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教案
2024子宫肌瘤课件全新

2024子宫肌瘤课件全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健康生活》的第三节《子宫肌瘤》。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了解子宫肌瘤的基本概念、了解子宫肌瘤的症状和影响、了解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子宫肌瘤的基本概念,知道它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
2. 让学生了解子宫肌瘤的症状和影响,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3. 让学生了解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为遇到类似情况时提供帮助。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子宫肌瘤的基本概念、症状和影响、治疗方法。
难点:理解子宫肌瘤的成因和预防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子宫肌瘤模型、图片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故事,让学生了解子宫肌瘤的基本概念。
2. 知识讲解:利用PPT和子宫肌瘤模型,详细讲解子宫肌瘤的症状和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几个真实的子宫肌瘤病例,让学生了解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
4. 互动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子宫肌瘤的认识和预防方法。
六、板书设计子宫肌瘤基本概念症状与影响治疗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子宫肌瘤的基本概念。
(2)请列举几种子宫肌瘤的症状。
(3)请简述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
2. 答案:(1)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它是子宫平滑肌细胞过度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
(2)子宫肌瘤的症状包括:月经不规律、经量增多、经期延长、腹部肿块、腹痛等。
(3)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保守治疗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子宫肌瘤的基本概念、症状和影响、治疗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在课堂上对子宫肌瘤的预防方法讨论不够,可以在课后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子宫肌瘤的预防措施,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妇科疾病,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关爱身体健康。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健康生活》的第三节《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优秀教案

课题:子宫肌瘤课型:新授课时: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子宫肌瘤的病因分类、临床症状(2)理解子宫肌瘤的常见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3)了解子宫肌瘤的护理措施2.能力目标培养自主学习及互助合作的能力3.德育目标积极宣传子宫肌瘤的相关知识,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关爱教学重点:子宫肌瘤的病因分类、临床症状教学难点:子宫肌瘤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教学方法:讲授法、分组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教学教具:多媒体课件、视频、学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案例分析:女性,51岁。
因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经量增多2年余就诊入院。
患者2年前无诱因出现月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自认为是“更年期月经紊乱”而未进行治疗。
近半年来经量较前增多,常伴头晕现象。
查体:轻度贫血貌,其余检查无明显异常。
妇科检查:外阴、阴道正常,子宫颈光滑、肥大,子宫体增大如孕3个月大小,表面凹凸不平,质硬,无压痛,活动度稍差。
双附件无明显异常。
问题:(1)考虑该病人患何种疾病?首选的辅助检查是什么?(2)结结合该病人的情况,应进行哪些相关知识的介绍?(3)如何护理这类病人?【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分析,请学生来诊断,把学生带入课题中来,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新课学习。
