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

合集下载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缩编项目成果质量检查与评定的探讨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缩编项目成果质量检查与评定的探讨
o o szn e u t ft e ln s a a i cu i g t e q ai lme t fd wn ii g r s l fln s a a a d i ih ,h u — f wn i g r s l o a d u e d t ,n l d n u t ee n o szn e u t o d u e d t n t weg t t e o t d i s h h l y o s a s c me o e d wn ii go e q ai f a d u e d t ls i c t n e r r n miso s a d q a i a ig me h d . t r p s d t e r ・ o f h o szn ft u l y o n s aa ca s ia i ro sa d o s in , n u l yr t t o s I p o o e h e t h t l f o t n
sh u lym nt igpooa o epoet ysb—s g n u u sq a t o ir r sl fh rjc b u i on p t t eadsb—poess p rah a rcse apoc.
Ke r s d w sz g ma q ai h c q ai l me t t e ca s ia in er r n mi in ; u l y e au t n o e u t y wo d : o n ii p; u lt c e k; u l y e e n ;h ls i c t ro s a d o s o s q a i v l a i fr s l n y t f o s t o s
第3 4卷 第 4期
2 1 年 8月 01T Cs& S A I L l P T A NFo RM茂 l EC T oN T HNOL Y OG

土地第二次调查工作总结

土地第二次调查工作总结

土地第二次调查工作总结
近年来,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工作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和变化趋势,我国自2009年开始实施土地调查工作,至今已经进行了两次全国范围的土地调查。

在此次土地第二次调查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和发现,现对此进行总结。

首先,通过土地第二次调查工作,我们发现我国土地资源的总量有所增加,但土地质量的下降趋势依然存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大量的耕地被转为建设用地,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亟待提高。

同时,土地的污染和退化问题也日益严重,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修复亟待加强。

其次,土地第二次调查工作还揭示了我国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建设用地的需求大幅增加,而农业用地的减少导致了粮食生产能力的下降。

因此,我们需要加大对农业用地的保护力度,同时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产出。

最后,土地第二次调查工作还为我国土地资源的管理和规划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

通过对土地利用状况、土地质量、土地所有权等方面的详细调查,我们可以更加科学地制定土地利用政策,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结构,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的来说,土地第二次调查工作为我们提供了全面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现状的机会,同时也为我们未来的土地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支持。

希望我们能够充分利用这些数据和成果,积极推动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工作,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

六、二次调查的目标及计划
1、总体目标 采用先进技术,在现有土地调查的基础上,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全面查 清全国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状况,建立和完善我国土地调查、土地统计和土地 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 管理的需要。
2、时间计划
2007年1-至6月:准备阶段 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组织实施阶段
第四节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
一、国家对二次调查的重视情况
成立了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曾培炎副总理任组长,国务
院副秘书长和国土资源部部长任副组长。
召开了第一次领导小组全体会议,讨论通过了《总体方案》。 召开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电视电话会议。
统一土地分类标准
中央宣传部制定并向中央新闻媒体下发了二次调查的宣传方案。 中编办原则同意为土地调查办公室增加编制 制定颁布了《土地调查条例》 财政部保证二次调查经费
4、专项用地统计调查
统计工业、基础设施、商业、开发园区和房地产等用地的利用状况
5、建立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
国家、省、市(地)、县四级
建立集影像、图形、地类、面积和权属于一体的土地调查数据库系统
6、统一时点变更
成果统一到2009年10月31日同一时点,逐级汇总土地调查成果。
完善土地变更调查制度
五、技术特点
1、调查采用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正射影像图为调查底图 2、基于内外业相结合的调查方法
3、统一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标准
国家负责制定统一的数据库标准。 国家建立全国数据库 全国不要求统一应用软件
4、实现土地信息传输、交换的自动化
与“数字国土”和“金土工程”相结合 实现数据交换和传输通过网络实现
2008年上半年,完成东部调查、2008年底完成中部地区及西部重点城市调查、 2009年上半年,完成全国调查。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成果质量检查软件用户手册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成果质量检查软件用户手册

