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环境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环境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环境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王爽

一:导论

1:需要明确:环境经济学是研究环境资源合理配置的一门学科。

2理想市场

充分竞争的

信息完备的

不存在外部性

二:微观经济学基础

理想状态市场满足四个基本假设

1与市场整体规模相比,各个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规模足够小,都无力影响价格,只能接受既定价格,市场是充分竞争的。

2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可以充分了解现在和将来的价格信息。

3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保持一致

4生产者有进入有利可图行业和推出无利可图行业的自由

注意:同一行业中的每一个厂商生产的产品是完全没有差别的。

市场是通过相互作用使交易成为可能的买方与卖方的集合

市场:竞争市场非竞争市场

竞争性足够强的市场个别厂商可以控制产品价格的市场经济效率-帕累托最优:在该状态下,任何资源配置的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一个人的福利状态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福利状态变坏。

福利经济学的基本状态:任何竞争均衡都是帕累托最优状态。同时,帕累托最优状态都可以用一套竞争价格来实现。

注意:无法自动实现环境物品的帕累托最优,环境物品存在“市场失灵”。

决定价格的关键因素:需求供给

需求: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供给: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

市场出清: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时,市场达到均衡

注意:环境物品不存在市场机制,价格和供给数量信息往往不存在,不确定或者很有限。

支付意愿:消费者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付出的最高价格或成本。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为某一商品支付的货币量与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时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间的差额。

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私人物品:具有明确的产权特征(形体上可以分割和分离),消费使用时有专有性和排他性。

公共物品:不具备明确的产权特征(形体上难以分割,分离)

消费时不具备专有性

不具备排他性

公共物品的重要特征:

供给的普遍性:甲对该商品的消费,不会减少或者影响乙对同

一物品的消费。

消费非排他性:任何人都不能因为自己的消费而排除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使私人市场缺乏动力,不能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

当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时,实现经济效率。对私人物品,边际收益由消费者得到的收益衡量。

公共物品的总体需求不同于不同于私人物品的总体需求:私人物品的总体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的水平加总;公共物品的总体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的垂直加总。

注意:理论上,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曲线同私人物品的需求曲线相似,但是现实中很难获得关于公共物品支付意愿的信息。

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

1.存在能影响商品价格的市场势力。

2.外部性。

3.公共物品。

4.不完全信息。

注意:在理想市场状态下,个体利益最大化能够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环境物品的消费往往表现出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和市场失灵,因此常常被误用和滥用。

市场体系能否有效配置资源取决于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的最大化

外部性是影响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主要因素之一。

外部费用内部化可节约资源,并增加社会净收益。

纠正外部不经济性的方法

1征收环境税对造成外部不经济性的企业征税,对造成外部经济性的企业补贴从而使企业的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相等。只有当私人成本和私人收益与相应的社会成本和社会收益相等,资源配置就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2企业合并合并后的单个企业为了自己的利益将把自己的生产确定在其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水平上。

3明晰产权使总体社会福利得到改善。

政府干预有效的两个条件:

政府干预的效果必须好于市场机制的效果

政府干预得到的收益必须大于政府实施干预花费的成本

政策失效:由于政策的执行,使生产者的边际生产成本低于生产要素的真实成本,导致生产要素无效率使用和过度使用,引起资源退化和环境污染。

政策失效的主要原因

决策判断失误

利益集团的影响

决策信息不全

体制障碍

政策失效可能产生的结果

使本来正常运行的市场机制发生扭曲。

自身政策目标是成功的,但是对环境产生外部不经济。

政策失效的结果比市场失灵更糟。

当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干预时,政府却没有反应。

三:外部性理论

环境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最大限度地减弱以致消除外部不经济性。

外部性是在没有市场交换的情况下,一个生产单位的生产行为(或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影响了其他生产单位(或消费者)的生产过程(或生活标准)

外部性

外部经济性:社会效益大于私人效益。外部经济性得不到有效补偿,会导致资源的配置失误。

外部不经济性:边际社会成本大于边际私人成本。差额是外部环境成本。外部不经济性得不到纠正,也会导致资源配置的失误。

注意:合理定价和税收-补贴能够减弱外部性。

庇古税是要把污染者强加给他人的外部成本内部化

环境外部不经济性可分为两类

命令控制型

经济刺激型

外部性的类型

1 公共外部性和私人外部性

2 可转移的外部性(受害者有机会向第三方‘转移’外部性)

注意:可以采取对受害者征税的形式,以解决任何形式的外部性转移。

3技术外部性和货币外部性

注意:在纯粹竞争条件下,货币外部性不一定导致资源配置失误。货币外部性与竞争条件下的市场均衡优化不相关。是假外部性。

公共物品两个最基本的性质:

供给的普遍性消费的非排他性

外部性可具有两种形式

公共(非竞争)形式私人(竞争)形式

外部性的主要目的:如何改变人们对外部性的激励机制,引导最优的社会资源配置。

外部性的帕累托最优定价

不论外部性是竞争的还是非竞争的,正确的纠正措施是对外部性的制造者征收等于社会边际损害的庇古税,而不需要对受害者提供补充刺激。

对外部经济性设计一个正价格,对外部不经济性设计一个负价格或征税,对外部性的消费者适用一个零价格。

外部性的受害者

有效率地保护外部不经济性受害者地权益,是各种环境政策地主要目标之一。赔偿受害者在经济学上不是有效率的,因为它会弱化甚至全部摧毁产生适当防护活动的刺激。赔偿和征税都是不适当的。外部性和产权

产权不明晰是外部性的一个典型来源。

通过征收渔业捕捞费,可以有效地把一个渔民加给他人的外部成

本内部化。

重新确定财产权可能是解决外部性的一种方法。私有化的结果将是有效率的。

科斯条件下的庇古税(我觉得有点儿难理解)

四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稀缺性

经济学意义上的稀缺:

在给定的时期内,与需要相比较,其供给量是相对不足的。稀缺的四个特性

稀缺的相对性

稀缺的差异性

稀缺的差异性是由客观地理条件的不同而导致的资源分布的不均匀决定的。

稀缺的绝对性

1稀缺是普遍存在的客观事实,存在于一切时代和一切社会。

2稀缺是大自然所提供的各种资源的共同属性。

稀缺的瞬变性

1稀缺的瞬变性是稀缺资源在特定的经济关系中或特定的时点内所表现出来的特性。

2由于供给或需求强度的变化而导致的各种资源相对稀缺程度的变化。传统资源稀缺性理论的两种基本观点

资源绝对稀缺性

资源相对稀缺性

注意:从长期来看,人们可通过技术创新和生产效率提高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靠,不存在任何长期对经济增长构成约束的资源稀缺性问题。

