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美国学者古德莱德归纳出五种不同的课程

合集下载

五个层次:古德拉德的课程概念分析

五个层次:古德拉德的课程概念分析
为一 个研 究 层 次 进行 反 思 。l 程 方 面 的著 述 主 I 课
理 想 的谍 程 来 自于理 想 的 计 划过 程 。 除 了试 验性 检 测 外 ,不 做 具 体 实施 , 因此 ,一 些 理想 的
课程 要 素 很 少 能 以它 们 最初 的形 态 贯彻 给 学 生 ,
即使课 程 内容 是 完整 无 缺 的 , 冈 为教 学法 的使用
Cur uu 18 ) ,网其 在 教 育上 的 贡献 , 18 rc lm.9 3等 i 93 年 , 美 国 教 育 研 究 协 会 ( mei n E uain l A r a d ct a c o R sac so i in课 程 与 教 学 分会 授 予 古 德 拉 ee r A sca o ) h t
摘要 :古德拉 德认 为存 在五种 不同的课程 :理 想的课程 、正 式的课 程 、领悟 的课 程 、运 作 的课 程 和 经验 的课 程 。本文 通过探 讨这 些课 程层 次 的概念 ,以 期对课 程 的规 划 、制定 、实施 、领悟 有 更进一 步的
了解 。
关键词 :古德拉德 ;课 程层 次 :概念
可 所 采 用 的 部 分 。 ”【为 了获 得 或 被授 予官 方 的 2 】
课 程 。于 是 ,古 德 拉 德 、 克 莱 因( M.Fa cs rn e K en和 肯尼 思 ・ ・ 伊( e n t T e一 起 , li) A 泰 K n eh A. V ) 对 课程 的概 念 体 系进 行 了划 分 ,得 出五 种不 同类
的课 程 :理 想 的课 程( e lgc l rc l 、正 I oo i r ua d a Cu i )
同意 ,势 Βιβλιοθήκη 需 要一 些 书 面 文件 :课 程指 南 、州或

简述古德莱德对课程的分类

简述古德莱德对课程的分类

简述古德莱德对课程的分类
古德莱德提出的教育课程分类框架包括:认知课程、技能课程、行为课程和价值课程。

认知课程对学习者的知识背景,其旨在帮助学习者更清晰地理解和认识问题。

技能课程包括学习者通过实践和各种训练来学习技能,例如口语表达、写作、工程分析和设计等。

行为课程则重点放在学习者实践中,强调不仅是学习成功的实现,而且要注重社会公民的参与和责任。

最后,价值课程旨在帮助学习者理解非物质文化价值观,从而探索各种观念,概念、价值和价值取向,以及他们如何影响学习和行为。

对古德莱德五种课程理解的新视角

对古德莱德五种课程理解的新视角

对古德莱德五种课程理解的新视角标题:开启新视角:对古德莱德五种课程理解的探究简介:古德莱德的五种课程理论为教育提供了一个全面且灵活的框架,它认为教育不仅仅是知识传授,还应该注重个体全面发展。

本文将深入探讨古德莱德五种课程,以新视角审视其中每一种课程对个体在不同方面的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I. 引言- 简要回顾古德莱德的五种课程理论- 引出本文的研究目的II. 知识课程的新视角- 探讨知识课程在传统和现代教育中的地位- 分析知识课程对学生认知能力和学科专业的重要性- 探究知识课程如何引导学生在信息时代中应对挑战III. 技能课程的新视角- 分析技能课程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的重要性- 探讨技能课程在学生职业准备和实践中的作用- 论述技能课程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IV. 价值观课程的新视角- 探究价值观课程对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的作用- 分析价值观课程在塑造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全球意识中的重要性- 以案例研究的方式解读价值观课程的实际应用V. 体验课程的新视角- 论述体验课程对学生情感发展和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探讨体验课程如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领导力- 分析体验课程在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审美能力方面的作用VI. 反思课程的新视角- 探索反思课程对个体发展的独特意义- 分析反思课程对学生自我认知和学习策略的影响- 论述反思课程如何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批判性反思能力VII. 总结与回顾- 概括古德莱德五种课程理论的核心思想- 总结各个课程的新视角和对个体发展的重要性- 总结本文观点和对古德莱德五种课程理论的理解结论:本文通过探究古德莱德五种课程理论的新视角,展示了各个课程在促进个体多方面发展中的重要性。

