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烷制丙烯的最佳发展时期到了

合集下载

2024年丙烷脱氢(PDH)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丙烷脱氢(PDH)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丙烷脱氢(PDH)市场发展现状概述丙烷脱氢(PDH)是一种重要的石化工艺,用于将丙烷转化为丙烯。

丙烯是一种重要的石化原料,广泛应用于塑料、橡胶、纺织品等行业。

PDH市场发展迅速,本文将对PDH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探讨。

市场规模PDH市场在过去几年中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根据统计数据,2019年全球PDH市场规模达到了XXX亿美元。

预计到2025年,全球PDH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预计达到XXX亿美元。

主要市场丙烷脱氢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亚太地区是全球PDH市场的主要推动力量,占据了市场份额的XX%。

亚太地区的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推动了丙烷脱氢市场的快速发展。

此外,北美和欧洲也是丙烷脱氢市场的重要地区,占据了XX%和XX%的市场份额。

市场驱动因素PDH市场的快速发展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驱动:1.增长的丙烯需求:随着塑料、橡胶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丙烯的需求不断增加,推动了PDH市场的增长。

2.丙烷资源丰富:丙烷是PDH生产丙烯的原料,世界各地都存在丰富的丙烷资源,保证了PDH市场的稳定供应。

3.技术进步:PDH技术在过去几年中获得了显著的进展,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市场的发展。

4.环保需求增加:PDH技术相比传统的生产丙烯的工艺更加环保,能够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和能源消耗,符合现代社会对绿色生产的要求,受到重视。

市场挑战尽管PDH市场发展迅速,但仍面临一些挑战:1.市场竞争加剧:随着PDH技术的不断成熟,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PDH项目,竞争日益激烈。

2.原料供应不稳定:尽管丙烷资源丰富,但是供应链中的原料供应仍面临一些不稳定因素,如政策限制、自然灾害等。

3.环保压力增加:尽管PDH技术相对环保,但仍要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标准,这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市场前景尽管面临挑战,丙烷脱氢(PDH)市场的前景仍然看好。

1.技术升级:随着技术的进步,PDH技术将进一步提高产能和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丙烷脱氢制丙烯的技术经济性探讨_李丽

丙烷脱氢制丙烯的技术经济性探讨_李丽

丙烷脱氢制丙烯的技术经济性探讨李丽(天津渤化石化有限公司,天津300452)摘要:丙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是三大合成材料的基本原料,主要用于生产聚丙烯、丙烯腈、乙丙烯、丙酮和环氧丙烷等,丙烯在酸性催化剂的存在下发生聚合反应,生成多聚体的混合物,可以用来提高汽油的辛烷值。

通常采用丙烷催化脱氢制取丙烯,丙烯的产率可达74%-86%。

通过对比常见的几种丙烷脱氢制丙烯的技术,再结合我国的基本情况,进行该项技术经济性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丙烷;脱氢;丙烯;工艺;经济性丙烯是一种重要的石油化工中间体,主要用来制造聚丙烯、丙酮、丁醇、辛醇、环氧、丙烷、丙烯酸、羧基醇和壬基酚等化工产品。

近年来,丙烯下游工业的迅猛发展,带动了国内的丙烯消费量,2008年,国内丙烯消费量是1165.7t,到2013年,丙烯消费量更创新高,达到了1948.6t,平均年增长率为10.8%,而与此对应的年平均生产增长率为9.4%,丙烯的产能不能满足国内的消费量,只能依靠进口解决问题。

根据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4-2019年中国丙烯产业全景调研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我国在2012年丙烯的纯进口量为215万吨,这其中并不包括聚丙烯、丙烯腈这些下游产品的进口,两者相加,我过丙烯的缺口总量达到了700万吨。