(5) 在双核 3.0GHZ 处理器 1G 内存的计算机上,质检软件检查 300M 的数据时所需要的时
间,数据导入时间大约是 30 分钟,自动检查(数据处理部分)时间大约是 60 分钟,
自动检查(执行自动检查部分)时间大约是 120 分钟,在检查过程中时间比较长,请
您耐心等待。
数据库检查是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成果质量检查软件的核心,其主要功能有:
根据质检细则中定义的标准方案,自动检查成果数据。 第四步:手工检查
根据质检细则中定义的标准方案,手工检查成果数据。 第五步:结果审核
对自动检查和手工检查,检查出的所有错误进行审核,将由实际特殊情况造成的错误记录标记成“例 外”,得出自动检查和手工检查的最终结果。 第六步: 提交检查结果
-3-
只有当用户把检查出的错误都修改完毕,使得质检数据完全正确后才能提交检查结果。
图 2-5
解决方法:用户可以将资料完整性检查的结果导出到 Excel,然后根据完整性检查提供的资料, 将报送资料补充完整。 ④缺少下发的行政区文件
错误原因:在用户指定的路径下,没有查找到 省级下发县级行政界线图层。 解决方法:将省级下发县级行政界线图层的 SHP 和 PRJ 文件补齐,文件名称必须为 XZQ.SHP 和 XZQ.PRJ,并放在报送文件的“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原格式数据”文件夹里面。 ⑤下发的行政区文件无法打开 错误原因:下发的行政区文件可能受损 解决方法:重新获得下发行政区文件并在原来目录下替换原文件
(1)县级第二次土地调查办(数据库建设承担单位)使用质检软件对县级成果进行数据库质量检 查,发现并输出错误,交由生产单位进行修改,直到数据库质量达到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数 据质量检查细则的要求。
(2)市级第二次土地调查办公室使用质检软件主要负责对县/市提交的成果进行复查,重点是看县 /市提交的数据库成果有没有经过检查,错误有没有修改。也可以不进行创建地市级检查任务, 直接创建省级检查任务。

浅谈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

浅谈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

浅谈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1. 引言1.1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背景1. 经济发展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国土资源的利用和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规划和保障国家的土地资源,开展第三次国土调查成为当务之急。

2. 技术手段更新: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进行的,当时的技术装备和手段相对滞后。

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第三次国土调查有了更多更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工具,能够更全面、准确地了解国土资源现状。

3. 政策法规要求:随着国家对土地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视,第三次国土调查也受到了相关政策法规的支持和推动。

政府机构和研究机构对于土地资源的数据和信息需求也不断增加,这也是开展第三次国土调查的一个重要背景因素。

4. 国际经验借鉴:在国际上,土地调查是一个长期持续的工作,许多发达国家都有定期进行的国土资源调查计划。

我国也可以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和做法,通过开展第三次国土调查来不断完善我国的土地资源管理体系。

1.2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意义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意义在于深化对我国国土资源状况的了解,为科学制定国土规划提供有力支撑。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国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愈发受到重视。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开展,将为全面了解我国国土资源状况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通过对国土资源分布、数量和质量等方面进行详细调查,可以为合理规划国土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避免资源过度开发、浪费和环境破坏。

