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情简介
我的家乡之南平

南平南平市地处福建省北部,武夷山脉北段东南侧,位于闽、浙、赣三省交界处,俗称“闽北”,同时南平是福建辖区面积最大的设区市,辖二区三市五县,即延平区、建阳区、邵武市、建瓯市、武夷山市、顺昌县、浦城县、光泽县、松溪县、政和县,共115个乡镇、24个街道办事处,1601个村委会、69个居民委员会,136个社区居委会,截止2011年12月31日24时,南平市总户数921692户,总人口3133979人。
南平市不仅山清水秀、气候宜人,而且自然风光优美、名胜古迹甚多,除武夷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外,还有九峰山、湛庐山、茫荡山、溪源庵、归宗岩、三千八百坎、熙春山、梦笔山、和平古镇等10多处省市级风景名胜区。
2010年,福建省南平市申报的“建窑建盏烧制技艺”,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南平也是福建省茶、果、食用菌、畜禽、淡水鱼、烤烟、油料等重要产区。
九峰山九峰山位于南平市南面,与市区隔西溪相望。
因这里九峰重叠居市区周围诸峰之冠,故名。
山上环境幽静,树木苍郁。
山中有"九峰月朗"、"猿洞秋风"、"三寺云深"等景。
宋代著名学者李侗、朱熹曾在这里讲学,赞美九峰景致为"九朵芙蓉"、"九叠翠屏"。
一峰海拔135米,一朵芙蓉幽香远二峰海拔177米,二百坎上凌云志三峰海拔213米,三寺云深万福齐四峰海拔243米,四贤延平闽学兴五峰海拔291米,五彩霞辉普天庆六峰海拔313米,六千英烈万代铭七峰海拔325米,七重战壕雄兵踞八峰海拔336米,八闽铜关铸威名九峰海拔386米,九峰月朗耀延城芒砀山茫荡山是一处极好的避暑胜地,年均气温19.3度,人称“福建的庐山”。
这里山幽林深,清泉潺缓,云雾缭绕,森林茂密,即便盛夏到此,也会感到凉意袭人。
茫荡山奇树异花甚多,其中尤以生长在宝珠村“晴雨树”最为奇特,它是一株古老的红豆杉,树高17米。
世遗南平千年传承演讲稿

世遗南平千年传承演讲稿南平,一个位于福建省西北部的地级市,这里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而世遗南平千年传承更是这座城市的一张名片。
今天,我将向大家介绍世遗南平千年传承的相关内容,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这座城市的魅力。
首先,我们来谈谈世遗南平千年传承的历史渊源。
南平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
在这里,可以看到许多古老的建筑、传统的手工艺品以及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这些都是世遗南平千年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这些历史文化遗产,我们可以窥见南平的过去,感受这座城市的历史底蕴。
其次,世遗南平千年传承所展现的自然资源也是其独特之处。
南平地处闽西山区,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这里有着雄浑壮丽的山川风光,清澈见底的溪流,以及丰富的植物资源。
世遗南平千年传承将这些自然资源融入到城市的建设中,使得南平既有着现代化的城市面貌,又保留着原生态的自然风光,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惊喜和享受。
再者,世遗南平千年传承还体现在城市的发展与传承上。
南平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城市,一直以来都以农业为主导产业。
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南平也在不断探索新的发展道路,努力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城市化。
在这一过程中,南平始终坚持传承自己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产业,努力实现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和谐统一,这也正是世遗南平千年传承的一个重要体现。
最后,世遗南平千年传承还体现在城市的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上。
南平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这些民俗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传承着南平的历史文化。
在这里,可以看到许多传统的节日活动、民间艺术表演,以及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
这些都是世遗南平千年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南平城市文化的一大亮点。
总而言之,世遗南平千年传承是南平城市的一张名片,它展现了南平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体现了南平城市的发展与传承,也传承着南平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
希望通过今天的分享,能让更多的人了解世遗南平千年传承的魅力,也期待更多的人来到南平,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南平介绍-南平简介PPT(经典版)

