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编制

合集下载

幼儿园目前采用了三种方式编制课程内容

幼儿园目前采用了三种方式编制课程内容

幼儿园目前采用了三种方式编制课程内容:一、分科课程是以科目为单位对课程内容进行编制的一种方式。

(比如:语言、计算、常识、社会、体育等。

)其优点是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幼儿容易掌握。

其缺点是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变为单纯的知识与技能教育。

二、核心课程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所有的学习围绕一个中心进行。

其优点是有利于幼儿获得完整的生活经验。

缺点是不利于幼儿掌握系统的知识。

三、活动课程是强调以幼儿的活动为中心,以幼儿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编制的起点。

重视依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能力的变化不断调整和组织课程内容。

其优点是让幼儿自由发挥自己的动手动脑能力,获得完整的生活经验。

缺点是不利于幼儿掌握系统的知识。

以上三种课程内容的编制方式各有所长,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扬长避短,取之精华,弃之糟泊。

以幼儿为主体,老师为引导的多元整合教育教学法。

幼儿园定期向社会家长开放,让大家更多的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教学。

并共同担任起培养教育祖国未来花朵的责任。

1、分科课程分科课程是指以科目为单位对课程内容进行编制的一种方式。

我国幼儿园课程普遍采用分学科(如:语言、数学、常识、音乐、美术、体育等)组织的方式,现在,大多数幼儿园采用分领域(如:语言、科学、社会、健康、艺术等)组织的方式。

对课程内容分学科组织和分领域组织都属于分科目组织的方式。

优点:在综合教育的过程中,根据一定的主题,把情感、能力、行为、认知等的培养相互结合在统一的过程中。

这个过程以感知周围生活为基础,从情感教育入手,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态度的同时,发展幼儿的语言、思维能力,以点带面,提高教育的整体效益。

2. 综合课程:往往会涉及幼儿认知、情感、体能、审美、社会性等各个发展领域,有机地将故事、科学、绘画、手工、音乐、计算、游戏等方面内容融为一体,并尽可能地收集有关的信息与资料,以便为幼儿的探索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帮助,做到有备无患。

但是,无论教师考虑得如何周详、准备得如何充分,幼儿的发现与探索过程还是有许多的偶发性和变化性。

第六章 幼儿园课程的编制(6.1幼儿园课程的编制模式)

第六章 幼儿园课程的编制(6.1幼儿园课程的编制模式)
【讨论】:如何理解“教师即研究者”?
详见教材P171-172
三、 实践模式
课程编制的实践模式是美国课程专家施瓦布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出的。实践模式对处于危机中的课程原理作了诊断,指出了课程领域的再生之路,即从盲目追求理论,转向对实践情景的关注。
麦克琴指出,审议是课程编制中不可缺少的一步。
课程审议是建立在系统的思考、反馈、测评以及控制论原理的基础之上的。
施瓦布认为,课程审议的重点应是课程的4个基本要素(学科内容、学生、环境和教师)的协调和平衡。
【讨论】:课程编制的实践模式认定课程问题是“应该教什么”的问题?
详见教材P173
课程编制的实践模式所建立的“自下而上”的课程审议运行方式,在有些条件下对提高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可能是有益的。
课程编制的批判模式将课程放置于政治和文化的背景下进行考察,认为课程编制要考虑文化差异,要将不同文化引入课程领域;课程编制不只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社会意识形态和政治经济等因素会对课程产生重大影响。
弊端:
1.按过程模式编制的课程往往缺乏科学性、计划性和系统性,
2.对教育的评价往往因缺乏客观标准而带有过多的主观色彩。
豪斯提出的“教师即研究者”的口号是十分诱人的,它十分有益于扩大教师自主性的发展和专业成长,使教师从课程的被动执行者转化为课程实施的主动反思者和实践者。
斯坦豪斯提出的“教师即研究者”的口号是十分诱人的,它十分有益于扩大教师自主性的发展和专业成长,使教师从课程的被动执行者转化为课程实施的主动反思者和实践者。
过程模式吸收了现代儿童发展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理论中的一些合理成分。
详见教材P170-172
区别:
第一,过程模式的目标只是总体教育过程的一般性的、宽泛的目标;