环境资源稀缺概念的扩展

“资源稀缺”是经济学的出发点

稀缺的环境和自然资源具有三种重要的经济功能

1提供了工业生产过程中所必需的原材料和能源,包括不可再生的和可再生的资源

2可以吸收,容纳,降解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排放的废弃物和污染物,这一功能常具有公共物品特征

3向人类社会提供自然服务

环境资源稀缺性的的凸显

1当人们对环境资源的利用接近或超过环境承载力的极限时,环境资源的稀缺性就迅速显现,随着人们对环境资源需求的进一步增加,环境资源的稀缺性迅速提高。

2需求与供给的尖锐矛盾导致环境资源稀缺程度的不断提高。

五.环境资源优化配置

无差异曲线:用来表示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

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1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值

2在同一个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曲线,距离原点越远的曲线

表示满足度越高

3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坐标原点的曲线

等产量线:由生产出同一产品的不同投入品的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边际商品替代率(MRS):在维持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为了增加一单位的某种商品而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量。

帕累托最优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实现帕累托最优的必要条件:

1高效率的资源配置

2高效率的消费

3对于所有的消费者,任何两种商品的商品替代率应等于生产这两种商品的技术替代率,并等于商品价格之比

实现帕累托最优的充分条件:

在资源空间的所有等产量线和在商品空间的所有无差异曲线必须是非凹的(或特例是直线)。这样才能保证商品空间的高效率生产可能性线和效用空间的效用可能性线凹向原点,以及最终效用边界线是凹向原点的。

六.环境产权理论

产权直观地说就是财产权利

阿尔钦认为:产权是一个社会所强制实施的选择一种经济物品的使用权利。——经典产权理论——排他性可转让性强制性

科斯定理:

科斯第一定理:如果市场交易费用为零,不管权利初始安排如何,当事人之间的谈判都会导致那些财富最大化的安排,即市场机制会自动地驱使人们谈判,使资源配置实现帕累托最优。

科斯第二定理:在交易费用大于零的世界里,不同的权利界定,会带来不同效率的资源配置。

科斯第三定理:由于制度本身的生产不是无代价的,因此,关于生产什么制度,怎样生产制度的选择,将导致不同的经济效率。

环境产权:行为主体对某一环境资源具有的所有,使用,占有,处置以及收益等各种权利的集合。

七.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自然资源按照再生性质分类:

可耗竭资源:在任何对人类有意义的时间范围内,资源质量保持不变,资源蕴藏量不再增加的资源。

注意:可耗竭资源按其能否重复利用,可分为: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不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

可更新资源:能够通过自然力以某一增长率保持或不断增加流量的自然资源。

注意:根据财产权是否明确,可更新资源可以分为

可更新商品性资源

1完全明确的财产权

2专有性

3可转让性

4可实施性

可更新公共物品资源(具有两个特征中的一个)

1消费不可分性或无竞争性

2消费无排他性

自然资源的存量和流量

存量: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水平下可以被利用的资源储量。

流量:在一定时期内的资源流入量和流出量。

在一定时期内,资源流入量-资源流出量=资源净流量资源净流量反映自然资源的消耗速度

自然资源的存量和流量之间的关系

期初存量+期内资源流入量-期内资源流出量

=期初存量+期内净流量

=期末存量

资源蕴藏量

资源蕴藏量=已探明储量+为探明储量

可耗竭资源之间的替代

两种资源的替代是平滑过渡的;总边际成本的增长率在实现替代以后慢下来。

注意:只要存在边际支付意愿两种资源最终还是要耗竭的。

种群数量和增长率之间的关系

115页图中的S*最大可持续捕获量种群,此时最大可持续捕获量

等于最大增长量,如果捕获量等于增长量也代表可永久保持的最大捕获量

根据自然资源的存在状况,可以分为:

可耗竭资源,可更新资源

舒适性资源:能够为人类提供舒适性服务,满足人类精神需求的自然环境资源。

舒适性资源分为4类

自然风景美学资源

地质历史变迁遗迹资源

生物进化史资源

野外娱乐资源

舒适性资源的5性

唯一性

真实性

使用方式的非消耗性

不确定性

破坏的不可逆性

舒适性资源经济利用的6个特点

日益显著的稀缺性

公共物品性

技术进步的非对称影响

经济价值的构成

竞争性利用的可能

决策的不可逆性

舒适性资源的过度利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拥挤问题污染问题

十二.环境经济政策

获得有关边际治理成本和边际损害成本的准确信息的两大类基本手段1强制执行各类环境法规

2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手段

环境经济政策的分类:调节市场(政府干预的庇古手段)

建立市场(市场机制本身的科斯手段)

两类环境经济政策的共同之处:

为了使外部费用内部化。

允许经济人为了实现环境目标,通过费用效益的比较,选择一种最优方案。

两类环境经济政策的不同之处

1庇古手段多依赖于政府,科斯手段更多地依赖于市场。

2庇古手段需要政府实施收费收费或者补贴,管理成本较大;

科斯手段需要政府界定产权。

3实施庇古手段,除了使社会获得环境效益外,还可使政府获得经济收益;

科斯手段一般只获得环境效益

4庇古手段一般提供不了刺激,因为费率或税率一般是固定的,

而且经常低于治理污染的边际成本;

科斯手段一般能刺激厂商采取措施改进生产设备,减少排污。环境经济政策的两种最基本功能

行为刺激

通过经济手段,借助于市场机制的作用,使外部不经济的环境费用内部化,改变生产者和消费者原有的经济刺激模式,纠正他们破坏环境的行为。

资金配置三功能

1依据法律,行政授权,实现和聚敛用于环境保护的资金

2资金的重新分配

3资金的使用

世界各国环境经济政策常采用的九类经济手段

明晰产权建立市场税收手段收费制度罚款制度

金融手段财政手段责任赔偿证券与押金制度

中国环境经济政策的横向三领域和纵向四层次

三领域:1环境污染防治

2农村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3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四层次:1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有关方针和政策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颁布的法律

3国务院制定和颁布的行政规章

4国务院所属部门制定和颁布的规章和政策

十三.环境税(对环境损失的补偿)

人们把针对污染物排放所征收的各种税费统称为庇古税

最优庇古税:使排污量等于最优污染水平时的排污收费(税)

此时边际外部(损害)成本等于边际私人纯利益

最优污染水平:总成本(总损害成本加总治理成本)最低的污染物排放量环境税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率的体现:(必考)

1降低减排成本

2降低监督管理成本

3有利于污染治理技术进步

4有利于筹集环保资金

十四.排污权交易

需要明确:排污权交易和环境税都是基于市场的环境管理手段

环境税:先确定价格,再让市场确定总排放水平

排污权交易:先确定总排放量,再让市场确定价格

排污权交易的主要思想

建立合法的污染物排放权即排污权(这种权利通常以排污许可证的形式表现),并允许这种权利像商品那样被买入和卖出,以此来进行污染物的排放控制。

排污权交易的宏观效应

1市场调节将使排污权的总供求在市场主体发生变化时重新达到平衡2排污权交易有利于政府利用市场经济行为进行宏观调控

排污权交易的功能

1费用有效性

2目标灵活性

3管理成本低

4加速技术进步

5给非排污者表达意见的机会

6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

7更具市场灵活性

实行排污权交易的条件(必考)

