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 差不多先生传
《差不多先生传》读书笔记

鞭挞做事不认真、马虎敷衍的态度
随堂练习
生活中,有没有“差不多”的现象,你准备如何对待和揭示这种现象?和 同学们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
具体感知
“差不多先生”的外貌描写有何作用?
“他有一双眼睛,但看的不很清楚……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 明”
用夸张的语言和漫画的手法栩栩如生地描写了差不多先生的长相和特征, 突出了差不多先生苟且马虎的个性。
具体感知
课文最后大家叫“差不多先生”为“圆通大师”有何用意?
“圆通大师”这个法号,在这里含有遇事苟且、无可无不可的深意,具嘲讽 意味,与佛家所谓“圆通”境界实在大异其趣。
这么看来,差不多先生其实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懒人”,这样的懒人多了,我们的国家也就成 了“懒人国”了!
具体感知
说说差不多先生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特点:凡事马马虎虎、敷衍塞责。 • 道理:做事要认真、精细、彻底,决不能事事差不多,马虎了事。
具体感知
你认为作者对“差不多先生”持何种态度?为什么要给他立传?
XXXXXXXXXXXXXX
差不多先生传
“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作者:胡适
学习目标
朗读课文,感知 文章的内容。
品味语言,体会 文章的讽刺艺术 与写作特色。
理解作者的写作 意图,探究文章 的现实意义。
新课导入
“中国四万万的民众害着一种毛病。病源就是那个马马虎虎,就是那随它怎么都行的不认真态 度。”
写法探究
从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等可以看出传记有什么写法?
• 开头一般都要写人物的姓名、籍贯、家庭状况,以及诞生的年、月等; • 一般采用叙述和说明的表达方式。有时为了增强作品的生动性,可以适当加以
《差不多先生传》原文

《差不多先生传》原文1、原文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
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
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过别人谈起他。
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因为他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
他有一双眼睛,但看的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的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
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
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
何必太精明呢?”他小的时候,他妈叫他去买红糖,他买了白糖回来。
他妈骂他,他摇摇头说:“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他在学堂的时候,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他说是陕西。
先生说,“错了。
是山西,不是陕西。
”他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后来他在一个钱铺里做伙计;他也会写,也会算,只是总不会精细。
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
掌柜的生气了,常常骂他。
他只是笑嘻嘻地赔小心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有一天,他为了一件要紧的事,要搭火车到上海去。
他从从容容地走到火车站,迟了两分钟,火车已开走了。
他白瞪着眼,望着远远的火车上的煤烟,摇摇头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还差不多。
可是火车公司未免太认真了。
八点三十分开,同八点三十二分开,不是差不多吗?”他一面说,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里总不明白为什么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
有一天,他忽然得了急病,赶快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医生。
那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时寻不着东街的汪大夫,却把西街牛医王大夫请来了。
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得了,心里想道:“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罢。
”于是这位牛医王大夫走近床前,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
不上一点钟,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
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时候,一口气断断续续地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认真呢?“他说完了这句话,方才绝气了。
差不多先生传的读后感(精选7篇)

差不多先生传的读后感(精选7篇)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篇一这天,我读了胡适写的《差不多先生传》,觉得差不多先生实在是可笑:白糖与红糖差不多,山西与山西差不多,就连自己得了重病,家人找错了医生,请来了牛医,也认为牛医与人医差不多,死前还说:“活人与死人差不多,事情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不好太精确。
”“哪有这么傻的人呢?”我忍不住要笑,“真的差不多吗?表面上差不多,实际上可差太多了!”但我冷静下来又一想,还笑别人呢,我自己还不是这样吗?考试时把“休息”写成了体息,白白丢了一分,卷子发下来了,我还认为差不多,不就应减分;还有一次,我把“切除食指”写成了“切除十指”,当时以为差不多,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此刻想一想,如果是医生在开处方把“切除食指”写成“切除十指”病人得受多大的痛苦啊!文章最后写“无数无数的人都学习他的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了一个差不多先生”。
“天哪!”我忍不住要惊呼,这怎样成?打仗时部队潜伏在敌人后方,准备发动袭击,如果有一个人动一下,如咳嗽一声或卷曲一下腿,就可能会造成全军覆没;发射卫星,如果科学家计算时小数点错一位又认为差不多而不纠正,结果卫星掉了下来,那会造成多大的损失啊!……看来,我们做事情是要处处求精,越精越好,不能象差不多先生那样,事情才能成功。
到达国家,小到个人都是如此。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篇二前不久,我从三联出版社订购了一本《国文百八课》,并从中拜读了近代大文学家胡适先生的小品文《差不多先生传》,感慨万分。
这篇文章描述了中国人民的代表和榜样差不多先生的一生。
差不多先生的样子和你、我都差不多,但凡事不很精明,思想不很细密。
他常把山西说成陕西,把红糖买成白糖,把十字写成千字,更有甚者,把今天以为成明天,把9:30看成9:32,结果误了要事。
有一次,他忽得重病,叫家人去喊王医生来给他治疗,可一不小心说成了兽医汪大夫。
差不多先生知道叫错了人,但他觉得汪字和王字也差不多,就叫汪大夫给他治病。
汪大夫用治牛的方法医治差不多先生,结果不过一小时,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
基于胡适作品的《差不多先生传》教案