国土调查还可以为城乡规划、土地整治和生态保护等工作提供重要参考,有助于实现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意义不仅在于了解国土资源状况的全貌,更在于为未来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2. 正文2.1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主要内容与结果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主要内容与结果是指通过对全国范围内土地利用情况的详细调查和统计分析,得出了关于土地利用状况、土地资源分布、土地利用方式及土地利用变化等方面的数据和结论。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转换问题研究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转换问题研究
汪志远
( 甘肃 省水 利水 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 甘肃 兰州 700 ) 300
摘 要: 第二次全 国土地大调 查任 务艰 巨, 测绘 数据质量要求较高。为了充分利用 国家 1 对 :5万和 1 万地形 图, :1
国土资源部门要求农村统一使用 18 9 0年西 安坐标系统成果 , 而许多农村调查成果 属于地方独立坐标系或 15 9 4年北
中图分类号 :3 1 1 F 2 .
土 地 调 查 ( adSre ) 对 土 地 的 数 量 、 L n uvy 是 质 量、 利用 方式 和权 属 状 况及 其 空 间分 布 进 行 的 科 学
1 0 。农 村 土地 调查 采用 “90年 西安 坐标 系 ” :50 18 , 城镇 土地 调查 采用 “ 方 独立坐 标 系 ” 均 采用 18 地 , 95 国家 高程 基准 。
找测区高等级同名 点( 点 以上 ) 3 的各系统坐标 , 若
没有可以实地进行联测 , 求取坐标转换模型 , 通过转 换 模型 可 以将原 来所 有 坐标成 果化 归 到 目的坐标 系
统 ( ,90年 西 安 坐标 系 ) , 换 模 型 采 用 赫 尔 如 18 中 转 默特变换 法 :
X新 =a+b X m n+c木Y旧
况调查 , 查清全国基本农 田状况 ; 建设土地调查数据
库, 实现调查信息的互联共享 。在调查的基础上 , 建 立土地资源变化信息 的调查 统计、 及时监测与快速
更新 机制 。
Y新 =d—C,X旧 +b| Y1 l c c 日
其中: 新为 目的坐标值 , 旧为原来坐标值 ,、 x x a
第2 6卷 第 4期 2 1 2月 00年
甘 肃科 技

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国家级抽查核实工作的通知(国土调查办发〔2009〕28号)附件:第二次全国土地

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国家级抽查核实工作的通知(国土调查办发〔2009〕28号)附件:第二次全国土地

附件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国家级抽查核实工作方案为保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真实准确,客观评判各地调查工作质量,并为下一步全面开展全国调查成果质量抽查积累经验,按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办法》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核查总体方案》,拟组织对全国部分地区调查成果进行质量抽查与实地核实。

一、抽查核实的范围成果质量的抽查与核实原则上选择全国31个省区一定数量县(区)统一进行调查成果综合评判。

本次抽查核实的重点主要围绕二次调查中,耕地、建设用地面积变化较为明显的10个省份,以内、外业核查结果为基础,实地核实,检查各地上报成果质量,重点发现调查质量问题。

抽查核实的省份原则上选择“耕地增加数量较多”、“耕地减少明显”以及“建设用地增加较多”的省份。

通过对上报数据的分析,本次抽查省份主要包括:(一)耕地明显增加的省份(2个):内蒙古、辽宁;(二)耕地明显减少的省份(4个):广东省、江苏省、山西省、上海市;(三)建设用地明显增加的省份(5个):内蒙古、江苏省、河北省、河南省和安徽省。

二、抽查核实的内容(一)检查各地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完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中耕地增加或减少有关政策的通知》和《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的若干意见》情况;(二)检查各地调查工作组织是否有效,调查成果是否准确齐全,是否严格执行土地分类国家标准;(三)现场检查部分地区耕地、建设用地面积明显增减的真实性,了解地方调查成果基数的具体情况和真实想法,分析原因;(四)督促检查地方基本农田上图工作的进展情况,掌握各地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总体情况;(五)发现一批弄虚作假、虚报瞒报以及成果质量存在重大缺陷的典型案例。

三、抽查核实的方法(一)分析准备。

综合分析国家内业核查意见、地方复核情况和外业核查结果,以及与变更调查数据差异等材料,掌握耕地、建设用地面积变化大的省份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选择2-3个县区,作为实地抽查重点;(二)座谈交流。