1明确并递减的污染物排放总量目标和分配程序

2界定交易的范围

3污染减排成本差异

4排污计量和政府监督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考试重点

1月4号8:00 3508 名词解释: 1.环保产业:在国民经济结构中,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 而进行的技术产品开发、商业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包等活动的总称。 2.产业结构: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分 工越来越细,因而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生产部门。这些不同的生产部门,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会在增长速度、就业人数、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等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 3.支柱产业:在一定时期内,构成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体系的主体,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技术密度高、产业关联度强、发展规模、经济效益好,对整个国民经济起支撑作用的产业。 4.产业组织:生产同一类或具有密切替代关系商品的企业构成和相互关系,以及由此影响 市场运行效率。合理的产业组织是产业资源合理配置及有效利用的前提条件。 5.SCP:即从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 对某行业进行分析的工具。 6.TOT:Transfer-Operate一Transfer的简称,即将建设好的公共工程项目,移交给投 资者进行一定期限的运营管理,该投资者利用获取的经营权,在一定期限内获得收入。 在合约期满之后,再交回给所建部门或单位的一种融资方式。在项目移交中,政府或其所设经济实体将取得一定的资金以再建设其他项目.

7.BOT:国家或者地方政府部门通过特许权协议,授予签约方承担公共性基础设施项目的 融资、建造、经营和维护;在协议规定的特许期限内,项目公司拥有投资建造设施的所有权,允许向设施使用者收取适当的费用,由此回收项目投资、经营和维护成本并获得合理的回报;特许期满后,项目公司将设施无偿地移交给签约方的政府部门。 简答题: 1.简要分析我国环保产业的市场结构? 市场集中度:我国环保产业中大多数固定资产的规模经济都比较小,少部分固定资产的规模经济能比较大。由此可见,我国环保产业属于分散型产业,产业内企业之间的竞争比较激烈。而且,所有的环保企业都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等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环保产业的这种空间布局,更加导致了产业内部的过度竞争。 产品差异化:环保产品面临着不同偏好的消费者,尤其是环保产品和服务还应适应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因此环保产品和服务必须多样化。我国环保产品的性质、结构、功能等方面的差别化程度不大,偏重于产品的生产,而其它方面,如环保技术开发、资源利用、环保咨询等方面则比较薄弱。而且,我国环保产品的开发、生产、使用等各个环节往往相互脱节,不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地区的需要,甚至很多环保产品在实际使用中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造成大量财力、物力的浪费,许多环保产品不得不依赖进口。 行业壁垒状况:由于我国过去环境问题比较严重,一直以来对环境污染治理的要求不是很高,于是,许多技术、设备落后的小规模企业得以进入,并且目前已经成为我国环保产业的主体,相反,那些高科技的大规模企业很难进入。我国环保产业目前的进入壁垒是较低的。 而与此同时,在环保产业内,又有许多亏损的企业却在作苦苦挣扎,不能从产业内顺利退出。这种低进入壁垒、高退出壁垒的壁垒组合必然导致环保产业内的过度竞争。

最新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知识点整理

地基基础部分 1.土由哪几部分组成? 土是由岩石风化生成的松散沉积物,一般而言,土是由固体颗粒、液态水和空隙中的气体等三部分组成。 2.什么是粒径级配?粒径级配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哪些? 土中土粒组成,通常以土中各个粒组的相对含量(各粒组占土粒总质量的百分数)来表示,称为土的粒径级配。 对于粒径小于或等于60mm、大于0.075的土可用筛分法,而对于粒径小于0.075的土可用密度计法或移液管法分析。 3.什么是自由水、重力水和毛细水? 自由水是存在于土粒表面电场范围以外的水,它可以分为重力水和毛细水。 重力水存在于地下水位一下的土骨架空隙中,受重力作用而移动,传递水压力并产生浮力。毛细水则存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孔隙中,土粒之间形成环状弯液面,弯液面与土粒接触处的表面张力反作用于土粒,成为毛细压力,这种力使土粒挤紧,因而具有微弱的粘聚力或称为毛细粘聚力。 4.什么是土的结构?土的主要结构型式有哪些? 土的结构主要是指土体中土粒的排列和联结形式,它主要分为单粒结构、蜂窝结构和絮状结构三种基本类型。 5.土的物理性质指标有哪些?哪些是基本物理性质指标?哪些是换算指标? P6 6.熟练掌握土的各个物理性质指标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相互换算。 P7-8 7.无粘性土和粘性土的物理特征是什么? 无粘性土一般指具有单粒结构的碎石土和砂土。天然状态下无粘性土具有不同的密实度。密实状态时,压缩小,强度高。疏松状态时,透水性高,强度低。 粘性土粒之间存在粘聚力而使土具有粘性。随含水率的变化可分别划分为固态、半固态、可塑及流动状态。 8.什么是相对密度? P9 9.什么是界限含水量?什么是液限、塑限含水量? 界限含水率:粘性土由一种状态转换到另一种状态的分界含水率; 液限:由流动状态转为可塑状态的界限含水率; 塑限:有可塑状态转为半固态的界限含水率; 缩限:由半固态转为固态的界限含水率。 10.什么是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他们各反映粘性土的什么性质? P10 11.粗粒土和细粒土各采用什么指标进行定名? 粗粒土:粒径级配 细粒土:塑性指数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 1、资源的概念: 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所发现的有用且稀缺的物质、能量及其功能过程的总和,它们往往以原始(自然)状态进入生产过程或直接进入消费过程以提高人类当前或未来的福利。 资源经济学角度考虑: 1)具有用途并产生价值的物质 2)资源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信息、技术的变化,人们能够拓宽资源的范围) (随着人们需求、物质相对稀缺性的变化都能将以前没有价值的物质变成资源) 3)稀缺性。在资源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中强调资源的数量和人们的需求相比的数量是有限制的,有别于资源与环境科学中的资源范畴。 4)天然性: (强调资源以自然或以原始物质形式进入人类的经济过程) 2、资源的分类 非再生资源: 1)又称为不可更新资源或耗竭性资源2)资源的存储量一定,主要是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 可再生资源: 1)又称可更新资源或非耗竭性资源2)该类资源的存储量是在自然过程中或在人类参与下可以更新或持续补充 2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之间的联系: 1.在可再生与不可再生资源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界限 2.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可以避免可再生资源成为不可再生资源或者非再生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 3、共享资源 指没有明确的所有者或虽具有法律上的所有者,但不能行使其权利的例如:公海、草原、河流 4、资源的基本特性 1整体性(资源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地域性(区域具有资源优势,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3多用性(可以在多种用途之间分配,如水资源) 4数量有限性与潜力的无限性(数量在技术一定条件下是有限的) 第二章 1、资源稀缺的概念: 由资源的自然有限性所引起的在经济上表现为只有通过竞争才能取得和使用资源的一种状态。主要标志:资源在市场上价格的存在。 2、资源稀缺与资源短缺,资源短缺是怎么回事,举例,判断 稀缺:经济社会中资源的一般内在性质,是指一般的、所有的资源而言。 短缺:是资源的一种个别性状,是相对于其他资源而言的一种市场上相对供不应求的现象,反映着某种资源在市场上供应的程度和供求状况。 两者之间存在联系但变化不总是一致的。稀缺是永久的而短缺是暂时的。 稀缺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具有时间属性。 3.两个模型概念: 边拓模型是指相对于资本和劳动的供给量来说自然资源的供给量非常充足的一种经济状态。 李嘉图模型是指原材料生产的单位成本随生产规模的增加而增加,资源可用性受目前利用率和累积用量影响的一种状态。举例:农地 4、两者的函数模型判断 边拓模型中:g(*)函数表现为不变的规模报酬;生产可能性曲线PPF为直线,且平行地向外推移(图2-2)。由于自然资源充裕,自然资源产品生产函数为不变规模报酬(!),资源可随劳动资本的投入而扩大,最终产品G的生产受制于劳动或资本的限制,而非自然资源。 李嘉图模型中:g(*)表现为递减的规模报酬;存在自然资源利用的约束。即L1的增加速度比R0的增加速度快——成本增加定律;生产可能性曲线为弧线型,以一种不对称的方式向外推移(图2-1)。 5、两个模型的比较反映的实质是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率: 理解: n 通过两个模型的比较,可以找到反映自然资源产品稀缺性变化的指标,即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率。 n 追求G最大化的经济系统中,两种要素的相对价值由他们在生产G的过程中相互替代的比率决定,该替代率也就是G 等产量曲线与PPF在切点的斜率。 n 在PPF上,如果斜率越来越小,R0就越有价值,或越稀缺;反之,则L0越有价值,越稀缺。在图2-1中,显示出R0 的相对价值随经济扩张而提高的特征。在图2-2中则显示出不变的相对价值和稀缺。

