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存侥幸违规操作遭重罚的案例分析
违规操作引发的案例

违规操作引发的案例一、案例经过网点一柜员为客户办理汇款业务。
客户交与柜员办理此笔汇款业务的钱在活期存折上,而非现金汇款。
按通常业务操作流程处理,此笔汇款应采用转帐汇款方式。
因该柜员工作疏忽,在选择汇款标志时误选为现金汇款业务。
在该笔业务处理的打印环节,本应插入个人业务凭证打印,该柜员又误插入客户孙某的活期存折打印,故又补打个人业务凭证给客户签名。
业务处理完毕后,该柜员发现现金帐实不符,随即又为客户办理活期现金取款业务。
监督中心核查:一是此笔交易信息误打印在存折上,故补打,但补打凭证上未注明原因且未见主管盖章。
二是应办理转帐汇款,误办理为现金汇款,造成先现金汇款后取款,逆向操作。
查复情况属实,该柜员逆向操作、规避反交易。
此笔业务被认定为风险事件。
二、案例分析(一)柜员在柜面平时业务操作中没有认真审核终端画面业务,当发现操作错误后,没有按规定的操作流程处理,使用反交易,而是采取先存后取或双倍取款的办法,来达到现金帐实相符。
逆向操作先存后取,办理无真实交易的存款业务。
(二)柜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没有认真学习银行的有关业务操作规定。
在工作中发生问题时操作随意性很大,不向业务主管汇报,擅自逆流程不按规定处理。
(三)网点现场业务主管审核把关不严,履行审核职责不到位,对柜员操作错误,未严格把关,及时纠正,没有做好事中控制,柜员虚存实取,规避反交易,形成潜在风险。
三、风险启示(一)柜员要认真学习各项业务知识及规章制度。
网点负责人认真组织员工再学习相关内容。
做到学习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要注重实效。
提醒员工注意操作风险,做到“边学、边查、边纠、边改,规范员工操作行为,防范各类风险事件的发生。
(二)加强柜面员工思想教育。
在发现操作错误后要及时与现场主管沟通,按规定的操作流程办理,不能擅自进行更加错误的操作,更不能存在侥幸心理,为掩盖事实,躲避监督、规避反交易违规行为事件的发生。
教育员工要对发生每一笔风险事件认真反思产生的原因,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杜绝各类风险事件的发生。
习惯性违章心理分析事故案例

习惯性违章心理分析事故案例安全事故的发生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既有人、物的原因,也有管理、环境的原因,但其中最主要的是人的因素,其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习惯性违章作业。
如何杜绝因人员习惯性违章而造成的事故成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个重要主题。
为了教育大家,在工作中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监部收集了大量由于违章造成的事故案例,并对习惯性违章的心理进行分析,提出预防对策,谨供大家共同探讨。
一、习惯性违章原因分析现代安全管理理论认为:人的习惯性违章违纪行为动机是由三个因素决定影响的:第一,行为者对违章行为追求的程度,即行为者对行为后果的期望程度。
体现为行为者对行为后果价值的判断。
行为后果对行为者的价值越大,行为的动机就越强烈。
行为者违章时存在有以下违章心理。
(一)侥幸心理作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有时存在侥幸心理。
认为在现场工作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太过于烦琐或机械,未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或执行没有完全到位,不是违章行为。
况且认为即使偶尔出现一些违章行为也不会造成事故。
事故案例:山西省太原某焦化厂皮带运输机伤害事故(侥幸心理)2001年6月14日,山西省太原某焦化厂发生了一起皮带机伤害事故,导致1名操作工死亡。
【事故经过】6月14日15时,该厂备煤车间3号皮带输送机岗位操作工郝某从操作室进入3号皮带输送机进行交接班前检查清理,约15时10分,捅煤工刘某发现3号皮带断煤,于是到受煤斗处检查,捅煤后发现皮带机皮带跑偏,就地调整无效,即向3号皮带机尾轮部位走去,离机尾约5—6m处,看到有折断的铁锹把在尾轮北侧,未见郝某本人,意识到情况严重,随即将皮带机停下,并报告有关人员。
有关人员到现场后,发现郝某面朝下趴在3号皮带机尾轮下,头部伤势严重,立即将其送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
经现场勘察,皮带向南跑偏150mm,尾轮北部无沾煤,南部有大约10mm 厚的沾煤,铁锹在机尾北侧断为3截,人头朝东略偏南,脚朝西略偏北,趴在皮带机尾轮下方,距头部约200mm处有血迹,手套、帽子掉落在皮带下。
铁路组织违章冒险作业罪案例

铁路组织违章冒险作业罪案例一、违章冒险作业的定义和特点违章冒险作业,是指在生产、作业过程中,违反规章制度,采取不顾安全、不顾后果的方法进行作业的行为。
这种行为具有以下特点:1.违反规章制度:违章冒险作业的行为人明知相关规定,但仍然我行我素,忽视安全法规。
2.主观故意:违章冒险作业的行为人对待事故后果具有故意心态,放任危险的发生。
3.危及公共安全:违章冒险作业往往涉及到交通运输、生产安全等领域,容易导致重大事故,危及公共安全。
二、铁路组织违章冒险作业罪案例解析案例:某铁路公司在进行铁路线路维修时,未按照相关规定设置安全防护措施,导致一名维修工人在作业过程中不幸身亡。
经调查,铁路公司负责人及相关管理人员对违章行为负有责任。
分析:在这个案例中,铁路公司违反了安全操作规程,对维修工人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最终导致悲剧发生。
