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检基础知识讲解:尿血红蛋白的检测方法及评价
尿液蛋白质检查

尿液蛋白质检查(一)蛋白尿定义尿液中蛋白质超过150mg/24h或超过100mg/L时,蛋白定性试验呈阳性,即称为蛋白尿。
(二)检测方法及评价1.尿蛋白定性试验为蛋白尿的过筛试验。
(1)试带法:利用pH指示剂的蛋白误差原理。
本法对清蛋白较敏感,对球蛋白的敏感性仅为清蛋白1/100~1/50,且可漏检本周蛋白。
尿液pH值增高也可产生假阳性。
本法快速、简便、易于标准化,适于健康普查或临床筛检。
(2)加热乙酸法:为传统的经典方法。
加热煮沸使蛋白变性、凝固,然后加酸使尿液pH接近尿蛋白质等电点(pH4.7),在含有适量无机盐状况下,蛋白质更易于变性下沉,同时可消除某些磷酸盐(如无定形磷酸盐、铵镁磷酸盐等)在碱性条件下易析出结晶、造成混浊的干扰。
【操作过程】加热—加酸—再加热①在试管内加清晰尿液至管高2/3处,浑浊尿液标本应离心取上清液再试验。
②用木夹夹持(或手持)试管下1/3处,加热煮沸试管上1/3处内的尿液。
③将试管上部加热处尿液与试管下部未加热尿液比较,观察有无浑浊变化。
④在试管中加入5%冰乙酸2滴,再煮沸尿液,立即观察结果,结果的判断及报告形式同磺基水杨酸法。
(3)磺基水杨酸法:又称磺柳酸法。
操作简便、反应灵敏、结果显示快,与清蛋白、球蛋白、糖蛋白和本周蛋白等均能发生反应;敏感度达0.05g/L,因而有一定的假阳性。
被NCCLS作为干化学法检查尿蛋白的参考方法,并推荐为检查尿蛋白的确证试验。
根据反应的混浊程度,作出尿蛋白的定性或半定量判断:阴性(-,不显浑浊,尿液外观仍清晰透明)微量(±,轻微浑浊,隐约可见)阳性(+,明显白色浑浊,但无颗粒出现)阳性(++,稀薄乳样浑浊,出现颗粒)阳性(+++,乳浊样,有絮片状沉淀)阳性(++++,絮状浑浊,有大凝块下沉)2.尿蛋白定量试验:沉淀法、比色法、比浊法、染料结合法、免疫测定法和尿蛋白电泳法等。
比色法:常用双缩脲比色法,为蛋白质定量测定经典方法。
血红蛋白尿的检查

血红蛋白尿的检查
正常人血浆中含有50mg/L游离血红蛋白,尿中无游离HB,当有血管内溶血,血中游离HB急剧上升超过肝珠蛋白的结合能力(正常情况下最大结合力为1.5g/L血浆)即可排入中,可通过尿游离HB的试验(尿隐血试验)检出。
[方法学评价] 过HB尿检测采用的原理是与便隐血检查相同的化学法,如邻甲
苯胺法、匹拉法洞法等,现被度带法所取代,这两种方法除与HB反应外,也与完整的红细胞反应(敏感度为红细胞达5-10μl),故要注意尿沉渣中红细胞对结果的影响。
此外尿路感染时某些细菌产生过氧化物酶可致假阳性,大剂量的维生素C或其
它救灾原物质可导致假阴性。
目前新发展起来的HB单克隆抗体免疫检测法克服以上缺点。
[参考值] 定性试验阴性
[临床意义] ①隐血阳性可见于各种引起血管内溶血的疾病,如6-磷酸葡萄糖
脱氢酶缺乏在食蚕豆或用药物伯氨喹啉、磺胺、非那西丁时所能上能下起的溶血;
②血型不合引起急性溶、阵发性寒冷性或睡眠性Hb 尿症,③重度烧伤、毒蕈中毒、毒蛇咬伤;④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注意事项】
大家在用药的时候,药物说明书里面有三种标识,一般要注意一下:
1.第一种就是禁用,就是绝对禁止使用。
2.第二种就是慎用,就是药物可以使用,但是要密切关注患者口服药以后的情况,一旦有不良反应发生,需要马上停止使用。
3.第三种就是忌用,就是说明药物在此类人群中有明确的不良反应,应该是由医生根据病情给出用药建议。
如果一定需要这种药物,就可以联合其他的能减轻不良反
应的药物一起服用。
大家以后在服用药物的时候,多留意说明书,留意注意事项,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本文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19尿 血 红 蛋 白 测 定(干 化 学 法)

