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差不多的人生,到头来其实差很多【刘希国】
08-1作文(学生版):2024届15省期末考语文分类汇编

08-1作文(学生版):2024届15省期末考语文分类汇编安徽省池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材料一:有细心的网友发现,对于同一个短视频排名靠前的评论,男人看到的都是站在男人的立场;女人看到的则都是站在女人的立场。
网上的视频也不光分性别,还分角色、年龄:父母看到的,全是儿女的不孝;子女看到的则多是孩子抱怨家庭。
其实,现在的互联网平台基于算法而推送给我们的,都是我们喜欢看的。
这就是“信息茧房”。
材料二: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的主人公“别里科夫”在自己和时代编织的套子里悲惨地死去。
信息时代的我们,如何“破茧而出”,不做“套中人”,请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安徽省合肥市普通高中六校联盟2024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花好月圆”意即鲜花盛开、月儿正圆,人们常以此寓意完美、圆满,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
曾国藩却认为“花未全开月未圆”才是最好的、最完美的状态。
《莱根谭》中也说:“花看半开,酒饮微醉。
此中大有佳趣。
”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安徽省六安市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考试语文试题23.阅读下而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庄子·达生》有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战国时期。
纪渻子为周宣王训练斗鸡。
十天后宣王来问:“鸡训练好了吗?“纪渻子回答:“没有,仍虚浮骄矜,自恃意气。
”十天后又问,回答说:“还没有,对其他鸡的声响和影子还有反应。
”十天后再问。
回答说:“仍没有,还整日目光锐利,心气旺盛。
”十天后再来问,回答说:“差不多了,虽然听见别的鸡叫,却已毫无反应。
2019高考作文押题【漫画】【刘希国】

2019高考作文押题——“漫画类”作文一、郑州三检漫画作文:屈原是谁?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限制性1.立意限制。
这是一道漫画作文,漫画是考生构思立意的基础。
屈原是世界级历史文化名人,然而对于“屈原是谁”这个问题,画面中四个年轻人给出的答案竟匪夷所思。
漫画揭示了年轻一代对历史文化名人和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的现状,他们不知自己传统文化知识贫乏竟还洋洋自得,实在令人痛心。
考生审题立意必须以漫画寓意为基础,脱离这一寓意的写作即为跑题。
2.思维限制。
漫画中年轻人不知道“屈原是谁”,折射的是当下的一种现象,考生须立足这一基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透过现象探究本质,思考“传统文化”传承中出现如此尴尬的现状的原因,探究“年轻人”传统文化知识过度贫乏的原因。
不能仅仅抓住画面内容中的“屈原是谁”不放,写作时忌表面化和浅显化。
3.社会背景限制。
对于“屈原是谁”这个问题,四个年轻人的回答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暗示考生审题立意时要有当下意识,要立足于今天这样一个时代,不可脱离当前时代来谈“传统文化”的传承。
开放性1.写作角度是开放的。
考生可以站在“传统文化”的角度,谈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
如传统文化在传承中为何会遭遇如此尴尬的现状;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在传承传统文化中学校、家庭、社会各应该负什么责任;在外来文化和娱乐文化的冲击下,如何更好地传播传统文化等。
也可以站在“不了解传统文化的年轻人”的角度,探究他们不了解传统文化的原因,及如何对他们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等。
2.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
“传统文化”内涵丰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诗词曲赋、民族音乐、地方戏曲、中医中药、刺绣服饰、曲艺评弹、书法国画、陶瓷玉雕等,只要和传统文化传承有关的内容,均可以作为写作素材。
另外,从“年轻人”的角度来说,导致他们对传统文化漠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传统文化和当前快速发展的时代距离较远,传统文化本身晦涩难懂不易传播,外来文化的强势冲击,年轻人的浮躁心理,经济建设背景下生存压力过大导致年轻人无暇顾及传统文化等。
精品解析: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A4答案卷尾

