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中的舞者》赏析
《黑暗中的舞者》影评(大全5篇)

《黑暗中的舞者》影评(大全5篇)第一篇:《黑暗中的舞者》影评《黑暗中的舞者》观后感因为没有把这个观后感当做一个论文来看,可能更多地,是一种思想上的表达,对于格式上的不如人意还请老师见谅。
这部影片给我最强烈的感觉就是强烈的对比。
从片名开始,“黑暗”压抑而沉郁,“舞者”理想而充满激情。
黑暗绝对不仅仅是指女主角的失明,更是一种对社会现状的无奈。
如果把客体仅仅对应为社会未免有点有失偏颇。
更应该说是对人性的一种集合,人性绝对不是只有善恶之分,我一直都相信。
如果说比尔是造成这个影片悲剧的源泉,那么比尔在接小俊放学的时候,在给小俊买单车的时候,在拼命的爱着忠诚于自己妻子的时候,他不是善良的吗?这个影片的背后有一个不知道真假童话故事:一个小女孩去森林中游玩,她手里有面包,口袋里有玩具,但一路上她愉快地把所有的东西一件件给予周围的人,最后她什么也没剩下,一贫如洗。
可她说:“我一切都会顺心如意,一切都将完好如初。
说导演是根据这个童话的小女孩来塑造了女主角的性格。
萨曼做的一切就是和小女孩一样的自我牺牲,这也是萨曼的可爱之处。
她为了“沉默是金”的承诺,放弃了澄清自我的机会,她为了儿子的眼睛放弃了翻案的可能。
可让我思考的是这种自我牺牲究竟能带来什么,一个不属于自己的罪名,不明真相的人的恨意和爱她的人痛苦。
归根到底,一个善良的人活在这个世上为什么得不到她本应该得到的?这就是本就是一种社会的错误,他不给善良的人以机会。
当律师在法庭上尽力的的保护自己当事人的利益时,他有没有在乎事实的真相。
当社会舆论被愤怒绑架时,所作出的错误决定又凭什么左右司法程序。
就像李天一的案子,李天一是强奸还是嫖娼因为什么来界定。
就因为社会对李天一本人的偏见,就可以让媒体来强迫司法的判断吗?萨曼因为失明而丢掉了工作,无法得到任何医疗的救助。
它甚至保障不了一个人最基本的生命权,这就是社会给予善良的人最好的报答。
让我更震撼的是,萨曼对于死亡最简单,最真实的恐惧。
《黑暗中的舞者》中的艺术创作与自我表达

黑暗中的舞者:艺术创作与自我表达简介《黑暗中的舞者》是一部深受观众喜爱的舞台剧,它讲述了一个年轻女孩在黑暗中发现自己独特才华的故事。
该剧通过舞蹈、音乐和话剧相结合的形式,生动地展示了艺术创作与自我表达的重要性。
本文将探讨《黑暗中的舞者》中体现的艺术创作和自我表达的主题,并分析其对观众和演绎者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影响。
艺术创作与自我表达在《黑暗中的舞者》中1. 舞蹈在《黑暗中的舞者》中,舞蹈是主要的艺术形式之一,它通过身体语言来传递人物内心世界。
女主角通过独特而精湛的舞蹈技巧,表达她内心深处所隐藏着的情感和渴望。
这种艺术创作方式不仅展示了个体对舞台上角色的理解和塑造能力,还让观众们能够深入感受到人物的情感和内心变化。
2. 音乐音乐在舞台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通过旋律、节奏和声音表达人物的情绪和心境。
《黑暗中的舞者》中运用了多种风格的音乐,从柔和悲伤到激昂欢快,通过音乐与舞蹈相互配合,增强了观众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共鸣。
3. 话剧除了舞蹈和音乐,话剧也是《黑暗中的舞者》中自我表达的重要形式之一。
通过剧本的对白和角色之间的互动,在舞台上创造出一个真实而令人沉浸其中的世界。
演员们通过话剧来表达人物内心的思考、矛盾以及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引发观众对现实生活中个人困惑与追求的思考。
