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放线

合集下载

基础测量放线与基础检查验收

基础测量放线与基础检查验收

基础测量放线与基础检查验收一、基础测量放线基础测量放线是指在建筑施工前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用于确定建筑物的位置、形状和尺寸,确保建筑物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基础测量放线的主要目的是为施工提供准确的基准线和参考点,使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能够精确地进行。

1. 测量工具的准备与使用在进行基础测量放线前,需要准备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如测量尺、水平仪、经纬仪等。

这些工具能够帮助测量人员进行准确的测量和放线工作。

在使用测量工具时,应注意保持工具的精度和稳定性,避免误差的产生。

2. 基准线的确定基准线是基础测量放线的基础,它是建筑物各个部位的参考线。

确定基准线时,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一般情况下,选取地面平整、无障碍物的区域作为基准线,确保基准线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 放线点的确定与标记在确定基准线后,需要根据设计图纸上的要求,确定放线点的位置和数量。

放线点通常是建筑物的角点或者重要节点,它们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在确定放线点后,应用标记工具进行标记,以便施工人员能够清楚地找到放线点。

4. 放线的方法与步骤放线是将设计图纸上的测量数据转化为实际施工的操作过程。

在进行放线时,需要根据设计图纸上的要求,采用适当的放线方法和步骤。

一般情况下,可以采用三角测量法、坐标测量法或者全站仪测量法进行放线。

在放线过程中,应注意保持测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避免误差的产生。

5. 放线的检查与调整放线完成后,需要进行放线结果的检查与调整。

检查的目的是验证放线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确保各个放线点的位置和间距符合设计要求。

如果发现放线结果有误差或不符合要求,需要及时进行调整,直到达到设计要求为止。

二、基础检查验收基础检查验收是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是对已完成的基础工程进行检查和验收,以确保基础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基础检查验收的主要目的是发现和解决基础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基础放线放样分析

基础放线放样分析

基础放线放样分析基础放线放样分析在建筑工程中,基础是关键部位之一。

其运用是否科学,对建筑物的安全、经济性和可靠性很大影响。

基础放线放样,是建立基础的重要工程环节。

本文将探讨基础放线放样分析。

一、基础放线放样的定义基础放线就是在地面上按设计图纸上的基础布置线进行准确地标示,同时根据设计图纸的标高、偏心距、坑底沉降值、基础顶标等要求,按规定方法测定基础的顶面、顶面偏心度、基础底面及其释放表面应清理的坑底沉降值,另外还要特别注意大型设备安放的条件。

基础放样就是在地面上,标出建筑物各部位的具体位置和尺寸,并使之符合设计要求。

基础放样要根据设计图纸上的具体要求,利用准确的测量仪器对基础进行放样,确保基础的具体位置和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二、基础放线放样的目的基础放线放样是建筑施工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它的目的是使建筑物的基础符合设计要求。

基础放线和放样要保证基础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基础的准确性是建筑物安全的前提,基础的可靠性是建筑物保持稳定的基础,而基础的安全性是保证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三、基础放线放样的方法1、测量方法基础放线放样要依据设计图纸进行,常用的测量仪器有经纬仪、总站、水平仪、高度仪等。

经纬仪是采用地球自转规律,测定地球上任一点的水平方向角和垂直方向角的仪器,它的工作原理基于三角函数运算,利用经纬仪,先测定基础中心点的方向线,然后根据设计图上的要求,进行重心偏移、宽度等测量。

总站是一种电子仪器,能够自动读取坡度、距离和高程等参数,以便精确放样,整个过程控制在1~2毫米之内,总站能为工程施工提供精确、高效的测量。

水平仪是一种能检测水平面的仪器。

利用水平仪可以测定水平面上自由线的高度差异,以确定建筑物基础底面的水平方位和高差。

高度仪是一种用来确定地面高度的仪器,主要用于进行高程的测定,确定建筑物基础顶面的标高。

2、放样方法基础放样要依据设计图纸进行,使用测量仪器进行测量,确定基础的大小、位置、高度和坑底沉降值等。

基础放线的注意事项

基础放线的注意事项

基础放线的注意事项
1. 在开始放线之前,必须仔细审查施工图纸和设计方案,确保准确理解设计要求和放线要求。

2. 在确定放线位置之前,应先进行场地勘测,查明地形地貌、地下管线和地质情况等因素,以避免放线出现错误或事故。

3. 放线之前,必须准确测量和标记起点和终点的坐标位置,以及中间点的间距和角度等参数。

4. 在放线过程中,应使用专业的测量工具和设备,如测量仪、水平仪、经纬仪等,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5. 放线时,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放线要求进行操作,保持放线的垂直、水平和平整。