土力学复习知识点整理

土力学复习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土的物理性质及其工程分类 1.土: 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后在不同条件下形成的自然历史的产物。 物理风化原生矿物(量变)无粘性土 风化作用化学风化次生矿物(质变)粘性土 生物风化有机质 2.土具有三大特点:碎散性、三相体系、自然变异性。 3.三相体系:固相(固体颗粒)、液相(土中水)、气相(气体)三部分组成。 4.固相:土的固体颗粒,构成土的骨架,其大小形状、矿物成分及组成情况是决定土物理性质的重要因素。 (1)土的矿物成分:土的固体颗粒物质分为无机矿物颗粒和有机质。 颗粒矿物成分有两大类:原生矿物、次生矿物。 原生矿物:岩浆在冷凝过程中形成的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经化学风化作用的新的矿物,如黏土矿物。 粘土矿物的主要类型: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吸水能力逐渐变小) (2)土的粒组: 粒度:土粒的大小。粒组:大小、性质相近的土粒合并为一组。

(3)土的颗粒级配:土中所含各颗粒的相对含量,以及土粒总重的百分数表示。 ①△颗粒级配表示方法:曲线纵坐标表示小于某土粒的累计百分比,横坐标则是用对数值表示的土的粒径。曲线平缓则表示粒径大小相差很大,颗粒不均匀,级配良好;反之,则颗粒均匀,级配不良。 ②反映土颗粒级配的不均匀程度的指标:不均匀系数Cu和曲率系数Cc,用来定量说明天然土颗粒的组成情况。 公式: 不均匀系数Cu= d60/d10 曲率系数Cc=(d30)2/(d60×d10) d60 ——小于某粒径的土粒质量占土总质量60%的粒径,称限定粒径; d10 ——小于某粒径的土粒质量占土总质量10%的粒径,称有效粒径; d30 ——小于某粒径的土粒质量占土总质量30%的粒径,称中值粒径。 级配是否良好的判断: a.级配连续的土:Cu>5,级配良好;Cu<5级配不良。 b.级配不连续的土,级配曲线呈台阶状,同时满Cu>5和Cc=1~3两个条件时,才为级配良好;反之则级配不良。 ③颗粒分析实验:确定各个粒组相对含量的方法。 筛分法:(粒径大于0.075mm的粗粒土) 水分法:(沉降分析法、密度计法)(粒径小于0.075mm的细粒土) 5.液相:土中水按存在形态分为液态水、固态水、气态水。 土中液态水分为结合水和自由水两大类。 粘土粒表面吸附水(表面带负电荷) 结合水是指受电分子吸引力作用吸附于土粒表面 成薄膜状的水。 分类: 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 自由水是指存在于土粒表面电场影响范围以外的土中水。

环境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环境与自然经济学:运用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研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供给、需求、配置、利用、分配和保护等问题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2.市场机制:通过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的变化,以及经济主体之间的竞争,协调生产与需求之间的联系和生产要素的流动,以实现资源配置的一套系统。 3.帕累托最优:任何资源配置的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一个人的福利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一个人的状况变坏的一种资源配置状态; 5.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为某一商品支付的货币量与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时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间的差额; 6.排他性:指人们必须支付价格才能消费商品,存在把没支付价格者排除在消费以外的现实手段; 8.环境产权:指行为主体对某一环境资源具有的所有、使用、占有、处置以及收益等各种权利的集合,包括资源利用的所有权利; 9.舒适性资源:能够为人类提供舒适性服务,满足人类精神需求的自然环境资源; 11.自然资源: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形成的物质与能量。 12.均衡价格: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价格;或者说是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时的价格。 13.使用价值:是指现在或未来环境物品通过服务形式提供的福利。 14.需求量:是消费者在不同的价格下所希望能够购买的同种商品的数量。 15.产权:是经济当事人对其财产的法定权利,它表明个人可以利用这些财产去从事某些事; 16.机会成本法:指一旦选择环境资源的某种特定利用方式,而必须放弃的其他方式可获得的最大效益即以该方式利用环境资源的机会成本的方法。 17.疾病成本法:指计算环境质量恶化时由疾病引发的成本(如医疗开支增加、病休收入损失、精神和心理代价)的方法。 18.支付意愿:消费者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付出的最高价格或成本; 20.边际成本:指由于增加最后一单位产量导致的总成本的增加。 21、市场:指从事某一种商品买卖的交易场所或接触点。市场可以是一个有形的买卖商品的场所,也可以是一个利用现代化通讯工具进行商品交易的接触点。 2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26.帕累托改进:对于一种既定的资源配臵进行改变,改变的结果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境况变得更好,而没有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得更差。这种重新配臵就是帕累托改进。意味着社会福利的增加。 27.均衡价格: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价格成为均衡价格。 28.均衡数量: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称为均衡数量。 29.预算线:又称消费可能线或等支出线,表明在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数量的最大组合。 30.边际替代率:从消费论的角度,在保持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时所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 31.无差异曲线:用来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同等效用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33、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需求必须是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

