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初中美术七年级全册教案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001]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001]](https://img.taocdn.com/s3/m/3f7babfb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cd.png)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001](注:本教案为辅助老师教学使用,仅供参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七年级美术上册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教学要求。
2. 熟悉基本绘画材料的使用方法及其特点。
3. 掌握色彩知识,如色彩的分类、对比与搭配,以及如何运用色彩表现主题。
4.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使其能够欣赏、分析美术作品,表达美的观感、情感。
【能力目标】1. 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促进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观察能力的发展。
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提高其团队协作及沟通合作能力。
【情感目标】1. 热爱美术事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感知、体验能力,以及审美情趣。
3. 帮助学生感受美的力量,提高艺术创作与人生的关系意识。
教学重点:1. 熟悉基本绘画材料的使用方法及其特点。
2. 掌握色彩知识,如色彩的分类、对比与搭配,以及如何运用色彩表现主题。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使其能够欣赏、分析美术作品,表达美的观感、情感。
2.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创造力。
教学方法:1. 教师导入法:通过欣赏、讨论、解说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慢慢引入学习内容。
2. 合作探究法: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 互动交流法:让学生互相交流,分享作品,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4. 示范演示法:由老师进行实物、作品的演示,带领学生掌握技法和技能。
教学过程:【课程1】绘画基础教师引入:运用艺术的语言,表达对“美”的认识,告诉学生美术的重要性,迅速将学生带入美术的世界。
教师演示:向学生演示简单的线条绘制,并讲解线条的分类及其基本特点。
学生练习:自主练习线条的绘制,在练习中提高绘画技巧。
教师讲解:讲解基本色彩知识及其分类。
学生理解:学生自我阅读相关知识,理解各种颜色搭配的基本原理。
学生练习:用色彩创作作品,通过实践巩固理论。
初中美术教案苏少版七年级下册全册

第一课另一种选择?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二)第二课人类的朋友第3课《夸张有趣的脸》教案第四课让画动起来第五课我们的节日第六课线的魅力第7课重复的魔力第8课立线装饰第9课奇妙的肌理世界第一课另一种选择?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二)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引导学生建立一种新的绘画理念,让学生对外国风景画和静物画有初步认识,了解野兽派、印象派、新印象派、后印象派、立体派的绘画风格和艺术特点。
2、通过赏析19世纪末风景画、静物画的艺术特色,感悟现代艺术的独特魅力,从各派大师们的作品里体会他们丰富的情感和个性,品味画笔与心灵撞击而成的绘画作品的精彩和永恒,感受画家的创作思想和情感流露。
3、发现和理解19世纪末风景画、静物画的艺术美,进行评述、讨论、交流等多种教学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小组研讨型学习模式下,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
本课重点: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态度赏析19世纪末风景画、静物画的艺术特色;通过对各种画派作品的赏析,分析、比较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异同;印象派、新印象派、后印象派的区别。
