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妈妈,的确更胜一筹
加拿大电影妈咪观后感.doc

加拿大电影妈咪观后感《妈咪》是一部来自加拿大的家庭剧情电影,影片主要由安娜·多尔瓦尔和安托万-奥利弗·波尼安等主演,网友们对这部电影也是给出了不错的评价,一起去看看吧!011、电影设定在一个特殊的社会背景下,从一开篇就把一个绝望的选择展露在眼前。
泽维尔·多兰是个善于向旁人展露内心痛苦的人,如果现实不够痛苦还会主动寻找痛苦,所以电影通篇免不了给人一种自怨自艾的感觉,但懂得人自然懂,不懂得也不必看。
2、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论》中有提及男性心中的“恋母情结”和女性心中的“恋父情结”,人类情感的建立皆来源于此,而Die和Steve之间的牵绊明显有“恋母情结”的内在动因,但影片并未在此基础上做过多的延展,只将它停留在动因的表现层面上,并借助“恋母情结”加深他们母子间的情感纽带。
3、肢体暴力、脏话、不善表达,这些符号象征的其实都应属于弗洛伊德所说的性欲论的概念,是一种高阶伪装,其中同样存在着压抑及反抗的本能。
4、实际上在这样一种特殊的设定下,《Mommy》所表现出的是一种本能——儿子对母亲的本能;母亲对儿子的本能;生存在世界上的本能,就像失语症的邻居会主动接近同样有着缺陷的Die/Steve母子,这是寻找同类的本能。
而“恋母情结”在精神分析学说的世界里是人类最根本、最基础的本能,是一切事物及行为的种子。
5、影片的成功在于对Die这个人物的刻画,母亲并不一定都是温柔坚强的,Die也有自己的脾气,也会脆弱,她在失意时也会对儿子大骂拖累,这才是一个真实而有生命力的存在,Die显然脱去了传统母亲的标签,从角色里活到了荧幕外。
6、影片用屏幕比例表达情绪的点子很好,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这只是泽维尔·多兰使用的众多拍摄技巧之一,很亮眼,但不必特别深究。
我反而觉得,有太多人把注意力放在这个点上,以至于忽略了电影本身情绪表达的色彩,当然,也忽略了泽维尔·多兰音乐mv的bug,挺好。
2018年母爱名人名言精选-word范文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母爱名人名言精选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
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母爱名人名言精选,欢迎阅读。
更多资讯请继续关注名人名言栏目!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
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高尔基)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
(罗曼罗兰)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妈妈你在哪儿,哪儿就是最快乐的地方(英国)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纪伯伦)人生最美的东西之一就是母爱,这是无私的爱,道德与之相形见拙。
(日本)妈妈你在哪儿,哪儿就是最快乐的地方(英国)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 (米尔)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亲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
(印度)记忆中的母亲啊!最心爱的恋人啊,您是我所有的欢乐,所有的情谊。
(法国)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邓肯)母爱是人类情绪中最美丽的,因为这种情绪没有利禄之心掺杂其间?——法国人生最美的东西之一就是母爱,这是无私的爱,道德与之相形见拙?——日本记忆中的母亲啊!最心爱的恋人啊,您是我所有的欢乐,所有的情谊?——法国?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
(英国)要得健全幸福的人类,须得有健全幸福的母亲---郭沫若世界上没有贫穷的母亲,没有丑陋的母亲,没有老迈的母亲。
----梅特林克慈母爱子,非为报也。
