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学做合一”

合集下载

教学做合一的实践研究(3篇)

教学做合一的实践研究(3篇)

第1篇摘要:教学做合一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强调教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

本文通过对教学做合一的内涵、实践策略以及实施效果的分析,探讨教学做合一在教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一、引言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提出的一种教育思想,他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

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

”这一思想强调教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学做合一的理念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教学做合一在教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教学做合一的内涵1. 教学做合一的内涵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教学与生活的结合:教学做合一强调教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将教学活动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习。

(2)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教学做合一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体验式学习:教学做合一强调体验式学习,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感受知识、理解知识,从而形成自己的见解。

2. 教学做合一的特点(1)实践性:教学做合一强调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体验性:教学做合一强调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

(3)创新性:教学做合一鼓励学生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教学做合一的实践策略1. 教学内容的实践化(1)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实践性教学内容。

(2)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学方法的实践化(1)采用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等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2)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教学评价的实践化(1)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

(2)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做合一的实施效果1.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教学做合一,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启示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启示一、引言陶行知作为中国现代教育的重要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主张“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想不仅适用于传统的学科教育,也对劳动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

本文将探讨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启示。

二、陶行知教育思想概述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实践与青年》中,他主张教育要紧密结合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他认为知识应该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教书要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学习要有意义。

他强调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劳动教育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从事各种劳动和生产活动的素质和技能。

在新时代,劳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劳动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使他们具备更好的适应社会和就业的能力。

其次,劳动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锻炼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最后,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具备自主创业的能力和胆识。

四、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与劳动教育的结合1. 劳动教育应注重实践性陶行知主张的“教学做合一”思想强调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

在劳动教育中,学生应该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和体验劳动的过程,而不仅是理论知识的灌输。

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农田生产、手工制作、实验操作等活动来锻炼实践能力,提高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2. 劳动教育应强调综合能力培养陶行知主张的“教学做合一”思想要求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劳动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只有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才能适应社会需求,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劳动教育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陶行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劳动教育也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三大原理是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三大原理是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三大原理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1.“生活即教育”⑴生活具有教育的意义,具体教育的作用;⑵生活决定了教育,教育不能脱离生活;⑶教育为改造生活服务,在改造生活的的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⑷“生活即教育”是对传统教育脱离实际、脱离生活的批判。

2.“社会即学校”⑴为了改革与社会的辩证关系,即社会决定学校,学校为社会服务⑵陶行知主张社会即学校,为了改革学校教育脱离社会实际的弊端,把学校办成促进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力量;⑶陶行知把整个社会、整个人生都列入生活教育范畴,从而把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终身教育三者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大教育体系即社会终生教育体系;3.“教学做合一”⑴“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

为了避免瞎做、瞎学、瞎教,所以指出在“在劳力上劳心”,以期理论与实践之统一;⑵这一原理将“做”放在第一位,是完全符合“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认识论思想的;⑶陶行知提倡“教学做合一”的意图之一,是改变传统教育脱离实际的弊端,又是为了把学从视为“字纸篓,死读书,读死书”的教学转到重培养学生能运用“活的知识”、具有“行动能力”、“生活能力”、“创造能力”的轨道上来。

环保小知识-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八十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以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

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也就是江泽民同志指出的:“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

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名词解释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名词解释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名词解释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是一种教育理念,强调教师和学生要在实践中学习、实践和教学。

教学做合一的意思是视“教学做”为一体。

“做”是核心,主张在做上教,做上学。

强调“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上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上说,做便是学。

”还要求“以教人者教己,在劳力上劳心。

”这一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个方面。

1、“做中教”和“做中学”,培养实践型人才。

教师要将一定的实践经验结合教学理论教给学生,而学生应该在实践中实现对理论的认识和理解,最终形成能够“手脑并用”的实践能力,促进身心的共同发展。

2、利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师教学的参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以自己的主观看法来进行教学,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学”的要求来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启发式环境中思考。

3、教学相长,不断提升教师素质。

他认为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实现自身知识的不断更新,以向学生不断提供一些新的知识。

同时,教师的学还包括向学生学习,教师应在“教”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以及学生所提出来的一些新的看法等等,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

4、“教学做合一”的意义。

“教学做合一”的主张,强调了实践是获取知识的途径,有助于培养年青一代的动手操作能力。

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陶行知过于强调生活教育的价值,把生活教育看成改造教育、社会的唯一出路。