艺术创作与自我表达对观众和演绎者之间关系的影响《黑暗中的舞者》带给观众一种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体验。
通过舞蹈、音乐和话剧的融合,观众们得以感受到艺术创作和自我表达的力量。
这种连结使观众与演绎者之间建立起一种情感共鸣,让观众深入思考自己内心世界中未曾被发掘的潜力。
同时,对演绎者来说,通过参与《黑暗中的舞者》这样的艺术创作,他们有机会将自己不同侧面的个性和情感展现给观众。
这种体验不仅能够拓宽演绎者的表演技巧和视野,还加深了他们对自我的理解和认知。
艺术创作与自我表达对社会影响艺术创作和自我表达在《黑暗中的舞者》中所传递出来的勇气、独特性和接纳他人不同之处的精神,在社会层面上也具备着重要意义。
《黑暗中的舞者》影评

《黑暗中的舞者》影评丹麦导演拉斯·冯·提尔是一位备受争议的电影艺术家,以其个性鲜明、离经叛道的作品而闻名于世。
他的电影常常深入探索人性的黑暗面,毫不留情地揭露和拷打人的原罪。
《破浪》《黑暗中的舞者》和《狗镇》是他的代表作,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一窥他的艺术造诣和精神世界。
拉斯·冯·提尔的电影常常以人性本恶为主题,他毫不留情地撕开伪善的面具,展现人性的丑陋和狰狞。
在《破浪》中,他矛头直指宗教的偏执和传统的霸凌,挑战了人们对天堂和地狱的传统观念。
而在《黑暗中的舞者》中,懦弱、自私和虚伪的比尔颠覆了代表正义和公信的警察形象,成为伪善的代名词和悲剧的缔造者。
在《狗镇》中,人性的丑陋更是以群戏和无意识的形式展现,每个人都在作恶,而格瑞斯则用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承受着一切。
然而,在黑暗的人性中,我们依然能看到微弱的光亮。
这光亮源于爱情、源于理想、源于希望,是浪漫主义的情怀和理想主义的救赎。
贝丝、莎玛和格瑞斯在最悲惨的遭遇中,用最强大的精神力量与命运和社会斗争。
贝丝的真挚和虔诚换来了奇迹,扬从死亡边缘站起来,连天堂的钟声也为她的圣洁的灵魂送行。
莎玛在最艰难的时刻,总能靠着幻想中的舞台剧坚持下来,一步步接近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格瑞斯则用行动告诉我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拉斯·冯·提尔对女性充满了怜悯和赞美。
他电影中的女主角虽然都有着神经质和一根筋的特点,但却都纯真善良、坚毅执着。
她们的强大精神与羸弱的外表和不幸的遭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贝丝即使打扮成一个最恶俗的妓女,也丝毫没有风尘气,眼神如孩子般清澈透明。
莎玛在艰苦的环境中生活,始终面带微笑,心怀希望。
美丽的格瑞斯脱下华服,受尽欺凌和屈辱,依然散发着高贵的光芒。
拉斯·冯·提尔的电影在形式上也进行了创新,他将章回体、舞台剧和歌舞戏等艺术形式巧妙地嫁接在电影上,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体验。
尤其是《狗镇》,用简单至极的象征性场景和道具构建出一个封闭社会,营造出令人窒息的氛围。
《黑暗中的舞者》赏析