幼儿园课程计划编制

幼儿园课程计划编制

幼儿园课程计划编制在幼儿园教育中,课程计划的编制是至关重要的。

它对于孩子的发展和学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将从课程计划的基本原则、编制的过程以及实施中的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课程计划的基本原则课程计划的编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以确保幼儿得到全面而有效的教育。

首先是符合幼儿发展规律的原则。

幼儿的成长是一个系统而连续的过程,课程计划应当根据幼儿在认知、语言、社会情感等各方面的发展特点来确定教学内容和目标。

其次是综合发展的原则。

幼儿园教育应当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包括智力、情感、体力等多个方面,课程计划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多元智能和创造力。

再次是因材施教的原则。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潜能,课程计划要能够根据每个孩子的差异性进行个别化设计和教学,以满足其发展和学习的需求。

二、课程计划的编制过程1.需求分析:课程计划的编制应当首先根据班级和幼儿的实际需求进行分析。

这包括对孩子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以及教师的课程目标设定方面的考虑。

2.目标设定: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是课程计划编制的关键。

目标应当具体、可衡量、有挑战性,并与国家课程标准和教育出版社的教学大纲相衔接。

3.分析教材:分析教材是制定课程计划的重要一环。

通过研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和结构,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和重点,制定教学策略和方法。

4.制定教学活动:根据目标设定和教材分析,制定相应的教学活动。

如通过游戏、讲故事、示范等多种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5.评估和反馈:制定好课程计划后,要及时进行评估和反馈。

通过观察和评估,了解幼儿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根据评估结果及时优化和调整教学计划。

三、课程计划的实施中的注意事项1.充分挖掘幼儿的主体性:幼儿园教育注重培养幼儿的主体性。

在课程实施中,要给予幼儿更多的主动权,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自主选择和参与活动。

2.灵活运用肢体和语言:幼儿的学习和发展主要依靠肢体和语言这两种表达方式。

幼儿园课程编制模式 (1)

幼儿园课程编制模式 (1)

优点:
强调知识的本体价值
强调对真实的教育情境的诊断
强调“教师即研究者” 强调儿童的主体性、创造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局限性:
没有提出具体而明确的程序和方案,在运用过程中难以把 握;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很高
Page
7
英国课程理论家斯坦豪斯提出 课程内容的选择是过程模式的逻辑起点
过程模式并不反对目标:
1.一般性的、宽泛的目标; 2.课程目标不构成评价的主要依据;
3.非行为性的目标
课程内容:基本概念、原理、方法 课程评价:以教育本体功能和知识内在价值为标准,不以 预设目标的达成度为依据
Page
6
3
后来,英国的课程论专家惠勒对泰勒的课程编制程序进行 了改造: 确定目标——选择学习经验——选择学习内容——组织、 统合学习经验与内容——评价——调整目标、确定新一轮 目标 (圆环形的目标模式) 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 依据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想,特别是工具主义知识观
Page
4
优点:
幼儿园课程编制模式
一、幼儿园课程编制模式概述
幼儿园课程编制包括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 容的选择与组织、课程的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等在内的
整个过程。
幼儿园课程编制模式有目标模式、过程模式、实践模
式、批判模式等,其中,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是采用
较多的两种。
Page
2
二、目标模式
创始人为博比特,泰勒建立了目标模式的经典性形态 行为目标的确立是目标模式的逻辑起点
整个课程运作是一个具体化和结构化的操作程序,能提高
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的计划性、可控性和操作性。
局限性:
1.机械化,可能泯灭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过程中的创造性,

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基本原理

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基本原理

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基本原理
幼儿园课程编制是指对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计划和组织,为幼儿提供科学、全面、有针对性的学习活动。

基本原理如下:
1. 以幼儿为中心:幼儿是课程设计的中心,幼儿园课程应该针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和实施有关幼儿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幼儿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2. 按照科学原则编制:在教学设计时,课程应遵循教育教学原理与方法,按照儿童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设置课程内容、课程目标和相应的教学方式和评估考核。

3. 全面发展:幼儿园课程应该体现多种学科内容,如语言、数学、科学、艺术、体育等,旨在提供全面的发展环境,鼓励幼儿积极探索、自我发展。

4. 灵活性和适应性:幼儿的生长发展和兴趣爱好是比较具有不确定性的,幼儿园课程应该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和变更,以满足每一个幼儿的发展需求。