海淀区高二年级练习语文2024.01学校班级姓名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一)科学精神是伴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在继承人类早期历史发展的思想遗产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科学理念和科学传统的积淀,体现着科学的哲学和文化意蕴。
科学精神首先是一种理性信念。
理性信念所具备的理性的旨趣,不仅是一种崇高唯美的个人精神享受,而且是凸显人的力量的动力源泉,如培根所说的“知识就是力量”。
理性信念表现为对理智的崇尚,强调对任何东西都应该审慎地加以思考,要通过智力的迂回冒险找到比直观所见更多更本质的东西,以便更深入地把握变动不居....的现象。
但是理性信念并不能直接使人们轻易地认识自然规律,真正能够促进人们获得可靠的自然知识的,是近现代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数学方法,即所谓的实证方法。
正是有了科学的实验方法,人们才有可能辨别关于世界本原的众多猜测究竟哪个更符合事实真相。
1638年,伽利略用数学的定量方法从经验现象中导出物理规律,这种追求实证化和数学精确化的研究方法成为近代以来科学的基本方法。
科学决不是唯唯诺诺的好好先生....,批判态度同样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内涵。
所谓批判,其目的在于明辨是非,凡事都问个为什么,凡事都摆事实、讲道理。
首先,批判态度反对将一切理论和假说神圣化。
其次,批判态度是理论创新的动力。
科学理论经过批判使自己的逻辑更严密,实验证据更精确,进而不断打破成见、推陈出新。
再次,批判态度是科学真理客观性的保障。
任何人、任何利益群体想违背客观性原则搞伪科学,都要受到严厉批判。
但批判也不是完全否定,旧的理论也可以为新的理论所包容。
而当科学所秉持的批判态度延伸到科学外部之时,意味着科学同样要坦然接受来自科学之外不同领域、不同方面的质疑、反思和批判,并带来认识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这对破除科学的神话.....是非常有益的。
批判之所以成为重要的科学理念和常态,关键在于对科学可错性的认定。
科学是一门可错的学问,科学发展的历史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科学发展遵循试错模式。
差不多·先生传

• “无数无数的人”写出了在当时的中国, 越来越多的人像差不多先生一样做事马虎, 不认真,敷衍塞责的人。做事马虎,不认 真,敷衍塞责是中国人的通病。表现了作 者的担忧,作者希望唤醒国人,希望国人 革除这种毛病。
主旨
• 本文借差不多先生一生凡事马虎,不认真, 敷衍塞责,结果以悲剧收场的故事,指出 这种行事态度正是国人的通病,希望国人 能觉悟惊醒,革除陋习。
差不多先生传
胡适
• 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他姓差, 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你一定见 过他,一定听别人谈起他。差不多先生的 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上,因为他是中 国全国人的代表。
• “各省各县各村人”指在当时的中国,到 处都有像差不多先生一样做事马虎,不认 真,敷衍塞责的人。做事马虎,不认真, 敷衍塞责是中国人的通病。
写作特点
• 传记体例,先叙主角的背景及为人,后依 时间顺序叙述其生平事迹
写作特点
• 以「讽谕」作结,寄托旨意第十段、十一段说明大 家不但认同差不多先生的态度,甚至尊崇他、效法 他,以回扣首段「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并直指: 「然而中国从此就成了一个懒人国了。」总结全中 国人都像差不多先生一样,从小事的颜色不分、东 西不分,到时间、金钱的苟且随便,最后糊涂一死 收场。其中「不肯认真、不肯算帐、不肯计较」三 句,更明白表示这些「懒」,都是「不肯」所致, 而不是「不能」。所以这两段是以讽谕总结全文, 使首尾相应,也是作者对国人「差不多」的态度最 严厉的讽刺,与最深切的忧虑
• “中国全国人”指在当时的中国,全国人 都是,像差不多先生一样做事马虎,不认 真,敷衍塞责的人。做事马虎,不认真, 敷衍塞责是中国人的通病。
• 他死后,大家都很称赞差不多先生样样事 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说他一生不肯 认真,不肯算帐,不肯计较,真是一位有 德行的人,于是大家给他取个死后的法号, 叫他做圆通大师。
2020高考模拟作文及范文:扬创新之帆,圆中华之梦【刘希国】

