次为:结直肠癌、胃癌、小肠癌、宫颈癌、卵巢癌、骨肉瘤等。
胰腺癌、胆管癌、乳腺癌、肺癌也都属于黑斑息肉病患者的易感肿瘤。
目前尚不明确P-J综合征患者恶性肿瘤的预后是否比相应的散发性肿瘤好。
5.皮肤色素沉着口周有黑色素点,起初在嘴、眼和鼻孔。
也出现在肛周、手指和脚趾,还可出现在直肠黏膜,较少在手和脚的背面和掌面。
PJ综合症【25页】

术前护理
一般护理
营养支持
术前护理
心理护理
术前准备
理护般一
跌的患 倒重者 牌要贫 子性血 。并,
于讲 床解 头预 悬防 挂跌 防倒
正锻指 确炼导 使方深 用法呼 大,吸 、指及 小导有 便患效 器者咳 。床嗽
上的
等医境行 。生、入
和规院 主章宣 管制教 护度: 士,介 、介绍 护绍病 士主区 长管环
肠显病中枚,肠
--
检 查 :
绍介例病
出院
11-23 HGB109g/L,Alb38g/L 11-19 Alb26g/L 11-18 HGB102g/L,Alb25g/L 11-16 HGB88g/L,Alb26g/L 11-15 HGB70g/L,Alb24g/L 11-11 HGB69g/L,Alb24g/L
20。001和 爽 ) 袋 再 饮 水20口 服 复 方 聚 乙 二 醇前 日 : 进 流 质 无 渣2
时 疗00 , 00 饮
。
术后护理
一般护理
并发症观 察及护理
术后护理
心理护理
出院指导
营 肺 流引 变严
养 部 液流 化密
支 护 颜管 监
持 理 色妥 测
及
、善 生
活
量固 命
动
、定 体
指
性, 征
料资般一者患
+IPAA+
除 “ 既 重 现 结 主 直 手 手 入 入 43姓
术 卵往 来病 肠诉 肠术 术 院 院 岁名
巢史 囊: 肿 18 ”年 行前 卵曾 巢于 部外 分院 切因
我史 院: 急近 诊1 就月 诊腹
痛 、 便 血 加
多: 发便 占血 位 20 1年 年,
P—J综合征并发肠套叠诊治分析

P—J综合征并发肠套叠诊治分析P-J综合征又称黑斑息肉病,该病于1921年由Peutz首先描述。
28年后Jeghers 对本病进行详细、系统的介绍,1954年被命名为Peutz-Jeghers Syndrome (PJS),PJS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发病率为二十万分之一[1-2],临床诊断困难,常合并肠套叠而引起肠梗阻手术后而明确诊断。
本文报道1例P-J综合征并发肠套叠病例,结合文献资料及诊断治疗体会,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患者,女,23岁,因“反复脐周疼痛4年,再发加重3 d”入院。
4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痛为持续性、伴阵发性加重,略感腹胀,无呕吐、腹泻,无畏寒发热,大小便正常,当地医院以“抗感染、解痉”等对症治疗后缓解。
4年来上述症状反复发作均适当休息或对症治疗后缓解,曾肠镜检查“肠道多发息肉”未特殊处理。
3 d前上述症状再次发作,腹痛较剧,伴有进食后呕吐,肛门有排便排气,于本院就诊。
查体:T 36.8 ℃,P 118次/min,R 21次/min,BP 100/70 mmHg(1 mmHg=0.133 kPa)。
急性病容,痛苦状态,口唇黏膜可见散在斑片状色素沉着,全腹软无肌紧张,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左侧脐周压痛,可见包块,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3~4次/min,脊柱四肢无畸形,神经系统检查阴性。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12.5×109/L,N 91%;B超示盆腔肠间隙少量积液,右半结肠肠管明显增厚,可见“同心环”结构,考虑肠套叠;CT肠系膜上动脉水平小肠左侧套叠样改变,直肠局部肠壁稍增厚,未见肿大的淋巴结(图1),考虑:P-J综合征?术前诊断:肠套叠,P-J综合征。
完善术前准备行急症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距Triz韧带下可见小肠套叠,小肠内4 cm大小肿块占位。