丙烯工业化生产工艺为传统工艺和新兴工艺,传统工艺主要包括蒸汽裂解工艺和催化裂化工艺,而丙烯均为副产品,分别受制于主产品乙烯和成品油的生产。

近年来,北美页岩气革命导致北美裂解原料轻质化,丙烯产量增速下滑;而全球成品油需求增速稳定在1%-2%左右,丙烯产能不足问题严重。

因此,市场逐渐关注丙烯的替代生产工艺,包括深度催化裂化、低碳烯烃裂解、烯烃复分解、甲醇制烯烃和丙烷脱氢等五种新兴工艺。

相比较而言,丙烷脱氢具有技术成熟、产品质量好、转化率高、副产物少等优点,越来越成为市场追逐的生产工艺。

一、丙烷脱氢制丙烯工艺概况丙烷脱氢制丙烯已经逐渐成为主流的制备丙烯的工业生产方法,而且其市场占有率正在不断增加。

丙烷催化脱氢制丙烯工艺研究分析

丙烷催化脱氢制丙烯工艺研究分析

2017年12月丙烷催化脱氢制丙烯工艺研究分析张玉新祁小亮(天津渤化石化有限公司,天津300452)摘要: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国家对丙烯的要求量越来越大,传统的丙烯制造工艺方法,开发潜力已经不大,其产量已经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

丙烷催化脱氢技术是近些年来发展比较快的技术,因其产量高、生产工艺比较简单,越来越受到化工生产企业的关注。

本文将对现有的丙烷催化脱氢制丙烯工艺技术进行简要介绍,并对他们进行简单对比分析,指出他们各自的优缺点,希望对推广丙烷催化脱氢制丙烯技术的应用可以起到帮助。

关键词:丙烷;丙烯;催化脱氢丙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材料,是生产聚丙烯、丁醇、环氧丙烷等化学品的必要原材料,市场上对其需要量每年都在增加。

丙烯主要来源于石油裂解生产乙烯的副产品,据统计其产量达到丙烯总产量的66%,其他主要来源是炼油厂的催化裂化装置,只有很少量的丙烯是通过丙烷脱氢制丙烯工艺得到的。

随着市场对丙烯的需求越来越大,传统的生产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因此丙烷催化脱氢制乙烯技术已经成为了制丙烯研究中的重点。

1丙烷脱氢制丙烯技术的简单介绍丙烷脱氢制丙烯技术是一门综合性比较高的技术,它包括丙烷催化脱氢技术、丙烷氧化脱氢技术、丙烷膜内反应脱氢技术。

丙烷氧化脱氢制丙烯技术能耗比较低,非常符合国家现今节能减排的要求,但由于它的反应过程控制比较难,产量相对比较低。

丙烷膜内反应脱氢技术,可以有效利用催化剂的活性,进一步提升丙烯的生产效率,但是该技术工艺相对比较复杂,对无机膜的要求比较高,反应中的吸热、放热、热传导过程也不好控制。

丙烷脱氢与水煤气逆变反应生产丙烯能大大降低对技术工艺的要求,但是现今并还没有发现一种比较高效的催化剂,产量相对比较低。

本文将对各种丙烷脱氢制丙烯各种工艺进行简单介绍,希望对各丙烯生产企业具体选择技术时能起到帮助作用。

2丙烷催化脱氢制丙烯工艺的简单介绍目前国际上比较先进的生产工艺有Oleflex 工艺、Catofin 工艺、Star 工艺、Linde 工艺。

丙烷脱氢制丙烯

丙烷脱氢制丙烯
丙烷脱氢制丙烯技术进展 <<隐藏

河 北 工 业 科 技 第 20 卷 第 6 期 1 页 第 总第 82 期 2003 年 HEB EI J OU RNAL OF INDUSTRIAL SCIENCE & TECHNOLO GY Vol. 20 6 P. 1 No. Sum 82 2003 大量用于制取树脂 、 、 纤维 弹性体以及许多其他 [1 ] 化学产品 。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 丙烯的 需求量增长速率已超过乙烯 。1991 - 1996 年 间 ,全球乙烯需求量的年均增长率为 4. 5 % ,低 于 5. 5 %的丙烯需求量增长率 。在 1997 - 2001 年间 , 预计丙烯的年均需求量增长率将达到 5. 7 % ,乙烯的需求量增长相对较慢 , 为 4. 8 % 。 据预测 , 丙烯的消费量将由 1990 年 300 ×106 t ,1997 年 480 ×10 6 t 进一步增加到 2000 年 500 × 6 t 及 2010 年 750 × 6 t 。其中 , 亚洲 10 10 的增长速率最高 [ 2 ] 。 目前丙烯主要来自蒸气裂解生产乙烯的副 产品 ,炼油厂催化裂化 ( FCC) 生产汽油 、 柴油的 副产品。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 ,由低碳烷烃催收稿日期 :2002212216 ; 修回日期 :2003203205 责任编辑 : 陈玉堂 基金 项 目 : 中 国 石 油 化 工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攻 关 项 目 文章编号 :100821534 (2003) 0620001205 丙烷脱氢制丙烯技术进展崔文广 ,赵地顺 ,徐智策 ( 河北科技大学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18) 摘 : 丙烯是一种很有应用潜力的无色可燃气态烃 。本文综述了丙烷脱氢制丙烯的国 要 内外发展状况 ,对丙烷脱氢热力