福建省第二次土地调查主要数据成果公报

福建省第二次土地调查主要数据成果公报

福建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主要数据成果公报2014-07-04 | 来源:福建省国土资源厅|根据国务院统一部署,福建省自2007年7月1日起,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二次调查),并以200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汇总二次调查数据。

二次调查首次采用统一的土地利用分类国家标准,首次采取政府统一组织、地方实地调查、国家掌控质量的组织模式,首次利用覆盖全省遥感影像的调查底图,全面查清了福建省土地利用状况,掌握了各类土地资源家底。

现将主要数据成果公布如下:一、全省主要地类数据耕地:134.18万公顷(2012.67万亩)园地:81.52万公顷(1222.82万亩)林地:837.93万公顷(12569.02万亩)草地:22.94万公顷(344.04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55.41万公顷(831.16万亩)交通运输用地:17.25万公顷(258.78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56.12万公顷(841.73万亩)另外为其他土地。

二、全省耕地分布与质量状况(一)耕地分布全省耕地按行政辖区划分,福州市耕地15.59万公顷(233.86万亩),占11.62%;厦门市耕地2.19万公顷(32.79万亩),占1.63%;莆田市耕地7.54万公顷(113.08万亩),占5.62%;三明市耕地19.20万公顷(288.06万亩),占14.31%;泉州市耕地14.84万公顷(222.67万亩),占11.06%;漳州市耕地18.04万公顷(270.62万亩),占13.45%;南平市耕地23.55万公顷(353.26万亩),占17.55%;龙岩市耕地16.36万公顷(245.35万亩),占12.19%;宁德市耕地16.00万公顷(239.99万亩),占11.92%;平潭耕地0.87万公顷(12.99万亩),占0.65%。