5. 实践性和启发性:课程设计应该具有实践性和启发性,注重幼儿的实践能力培养,提供有启发性的内容,促进幼儿思维和创造性能力的发展。

总之,编制幼儿园课程需要重视幼儿的发展要求,注重课程内容的全面性和实用性,以幼儿园学生为主要受众群体,以其为中心,借
助科学的方法和原则来编制具有启发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并针对幼儿的兴趣和性别认同进行合适的课程内容安排,以促进幼儿身心与认知素质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课程第五章幼儿园课程的编制

幼儿园课程第五章幼儿园课程的编制

实践二:区域活动的课程编制
总结词
区域活动是一种以幼儿自主选择、自由探索、自我发展为核心的活动形式,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
详细描述
区域活动课程编制要求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设置不同的活动区域,如语言区、科学区、艺术 区、数学区等,并提供相应的材料和资源。在实践中,教师需要关注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和发展,给予适 当的指导和支持,促进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个性化发展。
评价课程效果
评价目的
对幼儿园课程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了解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内容的选 择和组织是否合理、教师的教学效果 等方面。
评价方法
评价结果反馈
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家长和 管理人员,以便于对课程进行改进和 完善,提高幼儿园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观察法、问卷 调查法、测试法等,全面了解幼儿的 发展状况和课程实施情况。
04
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实践与案例
实践一:主题活动的课程编制
总结词
主题活动是一种以某一主题为核心,组织课程内容的方式,有助于幼儿深入了解主题, 培养其综合素质。
详细描述
主题活动课程编制要求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认知水平,选择适合的主题,并围绕主题 整合课程内容,包括主题背景、目标、活动设计、实施和评价等环节。在实践中,教师 可以通过引导幼儿观察、探索、发现、思考等方式,促进幼儿在主题活动中全面发展。
03
幼儿园课程编制的方法
目标模式
总结词
目标模式是一种以目标为导向的课程编制模式,强调课程目标的明确性和可操作性。
详细描述
目标模式要求在课程编制过程中,首先确定明确、具体的课程目标,然后根据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设计教 育活动、制定评价标准,最后对课程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这种模式强调目标的可操作性,有助于保证课 程实施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必备收藏】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基本原理(PPT)

【必备收藏】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基本原理(PPT)

3.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要新颖与实用
幼儿园情感教育课程,不再只是空讲理论,更重要的是能够与时俱进关注到学前儿童 的情感与心理、生命与价值教育的需求、解决其存在的情绪情感问题、指导其情感能力 与素养提升等。
4.幼儿园情感课程评价注重目标实现与学前儿童真实情感体验
幼儿园情感课程评价与一般的课程相比,更要注重学前儿童的真实情感体验、 感受、思考与行动。对关于情感与价值行为的知识、态度、能力、价值观方面 要全面整体考虑。
谢谢观看
0 3 幼儿园课程资源调查与利用
目前来看,幼儿园课程的构建与实施基本是自上而下制定较多,情感教育课 程编制,首先就是要做学前儿童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的需求及课程资源调查,针对 谈、个别访谈、跟踪观察等方式。在调查之前 研究者、幼儿园管理团队、班主任教师需要准备好调查的提纲、问卷调查的题目。其中, 调查研究必须保持很好的效度与信度,调查内容的题目设计必须体现明确的调查目的、 调查框架要合理、涉及内容要全面,使调查能够得到情感课程开发所需要的信息支持, 调查的过程也要严格控制,选择合适的样本进行,保持科学统计。
【园所培训必备】 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基本原理
目录
CONTENTS
01 幼儿园课程编制的一般要求 02 幼儿园课程开发、实施与完善 03 幼儿园课程资源调查与利用
0 1 幼儿园课程编制的一般要求
1.幼儿园课程的准备要充分
当前,国家课程倡导综合、整体的指向,不倡导过多开发与编制课程, 正因为如此,就更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系统梳理幼儿园可以利用的情感教育课程资源是另一个重要基础。学校内、 学校周边、社区、社会公共机构等,将这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整合,是开展好情 感教育课程的先决条件。幼儿园“必须在可能的课程资源范围内和在充分考虑课 程资源成本的前提下突出重点,精选那些对学生终身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课程资 源,使之优先得到运用。”