美国丙烷制丙烯脱颖而出

美国丙烷制丙烯脱颖而出

美国丙烷制丙烯脱颖而出
钱伯章
【期刊名称】《石油知识》
【年(卷),期】2015(0)4
【摘要】全球供应的丙烯和丁二烯,历来主要由处理液体进料(如石脑油或瓦斯油)的蒸汽裂解装置作为副产品来生产的。

在美国墨西哥湾,大多数的蒸汽裂解装置原料已经趋向用天然气凝析液(NGLs),替代可产生高产量丙烯的石脑油,造
成市场丙烯供应吃紧。

从2005年至2012年,来自于裂解乙烯项目的丙烯产量从800万吨/年减少到了.570万吨/年,预计到2015年还将减少140万吨/年。

【总页数】2页(P14-15)
【作者】钱伯章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美国加速投建丙烷脱氢制丙烯生产装置
2.美国加速投建丙烷脱氢制丙烯生产装置
3.美国西北大学开发出丙烷氧化脱氢制丙烯的串联催化剂
4.美国密歇根大学的丙烷脱氢制丙烯催化剂研究获进展
5.美国西北大学的丙烷氧化脱氢制丙烯串联催化剂
研究获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美国丙烷制丙烯脱颖而出

美国丙烷制丙烯脱颖而出

美国丙烷制丙烯脱颖而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石油化工工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丙烷的利用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是,丙烯却一直没有成为国际市场主流产品。

然而美国最近发布的丙烷制丙烯技术正在改变这一现象。

丙烯市场的局势丙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广泛应用于塑料、纤维以及化学品的生产中。

在全球范围内,乙烯和丙烯占据了90%以上的合成树脂生产量。

体积最大的化学品之一,丙烯的全球生产总量约在1亿吨左右。

这样看来,丙烯市场非常具有发展前景。

但是,事实上,乙烯和丙烯的市场却非常不平等。

乙烯的市场规模远大于丙烯。

而且乙烯价格要高出丙烯。

一些发展中国家会选择生产丙烯,因为这种产品的技术含量较低、产量较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相对而言,发达国家生产丙烯的利润非常有限。

此外,由于很多地区的丙烯生产依靠石油炼制过程中的副产品丙烷,因此丙烯的生产也受到石油价格波动、石油产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通常导致丙烯的市场价格波动不定,难以稳定经营。

美国丙烷制丙烯技术有关丙烯制造技术的研究,美国能源立法和Yosemite能源公司已着手从事多年。

他们落地的新技术就是可以从丙烷中生产丙烯的技术。

起初,这项技术面临一些困难。

丙烷是一种较为低级的碳氢化合物,由于其分子中含有甲基基团,因此难以进行氧化反应。

不过经过多年努力,研究人员终于破解了这个难题,并开发出了一种高效的丙烷制丙烯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将丙烷经过氧化后,得到一种名为丙烯醛的化合物。

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丙烯醛可以被转化为丙烯。

虽然这个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能源,但是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的丙烯可以规避对石油的依赖,从而节约对天然资源的开采。

据悉,这种技术已经在工业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在美国德州的一家化工公司,这项新技术已经得到了实际应用。

该公司的工程师表示,新技术可以让他们从一种糟糕的投资模式中摆脱出来,从而真正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美国丙烷制丙烯技术的应用前景美国丙烷制丙烯技术的推出,为丙烯市场带来了新的希望。

丙烷制脱氢丙烯工艺简介及发展概况分析

丙烷制脱氢丙烯工艺简介及发展概况分析

丙烷制丙烯工艺简介及发展概况分析一、丙烷制丙烯简介1.优点比较传统的裂解技术制丙烯,丙烷脱氢技术具有三大优势:首先是进料单一、产品单一(主要是丙烯);其次,受原料价格波动影响小,其生产成本只与丙烷的市场价格有关,与石脑油价格、丙烯市场没有直接的关联,这可以帮助生产厂家合理调节原料的成本,规避市场风险;第三,是对于外购丙烯的衍生物厂家,可以通过在市场波动时,低价购进丙烷生产丙烯,极大的节省了原料和运输成本。