新知讲授:一、 病因分类1.病因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好发于30~50岁育龄期妇女。
请同学自学课本回答:为什么说子宫肌瘤是最常见的呢?因为:30岁以上妇 女约20%有子宫肌瘤。
1/5 肌壁间肌瘤(最常见) 浆膜下肌瘤【设计意图】看图指位置,让学生更形象的学习子宫肌瘤的分类,同时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勇气。
二、临床表现症状:1.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最常见) 3.压迫症状4.贫血体征:1.体积大肌瘤→下腹部扪及肿块2.青春期前少见3.绝经后肌瘤停止生长、萎缩2.浆膜下肌瘤→子宫旁触及球形包块3.黏膜下肌瘤→子宫均匀增大三、辅助检查1.B超检查:最常用、最简便、首选2.其他检查:如腹腔镜、宫腔镜等四、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1.知识缺乏2.焦虑3.潜在并发症4.活动无耐力5.舒适的改变6.有感染的危险【设计意图】由临床症状得出护理诊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临床症状,加深印象,初步建立护理程序的框架。
子宫肌瘤说课教案范文

子宫肌瘤说课教案范文第一篇:子宫肌瘤说课教案范文《子宫肌瘤》说课教案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及地位:《子宫肌瘤》是乐杰主编的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妇产科学(第七版)第31章第一节,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及妇科疾病常见症状,这为本节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学好这一节对临床医生诊断及鉴别诊断妇科疾病具有重要价值。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子宫肌瘤的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2)熟悉子宫肌瘤的发病因素、病理变化及变性。
(3)了解子宫肌瘤合并妊娠。
2、能力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能力、推理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为医学献身的精神和治病救人的医德医风。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重点:为子宫肌瘤的分类、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与其分类及有无变性密切相关,治疗原则必须根据患者年龄、生育要求、症状、肌瘤大小及生长部位、有无变性等情况全面考虑。
难点:为子宫肌瘤的病理、变性、鉴别诊断。
二、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主要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展示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问答法及讨论式:在讲授法的同时运用提问的方式,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激励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
自学法:一般了解的内容同学自学。
三、学法指导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法的指导。
让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1、指导观察图片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
2、随着老师的设问及病例分析,学生学习教材,主动思考,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指导学生发现并掌握知识内在的联系,使知识之间形成链条,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与其分类及有无变性密切相关。
子宫肌瘤教案

课题:子宫肌瘤课型:新授课时: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子宫肌瘤的病因分类、临床症状(2)理解子宫肌瘤的常见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3)了解子宫肌瘤的护理措施2.能力目标培养自主学习及互助合作的能力3.德育目标积极宣传子宫肌瘤的相关知识,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关爱教学重点:子宫肌瘤的病因分类、临床症状教学难点:子宫肌瘤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教学方法:讲授法、分组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教学教具:多媒体课件、视频、学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案例分析:女性,51岁。
因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经量增多2年余就诊入院。
