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药物的研究方法
天然药物的研究方法

天然药物的研究方法
天然药物的研究方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筛选草药:首先,研究者需要筛选出具有潜在药用价值的草药。
通常,草药的选择依据于其传统的医学使用、文献的资料、人民使用的经验等。
2. 药物提取:药材中的有效成分通常需要提取出来,以便于进行进一步研究。
这可以通过传统的水煎方法或者现代的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超声波提取法等进行。
3. 筛选活性成分:提取出的化合物需要进行筛选,以确定其是否具有潜在的药用效果。
这可以通过体内或体外的实验进行。
4. 药用效果研究:对那些经过筛选的化合物进行有关药用效果的研究,包括对药理学、机制学、药代动力学等方面进行研究。
5. 临床试验:最终需要以临床试验为基础,确定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确定药物治疗的最佳剂量和用法,以便于上市销售。
天然药物中的药物化学分析研究

天然药物中的药物化学分析研究天然药物通过提取植物、动物或矿物的天然成分,广泛应用于医学和药物学领域。
而要理解这些药物的组成和活性成分,药物化学分析是必不可少的研究领域之一。
本文将探讨天然药物中的药物化学分析研究。
一、简介天然药物是指来源于动植物、微生物和矿物等天然物质的药物,其活性成分通常是复杂的有机分子。
药物化学分析旨在鉴定和定量这些活性成分,研究药物的结构、性质和作用机制。
二、药物提取与分离在药物化学分析研究中,首先需要将药物样品从天然来源中提取出来。
提取方法通常采用溶剂萃取、水蒸气蒸馏或超声波萃取等技术。
提取后的样品可通过薄层色谱、柱层析、气相色谱或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和纯化。
三、质谱技术质谱技术在药物化学分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质谱仪器,可以确定药物样品中各种化合物的质荷比,进而鉴定与分析。
常用的质谱技术包括质谱联用技术,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
四、红外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是一种常用的药物化学分析技术,通过测量样品对不同波长的红外光的吸收谱图,可确定样品中的官能团和化学结构。
红外光谱分析广泛应用于药物成分的鉴定和定量分析。
五、核磁共振技术核磁共振技术是一种无损性的分子结构分析方法,对于药物化学分析具有重要价值。
核磁共振仪器可以通过检测样品中原子核的共振信号,确定化合物的分子结构、键合情况以及立体结构等信息。
六、药物定量分析药物定量分析是药物化学分析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通过建立标准曲线或使用内标法,精确测定药物样品中活性成分的含量。
常用的定量分析技术有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等。
七、药效活性研究除了药物成分的鉴定和定量,药物化学分析还可用于研究药物的药效活性。
通过对药物样品的活性成分进行分析,可以揭示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药效活性。
八、结论药物化学分析是研究天然药物的重要手段,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药物的成分、结构和作用机制。
简述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的内容

简述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的内容天然药物化学是研究天然化合物的提取、分离、结构鉴定、生物活性、全合成及半合成、药理及临床应用、构效关系以及制备工艺等方面的一门科学。
1.天然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天然药物化学家通常使用各种提取和分离方法,从植物、动物或微生物等天然资源中提取出具有药效的化合物。
提取过程一般包括破碎、浸泡、萃取、过滤、结晶等步骤。
分离则通过各种物理和化学方法将混合物中的化合物分离出来,如色谱技术、分液、蒸馏等。
2.天然化合物的结构鉴定天然化合物的结构鉴定主要通过光谱和波谱技术,如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等,以及各种化学反应来确定的。
根据这些技术和反应可以确定化合物的分子式、构型、构象等。
3.天然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天然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包括抗氧化、抗肿瘤、抗病毒等方面的研究。