企业管理概论重点整理

第一章对企业的基本认识 一、企业的概念企业是指适应市场需要以获取盈利,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责任的商品生产和经营组织。 含义:(1)企业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的经济组织。 (2)企业是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社会经济基本单位。 (3)企业是依法设立、依法经营的经济实体。 1、外商投资企业★ (1)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是指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同中国的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在中国境内共同投资举办的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是一种股份制的有限责任公司。双方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负盈亏。 (2)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是指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同中国的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在中国境内共同举办的契约式的合营企业。这种方式对合作条件、产品分配、风险和亏损承担、经营管理方式和合作企业终止时的财产归属问题都由双方协商确定,实践中采用广泛,是我国引进外资的重要方式之一。(3)外商独资企业:是指外国投资者及华侨和港澳同胞、台湾同胞,经中国政府批准,在中国境内租赁土地、独立投资兴办的企业。其特点是外商独立投资、独立经营管理、自负盈亏。 2、私营企业和个体企业 私营企业是指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雇工8人以上的营利性经济组织。私营企业以雇佣劳动为基础。 个体企业是由个体劳动者兴办,生产经营和管理主要依靠个体劳动者本人及家庭成员的企业。 3、高新技术企业 4、外向型企业和跨国公司 5、第三方物流商和第四方物流商★ 第三方物流:是指专门从事物流的中介组织按照合约的要求,在指定时间期限内,为制造商提供部分或全部的物流服务经营管理活动。 第四方物流:以集成商为核心,由集成商负责统一组织,选择满足客户要求的合作团队,并利用整个团队来控制和管理客户的点到点式的供应链运作。 四、企业系统结构 企业系统结构的五要素:产品、人、财、物、信息,其中,资金流被称为价值流程。 五、企业系统特征 1、企业的二重性一方面具有同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营相联系的一般属性(自然属性) 一方面具有同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结构相联系的特殊属性(社会属性) 2、工业企业的特征 ①大规模采用机器和机器体系进行生产,系统地将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 ②劳动分工精细,协作关系复杂、严密。 ③生产过程具有高度的比例性和连续性。 ④生产社会化程度高,有广泛、密切的外部联系。 六、按财产构成划分的企业组织形式★ 1、个人业主制企业:由业主一人出资兴办,并由业主自己直接经营,企业盈利全部归业主所有,企业亏损和债务也由业主个人承担,业主对企业债务负有无限责任。我国的个体工商户和私营独资企业属于此类。 2、合伙制企业:由两个以上的个人共同出资,通过签订协议而联合经营的企业。全体合伙人共享企业盈利,共担企业亏损,对企业债务负有无限连带责任。 3、公司制企业:由两个以上出资者共同投资、依法组建,以其全部法人财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组织形式。公司制企业三个特点: (1)公司制企业是法人,在法律上是独立的民事主体,在经济上拥有独立的财产; (2)公司制企业实行有限责任制度,以其全部财产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债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知识点考点整理汇总

一、绪论 1.1土力学、地基及基础的概念 1.土:土是连续、坚固的岩石经风化、剥蚀、搬运、沉积而形成的散粒堆 积物。 2.地基:地基是指支撑基础的土体或岩体。(地基由地层构成,但地层不一 定是地基,地基是受土木工程影响的地层) 3.基础:基础是指墙、柱地面下的延伸扩大部分,其作用是将结构承受的 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基础可以分为浅基础和深基 础) 4.持力层:持力层是指埋置基础,直接支撑基础的土层。 5.下卧层:下卧层是指卧在持力层下方的土层。(软弱下卧层的强度远远小 于持力层的强度)。 6.基础工程:地基与基础是建筑物的根本,统称为基础工程。 7.土的工程性质:土的散粒性、渗透性、压缩性、整体强度(连接强度) 弱。 8.地基与基础设计必须满足的条件:①强度条件(按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 即结构传来的荷载不超过结构的承载能力p f ≤;②变形条件:按正常使 s≤ 用极限状态设计,即控制基础沉降的范围使之不超过地基变形的允许值[] 二、土的性质及工程分类 2.1 概述 土的三相组成:土体一般由固相(固体颗粒)、液相(土中水)、气相(气体)三部分组成,简称为三相体系。 2.2 土的三相组成及土的结构 (一)土的固体颗粒物质分为无机矿物颗粒和有机质。矿物颗粒的成分有两大类:(1)原生矿物:即岩浆在冷凝过程中形成的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等。(2)次生矿物:系原生矿物经化学风化作用后而形成的新的矿物(如粘土矿物)。它们的颗粒细小,呈片状,是粘性土固相的主要成分。次生矿物

中粘性矿物对土的工程性质影响最大 —— 亲水性。 粘土矿物主要包括: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蒙脱石,它的晶胞是由两层硅氧晶片之间的夹一层铝氢氧晶片所组成称为2:1型结构单位层或三层型晶胞。它的亲水性特强工程性质差。伊利石它的工程性质介于蒙脱石与高岭石之间。高岭石,它是由一层硅氧晶片和一层铝氢氧晶片组成的晶胞,属于1:1型结构单位层或者两层。它的亲水性、膨胀性和收缩性均小于伊利石,更小于蒙脱石,遇水稳定,工程性质好。 土粒的大小称为粒度。在工程性质中,粒度不同、矿物成分不同,土的工程性质也就不同。工程上常把大小、性质相近的土粒合并为一组,称为粒组。而划分粒组的分界尺寸称为界限粒径。土粒粒组先粗分为巨粒、粗粒和细粒三个统称,再细分为六个粒组:漂石(块石)、卵石(碎石)、砾粒、砂粒、粉粒和黏粒。 土中所含各粒组的相对含量,以土粒总重的百分数表示,称为土的颗粒级配。土的级配曲线的纵坐标表示小于某土粒的累计质量百分比,横坐标则是用对数值表示土的粒径。由曲线形态可评定土颗粒大小的均匀程度。若曲线平缓则粒径大小相差悬殊,颗粒不均匀,级配良好;反之,则颗粒均匀,级配不良。 工程中常用不均匀系数u C 和曲率系数c C 来反映土颗粒的不均匀程度。 6030 u d C d =()2 301060c d C d d =? 10d —小于某粒径的土粒质量总土质量10%的粒径,称为有效粒径; 30d —小于某粒径的土粒质量总土质量30%的粒径,称为中值粒径; 60d —小于某粒径的土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60%的粒径,称限定粒径。 工程上对土的级配是否良好可按如下规定判断 ① 对于级配连续的土:Cu 5,级配良好;5Cu ,级配不良。 ② 对于级配不连续的土,级配曲线上呈台阶状,采用单一指标Cu 难以全面有效地判断土的级配好坏,需同时满足Cu 5和13Cu = 两个条件时,才为级配良好,反之级配 不良。 确定土中各个粒组相对含量的方法称为土的颗粒分析试验 ① 筛分法(对于粒径大于0.075mm 的粗粒土)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重点