2、城市概况
南平
境内山峰耸峙,低山广布,河谷与山间小盆地错落 其间,具有中国南方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特征, 形成以丘陵、山地为主的地貌。
3
旅游景点
3、旅游景点
武夷山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面积约70平方公里,属典型 的丹霞地貌,山与水完美结合,人文与自然有 机相融,享有“碧水丹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 产地,国家首批5A级风景区”之美誉。 奇峰、秀水、幽谷、险壑等诸多美景、悠久的 历史文化和众多的文物古迹让人流连忘返。景 区全年皆景,四季不同,阴晴风雨,亦幻莫测。
岚谷熏鹅
把肥瘦适中的鹅宰杀洗净之后,放在锅里煮到 大概七八分熟,捞起沥干水分后,抹上各种调 料。
放入底部放有糯米的锅中,用文火烤焦糯米, 慢慢把鹅肉熏得喷香四溢。
建瓯光饼
建瓯光饼是建瓯传统的地方名点,据说是抗击 倭寇时戚继光部队的干粮。
福建各地都有光饼,除了建瓯光饼外,还有福 清光饼、福安光饼、梅仙光饼。
3、旅游景点
大安源生态旅游景区
大安源生态旅游景区主景区包括(黄岗山大峡 谷景区、龙归源景区、水上广场),大安源森 林生态旅游区位于武夷山市北部洋庄乡大安村, 地处全球人与生物圈保护网成员的武夷山自然 保护区西部。
3、旅游景点
顺昌华阳山
阳山风景区位于世界“双遗”武夷山脉的顺昌县 城西北部,距离县城8公里,以天门峰、华阳 峰、三宝峰为核心形成的风景区面积约5平方 公里。 景观幽静秀丽,因座落于古代“仙源”之地,充 满了神秘的仙灵之气,一直被尊为顺昌的“祖 山”,古往今来,每一任的县官都要来华阳山 登临拜谒,求得神明保佑。
南平城市介绍
被誉为“红旗不倒”的红土地
姓名:
日期:
目录/contents
南平农业及农村基本情况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南平农业与农村基本情况一、市情基本概貌南平市位于福建省北部,闽江上游,武夷山东南麓,地处闽、浙、赣3省的结合部,与省内外17个县(市)毗邻,介于东经117°—119°,北纬26°39'—28°20',俗称闽北。
辖1区(延平)、4市(邵武、武夷山、建瓯、建阳)5县(顺昌、浦城、光泽、松溪、政和),共有44个乡、71个镇、24个街道办事处、136个社区委员会、69 个居民委员会、1632个村委会。
2008年实有户籍总人口30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1万人。
我市区位独特。
为福建沿海通向内陆省份的走廊,是建设海峡两岸繁荣带的重要延伸地区,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绿色腹地,在对外农业合作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境内交通便利。
武夷山机场开通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航线27条,国际航线2条,已设立国家一类航空口岸,并规划为海峡两岸〃三通〃的航空港之一;南平、武夷山海关边检口岸投入使用;鹰厦、外福和横南三条铁路贯穿境内7县(市、区),南连福、厦,北结浙、赣;205、316国道和南武路等省、市、县道,形成纵横交错公路网;京福高速公路南平段已建成通车,从南平至省城福州只需2个半小时;南浦高速公路2008年竣工投入使用,并与衢州沪瑞高速公路相连"使我市通往杭州、金华、上海等地行程大大缩短。
内河航运里程近600公里,500吨级轮船从市区可直抵福州马尾港。
基本形成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相配套的立体交通体系。
气候条件优越。
属中亚热带海洋性湿润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光热充足,年均气温17—19℃,无霜期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250—280天,年降雨量1750—1900毫米,年日照1700—2000 小时,年总积温6633℃,平均相对湿度79—82%。
南平10县市概况