〖汉〗刘安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
《劝孝歌》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
《劝孝歌》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
《劝孝歌》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
《劝孝歌》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
《劝孝歌》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
法国的伟大女性 居里夫人 圣女贞德

Le Panthéon
先贤祠 (Le Panthéon)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 河左岸的拉丁区,于1791年建成,是永久纪念法 国历史名人的圣殿。它原是路易十五时代建成的 圣·热内维耶瓦教堂,1791年被收归国有脱离宗 教后,改为埋葬“伟人”的墓地。1814年到 1830年间,它又归还教会。先贤祠中的艺术装 饰非常美观,其穹顶上的大型壁画是名画家安托 万·格罗特创作的。1830年“七月革命”之后, 绘画的主题改变,先贤祠具有了“纯粹的爱国与 民族”特性。先贤祠内安葬着伏尔泰、卢梭、维 克多·雨果、爱弥尔·左拉、马塞兰·贝托洛、让·饶 勒斯、柏辽兹、安德烈·马尔罗、居里夫妇和大仲 马等。截至2018年六月,共有72位对法兰西做 出非凡贡献的人享有这一殊荣,其中仅有11位政 治家。
经过了3星期的详细审查,神学家一致认为:贞德的话是可信的,建议国王予 以采纳。一支军队,迅速组织就绪,军旗特制,上写“耶稣,玛利亚”两个圣名 ,另有一幅画,绘着圣父的圣容,两个天神跪捧着百合花。
大军于4月27日浩浩荡荡由 波罗依出发,两天后(4月29日 )抵达奥尔良。 5 月 8 日以前, 包围奥尔良的英军堡垒,相继 攻克,贞德自己受了箭伤。这 一切事,贞德都已在事前预言 过,届时一一应验。贞德乘胜 追击敌军,把敌军的主力摧毁 。通往莱斯的大道已完全打通 。贞德力促查理王到莱斯,举 行加冕典礼。
贞德童年时代,家庭生 活很幸福。不幸国家的局 势一天比一天坏,英王亨 利五世入侵,占据诺曼底 ,企图推翻法王查理六世 的王位。那时法王与蒲公 田公爵发生内战。公爵被 暗杀,葡公田人便与英军 联盟,一致反抗法王。
英法两王相继去世,英国伯福公爵以摄政者的资格,继续与法军作战。 法军大败,各大城市相继陷落。法国新王查理七世(那时尚未加冕)见大势 已去,意志消沉,每日饮酒,收回失地的计划,早已置之脑后。
[观后感]我的法兰西岁月观后感12篇
![[观后感]我的法兰西岁月观后感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09fd2445011ca300a6c390f9.png)
[观后感]我的法兰西岁月观后感12篇我的法兰西岁月观后感我的法兰西岁月观后感(一):这天,我观看了《我的法兰西岁月》这部电影,其中讲了邓希贤(邓小平)爷爷年轻时在外求学的故事。
电影中,有一段故事令我感触很深:在即将面临不能继续学习的时候,他临危不惧,就算把自己的衣服、钱包卖了都还要学习。
在没有生活费和学费时,那时的邓希贤爷爷,干着苦工,边挣钱边学习,这种精神是多么可贵的呀!回过头来,我又想到了,那时的邓希贤爷爷的精神实在可敬,实在是令人学习的榜样。
在艰苦的时候,就能体现一个人不同的精神品格。
由邓希贤爷爷的事迹,我联想到此刻一些人,不懂得珍惜完美的时光,不努力学习,每一天只想着攀比自己的东西。
如果每个人都学习邓希贤爷爷的精神的话,那么每一个的学生都会是棒棒的!说到这,我又想到了一个片段,当时的邓希贤爷爷,在一个造铁厂工作时受到了包工头的欺负,邓爷爷给他们讲道理,还受到了斥责,训斥。
就在这时,邓爷爷忽然明白,一个没有威信,不强大的国家的人在别人面前是没有发言权的。
这又激励邓爷爷发奋学习,因为他明白,只要有文化知识才能压倒别人!在那里,我看到了当时中国的落后,无法强大起来,当时的政府又都是卖国的政府,中国在外人眼里只是一只无用的小蚂蚁。
想到这,我已愤愤不平地想发言了,如果要让中国强大起来的话,务必让新一代的孩子学习邓希贤爷爷的道德思想,努力奋斗,让中国强大起来。
我的法兰西岁月观后感(二):观《我的法兰西岁月》有感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说过:“做人最大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明白怎样爱国。