一、资源的配置 1、现有资源储备:是一种按目前价格开采,能够产生利润的已经探明资源。现有资源的数量可以用一个数字来表示。 2、潜在资源储备:是与人们为获得这些资源而愿意支付的价格紧密相关的。价格越高,潜在储备量越大。用函数定义要比用一个简单的数字定义要准确的多。 3、资源禀赋:表示地壳中本身中所包含的自然资源,它只是一个地理学概念,而不是经济学上的概念。因为它的数量与资源价格毫不相干。 4、可再生资源基本特征:(1)资源本身具有可再生(更新)和自我恢复的能力(但是这一能力是有限度的)。(2)可储藏性。 5、非再生资源基本特征:非再生特性、资源消耗的不可逆性、可循环利用性。 6、非再生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补偿机制: 所谓生态环境补偿,不仅包括生态功能的补偿,还包括污染环境的补偿。还包括对因环境保护丧失发展机会的区域内的居民进行补偿,以及为增进环保意识、提高环保水平而进行的科研教育支出。为了实现非再生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开采利用,关键是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其理论依据为资源有价论、外部不经济论。即对有益于生态服务的行为主体(当地居民)进行的补偿。对资源所在地居民因资源开发导致的生活或生产发展的机会成本的庄家,必须进行经济补偿。这种补偿可以是直接的现金补偿,如对遭受土地破坏的农户直接给予青苗补偿费、人员安置费等;也可以是对矿区产业结构转型的其他手段补偿和环境修复的技术补偿。这部分补偿的主体是政府,比如直接给予财政补贴,财政援助,优惠贷款,减免收费,实施利率优惠,劳保待遇,对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行为予以鼓励。 7、可再生资源的生态增长模型: (1)几何增长模型:即假设种群大小的变化率为一常数,而为分布密度无关,这种种群增长模型称为几何增长模型。一年生植物或单世代昆虫适用(每代只繁殖一次,母体繁殖后便死亡)。(2)指数增长模型:有机个体几乎是连续繁殖的。(3)逻辑斯谛模型:当种群大小与载容量相等时,种群增长停止,而种群数量保持不变。 8、无限环境条件下待开发种群数量动态的基本特征: (1)群体总数取决于生物学因素和人类社会行为因素。(2)最优管理:资源开采控制侧重于对种群规模或资源存量的最优控制。(3)在无限环境条件下,可再生资源的生态增长服从指数增长模型。不能用作长期预测。 9、有限环境条件下待开发种群数量动态的基本特征: (1)资源的发展演变都会受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其中,在自然因素中,除了前面提到的初始规模、生长率、死亡率和时间之外,还包括:种间竞争、空间限制、生存条件。(2)用来刻画有限环境条件下待开发种群数量动态特征的最为常用的基本数学模型为逻辑斯谛模型(S型曲线)。 10、森林资源的经济分析: (1)森林资源的特点:投资期很大(一般为25年),外部效应,使有效管理很难。(2)生物学决策:年树木最大生长量(3)最大年平均增量 =树木生长累积量(木材体积)/ 树年。(4)经济决策:考虑树木的价值、贴现、种植与砍伐成本等因素。净收益的现值最大时为最优砍伐时间,即当延期砍伐(如1年)的边际成本 = 其边际收益时,净收益现值最大。最优砍伐时间还取决于砍伐后是否马上重新种植树木。如果重新种植,延迟砍伐的成本增加了一项,即延迟再种植

饭店管理概论知识总结

饭店管理概论知识总结 名词解释 1.人力资源:根据各级各部门的业务活动需要,合理调配使用人员,使人员既 能保证计划完成的业务量,又能充分调动各个岗位人员的主动积极性,提高服务质量,降低劳动成本的全过程。 2.作业计划:根据经营方针和市场调查结果,在指标预测的基础上,对完成计 划年度内和目标及其实现措施所做出的计划。它根据年度生产计划规定的产品品种、数量及大致的交货期的要求对每个生产单位,在每个具体时期内的生产任务做出详细规定,使年度生产计划得到落实。与生产计划相比,生产作业计划具有计划期短、计划内容具体、计划单位小等三个特点。它的主要任务包括:生产作业准备的检查;制定期量标准;生产能力的细致核算与平衡。 3.客房清洁计划:客房计划卫生是指在日常的清洁卫生的基础上,拟定一个周 期性清洁计划,采取定期循环的方式,将客房中平时不宜清扫或者清扫不到,不彻底的地方全部打扫一遍。 4.鸡尾酒:鸡尾酒是一种量少而冰镇的酒。它是以朗姆酒(RUM),琴酒(GIN)、 龙舌兰(Tequila)伏特加(VODKA)威士忌(Whisky)等烈酒或是葡萄酒作为基酒,再配以果汁、蛋清、苦精(Bitters)、牛奶,咖啡,可可,糖等其他辅助材料,加以搅拌或摇晃而成的一种饮料,最后还可用柠檬片,水果或薄荷叶作为装饰物。 5.油类火灾:由已烷、戊烷,石脑油,环戊烷,二硫化碳,苯,甲苯,甲醇,乙醇,乙醚, 蚁酸甲酯、醋酸甲酯、硝酸乙酯、汽油、丙酮,丙烯,乙醚、乙醛,等引起的火灾。6.饭店计划管理:饭店根据内外环境条件,采用目标管理的方法,通过对计划的 编制、执行、控制和确定饭店的经营目标,来指导饭店的经营业务活动,保证饭店取得双重效益的管理活动称为计划管理。 7.菜单:一份带价目表的菜肴清单。是餐厅将自己提供的具有各种不同口味的 食品,饮料按一定的程式组合排列与专门的纸上,供顾客从中进行选择,内容主要包括食品,饮料的品种和价格。 8.饭店设备:是饭店接待服务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证,针对不同场所不同服务项 目的功能,保证功能需要,符合饭店等级的设施。 9.饭店非正式组织:就是未经正式筹划而由人们在自由交往中自发形成的个人 关系和社会关系的网络,具有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 10.高价房:

环境经济学复习题与答案详解复习进程

环境经济学 一、关键概念 外部性:指经济当事人的经济活动对非交易方所产生的非市场性的影响。 外部经济性:又称正外部性,指对受影响者有利的外部影响。 外部不经济性:又称负外部性,指对受影响者不利得外部影响。 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力量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 纯公共物品:(非竞争性的非专有物品。)指范围介于私人物品和纯公共物品之间,通常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一旦生产出来就不可能把某些人排除在外的商品。 准公共物品:指在消费方面具有较大程度外部性的一类公共物品。 共有资源:(竞争的非专有物品。)指不具有排他性,但却具有竞争性的物品。 市场失灵:由于现实经济难以满足完全竞争市场以及其它一系列理想化假定条件,所以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的情况。这种情况被称为“市场失灵”。 政策失效:是指一些社会、经济政策的执行,使生产者的边际生产成本低于生产要素的真实成本,导致生产要素无效率使用和过度使用,引起资源退化和环境污染。与市场失灵不同,政策失效主要是由于体制或政策的原因。 环境容量:在保证人群健康和生态系统不受危害的前提下,环境系统或其中某一要素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累积性污染:指如放射性废物、塑料废弃物般,沉积在环境中的污染量与排放量大致相等,降解率慢,在环境中停留时间长的污染。 非累积性污染:指如噪音般,沉积在环境中的时间短,消散快的污染。 生产率变动法:又称生产效应法或生产率法,指通过环境质量变化引起的产量和利润的变化来评估环境质量变化的经济价值的方法。 旅行成本法:又称旅行成本法,指以人们在消费环境物品过程中的费用,比如参观旅游所花费的交通费和时间,衡量他们对环境物品的支付意愿的方法。通常用于评估旅游景点的经济价值。(常常被用来评价那些没有市场价格的自然景点或者环境资源的价值。它要评估的是旅游者通过消费这些环境商品或服务所获得的效益,或者说对这些旅游场所的支付意愿。) 疾病成本法:指计算环境质量恶化时由疾病引发的成本(如医疗开支增加、病休收入损失、精神和心理代价)的方法。 人力资本法:指计算环境恶化引起的过早死亡的成本的方法。 防护支出法:指计算人们为避免环境危害而作出的预防性支出来衡量环境危害的经济损失的方法。(指根据人们为防止环境退化所准备支出的费用多少推断出人们对环境价值的估价。) 重置成本法:又称恢复费用法,指它将消除环境危害的费用作为环境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的方法。(估算环境被破坏后将其恢复原状所要支出的费用,属于直接市场评价法。) 机会成本法:指一旦选择环境资源的某种特定利用方式,而必须放弃的其他方式可获得的最大效益即以该方式利用环境资源的机会成本的方法。(1、运用机会成本计算资源价值的方法。将某种资源安排特种用途,而放弃其他用途所造成的损失、付出的代价,就是该种资源的机会成本。 2、在评估无价格的自然资源方面,运用机会成本法估算保护无价格的自然资源的机会成本,可以用该资源作为其他用途时可能获得的收

现代企业管理概论知识点

现代企业管理概论知识点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第一章现代企业与企业管理 1.企业: 从事商品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通过商品或劳务交换满足社会需要并从中取得盈利,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的依法设立的经济组织。 2.现代企业的特征: (1)技术特征:技术要素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地位已经跃升为第一位,技术创新成为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动力源泉。 (2)制度特征: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新兴企业制度。 (3)组织特征:包含许多独立运转的经营单位,组织结构复杂。 (4)管理特征:现代化的管理,管理思想、组织、方法都体现现代化管理的要求。 3.现代企业系统特征: (1)现代企业系统是人机系统:由人力资源和机器、设备等物质要素组合而成。 (2)现代企业系统是动态系统:生产过程包含着资金、物资以及人的一系列运动。 (3)现代企业是动态的开放系统:从外界输入物质、能量和信息,再向外界输出产品或劳务。 (4)现代企业是多层次多目标的复合系统:企业内外环境需要是多方面的,目标也是多元的。 4.企业环境特征: (1)变动性:企业环境各因素不断变化,有些是渐变,有些是突变。 (2)复杂性:企业环境因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 (3)交互性:企业环境因素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无论哪种环境发生变化,都会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其他因素的变化。 (4)不确定性:环境因素的各种变化都是企业决策者事先难以准确预料的。 5.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必须为所处社会的福利,稳定和发展予以关心,支持和促进。6.企业管理: 在一定的生产方式和文化背景下,由企业经理机构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充分合理开发和优化利用各种可以支配的资源,尽可能多创造和增进社会福利并实现自身盈利目标的过程。 7.企业经营与管理的关系: 经营和管理都服从盈利和发展的同一目标。企业经营就是在动态的市场环境中寻求盈利和发展的机会,管理则侧重于发挥内部优势去适应环境的变化。经营决定了管理的方向和目标,管理对经营调节和控制,经营是管理的依据,管理为经营服务,两者互相分工,相互补充,相互作用。 8.现代企业管理新趋势: (1)管理创新成为企业创新的主流:创新是现代企业管理永恒的主题,而现代企业越来越需要企业管理的创新。

环境经济学重点终极版

1环境:环境是指某一主体周围的境况以及其中可以直接和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 2自然环境:2是环绕人们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 3社会环境:4是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中创造出来的人工环境和人类在生活和生产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体。 4环境污染:7是由于人类活动使得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5环境破坏:7主要指生态破坏,是指人类的活动引起的生态退化,以及由此而衍生的有关环境效应。 6可持续发展理论:24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7环境经济系统:28在环境与经济共同发展的过程中,通过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双方流通和相互作用,两者耦合为一个整体,即环境经济系统。 8效用:42是指商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的欲望和需要的能力,它表示在特定时期内消费一定数量商品和服务获得的满足程度。 9总效用:43是指一个消费者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或者服务所得到的总满足程度。 10边际效用:43是指一个消费者在某一时间内消费数量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时所变动的满足程度。 11消费者剩余:44消费者为一定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价格和他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可能出现差额,这一差额就是消费者剩余。 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将产品推向市场时的期望价格和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12帕累托最优状态:46在收入分配既定的情况下,如果生产要素的任何一种新组合,都不能使任何一个人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增进自己的福利,资源配置就达到了最有效率的状态,即帕累托最优状态。 13帕累托准则:46{也称为帕累托许可变化}如果一项变革或一个变化,可使一些人的福利增加又不会使其他人受损,那么这项变革或变化就增加了社会福利;。14外部性:48经济主体对其他人产生的(有利或者有害)的影响。 15环境费用:51环境费用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指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后造成损失的货币表现;二是为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造成的损失而应采取的防护治理以及其他相关工作所需的资金。 16环保投资:55环保投资是为了治理环境污染,维持生态平衡而投入资金,用以转化为实物资产或取得环境效益的行为和过程。 17环保投资运行成本:58用于环境保护的项目和设施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人力成本,材料成本,维护成本和管理成本等,是环保投资项目和设施运行过程中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 18环境效益:68是指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从而对人和其他生物产生影响的效果。 19环保投资效益:71环保投资效益是指在环境保护方面投入的资金所带来的效益。 20效益费用分析79:简称效费分析(BC分析)。他是一项活动所投入的资金,或所需要的费用,与其所能产生的效益进行对比分析的方法。 21效益费用比:82简称消费比,一般表达式