本课难点:如何理解凡高的“表现性”(或主观感受),感悟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性格等精神特征是本课的难点所在。
课前准备教学ppt、画家视频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先学后教,引入印象派概念出示ppt,欣赏一组图片(工笔画荷花与莫奈的睡莲),请同学从美术角度分析相同题材不同表现形式作品的特点,二者在技法上有什么不同,画面带给你什么感受?并请各组代表准备发言。
《出水芙蓉图》用没骨法。
用笔轻细,敷色柔美,几乎不见笔迹。
浅粉色的花瓣、嫩黄花蕊,似乎还带有拂晓时分的露珠,这正是花苞初发的最佳时刻。
粉红色的莲花在碧绿的荷叶映衬下显得格外的清妍艳丽。
它突出地表现了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
这是宋人花卉小品中难得的上乘佳作。
《睡莲》是印象派绘画最具代表性的大师克劳德?莫奈晚年的作品,以令人叫绝的技法,在垂直的平面上描绘出波光粼粼的水面向远处延伸的视觉效果。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教案标题:探索色彩世界——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目标:1. 了解基本色彩理论和色彩搭配原则。
2. 掌握使用不同绘画工具和材料的基本技巧。
3.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4.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色彩理论和色彩搭配原则的学习。
2. 色彩的观察和运用。
3. 绘画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技巧。
教学难点:1. 色彩搭配的实践运用。
2. 绘画技巧的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材。
- 多种颜色的绘画工具和材料,如彩色铅笔、水彩颜料、调色板、画笔等。
- 色彩搭配的示例图片和艺术作品。
- 课堂展示板或投影仪。
2. 学生准备:- 美术工具盒和画纸。
- 学习笔记本和铅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请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讨论不同颜色给人的感觉和情绪。
2. 导入问题:你认为色彩在美术中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色彩搭配很重要?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基本色彩理论:原色、二次色、中间色等。
2. 讲解色彩搭配原则:冷暖色搭配、对比色搭配等。
三、示范与实践(20分钟)1. 示范使用不同绘画工具和材料的基本技巧。
2. 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绘制简单的色彩搭配练习作品。
四、创作实践(25分钟)1. 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题目,自由选择颜色和绘画工具,完成一幅小型创作作品。
2. 学生可以参考课堂展示板上的色彩搭配示例或艺术作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鼓励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改进的地方。
六、课堂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重点。
2. 强调色彩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观察和尝试。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色彩搭配,完成更多的创作作品。
2. 提供更多的色彩搭配案例和艺术作品,供学生参考和学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基本色彩理论和色彩搭配原则,引导学生观察和运用色彩。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一、教材简介《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是新版教材,其内容包括基本的绘画技能和知识,如线条、色彩、形状等。
本书主要围绕两个目标展开:首先,帮助学生了解艺术的基本概念;其次,通过学习不同的艺术家和作品,帮助学生培养欣赏和创造艺术作品的能力。
通过本书的学习,学生可以体验到美术创作的乐趣,同时也可以了解到不同的艺术家以及不同地域所展现出的文化内涵和特点。