药物化学家通过细胞实验、动物模型等手段研究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并探索其作用机制,为发现新的药物提供思路。
4.天然化合物的全合成及半合成全合成是指从简单的原料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步骤合成目标化合物。
半合成则是利用天然化合物为原料,经过化学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
这两种方法都可以用于制备具有药效的天然化合物,优化的合成路线可以提高化合物的产量和质量。
5.天然化合物的药理及临床应用天然化合物的药理性质包括抗疟疾、抗艾滋病等,通过药理学研究可以了解化合物的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
临床应用则是将天然化合物作为药物应用于人体,验证其疗效,并观察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6.天然化合物的构效关系研究构效关系是研究化合物结构与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
通过构效关系研究,可以发现新的药物设计和合成方法。
构效关系研究包括化合物的立体构型、分子量、元素组成等方面。
7.天然化合物的制备工艺研究制备工艺是实现天然化合物工业生产的关键环节。
天然药物化学家通过研究和优化制备工艺,可以提高天然化合物的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天然化合物的工业化生产。
制备工艺的研究涉及反应条件、溶剂选择、温度控制、纯化方法等多个方面。
天然药物的研究

天然药物的研究在当今医学领域中,天然药物的研究和应用备受关注。
天然药物指的是来源于植物、动物或矿物的药物,它们具有丰富的化学成分,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疾病和维持健康。
一、天然药物的优势天然药物相较于合成药物有许多优势。
首先,它们具有更低的毒性和副作用。
天然药物通常以有机形式存在于生物体中,与人体更加相容,使用过程中副作用较少。
其次,天然药物具有更广泛的适应症。
由于天然药物中的化学成分更加复杂多样,它们可以同时对多个病理过程产生影响,治疗效果更全面。
此外,天然药物还具有更好的可持续性。
自然界中的草药、植物和矿物资源相对丰富,能够满足医药研究和生产的需求。
二、天然药物研究的方法天然药物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采用化学和生物学技术。
化学技术可以通过分离、提纯和分析,确定天然药物中的活性成分。
生物学技术则可以通过体外和体内试验,评估天然药物对生物体的效应和毒性。
此外,近年来,基因工程和遗传学技术也被用于天然药物的研究,通过改良植物的遗传基因,提高药物的有效成分含量。
三、天然药物的应用领域天然药物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传统医学中,中药被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
例如,黄连、阿胶等中药已经被应用几千年。
同时,现代医学和药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天然药物在癌症治疗、免疫调节、心脑血管疾病等方面具有潜在的作用。
此外,天然药物还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和保健品的制备,以增强人体免疫力和促进健康。
四、天然药物的挑战尽管天然药物具有众多的优势,但其研究和应用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天然药物的成分复杂多样,难以确定其具体的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
此外,天然药物的来源数量有限,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此外,天然药物的疗效和剂量的个体差异较大,需要进一步进行个性化治疗的研究。
总结而言,天然药物的研究和应用为人类带来了许多福音。
其优势在于低毒性、广泛适应症以及可持续性。
但是,天然药物的研究也面临一些挑战,如成分复杂性和资源保护。
名词解释天然药物化学

名词解释天然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是研究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和化学性质的学科。
天然药物是指从植物、动物、微生物等自然界中提取的药物,其来源于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天然药物的提取和分离: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的第一步是从天然来源中提取药物,并通过化学方法进行分离纯化。