除此之外,丙烷脱氢技术还有以下优点:(1)来源广,天然气和石油资源中含有大量的丙烷,油田气中丙烷约占6%,液化石油气约占60%,湿天然气约占15%。

(2)需求大,目前全球对于丙烯的需求量逐年上涨,传统的生产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丙烯市场的缺口,所以丙烷脱氢制丙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充分的现实意义。

(3)意义大,丙烷广泛存在与天然气和原油中,利用方法一般都是直接做燃料,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也污染了环境,丙烷制丙烯对丙烷的资源化利用具有深远意义。

(4)技术成熟,丙烷脱氢制丙烯技术问世迄今已有20多年历史,经过不断完善,工业应用日趋成熟。

2.缺点(1)丙烷制丙烯装置的原料主要是以丙烷为主,而国内丙烷量有限,而且指标参差不齐,无法满足装置对丙烷的要求,装置原料需从国外进口。

目前国内进口气几乎全部是海运,而进口码头配套设施有限,要建设丙烷制丙烯装置,首先要解决的是丙烷供应。

新建和规划丙烷制丙烯项目,要么有其配套码头设施,要么距离液化气码头较近。

(2)技术方面,目前用来丙烷脱氢制丙烯的两种技术均来自于国外,装置规模大,投资高,建设周期相对较长,因此准入门槛高。

(3)尽管大量的丙烷脱氢催化剂被开发出来,但是这些催化剂的性能(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仍需要提高。

(4)生产过程中会生成一些易燃、易爆物质,主要有丙烷、丙烯、氢气以及甲烷、少量乙烷和乙烯。

氢气作为甲类易燃物,爆炸范围宽,点火能量低,高压氢气泄漏遇静电就可能发生燃烧或爆炸;丙烷、丙烯比重较空气重,会在地面积累并向四周扩散,遇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气体,遇高热、明火容易发生火灾爆炸。

丙烷制脱氢丙烯工艺简介及发展概况分析

丙烷制脱氢丙烯工艺简介及发展概况分析

丙烷制脱氢丙烯⼯艺简介及发展概况分析丙烷制丙烯⼯艺简介及发展概况分析⼀、丙烷制丙烯简介1.优点⽐较传统的裂解技术制丙烯,丙烷脱氢技术具有三⼤优势:⾸先是进料单⼀、产品单⼀(主要是丙烯);其次,受原料价格波动影响⼩,其⽣产成本只与丙烷的市场价格有关,与⽯脑油价格、丙烯市场没有直接的关联,这可以帮助⽣产⼚家合理调节原料的成本,规避市场风险;第三,是对于外购丙烯的衍⽣物⼚家,可以通过在市场波动时,低价购进丙烷⽣产丙烯,极⼤的节省了原料和运输成本。

除此之外,丙烷脱氢技术还有以下优点:(1)来源⼴,天然⽓和⽯油资源中含有⼤量的丙烷,油⽥⽓中丙烷约占6%,液化⽯油⽓约占60%,湿天然⽓约占15%。

(2)需求⼤,⽬前全球对于丙烯的需求量逐年上涨,传统的⽣产⽅法已经不能满⾜丙烯市场的缺⼝,所以丙烷脱氢制丙烯具有⼴阔的发展前景和充分的现实意义。

(3)意义⼤,丙烷⼴泛存在与天然⽓和原油中,利⽤⽅法⼀般都是直接做燃料,造成了资源的极⼤浪费,同时也污染了环境,丙烷制丙烯对丙烷的资源化利⽤具有深远意义。

(4)技术成熟,丙烷脱氢制丙烯技术问世迄今已有20多年历史,经过不断完善,⼯业应⽤⽇趋成熟。

2.缺点(1)丙烷制丙烯装置的原料主要是以丙烷为主,⽽国内丙烷量有限,⽽且指标参差不齐,⽆法满⾜装置对丙烷的要求,装置原料需从国外进⼝。

⽬前国内进⼝⽓⼏乎全部是海运,⽽进⼝码头配套设施有限,要建设丙烷制丙烯装置,⾸先要解决的是丙烷供应。

新建和规划丙烷制丙烯项⽬,要么有其配套码头设施,要么距离液化⽓码头较近。

(2)技术⽅⾯,⽬前⽤来丙烷脱氢制丙烯的两种技术均来⾃于国外,装置规模⼤,投资⾼,建设周期相对较长,因此准⼊门槛⾼。

(3)尽管⼤量的丙烷脱氢催化剂被开发出来,但是这些催化剂的性能(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仍需要提⾼。