他把生活和教育混为一体,从而降低学校教育的特殊作用。

结束语:总而言之,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主张教师要将一定的实践经验与教学理论相结合,传授给学生。

提倡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因材施教,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总之,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理念强调实践、多样化和学生主体性,旨在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研究

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研究

汇报人:abc
一”思想
PART SEVEN
深入挖掘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时 代价值
探讨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当代教 育的应用与实践
研究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其他教 育理论的融合与创新
拓展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国际教 育领域的交流与影响
陶行知先生强调“教学做合一”,注重实践探索,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的本质。
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该进一步深化实践探索,将“教学做合一”思想应用到更多的教育实践中, 以提高教育质量。
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强调以生活为中心,将生活与教育紧密结合,使教学内容更 加贴近实际。
在教学做合一思想指导下,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教材,而是通过实践活动、项目探究 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
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强调“活到老,学到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不断更新和 拓展知识面。
在教学做合一思想的影响下,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关注学科前沿动态, 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陶行知认为,传 统教育过于注重 教和学,忽视了 学生的实践操作 能力,导致学生 无法真正掌握知 识。
教学做合一思想 旨在改变这一现 状,强调在实践 中学习,将所学 知识应用到实际 生活中,以达到 更好的教学效果。
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认为教育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与生活相融合。 行动哲学:陶行知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行动是获取知识的途径。 民主主义思想:陶行知提倡民主教育,认为教育应该面向全体人民,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创新精神:陶行知强调创新精神,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陶行知出生地:安徽省歙 县
陶行知学历:美国哥伦比 亚大学
陶行知职业:教育家、思 想家
提倡“教学做合一”,注重实践和行动 强调“生活即教育”,认为教育应该与生活紧密相连 主张“平民教育”,认为教育应该普及到广大人民群众中 提倡“科学教育”,认为科学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启示引言:陶行知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和思想家,也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提出的“教育做合一”的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教育进步的方向和路径。

在当代社会,随着经济的进步和教育的改革,劳动教育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中。

本文将以陶行知的“教育做合一”思想为切入点,探讨其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启示。

一、陶行知的“教育做合一”思想概述陶行知的“教育做合一”思想是指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同砚不仅在教室上得到知识,更能在实践中培育能力和品质。

他主张通过劳动教育来实现“教育做合一”,将劳动归入同砚的成长过程中,使其具备实际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勤劳乐观的品质。

陶行知认为,劳动教育是一种全面进步人的教育方式,同砚通过参与劳动活动,不仅能获得各种技能,还能培育劳动精神和责任感。

二、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与现状劳动教育是培育人的全面进步的重要途径,它能够提高同砚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

然而,在现实中,劳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并不高,缺乏有效的实施和评判机制。

学校教育过于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轻忽了培育同砚实际动手能力的重要性,导致同砚缺乏实践阅历和创新思维。

三、陶行知思想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启示1. 劳动教育的重要性陶行知的“教育做合一”思想提示人们要重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劳动教育不仅是一种手段,更是一种价值观。

通过劳动教育,同砚能够培育良好的劳动态度和乐观向上的品质,同时也能够培育同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因此,学校应该将劳动教育归入教育体系中,赐予其应有的重视和进步空间。

2. 综合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陶行知主张通过综合实践教学的方式来实现劳动教育。

综合实践教学强调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的结合,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阅历来培育同砚的各种能力。

学校应该开设实践性的课程,如手工课、农耕课等,让同砚亲自参与到实践中去,从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3. 培育创新精神陶行知重视培育同砚的创新精神。

他认为,劳动是创新的源泉,同砚通过劳动能够培育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陶行知的三个观点

陶行知的三个观点

陶行知的三个观点
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陶行知的三个观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教育思想博大精深,“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针对就中国的帝国主义“洋化教育”和封建主义“传统教育”而提出的。

我国的幼儿教育课程改革正在稳步进行,陶行知的课程思想对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是具有多方面的。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可以概括为一个理论,三大原理,四种精神,五大主张。

1、一个理论即生活教育理论,这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名称。

2、三大原理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3、四种精神是:“爱满天下”的大爱精神;“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创造精神;“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求真精神。

4、五大主张是:行是知之始、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即知即传、六大解放。

行是知之始,是陶行知的哲学思想,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即知即传都是具体的教学方法。