患者2年前无诱因出现月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自认为是“更年期月经紊乱”而未进行治疗。
近半年来经量较前增多,常伴头晕现象。
查体:轻度贫血貌,其余检查无明显异常。
妇科检查:外阴、阴道正常,子宫颈光滑、肥大,子宫体增大如孕3个月大小,表面凹凸不平,质硬,无压痛,活动度稍差。
双附件无明显异常。
问题:(1)考虑该病人患何种疾病?首选的辅助检查是什么?(2)结结合该病人的情况,应进行哪些相关知识的介绍?(3)如何护理这类病人?【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分析,请学生来诊断,把学生带入课题中来,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新课学习。
新知讲授:一、 病因分类1.病因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好发于30~50岁育龄期妇女。
请同学自学课本回答:为什么说子宫肌瘤是最常见的呢?因为:30岁以上妇 女约20%有子宫肌瘤。
1/5【设计意图】通过自学、探索问题答案,锻炼学生自学能力。
2.分 类1.按肌瘤生长部位可分为: 子宫体部肌瘤(90%) 子宫颈部肌瘤(10%)2.按肌瘤与子宫肌瘤的关系可分为:肌壁间肌瘤(最常见) 浆膜下肌瘤 黏膜下肌瘤 多发性子宫肌瘤【设计意图】看图指位置,让学生更形象的学习子宫肌瘤的分类,同时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勇气。
二、临床表现症状:1.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最常见)2.下腹部包块3.压迫症状4.贫血体征:1.体积大肌瘤→下腹部扪及肿块2.浆膜下肌瘤→子宫旁触及球形包块3.黏膜下肌瘤→子宫均匀增大三、辅助检查1.B超检查:最常用、最简便、首选2.其他检查:如腹腔镜、宫腔镜等四、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1.知识缺乏2.焦虑3.潜在并发症4.活动无耐力5.舒适的改变6.有感染的危险【设计意图】由临床症状得出护理诊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临床症状,加深印象,初步建立护理程序的框架。
子宫肌瘤教学设计(教案)

3.两个组模拟情景,角色扮演进行健康指导
【踊跃参与】
【完成全体任务】:
1.积极预习课本、云班课观看视频资料,获取经验值。
2.学生登录学习通,进入做题练习,完成与该节有关的知识,并获得相应得分。
【完成分组任务】:
1.三个组派成员绘制子宫肌瘤生长部位图
2.四个组派成员扮演护生、病人,练习情景案例,上课时演出。
3.通过过程评价(经验积
分)可以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更愿意去尝试和参与,提高积极性和自信心。
任
务
四
(5min)
子
宫
肌
瘤
的
护
理
措
施
环节二:
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指导
【组织情景模拟】
教师组织小组学生扮演病人和护士角色,进行子宫肌瘤的健康指导。
【归纳讲解、评价】
教师对学生所模拟的情景进行归纳总结,进一步讲解,加深印象。根据表现,对完成任务的小组奖励积分。
3.两个组派成员模拟情景,角色扮演进行相应健康指导
【意图】:
1.透过网络平台视频,让学生产生求知欲,对子宫肌瘤产生兴趣和好奇心,会去主动思考,熟悉了解。
2.透过学习平台测试,即让学生复习了以往所学知识,又能便捷获取学生掌握预习知识情况,为授课做准备。
3.以小组形式将学习任务分配到各组,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讨论,相互交流,根据自己特长分配任务,各行其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责任感。
【观看视频】
学生观看视频并和教师一起总结视频中的知识点,加深印象。
【意图】:
1.透过视频让学生感知子宫肌瘤的表现,更形象,贴近实际,学生容易理解;
2.通过老师引导,让学生学会分析思考,建立临床思维;
外科学——子宫肌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教学教案

实践操作评价的目的:评估学生的 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 力和操作技能。
实践操作评价的方法:采用现场观 察、录像回放、学生自评、教师点 评等方式进行评价。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实践操作评价的内容:包括手术操 作、器械使用、手术配合等方面。
实践操作评价的结果:对学生的实 践操作进行量化评分,作为课程成 绩的一部分。
阐述各种手术方 法的优缺点,如 开腹手术的创伤 大、恢复时间长, 但视野清晰,便 于操作;腹腔镜 手术的创伤小、 恢复快,但操作 难度大,需要熟 练的技术。
比较各种手术方 法的适应症和禁 忌症,如开腹手 术适用于较大的 子宫肌瘤,而腹 腔镜手术适用于 较小的子宫肌瘤。
强调手术治疗的 安全性和效果, 以及术后的护理 和康复。
子宫动脉栓塞术: 优点是微创,缺 点是效果不确定
超声引导下射频 消融术:优点是 微创,缺点是效 果不确定
术后护理及注意事项
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感 染
观察出血情况,如有异 常及时就医
遵医嘱服用药物,避免 自行停药或调整剂量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避免劳累和剧烈运动
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 化
注意饮食,避免刺激性 食物和过敏原