(4)⽣产过程中会⽣成⼀些易燃、易爆物质,主要有丙烷、丙烯、氢⽓以及甲烷、少量⼄烷和⼄烯。

氢⽓作为甲类易燃物,爆炸范围宽,点⽕能量低,⾼压氢⽓泄漏遇静电就可能发⽣燃烧或爆炸;丙烷、丙烯⽐重较空⽓重,会在地⾯积累并向四周扩散,遇空⽓可形成爆炸性⽓体,遇⾼热、明⽕容易发⽣⽕灾爆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丙烷制丙烯的最佳发展时期到了近20年来,全球丙烯需求量逐年增长,我国丙烯的供需缺口也在逐年扩大。

目前丙烯产量70%左右来源于蒸汽裂解,20%~25%来自催化裂化。

然而,在美国页岩气革命和2013年我国实施油品消费税新政的背景下,我国丙烯供应量或会出现紧张,丙烷供给却将相对过剩。

为此,业内人士将目光投向了丙烷制丙烯这条路。

从丙烷到丙烯,如果问一个学化学的学生,他会告诉你,这就是一个简单的脱氢反应;但如果将这个问题抛给企业人士,他则会考虑:丙烷原料充足吗?丙烯下游是否过剩?技术团队是否完备?这条工艺会带来多少收益?一些分析人士认为,企业考虑的这些因素在当前都已不成问题,丙烷制丙烯的最佳发展时期到了!原料有保障:进口丙烷来源充足原料的价格和供应量是丙烷脱氢制丙烯装置前景的核心。

目前,丙烷的主要来源有炼油厂液化气、油田伴生气和湿性天然气凝析液,国内几乎全部来源于炼油厂。

作为国内的两大炼油集团,中石化和中石油在近两年开始珍惜手中的液化气资源,认为将其富含的碳资源烧掉可惜,都提出了要加强轻烃资源的综合利用。

中石化曾在去年启动了炼油轻烃资源综合利用调研,旨在摸清旗下34家炼油企业的轻烃资源总量,找出中石化系统内轻烃资源最有效的整体利用路径;中石油也曾提出,要在2015年前解决液化气碳资源利用的问题。

在此背景之下,其他企业的丙烷脱氢装置想要从两大集团手中拿到原料,难度可想而知。

但是,在联想控股战略投资总监严乐平看来,国内建设丙烷脱氢装置,其资源供应是完全可以保证的。

他给出的理由是:国内炼油厂丙烷供应量较少且分散,硫含量还较高,因此国内丙烷脱氢企业多数还是要从进口市场采购丙烷,以保证装置的连续稳定运行,而目前液化丙烷市场的贸易量完全可以满足丙烷脱氢装置的原料需求。

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行业分析师胡??给出的数据证实了严乐平的观点。

据统计,当前全球液化丙烷每年的贸易量为3500万~4000万吨,中国每年的进口量仅在150万~300万吨。

“以国内所有丙烷脱氢项目100%负荷投产需求估算,我国新增的丙烷需求也只占全球丙烷贸易量的1/6。

” 胡??说。

而且,全球的丙烷产量还在不断上升中。

有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丙烷有35%来自天然气开采的伴生气。

随着煤层气和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的发展,丙烷的来源会进一步扩展。

预计2015年,全球丙烷有55%来自天然气开采,届时全球丙烷产量预计能达到2.85亿吨。

严乐平举了个例子:“2010年美国得克萨斯州的Barnett页岩气产量为538亿立方米,分离出丙烷11亿立方米。

陶氏因此宣布在美国的丙烷脱氢项目以页岩气伴生丙烷为原料。

”“随着美国页岩气的开发利用,美国对中东地区丙烷的需求逐渐减少,因此中东有富足的丙烷资源供我国进口。

”严乐平对我国的丙烷进口来源也不担心。

胡??还认为,天然气凝析液产量的持续增长将对全球丙烷供应产生积极意义。

“页岩气含6%~7%凝析液,凝析液含30%丙烷,美国的凝析液产能快速提升,未来也将成为丙烷出口大国。

2012年开始,美国丙烷开始净出口。

预计2016年美国丙烷将过剩620万吨。

”2012年1~11月进口丙烷与丙烯价差美元/吨(丙烷远东CFR 价丙烯中国CFR价)量够了,价格呢?严乐平介绍说,国际液化丙烷贸易是我国能源领域最早放开贸易管制的领域之一,因为其符合国家发展多种能源的产业政策。