切除肿瘤在内的肠段10 cm,以端-端吻合,在切口下方20~60 cm小肠内可见占位3枚肿块,直径3~4 cm,切除该段肠管,吻合同前。
PJ综合症

PJS属于家族遗传性疾病,其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由单一多效基因所传递。患者的染色体分纯合子和杂合子2种 ,由于基因的突变,二者都能发病。PJS患者约有50%无明显 家族史,可能是由于新的基因突变所造成的,但其后代仍有 发病的可能。目前还不能通过遗传标志预测本病患者子女中 谁可能发病,这有待进一步研究。
家族史:患者父亲患直肠癌去世,出生时发现口唇黑 斑;患者育有一子一女,均有口唇、手指、足趾末端 黑斑。 查体:患者体形消瘦,入院时身高170cm,体重 49Kg,BMI:16.95(正常:18.5~23.9) 口唇、手指、足趾末端多发黑色素斑,即出生时 就出现(具有很大的诊断价值)。区别于家族性腺瘤 性肠息肉病
辅助检查: 2014-10-29电子结肠镜:回肠多发息肉,全结直肠 散在数十枚大小不等息肉,其中较大者阻塞肠腔。 病理报告:小肠粘膜显急性及慢性炎,直肠绒毛 腺管状腺瘤。 2014-10-30腹盆增强CT+小肠重建:十二指肠、空 肠、回肠及结肠多发息肉可能。 术后病理结果:结肠中分化腺癌,淋巴结转移癌。
出院
11-23 HGB109g/L,Alb38g/L 11-19 Alb26g/L 11-18 HGB102g/L,Alb25g/L 11-16 HGB88g/L,Alb26g/L 11-15 HGB70g/L,Alb24g/L 11-11 HGB69g/L,Alb24g/L
术前护理
一般护理
营养支持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消化道出血的观察及护理 疼痛护理 吻合口瘘
肠套叠及肠梗阻
病人非常消瘦,腹部皮
肤凹陷,教会病人正确 使用造口袋,防止粪便 漏出刺激皮肤。
术后准确记录造口袋内
Peutz—Jghers综合征癌变的一例报告

Peutz—Jghers综合征癌变的一例报告
燕川林;路洪德;等
【期刊名称】《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年(卷),期】1993(002)002
【摘要】Peutz-Jghers(简称P-J)综合征较为少见,合并癌变者更为罕见,我院收治
1例P-J综合征合并癌变,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58岁,住院号926055,因腹部无规律
性疼痛逐渐加重半年,黑便月余,于1992年11月29日入院。
半年来经常出现腹痛、腹胀、纳差,日渐消瘦,入院前一个月来,大便为暗红色,有时带粘液,腹痛较前为甚。
体检:一般情况尚可,消瘦,口唇有四个黑色素斑,直径约为1mm,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心肺正常,肝脾未触及,腹部轻压痛。
【总页数】1页(P79)
【作者】燕川林;路洪德;等
【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钢铁公司职工总医院,安阳455000;河南省安阳钢铁公
司职工总医院,安阳45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
【相关文献】
1.Peutz-Jeghers综合征局部癌变并胰头癌1例报告 [J], 毕旭东;李兴华
2.LKB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一例Peutz-Jegher综合征癌变的发生 [J], 李金田;马大伟;朱明;张晓梅;周云;
3.LKB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一例Peutz–Jegher综合征癌变的发生 [J], 李金田; 马大伟; 朱明; 张晓梅; 周云
4.Peutz-Jeghers综合征伴小肠套叠、癌变一例报道 [J], 卢峰;唐文皓;陈革
5.Peutz-Jeghers综合征并胃底息肉癌变一例报告 [J], 黄勋;朱惠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j综合症癌变1例
患者女36岁。