二、教学内容安排第一单元:线条的基础知识1.线条的概念2.线条对于艺术创作的作用3.线条的分类4.线条的运用方式5.线条在创作中的注意事项第二单元:色彩的基础知识1.色彩的基本概念2.色彩的种类和属性3.色彩在创作中的表现能力4.色彩在不同文化中的差异第三单元:形状的基础知识1.形状的概念和种类2.形状在创作中的表现力3.形状在不同文化中的差异第四单元:艺术家和作品1.学习不同的艺术家及其作品2.深入了解不同地域所表现出的文化内涵和特点3.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三、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
2.帮助学生培养艺术欣赏和创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了解不同地域和文化中所展现的艺术特点。
四、教学时间安排共计10周左右(每周2课时)五、教学方法本教案主要采取讲授、实践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教学讲授和学生的自主探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绘画技能。
六、教学步骤第一课1.介绍本单元的课程内容和目标。
2.讲授线条的基础知识,包括线条的概念、分类、运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实践练习:使用不同线条创作简单的画作。
第二课1.讲授色彩的基础概念,包括颜色的种类和属性,以及色彩在创作中的表现能力。
2.实践练习:使用不同颜色创作简单的画作。
第三课1.讲授形状的基础知识,包括形状的概念和种类,以及形状在创作中的表现力。
2.实践练习:使用不同形状创作简单的画作。
第四课1.讲授本单元的课程内容和目标。
新版苏少版七年级上、下册美术教案(全册)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上)教案第1课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中国画三大画科之一花鸟画的说明,了解花鸟画涉及的范围及分类、特点、表现形式,并且怎样通过花鸟画作为抒发和表达人意念的重要媒介,体会它带给人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深厚情感。
理解花鸟画家通过富于情感和生命的花鸟形象,来表达画家对自然界、客观实际,以及对社会的客观法则的体验和认识,来反映社会的情调和气氛。
2、主要了解花鸟画的历史演变,按照中国美术史发展的脉略,注重学习它的形成,风格的演变,流派的生成等。
再者了解文人水墨画带给花鸟画的生机以及文人画注重情感,重墨轻色和人格化的表现特点。
3、理解花鸟画在传统继承的基础上,具有极大创新性和创造性,注重极具强烈的自我意识的表现,了解近现代花鸟画名家在近现代所作出的伟大贡献二、教学重点:写意花鸟画的艺术特色和人文特点。
教学难点:写意花鸟画与动物画的区别和花鸟画的分类。
三、课前准备:多媒体图片与相关资料四、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中国写意花鸟画的概述花鸟画:是以描绘花鸟、草虫等内容为题材的中国绘画形式它表现自然、歌颂生命,并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给人以丰富的启迪与联想。
写意花鸟画:是以概括的简练的笔法来描绘自然界中的花鸟的一种传统的绘画方式。
本节课主要内容:1、什么是传统花鸟画2、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特点3、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精神内涵4、中国古代花鸟画的表现形式5、中国古代花鸟画的历史轨迹及作品欣赏首先我们先来比较一下生活中的花鸟和写意花鸟画的不同。
1、自然界中的动物2、自然界中的植物3、现实中的鸡与写意国画中的鸡4、现实中的荷花与写意国画中的荷花5、现实中的樱桃与写意国画中的樱桃(二)发展阶段:1、什么是传统花鸟画在中国画以花草、竹石鸟兽虫鱼为题材的作品都属于花鸟画范畴。
它是以动植物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中国画传统画科。
2、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特点1)注重“写生”——从实际生活中撷取对象,并加以艺术表现的优良传统。
新江苏少儿版美术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深入理解中国画传神写照的内涵及中国古代人物画艺术传统。
2、能力:运用欣赏方法,欣赏分析其他作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韩熙载夜宴图》对韩熙载性格的刻画,及生平的介绍,使学生体会韩熙载少年励志读书习武胸怀远大抱负,年老时南唐统治岌岌可危政治抱负和理想完全破灭时郁郁寡欢,忧国忧民的心理状态。
促进学生形成良好价值观。
教学重点:使学生深入理解中国画传神写照的内涵。
教学难点:运用欣赏方法,欣赏分析其他作品。