幼儿园课程编制

幼儿园课程编制
和评价学习经验。
*在方法论上,目标模式依据的是行为主义心
理学。
2.目标模式的发展历程
2**2* 雏 *..23形目目2形300* 式 * 究00。标世年标。世 年23的的纪00代模模纪 代雏经世年初以式式初以形验纪代,后的。总,后的以初博,发结后,博,发比美展基,博比美特国展础历美比特国创课历上国特程造程创课程提创 课了论造程出造 程课专了论了了 论程家课专课课专编泰程家程程家制勒编泰编编泰的在勒制制制勒目多的在的的在标年基目多模多目研本式标年究年标基的的研模模 研雏经究式的的
第五章 第幼三儿园章课程的编制 幼儿园课程的编制
第三章 幼儿课程的编制
第一节 幼儿课程编制模式 一、何为“课程编制” 二、幼儿园课程编制模式 (一)目标模式 (二)过程模式 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目标 一、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取向及其表述 (一)行为目标 (二)生成性目标 (三)表现性目标 二、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制定
着课程编制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
(二)“课程编制”与“课程设计”的关系 (二)“课程编制”与“课程设计”的关系
课课程程 编编 制制
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的 课程的实施 课程评价 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选的择与组课织程的实施 课程评价
选择与组织 课程设计
(一)目标模式 (二)过程模式
第一节 第第一一幼节节儿幼园幼儿课儿园园程课课编程程制编编模制制模式模式式
一、何为“课程编制”
(一)“一课、程何编制为”“的课含程义编制”
一(、一何)当为“初“课这课程个程编词编制来制”自”的英含文义curriculum making(博 (特的一用词当比斯i构in人n)的)ng初s当特用筑使g等t“ 词 ,这r初(用的、用类u课)以个这博的词建的c似程,及词t个比c词)造i的编其cuo词来特),的unr词制 他r来自用rr, 以 意(i。i”人c自的英c及思c查u这u的使ul英词文u其,特rl些mr含用u文)ic斯他都cm词u义的ucc,用r人含louru的cicbnc的m使有ruus本uurr词t用机rlrcriiui意ucclrom)d的械cuuin都ctli,ulsim的cnouu是tmur以ngal成muru(k课r等bc及ii分mcnut查m程类iug其oi。ll(d特anc的u似他i(mkon博斯制g查b等比用作u特i、ld 类似的的词词。。这这些些词词的的本本意意都都是是课课程程的的制制作作、、构筑构、筑、 建造建的造意的思意,思都,含都有含机有械机的械成的分成。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在所有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一项活动要求学生在一个新的背景下审 查一种观念、一种智力活动的应用,或一个以前研究过的现存问题,则这项 活动比其他活动更有价值。
? 在所有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一项活动要求学生审 查一些题目或问题,这些题目或问题是我们社会中的人们 一般不去审查的,是典型的被大众传媒所忽略的,则这些 活动比其他的活动更有价值。
?及方法的分析,从具有内在价值的知识结 构中选
?择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作为课程内容。 而不是
?以预期的儿童行为为依据。
3、过程模式的观点:
①学习不是直线的过程 ②教育是一个过程 ③教育是经验的改造 ④教师是课程的设计者、研究者,而不是方案的执行者,“教师即研究
者” ⑤形成性评价是改进课程、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⑥目标是重要的。课程应该确定的是“一般性目标”或“总目的”,总
第一节 幼儿园课程的编制
一、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几个基本问题 1、什么是课程编制
课程编制是形成或依照一定的课程理念, 确定或创制课程的基本架构和目标,选择、 生发相应的课程内容、活动及环境的过程。 其他相关的概念: 课程开发、课程设计、课程建设
2.课程编制的主体 教师 幼儿 其他人员
3.课程编制的进程 事先设计 进程中设计
评价
目标模式设计课程的模式图
某幼儿园课程
语言学科目标 常识学科目标 体育学科目标 数学学科目标 美术学科目标 音乐学科目标 大班目标 中班目标 小班目标 活动(1)目标 活动(2)目标 活动(3)目标
目标模式设计课程的模式图
中班:
点数10以内的实物,并说出总数。
认识 10以内书的形成、序数。认读 1~10。
2、 圆周模式
提出者:惠勒(D. K. ) 作为泰勒的学生,他继承了泰勒的课程设计
原理,同时,又对泰勒的直线模式进行了 改造,提出了圆周模式。
宗旨、目的、目标
评价
选择学习经验反馈作用
3、塔型模式