根据我国刑法,铁路组织违章冒险作业罪是指铁路运输企业在组织生产、作业过程中,违反安全法规,严重危及公共安全的行为。
此案例中的铁路公司及相关管理人员均涉嫌违章冒险作业罪。
三、违章冒险作业的后果及防范措施1.后果:违章冒险作业可能导致企业遭受罚款、停产整顿、吊销营业执照等处罚,严重时还可能对负责人和相关管理人员追究刑事责任。
此外,违章冒险作业还可能导致员工伤亡、设备损坏、企业信誉受损等严重后果。
2.防范措施:企业应加强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安全培训力度,确保员工熟悉并能严格遵守各项安全规程。
同时,企业要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对发现的隐患及时整改,杜绝违章冒险作业的发生。
总之,违章冒险作业不仅危及公共安全,而且对企业和社会造成严重后果。
财政法律制度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财政法律制度在规范财政行为、维护国家财政秩序、保障国家财政安全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财政法律制度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违法行为。
本文以某市财政违法行为为例,分析财政法律制度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案例介绍某市财政局在2019年进行了一次专项审计,发现该市某县财政局存在以下违法行为:1. 违规使用财政资金。
该县财政局在2018年将1000万元财政资金用于购买办公设备,其中部分设备实际购买价格高于市场价格,存在违规操作现象。
2. 未按规定进行公开招标。
该县财政局在2018年将500万元财政资金用于修建办公楼,未按规定进行公开招标,而是直接委托某公司进行施工。
3. 财政资金管理混乱。
该县财政局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未按预算执行、随意调整预算、未按规定进行资金核算等问题。
三、案例分析1. 违规使用财政资金。
该县财政局在购买办公设备时,存在违规操作现象,导致国家财政资金遭受损失。
这反映出财政部门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对财政法律法规执行不力,存在侥幸心理。
2. 未按规定进行公开招标。
该县财政局在修建办公楼时,未按规定进行公开招标,存在利益输送、腐败问题。
这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损害了国家利益。
3. 财政资金管理混乱。
该县财政局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反映出财政部门在内部管理上存在严重漏洞,对财政法律法规执行不力。
四、问题及原因分析1. 财政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不够。
部分财政部门对财政法律法规的认识不足,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出现违法行为。
2. 监督机制不健全。
财政法律法规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违法行为难以得到及时查处。
3. 财政部门内部管理不规范。
部分财政部门在内部管理上存在漏洞,对财政法律法规执行不力,导致违法行为发生。
五、对策建议1. 加强财政法律法规宣传。
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对财政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财政部门对法律法规的认识。
护理案例分析

某日,实习生×××根据医嘱(5%GS500ml+V佳林2支+胰岛素4单位)执行加药操作时,由于未认真核算胰岛素剂量,误将胰岛素1瓶(400单位)当成4单位全部抽吸,正欲加入药瓶内,幸被带教老师及时发现并立即制止操作,从而避免了一宗严重护理差错的发生。
原因分析1、该实习生缺乏临床经验,理论知识不扎实:未认识到胰岛素药物的特殊性,未意识到由于加药剂量不当有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
2、护理安全意识差:该同学曾在老师的指导下多次加过胰岛素,也学会了胰岛素加药剂量方法的计算,此次失误纯属护理安全意识淡薄、当时思想开小差所致(据该同学事后回忆,当时她未意识到自己是在抽吸胰岛素,仍以为是在抽吸V 佳林)。
吸取教训及整改措施1、全科护士会议上通报此事,加强对护生的安全护理意识的培训。
2、强调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坚守“放手不放眼”的原则。
要有严谨的教学态度。
3、指导护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一定要有认真负责,态度严谨的学习精神。
案例二某日,由于一病人心率快(145次/分),医生开出医嘱5%GS20ml+西地兰0.4mg 静脉推注,某低年资护士执行准备药物操作时取出了4支西地兰(西地兰剂量0.4mg/支)欲加药,所幸当时旁边有一老护士正在摆药(准备第二天药物),看到4支西地兰感到很疑惑,遂问该护士医嘱剂量多少,该护士经仔细查对后才发现多拿了3支西地兰,由此避免了一宗严重护理差错发生。
原因分析1、未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凭主观臆想行事(据该护士事后回忆她当时脑海里就误以为西地兰是0.1mg/支),所以未加多想就拿了4支。
2、临床经验不足:虽然认识到了西地兰药物的特殊性,但由于工作中很少使用该药物,故对该药剂量不熟悉。
3、该护士一贯工作麻利,习惯追求工作速度,故不能做到耐心查对。