课程类型:欣赏·评述。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提问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欣赏《洛神赋图》、《历代帝王图》、《韩熙载夜宴图》重点分析《韩熙载夜宴图》。
提问1:听画名,你能想到什么场景?提问2:猜猜韩熙载是谁?介绍韩熙载生平了解主人公的性格志向。
问题3:猜想一下夜宴应该是什么样子?夜宴只是家里人吗?表现的是一个场面吗?猜猜画家画了多少个人?宴会上都做什么事情?气氛什么样子?欣赏《韩熙载夜宴图》。
顾闳中五代,绢本,宽28.7——长335.5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提问1:顾闳中为什么要画这幅画?想一想:细致观察人物的表情,心理状态。
试分析南唐危难之际,为什么韩熙载还经常夜宴宾客、歌舞升平?第一段欣赏:琵琶曲音频配合欣赏学生讨论交流第二段观舞:提问1:刚才是听琴,现在看情节是什么内容?提问2:韩熙载在干吗?——韩熙载脱去外袍,挽起双袖亲自为舞伎王屋山击鼓伴奏。
提问3:一般击鼓心情是什么样子的?韩熙载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心情?——寡欢。
问题4:找找画中有没有什么不合常理的?好友德明和尚不期而遇此景,他的动态表情是什么样的?问题5:传神从那里表现出来的?眼神、表情、手势、身体动作、服装轻浅…呼之欲出。
描绘的是宴会进行中间的休息场面。
第三段歇息:描绘的是宴会进行中间的休息场面。
第四段是“清吹”。
韩熙载换了便服盘膝坐在椅子上,正跟一个侍女说话。
苏少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全册精品教案汇总

通过赏析赵佶的《芙蓉锦鸡图》、朱耷的《游鱼》、文同的《墨竹图》,了解中国花鸟画的构图、用笔、用墨、用色技巧,体会画家借物寓意,抒发情怀的表现手法。
三、巩固提升中国画的表现技法主要分为工笔和写意两大类,而黄筌和徐熙分别是两种技法的代表人物。
四、课堂小结【教(学)反思】学生分析作品往往有很多的变化,课就很生动。
当然也有不尽人意或者不够完善的地方。
所以从教师角度来说,往往比你自己讲一堂还辛苦。
因为你始料不及的很多问题会在这堂课出现。
那么这种教学方式得到的最大体会和收获是什么?第一个是这种教学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就是如何在现代的环境当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知识的那种热情,我觉得通过这个课程得到一些有效的提高。
第二个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我教育的对象——学生,认识了他们的想法,他们的能力以及他们对现代社会的认识。
第三点是创作了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形式。
示例作品:《芙蓉锦鸡图》基本信息:《芙蓉锦鸡图》轴,北宋徽宗赵佶绘,绢本,设色,81.5厘米×53.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绘画内容:描绘金秋景色的花鸟画作。
图中芙蓉盛开,随风轻轻颤动,蝴蝶翩跹,相互追逐嬉戏,引得落在枝上的锦鸡回眸。
构图:画幅左侧安排了芙蓉、锦鸡,与右上轻盈飞舞的蝴蝶遥相呼应,使得错综的布局显得密中见疏,揖让有度。
用笔:全图所用双钩法线条细劲,不仅花卉枝叶和锦鸡造型准确,芙蓉为锦鸡所压的低垂摇曳之态也能如实体现。
用色:色彩晕染得层次清晰、浓淡相宜,富丽堂皇中蕴含端庄典雅的气质。
绘画特色:“形神兼备,曲尽其妙”,借物寓意,书写情怀。
示例作品:《写生珍禽图》,五代,黄筌。
基本信息:《写生珍禽图》卷,绢本设色,41.5厘米×70.8厘米,是黄筌传世的重要作品,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绘画内容:画家用细密的线条和浓丽的色彩描绘了大自然中的众多生灵,在尺幅不大的绢素上画了昆虫、鸟雀及龟类共24只,均匀分布,它们之间并无关联,亦无一个统一的主题。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教材说明本教材为苏州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共12个单元,包括:图形元素、色彩基础、线的功能、静物写生、速写技法、创意构图、形体比例、肖像画、色彩构成、剪纸、陶瓷艺术、综合实践。
教学目标1.掌握基本绘画技法和艺术设计方法,培养绘画欣赏和创造能力。
2.理解基本的美学和文化知识,增强文化阅读和创新意识。
3.建立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和爱好,发掘和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才能。
教学内容和重点第一单元:图形元素教学内容1.图形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线条的构成和作用。