这需要运用不同的提取技术,如溶剂提取、萃取、蒸馏等,以及色谱、电泳等分离技术。
2. 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分析: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的重点是确定药物的化学成分。
通过使用不同的分析技术,如质谱、核磁共振、红外光谱等,可以确定药物中存在的化学物质的种类和结构。
3. 天然药物的化学性质研究:天然药物化学研究还包括对药物的化学性质进行研究。
这包括药物的物理性质(如溶解度、熔点等)和化学性质(如稳定性、反应性等)的研究,以及对药物的药理学作用机制的研究。
4. 天然药物的合成和修饰:天然药物化学研究还涉及对天然药物的合成和修饰。
通过对药物分子结构的理解,可以合成类似结构的分子,以获得更好的药物活性和选择性。
此外,还可以通过对药物分子结构的修饰,改变其药性和药代动力学特性,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减少副作用。
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对于药物的发现、开发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研究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和化学性质,可以更好地理解药物的活性和药效,为药物的设计和合成提供参考。
此外,天然药物化学研究还可以为天然药物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化提供科学依据,保证药物的安全和有效性。
总之,天然药物化学是研究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和化学性质的学科,通过对天然药物的提取、分离、分析和研究,可以揭示药物的活性和作用机制,为药物的发现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药物分析中的天然药物分析技术研究

药物分析中的天然药物分析技术研究天然药物一直以来都是人们获取药物疗效的重要来源之一。
而对于天然药物的分析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医药领域中的热门问题。
本文将重点讨论药物分析中的天然药物分析技术研究,并介绍几种常见的天然药物分析技术。
一、色谱分析技术1. 气相色谱法(GC)气相色谱法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分析技术,通过将待测样品与气相色谱柱中的固定相进行相互作用,根据不同的相互作用力来分离和鉴定药物成分。
该技术对于挥发性物质的分析非常有效,在天然药物中广泛应用。
例如,薄荷中的薄荷醇就可以通过气相色谱法进行定量分析。
2. 液相色谱法(HPLC)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基于样品溶解于溶液中,通过与固定相进行交互作用的分析技术。
该技术可以根据不同的化学性质,如极性、相对分子质量以及离子性来分析和鉴定药物成分。
液相色谱法广泛用于药物分析中,可用于鉴定天然药物中的活性成分。
二、质谱分析技术质谱分析技术是一种通过测量药物分子光谱特性来鉴定和定量分析药物成分的方法。
常见的质谱技术包括质谱联用技术(GC-MS、LC-MS)、质谱成像等。
在天然药物分析中,尤其是对于复杂混合物的鉴定中,质谱分析技术被广泛应用。
该技术可以提供准确的质量数据和分子结构信息。
三、光谱分析技术1. 红外光谱(IR)红外光谱分析是利用物质对红外光的吸收和散射特性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分子特定振动模式与入射光的能量相互作用。
红外光谱技术在天然药物的化学指纹图谱研究中非常常见。
2. 紫外-可见光谱(UV-Vis)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主要是利用化合物在紫外或可见光区域的吸收特性进行分析。
该技术在天然药物的含量测定和质量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
综上所述,药物分析中的天然药物分析技术研究非常重要。
通过色谱、质谱和光谱等分析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好地鉴定和定量分析天然药物中的活性成分和其他成分,为药物研发和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未来,随着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天然药物分析技术也将不断创新和完善,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药物。
天然药物的筛选与研究