县(市、区)农业概况延平区农业概况延平区前身(1995年以前)是县级南平市,现为市辖区。
始建于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至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
地处福建中北部,闽江干流源头,位于东经117°50′-118°50′,北纬26°15′-26°51′之间,东西长83公里,南北宽69公里,土地面积2659.66平方公里。
地貌特征为丘陵山地,土壤类型以亚热带地带性红壤为主,兼有山地黄壤土,土层厚度1m以上。
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2005年日平均气温19.8℃,大于10℃以上有效积温日数260天,活动积温5970℃,无霜期274天,年平均降雨量1815.2mm。
现辖2个乡、13个镇、6个街道办事处,239个村民委员会、1663个村民小组。
总人口48.83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45万人,乡村劳动力149259人。
2005年农业总产值21.79亿元(其中种植业总产值6.3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47元。
延平区是福建省土地面积最大的县级区,现有耕地面积17720.8公顷,其中灌溉水田16871.8公顷,占92.1%,旱地849.0公顷,占7.8%;园地面积8553.3公顷,其中果园面人均耕地分别为0.52亩和1.69亩;森林面积18.8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3.6%,生态环境优良,素有“绿色金库”之美称。
农业产业化持续发展,龙头企业不断壮大 2005年全区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已发展到56家,其中国家级1家(长富乳业),省级3家(长富、大乘、大禾),市级2家(一春畜牧、恒大米业),市级6家(东顺畜牧、王台流通协会、天富公司、天晟协肉食品公司、恒大实业、南平振华养殖场)。
年产值达12.1亿元。
带动基地建设 25.2万亩(含区外),饲养牲畜74.6 万头;带动农 7.76 万户。
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优化了农业结构,带动了加工、运输、销售相关行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
南平市地理环境

南平市地理环境
南平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地处东经118°10′-119°20′,北纬26°34′-
27°52′之间。
地理环境优越,山川起伏,气候宜人。
##自然风光##南平市地处闽西
山区,境内山峦叠嶂,河流纵横,风景秀丽。
有“闽西屏障”之称,是福建省内陆地
势最高的地区之一。
南平市不仅有壮美的山川风光,还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气候温和
湿润,四季分明,适宜农业生产。
##生态环境##南平市生态环境优良,森林覆盖率高
达60%,是福建省绿色生态屏障。
市内有多处自然保护区,如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银
瓶山自然保护区等,保护了丰富的植物和动物资源。
同时,南平市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城市。
##气候特点##南平市属亚热带季
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湿冷少雨。
年平均气温在16℃左右,适宜的气候条件为
当地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撑。
此外,南平市冬暖夏凉,空气清新,是人们避暑避寒
的理想居住地。
南平的主要产业

南平的主要产业
南平市位于福建省,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的城市。
南平市的主要产业包括以下方面:
1.农业:南平市是一个农业大市,主要种植水稻、茶叶、蔬菜、水
果等农产品。
近年来,南平市的现代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南平市的一大特色产业。
2.林业:南平市拥有广阔的森林资源,是福建省的重点林区之一。
林业是南平市的重要支柱产业,包括森林采伐、木材加工、林下经济等多个领域。
3.旅游业:南平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是一个充
满魅力的旅游目的地。
南平市的旅游业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休闲度假。
4.制造业:南平市的制造业主要以传统产业为主,包括纺织、服装、
鞋帽、机械制造等。
近年来,南平市的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引进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项目,推动南平市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5.新能源产业:南平市的新能源产业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
等领域。
南平市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大力推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加快建设清洁能源基地。
总之,南平市的主要产业包括农业、林业、旅游业、制造业和新能源产业等多个领域。
未来,南平市将继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南平、延平、武夷山这三地名的由来