《差不多先生传》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背诵《差不多先生传》的内容。
分析并掌握胡适的语言风格及文章寓意。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文章的主题及人物性格。
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分析胡适与其他作家的写作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的热爱。
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人物性格。
学习胡适的写作风格。
2.教学难点文章中一些生僻字的识读与理解。
深入挖掘文章寓意。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向学生介绍胡适及其作品《差不多先生传》。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题目,思考“差不多”的含义。
二、文本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文章,注意理解生僻字词。
2.教师对文章进行简要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小组讨论文章的主题及人物性格。
2.每组选代表进行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熟读并背诵文章,准备下一节课的讨论。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写作手法。
二、课堂讨论1.学生分小组讨论文章中的写作手法,如对比、讽刺等。
2.每组选代表进行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三、比较阅读1.教师提供一篇胡适的其他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
2.学生分析两篇文章的异同,探讨胡适的写作风格。
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差不多先生传》的读后感。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寓意。
二、课堂讨论1.学生分小组讨论文章的寓意,思考“差不多”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2.每组选代表进行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三、写作训练1.教师提供一篇关于“差不多”的作文题,让学生进行写作。
2.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文,教师进行点评。
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根据课堂讨论,修改并完善作文。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三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差不多先生传》

《差不多先生传》《差不多先生传》(14篇)《差不多先生传》篇1胡适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初步了解的经历,感知文章的内容和现实意义。
2. 朗读课文,品味本文的夸张和反语,感受讽刺语言的幽默、犀利的艺术特点。
3. 理解的写作意图和作品的讽喻意义,克服敷衍塞责、马虎从事的陋习。
【重点难点】1. 重点:品味语言特点,感知讽刺意味。
2. 难点:探究文章的现实意义。
【相关提示】1. 胡适,字适之,现代诗人、著名学者、史学家、哲学家、文学家、新红学创始人,他一生获得35个博士学位。
他的《文学改良刍议》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第一篇宣言;在中国新文学史上,他发表第一篇白话诗,出版第一部白话诗集,创作第一个白话独幕剧。
2. 本文是一篇传记体裁的寓言。
传记,是一种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
由别人记述的,叫“他传”;由自己记述的,叫“自传”。
传记又分两类:历史性传记和文学性传记。
前者记叙史实,用语平实;后者借用传记的形式从事创作,用形象化的手法,描写各种典型人物的生活经历和精神风貌。
《差不多先生传》不是一篇真正的人物传记,而是一篇寓言,因为世上没有这个人。
只是以人物传记的形式成文,讽刺国人,引人深思,增强效果。
【词语积累】人人皆晓处处闻名一命呜呼【朗读课文】【初学课文】1. 开头第一句话有什么作用?开头设问,幽默风趣,引人注意。
2. 归纳“差不多”先生做了哪些“差不多”的事?妈妈叫他买红糖,他卖回了白糖;老师问山西,他答陕西还强词夺理;他常常把十字写成千字,把千字写成十字;乘火车迟到了,还认为今天、明天“差不多”;误把牛医王大夫当作汪大夫,结果一命呜呼;最后还认为死人与活人“差不多”。
)3. “差不多”先生做的那些事,表现了他的什么特点?“差不多”先生做的那些事,表现了他一生不肯认真,凡事马虎敷衍的性格特点。
4. “差不多”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差不多”先生是一个可笑可悲的人,他一生做事马马虎虎,敷衍塞责,最后为此搭上了性命。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1这篇文章描述的差不多先生在我们大多数人身上都有他的影子,差不多先生的样子和你我都差不多,凡事不是很计较,做事不是很严谨。
故事中的差不多先生认为山西和陕西差不多,红糖和白糖差不多,十字和千字差不多,最后就连给动物看病的汪医生他也认为和给人看病的王医生差不多,最终造成自己一命呜呼,临终时仍然没有悔悟,还说道:凡事只要差不多就行,何必那么认真呢?更可笑的是在他死后,居然有很多人视差不多先生为导师。
其实这篇文章说的就是那些干事马马虎虎,做事不肯认真的人,我们每个人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都有过和差不多先生一样的经历。
记得我在退火炉岗位上工作的时候,有一次因为疏忽大意,将一卷退火温度应该设为840度的汽车外板,按照820度给生产了。
这件事被作业长知道后,他狠狠的教训了我一顿,告诉我这样的产品如果送到客户手中,极易引起冲压开裂,造成产品质量异议。
当时我还有点不服气,认为800多度的工艺温度只低了20度,值得这么大惊小怪吗?第二天作业长,将检化验中心的检验报告给我看,因为我的疏忽那一卷钢果然性能不合,看到我无话可说,作业长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干事情一定要细一点,再细一点!这样的话,我一直记到了今天,每当我工作中有什么不足之处,我总会告诉自己,我可以再细一点,再认真一点。
同样的事情在我同事的身上也发生过,当时在生产汽车结构板,其中有一卷要更换其他品种的防锈油,他嫌来回切换油品比较麻烦,就准备不更换了。
我发现后让他立即更换,他不高兴的说,都是防锈油应该差不多,不会出现什么问题,让我不要太较真,于是我就将自己的例子说给了他听,并告诉他:既然每道工序都制定了工艺标准,那么我们就一定要按照标准化进行操作,如果我们对待产品的品质不较真,总有一天市场会较真的将我们抛弃。
差不多先生传