中, 对生活无法掌控 的她却可 以掌 控工厂机器 玛 臆想 出的轻 快歌舞 , 中的剪辑更是 印证了 其 句话: 好的剪辑就是看不到接点 的剪辑。 它比 的运作 , 生活 中寂寞不 受人瞩 目的她 却可以和 工厂的男工人任 意欢快舞蹈 , 尔玛那种对于 较 明显 的特 征就是剪辑速度 的有缓有疾 。 塞 当塞 舞蹈的热忱 , 对生活 的希望 , 让我们 感受到 的, 尔玛 由于沉 闷和疲惫 的时候 , 剪辑速度相 对比 是黑暗 中的一份 光明, 一束温馨。 较 慢从而给 了她 足够的 时间歇 喘和想 象。 而正 《 我什么都见过 》 最后 第二首歌 》 与《 在剧 是 由于这样 一个缓慢 的剪辑 速度 , 让我们 在一 情的映照下让人潸然泪下。 个 镜头 中就 捕捉到了足够 多的信息量 。 它让 我 《 我什 么都 见过 》 在塞 尔玛完全 失明而 们 仔细 看到 了女 主人公 的脸部 表情细 节 的变 口 昌 被解雇的 时候 , 想出 自己和 暗恋者谢夫 的 她臆 化。 而或许 , 剪辑 师也在这样一个缓慢的节奏中 对唱。 孕育着下面 情节和节奏 的爆 发。 我们都可 以感 “ 老实说 , 我漠不 关心 。 我什 么都见 过 了。 受到 , 当节奏渐 渐加快 , 乐渐 渐 明快 的时候 , 音 我见过黑暗 , 我见过小火花的光辉 , 我见过我想 剪辑速度也 随着节奏渐渐 加快。 几个不 到一秒 看的、 我需要看 的 —那就够了 , — 想多要就是贪 的镜头在音 乐的陪衬下 流畅地接在 了一起 , 在 更感 受到 了一种 呼之欲 心。 我见过我是谁 、 知道我将如何 , 我什么都见 让人 目不 暇接的时候 ,
苦劳作 , 并最 终因此杀人 , 被处 以绞刑而死 。 但 这 又是 一部绝美 的音 乐片 , 它带给了人们 无法
《黑暗中的舞者》影评

《黑暗中的舞者》影评从故事的逻辑角度来看,这部电影充满了矛盾和不合理之处。
一个即将失明的母亲,为了拯救患有同样家族视力疾病的儿子,辛苦赚钱,却因为不良警察而杀人自卫。
然而,她却不肯为自己做辩护,最终被处绞刑。
我们不禁要问,这个母亲为什么要如此行为怪异?她为什么要选择沉默?她为了成为一个貌似负责的母亲,却实际上做了一个最不负责任的母亲。
她完全可以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态度,让自己和孩子共同面对困难,但是她选择了封闭,既封闭了自己的生活,又强制封闭了孩子。
从感情表达的角度来看,这部电影也是非理性的。
女主人公的心是扭曲的,她为了赎罪而选择了痛苦的生活,却不愿意让儿子知道真相。
她明知生孩子会给下一代带来遗传疾病,但为了体验抱着自己孩子的感觉,还是生下了他。
这是一种母爱么?如果说是,那么它是自私的,还是伟大的?在可以通过法律为自己伸张正义的时候,她却选择了沉默。
难道被判处死刑就不会增加儿子的焦虑了吗?为什么不去选择更加光明,更加快乐的生活,而一定要把事情演化到最坏的局面呢?此外,电影中的音乐也被过度渲染,成为了一种逃避现实的工具。
音乐对她来说不是崇高、美好和坚强的象征,而是她的安全洞,是她逃避现实的工具。
她利用音乐的美妙来掩饰自己内心的慌张和恐惧,当没有音乐的时候,她根本没有勇气面对生活的挑战和现实。
音乐使她生活在黑暗里,而黑暗给了她安全,只有在黑暗的音乐世界里,她才能翩然起舞。
但是一旦音乐停止,她便会瘫软下去。
我认为这部电影的导演和演员都没有成功地传达出电影的主题和情感。
导演的手法过于粗糙,演员的表演也过于夸张,使得整个电影看起来像是一场闹剧。
尽管这部片子获得过嘎纳电影节的大奖,但也无法掩盖它内在的幼稚和脆弱。
它会很快被遗忘,也许会在怪异电影之林里留下一席之地。
《黑暗中的舞者》影评

《黑暗中的舞者》影评《黑暗中的舞者》是一部极具震撼力的电影,它以独特的纪实性拍摄手法和深刻的主题探讨,触动了无数观众的心灵。
然而,对于这部电影,我却有着复杂的感受。
让我谈谈电影的拍摄手法。
纪实性的拍摄确实为影片营造出了一种真实而紧迫的氛围,使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主角莎曼的困境和挣扎。
然而,这种手法也带来了一些视觉上的不适,尤其是在一些紧张的场景中,会让人感到头晕目眩。