吸取教训及整改措施1、全科护士会议上通报批评,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加强低年资护士对某些特殊药物的知识的培训,并强调其重要性。
2、切忌凭主观臆想行事。
侥幸心理是天敌

侥幸心理是安全生产的杀手最近,我们对全市2009年发生的各类安全生产事故进行了仔细分析一下,这一系列安全生产事故的背后,即有“天灾”,更有“人祸”,一系列事故让人心痛,我们怎样才能保护生命,确保我们的安全和幸福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发现所有事故都是侥幸心理在作祟,实际上很多事故就是操作者心存侥幸违章作业直接导致的,如天祝煤矿 3.12事故。
其实人人都想安全,都要安全,也没有哪一个人不想平安,可为什么一次又一次血的教训总不能杜绝违章呢?这一系列的安全事故背后暴露出一个问题:这就是因为很多人总是心存侥幸,认为“事故不可能发生在我身上,也不可能因我而起”。
从各地发生的事故来看,因侥幸心理造成的事故数不胜数,侥幸心理的危害不容低估,侥幸心理惹祸水,灾难降临悔之晚,侥幸心理是安全生产的大敌和杀手。
何为侥幸?按照《现代汉语词典》和心理学的解释是:由于偶然的、意外的原因而得到成功或免于灾害。
具体到安全生产管理上,侥幸心理可以定义为:并不是人们不愿意作出正确的选择,而是不知道怎么样作出选择或者是不愿意接受在舒适、金钱等方面的微小损失来避免将来可能发生更大损失的一种潜在的心理状态(活动),如侥幸过关、心存侥幸等。
它不容易被察觉,所以造成的后果便都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和无规律性。
但由于偶然的原因而得到过成功或免去灾害,所以这是人怀有侥幸心理的原因和其存在的根源。
那么侥幸心理又有什么样的表现形式呢?侥幸心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表现在企业:一是懒惰导致侥幸心理。
一些职工业务素质较差,平时学习不认真,对于操作规程、技术资料学得一知半解,只知道怎样干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干,工作中心中无数,本人没有意识到这是违章作业,在没有遇到问题时自我感觉是可以“胜任工作”了,一旦发生问题就显露出了操作技能不熟练、不正确或处置不当等技术低下问题,作业人员就会违章作业导致事故发生。
还有一些员工总以为安全不是自己的事,对工作范围内的危险源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甚至发现不安全因素的存在也会置之不理,总以为不会发生事故;二是经验性侥幸和技术性侥幸。
失责追究法律责任的案例(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某建筑工程公司(以下简称“某公司”)在承接某市某住宅小区建设项目过程中,项目经理李某在施工过程中严重违反建筑工程施工规范,导致施工现场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故,造成1人死亡,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200万元。
经调查,李某的行为已构成重大安全事故罪,依法应承担刑事责任。
二、案例分析1. 背景情况某市某住宅小区建设项目于2018年3月正式开工,由某公司承建。
该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亿元。
项目经理李某自项目开工以来,负责整个项目的施工管理。
2. 违规施工行为(1)违反施工方案:李某在施工过程中,未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擅自改变施工顺序,导致施工现场混乱,安全隐患突出。
(2)忽视安全生产:李某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不重视,未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施工安全,导致施工现场安全隐患重重。
(3)违规指挥:李某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人员进行违规指挥,导致施工人员违反操作规程,造成安全事故。
3. 事故发生及后果2018年5月15日,某住宅小区建设项目施工现场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故。
在施工现场进行模板拆除作业时,由于李某违规指挥,导致模板支撑体系失稳,造成1人死亡,3人受伤。
经评估,直接经济损失达200万元。
4. 法律责任(1)刑事责任:李某的行为已构成重大安全事故罪,依法应承担刑事责任。
经法院审理,李某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
(2)民事责任:某公司作为施工单位,对施工现场的安全负有直接责任。
根据《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某公司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3)行政责任:某公司因违反建筑工程施工规范,被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业整顿,并处以罚款10万元。
三、案例启示1. 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是保障施工安全的关键。
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施工安全。
2. 严格执行施工规范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不得擅自改变施工顺序,确保施工质量。
反面警示案例分析报告