”无疑置否,邓小平爷爷就是这样的人,他用毕生的精力忠实地实践着爱国的使命,为祖国的振兴作出了感天泣地的不朽勋章,成为万人景仰的人物。
影片《我的法兰西岁月》生动地再现了邓爷爷青少年时代的光辉形象,让我们在重温邓爷爷年轻时精神风范的同时亦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对怎样爱国有了更深的理解。
清朝末年,列强入侵,军阀混乱,民不聊生。
关于母爱的真实例子

关于母爱的真实例子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情感之一。
无论在哪个时代、哪个国家,母爱都是人们共同的情感体验。
下面我将列举一些关于母爱的真实例子,来展示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1. 英国女王维多利亚(Queen Victoria)是一个伟大的母亲。
她有九个孩子,对他们非常疼爱。
在她的长子爱德华亲王(Prince Edward)因疾病去世后,她非常伤心,甚至因此患上了抑郁症。
她对其他孩子的疼爱和关心也是母爱的最好诠释。
2. 中国女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母亲是一个非常坚强而又伟大的女性。
在莫言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他的父亲去世了,家里的负担都压在了他的母亲身上。
母亲靠着自己的双手养育了莫言和他的哥哥姐姐,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了他们的才华和品德。
3. 在美国历史上,哈里特·塔布曼(Harriet Tubman)是一位非常勇敢的黑奴解放者。
她不仅自己逃离奴隶制度,还多次返回南方帮助其他奴隶逃离。
在逃亡的过程中,她常常带着自己的母亲和其他家人,保护他们的安全,展现了母爱的坚韧和牺牲。
4. 法国物理学家玛丽·居里(Marie Curie)是第一个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女性科学家。
在她的科研事业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她也是一个非常尽责的母亲。
她坚持亲自照顾孩子,为他们提供充足的爱和关怀,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5. 中国的母亲节起源于1914年。
当时,一个叫宋庆龄的中国女性看到美国的母亲节后,决定引进这个节日,以表达对母爱的敬意。
从那以后,每年的五月二日,中国人民都会庆祝母亲节,向母亲表达感激和爱意。
6. 印度女性玛德琳·斯维米(Madeline Swamy)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母亲。
她在印度开办了一所孤儿院,收养了许多孤儿,并为他们提供食物、住所和教育。
她把这些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用自己的爱心和关怀填补了他们的亲情缺失。
7. 在非洲,有一位叫玛丽亚姆·阿布巴卡尔(Mariam Abubakar)的母亲,她是一名儿科医生。
我的法兰西岁月观后感精选7篇

我的法兰西岁月观后感精选7篇《我的法兰西岁月》观后感怀着无以言喻的心情,我又一次看完了《我的法兰西岁月》。
不知道为什么,影片中的某些角色、某些场景、某些话总是萦绕在我脑海中……总是无法忘怀淡氏(邓希贤之母)那回眸一望,那眼神直射我的心底,让我看到了一个慈母的忧虑,也让我想起了我的母亲。
我第一次离开家乡的时候,依稀也是这般的眼神触动了我心扉,我至今都忘不了……小时候学过一篇课文叫《挑山工》,文字的渲染让我对挑山工的生活充满了同情。
但《我的法兰西岁月》中,给了另外一群人一个特写:一群赤裸着膀子的汉子(当然,其中也不乏一些老人)唱着不知名的歌,四肢攀在泥坡上,艰难前进……这群人就是纤夫。
我不知道该怎样描述我看到那一幕的心情,只觉得揪心、难受。
而在希贤、绍圣、德铭眼中,我分明看到了同情和一种坚定的决心。
所有去法国勤工俭学的学生初到法国时都充满了求学和工业救国的希望,那样灼热的目光给了我信心。
记得聂荣臻说过一句话:只有先低头认输,有一天才能够昂首做人。
这句话不仅振奋了片中学生们的精神,也打动了我。
这让我想到了中国的一个成语——韬光养晦。
的确,当时的中国还很落后,与西方列国尚有差距。
我们只有先低头认输,向他国学习,找到救国的办法,才能拯救中国,救四万万同胞于水深火热之中。
如今的中国虽国富民强,也应不断借鉴学习他国优秀的文明成果。