关于主角莎曼,我对她的形象和行为有些难以认同。
她的头发总是乱糟糟的,给人一种邋遢的感觉。
虽然她生活贫困,但这并不能成为她不注重个人形象的借口。
此外,她在工作中的不专心和给同事带来的麻烦也让人感到无奈。
她似乎总是处于一种无助的状态,需要别人来为她解决问题,而不是自己积极地面对和解决。
然而,正是莎曼的“弱智”形象和她与周围环境的冲突,引发了我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
她的善良和纯真在黑暗的现实中显得如此脆弱,她的坚持和勇气也让人感到敬佩。
她的遭遇让我深刻地意识到,社会的不平等和残酷性往往会对那些处于弱势地位的人造成巨大的伤害。
电影中的爱情情节也让我感到困惑。
喜欢她的男人一直守护着她,而她却一直没有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只是默默地接受着他的付出。
这种行为不仅对那个男人不公平,也对她自己的幸福构成了威胁。
她应该学会坦诚地面对自己的感情,而不是让别人去猜测。
至于杀人的情节,我更是无法理解她的行为。
她在被妻子质问时没有为自己辩解,而是选择了直接跑上楼问丈夫。
最终,在丈夫的气话下,她杀了人,并把自己置于绞刑台上。
这种行为的冲动和盲目让我感到震惊。
她本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或者寻求他人的帮助,但她却选择了最极端的方式。
在法庭上,她一言不发地说谎也让我无法接受。
如果她真的是被冤枉的,那么她应该勇敢地站出来,通过正式的方式讨回公道。
而不是选择沉默和欺骗。
她的行为让我对她的信任度大打折扣,也让我对她的“美好”产生了怀疑。
《黑暗中的舞者》是一部引人深思的电影,它通过一个普通人的故事,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复杂。
《黑暗中的舞者》:艺术与痛苦的交织与展现

黑暗中的舞者:艺术与痛苦的交织与展现介绍《黑暗中的舞者》是一部描写艺术与痛苦相互交织的作品。
本文将探讨该主题,并分析其中的深刻意义以及对人类情感的触动。
艺术和痛苦:共生关系在艺术创作中,经常出现对痛苦的探索和描绘。
痛苦可以是身体上或者心灵上的折磨,但它也是灵感源泉之一。
通过表达内心情感、彰显悲伤和挣扎,艺术家们能够传达情感复杂性并唤起观众共鸣。
舞蹈艺术中的黑暗元素在舞蹈艺术中,黑暗元素常常被巧妙地表达出来。
舞者们通过肢体语言、编排和音乐等多种手法,在黑暗背景下诠释内心世界中的问题、挣扎和抽象概念。
这样的安排呼应了生活中我们所面对的困境和压力。
艺术如何转化痛苦为力量通过艺术的创作,艺术家们能够将个人的痛苦转化为力量。
他们运用舞蹈技巧、情感表达和舞台设计等多种手段,将内心的痛苦从个体经历升华为普世的情感共鸣。
观众也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找到了安慰、理解和启示。
痛苦在艺术中的价值尽管是在黑暗中展现,但这些探索与表达都是为了寻求人类情感的真实和共鸣。
通过揭示内心深处的痛苦和困境,艺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培养同理心和宽容度。
同时,这样的作品也提出了思考生活意义、面对困难以及超越痛苦的问题。
结论《黑暗中的舞者》以其深刻而引人思考的主题挑战和震撼着观众。
艺术在诠释痛苦时不仅仅是一种呈现方式,更是一种沟通与纾解方式。
它帮助我们面对困难并在黑暗中找到光明,展现出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和力量。
通过探索艺术与痛苦的交织,我们能够得到不同层面的启示,并更深刻地理解生命中存在的困境和挑战。