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子宫肌瘤患者,症状明显,药物治疗无效 禁忌症:孕妇、哺乳期妇女、严重心肺疾病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 手术方式: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宫腔镜手术 手术风险:出血、感染、损伤周围器官、复发
手术方法及优缺点
子宫肌瘤切除术: 优点是保留子宫, 缺点是复发率高
子宫切除术:优 点是彻底治愈, 缺点是失去生育 能力
作业要求:学生需 要查阅至少5篇相关 文献,撰写的综述 需要包括手术治疗 方法的原理、优缺 点、适应症等。
[整理版]子宫肌瘤教案
![[整理版]子宫肌瘤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39dc7eb90c69ec3d4bb750b.png)
(2)进一步检查
(3)如何治疗处理
(一)临床特点
1.症状(Symptoms)
1)月经改变(Change of menorrhea)最常
见,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周期缩短是典型症状;浆膜下肌瘤及壁间小肌瘤月经无改变;月经改变和肌瘤大小不成正比。
其原因有如下4点有关:①宫腔扩大致子宫收缩力下降可有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症状;②子宫内膜增生过长;③粘膜下肌瘤伴坏死感染时,可有持续不规则阴道流血或血样脓性排液;④浆膜下肌瘤无月经改变,因此与类型有关。
病理(Pathology)(3分钟)
(利用图片形象解释子宫肌瘤的病理变化)
1、巨检(Anatomy)(图3)
实质性球形结节,表面光滑,呈白色,质硬,切面呈漩涡状结构。
外面有假包膜,假包膜血管呈放射状,易受压致肌瘤发生各种退行性变。
典型的球形、实质性、漩涡状结构,假包,大者几十斤,小者几毫米。2、镜下特征(Histological features)
子宫切除手术适用于肌瘤较大,症状明显,药物治疗无效;不保留生育功能;疑有恶变的患者。50岁以下,卵巢外观正常的患者,可保留卵巢。
行子宫次全切除术,要做细胞学涂片排除宫颈癌
②肌瘤摘除术(Myomectomy),经阴道或经腹。
③腹腔镜手术:9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技术。
④其他手术治疗:子宫动脉栓塞手术(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
停药易复发
2)用药
雄激素(Androgen)副作用较大,目前少用。雄激素<300mg/月。
雌激素对抗剂,三苯氧胺10mg tid。
中药,桂枝茯苓胶囊。
孕激素受体争夺剂:米非司酮(mifepristone)10mg Qd
子宫肌瘤的诊断与治疗教案

避免长期使用含有激素的化妆品或 食品,以免刺激子宫肌瘤生长。
处理方法和效果评价
• 药物治疗:对于症状较轻、近绝经年龄或全身情况不宜手术者,可采用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的短期效果较明显 ,但停药后易复发,且长期使用可能会有一定的副作用。
• 手术治疗:对于症状严重、经药物治疗无效或疑有恶变者,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可彻底切除肌瘤, 但术后恢复时间较长,且可能影响生育功能。
检查是否贫血,部分患者 可有红细胞计数减少。
激素水平检测
有助于了解卵巢功能,肌 瘤患者多无明显变化。
肿瘤标志物
CA125等肿瘤标志物有助 于鉴别诊断,但特异性不 高。
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判断。有月经量 增多及经期延长、下腹包块、白带增多等症状,超声检查显 示子宫增大,形态不规则,肌瘤数目、部位、大小及肌瘤内 部是否均匀或液化、囊变等即可诊断。
04
手术治疗方式及适应症分 析
传统开腹手术技巧与要点
切口选择
根据肌瘤位置、大小及患者体型 ,选择合适的切口,如纵切口、
横切口等。
肌瘤剔除
仔细分离肌瘤与周围组织的粘连, 结扎供血血管,将肌瘤完整剔除。
止血与缝合
妥善止血,逐层缝合关闭腹腔,注 意预防术后粘连。
微创手术方法介绍
腹腔镜手术
通过腹壁小切口插入腹腔镜和操 作器械,进行肌瘤剔除或子宫切
影像学诊断方法
03
超声检查
MRI检查
CT检查
常用经阴道或经腹部超声,可显示子宫大 小、形态、肌瘤数目、部位及肌瘤内部是 否均匀或液化、囊变等。
可准确判断肌瘤大小、数目和位置,并有 助于与子宫肉瘤等其他盆腔肿块进行鉴别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教学)
课程名称:妇产科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程类型:(_1—)1、必修;2、选修;3、其它
授课对象:临床专业(本科)04级1、2、4、5、6班
授课时间:2007 至2008学年下学期
计划学时:102 学时(其中:理论55 ,实验:48_)
任课教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属学院:临床学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程管理部门(教研室):妇产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程名称:妇产科
教材:《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出版社),乐杰编著,
2004年第6版
讲授人: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
学历:本科学位:学士
讲授题目:子宫肌瘤