“南平”“延平”“武夷山”三地名的由来2019年12月15日,高铁南平北站改为延平站,武夷山东站改为南平市站。
几个火车站的更名,引起了南平民众对这三个地名的由来感兴趣,在此,笔者给大家作个介绍。
一、“南平”的由来该地域在先秦时地属百越,《汉书·地理志》中有记载到:"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
汉代,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孙策遣贺齐代韩晏,领会稽南部都尉,受商升降,分侯官北乡置南平县。
这以后,南平这地名就一直存在历史记载中了。
例如,汉建安初(公元196年-205年)境内始置汉兴(浦城)、南平、建安(建瓯)、建平(建阳)4县,属会稽郡。
二、“延平”的由来汉代,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孙策遣贺齐代韩晏,领会稽南部都尉,受商升降,分侯官北乡置南平县。
三国时期,南平县为东吴辖地,隶属建安郡。
晋太元四年(公元379年)改南平县为延平县。
此后,就有“延平”这地名了。
“延平王”与“延平”的关系。
“延平王”是明朝永历帝朱由榔于1655年敕封郑成功的爵位。
永历七年(1653年),隆武帝封郑成功为“延平公”。
永历十二年(1658年)正月,郑成功被明永历帝晋封为“延平郡王”。
南平延平是郑成功军政生涯的起点地、“延平条陈”战略思想的诞生地、“延平王”的封号地、驱荷复台的策源地。
因此,后人亦称郑成功为郑延平,南平延平许多地方都有郑成功塑像或神像。
三、“武夷山”的由来有两种说法,笔者趋向于赞同第一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
相传,武夷君是神仙,修真于武夷山,受上帝之命统管群仙,武夷山因此而得名。
这传说在先秦时期就已存在。
武夷君又称武夷王、武夷显道真君,是中国民间信奉的神仙之一。
西汉时,汉武帝曾遣使者到武夷山用干鱼祭祀武夷君。
武夷君由此名声远播,影响渐大。
唐代,唐玄宗大封天下名山大川,武夷山也受到封表,并刻石记载。
宋代朱熹认为,武夷君的原型可能是闽地氏族首领,死后因宗教信仰的影响,逐渐演化为神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情简介
@
0 2010-02-04
南平地处福建省北部,俗称“闽北”,与浙江衢州、丽水和江西交界。
南平既是福建辖区面积最大的设区市,又是福建拓展海峡西岸经济发展腹地的前沿基地,国土面积2.63万平方公里,下辖一区四市五县,即延平区、邵武市、武夷山市、建瓯市、建阳市、顺昌县、浦城县、光泽县、松溪县、政和县。
户籍总人口306万,常住人口288万人。
历史悠久南平是福建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
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土著人在此繁衍生息。
东汉时期,南平、建瓯、浦城就已建县,距今达1800多年。
建阳、邵武、武夷山等也有千年建县历史。
人杰地灵南平文化积淀深厚,是福建文化的发源地之一,闽越文化的摇篮,被誉为“闽邦邹鲁”和“道南理窟”。
这里人杰地灵,历史上人才辈出,曾出现过2000多位进士和17位宰相,特别是朱熹在闽北“琴书五十载”,所以后人有“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之说。
老工业基地南平是福建的老工业基地,早在“小三线”建设时期,就培植发展了门类比较齐全的产业体系,涌现出以“五南”企业为代表的一批骨干工业企业,“五南”企业即南纸(福建南纸股份有
限公司)、南纺(福建南纺股份有限公司)、南孚(南孚电池有限公司)、南铝(南平铝业有限公司)、南缆(南平太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农业大市全市有8个国家和省级商品粮基地县,每年提供商品粮20多万吨,在全省居第一位。
全市现有茶园面积50.2万亩,茶叶产量4.37万吨,面积和产量均占全省的1/5强,形成武夷岩茶、建瓯水仙、政和白茶三大优势品牌,武夷岩茶、政和白茶获得了原产地保护。
以肉鸡、牛奶、生猪为主导的畜牧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目前全市奶牛存栏2.63万头,已成为全省最大的良种奶牛和乳制品供应基地。
南方林海南平森林资源丰富,全市山地面积3234万亩,其中有林地2942万亩,约占全省三分之一,森林覆盖率74.7%,林木蓄积量 1.18亿立方米,约占福建林木蓄积量的三分之一。
中国竹乡林业部命名的“中国竹子之乡”有3个在南平(即建瓯、顺昌、武夷山),竹林面积571万亩,其中毛竹林面积541万亩,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福建的二分之一;毛竹立竹量10亿株,每年可提供商品竹8587万根;笋资源丰富,年产鲜笋47万吨,占福建的40%以上。
矿产丰富南平已发现的矿产有70种,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46种,大中型矿产产地38处,其中铌钽矿储量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萤石矿、石灰石、花岗岩、硫铁矿、透辉石、石墨矿等矿石储量居福建省第一位。
世遗品牌南平风景名胜众多,一至三级中高档旅游资源实体180多处。
最为著名的武夷山是全国仅有的4个“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之一,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于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