在劳力上劳心,即主张手脑并用;以教人者教己,即主张教学相长;即知即传,则是主张随学随教。

5、六大解放,是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和民主教育思想的反映,可以理解为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原则。

六大解放是指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眼睛、时间和空间,还儿童以自由,从而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运用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运用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运用【摘要】陶行知是中国著名教育家,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结合陶行知的思想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

通过注重情感教育与思维发展的结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体验。

陶行知的思想对小学语文教育有着深远的启示,未来可以进一步加强情感教育和思维发展的结合,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能力培养,推动小学语文教育向更高水平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陶行知、教学思想、"教学做合一"、小学语文教育、语文能力、综合素养、情感教育、思维发展、学习氛围、学生参与、启示、未来发展方向、建议。

1. 引言1.1 陶行知教学思想简介陶行知(1891-1946),字蒙泽,号三岔牢,湖南湘潭人,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文学家。

陶行知提倡“教学做合一”思想,认为教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教学应当贯彻生活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他主张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情感和个性,不拘泥于书本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陶行知在教育教学上强调实践性和创造性,他提倡通过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力。

他认为教育不应该仅仅停留在传授知识的层面,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对当今小学语文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引导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

1.2 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环节,是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基础。

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学习文字的表达和理解,更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道德品质等方面的综合素养。

在小学阶段,语文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仅是一门学科的学习,更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类号:学校代码:11460学号:00908126南京晓庄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在高校数学教育中的应用——以《高等代数》学科为例Tao's theory of the unity of "Integrity of teaching,learning and practic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the " higher algebra " course as an example所在院(系):教师教育学院学生姓名:童蕾指导教师:刘晓波研究起止日期:二○一二年十一月至二○一三年五月二○一三年五月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1.坚持以“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从事研究工作.2.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3.本论文中除引文外,所有实验、数据和有关材料均是真实的.4.本论文中除引文和致谢的内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5.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声明并表示了谢意.作者签名:2013年5月6日摘要“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也是其教学论。

它体现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视及实践,对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肯定与培养,和现今世界教育发展趋势及我国素质教育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而《高等代数》这门课程是大学数学专业最基础的专业课程之一,以抽象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著称。

对于这种课程,经常听到同学反映“上课听得懂,但课下就是不会做题。

”这种现象确实影响了《高等代数》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本文试图从“教学做合一”理论探讨这个问题的形成以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高等代数;形成原因;解决对策Abstract"Integrity of teaching,learning and practice " is the methodology of tao's life education theory, as well as the teaching theory.It embodies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value and practice, the affirmation and training to the students of subjectivity, creativity, and today the world’s education development tendency and the quality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And the course "higher algebra" is one of the most basic professional course of mathematics in university, which is famous for its abstract and rigorous logical reasoning .For this course, we often hear students reflect "understand in class, but couldn’t do after class."This phenomenon does influenc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advanced algebra" teaching quality and the subsequent course’s learning,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formation and the solution to the question from the theory of the unity of teaching.Keywords:integrity of teaching,learning and practice; higher algebra;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countermeasures目录1.“教学做合一”理念 (3)1.1什么是“教学做合一”理念 (3)2.如何认识高等代数 (3)2.1发展学生运用数学符号的能力 (3)2.2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4)2.3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4)3从“教学做合一”方面看学习高等代数学科困难的原因 (4)3.1从“教”的方面分析 (4)3.2 从“学”的方面分析 (5)4从“教学做合一”方面寻求解决学习《高等代数》困难的方法 (6)4.1从“教”的方面看 (6)4.2从“学”方面看 (7)4.3从“做”方面看 (8)参考文献 (11)致谢 (11)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在高校数学教育中的应用——以《高等代数》学科为例作者:童蕾指导教师:刘晓波1.“教学做合一”理念1.1什么是“教学做合一”理念“教学做合一”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也是其教学论。

它根本改变了传统教育的方法,摒弃了传统教育和洋化教育的缺点。

在旧中国的八股式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是以考取功名为目的的“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成则入仕为官,败则书呆子一个,更有甚者为此发疯,危害很大。

陶行知对此给予了严厉的批判。

他竭力强调学习应该从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出发,读对生活和工作有用的书的“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教育理论。

他认为只有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两者结合起来的“教学做合一”,才能真正地学到有用的知识,才能培养出会学会做的人才。