《黑暗中的舞者》- 美与残忍在舞蹈界的碰撞

黑暗中的舞者 - 美与残忍在舞蹈界的碰撞
1. 简介
《黑暗中的舞者》是一部探讨美与残酷并存的舞蹈作品。
它通过独特的创意和
技巧展现了舞者们在黑暗之中追求完美,同时揭示了他们所经历的痛苦和挣扎。
2. 舞蹈背景
2.1 舞蹈艺术的美学概念
解释舞蹈艺术基本概念,如优雅、力量、灵活性以及对身体表达情感和故事性。
2.2 残酷主题在舞蹈中的应用
介绍在现代舞剧中常见的残酷主题,并给出例子说明。
探讨为什么舞者喜欢将
残酷元素带入作品,以表达更深层次的情感。
3. 制作过程
3.1 灯光与音乐设计
解释如何利用灯光和音乐来增强《黑暗中的舞者》所要传达的情感效果。
提供
具体例子分析。
3.2 舞蹈动作与编排
介绍舞者们在表现残酷情感时所采用的特定动作和编排。
解释这些动作如何通
过身体语言传达复杂的情绪。
3.3 化妆与服装设计
解释舞者在《黑暗中的舞者》中使用的化妆和服装设计,以突出残酷主题并增强表达效果。
4. 舞蹈表演及反响
4.1 观众体验
描述观众在观看《黑暗中的舞者》时可能会有何种感受,比如震撼、共鸣或意味深长等。
4.2 舞蹈评论与评价
探讨该作品在公众和舞蹈界中所引起的讨论和评价。
列举一些评论家对该作品的看法,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5. 结论
总结该文档,包括探讨了《黑暗中的舞者》这部舞蹈作品在美与残忍之间展开碰撞的主题,在制作过程中利用了灯光、音乐、动作、编排、化妆和服装等元素来表达这一主题。
同时概述了观众在观看中可能的体验,并讨论了该作品在公众和舞蹈界中引起的反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暗中的舞者》赏析【摘要】电影《黑暗中的舞者》是世界著名导演拉斯?冯?提尔“良心三步曲”的最后一部。
这是一部别出心裁且唯美感性的歌舞片,有一点浪漫,也有一点灰色,但是却充满力量。
导演本人将作品描绘为“一部和现实激励碰撞的大制作和情节音乐剧”。
的确,铺陈其间的七首歌所渲染的天籁般诗意的效果、导演高超的剪接技巧,独具匠心的色彩还有演员出色的表演都是此片备受欢迎的原因。
【关键词】歌舞剪辑色彩《黑暗中的舞者》叙述的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故事。
一位即将失明的母亲,为救治儿子而辛苦劳作,并最终因此杀人。
被处以绞刑而死。
但这又是一部绝美的音乐片,它带给了人们无法言传的力量。
它既有琉璃的色彩,又有深渊一样的穿透力。
一、精致的歌舞与现实的七个场景相对应的是七个歌舞的场景。
七首歌,七个地方。
在工厂车间,在铁路旁,在家居里,在排舞场,在法庭上,在牢房里,在绞刑台上,塞尔玛一共做过七个梦,而且全是在白天。
一个对生命充满乐观渴望的单亲妈妈,白日做的七个梦,虽然欢快,但却给人无限凄凉和怅惘的感触。
这七个歌舞场景,借鉴了更多的百老汇音乐剧的形式和电影的手段将音乐剧与话剧的各个场景分别结合在一起,形成七个组合,现实的故事与幻想并列起来。
每当现实的生活艰难到让她受不了的时候。
音乐就会响起,她就沉入了她的世界。
想象的明亮和现实的滞重之间爆发出的感伤无疑打动着每一位观众。
毫无疑问。
除了故事主线峰回路转、跌宕起伏,整个影片的亮点,均在导演对歌舞真实定义的重新延续。
在导演眼中起舞是自由的符号,是对命运压迫的反抗。
在她的想象中,对生活无法掌控的她却可以掌控工厂机器的运作,生活中寂寞不受人瞩目的她却可以和工厂的男工人任意欢快舞蹈,塞尔玛那种对于舞蹈的热忱,对生活的希望。
让我们感受到的,是黑暗中的份光明,一束温馨。
《我什么都见过》与《最后第二首歌》在剧情的映照下让人潸然泪下。