3.形状、空间、形态的表现方法。
教学重点1.理解图形概念,掌握图形的分类和特点。
2.掌握线条的基本构成和作用。
3.理解形状、空间、形态的表现方法。
第二单元:色彩基础教学内容1.颜色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颜色的构成和作用。
3.颜色的组合和表达。
教学重点1.理解颜色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理解颜色的构成和作用。
3.掌握颜色的组合和表达。
第三单元:线的功能教学内容1.线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线的纹理和表达方法。
3.线的组合和功能。
教学重点1.理解线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掌握线的纹理和表达方法。
3.掌握线的组合和功能。
第四单元:静物写生教学内容1.静物的选择和构图。
2.静物的写生技法和表现方法。
3.静物的色彩构成和表达。
教学重点1.掌握静物的选择和构图。
2.掌握静物的写生技法和表现方法。
3.掌握静物的色彩构成和表达。
第五单元:速写技法教学内容1.速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速写的技法和表现方法。
3.速写与写生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重点1.理解速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掌握速写的技法和表现方法。
3.理解速写与写生的区别和联系。
第六单元:创意构图教学内容1.创意构图的概念和分类。
2.创意构图的设计方法和技法。
3.创意构图与形式表达的关系。
教学重点1.理解创意构图的概念和分类。
2.掌握创意构图的设计方法和技法。
3.理解创意构图与形式表达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美术教案苏教版第1课自然与生活的定格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一)第2课身边的物品第3课情感的记录第4课又画又做又印第5课当一回蔡伦第6课多变的颜色第7课物品上的花廊第8课生活中的图表第9课走近古人的生活衣食住行第1课自然与生活的定格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一)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通过欣赏,使学生对外国风景画、静物画的产生和发展概况有初步认识。
了解17世纪荷兰画派的主要绘画风格和艺术特色。
②技能目标:通过欣赏与评述等各种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台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评述美术作品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从外国风景、静物画作品欣赏的活动中感受艺术家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写实技巧,培养学生领会与感悟风景画、静物画艺术魅力的能力。
④创造目标: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形成初步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欣赏评述美术作品能力,自主建构分析美术作品的系统认识。
教学重点①让学生理解日常生活中普通事物的美、自然风光中的美与艺术的关系,以及与情感世界的关系。
②认识17世纪荷兰风景画,静物画技艺的娴熟已经达到可以乱真的地步,在西方艺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是欧洲近代风景画、静物画的重要阶段。
教学难点①如何让学生领会常态的自然风景和日常的静物与画家们的风景画和静物画之间的区别,提高对风景画、静物画所表现的自然和生活之美的感受能力。
②如何引导学生对分析美术作品有初步认识。
课时建议l~2课时1、课前准备收集一些自然界的各种声音(放人磁带或课件中);优美的轻音乐,各类相关绘画作品资料;各种不同风景照片资料;收集不同造型的静物。
2教学过程①从听觉引入,聆听自然中的声音以及优美的音乐,过后教师可要求学生用不超过6个字的词汇来形容自己的感受(例如是陶醉的、沉迷的或胸怀宽广的等)。
②教师出示一些精彩的自然风光照片提示,把刚才对自然声音及优美音乐的体会、感受以绘画的形式简单表现出来(在这里作画的手段学生可自行选择,如绘画,拼贴及制作都可以)。
③画完后各小组学生可选择比较典型的作品,进行自我描述,老师设问:你所创作的这幅画中景色是否曾经见过,如见过的话可向大家共享你真实的感受。
④从中可使学生认识到艺术家和我们有着一致的感受,只是他们在描绘的时候更深入、更富有激情,他们用绘画语言进行表现。