“教学做合一”视教学做三者为一体。

其中“做”是核心,主张在做上教,做上学。

强调“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上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上说,做便是学。

”还要求“已教人者教己,在劳力上劳心”。

“教学做合一”是教育法,也是生活法。

陶行知先生这样解释过“教学做合一”的涵义: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

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

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那么,什么又是“做”呢?他曾下过一个广义的定义:“做是发明,是创造,是实验,是建设,是生产,是破坏,是寻求出路。

”“是活人必定做。

活一天,做一天,活到老,做到老”。

事实上,“做”就是包括物质领域和精神领域的一切实践活动。

2学习高等代数的意义高等代数是代数学发展到高级阶段的总称,是初等代数的继续深化、提高和发展,但又与初等代数有着本质区别,它较初等代数的内容更广泛、结论更深刻。

它为很多后继课程的学习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数学理论基础知识。

更重要的是,学习高等代数不仅让学生学到基础知识,通过思想和方法更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素养。

2.1发展学生运用数学符号的能力代数符号语言是数学符号语言的基本特征,如方程组、矩阵、行列式,还有数阵等等,这里的运算,大多是平面排布的条件下进行的。

用数学符号语言来代替文字语言,是学习高等代数以及后续的近世代数学科的重要内容,学习此内容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符号的能力。

2.2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概念是是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大量知识浓缩成的知识点。

如同许多其他理论一样,《高等代数》也是一门由一系列概念构成的学科,它的每一个理论、每一个判断都是在概念的基础上展开的。

同时,不同概念之间又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高等代数》中的概念尤其如此,其概念的抽象程度往往要高于其他学科中的,因此,在概念的教学中,我们首先要重视让学生经历和体验概念的形成过程,提升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2.3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在小学以及中学的数学中,学生已经稍微了解演绎和合情推理,但是在《高等代数》学科中,由于大量含有存在性、唯一性命题与结构与表述复杂的法则地出现,使发现探索过程的合情推理及论证推理过程的演绎推理,变得非常复杂;大部分推理过程,往往还需要辨证地思考。

所以,对高等代数的学习,将极大促进合情、演绎、辨证推理能力的提高和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

3从“教学做合一”方面看学习高等代数学科困难的原因《高等代数》这门课程是大学数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本门课学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

高等代数的特点是概念多、内容抽象,很多学生认为其枯燥乏味,而又抽象难学,直接反映是“上课听得懂,但课下就是不会做题”,这种现象却是影响了《高等代数》的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学习高等数学如此困难呢?3.1从“教”的方面分析3.1.1从教课方法看在《高等代数》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表现在重视知识的传授,过分的强调定理证明和逻辑的推理,忽略了知识的运用,一堂课接着一堂课地讲定义,讲定理,讲推理,而在这个过程中很少举例子和分析典型例题,使学生对知识难以真正的消化,吸收,从而导致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时出现了困难。

在“教”的过程中,“知识传授多,例题示范少”,这是造成学生不会做题的外因之一。

3.1.2 从方法论看《高等代数》的内容是属于经典数学,基本概念,定理,性质,公式等等的得出,几乎都是采用归纳推理和逻辑证明的方法。

例如,n阶行列式的定义是归纳二,三阶行列式的基础上得出的。

而学生运用概念,定理,性质,公式等演绎推理的思维方法去解决问题,遇到一个问题,一般分析这是什么性质的问题,题目给出哪些条件,再考虑运用什么知识和方式去解决它。

教师用归纳法授课,学生用演绎法做题,这就造成了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之间思维的脱节。

教师需要通过举例子,示范典型例题,习题课等等环节将两者联系起来。

可是,有的教师上课只是就题论题,把题目讲出来就完事不能通过例题指导学生:应该怎么分析题目,怎样运用所学的知识寻找解题思路,从解题中学到哪些正确的思想方法,思维方式,致使学生难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难于体验解题的乐趣。

因此,在“教”的过程中,“就题论题多,指导方法少”,这是造成学生不会做题的外因之二。

3.1.3 从教学论看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目前《高等代数》课程的教学的弊端之一是:教师讲的得太多,抑制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无法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

一堂课往往是教师一讲到底,留给学生讨论,思考,发问的时间很少。

有时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学生却一脸茫然,无动于衷。

究其原因,教师没有能提出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学生的积极地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