《我什么都见过》唱在塞尔玛完全失明而被解雇的时候,她臆想出自己和暗恋者谢夫的对唱。
“老实说,我漠不关心。
我什么都见过了。
我见过黑暗,我见过小火花的光辉,我见过我想看的、我需要看的――那就够了,想多要就是贪心。
我见过我是谁、知道我将如何,我什么都见过了,无须再看什么。
”在柔和的阳光下,塞尔玛悠扬唱出这支歌,但那张笑得格外落寞的脸,却让人心酸不已。
在看似自我沉浸的世界中。
塞尔玛想努力说服自己和他人她不在乎光明,对于身边的朋友的关心和同情,强烈的自尊心让她唱出了这些听来令人落泪的谎话。
《最后的第二首歌》,则是塞尔玛行刑前所唱,面对死亡,对儿子的安慰、牵挂、叮嘱,全部含在这个如同摇篮曲般温馨的歌曲中,世间万象似乎也都揉进了这纤细和丰富音乐中。
二、流帽巧妙的剪辑尽管现实如此残酷,塞尔玛还是有自己的消遣方式――她的精神支柱是对音乐的激情,特别是对充满着歌唱、舞蹈的好莱坞音乐剧感兴趣。
电影的开始。
就是用一个排缭《音乐之声》的舞台剧来展开电影的叙述。
影片很多都是采用手持摄象机拍摄,所以在晃动的镜头,灰暗的灯光里。
才会显的如此真实。
而从拍摄角度和方法来看。
基本是对传统电影的一种颠覆。
在这部片子里,导演提而几乎是用一个常人的视点来完成整个影片的拍摄的―他时刻注意着始终保持着摄象机高度相同。
呈水平高度。
即大多数的机位和被摄者的眼睛一样高,这种具有平民特征的视觉形态,扩大了观众接受和认同影象形态的范围,融合了记录客观性和拍摄主观性的特征。
而在剪辑方面,尤其在工厂中的那段塞尔玛臆想出的轻快歌舞,其中的剪辑更是印证了一句话:好的剪辑就是看不到接点的剪辑。
它比较明显的特征就是剪辑速度的有缓有疾。
当塞尔玛由于沉闷和疲惫的时候,剪辑速度相对比较慢从而给了她足够的时间歇喘和想象。
而正是由于这样一个缓慢的剪辑速度,让我们在一个镜头中就捕捉到了足够多的信息量。
它让我们仔细看到了女主人公的脸部表情细节的变化。
而或许。
剪辑师也在这样一个缓慢的节奏中孕育着下面情节和节奏的爆发。
我们都可以感受到,当节奏渐渐加快,音乐渐渐明快的时候,剪辑速度也随着节奏渐渐加快。
几个不到一秒的镜头在音乐的陪衬下流畅地接在了一起,在让人目不暇接的时候,更感受到了一种呼之欲出的流畅感,在观赏的时候,和主人公一起享受着这美好的生活,观众几乎和主人公一样抛开了刚才的索然无味。
可以说,在这个片段中,剪辑师利用一切视觉和声音的手法,巧妙地把剪辑点掩藏好,不让观众发现,从而控制观众观影的心理节奏。
而镜头景别的基本一致性(都是对手、脚、机器部件、机器运作状态的近景拍摄)也在快速切换镜头的同时不让人感觉杂乱和散漫。
高超的剪辑实际上是在跟着机器发出的节奏走,使得原本单调的剪辑充满了动感和活力,让整个片段也活了起来,顿时将死气沉沉的气氛转变了。
纵观整部影片,所有的剪辑几乎没有任何的画面技术性,而是利用镜头画面直接切出、切入的方法衔接镜头。
连接场景,转换时空。
不用任何光学技巧如显、隐、划、化之类来作为过渡,直接由一个镜头转换为另一个镜头剪辑如同跟随着塞尔玛的思绪一样驰骋和遐想。
几乎可以不顾一切不顾遵循时空和动作的连贯性来组接各个镜头。
而在看似自由的剪辑思路下。
却不难感受到。
在这样的剪辑手法下。
整部电影很好的处理好了场景的调动、镜头的编排、动作的简化、时空的省略、突出人物性格、营造环境气氛等问题,并且做到了节奏变化明快,镜头衔接流畅、场景转换自然、段落构成合理。
三、精心设计的色彩《黑暗中的舞者》的片头出现的不是片名而是一幅长达3分多钟的“画布”,白色的画布中点点斑驳跃然其上。
悠悠长号悄然响起,当观众还在依着画面的情景想象这画是什么时,色彩渐渐地变了,画中的形态也变了。
从茫茫雪原上萌发的点点绿意,到变形的眼镜,阳光下的水面上金色的波纹。
玫瑰的花瓣,黄色的向日葵。
白雪皑皑的山峦。
路边飘落的黄叶……其实它一直都在变,你发现了也好,没发现也好,它不停地变化着,几乎所有的色彩都在这一画布上出现过。
