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促进高等教育创新发展 华中师范大学 杨宗凯

合集下载

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变革_现状_趋势与实践_杨宗凯

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变革_现状_趋势与实践_杨宗凯

6
“质变”的开端,变革组织结构是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 育管理体系的必然发展趋势。
实践与探索
1.芯州区域教行佶息化发展实践 2013年,教育信息技术协同创新屮心与苏州市开展合 作发展教育信息化,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 电教馆等知名高校、研究机构共同参与。苏州教舞信息化 建设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取得r较好成效,主要体现在以 下儿个方面: (1)机制创新:形成了企业搭平台,政府买服务, 人人参与的协同创新机制 建设良好的信息化生态离不幵体制建设,体制机制创 新应是重中之重。政府起主导作用(包括政策引导、宏观 组织、标准制定、经费投入、绩效评估、建设系统), 高校/研究机构起全面支撑的作用(包括学科建设、技术 研究、战略研究、人才培养、支持服务),企业主要负 责搭建平台(包括开发产品、提供服务、运营平台), 学校主耍实现应用驱动(包括资源建设、应用创新、队 伍建设),如图3所示。政府、高校/研究机构、企业、 学校之间的关系是协同创新,既不能协而不同,也不能 各自为政。
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三通工程”年度任务指标 分省山•给出了从2013年到2015年的具体年度仟务指标,目 前各项工作进展有序,如表1所示。 (2)国家教旮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国家教~资源公共服务平台(http: //www• eduyun.
表1三通工程年度任务指标
省份 现状 北京 湖北 天津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91% 43% 50% 13% 36% 61% 50% 65% 100% 宽带网络校校通 (达到要求学校比例) 2013 100% 60% 60% 50% 50% 80% 80% 80% 100% 2014 100% 85% 80% 70% 60% 100% 90% 90% 100% 2015 100% 100% 100% 100% 95% 100% 100% 100% 100% 现状 76% 58% 23% 31% 45% 51% 35% 38% 40% 优质資源班班通 (达到要求班级比例) 2013 95% 60% 50% 50% 60% 60% 40% 40% 50% 2014 96% 80% 75% 70% 80% 80% 50% 50% 80% 2015 100% 90% 100% 90% 90% 100% 75% 75% 100%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达到要求师生比例) 2013 54% 30% 10% 20% 5% 30% 40% 40% 20% 2014 82% 50% 40% 60% 40% 70% 50% 50% 30% 2015 100% 90% 100% 90% 90% 100% 70% 70% 100%

行业要闻

行业要闻

1.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校园与管理信息化/ebooks/b1/text/n20141209_8474.shtm10月23-24日召开的“第十四届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以“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校园与管理信息化”为主题,主要探讨大数据与数字化校园建设、大数据对教育管理效能提高以及对教学模式变革的推动等内容。

在主论坛的主题报告环节,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杨宗凯作了“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变革——现状、趋势与实践”研究报告,从国家层面介绍了我国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及趋势以及在苏州的区域信息化建设应用实践和在高校(华中师范大学)的建设与应用实践。

杨宗凯在报告中介绍了《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2013年)》对我国目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进行的总体分析,该报告从基础设施、资源、保障措施、应用、管理信息化五个维度进行了总结。

报告认为目前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教育资源数量和质量同步增长,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还需深入,管理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保障机制和措施有待进一步完善。

总体上说,我国教育信息化已经基本度过起步阶段,进入初步应用整合阶段,与全面融合创新的发展目标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还需继续深化应用。

区域代表苏州市教育局局长顾月华以“建智慧教育基地,绘苏式教育美景”为主题介绍了苏州教育信息化的基本情况和用智慧校园促进资源配置方式变革、用未来教室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变革、用苏州学堂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用数字治理促进教育管理方式变革的实践。

顾月华表示,苏州教育信息化正以全新的姿态去迎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对苏州教育转型发展带来的革命性影响。

目前已经出台了《苏州市教育信息化五年行动计划(2013-2017年)》,明确到2017年,以“三通三促”工程为载体,全面落实国家“三通两平台”建设任务,基本建成“课程无处不在、教师无处不在、学习无处不在”的应用环境,基本实现学校管理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国家教育信息化标准达标率超过90%,成为一流的国家智慧教育区域综合试点示范城市。