当时法国也经济萧条、通货膨胀、工厂破厂、工人失业,连法国人都很难找到工作(米歇尔一家就是个典型的例子),更何况是中国人。
希贤他们处处受欺负,就连在克鲁梭施奈德钢铁厂工作的中国人也难免挨打受气,斯文如聂荣臻不也动手了么。
在这样的背景下,邓希贤、周恩来、聂荣臻、赵世炎等选择做盗火者,他们为的是中华之崛起。
也正是有了这样一批又一批的盗火者,中国才能走到现在,才能越来越好。
那时的中国提倡“革命”,有时难免会采取“以暴制暴”的策略。
但现在,最近发生的钓鱼岛事件影响之深是我没想过的。
周围很多人反日情绪高涨,纷纷参与游行示威、打砸日货。
赞美母亲的名言_1

赞美母亲的名言赞美母亲的名言11 我的生命是从睁开眼睛,爱上我母亲的面孔开始的。
乔治艾略特2 妈妈是我最伟大的老师,一个充满慈爱和富于无畏精神的老师。
如果说爱如花般甜美,那么我的母亲就是那朵甜美的爱之花。
史蒂维旺德(美国著名盲人男歌手)3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高尔基)4 在你的生命中最荒谬的一天,就算你有一台电动的骗人机器,你也骗不过你的母亲。
荷马辛普森(风靡美国的卡通系列片《辛普森一家》中的爸爸)5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
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6 母亲们是天生的哲学家。
斯托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作者,美国女作家)7 母亲对我的爱之伟大让我不得不用我的努力工作去验证这种爱是值得的。
夏加尔(法国绘画大师)8 慈母的胳膊是由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香甜?雨果9 母性的力量胜过自然界的法则。
芭芭拉金索尔夫(美国当代著名作家)10 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
惠特曼11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12 我给我母亲添了不少乱,但是我认为她对此颇为享受。
马克吐温13 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
(邓肯)14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
(英国)15 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象!他们的心始终一样。
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
(惠特曼)16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17 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邓肯18 记忆中的母亲啊!最心爱的恋人啊,您是我所有的欢乐,所有的情谊法国19 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亲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
(印度)20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纪伯伦21 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
(英国)22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23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米尔24 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 法国25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
法国第一夫人年轻时居然这么美难怪马克龙15岁时就认定她了

法国第一夫人年轻时居然这么美难怪马克龙15岁时就认定她
了
展开全文
法国现任总统马克龙,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他的名字。
他是总统中最年轻最英俊的男人,最令人称赞的是他和他的妻子布丽吉特之间的浪漫爱情故事。
虽然有24岁的年龄差距,但这并不影响马克龙对妻子的爱,让人们感受到爱情的美好。