反面警示案例分析报告一、案例呈现2010年1月18日,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中共福建省委原常委、原秘书长陈少勇作出一审判决,认定陈少勇犯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陈少勇利用其职务便利,为福建森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十一个单位和薛世平等十五名个人在企业经营、职务晋升等事项上提供帮助,先后多次索取和收受有关人员财物折合人民币共计819万多元2010年8月24日,陕西省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公安部原部长助理、经济犯罪侦查局原局长郑少东受贿一案作出一审判决,认定郑少东犯受贿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经审理查明,2001年至2007年10月,郑少东利用其职务便利,为他人在案件查处、职务晋升、就业安排等方面谋取利益,索取、收受他人款物共计折合人民币826万余元。
2010年12月9日,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贵州省政协原主席黄瑶作出一审判决,认定黄瑶犯受贿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经审理查明,黄瑶担任中共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州委书记、中共贵州省委常委、副书记、贵州省政协主席期间,利用职务便利,为有关单位和个人在企业经营、调整土地规划、职务升迁、案件审理等事项上提供帮助,多次收受有关人员款物共计折合人民币954万余元。
二、案例分析这些人员犯罪,他们曾经都是国家的公务人员,都曾身居要位,曾有好的工作环境,较高的收入,幸福的家庭,也曾经为国家做出过突出的工作成绩,深受领导和同志们的信任而被委以重任,但都在金钱利益的诱惑下迈出了罪恶的一步,把自己送入了地狱之门。
这些典型案件都深刻说明:1、领导干部一旦贪欲膨胀,利欲熏心,就会丧失理想信念,在金钱面前打败仗。
2、领导干部一旦追逐名利,捞取功名,就会导致急功近利,贻误事业的发展。
3、领导干部一旦恃权轻法、心存侥幸,就会触犯法律受到制裁,最终变成人民的罪人。
三、案例反思这些高官要员的犯罪事实触目惊心,发人深思,感慨万千,极大地震撼了我们的心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存侥幸违规操作遭重罚的案例分析
一、案例经过
某日,某支行柜员在为客户办理30000元取款业务时,因工作疏忽,错误使用了存款业务交易,办成存款30000元。
柜员发现后,为掩盖其错误操作行为,抱着侥幸心理,未按规定的反交易流程进行账务处理,而是使用个人卡类账户取款交易,从卡中取出60000元,该交易触碰了业务运营风险管理系统“柜员虚存”监督模型。
二、案例分析
这是一起柜员规避反交易违规行为的典型案例。
(一)该笔业务案例,反映了柜员在具体办理业务过程中风险防范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对规避反交易等违规行为有可能排查不出来,没有在思想上对触及违规行为的事件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产生的后果考虑不足。
(二)该笔业务案例中,现场管理人员没有尽到事中控制的作用,对违规行为没有及时进行制止,导致风险事件的发生。
(三)该笔业务案例也反映出有关部门的制度规定没有向员工进行及时传达,员工不明白在什么情况下免于处罚、那些情况将加重处罚,出现“以错纠错”、“以大违规掩盖小差错”现象;
(四)考核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目前对反交易风险事件的考核是只要发生反交易,不论反交易业务处理是否正确,手续是否符合规定,均对柜员进行处罚。
致使柜员从主观上、绕道规避反交易。
(五)柜员利用客户与我行建立的信任,在没有现金的情况下办理存款业务,并采取双倍金额支取的方式违规操作,不仅延长了客户办理业务的时间,降低了客户对我行的信任度,可能给造成我行的声誉风险,同时又可能会造成资金损失。
三、案例启示
(一)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在加强业务操作流程培训的同时,网点现场管理人员要针对每日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利用晨会有重点的进行业务辅导,提高柜员的业务能力,增强柜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二)加强合规教育,规范操作行为。
组织员工认真学习《员工违规行为处理规定》和《员工行为禁止性规定》,及时将上级行的各类制度规定传达到每一位员工,使员工知道履职规范、禁止性规定,以及该做的与不该做的、什么情况
下免于处罚、那些情况将加重处罚,进一步规范员工日常管理和操作行为,养成操作规范的良好习惯,杜绝心存侥幸随意性处理业务的心态,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
(三)网点管理人员要充分发挥现场监督的作用。
现场管理人员加强柜面监控,密切关注柜员的异常操作行为,对柜员在业务操作过程中制度执行不到位现象,要及时纠正,严防柜员心存侥幸心理不按流程操作,导致风险升级,把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
(四)完善考核机制。
对按照业务操作流程规定,正确使用反交易进行错账冲正的,不应作为业务运营质量的考核指标对柜员进行处罚,消除柜员为逃避处罚,心存侥幸采取“以错纠错”,“以大违规掩盖小差错”现象的发生。
(五)员工要珍视我行与客户建立的良好的信任关系,杜绝因违规操作对我行声誉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