患者因“反复餐后呕吐伴上腹部胀痛2个月余”入院,自幼双手掌、指部先后长出大小不等的黑斑,逐渐长大,无不适感。
口服法小肠造影:胃、小肠多发息肉样病,十二指肠升段近屈氏韧带处狭窄,肠管宽约4.3mm,范围约29.8mm。
CT增强扫描:胃、十二指肠明显扩张,十二指肠升段近屈氏韧带处呈鸟嘴样改变,空肠肠管局部呈靶环状增粗、扩张,增强后肠壁呈分层状表现,肠腔内见强化的肠系膜,呈肠套叠表现。
电子结肠镜检查:全结肠均可见0.6~3.0cm大小不等的息肉,部分有长蒂,且息肉以乙状结肠和直肠居多;电子胃镜于十二指肠区摘除息肉术中病理检查:腺瘤性息肉;中分化腺癌并部分粘液腺癌,侵及十二指肠壁全层。
讨论Peutz-Jeghers综合征即PJS由Peutz和Jeghers两人分别在1921年和1949年报道,在1954年Mayo正式提出用
Peutz-Jeghers命名本病。
本征三大特征:①多发性胃肠道息肉。
②特定部位的皮肤及黏膜的黑色素沉着斑。
③本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本综合征的主要临床症状是腹痛、便血、贫血等,息肉可以诱发肠套叠。
在X线诊断方面本症息肉的主要表现为成堆的菜花样充盈缺损,约0.5~4.0cm大小,可以为带蒂或为广基息肉,数目可多可少,分布不均匀或集中出现,本综合征恶变少见,若有多在胃、十二指肠、结肠处,恶变的表现同结肠癌表现,由于肠套叠所致的局部肠腔扩张、增粗要注意与结肠癌鉴别。
CT目前是诊断PJS并发症的辅助手段之一。
根据本病的特征性表现、结合病史及家族史,诊断不难。
国内根据戴益琛等的报道[1],1995~2006年间我国共报道黑斑息肉综合症1133例,其中有明确家族史的552例,散发病例581例,最大的一个家族共调查了5代63人,共有20例黑斑息肉综合征患者,4例可疑患者,共有4人患恶性肿瘤;黑斑分布以头部及手足为主,头部分布部位最广泛,包括唇、口周、鼻、面部、口腔粘膜、颊部、眼周等,而会阴部及肛周较隐秘,不易发现;息肉以大肠息肉最常见;我国所报道的1133例中,有明确病理报告535例,其中错构瘤性息肉351例,占65.6%;腺瘤性息肉110例,占20.6%;幼年期息肉9例,增生性息肉9例;炎症性息肉17例,淋巴样增生5例,21+6例为腺瘤性并错构瘤性,5例炎症性并错构瘤性,1例炎症性并幼年性息肉,1例炎症性并肠道阿米巴病;发病年龄2~36岁,平均为16岁;男女发病率约1:1.5;国内1133例中,合并恶性肿瘤104例,占9.2%,其中大肠癌43例,小肠癌25例,胃癌6例,胰腺癌7例;病理检查明确为癌变27例,占全部恶性肿瘤的25.96%,消化道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的87.77%;过去认为此病不恶变,但近年资料表明,PJS是恶性肿瘤高发人群,总的恶性肿瘤发生率达20%。
随着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对PJS的诊断已经不困难。
目前对PJS的研究已经从其诊断、治疗、病理、预防发展到分子水平,LKB1基因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LKB1基因编码一种Camp依赖性的丝苏氨酸激酶,它通过磷酸化作用来控制细胞分化,据李宜雄等人报道[2],中国人PJS患者的LKB1基因发生突变,会导致mRNA剪接异常和蛋白质翻译提前终止,使LKB1蛋白激酶失活和功能丧失,最终使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异常,此理论目前被公认为是引起PJS发病或癌变的主要原因。
此外,Axin基因、P53抑癌基因也被认为与此病有关[3]。
参考文献
[1] 戴益琛等.中国大陆黑斑息肉综合征临床荟萃分析临床内科学杂志2008,8(25):526~527.
[2] LI Y X,el al.Mutation characteristic of STK11 gene in Chinese with Peutz-jeghers syndrome Chin J Med Genet,2001.18(1):4~7.
[3] 夏鸥东等.黑斑息肉综合征中Axin表达研究解放军医学杂志,2008,6(33):692~694.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