天然药物的筛选与研究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天然药物的研究和应用也日益受到关注。
天然药物与合成药物不同,其活性成分来自于天然界的植物、动物以及微生物等,因此具有较好的生物可降解性和较强的药效。
但是,天然药物本身繁杂多变,药理学作用机制也更为复杂,因此在药物的筛选和研究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
本文将从筛选和研究两方面探讨如何开展有效的天然药物研究。
一、天然药物的筛选天然药物种类繁多,如何进行有效的筛选十分关键。
通常情况下,筛选过程包括采集原料、提取活性成分、分离纯化和评估药效等步骤。
1. 采集原料采集原料是天然药物筛选的首要步骤。
药物的来源和品质对研究结果有重要影响。
在采集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生物多样性,合理利用资源,防止滥采滥用造成环境破坏。
同时,为了保证药物活性成分的稳定性和纯度,采集的药材需要经过干燥、脱水处理等加工工序。
2. 提取活性成分在采集的原料中,往往存在多种化合物,其中不同化合物的药效也存在差异。
因此,提取药材中的活性成分是进一步筛选的重要步骤。
提取方法多种多样,包括溶剂提取、超声波提取、微波提取等。
其中,溶剂提取是最为常用的方法,但需要注意溶剂的选择和浓度,避免对药材产生不利影响。
3. 分离纯化提取得到的药物中,含有多种有活性的化合物。
在这些化合物中筛选出最为有效的成分是进行研究的关键。
分离纯化方法包括柱层析、液-液萃取、薄层层析等,需要依据药物的性质和纯度要求来选择最佳方法。
4. 评估药效在筛选中,药效的测定是最为关键的步骤。
一般采用动物实验的方式,对药物的安全性和作用机制进行评估。
同时,药效的评估需要遵循道德规范,保证实验的合法性和科学性。
二、天然药物的研究天然药物筛选出有效成分后,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探索其药理学作用机制和可能的应用领域。
1. 药理学作用机制天然药物相较于合成药物更加复杂,其药理学作用机制也更为复杂。
因此,探究其药理学作用机制是天然药物研究的重要环节。
天然药物研究的最新进展

天然药物研究的最新进展在现代医学中,药物疗法是一种非常常见且有效的治疗方式。
而其中许多药物都是由天然物质提取或是由天然物质所合成而成。
近年来,天然药物的研究备受关注,许多新的进展也不断出现。
一、天然药物的研发模式天然药物的研发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化学成分分离法、活性成分筛选法和整体化合物法。
化学成分分离法是指从天然物质中提取出来的化学成分进行研发,例如从植物中提取出化学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筛选。
这种方法研究出来的化合物组分比较纯,应用范围广,但它与整体药物中天然物质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存在差异,也可能会出现毒性或副作用。
活性成分筛选法是指将天然药物的整个化合物组分用于研究,并筛选出其中具有活性的成分。
这种方法比较贴近整体药物的临床应用,但可能会出现不同批次药材的化合物组分不同、稳定性差的情况。
整体化合物法是指将天然药物中的整个物质进行研究,包括混合比例和结构,这种方法可以减少药物中化学成分的锐化,更贴近药物的生物活性。
但是,整体化合物的繁杂性使其难于准确地标准化,在临床中使用可能会出现变异性。
二、天然药物的应用领域1.抗感染许多天然药物可能对某些感染性疾病有着较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例如:化脓性链球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感染,能够引起多种临床疾病,从轻微的感冒、咳嗽到严重的脑炎、肺炎等。
一些研究表明,植物中的多酚成分可以有效抑制化脓性链球菌的增殖,从而发挥抗感染作用。
2.抗癌天然药物在抗癌领域也备受研究。
例如:紫锥菊、甘草、绞股蓝等中草药中的化学成分可以在体内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恶性肿瘤的生长和蔓延,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3.心血管保护天然药物在心血管保护领域也有着广泛的研究。
例如:中草药丹参中的化学成分可以通过改善心脏的代谢能力、增加心脏血流量,从而对心血管功能起到保护作用。
另外,广藿香中的化学成分也能够通过调节心肌细胞代谢,增加心输出量并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4.免疫调节天然药物在免疫调节领域也备受关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然药物的研究方法
1》研究天然药物的成分、理化性质、对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