如同我们的生活,一切都在不停地变化着,计划中的与预料之外的,微不足道的与扭转乾坤的,不关痛痒的与生死攸关的……都在一刻不停地发生着。
不管你接受还是拒绝,欢迎还是规避。
一切都有可能发生,一切都有机会出现。
也许会有人认为在无尽的黑夜里等待虚幻的黎明本就没有任何意义,但这就是人类关于生命的执着和立于生活的信念。
《黑暗中的舞者》全片可以大致分为超现实部分(歌舞)和现实部分。
二者在视听语言上有很强的对比。
比如色彩和用光。
现实部分中,塞尔玛和儿子在房间里对话。
用的是很温暖的黄色调子,帘子、家具、饮料、食物都是黄色调的。
母子相依为命,流浪异国的凄楚在温暖的色调里得到了呵护。
但多数现实部分,特别是厂房等室内,光线黯淡,色彩偏冷,空间是封闭的(车间/房车等内部),人物动作幅度比较小。
一到想象段落,用光与色彩开始变化。
比尔的蓝色衬衫显得很冷,但塞尔玛杀死比尔后的歌舞段里,同一件蓝色衬衫却有一种暖洋洋的感觉。
铁轨边的歌舞段落,用了一百台固定的、环绕整个场景的DV摄影机来拍。
火车缓缓驶过。
开始作为塞尔玛歌舞的背景,然后作为舞台,车上众男女在起舞和歌唱,每个人都倾情投入,脸上洋溢着幸福和生命的光彩。
周围呈现红色的影调,所有的光变得晶莹透亮,塞尔玛身上平日灰暗的绿裙子也变得鲜艳起来,天空作为塞尔玛的背景,在滤色镜的处理下非常纯正,很好的衬托了女主角。
镜头随着人物激烈的活动而不断拓展新的空间。
四、极富魅力的演出一个优秀的导演往往能创造出自己预想的东西。
自然神话不会自己出现。
它要通过演员个性和性格的魅力来实现,冰岛著名女歌手比约克(Bjork)显然具备这样的条件。
她宽阔、旷野而略带沙哑的嗓音与独特的音乐风格也是吸引导演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本片的全部音乐、歌舞均来自这位天才艺术家的创作。
与七个现实场景对应,本片共有七个歌舞场景,比约克孩子气的纯真、不拘一格的气质加上她的歌舞,为影片营造出一个充满了激情、奔放、开朗的氛围。
正是这些氛围,才得以映衬出现实的冷酷与苍凉。
好莱坞歌舞明星兼导演金?凯利曾说:“首先,拍摄出的舞蹈会失去很多东西。
就像拍摄塑像那样,它失去了自己的第三纬度。
失去的是表演者的生气、真实和个性:观众和舞蹈者问强烈的互相感染没有了……。
现代的电影歌舞片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便利。
因为在电影能做的许多奇迹中,我们可以让舞蹈走进街道,升入空中,爬上楼顶,只要我们的想像能及。
我们可以使用电影技巧(闪回、渐隐、渐显等等)使舞蹈演员说‘我过去曾’、而不是说‘我现在要’。
我们可以利用戏剧性故事为舞蹈创造气氛和个性。
”这显然是正确的。
但事实上,比约克的创造性音乐、歌舞,也让我们意识到。
在静止的事物中,凭借个人的艺术魅力,同样可以创造出立体、多面而丰厚的电影。
比约克的七首歌,分别唱在七个地方:工厂车间、铁路旁、家里、排舞场、法庭、牢房、绞刑台。
在这些场景中,除了画面颜色的改变。
基本上都没有脱离现实的场景,但就是在这些场景上,比约克可以无拘泥地舞出自己奔放激情的舞蹈,唱着温馨、快乐的歌曲,那时而舒缓、时而奔放的音乐与宽广如草原的声音,足够让观者对塞尔玛心灵世界有着足够的了解。
也足以让观者明白音乐戏剧对于塞尔玛而言是怎样的精神支柱。
或者,天才的导演正是了解天才的演员,才明白过多的修饰只会唐突了天才的音乐,唯有这毫不修饰的记录,才是对这人间天籁与歌舞的最好的展示。
小结《黑暗中的舞者》融合了歌舞、电影、话剧等多种因素,加之演员的倾情演出。
为我们展示了最为温馨也最为残酷的人生。
这的确是一部让人回味无穷而又不可多得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