⑤师生共同欣赏作品,在欣赏中教师采用风景照片和风景油画进行比较,小组讨论照片与油画有着怎样的不同的感受(教师在这里要重点引导学生感受风景中自然与艺术、自然与精神、自然与情感的关系)。
由此得出结论:照片只是真实地记录了美丽的自然风光,而风景绘画不仅是再现了自然之美,而且融人了画家的精神、情感和艺术之美。
⑥选择I~2幅作品进行重点赏析、评价,如霍贝玛的《林间小道》——在这里重点突出的是平常的一条路,一排树给人自然、纯朴的感觉。
在此并简要介绍荷兰风景画及部分画家,由此得出:自然之美,只有融人r作者,欣赏者的精神情感,才是最美的风景。
⑦课后延伸: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体验生活环境中最平常的风量、自然之美。
三、教学评价建议(1)能否在奉单元的学习中,理解什么是风景画和静物画,从中拓展思维,从而认识生活中常志景物中的美感。
(2)能否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感受、理解领会自然与艺术、自然与精神,以及自然与情感的关系。
(3)能否通过欣赏,对国外风景、静物画的发展历程有初步了解。
(4)能否在活动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和一定的概括能力,并积极参与、交流和表达观点。
四、教师教学随笔(1)初中是学生的认知过程由感性向理性过渡的阶段,针对欣赏评述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审美感受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垒面分析和理解,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整体分析能力。
(2)教师要充分准备相关教学资料,并在欣赏作品同时,提出1~2个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有利于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探究性、自主性和合作性学习。
(3)开展评述活动时,教师应鼓励学生以多种形式进行,对学生评述的内容进行评价的同时,对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思路和语言表达也要给予一定的肯定。
第2课身边的物品教学目标①通过对静物画的欣赏,练习,去感悟物质的生命存在,能够理解艺术家通过静物画的创作,表达一定的主题,倾诉自己的情感。
②通过让学生合作摆一组静物,了解静物画的构图组合方法、并能尝试运用各种工具,从多种角度表现物品,掌握一定的绘画表现方法。
③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①了解静物画的多种表现方法,重点了解线造型、明暗造型的基本表现方法。
②了解静物画的构图、静物的选择与搭配关系,尝试用多种视觉角度来观察和表现物体。
二、教学难点在静物素描表现过程中如何体现个性和情感。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1、课前准备教师:各种不同表现风格的静物范画(最好能做成多媒体演示,便于学生直观了解和比较)。
学生:分组带水果、文具用品。
2、教学策略引导阶段:欣赏和分析:以教材为主,适当增加一些其他类似图片。
从古至今许多画家都把描绘身边的物品作为记录生活的一部分,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表现它们,并借助这些静物的表现来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
舞蹈纹彩陶盆上刻画了新石器时代人的生活情景。
(出示范画,在对话中说明这些作品的时代和不同的表现方法,逐渐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物品的外观造型、色彩、材质、图形等方面,师生共同进行讨论,学生评述。
)教师归纳:生活中的物品千姿百态、造型各异,把自己喜欢的物品当作绘画对象画下来,我们就称它为“静物”。
体验阶段:(1)展示多张以不同材料、不同内容表现的静物画图片。
请学生在欣赏、评价自己喜欢的静物画作品的同时,尝试去理解艺术家所要表达的情感。
(2)教师结合范图分析归纳:线在绘画中被广泛运用,是最原始、最基本,最概括、最富有表现力的手段。
如:线可以概括物品的外形轮廓、特征动态,也可以表现对象的内在结构,还可以用变化的线,通过线的粗、细、虚、实、刚、柔、深、浅等变化,表现物品的质感、透视、空间美系等。
请学生就手边现有的工具,如钢笔、圆珠笔、铅笔、彩色水笔等,用线造型的方式,分组写生课桌上的文具盒、教科书或者各种水果,注意物品之间的位置、比例关系。
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线的表现便于我们捕捉对象的形体结构,加一些明暗则能增强静物的体积感,教师结合范图分析明暗产生的原因、明暗变化的规律,明暗造型在静物表现中的作用。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来评述明暗造型表现静物的方法。