a.溶剂提取法
溶剂提取法是自古以来天然药物成分提取应用追广泛的方法。
它主要根据提取成分具有的溶解性能选用合适的溶剂进行提取。
提取方法有煎煮法、浸渍法、渗虑法、回流提取、连续回流提取
b.水蒸气蒸馏法
水蒸气蒸馏法运用于提取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的难溶于水的成分,主要用于挥发油类的提取
c.近年来新研制的新型提取手段
1、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超临界流体指处于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以上的流体。
例如二氧化碳、氨气、乙烯、丙烷、水等。
与常温常压下的气体和液体比较,超临界流体具有两个特性:其一,密度接近与液体,具有类似于液体的密度;其二、粘度接近与气体,具有类似气体的低粘度。
由于其同时具有类似于液体的密度和类似于气体的低粘度,故超临界流体既具有液体对溶质溶解度较大的特点,又具有气体易于扩散和运动的特性,其
传质速度大大高于液相过程。
植物药材中的许多成分都能被其溶解,并且随着压力的增大,溶解度增大。
在能作为超临界流体的化合物中,二氧化碳由于其性质稳定、无毒、不燃烧、价廉一句较低的临界压力和较低的临界温度在天然药物的萃取已广泛应用。
特别是对生物碱、醌类及其衍生物、香豆素、黄酮类皂苷及多糖、挥发油类的提取,所得产品无论收率还是质量都比传统的好。
2、超声萃取技术
超声萃取技术是利用超声波具有的机械效应、空化效应及热效应,通过扩大介质分子运动速度,增大介质的穿透力以提取天然药物的有效成分的方法。
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可以使介质质点在传播空间内产生振动,从而强化介质的扩散、传质,这就是超声波的机械效应。
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产生一种辐射压强,沿声波方向传播,对物质有很强的破坏作用,可使细胞组织变形,植物蛋白质变性,同时还可以给予介质和悬浮体以不同的加速度,使介质分子的运动速度远大于悬浮体分子的运动速度,从而在两者之间产生摩擦,这种摩擦力可使生物分子解聚,使细胞壁上的有效成分更快的溶解在溶剂中。
3.微波萃取法
微波萃取取法主要是基于其热效应。
微波辐射导致细胞内的极性物质尤其是水分子吸收微波能量而产生大量的热量,使细胞内温度升高,液态水气化产生的压力细胞膜和细胞壁冲破,形成微小的孔洞。
再进一步加热,细胞内部和细胞壁水分减少,细胞收缩,表面出现裂纹,溶解并释放细胞内的物质。
微波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可以在反应物内外部分同时均匀、迅速的解热,故提取效率高,但不运用于热敏性成分的提取。
2》分离提纯
a.溶剂法
b.沉淀法
c.色谱分离法
四、利用精密仪器对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
.天然药物经过提取、分离、纯化后精制成单体化合物后,发现其结构复杂有特殊的生物活性,这是天然药物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通过对这些成分的测定,继而为研发新药提供可靠的依据。
近年来,相继被开发出来用于其结构测定的精密仪器有以下几种:
1》紫外光谱
应用紫外光谱化合物结构的原理是基于分子中的电子科因光照射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而缠身紫外吸收。
在天然化合物的结构测定中,紫外光谱对于分子中是否有不饱和键,尤其是含有共轭双键,不饱和羰基结构的化合物以及芳香化合物的结构鉴定,是一种重要手段。
2》红外光谱
应用红外光谱测定化合物结构的原理,主要基于分子中价键可因红外光照射产生伸缩振动和弯曲振动而产生红外吸收。
化合物的许多官能团如羟基、氨基、重基、芳环等吸收均出现在此区域内。
3》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是在磁场的作用下,以射频进行照射,由具有磁距的原子核产生能级跃迁而获得共振信号。
4》质谱
质谱是吧化合物分子用一定的方式裂解后生成的各种离子,按其质量大小排列而成的图谱。
总之,天然药物的研发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关注,通过现代化的研究方法所提取出的有效成分在治疗长期难以治愈的疾病中已获得了令人震撼的疗效。
我们相信随着人类更加深入的研究,一定会更客观的认可天然药物的价值,天然药物将不会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在更加精密的仪器面前,天然药物将在更多的新药中出现,造福全人类。
物理方法有
1半仿生提取技术
“半仿生提取法”(简称SBE法)是将整体药物研究法与分子药物研究法相结合,从生物药剂学角度,模拟口服给药及药物经胃肠道转运的原理,为经消化道给药的中药制剂设计的一种新的提取工艺。