对于法国人来说,布丽吉特可能是法国最有魅力的女人。
虽然她已经60多岁了,但她仍然能够让41岁的马克龙爱了她这么多年不变,证明她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女人。
现在,布丽吉特是法国第一夫人,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但也有很多人议论,说布丽吉特和年轻英俊的马克龙站在一起有点不相配。
不过布丽吉特从来没有把它放在心里,因为她知道只要丈夫爱她,那就够了。
尽管我们看到的布丽吉特已经60多岁,满脸皱纹,但她年轻的时候还是很漂亮的。
年轻时的布丽吉特是马克龙的法语老师,马克龙和布丽吉特有相同的兴趣和爱好,每次都有说不完的话。
虽然当时马克龙才15岁,但他的感情观非常成熟。
他知道自己爱上了一个比他大24岁的女人,而且布丽吉特当时已婚并有了孩子,但他仍然爱上了布丽吉特。
当马克龙的父母得知他们的关系时,他们非常反对和愤怒,并立即把儿子转到巴黎的一所学校,但这并没有阻止两个人的感情,而是让他们更怀念彼此。
后来,布丽吉特和马克龙经历了许多困难,终于结婚了。
法国是一个浪漫的国度,人们都像他们的恋情表达了祝福。
也许最初吸引马克龙的是布丽吉特优雅美丽的外表,但是当她老了的时候,他还是那么爱她,证明布丽吉特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女人,从她的年轻时代的照片中可以看出,布丽吉特的五官精致,笑起来非常亲和,难怪马克龙15岁时就认定她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没有到过法国,也没有亲眼看过法国的父母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
《法国妈妈育儿经》一书让我通过一位美国妈妈的目光学习了法国父母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本书的阅读对我是一个比较独特的文化体验:一个中国人借着美国文化的眼镜去看法国人怎样做父母。
即便如此,当我读完本书,摘下那副美国文化的眼镜,看看当今忧心匆匆的中国父母和他们激进而功利的教养步伐,非常建议他们能先停下来,读一读此书。
本书的作者美国记者帕梅拉·德鲁克曼(Pamela Druckerman)在巴黎生养了三个孩子。
通过自己在法国文化里的挣扎和学习,她开始认真思考为什么法国父母能培养出自制而不木纳,勇于探索又不胡闹的孩子。
本书从孕期、婴儿出生的睡眠、饮食、举止等方面详细地分析了法国人育儿的方法。
从这些方法中我读到的是法国父母对规矩和爱的重视:他们既重视树立父母的威信但也不忘对孩子的尊重。
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当他们给孩子做规矩时常常用爱心去等待。
这样带有爱心的坚持既让孩子知道规矩的不可改变性,也从小学会了如何克制自己。
当这样的克制演变为一种生活习惯时,从容就自然成为法国人的基本的人生态度。
除了介绍具体的养育方法,本书更是从文化历史的角度解读法国人的养育理念。
这样的解读不仅可以帮助读者从哲学的高度理解法国人的教养模式,也让读者窥斑法国教育文化的历史演变。
这样的文化回溯让致力于探索适合中国文化家教方式的我更加确信一种好的教养方式一定是根植于自己的文化土壤。
本书对法国家庭教育的探讨不没有局限于历史文化的传统。
作者用一个记者特有的敏感进一步从现代儿童专业研究成果中寻求法式教育成功的原因。
虽然这样的探讨没有采用论文式的文献综述,但她朴实而科学的思维方式却更能帮助读者从教育专业的角度理解法国父母的教养行为。
例如,作者通过对原斯坦福大学教授沃尔特·米舍尔的采访,用很亲切的谈话方式解释了由沃尔特·米舍尔首创的著名的“棉花糖”实验。
同时让沃尔特·米舍尔教授用一位研究者和父亲的身份把培养儿童自我克制的重要性讲述得既通熟易懂,又发人深思。
总之,作者对法式教养既身体力行又高屋建瓴的理解和探讨无论是对一名普通的父母或是一位家庭教育的研究者都会有很多启发。
但是我相信教育理念决定教育方法。
所以在吸收像法式教育的长处时,不要忘记先从理念上去理解为什么要那样做。
当然这还不够,我们还需要我们中国的现状和文化。
本书的作者帕梅拉·德鲁克曼已经在书中给我们做了很好的跨文化学习的示范:如何站在美国文化的大地学习法式教育。
接下去该轮到你我脚踏中国文化的大地上去思考如何吸收法式教育的长处。
2012年10月8日于美国塔尔萨大学查普曼楼
备注:本文作者系哈佛大学教育学博士,著有畅销书《规矩和爱》
作者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