信息化带动教育变革 访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杨宗凯

信息化带动教育变革 访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杨宗凯

信息化带动教育变革访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杨宗凯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教育网络》
【年(卷),期】2012(000)005
【摘要】数字化环境建设的关键在于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整体上还处于初步应用、整合阶段,还未达到比较理想的融合、创新阶段。

【总页数】2页(P11-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521
【相关文献】
1.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杨宗凯教育信息化的四点体会 [J],
2.信息化不仅是技术应用,更是深层变革r——专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杨宗凯[J], 王左利
3.教育创新正处在“十字路口”——专访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杨宗凯 [J], 傅宇凡
4.\"人技结合\"推动中国教育跨越发展\r专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杨宗凯 [J], 王世新
5.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编写组组长、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杨宗凯表示,发展高等教育应该“新瓶酿新酒” 《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解读 [J], 谢晓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解读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_兼论信息化与教育变革_杨宗凯

解读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_兼论信息化与教育变革_杨宗凯

《中国教育信息化》编辑部:m is@m 一、教育信息化发展背景1.21世纪教育发展面临挑战21世纪教育发展面临着空前的挑战,主要基于下列因素的影响:国际化、知识经济、信息化和可持续发展。

国际化和信息化背景下知识爆炸式生成,知识经济和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终身学习时代来临。

为应对知识经济、信息总量的增长,各个国家都出台了相应的计划,解决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问题。

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2.技术驱动教育变革2012年9月5日刘延东同志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指出:“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创新速度最快、通用性最广、渗透力最强的高技术之一,信息化是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影响最为深刻、对世界文明影响最为深远的大趋势之一。

新世纪以来,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技术革命席卷全球,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景观。

还没有一项技术像信息技术这样,对全人类产生如此广泛而快速的影响。

工业革命已经200多年,但世界上还有相当多地区没有实现工业化,而互联网问世只有20年,就已经迅速覆盖全球。

”新媒体联盟(NMC )每年发布《地平线报告》,向教育管理者和教师介绍最新ICT 发展趋势,该报告编制过程由全球300多个机构的专家、学者依托Wiki 等工具在网上完成。

地平线报告的很多预估都已经成为现实。

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3d 打印等是我们需特别关注的技术。

(1)云计算云计算使得我们像用电、水一样使用信息系统,云计算将对教育信息化产生显著的影响:可显著降低能耗,有效整合资源,节约建设成本,快速部署计算资源,降低终端配置要求,显著降低信息化门槛等。

(2)大数据大数据对学习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基于教学平台的大数据创新应用受到学校的重视,智慧教育建设中将普遍采用信息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并逐渐与管理信息系统和公共服务系统对接。

华中师大校长杨宗凯: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变革与创新

华中师大校长杨宗凯: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变革与创新

华中师大校长杨宗凯: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变革与创新导读信息时代的教学变革将呈现何种趋势?教师如何转变角色胜任未来?如何深度融合创新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服务?人教社《中小学数字化教学》特邀华中师大校长杨宗凯教授谈数字化教学变革与发展。

杨校长认为: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逐步渗透,正在引发教育理念、模式、环境、内容、评价等各方面的深刻变化。

顺应21 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进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变革刻不容缓。

他对当前国内外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推动教学变革的五大重点发展趋势作了梳理,认为教师是信息时代教学变革取得实质性绩效的关键,应从更新教师教学理念与转变教师角色两个方面来实现未来教师技术、艺术和学术能力的提升,以此来创设并实现信息化时代教学创新发展的愿景。

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变革与创新文丨杨宗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自《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发布以来,信息技术已经深度融入教育行业,正在引发教育系统的深刻变化。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不断融合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两个典型阶段:一是信息技术在教学各环节广泛深入应用的初级阶段,也就是量变阶段;二是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全面变革教学形态的高级阶段,也就是质变阶段。

当前,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变革如何发展,信息化将推动形成怎样的新型教学形态,是我们亟待回答的问题。

信息化时代教学变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信息技术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引发了人才培养需求的重大变革信息化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给工业时代的生产方式带来巨大冲击。

由于信息化社会对人才的培养要求已经从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转向注重人才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育,因此,传统上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重点培养知识型和技能型人才的班级授课制、规模化教学已经难以适应信息化社会的人才培养要求。

校长论坛校长论道

校长论坛校长论道

校长论坛校长论道作者:蒋东兴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6年第07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高屋建瓴地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则明确提出,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阶段高等教育信息化的重点任务。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已经进入深度融合阶段,由管理信息化发展为教育教学全面信息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关系从组合、整合演进到融合创新,基于信息技术解构、优化、重组教育教学业务的新型教育模式——信息化教育形态已经开始显现。