2020高考模拟作文及范文:扬创新之帆,圆中华之梦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
《管子·乘马》②人生在勤,勤则不匮。
《齐民要术》③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诗经》④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汉书·司马迁传》⑤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礼记·大学》⑥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戚继光《望阙台》中华文明孕育中华精神,一代代中华儿女在这种精神的濡养下为中国的富强努力奋斗,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今年是建国70周年,作为新时代的骄子,你们要为国家做些什么呢?请结合材料,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想法或感悟。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限制性1.内容限制。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所给材料主体为一组名句,内容主要为名句所蕴含的中华精神。
①句强调做事要谋划、努力追求,谨防傲慢懈怠。
②句强调勤奋、勤勉对人生的重要性。
③句强调创新、革新的重要性。
④句强调人生的意义在于爱国和奉献。
⑤句强调创新、革新的重要性。
⑥句给我们爱国、报国的启示。
“一代代中华儿女在这种精神的濡养下为中国的富强努力奋斗,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引导语既是对“这种精神”的肯定,也暗示写作的方向。
“今年是建国70周年,作为新时代的骄子,你们要为国家做些什么呢”一句则暗示考生思考:作为新时代的骄子,在建国70周年之际,从所给名句中收获了哪些启示,受到了何种激励,自己“要为国家做些什么”。
“请结合材料,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要求考生从材料出发,以两三句名句所蕴含的精神意蕴为主要立意,确定写作方向。
所写内容必须以所给名句为依托。
2.文体限制。
从“你们要为国家做些什么呢”可以看出,本次作文具有鲜明的任务驱动性质,引导语中“谈谈你的想法或感悟”则暗示写作文体适合议论说理,以议论文或抒情性较强的散文文体为佳。
开放性1.写作角度是多元的。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忙”与“闲”(含解析及范文)

作文主题训练------“忙”与“闲”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习闲成懒,习懒成病。
——颜氏家训“忙”,是“心”加上死亡的“亡”,如果太忙,心灵一定会死亡。
——蒋勋请综合上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罗马著名的政治家、哲人、演说家和法学家西塞罗说:“我空闲的时候,常常是我最忙的时候。
”梁实秋说:“人在有闲的时候,才最像一个人;手脚相当闲,头脑才能相当地忙起来。
”沈从文说:“我一生最怕是闲,一闲就把生命的意义全失去了。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越是忙,越能强烈地感到我们是活着,越能意识到我们生命的存在。
——康德人在有闲的时候,才最像是一个人。
手脚相当闲,头脑才能相当地忙起来。
——梁实秋请综合材料,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
②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少于700字。
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毁掉一个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闲下来,让他在该奋斗的时光里清闲安逸。
也有人说:毁掉一个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忙起来,让他在忙碌中无法思考。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5.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有的人因为忙而感到生活的沉重,有的人因为闲而活得压抑。
或许,并不是每个人都在追求无止境的向上,而是在追寻一种内心与外界的平衡。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拟题目,明确文体,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周作人曾说:“人生,有必要的忙,也要有必要的闲。
只争朝夕的忙,是为了夕阳看花的闲。
”对于生活,忙而有价,闲而有趣,才是人生最好的状态;忙出意义,闲出情义,才能体现人生真正的价值。
2019年高考语文联考一作文【刘希国】

2019届全国语文大联考(一)卷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佛系”男女说,生活压力大,生活很艰难,那就执着少一些,安逸多一些,少焦虑少生气,与生活讲和。
可是--------石油工人说,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
弄潮水手说,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生活打造不出生活的强者。
报社评论说,人生在世总要有点追求并为追求做点什么,有自己坚持的信条,否则,全方位的“佛”不如称之为“懒”。
读了上面这段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联系现实和自身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简析】材料主体部分根据……说的提示语分成四小段,分别归纳段意为:“佛系”男女说,面对压力大、艰难的生活,不再执着焦虑,而是安逸、讲和。
——随遇而安、不进则退的消极懈怠石油工人说,人生需要压力。
弄潮水手说,要做生活的强者,。
报社评论说,人生在世要有追求,并为此付诸努力坚持不懈。
进而根据各段大意以及第一、四两段的关键词语“可是---”,以及总结性句子“否则,全方位的‘佛’”不如称之为‘懒’。
”把主体部分整合为两大部分、层次:第一段“佛系”男女说,作为一层:面对生活中的压力困难安逸、讲和、随遇而安第二、三、四3个小段合并为一大层:化压力为动力,勇于追求、不屈服于困境。
鉴于第一和四段都照应了“佛”字,可见出题者的用意是指向现实生活中佛系说,倾向性显而易见,全方位的“佛”不如称之为“懒”。
据以上思路分析,本材料的最佳立意便有了: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压力,我们不做佛系男女,而是勤奋努力、勇敢顽强、追求不已!注意:本材料是隐性的时评类作文,学生在写作中一定要谈及“佛系说”。
【靓题丽目】我“佛”不可“慈悲”不要让“佛”变成“懒”不要做全方位的“佛”切莫让“佛系”思想毁一生生活不可“佛戏”若此为“佛”,宁可入“魔”多些压力少些安逸摆脱安逸追求卓越拒绝安逸少些安逸多些执着别在努力的年纪选择安逸做生活的强者少些安逸多些追求拒绝安逸迎难而上活于艰品其甘平淡诚可贵,追求价更高困境造就强者追求焕发光彩做一名有追求的年轻人迎难而上勇往直前人生需要困难鱼和熊掌岂可兼得“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2019年高考备考作文素材积累【二十一】【刘希国】