2011年我国对丙烷实施年度进口暂定税率,进口关税由5%降至2%;2012年,进口关税又由2%下调到1%,有利于丙烷的大量进口。

当然了,在中东看到我国大规模上丙烷脱氢项目之后,会不会对其丙烷出口价格重新定位,这是胡??特别提醒企业需要注意的一点。

但国内企业暂时也没有考虑这么多,当前丙烷充足的供应量和低关税足以激起他们心中对丙烷脱氢项目的热情。

据不完全统计,天津渤化、海越股份、东华能源、烟台万华、卫星石化、江苏海力化工等十几家企业目前都在建设丙烷脱氢项目,这些项目年产能基本都在60万吨左右,总产能近600万吨,且基本都在2013~2014年投产。

此外,还有一些企业在进行丙烷脱氢项目的前期调研。

下游有市场:丙烯需求逐年上升从地域上来分析,这些丙烷脱氢在建项目大多分布在江浙沿海一带,这与当地石化产业链的结构不无关系。

这些地方的化纤、塑料、农药、染料、涂料等产业十分发达,但处于产业链中上游包括丙烯在内的一些重要有机化工原料却长期依赖从省外购买或者进口。

这也逼得当地的企业不得不向石化产业链上游延伸,比如投资丙烷脱氢项目。

天津渤化60万吨/年丙烷脱氢项目采用了Lummus公司的Catofin工艺,计划今年竣工投产。

图为该项目高94.35米、直径9.7米的重达1907.89吨的1号产品分离塔的吊装现场。

(企业供图)截至2011年,我国丙烯生产能力达1550万吨,其中乙烯裂解装置联产丙烯的产能在722万吨左右,占46%;炼厂丙烯产能在740万吨左右,占48%;煤制烯烃项目产能92万吨,占6%。

“可见,国内生产的丙烯基本都是来自炼厂催化裂解装置。

这也使得丙烯几乎全被炼化企业内部使用,需要丙烯的下游企业只得通过进口解决。

”寰球工程公司教授级高工王积欣表示,积极探索丙烯多元化生产成为当务之急。

北京东方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工程师晏雨夏也向记者证实:“国内丙烯每年都要大量进口。

我们公司一套用丙烯合成丁辛醇的装置,每年需要丙烯7万吨左右。

作为中石化系统内的企业,丙烯都不够用,每年还需从日本、韩国进口2万~3万吨。

”数字显示,近两年我国对丙烯的需求量直逼2000万吨,供需差额在500万吨左右。

而根据胡??的分析,全球丙烯的传统供应路径正在变窄。

“石脑油裂解占全球丙烯来源的64%,但石脑油裂解工艺的主要目标是生产乙烯,乙烯在受到中东廉价的乙烷制乙烯的冲击之后,石脑油裂解装置在近几年的开工率明显下滑。

受此影响,丙烯也就受到了供应制约。

丙烯第二大来源是炼厂丙烯,其增速与炼油能力持平,也很难填补丙烯的需求空缺。

”一面是全球丙烯的供应紧张,一面是随着丙烯下游衍生物需求的增长,丙烯需求缺口的不断加大。

国外有机构测算,2010~2015年全球丙烯需求增速为3.8%,中国则为5.3%。

胡??所在的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也对我国丙烯下游的需求情况做过测算。

根据他们的分析,未来5年,我国聚丙烯预期增速4%~6%、丙烯腈6%~8%、环氧丙烷8%~10%、丁辛醇8%~10%、丙烯酸10%~12%。

综合来看,未来5年,我国丙烯需求增速在5.2%~7.2%。

“预计2015年我国丙烯产量为2378万吨,这其中已经包括了煤制丙烯和丙烷脱氢新项目的正常投放,届时的供需缺口仍将有200多万吨。

因此,未来3~5年内国内丙烯过剩风险不大。

”胡??还表示,“我们将2010年的丙烯与2008年的PTA从国内需求量、内需增速、自给率、供给约束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发现二者有相似的发展轨迹,丙烯很可能创造PTA般的财富效应,且更持久。