信息化与教育教学、信息化与学校发展的关联关系已经越来越紧密,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后续发展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事情,已经上升到学校的发展战略,因此迫切需要高校领导的参与、支持和指导,需要高校CIO体制的健全与完善。

教育信息化分会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专注于教育信息化的分支机构,以推动和促进全国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作为分会使命,以研究中国高校教育信息化的规律与战略性问题,加强高校间合作与交流,促进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为办会宗旨。

近年来,顺应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规律,教育信息化分会与教学研究分会、实验室管理分会和中国教育后勤协会信息化专委会合作,分别成立了教学信息化推进组、实验室信息化推进组和后勤信息化推进组,大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业务的深度融合。

最近一个时期,在线教育风起云涌,“互联网+”风云激荡,“互联网+教育”更是云山雾罩。

为廓清变革时期笼罩在教育信息化头顶的迷雾,主动迎接“互联网+”时代教育变革的挑战,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创新创业的融合发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分会决定提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首届“高等教育信息化校长高峰论坛”,并与会员高校北京联合大学一起来承办。

先进教室_数字教师_未来教育_杨宗凯

先进教室_数字教师_未来教育_杨宗凯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4月/17日/第B05版专版先进教室・数字教师・未来教育——华中师范大学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之经验探索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杨宗凯华中师范大学近年来在教育教学的信息化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教育理念先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完善、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信息化程度高的现代化大学。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也对传统教育体系产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影响。

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针对新世纪全球化、信息化、知识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对高等教育的挑战,华中师范大学提出了“一体两翼”,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发展战略。

“一体”是指学校教育事业的本体;“两翼”是指顺应并借助于信息化与国际化的潮流,致力于培养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在“一体两翼”战略的确立和实施过程中,学校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创新应用,将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展开了持续而深入的探索。

1注重顶层设计教育信息化建设涉及多个环节,必须注重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各方面建设任务。

为此,在推进教育教学信息化进程中,华中师范大学引入顶层设计理念和方法,从体制机制建设与创新的高度梳理建设思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各环节的全面、深度融合。

◆以“先进教室、数字教师、未来教育”作为信息化发展理念面对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的诸多挑战,华中师范大学以“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工程”建设为契机,依托教育部“教师教育创新平台项目”和校级教学研究项目“数字化学习创新研究与实践”进行顶层设计,提出了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的发展思路,把建设和发展“先进教室、数字教师、未来教育”作为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发展的宏观目标,确立了以理论创新为引领、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为抓手、应用创新为落脚点的基本原则,按照“理论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应用创新”螺旋式上升的思路,大力推进对数字化学习环境、资源、模式、方法的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示范,创新教学与学习模式,促进教学与学习方式的变革,进而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目标。

003-华中师范大学-01-杨宗凯-信息技术支撑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重构

003-华中师范大学-01-杨宗凯-信息技术支撑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重构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推荐学校(盖章):华中师范大学 成果科类:其他 申报等次:一等奖成果名称: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重构完成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成果主要完成人:杨宗凯、彭南生、刘建清、李鸿飞、吴砥、杨浩、曹阳、胡慧洁、郑伦楚姓 名 专业技术职称所在单位近三年年均教学工作量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杨宗凯 教授 华中师范大学 统筹、领导、策划彭南生 教授 华中师范大学 信息化教学领导、策划刘建清 研究员 华中师范大学 本科人才培养李鸿飞 研究员 华中师范大学 信息化环境建设吴 砥 教授 华中师范大学 年均320学时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理论研究 杨 浩 教授 华中师范大学 年均320学时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标准研究 曹 阳 华中师范大学 信息化教学研究与改革胡慧洁 华中师范大学 信息化课程建设郑伦楚 华中师范大学 信息化教学研究与改革一、成果主要创新点1.创新人才培养理念,重构人才培养方案学校坚持以信息化、国际化为两翼,以人才培养为主体的“一体两翼”发展战略;明确提出教育信息化关键在“化”,“化”即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进人才培养体系重组与再造;率先提出并实践“两把,三融合,四转变”人才培养理念,修订出台学校人才培养新方案,以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化、自主发展。

2.推进三空间融合,重构教育教学环境创新性提出并自主建设“云端一体化”学与教平台,实现了“物理空间、数字教学资源空间和虚拟社交空间”集成与整合,构建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和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智慧型泛在式开放性教育教学新环境。