知识、技能、价值观、体验和反思课程无一可或缺,每一种课程都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机会和资源,帮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成功。

通过深度的了解古德莱德的五种课程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并为学生带来更丰富的学习体验。

2016年上半年《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

2016年上半年《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1.按照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理论,教师在课堂中实施的课程属于()A.理想的课程B.正式的课程C.领悟的课程D.运作的课程答案:D解析:美国学者古德莱德认为存在五种不同的课程:(1)理想的课程;(2)正式的课程;(3)领悟的课程;(4)运作的课程;(5)经验的课程。

教师在课堂中实施的课程是运作的课程。

2.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这说明思维具有()A.间接性B.概括性C.理解性D.整体性答案:A解析:思维的间接性是指思维活动不直接反映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而是借助一定的媒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

3.荀子在《劝学篇》中指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这句话所蕴含的教学原则是()A.循序渐进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启发诱导原则D.直观性原则答案:A解析: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题干的描述体现了教学要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进行,这属于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4.小林有一次偷拿水果摊上的苹果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批评他:“为什么总是拿别人的东西?”小林低着头回答:“我也知道不对,就是有时忍不住。

”这说明小林缺乏()(常考)A.道德认识教育B.道德情感教育C.道德意志教育D.道德行为教育答案:C解析: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

道德意志表现为能够排除内部障碍和外部困难,坚决执行道德动机所引起的行为决定。

5.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事物或现象进行感知以获取资料的研究方法是()A.历史法B.问卷法C.观察法D.文献法答案:C解析:题干描述的是观察法的概念。

6.儿童出现眼睛干涩、夜盲症,可能主要缺乏()A.维生素AB.维生素BC.维生素CD.维生素D答案:A解析:夜盲症是由于饮食中缺乏维生素A或因某些消化系统疾病影响维生素A的吸收,致使视网膜杆状细胞没有合成视紫红质的原料而造成的。

课程论简答题参考答案

课程论简答题参考答案

1.简述古德莱德的五层次课程理论。

(1)理想的课程理想的课程是指由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与课程专家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

除了一些一些以操作验证目的的实验之外一般并不作具体实施,多以观念及理念的形式存在并表达,且极少能够以最初的形式呈递给学生。

(2)正式的课程正式的课程是指由教育行政部门所规定的课程,也即列入学校课程表中的课程,包含有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与教材等相关内容。

(3)领悟的课程领悟的课程指的是任课教师对正式的课程所领悟而形成的课程。

(4)运作的课程运作的课程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上所实际实施的课程。

教师领会的课程与所实施的课程之间的差距也是很大的,此差距的产生很大程度地受到教师的理论认识理解深度、实践教学能力、学校课堂条件及学生的发展水平的影响。

(5)经验的课程经验的课程指的是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实际上体验到的东西。

1、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有哪些?并简述它们的关系。

1、(1)基本取向: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课程创生取向。

(2)关系:○1三种取向各有其存在的价值,因为它们从不同方面揭示了课程实施的本质。

○2三种取向各有其局限性。

忠实取向:线性执行、机械的、技术化的程序,抹杀教师和学生的主体价值;相互适应取向:折衷主义,它在兼具另外两种取向的优点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具有它们的局限性;课程创生取向:具有浓厚的理想色彩,它要求教师善于对专家开发的课程做出正确的判断、选择和解释,善于根据具体情境的特殊需要创造自己的课程,并要求学生也成为课程的主体。

○3从忠实取向到相互适应取向、再到课程创生取向,意味着课程变革从追求“技术理性”到追求“实践理性”,再到追求“解放理性”,体现了课程变革的发展方向。

三种取向彼此之间不是绝对排斥和对立的关系,而是包容与超越的关系。

2、简述实践性模式。

2、(1)实践性模式是由美国学者施瓦布提出的,他指出课程是由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要素构成的,这四个要素间持续的相互作用构成了实践性课程的基本内涵。

(0280)《课程论》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280)《课程论》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280)《课程论》网上作业题及答案1:第一次作业2:第二次作业3:第三次作业4:第四次作业5:第五次作业1:[论述题]一、简述课程的研究对象、范围和作用。