”技术不担心:两大工艺已有实践上有充足的原料资源,下有广阔的市场需求,且短期内产品还不会出现过剩风险。

但无论行业内的分析师把这幅蓝图描绘得有多么美好,对企业来说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也就是通往美好前景的手段——技术。

据了解,目前丙烷脱氢制丙烯实现工业化的主要生产工艺是美国UOP公司的Oleflex工艺和美国Lummus公司的Catofin工艺。

UOP公司烯烃技术部经理孙冰在去年年底举行的2012碳三产业发展论坛上介绍他们公司的Oleflex工艺时显得信心满满:“该项工艺的技术优势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一是低投资成本,因为该技术是真正的连续操作工艺流程,不需要大直径高温隔断阀,需要的反应器也少,而反应器少,占地面积也就少;二是催化剂寿命长,在全寿命周期内能够维持稳定的高丙烯选择性,而且工艺结焦率超低,能够产生更多的有用的C2副产品,因此工艺需要的现金生产成本也较低;三是该工艺可靠性和设计灵活性高,拥有独立的反应段和再生段,催化剂装剂和卸剂简单方便,能够实现不停工在线换剂,消除了氧气污染的风险;四是该工艺耗水量最少,CO2、NOX等废气排放最低,是一项环境友好的安全技术。

”孙冰对Oleflex工艺的信心来自于这项技术在实践中的成功应用。

据了解,Oleflex工艺早在1990年便在泰国一家企业成功投产,迄今已有14套装置在运营,其中亚太6套、中东4套、欧洲和非洲3套、北美1套。

除此之外,Lummus公司的Catofin丙烷脱氢技术也不得不提。

据该公司石化部门高级工程师傅谋兴介绍,Catofin工艺的设计简单、操作可靠,装置通常可取得大于98%的在线率;能接受所有的丙烷来料,包括炼厂来的丙烷进料;开车迅速,从冷态工厂开车只需30小时;实践证明适用于大规模装置。

据悉,Lummus公司目前已转让了12套丙烷脱氢装置。

世界上已运行的最大的丙烷脱氢装置采用的就是Catofin工艺,于2010年开车。

最近该公司还向美国休斯敦一家企业转让了一套单线75万吨/年的丙烷脱氢装置。

而建设中的天津渤化60万吨/年丙烷脱氢装置也是采用的该技术。

“总之,丙烷脱氢技术目前已很成熟,单一进料,单一产品,丙烯产率高,集成配套简单,并且低碳环保。

企业投资该项目在技术上不成问题。

”严乐平如是说。

盈利有案例:项目经济性优良企业投资一个新项目,其最终目的是为了盈利。

丙烷脱氢项目虽说从原料、技术、市场等方面来分析似乎都不成问题,但与其他制丙烯工艺路线相比,能赚到钱吗?王积欣的话或许能给企业一些信心。

“基于我们做过的一些实际项目,我们对丙烷脱氢制丙烯、甲醇制丙烯(MTP)、甲醇制乙烯丙烯(MTO)、石脑油制乙烯丙烯、C3/C4裂解制乙烯丙烯几种工艺路线进行了分析测算。

”王积欣表示,得出的结果是:传统石脑油裂解装置成本高,需要有上下游一体化装置作为依托;液化气裂解工艺规模大,但是存在原料供应风险;甲醇制烯烃路线成本较低,但是煤制甲醇工艺面临着节能减排的压力,一旦收取减排费,将加大甲醇成本,降低甲醇制烯烃的成本竞争力,而且甲醇制烯烃装置往往位于西北部,远离目标市场,最终产品还要承担额外的运输费用;而丙烷脱氢装置规模相对较小,投资省,装置效率高,但原料依存度的问题也不可忽视。

“与其他生产技术相比,通过丙烷脱氢技术获得同等规模的丙烯产量相对简单。

” 严乐平分析道,“此工艺的经济性取决于进口丙烯与进口丙烷的价差。

目前,进口丙烷和进口丙烯的价差维持在500美元/吨左右,方可保证国内建设丙烷脱氢项目的获利能力。

”丙烷价格一般受油价、天然气价和季节性供需影响。

有统计显示,2004~2010年进口丙烷与丙烯价差基本都高于每吨400美元,最大价差为每吨610美元;2012年1~10月,进口丙烷与丙烯的价差则在每吨300~700美元之间浮动。

如果说这些都还只是理论分析,胡??给出的实际案例可能更有说服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