2019年作文备考素材积累(二十一)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位网友在一篇帖子中列举了他40年前为自己许下的100个心愿,其中包括住上楼房,冬天在家洗澡不怕冷,买一台黑白电视机,登天安门城楼,去西藏观光,乘长途火车睡卧铺,坐一次飞机,与外宾交谈,去一次美国,出一本书,了却父母一桩心愿,为家乡做一件实事……这位网友表示,当年自己拿26元工资,住十几平方的房子,靠煤油灯照明,听收音机接收外界信息,出门不超过100公里……所以,这些心愿在那时实在非同平常!如今这100个心愿大都实现了,其中有的是靠自身的努力,更多的还是靠社会的整体进步。
今天的你有哪些心愿?再过40年,你这些心愿也能实现吗?会以怎样的方式实现呢?请根据材料引发的联想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析】限制性1.材料引导语中“今天的你有哪些心愿”限制了写作背景、写作者的身份,心愿必须立足“今天”,也就是立足现在,立足当下,且必须是自己的。
2.“再过40年,你这些心愿也能实现吗?”“再过40年”,限制了心愿实现的具体时间,这就要求我们对40年后的2059年有一个畅想。
“你这些心愿也能实现吗”暗示考生坚信:靠自身的努力+社会的整体进步,网友的心愿能够实现,自己的心愿就也能实现。
“会以怎样的方式实现呢”要求考生写出实现心愿的具体“方式”。
3.“请根据材料引发的联想和思考写一篇文章”,引导语要求写作者的“联想和思考”不能脱离材料。
心愿、心愿内容和实现心愿的方式都是“联想和思考”的出发点,要仔细分析材料中网友心愿的类型,以及实现心愿的途径,这都应该是读了材料后联想和思考得出的。
开放性1.内容的开放性。
写作者所写的心愿是开放的,小到个人对高考的期待,对身边亲人朋友的祝福与关怀,大到国家的进步、富强,民族的复兴,不一而足,皆可为心愿。
“哪些”说明文章内容所涉及的心愿不止一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适:差不多的人生,到头来其实差很多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
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
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
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过别人谈起他。
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因为他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
他有一双眼睛,但看的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的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
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
他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
何必太精明呢?”
他小的时候,他妈叫他去买红糖,他买了白糖回来。
他妈骂他,他摇摇头说:“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
他在学堂的时候,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他说是陕西。
先生说:“错了。
是山西,不是陕西。
”他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
后来他在一个钱铺里做伙计;他也会写,也会算,只是总不会精细。
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
掌柜的生气了,常常骂他。
他只是笑嘻嘻地赔礼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
有一天,他为了一件要紧的事,要搭火车到上海去。
他从从容容地走到火车站,迟了两分钟,火车已开走了。
他白瞪着眼,望着远远的火车上的煤烟,摇摇头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还差不多。
可是火车公司未免太认真了。
八点三十分开,同八点三十二分开,不是差不多吗?”他一面说,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里总不明白为什么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
有一天,他忽然得了急病,赶快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医生。
那家人急急忙
忙地跑去,一时寻不着东街的汪大夫,却把西街牛医王大夫请来了。
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得了,心里想道:“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罢。
”于是这位牛医王大夫走近床前,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
不上一点钟,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
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时候,一口气断断续续地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认真呢?”他说完了这句话,方才绝气了。
他死后,大家都称赞差不多先生样样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说他一生不肯认真,不肯算帐,不肯计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
于是大家给他取个死后的法号,叫他做圆通大师。
他的名誉越传越远,越久越大。
无数无数的人都学他的榜样。
于是人人都成了一个差不多先生——然而中国从此就成为一个懒人国了。
声明:文章来源为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侵权请联系责编;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