3.提升教师教学能力,重构教育教学过程率先提出并促进“未来教师”角色的六个转变,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推进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学生问题的交互式、合作式、体验式、沉浸式的教学创新;构建了基于大数据的形成性学业成绩和能力发展评价体系。

4.再造管理育人机制,重构管理服务体系通过撤销、合并、新建等组织再造,形成学校“一把手”牵头,教学、科研、技术、管理、服务等部门各司其职又紧密配合的工作新制度;形成了旨在培养未来数字化教师的“UGSB”(高校、政府、中小学校、企业)协同育人新机制;构建了有利于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管、办、评、研、培、用”六位一体的管理服务新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分析
•基于系统中的数据分析工具对采集和存储的数据进行分析
数据呈现
•将数据分析的结果可视化,并将分析的结果实时呈现到教师的 设备屏幕上
基于云技术的学习分析评估系统 • Learning Catalytics是由两位哈佛教授和一位博士后在2011年开发的一种基于 云技术的学习分析评估系统,现正逐步推广至美国教师的课堂教学之中,Ohio State大学、Cornell大学等学校已经开始推广使用
网络课程
中国高校精品课程
视频公开课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 新浪公开课 网易公开课
MOOCs
爱课程 学堂在线 华文慕课
中国开放教育资源联合体(CORE) -20世纪
12 2015/4/2
2001-
2005-
2011-
2012-
MOOC在中国的发展
清华大学成立 大规模在线教育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组建 “学堂在线”研发团队 清华发布
教育资源
9.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s)
2012
Click
9 2015/4/2
大规模在线课程
计算机游戏
美国飞行员培养
在线网络学习
国外MOOC的发展历程
OCW
MIT宣布启动MIT OCW (open courseware),将在 几年内将3300门课程放到互 联网上免费供全世界使用,引 发全球高校纷纷效仿
1
2015/4/2
提纲
机遇与挑战
基于ICT的教学创新
实践与体会
2 2015/4/2
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空前挑战
国际化
可持续发展
知识经济
3 2015/4/2
信息化
人才培养模式面临挑战
• 更倾向于快速的、非 线性的访问
• 依赖技术获取信息、 开展社交活动和交流
• 善于迅速处理信息 • 对课程质量要求高, 没有包容性
第一次工业革命 时代名称 典型产物 作用领域 影响范围
2015/4/2
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气时代 流水线 重工业部门 几个资本主义国家
5
第三次工业革命 数字时代 3D打印 科学技术领域 全球化
蒸汽时代 蒸汽机 轻工业部门 主要在英国
地平线报告:教育行业应该关注的技术
移动设备 云计算 地理定位 个人网络 语义感知应用 智能物体 电子书 移动设备 增强现实 游戏式学习 基于手势的计算 学习分析
MOOC概念萌芽
由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的 Dave Cormier在描述“关联 主义和关联知识”这门网上课 程时提出MOOC概念
首门课程
斯坦福大学将3门课程免费发布到网上, 吴恩达教授的“机器学习”有超过10万 学生注册参与,塞巴斯蒂安特龙教授的 “个人职能导论”有190个国家超过16万 学生注册
清华“学堂在线” 涵盖60多门课程, 70多万学生
……
大企业在准备,大资金投入会改变业界形态,助力国内MOOC蓬勃发展
13 2015/4/2
MOOC面对的挑战1:学习持续性
爽约者
可能影响因素: • 学生兴趣 语言障碍 文化隔阂 授课方式 网络质量 课程设计 …….
旁观者 偶尔访问者
• • • •
被动参与者
“学堂在线”平台
2013.5.17
2013.5.24
2013.6.1
2013.6.6
2013.7
2013.10.10
清华、北大加盟 edX
edX平台发布 OpenEdX开源项目
上海交大、复旦加盟 Coursera
上海高校课程中 心涵盖30所高校, 30多门课程
上海交大“好大 学在线”涵盖30 多门课程,28所 大学
“I cannot make people learn, learning is a hard process,
students have to do it by themselves”
26 2015/4/2
评价创新:哈佛大学学习分析系统
数据采集
•采集学生进行学习任务的相关数据
数据存储
•将采集到的有关学生的数据存储在其云端库中
2 MOOC的运行与持续发展
MOOC的超大规模以及组织机构的相对松散, MOOC是否应该盈利,盈利模式是怎样的,如
2 MOOC 与正式课程内容的衔接
3 证书可靠性和学分认证方式
4 ……
何保障其可持续发展