(二)耕地质量全省耕地按坡度划分,2度以下耕地37.99万公顷(569.85万亩),占28.3%;2~6度耕地28.41万公顷(426.15万亩),占21.2%;6~15度耕地33.67万公顷(505.04万亩),占25.1%;15~25度耕地21.20万公顷(317.99万亩),占15.8%;25度以上的耕地12.91万公顷(193.64万亩),占9.6%,主要分布在三明、宁德、南平地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检:县级调查办组织对成果全面自检,形成自检报告。 自检:县级调查办组织对成果全面自检,形成自检报告。 预检:自检后,经市级调查办组织复查,以书面形式向省级调 预检:自检后,经市级调查办组织复查,以书面形式向省级调 查办提出预检申请,省办组织成立预检组,对成果进行全面检 查,形成预检报告。 验收:县级调查办根据预检报告完善调查成果,以书面形式逐 验收:县级调查办根据预检报告完善调查成果,以书面形式逐 级向省级调查办提出验收申请。省办组织对成果进行验收,形 级向省级调查办提出验收申请。省办组织对成果进行验收,形 成验收意见。 核查确认:验收合格后,由省级土地调查办公室分批向全国调 核查确认: 查办提出核查确认申请。全国调查办组织对成果进行核查和确 查办提出核查确认申请。全国调查办组织对成果进行核查和确 认,出具核查确认意见。
土地利用分类体系;地类认定;调查比例尺选择;数学基础; 耕地坡度的分级和量算方法;田坎系数测算方法及面积扣除; 面积计算方法;调查界线(国界、行政区域界、沿海滩涂界线等)。 面积计算方法;调查界线(国界、行政区域界、沿海滩涂界线等)。
调查底图检查 : 全国调查办依据调查底图生产技术规定 , 开 全国调查办依据调查底图生产技术规定,
数据库库体检查
元数据检查
元数据:结构满足标准要求;数
据项内容填写正确无丢漏。
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内容与方法(续) 成果检查验收内容与方法(
地类一致性检查 将农村调查数据库中土地利用要素与数字
正射影像图(DOM)套合,进行100%地类一致性检查。 正射影像图(DOM)套合,进行100%地类一致性检查。 以影像为依据,逐个检查土地利用图斑、 以影像为依据,逐个检查土地利用图斑、线状地物的地类 与对应在影像图上判读的分类是否一致。 与对应在影像图上判读的分类是否一致。将认为不一致的 记录在成果检查表,作为外业实地检查的依据。 记录在成果检查表,作为外业实地检查的依据。 与影像对比,将界线移位大于图上0 mm的土地利用图斑、 与影像对比,将界线移位大于图上0.2mm的土地利用图斑、 线状地物,记录在检查表中,作为外业实地核查的依据。 线状地物,记录在检查表中,作为外业实地核查的依据。 以影像为依据,将认为丢漏的图斑、 以影像为依据,将认为丢漏的图斑、线状地物等记录在成 果检查表,作为外业实地核查的依据。 果检查表,作为外业实地核查的依据。
图件成果: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挂图、城镇地
籍图、宗地图、基本农田分布图、耕地坡度分级等专题图、图幅 理论面积与控制面积接合图表。
数据成果:各类土地分类面积数据、不同权属性质面积数据、
基本农田面积数据、耕地坡度分级面积数据。
提交检查验收的县级调查成果和资料(续)
数据库成果: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 文字成果:包括工作报告、技术报告、数据库建设报告、成
材料清单
外业调查成果 图件成果 数据成果 数据库成果
县级成果提交 验收的必需材料
文字成果 重要过程记录
提交检查验收的县级调查成果和资料
外业调查成果:原始调查图件及《农村土地调查记录手簿》、 原始调查图件及《农村土地调查记录手簿》
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地籍测量原始记录、权属调查有关成果、田 坎系数测算成果。
检查内容
成果完整性检查 总体技术方法检查 调查底图检查 数据库成果检查 地类一致性检查 原始调查图件和记录手簿 基本农田检查 权属调查成果检查 图件成果检查 统计表检查 报告成果检查 其他内容检查 外业检查
县 级 农 村 调 查 成 果 检 查 验 收 内 容
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内容与方法 成果完整性检查:检查提交的调查成果及资料是否齐全、完整, 成果完整性检查:检查提交的调查成果及资料是否齐全、完整, 检查成果资料是否进行整理、归档,装订是否规范、易于检索。 总体技术方法检查:检查关键技术方法正确性: 总体技术方法检查:检查关键技术方法正确性:
检查验收流程
自检 复核 预检 省级调查办 验收 核查确认 全国调查办 县级调查办 市级调查办 自检报告 预检申请 预检报告 验收报告 确认申请 确认意见
市级调查汇总成果 汇总成果检查验收的程序 省、市级调查汇总成果检查验收的程序
市(地)级和省级土地调查办公室负责对本级汇总成果进 行自检,形成自检报告,报上一级土地调查办申请成果验收。 申请市(地)级汇总成果验收的,县级调查成果必须全部 通过验收;申请省级汇总成果验收的,所有市(地)级成果必 须全部通过验收。
网、影像日期、坐标系、高程系、地图投影及分带、接合图表、调查人 及日期、检查人及日期等是否齐全完整。
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内容与方法(续) 成果检查验收内容与方法(
权属调查成果检查:抽取不少于5个行政村的权属界线协议书 抽取不少于5
进行全面检查, 进行全面检查,检查内容为:
调查底图上宗地编号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 检查验收
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七年十一月

