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分析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县第二次土地调查

成果分析报告

随着社会、经济日益发展,国土资源基础信息的需求也日益增多,为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切实做好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我县根据国家、省、市业务主管部门的安排,启动了第二次土地调查(农村部分)工作。2007年前期准备,2008年12月开始招标,xx处承担了此项工作。至2009年3月外业调查结束,完成了xx县第二次土地调查(农村部分)的外业工作。并于2009年10月完成了完成了内业转绘工作。

第一章调查成果

这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主要成果是:

1、县、乡土地利用现状图;

2、县、乡土地边界结合图表;

3、县、乡土地利用分类面积统计表;

4、县、乡国有、集体土地面积统计表;

5、县、乡耕地面积汇总表;

6、县、乡、村耕地坡度分级面积汇总表;

7、县、乡土地权属界线图;

8、各乡(镇)土地资源调查说明书;

9、稷山县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

10、其他资料;

以上成果资料对我县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国民经济建设提供最新、最科学的依据‘对强化我县土地科学化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和保证.(附表)

第二章成果分析

一、核准了全县境内土地总面积

我县近年来沿用的土地总面积是686平方公里。这次我们采用航片调绘量算结果为686.2平方公里。我们认为这次详查取得的数据是比较接近实际的,准确性是比较高的,686.2平方公里等于亩,除去飞地亩,实际全县土地总面积亩二、澄清了xx县各乡(镇)耕地面积

通过分类量算,按规程要求平差,逐块级汇总,最后汇总出全县耕地面积。08年全县实纯有耕地面积567059.6亩。

附:基本农田调查汇总表

三、查清了全县各类土地面积

按全国技术规程的一级分类12个和xx省规定的二级分类57个的地类划分标准,我县共有一级分类8个和二级地类25个附:xx县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汇总表.

xx县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

第三章权属界线调查

确权定界是土地调查的重要环节,行政权属界线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土地管理,我们在外业调绘时,就十分

重视权属界线的调绘。遇到纠纷,立即召开双方领导人,知情人会议,现场解决。同时再三申明:土地调查部是重新划界,而是对沿用的权属界线重新明确、完善和规范化,为地藉管理提供依据,防止因确权定界引起新的矛盾,解决纠纷时坚持“一尊重二维护三有利”原则,即尊重历史沿用界线;维护各级人民政府已作出的争议界线的裁决,维护具有法律效力的权属界线的文件及证明材料;有利于行政管理,有利于生产建设,有利于安定团结。

由于领导重视,方法对头,全县权属纠纷在较短时间内都得到解决,从而保证了全县土地权属界线调查顺利完成。

附: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按权属性质汇总表

第四章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一、土地利用现状结构

据2008年土地变更调查结果,在全县土地总面积为123456公顷。其中耕地为28930.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1%,园地为6785.52公顷,占10%,林地为7901.06公顷,占12%,草地为8856.38公顷,占13%;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为9729.9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4%,交通用地为1815.21公顷,占3%,水利设施为1940.79公顷,占3%;未利用土地为2687.6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

二、土地利用的特点

本县土地利用现状具有以下特点:

(一)土地利用率高,后备资源不足。

全县已利用土地面积为65959.82公顷,土地利用率达96.%。在已利用的土地中,耕地所占比重最大,面积为28930.2公顷,土地垦殖率达41%,未利用土地仅有2687.67公顷,可供利用的未利用土地更少,土地后备资源十分有限。

(二)集约化程度低,开发潜力大。

尽管全县总的土地利用率较高,但在利用程度及深度开发的水平上较低。风沙、盐碱和背河洼地占全县总面积的20%以上,全县中低产田面积为57963.2公顷,占总耕地的71.71%;随着对未利用土地的开发利用和农业“四低”土地的改造,农业总产值将会得到较快的增长。与之同时,境内还存在着大量生产率低、商品率低的园地、林地、水产养殖用地,可见农业增产潜力还是较大的。

三、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本县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耕地利用限制因素多,产出低。

2008年全县中低产田总面积为57963.20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71.71%,耕地面积亩产值平均达482.70元,与全省平均水平1060.00元差距较大。这主要原因是由于土地肥力低、耕地质量较差和重用轻养掠夺式经营等原因造成的。

(二)人均耕地面积锐减,人地矛盾日见突出。

随着工农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尤为主要的是由于人口急剧增加,生产、生活用地逐渐扩大,占用了大量耕地,造成人均耕地量的锐减。人口从1949年的12.33万人增加到2008年的32.31万人,而同时期耕地从1949年的42970公顷锐减到2008年的28930.2公顷,即从1949年人均耕地0.34公顷锐减到1996年的0.089公顷。加上本县可开发的后备资源极少,人地矛盾将日益加剧。

(三)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过大,城乡建设布局不尽合理。

1996年全县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16584.83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3.37%,高于全省9.00%的平均水平。人均居民点占地197平方米,户均857平方米,大大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标准;在居民点中,平房占绝对优势,并且布局松散,土地利用程度较低。新建宅基地缺乏统一规划,多是争先占

用村外耕地,形成“空心村”,外紧内松浪费土地的现象十分严重。此外,城乡建设布局也不尽合理。

(四)各业用地矛盾尖锐,土地利用短期行为严重。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业用地不断增加,部门之间用地矛盾十分尖锐,为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土地利用多按期行为严重。如各地发展园地,不是利用质量较差的五、六等耕地,而是把质量较好的一、二等耕地和采地栽上了果树;在城乡建设中,建设用地占用质量较好的耕地,特别是居民点和一些乡镇、村兴办企业及其一些砖瓦窑场,缺乏规划和严格管理,随意占用大量的耕地良田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耕地资源严重浪费。在发展农田林网中,不合理地增加林木株树,使粮食生产特别是秋粮生产受到一定影响。此外耕地重用轻养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土壤有机质降低,土壤结构变差,养分比例失调,土地肥力下降,农业后劲不足。

(五)土地利用结构不尽合理。

在农用地中,耕地偏少,林地不足、牧地短缺、渔业用地不足,结构比例失调,而大面积的宜林、宜牧地、宜水产养殖地没有利用,许多已有林区和“四旁”、沟渠、滩涂用于造林、发展畜牧和水产养殖的潜力还很大。在非农业用地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