所属章节:第31章计划学时:2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子宫肌瘤的分类、病理、肌瘤变性、临床表现、诊断及治
疗。
2、熟悉子宫肌瘤的病因。
3、了解子宫肌瘤合并妊娠。
教学重点:
子宫肌瘤的分类、病理、肌瘤变性、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教学难点:
子宫肌瘤的分类、病理、肌瘤变性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使用教具:多媒体
思考题:
1 、按子宫肌瘤发展过程与肌壁的关系可将子宫肌瘤分为哪几类?
2、肌瘤变性有哪些?
3、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
参考资料:《实用妇产科学》、《妇科肿瘤学》
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发生于35〜50岁。
据资料统计,35岁以上妇女约20%发生子宫肌瘤,但多数患者因肌瘤小、无症状,而未能发现,临床上报告肌瘤发生率仅在4〜11%之间。
一、病因
确切病因不明,可能与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长期受雌激素刺激有关;
(一)偶见于初潮后妇女,多见于中年妇女,绝经后肌瘤多停止生长并逐渐萎缩;
肌瘤多并发子宫内膜增生;
(三)卵巢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患者常合并子宫肌瘤;
(四)妊娠时雌激素水平增高,肌瘤多迅速增大;
(五)外源性雌激素可加速肌瘤生长。
二、病理
可生长于子宫任何部位,主要由增生的子宫平滑肌细胞及少量纤维结缔组织交叉组成。
其周围有一层被压缩的肌纤维所形成的假包膜,手术时易于将肌瘤自假包膜内完整挖出。
肌瘤多为实质性球形肿瘤,切面呈灰白色,具有不规则旋涡状纹理。
子宫肌瘤大小不等,多少不一。
可为单个球形实性肿块或多个散在性分布。
小者仅为数毫米直径。
(一)分类
肌瘤原发于子宫肌层,当继续增大时可向不同方向发展,根据肌瘤所在子宫的不同部位,而分为以下几类
1.肌壁间肌瘤
肌瘤位于肌壁内,占60〜70%。
2.浆膜下肌瘤
肌壁间肌瘤向浆膜而发展,并突出于子宫表面,约占20%。
如突入阔韧带两叶之间生长,即为阔韧带内肌瘤。
3.粘膜下肌瘤
肌壁间肌瘤向宫腔内生长,突出于子宫腔内,约占10%。
可堵住子宫颈口
或脱出于阴道内。
4.子宫颈肌瘤
较少见
子宫肌瘤常为多发性,并且以上不同类型肌瘤可同时发生在同一子宫上,称为多发性子宫肌瘤。
(二)变性
由于肌瘤生长较快,当供血不良时,可以发生不同变性。
肌瘤愈大,缺血愈严重,则继发变性愈多。
1、透明变性(玻璃样变)
因肌瘤生长迅速,造成相对供血不足,使部分组织水肿变软,旋涡状结构消失,代之以均匀的透明样物质,巨检时易与肉瘤变性相混淆,光镜下看不到细胞结构,病变部分为无结构的均匀伊红色区域。
2、囊性变
为透明变性进一步发展所致,在透明变性的基础上供血不足,使变性区域内组织液化,形成内含胶冻。
3、红色样变
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肌瘤坏死,多见于单一较大的壁间肌瘤,常发生于妊
娠或产褥期,可能与局部组织缺血、梗死、瘀血、血栓阻塞,而致局部组织出血、溶血有关,使血液渗入瘤体,肉眼见肌瘤呈红色,似生牛肉状,完全失去原旋涡状结构。
4、恶性变
肉瘤变性约有0.5〜1 %的子宫肌瘤恶变为肉瘤,多见于年龄大,肌瘤较大且生长快者,特别是绝经后肌瘤增长迅速或绝经后再出现的肌瘤患者。
机制不详。
肉瘤病变区域组织灰黄,质软如生鱼肉样。
5、钙化
三、临床表现
子宫肌瘤的典型症状为月经过多与继发贫血,也有一些患者可无自觉症状。
肌瘤的症状一般与股瘤生长部位、大小有密切关系。
(一)月经增多
多发生于粘膜下及肌壁间肌瘤,表现为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或不规则阴道流血
(二)下腹部包块
(三)压迫症状
(四)疼痛
四、诊断
(一)病史月经过多或不规则出血,下腹部包块史等。
(二)妇科检查发现子宫不规则增大或均匀性增大,如浆膜下肌瘤在子宫表面可扪及单个或数个结节状突起,质硬;粘膜下肌瘤有时可使宫口开大,
并通过宫口触到宫腔内肌瘤的下端;如悬垂于阴道内,可看到瘤体并触摸到其蒂部。
(三)辅助检查
五、鉴别诊断
子宫肌瘤易与下列情况或疾病相混淆,应注意鉴别。
(一)妊娠子宫
(二)卵巢肿瘤
(三)子宫肌腺瘤
(四)子宫肥大症
六、治疗
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肌瘤大小、生育情况及全身健康状况等进行全面考虑后再作决定。
一般采取下列不同治疗措施。
(一)随访观察
对肌瘤小于妊娠8 周,无明显症状或近绝经期妇女子宫小于妊娠
12周大小,月经正常,无压迫症状者可暂时观察。
坚持每 3 个月复查一次,一般在绝经后肌瘤可逐渐萎缩。
在随访期间发现肌瘤增大或症状明显时,应考虑手术治疗。
(二)药物治疗
对月经量多而子宫增大约8 周妊娠大小患者,在诊断性刮宫排除子宫内膜癌后,可采用雄激素治疗。
雄激素有对抗雌激素,促使子宫内膜萎缩,使子肌层及血管平滑肌收缩,减少出血量之作用。
常用甲基睾丸素10mg每日一次,在经期第5天起舌下含服或口服,每月用药20天,月服总量不宜超过300mg或丙酸睾丸酮25mg,每周2次, 肌肉注射,也可经期时每日注射25mg连用3〜5天,但每月总量不宜超过300mg以免引起男性化。
(三)手术治疗
经长期保守治疗无效,或症状明显,肌瘤较大,合并贫血及生长迅速者,应考虑治疗。
1.肌瘤剜除术
适于年轻并希望生育的患者。
无论浆膜下、肌壁间,甚至粘膜下肌瘤均可经腹剜除,保留子宫;脱出至阴道内的带蒂粘膜下肌瘤可经阴道将蒂切断,残端缝扎,或用长弯止血钳夹住残留蒂部,留置24 小时后取除。
2.全子宫切除术
对年龄较大、症状明显,无继续生育要求的子宫肌瘤患者应作全子宫切除术。
年龄在50 岁左右可保留一侧正常卵巢以维持其内分泌功能。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