3 MOOC的开放性与信息安全
15 2015/4/2
MOOC发展趋势1
大数据结合,更加个性化
教室中心区
24 2015/4/2
方法创新:翻转课堂
• 教学结构变化比较图
课堂内 课堂外
课堂外
新课导入
知识讲解
布置作业
展示交流 协作探究 科学实验
课外练习
自主学习
自定进度
整理收获
提出困惑
布置预习
完成作业
25
2015/4/2
方法创新:大规模即时互动
哈佛大学物理系Eric Mazur和Gordon McKay教授采用无线技术 基于Clicker的应用吸引了众多学子,是实现自主学习,建设未 来教室的典型代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Science》
30 2015/4/2
环境创新:建构“未来教室”教学环境
31
2015/4/2
内容创新:搭建云端课堂
32
2015/4/2
教学创新:课前、课中、课后无缝衔接
云+端 智慧教室
33
2015/4/2
评价创新:开展过程评价
• 实时监测
• 在线评教、满意度测评
2001
2002
2008
三大平台建立
2011
2011-2012
OER
UNESCO提出OER(open 将开放课件、测试工具、软件 等纳入开放教育课程之中
2011年特龙与同事创办了Udacity;
educational resource)概念, 20124月Daphne Koller和吴恩达共同创办了Coursera 2012年6月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联合投资创建了Edx 纽约时报称2012年为“The year of the MOOC ”,“免费的 MOOC为大众打开了通向常春藤联盟的大门” 10 2015/4/2
• •
主动参与者
14
2015/4/2
MOOC面对的挑战2:课程与管理
管理方面
1 MOOC的接受度与认证
并不是所有的MOOC课程都会提供由教师签名 的电子证书;学生所在学校是否承认证书,甚至 能否转换为正规教育系统的学分尚处于争论之中
课程方面 1 课程总体规划与专业性
MOOC 目前整体上处于汇聚课程阶段,尚未 看到通过“总体规划设计”,开设经过系统化 设置的专业,全面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举措
——Dr Linda Corrin, 墨尔本大学教育学院,2014/11/26
4 2015/4/2
我们正处于第三次教育革命关口
原始的 个别教育
个性化 农耕教育
班级授课式 规模化教育
生态化、网络化、分散化、 生命化的个性化教育
农业社会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
——周洪宇,中国教育报,2014/05/02
19 2015/4/2
提纲
机遇与挑战
基于ICT/4/2
模式创新
On Campus In Class Off Campus In Class
On Campus Out of Class
Off campus Out of Class
21
2015/4/2
教学方式创新:以教为主
课程制作质量提高
• 一些大学意识到线上教育 巨大的市场潜力,开始设
建立高校平台
• 要快速建立自己的MOOC平台, Open edX开源项目似乎成了很 多人的首选。约旦(Edraak)、 日本(Gacco)、法国 (French Universities)、中 国(学堂在线)、印度 (Swayam)和美国(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的多
6
2015/4/2
技术的发展规律和成熟期
3D打印
大数据
物联网
云计算
7
2015/4/2
对教育影响最大的几项技术
智能机器人
云计算
大数据
8 2015/4/2
移动学习
MOOC成为研究热点
主题范畴 趋势研究 研究对象 1. 发展中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 2. 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趋势 教学方法 3. 减少大学生学习成绩差距 4. 信息技术教育在军队中的应用 教育装备 5. 中小学生使用笔记本电脑 6. 计算机游戏在STEM中的应用 7. Clicker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 8. 韩国在线网络家庭学习系统 发表时间 2013 2009 2011 2009 2009 2009 2009 2009
MOOCs 平板电脑 游戏与游戏化 学习分析 3D打印 可穿戴技术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移动计算 开放内容 电子书 简易增强现实 基于手势的计算 可视化数据分析
移动设备应用程序 平板电脑 基于游戏的学习 学习分析 基于手势的计算 物联网
翻转课堂 学习分析 3D打印 游戏与游戏化 自我量化 虚拟助手
哈佛大学的第一门SPOC课程,名 称为“版权法(copyright)”该 课程从全球4000名申请者中选择 500人参加,形成在线教学班
17
2015/4/2
MOOC发展趋势3
不仅限于继续教育,而且与学历教育融合
推出认证模式
•2014年,MOOC三巨头Courser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