北京
主要内容
1. 2. 3. 4.
检查验收制度 检查验收的程序和要求 提交检查验收的成果和资料 检查验收的内容与方法
县级调查成果的核查确认 汇总成果检查验收
5. 6.
成果评价指标 检查验收报告
检查验收制度
国家承担对县级农村调查成果的核查确认以及省级调查成果 的验收, 的验收,原则上国家不对各级城镇土地调查成果进行检查验 收。省级负责各县市城镇调查成果检查验收; 省级负责各县市城镇调查成果检查验收; 对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成果实行县级自检 省级预检验收、 对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成果实行县级自检、省级预检验收、全 县级自检、 国调查办核查确认的检查验收制度,对省、市级汇总成果实 国调查办核查确认的检查验收制度,对省、市级汇总成果实 行自检和上级验收的检查验收制度。 行自检和上级验收的检查验收制度。 检查验收分工序 分阶段进行。合格后方可转入下工序( 检查验收分工序、分阶段进行。合格后方可转入下工序(阶 分工序、 段),不合格的应予更正,把差错消灭在本工序(阶段)。 不合格的应予更正,把差错消灭在本工序(阶段)
附图所示界线是否与调查底图上相似。 界址点描述和界线描述,与附图标绘一致。 界线所在图幅、位置的注记是否齐全,字迹清晰。 附图是否标注权属单位名称,标注正确 协议书界线、双方指界人及调查人员签字盖章。 双方法人代表签字、盖章。 签订日期。 无涂改痕迹。 界难以调处的,划定工作界线,填写权属界争议原由书》 界难以调处的,划定工作界线,填写权属界争议原由书》。
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内容与方法(续) 成果检查验收内容与方法( 原始调查图件及调查记录手簿检查:抽取图幅数10%图幅,最少 抽取图幅数10%图幅, 不少于10幅 不少于10幅。检查内容为:
图斑划分、最小图斑上图标准、图斑编号注记符合标准, 以及图斑地类编码与调查记录手簿记载是否一致。 上图标准、线状地物与境界或权属界关系的处理是否符 合要求。线状地物地类编码、宽度否与调查记录手簿记载一致。
检查验收的依据
1.《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 1.《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办公室) 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TD/T1014—2007) 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1014—2007) 3.《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 3.《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办公室) 4.《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T21010—2007) 4.《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 5.《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 5.《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国土资源部) 6.《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 6.《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国土资源部) 7.《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 7.《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办公室) 8.《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底图生产技术规定》 8.《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底图生产技术规定》(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办公室) 9.《城镇地籍调查规程》 9.《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 1001-93) 1001-93) 10.《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规定》(国土资发(2001)359号) 10.《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规定》(国土资发(2001)359号) 11.《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国家土地局[ 字第26号) 11.《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国家土地局[籍]字第26号) 12.《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数据汇交办法》 12.《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数据汇交办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办公室) 以及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颁布的其他技术文件
数据库成果检查
分幅矢量:图内要素采集无错漏
现象;要素的采集与底图相吻合, 线划(点位)偏移不超过0.2mm;数 线划(点位)偏移不超过0.2mm;数 据拓扑严格无错误;数据层层名及 点线面属性结构符合要求;属性数 据值正确无丢漏。
扫描影像数据检查
分幅矢量数据检查
数据库:图层名称符合标准无丢
漏;拓扑结构无错误;图层空间关 系正确;线接边误差不超过图上 0.1mm;图斑中无碎片;属性数据输 0.1mm;图斑中无碎片;属性数据输 入正确。
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内容与方法(续) 成果检查验收内容与方法(
基本农田检查
检查基本农田规划资料是否经依法批准。 检查基本农田规划资料是否经依法批准。 检查基本农田划定资料是否经依法批准。 检查基本农田划定资料是否经依法批准。 检查基本农田调整补划资料是否经依法批准。 检查基本农田调整补划资料是否经依法批准。
地类图斑: 地类图斑:
线状地物: 线状地物: 补测地物: 补测地物:
补测地物的编号与记录手簿记载是否一致,记录手簿上 的草图是否与原始调查图件相似。 若有零星地物,检查零星地物点位表示及编码是否与农 村土地调查记录手簿记载一致。
零星地物: 零星地物:
注记: 注记: 权属单位、行政区域、主要地理名称是否标注。 图幅整饰: 图幅整饰: 图幅比例尺、图幅编号、内外图廓及经纬度注记、方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