管理导论知识点整理附样卷

管理导论知识点整理附样卷 Efficiency:A measure of how well or how productive resources are used to achieve a goal. Effectiveness:A measure of the appropriateness of the goals an organization is pursuing and of the degree to which the organization achieves those goals. Planning:Identifying and selecting appropriate goals and courses of action Organizing:Structuring working relationships in a way that allows organizational members to work together to achieve organizational goals.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A formal system pf task and reporting relationships that coordinates and motivates organizational members so that they work together to achieve organizational goals. Leading: Articulating a clear vision and energizing and enabling organizational members so that they understand the part they play in achieving organizational goals. Controlling:Evaluating how well an organization is achieving its goals and taking action to maintain or improve performance Roles of managers: Decisional: Entrepreneur,Disturbance Handler,Resource Allocator, Negotiator Interpersonal: Figurehead, Leader, Liaison; Informational: Monitor,Disseminator,Spokesperson. Managerial Skills: Conceptual skills: The ability to analyze and diagnose a situation and to distinguish between cause and effect. Human skills: The ability to understand alter, lead, and control the behavior of other individuals and groups. Technical skills: The job-specific knowledge and techniques required to perform an organizational role. Big Five Model of Personality Traits:Extraversion:The tendency to experience positive emotions and moods and to feel good about Negative affectivity:The tendency to experience negative emotions and moods, to feel distressed, and to be critical of oneself and others. Agreeableness:The tendency to get along well with other people. Conscientiousness: The tendency to be careful, scrupulous and persevering. Openness to experience:The tendency to be original have broad interests, be open to a wide range of stimuli, be daring, and take risks.

土力学知识点总结

土力学知识点总结 1、土力学是利用力学一般原理,研究土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质及土体在荷载、水、温度等外界因素作用下工程性状的应用科学。 2、任何建筑都建造在一定的地层上。通常把支撑基础的土体或岩体成为地基(天然地基、人工地基)。 3、基础是将结构承受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一般应埋入地下一定深度,进入较好的地基。 4、地基和基础设计必须满足的三个基本条件:①作用与地基上的荷载效应不得超过地基容许承载力或地基承载力特征值;②基础沉降不得超过地基变形容许值;③挡土墙、边坡以及地基基础保证具有足够防止失稳破坏的安全储备。 5、地基和基础是建筑物的根本,统称为基础工程。 6、土是连续、坚固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的大小悬殊的颗粒、经过不同的搬运方式,在各种自然坏境中生成的沉积物。 7、土的三相组成:固相(固体颗粒)、液相(水)、气相(气体)。 8、土的矿物成分:原生矿物、次生矿物。 9、黏土矿物是一种复合的铝—硅酸盐晶体。可分为:蒙脱石、伊利石和高岭石。

10、土力的大小称为粒度。工程上常把大小、性质相近的土粒合并为一组,称为粒组。划分粒组的分界尺寸称为界限粒径。土粒粒组分为巨粒、粗粒和细粒。 11、土中所含各粒组的相对含量,以土粒总重的百分数表示,称为土的颗粒级配。级配曲线的纵坐标表示小于某土粒的累计质量百分比,横坐标则是用对数值表示土的粒径。 12、颗粒分析实验:筛分法和沉降分析法。 13、土中水按存在形态分为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固态水又称矿物内部结晶水或内部结合水。液态水分为结合水和自由水。自由水分为重力水和毛细水。 14、重力水是存在于地下水位以下、土颗粒电分子引力范围以外的水,因为在本身重力作用下运动,故称为重力水。 15、毛细水是受到水与空气交界面处表面张力的作用、存在于地下水位以下的透水层中自由水。土的毛细现象是指土中水在表面张力作用下,沿着细的孔隙向上及向其他方向移动的现象。 16、影响冻胀的因素:土的因素、水的因素、温度的因素。 17、土的结构是指土颗粒或集合体的大小和形状、表面特征、排列形式及他们之间的连接特征,而构造是指土层的层理、裂隙和大孔隙等宏观特征,亦称宏观结构。 18、结构的类型:单粒结构、蜂窝结构、絮凝结构。

UIBE环境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复习

名词解释(一个5分,一共20分): 热力学第一定律 物质守恒定律,物质,如能量,既不能被消灭也不能被创造。不同能量在转化和传递的过程中是守恒的。在封闭的系统中,能力存在上限。物质生产越多,最终回到环境中的废物也就越多。过度的废物会使环境财产贬值。生产中资源相互替换的程度有限。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定律 熵是指不工作的能量,熵在增加。 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物质能量使用引起低熵资源向高熵资源的单向流程,从有序到无序。在能量转化的过程中,总有一些能量的流失。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如果没有新的能量从外部补充,一个封闭系统的能量会最终耗尽。 最优污染水平,指使社会纯收益最大的污染水平。 最小可变种鱼群量最低可生存存量,鱼群的总数如果低于该水平,存量增长率为负,鱼群会灭绝。总数高于该水平,存量增长为证。 强可持续发展目标资本总量至少保持不变,不允许资本间的相互替代。 弱可持续发展资本总量至少保持不变,允许资本间的相互替代,总的资本折旧不大于资本投资。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自然均衡点 判断说明理由7x5 1由于资源的稀缺性,经济到本世纪中叶就会崩溃,经济增长是有限的(虽然资源是稀缺的,但技术的发展可以维持人们的可持续发展) 认为科技进步和对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将有助于克服增长的极限。替代能源核页岩气2对个人福利的价格变化,补偿变化和等价变化没有什么区别 补偿变化指价格变化时,给与多少的补偿能使消费者的福利不发生改变。等价变化指给定初始价格,什么样的收入变动等同于价格变动。补偿变化大于消费者剩余大于等价变化。 3对于全球污染,只要各国签署环境保护协议就可以解决 国内环境法可以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而国际环境法则没有一个公认的国际权威或国际强制力来保证它的实施。 存在跨界污染,如酸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等,公约存在搭便车问题,公约中的补偿问题难以确定和真正实施。世界福利改善并不意味着每个国家福利改善,有些国家由于控制污染导致福利下降,如果得不到补偿,福利下降国家就不会继续控制污染。 4所有环境问题都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得到解决 有些环境问题是不可逆的,如土地污染等等 新的发展带来新的问题 不可再生资源资源消耗 科技应用延迟 5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各国应该坚持独立自主的立场 6.石油输出国国家组织的限产提价措施不利于资源的合理消耗。 否 推迟了向可替代资源的转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