尿血红蛋白测定(干化学法)1.实验原理血红蛋白中的亚铁血红素与过氧化物酶的结构和功能相似,具有弱过氧化物酶活性,能催化过氧化氢释放新生态氧,氧化色原物而呈蓝色,借以检出微量的血红蛋白。
2.标本采集:2.1 标本采集前病人准备:以清晨第一次尿为宜,急诊患者可随时留取。
2.2标本种类:新鲜尿液2.3 标本要求:采集患者尿液标本时,盛尿液的容器必须清洁干燥,要求留取中段尿。
3.标本储存:从排出到检测应在2小时内完成,如不能及时送检或分析,应置4 ℃下冷藏保存,但冷藏时间最长不得超过6小时。
4.标本运输:室温运输5.标本拒收标准:细菌,经血,白带,精液,粪便污染的标本不能做测定。
6.试剂6.1 试剂名称:urit 10A6.2 试剂厂家桂林优利特医疗电子有限公司6.3 包装规格:100Test/kit6.4 试剂盒组成:试纸条:100条6.5 试剂储存条件及有效期:储存温度为2-30℃条件下,可使用至试剂盒所标示有效期。
7.仪器设备7.1仪器名称:优利特尿液分析仪7.2仪器厂家:桂林优利特医疗电子有限公司7.3仪器型号:uritest—1807.4仪器校准程序:在使用过程中,一般是两周校准一次,如超过此期限,仪器会提示“P1ease Ca1ibrate”(请校准)。
通过测定内部参比块,环境温度和光学系统的改变都可被补偿。
当条件改变都可被补偿。
当条件改变很大时,比如参比块腐蚀或发光二极管的亮度变暗,仪器将打印出一个错误信息;校准条时有稳定特性的灰白色试条,这些校准条只能使用一次。
校准前,应先清洁试纸托盘与运输臂。
步骤为:在“READY— < START>”显示时,按< Calibrate>键,放上校准条。
再按<Calibrate>键,校准条被送入机器内,屏幕显示“Calibrating”(正在校准),约一分钟后,标准结果将被打印出。
“Calibrating O. K”,表示校准成功。
尿红细胞和尿血红蛋白临床检测方法的应用及影响因素

尿红细胞和尿血红蛋 白临床检测方法的应用及影响 因素
刘 河 , 方 君 , 刘 田 雨 ( 头 医学院 第三 附属 医院 包 检 验 科 , 内蒙古 包头 043 ) 10 0
【 要 】目的 : 于检 测 尿 液 中 红 细 胞 和 血 红 蛋 白 的 方 法 , 年 来 有 许 多学 者 对 此 作 了一 些 有 意 义 的探 索 ; 用 摘 对 近 运
一
,
测 隐 血 属 于定 性 半定 量 方 法 。其 原 理 是 尿 液 中红 细胞 内 的血 红蛋 白或其 破 坏 释 放 的 血 红 蛋 白均 含 有 亚 铁 血 红 素 , 有 过 氧 化 物 酶 样 活 性 , 氧 化 茴 具 在 香 素或 过 氧 化 氢 烯 枯 存 在 条 件 下 ,催 化 邻 甲联 苯 胺 脱 氢 出 现颜 色 变化 。故 尿 液 干 化 学 分 析 仪 检 测 的尿 隐血 是 指 尿 液 中红 细 胞 或 ( ) 细 胞 变 形 裂 和 红 解 后 溢 出 的血 红 蛋 白 ,因此 尿 隐 血试 验 阳性 包 括 血 尿 和 血 红 蛋 白尿 ,尿 隐血 试 验 报 告 的 阳 性 程 度
2 影响 因素
目前 没有 一 种 尿检 方 法 是完 美 无缺 的 , 由于 上 述 4种 方法 检测 原 理 的影 响 因 素不 同 . 测结 果 存 检 在 一 定 差异 。 21 尿 液干 化 学分 析仪 法 . 其 假 阳性 原 因有嗍: 游 离 血红 蛋 白、 红蛋 白 ① 肌
志 ,0 51 ( ) 7 6 . 2 0 ,1 1: — 8 6
[】 N ni .h eo t n o e uo vr eii a e acfl 4 u zo CT e vl i f dt sroer t t f rw thu uo r a vy t
尿蛋白检验方法及临床评价