二、试述不同时期课程演进的特点及制约课程变化的主要因素。

三、试述科学化课程理论的主要代表及基本观点。

四、试述布鲁纳的结构主义课程观。

五、试述概念重构主义的课程观。

六、试述人文主义哲学思潮及对课程的影响。

七、、试述自然主义哲学思潮及对课程的影响。

八、试述主知主义哲学思潮及对课程的影响。

九、简述布鲁姆的心理结构观及对课程设计的启示。

十、简答行为主义的学习观及对课程设计的影响。

十一、简答认知结构主义的学习观及对课程设计的影响。

提示:请同学们务必将已经做好的作业建立一个文档,待本次作业全部做好之后,一次性提交!!!参考答案:(一)以例证方式分析心理学对课程编制的影响。

心理学对课程编制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行为主义学派,人知学派,人本主义学派;通过心理学家对人的心理结构和学习实质理解等方面表现出来的。

不同的认识就会产生对课程编制不同的主张。

例如:布卢姆认为,人的心理结构是一个全面的有机整体,包括三大系统:一是认知系统(由感知、思维、想象等因素组成);二是情意系统(由注意、意志、情感、兴趣、爱好、气质、个性等因素组成)三是操作系统,主要由专门的技能、技巧和身体各部分的功能组成。

影响:要求课程目标全面;要求课程门类之间要成为一个系统;要求显形课程与潜在课程的结合。

行为学派(华生,斯金纳)认为学习是行为的变化,是刺激、反应、强化的结果。

课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特定的刺激以便引起特定的反应。

课程内容应侧重那些能引起可观察到、预测到的行为变化的部分。

学生主要通过练习和模仿达到。

对教材编写的主张:教材要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要让学生知道学习的目标、任务;学习过程循序渐进,要及时反馈。

认知结构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布鲁纳、奥苏贝尔、加涅。

他们认为学习是学生头脑中认知结构的重建或重组。

古德莱德对课程的分类

古德莱德对课程的分类

古德莱德对课程的分类古德莱德对课程的分类导语:课程分类是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

在课程分类中,古德莱德方法(The Goodlad Model)被广泛应用于课程设计与规划。

本文将对古德莱德对课程的分类进行探讨,旨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这一教育模型并获得对课程分类的全面理解。

一、古德莱德方法简介古德莱德方法,由美国教育家杰拉尔德·古德莱德(Gerald Goodlad)提出,是一种将学科课程划分为四个分类的教育模型。

这四个分类分别是学科整合课程、工具课程、单科课程以及普通课程。

古德莱德方法的实施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育体验,并促进跨学科学习和综合素养的培养。

二、学科整合课程学科整合课程是古德莱德分类中的第一个层级。

它强调将不同学科的知识与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在学科整合课程中,学生从综合的角度去学习和理解问题,而不仅仅限制在某一特定学科的范畴中。

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工具课程工具课程是古德莱德分类中的第二个层级。

工具课程侧重于培养学生使用工具来获取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在工具课程中,学生学习一些基本的、通用的学习技能和方法,例如阅读、写作、计算和信息技术等。

通过掌握这些工具,学生能够更加有效地学习各个学科,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

四、单科课程单科课程是古德莱德分类中的第三个层级。

在单科课程中,学生通过深入学习某一特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以培养专业性和专业素养。

单科课程侧重于培养学生在某一学科领域的专业能力和深度思考能力,以便他们能够在该领域中取得出色的成就。

五、普通课程普通课程是古德莱德分类中的第四个层级。

普通课程主要包括一些通识类和普及性的课程,旨在向学生提供广泛的知识背景和综合素养。

普通课程涵盖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各个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教师资格证考试考点:古德拉德课程理论

教师资格证考试考点:古德拉德课程理论

教师招聘/资格证考试考点:古德拉德课程理论古德拉德是当代美国著名教育家,其对课程理论做了大量研究,并在研究基础上为课程层次建立了概念框架。

在对课程概念框架的研究过程中古德拉德发现人们对课程的探讨实际上涉及了多个层次的不同内涵的课程概念。

在此基础上古德拉德对课程概念体系进行了划分得出了不同类型的课程: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与经验的课程。

古德拉德认为有着五种不同层次的课程概念: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与经验的课程。

这五个层次的课程概念在人们日常对课程概念的讨论中出现频繁且具有一定层级性,并且可以视为是课程在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几个不同阶段的不同体现形式。

而在各个阶段,这些不同层级的课程的又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本文对其进行探讨以期望对新课程理念的落实有更多的理解与反思。

理想的课程是指由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与课程专家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