经专家研究,均显示半仿生提取法在增加有效成分的提取率、提高某些药效学指标方面明显优于水提法,是一种值得在中药提取分离中推广的好方法。
它的局限性在于仍沿袭高温煎煮法,使许多热敏性物质受到破坏,降低了药效。
针对半仿生提取法的局限性,人们研制了仿生提取法。
它模拟人体胃、肠的内环境,提出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在低温下提取中药,并且引进酶催化,使药物转化成人体易综合利用的活性混合物,初步试验已显示比单纯水提的效果好。
2超声提取技术
超声波是一种弹性机械振动波,它产生强烈振动,高速度,强烈的空化效应,搅拌作用。
因此,能破坏植物药材的细胞,使溶媒渗透到药材细胞中,从而,加速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溶解,以提高有效成分的提取率。
研究证明,超声提取不会改变有效成分的结构,并且缩短了提取时间,提高了提取效率。
超声技术在中草药成分提取中应用广泛。
但要用于大生产,还有待于解决工程设备放大的问题。
3生物酶解技术
中药制剂的杂质大多为淀粉、果胶、蛋白质等,针对杂质可选用合适的酶法予以分解除去。
酶反应较温和地将植物组织分解,可以较大幅度提高收率。
在国内,上海中药一厂,首先应用酶法成功地制备了生脉饮口服液。
目前,用于中药提取方面研究较多的是纤维素酶。
中药用酶法提取,收率明显提高,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但该技术存在着局限性。
酶法提取对实验条件要求较高,除此以外,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酶的浓度、底物的浓度,温度、pH、抑制剂和激动剂等对提取物有何影响。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必将为中药的提取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4微波技术
微波萃取是利用微波来提高萃取率的一种最新发展起来的新技术。
微波加热属内部加热过
程,经过微波辐射后能富集药材中有效成分。
具有选择性高、操作时间短、溶剂耗量少、有效成分得率高的特点,被应用于环保方面。
微波萃取技术具有设备简单,节省时间,投资少,适用范围广,萃取效率高,重现性好,节省试剂,污染小等优点。
但在中药提取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5破碎提取技术
在分析各种传统溶剂提取法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并建立了一种新的提取方法—破碎提取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对植物材料在适当的溶剂中,充分破碎而达到提取的目的。
根据流体力学原理,参照国外先进技术,研制出一种新型的破碎提取器,这种提取器破碎提取一次仅需1~2min ,提取后药材被破碎成匀浆状。
通过先用各种性质的药材,分别进行冷浸提取法、渗漉提取法耗低,分离效率高,多用于对中药提取液的精制纯化,以达到简单,避免了高温加热,提取时间也极短。
但提取物的收率并不是最高,也局限于实验研究,要应用于大生产,还需进一步研究。
6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超临界流体萃取(简称SFE)是一种以超临界流体代替常规有机溶剂,对中草药有效成分进行萃取和分离的新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当气体处于超临界状态时,成为性质介于液体和气体之间的单一相态,具有和液体相近的密度,粘度却明显低于液体,扩散系数为液体的10~100倍,因此,对物料有较好的渗透性和较强的溶解能力。
超临界流体的萃取特点是萃取、分离为一体,不存在物料的相变过程,不需要高温加热,不需回收溶剂。
操作方便,大大缩短了工艺流程,降低成本,节约能耗。
常用的超临界流体为CO2 。
近年来,用SFE -CO2萃取的天然药物很多, 该技术设备属于高压设备,一次性投资较大,运行成本高。
目前,在工业化生产中,已有部分大型中药制药企业应用,但还难以普及。
同时,超临界流体萃取主要提取脂溶性成分,对水溶性成分的提取具有局限性。
7大孔树脂分离技术
大孔树脂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吸附剂,既有物理吸附作用,又因多孔状结构而有筛选作用。
在中药有效成分分离提取的应用中,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与离子交换法和溶媒法相比具有选择性好,效率高、污染小、可反复使用,成本低的优点。
除上述高新技术外,还有超微粉碎技术、固相微萃取技术等新技术。
许多研究显示,这些新技术在中药提取分离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但从目前研究来看,这些技术还存在着不同层次的局限性,特别是现在多为实验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