提出者:塔巴(H. ) 对泰勒课程设计的原理进行扩展和细化,将
教会幼儿不受实物的大小和排列形 式以及它的特征的影响,正确认 识10以内实物的数量。
认识长方形、椭圆形,根据形体的 明显特征进行分类。
认识粗细、厚薄、高矮。
6. 知道昨天、今天、明天的时间概 念。
某幼儿园课程
语言学科目标 常识学科目标 体育学科目标 数学学科目标 美术学科目标 音乐学科目标 大班目标 中班目标 小班目标 活动(1)目标活动(2)目标活动(3)目标
? ·在其他所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一些活动使儿童和 教师共同参与“冒险”――不是冒生命和肢体之险,而是 冒成功与失败之险,则这项活动比其他活动更有价值。
? ·在所有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一项活动要求改写、 重温及完善他们已经开始的尝试,则这项活动比其他活动 更有价值。
在所有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一项活动使学 生应用与掌握有意义的规则、标准及准则,则这 项活动比其他活动更有价值。
第五章 幼儿园课程的编制
?《内容提要》 本章介绍了幼儿园课程编制中的两种
模式: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并探讨了幼 儿园课程编制的几个环节:如目标的制定, 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以及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等。
幼儿思维与课程设计
?
妈妈和老师
?──老师,你晚上回家后干什么? ?──做饭哪。 ?──你是个老师,又不是妈妈,为什么要 ? 做饭呢?
目标模式设计课程的模式图
教育活动目标
例如:
活动五: 5 的组成
活动目标:
懂得 5 可以有不同的两 个数组成。
能用语言表达 5 及其组 成。
某幼儿园课程
语言学科目标 常识学科目标 体育学科目标 数学学科目标 美术学科目标 音乐学科目标 大班目标 中班目标 小班目标 活动(1)目标 活动(2)目标 活动(3)目标
程。
(二)过程模式
提出者:英国课程专家斯腾豪斯( L. ) 《课程研究与开发导论》
1.对目标模式的批判 ·误解了知识的本质 ·误解了改善课程实践的过程的本质
2、 过程模式的内涵
·强调知识本身的内在价值,而不是工具价值, 反对以知识的结果来衡量知识的价值。认 为知识的过程、概念、标准等很难转化为 操作水平上的目标。
课程设计的关键在于选择内容,内容本身是 包含了价值的。如何选准内容,他推崇. 的 标准系统。
选择活动的标准
? ·在所有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一项活动使学生涉及实物教具,即真实 的物体、材料及人工制品,则这项活动比其他活动更有价值。
? ·在所有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一项活动能够由处于不同能力水平的儿 童成功地完成,则这项活动比其他活动更有价值。
目的表述应该是笼统的,有很强的原则性。
★过程模式与目标模式的目标的本质 区别:
?①过程模式的目标只是总体教育过程的一 般性的、宽泛的目标;
?②这些目标不构成评价的主要依据;
?③这些目标是非行为性的,可以以此为依 据确定课程编制的指导性原则和方法,使 教师明确教育过程中内在的价值标准及总 体要求,而不是课程实施后的某些预期结 果。
泰勒的四大步骤扩展为八个阶段,并依次 排列。
诊断需求 陈述目标 选择内容 组 织 内容 选择学习经验 组织学习经验 确定评价的对象和方法 检查平衡性和顺序性
4、对目标模式的评价
?长处:计划性、可控性、可操作性 ?弊端: ?(1)课程编制者确定的课程目标,难以与发
展中的儿童相适合。 ?(2)忽略了那些难以转化为行为的方面。 ?(3)目标过于细化,肢解了儿童的学习过
·在所有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一个活动能给 学生提供一个与别人分享制订计划、执行计划及 活动结果的机会,则这项活动比其他活动更有价 值。
·在所有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一项活动与学 生所表达的目的密切相关,则这项活动比其他活 动更有价值。
★课程内容的选择
? 课程的选择应立足于对教育过程中的各 种原理
二、课程编制模式
(一)目标模式 泰勒(R.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1、直线模式
课程开发的四个基本问题:
(1) 学校应该试图达到什么经验目标?
(
?)
(2) 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
(
?)
(3)怎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
?)
(4)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
(
?)
确定目标 选择内容、经验 组织内容、经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