除了一些一些以操作验证目的的实验之外一般并不作具体实施,多以观念及理念的形式存在并表达,且极少能够以最初的形式呈递给学生。

理想的课程的设计建立在教育学与心理学等原理基础之上,从理论以及实践的角度论证课程的必要性。

其体现了人们对于课程与教学的期望,而为了能够具有实践价值并发挥作用,在制定的时候须有一定的活动与过程的指导的相关内容。

正式的课程是指由教育行政部门所规定的课程,也即列入学校课程表中的课程,包含有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与教材等相关内容。

与理想的课程相比,正式的课程在内容上并没有作多少修改,只是获得了官方的批准、认可与推广实施而已。

正式的课程只是理想的课程中的那些被官方认可与授权的部分。

领悟的课程指的是任课教师对正式的课程所领悟而形成的课程。

由于不同教师对于正式的课程有着不同的理解与解释的方式,所以他们对课程的领会与正式的课程之间会有一定的差距,而这个差距就会影响课程所预期的结果的获得。

运作的课程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上所实际实施的课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与教学论》第一模块
专题一课程的多元理解
1、简述美国学者古德莱德归纳出五种不同的课程。

答:在课程设置方面古德莱德认为“课程”应该划分为五个层次,即五种不同的课程形态:“理想的课程”(ideological curriculum)、“正式的课程”(formal curriculum)、“领悟或理解的课程”(perceived curriculum)、“运作的课程”(operational curriculum)、“经验的课程”(experiential curriculum)。

一是理想的课程,即由一些教育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
二是正式的课程,即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我们平时在课程表中看到的课程即属此类;
三是领悟或理解的课程,即任课教师所领悟的课程,这种领悟的课程可能与正式课程之间会产生一定的距离,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四是运作的课程,即在课堂上实际实施的课程,在实施中,教师常常会根据学生的反应随时进行调整;
五是经验的课程,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实实在在体验到的东西,也即课程经验.
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说实际上揭示了“课程”从理论到实践的运动形态,使人们对“课程”概念的理解从静态的角度转换到动态的角度.从古德莱德的这一课程层次理论中,我们不难发现,所谓理想的课程也好、正式的课程也好,正是我们传统认识范畴中的课程概念,而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尤其是经验的课程,才是我们理解意义上的真正的“创生性课程”。

2、简述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区别。

答:在具体的目的、编排方式和评价上,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有着明显的区别。

第一,从目的上讲,学科课程主要向学生传递人类长期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种族经验的精华;活动课程则主要让学生获得包括直接经验和直接感知的新信息在内的个体教育经验;
第二,从编排方式上讲,学科课程重视学科知识逻辑的系统性,活动课程则强调各种有意义的学生活动的系统性;
第三,从教学方式上讲,学科课程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去认识人类种族经验;而活动课课程主要以学生自主的交往为主获取直接经验;
第四,在评价方面,学科课程强调终结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而活动课程则重视过程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

3、简述综合课程的涵义。

答:综合课程又称统整课程,是指把若干相邻学科内容加以筛选、充实后按照新的体系合二为一的课程形态。

综合课程是以分科课程改革者的面孔出现的,它针对分科课程分科过度精细的学科化倾向,力求打破传统学科的界限,以满足科学技术发展日益综合化的需要。

综合课程体现了这样一种课程取向:它有意识地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知识观和方法论去考察和探究一个中心主题或问题。

根据各学科知识综合程度的不同,可以把综合课程划分为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三种形态。

相关课程也称“联络课程”,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在一些主题或观点上相互联系起来,但又维持各学科原来的独立状态。

例如语文和历史教学可以联系起来,当历史老师讲到清代史的时候,语文老师便让学生阅读清代文学作品,通过历史背景的介绍可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而文人的心态也是历史的反映。

这样就建立了历史与语文的关联。

而语文与社会,数学与物理、化学,音乐、美术与语文,也都可以建立起关联。

相关课程可以弥补分科课程彼此分立而且封闭的状态,通过寻求各学科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意义,也有助于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

此外,由于教师了解所联络的科目,因而可以
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融合课程也称“合科课程”,是指将有关的学科合并成一个新的学科。

合并后原来的科目不再单独存在,这与相关课程不同。

例如,历史、地理、公民融合为综合社会科,物理、化学、生物融合为综合理科(或科学),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融合为生物学等等。

真正的融合课程并非原有几门传统学科的拼盘或简单合并,而是有机地整合各门科目的内容,形成一个新的课程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