3、本文最显著的特点是深入浅出,语 言平易。 ( “于无声处听惊雷” )
拓展延伸
在现实生活中,在我们的生 活周围甚至自己身上,你是否偶 尔或经常将差不多先生的名字挂 在口头呢?是否也有这位“差不 多”先生的影子呢?让我们来找 找身边的“小差不多先生”。对 此,有什么要告诫的话吗?
行文思路
本文是一篇传记体裁的寓言。文章首先 介绍差不多先生,并说他是“中国全国人的 代表”;其次以发生在他身上的几件事,来 叙述差不多先生的个性和思想;最后写差不 多先生的行为思想影响深远,以此为讽刺。 差不多先生实际上并无其人,作者主要是借 用这个虚构人物的言行,针砭国人做事不肯 认真、敷衍苟且的通病,以期望国人能知所 警惕和改正。
关于传记文学
传记:是一种用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体裁。一般由别人
代为记述的,叫做“他传”,也有自述生平的,叫做“自传”。
传记的特点:
(1)开头一般都要写人物的姓名、字、号、籍贯、家庭状况, 以及诞生的年、月等。 (2)一般采用叙述和说明的表达方式。但在叙述人物事迹和 思想发展的过程中,可适当加以议论、描写和抒情,以增强作品 的生动性。 (3)叙述时以时间为顺序,或按人物的事迹,或依照其行迹, 将人物的一生分为几个时期来写。 (4)无论写哪一类传记,都应该注意搜集和掌握人物的 历史 资料,以事实为根据。
思考:
作者为什么要为差 不多先生立传?
探究作者写作意图的一般方法: ①诵读揣摩作者的情感倾向。 ②抓议论句。 ③抓开头或结尾。
文章主旨
本文借差不多先生一生凡事 敷衍了事、不肯认真,结果以悲 剧收场的故事,指出这种行事态 度正是中国积弱的病根,期望国 人警惕觉悟,革除陋习。
差不多先生传阅读题阅读附答案

差不多先生传阅读题阅读附答案 试题内容: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差不多先生传胡适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
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
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过别人谈起他。
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因为他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
他有一双眼睛,但看的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的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
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
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他小的时候,他妈叫他去买红糖,他买了白糖回来。
他妈骂他,他摇摇头说:“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他在学堂的时候,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他说是陕西。
先生说,“错了。
是山西,不是陕西。
”他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后来他在一个钱铺里做伙计;他也会写,也会算,只是总不会精细。
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
掌柜的生气了,常常骂他。
他只是笑嘻嘻地赔小心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有一天,他为了一件要紧的事,要搭火车到上海去。
他从从容容地走到火车站,迟了两分钟,火车已开走了。
他白瞪着眼,望着远远的火车上的煤烟,摇摇头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还差不多。
可是火车公司未免太认真了。
八点三十分开,同八点三十二分开,不是差不多吗?”他一面说,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里总不明白为什幺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
有一天,他忽然得了急病,赶快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医生。
那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时寻不着东街的汪大夫,却把西街牛医王大夫请来了。
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差不多先生传胡适
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
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
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过别人谈起他。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
他有一双眼睛,但看的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的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
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
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他小的时候,他妈叫他去买红糖,他买了白糖回来,他妈骂他,他摇摇头道:“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
他在学堂的时候,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那省?”他说是陕西。
先生说:“错了。
是山西,不是陕西。
”他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
后来他在一个钱铺里做伙计;他也会写,也会算,只是总不会精细。
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掌柜的生气了,常常骂他,他只笑嘻嘻的赔小心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
有一天,他为了一件要紧的事,要搭火车到上海去。
他从从容容地走到火车站,迟了两分钟,火车已开走了。
他白瞪着眼,望着远远的火车上的煤烟,摇摇头道:“只好明天再走了。
今天走同明天走也还差不多。
可是火车公司未免太认真了。
八点三十分开,同八点三十二分开,不是差不多吗?”他一面说,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里总不很明白为什么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
有一天他忽然得了急病,赶快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先生,那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时寻不着东街汪大夫,却把西街的牛医王大夫请来了,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得了,心里想道:“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罢。
”于是这位牛医王大夫走近床前,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不上一点钟,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
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时候,一口气断断续续地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认真呢?”他说完了这句格言,方才绝气了。
他死后,大家都很称赞差不多先生样样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说他一生不肯认真,不肯算帐,不肯计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于是大家给他取个死后法号,叫他做圆通大师。
他的名誉越传越远,越久越大,无数无数的人都学他的榜样。
于是人人都成了一个差不多先生。
──然而中国从此就成了一个懒人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