尿蛋白检验方法及临床评价摘要】探讨尿蛋白检验方法及临床评价。
尿蛋白测定是肾脏疾病诊断的基础,检测方法包括定性、定量及蛋白质分类。
通过对尿蛋白定性和总量测定,应用于泌尿系统疾病及一些全身性疾病的过筛,治疗效果的评价。
【关键词】尿蛋白检验方法临床评价【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3-0036-02健康人24h尿中排出的蛋白总量低于150mg,一般为40~80mg,常规定性检测为阴性,尿蛋白50%~70%来自血浆,30%~50%来自泌尿系统的组织蛋白,尿中蛋白质含量超过150 mg/24h称为蛋白尿[1]。
尿蛋白测定是肾脏疾病诊断的基础,检测方法包括定性、定量及蛋白质分类。
1 尿蛋白的定性试验目前应用较广的定性方法包括磺基水杨酸法、加热乙酸法、干化学试纸法。
1.1磺基水杨酸法磺基水杨酸亦称磺柳酸,为一种生物碱试剂,在略低于蛋白质等电点的酸性条件下,磺基水杨酸的阴离子与蛋白质氨基酸残端阳离子结合,成为不溶性蛋白盐而沉淀。
取100 g/L磺基水杨酸溶液与等量甲醇或95%乙醇混合。
取尿若干毫升,加试剂1~3滴,尿液上层若见白色混浊,即蛋白阳性,结果判定:(±)轻微混浊、(+)明显白色混浊、(++)澎乳状混浊、+++乳状混浊、++++絮状混浊。
1.2加热乙酸法蛋白质在酸性溶液内加热煮沸即凝固变性。
加酸可使蛋白质接近等电点,还可消除碱性盐类晶体。
将尿液注入试管,约占管2/3容量,用火焰加热上层至煮沸,然后加5%醋酸或醋酸钠缓冲液2~4滴,然后再煮沸,观察结果。
(-)不混浊、(±)轻微混浊、(+)明显白雾状、(++)混浊且有明显颗粒、(+++)大量絮片状沉淀,(++++)大量絮片状沉淀,并有凝块。
2 尿蛋白定量试验尿蛋白定量测定是肾脏疾病不可缺少的检查方法,所得结果是总尿蛋白。
影响尿蛋白定量测定的因素较多,至今还没有一个普遍推广、稳定、准确的方法,目前常用的方法有浊度法、染料结合法、化学比色法。
尿蛋白 检测方法

尿蛋白检测方法
尿蛋白的检测主要有尿蛋白定性试验、尿蛋白定量测定、尿蛋白电泳分析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
1. 尿蛋白定性试验:通常指普通尿常规检查,一般留取一试管的晨尿,晨尿要保证空腹6-8个小时,晨起第一次排尿时取中段尿。
然后用加热醋酸法、磺柳酸法或试纸法检查,如果有尿蛋白即报告阳性,但不能测出尿蛋白的量。
2. 尿蛋白定量测定:需要将24小时的尿液完全留下后混合,记录尿量,选取部分标本通过化验检查尿蛋白的浓度,再计算出24小时尿蛋白的总量。
可以帮助诊断肾脏疾病的严重程度,如果尿蛋白量过大,可能需要做肾穿刺活检。
3. 尿蛋白电泳分析:也需要取晨尿,取样本尿液,使尿液中的蛋白做电泳,确定是大分子蛋白、中分子蛋白,还是小分子蛋白。
根据蛋白成分的不同,确定肾脏受累部位。
4.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比较建议在空腹6-8个小时以后,留取晨起第二次或第三次的尿液,可以早期发现是否存在尿蛋白的情况。
除上述检查外,还需要完善一些血液相关检查,确定有没有其他继发性因素参与,引起尿蛋白。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有可能还需要做肾穿刺活检,加以明确诊断,给予相应的治疗。
临检基础知识讲解:血红蛋白尿的病理性变化