3、作业过程请学生根据所学的明暗造型知识,在线造型静物练习的基础上,按照静物的光源,依据明暗变化规律,给其上简单明暗(上明暗的工具不限,上明暗的方法不限)。
4活动要求展示的生活物品要有代表性,最好能激发和调动学生讨论兴趣的物品。
展示的静物作品除表现者的表现意图或情感。
要求学生能用线基本表现出物品的大小、结构、比例等关系,对明暗造型不作深入要求,但要了解相关知识点。
5、评价方式(1)通过小组相互交流作业,各自提出不同意见。
(2)师生共同评价具有代表性的作业。
6、评价点(1)作品是否表达了自己的某种情感。
(2)静物表现方法是否与他人不同。
(3)了解了哪些相关知识。
(第二课时)1、课前准备学生生活或学习中较熟悉的物品,如书包、课本、文具用品、体育用品,也可请学生准备自己喜欢的物品。
2教学策略引导阶段:多媒体出示各种物品,让学生选择出几组最适合摆在一起的物品,并说出理由。
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一一静物画的构图、静物的选择与搭配。
(1)请每组学生根据自己所带的物品,以合作的方式来进行组合摆放。
(2)根据每组摆放的情况,请学生代表先作点评,教师再作分析总结,如何根据主题选物,如何摆放,如何构图等。
然后再由小组共同作适当调整。
(3)每组学生根据调整好的静物组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己喜欢的角度进行表现。
表现工具不限,表现形式主要以线造型为主,可适当添加一些明暗。
总结归纳阶段: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各自的作品,重点是如何采用不同构图、不同观察角度和不同工具去表现物体的,作品反映了怎样的个性。
3、活动要求(1)每班分组时,可分成4~6人一个小维,摆放的物品不宜太复杂,否则会降低学生表现的欲望和积极性。
(2)学生根据自我的能力大小,有选择性地表现对象。
三、学习评价建议(1)学生能否通过欣赏和思考,表达出自己对静物作品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2)学生能否借助线来表现自己对身边物品的观察和理解。
(3)学生能否较完整地把握物品的前后、大小、高低、构图等关系。
(4)学生能否彼此合作,共同完成静物组合的摆放。
四、教学资料库写生,是指直接对照实物、实景进行客观描绘的一种表现形式。
素描写生,是用单色工具在“二维”的平面画纸上,摹写客观物体“三维”空间的绘画方法。
写生表现的三大要素是:形体、色彩、空间。
静物的种类很多,初学者在刚开始静物写生时,要选择比较简单的物体作为训练对象。
一般说来,形状单纯、表面平整、色彩单一、近似几何体的物体较为简单,例如茶杯、纸盒、鸡蛋之类。
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可以添加比较复杂的物体,例如玻璃器皿、竹编器、毛皮等、还可以将石膏几何体与静物布置在一起,使两者产生强烈对比,以增强画者对人造物与自然物的不同感受。
一组静物一般需要3~6个物体。
在挑选物体时大家要注意选择形状、色彩、材质不同的物种。
但在同一组物体选择上尽量保持物品用途的一致性,例如以书包、书本、铅笔盒组成的有学习内容的组合物体作为写生的对象。
【舞蹈纹彩陶盆】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高14厘米,口径29厘米。
腹部最大直径28厘米,底径10厘米。
1972年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它上面的彩绘内容,是直接地表现了原始人愉快而欢乐的精神文化生活中的一个重要侧面。
此盆由泥质红陶制成,器形较大。
盆的唇部及内外壁均有彩绘,盆外和唇部装饰简单。
画的是平行带、勾叶圆点纹和弧线三角纹一类的几何纹样。
腹内壁上部彩绘是主体纹饰,由三列相同的舞蹈场面所构成,舞蹈纹图案每组5人,手拉手,面向一致,头侧各有辫发,摆向划一,环绕盆沿形成圆圈,列队而舞,这是一支欢乐的舞蹈队伍。
此彩陶盆的出土,使我们形象地看到原始舞蹈的情景,为探索我国氏族公社时期的原始舞蹈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弥足珍贵。
纵观舞蹈纹盆的整体画面,线条简练、流畅,寥寥几笔就把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
画面中人物占有突出的地位,且神态逼真,具有较高的艺术鉴赏价值。
第3课情感的记录教学目标①懂得色彩的协调与对比关系对表现人的情绪、情感中所起的作用。
②能尝试用自己喜欢的色彩绘画工具,来表现自己感兴趣的物品,培养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创新的品质。
①色彩与情感的关系。
②学习色彩在素描作品上的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在实物面前如何运用主观色彩,恰当地搭配以传达个人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