血红蛋白尿:尿游离血红蛋白超过(参考值<0.3mg/L)时,引起尿隐血试验阳性者称为血红蛋白尿。
正常人,血浆中血红蛋白含量很低(<50mg/L),且通过与肝脏结合珠蛋白结合后,形成大分子化合物结合血红蛋白,后者不能从肾小球滤过。
当血管内发生大量溶血时,由于红细胞大量破坏,大量血红蛋白释入血浆中形成血红蛋白血症,溶血产生的血红蛋白超过了肝脏结合珠蛋白所能结合的能力,可经肾小球滤过,若其含量超过了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时,便形成血红蛋白尿。
血红蛋白尿多见于: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蚕豆病、溶血性疾病等。
1)与血尿鉴别:①离心沉淀后的尿上清液:前者仍为红色,后者红色消退。
②镜检沉淀物:前者不见红细胞或仅见红细胞碎片,后者见大量完整的红细胞。
③用上清液作隐血试验:前者强阳性,后者一般阴性或仅呈弱阳性。
④用上清液作尿蛋白定性试验:前者阳性不变,后者结果减弱或呈阴性。
2)与假性血尿鉴别:如:卟啉尿外观呈红葡萄酒色。
碱性尿中存在酚红、番泻叶、芦荟等物质或酸性尿中存在氨基比林、磺胺等药物时,均显示不同程度的红色。
尿蛋白的临床检验分析

尿蛋白的临床检验分析尿蛋白的临床检验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室检查,用于评估肾功能和筛查肾脏疾病。
本文将对尿蛋白的临床检验进行分析和解读。
一、尿蛋白的意义和概述尿蛋白是指尿液中溶解的蛋白质的存在。
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滤过的蛋白质被肾小管重吸收,尿液中蛋白质的含量非常低。
然而,在某些病理情况下,肾脏的滤过和重吸收功能受损,导致尿液中蛋白质的排泄量增加。
尿蛋白的检测方法包括常规尿蛋白定性试验、尿蛋白定量试验和24小时尿蛋白定量试验等。
其中,尿蛋白定量试验是最常用的方法,可通过尿液中蛋白质的浓度来评估尿蛋白的含量。
二、尿蛋白的分类及诊断标准根据尿蛋白的含量,将尿蛋白分为以下几个等级:微量白蛋白尿、轻度蛋白尿、中度蛋白尿和重度蛋白尿。
常规尿蛋白定性试验可以初步判断尿蛋白的存在与否,而尿蛋白定量试验则可以进一步确定尿蛋白的含量。
根据国际尿蛋白分类标准,正常人的尿蛋白指标在每天不超过150mg。
如果尿蛋白定量超过150mg/24小时,即可诊断为异常尿蛋白。
在临床上,尿蛋白排泄量超过0.15g/L或1+以上被认为是阳性的。
三、尿蛋白的临床意义及病因分析尿蛋白的存在可能与多种肾脏疾病和全身性疾病相关。
常见的肾脏疾病包括肾小球疾病、肾小管疾病、间质性肾炎和肾血管疾病等。
此外,糖尿病、高血压、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全身性疾病也可以导致尿蛋白的增加。
在临床上,尿蛋白的分析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病因及严重程度。
例如,在判断糖尿病肾病的分期和预后方面,尿蛋白的定量分析非常重要。
此外,尿蛋白的检查也可以作为治疗效果的监测指标。
四、尿蛋白的干扰因素及注意事项尿蛋白的检查结果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饮食、体位、运动、感染和药物等。
例如,摄入大量蛋白质的饮食会使尿蛋白的含量升高,而长时间站立或剧烈运动可能导致暂时性的尿蛋白阳性。
在进行尿蛋白检测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避免高蛋白饮食、坐位休息10分钟以上后再行采样、避免采尿时的污染、告知临床医生有无药物治疗史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湿化学法
常用邻联甲苯胺法、氨基比林(匹拉米洞)法等,操作简单,但试剂稳定性差,特异性较低;尿液中混入铁盐、硝酸、铜、锌、碘化物等均可使结果呈假阳性;尿液中含有过氧化物酶或其他对热不稳定酶也可呈假阳性。
2.试带法
基本克服了湿化学法试剂不稳定的弱点,但尿液中含有对热不稳定酶、尿液被氧化剂污染或尿路感染时某些细菌产生过氧化物酶,可致结果呈假阳性;大剂量的VitC或其他还原物质导致假阴性;甲醛可使反应假阴性,大量亚硝酸盐则可延迟反应。
试带法除与游离血红蛋白反应外,也与完整的红细胞反应,但在高蛋白、高比密尿液中,RBC不溶解,试带灵敏度减低。
3.胶体金单克隆抗体法
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快速、使用方便,基本克服了化学法试带法的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