6. 在放线过程中,应及时记录和标示测量数据,以便后续的复核和施工使用。

7. 如果发现放线错误或不符合设计要求,应及时停止工作,并与设计人员和相关方面进行沟通和协商,及时更正错误。

8. 完成放线后,应进行详细的检查和复核,确保放线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9. 放线完成后,应及时清理和整理现场,确保安全和有序。

10. 放线的记录和数据应妥善保存,以备后续的审查和追溯使用。

建筑工程基础放线施工方案

建筑工程基础放线施工方案

建筑工程基础放线施工方案一、项目概况建筑工程放线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一项基础工作,其质量直接影响后续工程的施工质量和进度。

本文将就建筑工程基础放线的施工方案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建筑工程放线提供规范化、科学化的施工指导。

二、施工前准备1. 资料审核:施工单位应认真审核相关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确保施工图纸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2. 准备设备:根据放线工作的具体要求,准备好放线仪、测量工具、钢尺、标志桩等放线工具。

3. 勘测地形:在放线开始前,应进行现场地形测量和勘测工作,了解施工地的地形变化情况,为放线施工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三、放线工作1. 放线点设置:根据设计图纸和实际施工要求,在施工地面上确定放线点,并进行标志。

在放线点上设置好固定桩,作为测量起点。

2. 放线测量:使用放线仪和测量工具进行放线测量,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各个构筑物基准线的位置和高程。

3. 放线标注:根据放线测量结果,使用标志桩标注基准线的位置和高程,并在设计图纸上进行标注。

四、施工要点1. 根据放线结果和设计要求,合理设置放线桩,确定结构的精确位置。

2. 在放线施工过程中,要认真检查放线结果的准确性,及时发现并纠正放线错误。

3. 在放线施工中,要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适时修改和调整施工方案和放线方案,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4. 施工过程中,要保持放线现场的整洁和安全,并做好现场标志和警示工作,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五、质量控制1. 在放线施工结束后,应进行放线结果的验收和检查,确保放线准确无误。

2. 对于发现的放线错误或不合理之处,应及时纠正和补救,以确保放线质量。

3. 合理利用现代化测量设备,如全站仪、GPS等,提高放线工作的精度和效率。

六、施工安全1. 放线现场要设置警示标识,划定施工区域,保持施工现场的整洁和安全。

2. 在施工现场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要求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并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3. 在施工现场要设置安全监督员,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发现和排除施工安全隐患。

基础施工放线方法

基础施工放线方法

基础施工放线方法
基础施工放线方法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确定和标记出各种结构物、设备和管线的位置和尺寸,以便于工程人员进行施工的方法。

1. 传统放线方法:使用尺子、量角器、铁锤等工具,根据建筑设计图纸上的尺寸和标注,手工在施工现场进行放线。

2. 使用放线仪器:通过使用放线仪器,如全站仪、激光水平仪等,可以精确测量和标记出各个混凝土柱、墙体、梁、地面等结构物的位置和尺寸。

3. 数字化放线方法:通过使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建筑设计阶段就可以将结构物的位置和尺寸等信息录入到模型中,然后在施工现场通过AR(增强现实)等技术,将模型中的信息映射到实际现场,从而实现精确放线。

4. 自动化放线方法:目前一些建筑施工机械设备已经配备了自动化放线系统,可以根据设计图纸上的数据,自动进行放线操作,提高施工效率和精度。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使用哪种放线方法,在施工过程中都需要正确的理解和解读设计图纸上的信息,保证放线的准确性和精度。

同时,施工人员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测量和标记技能,以便有效地进行放线操作。

基础放线的注意事项

基础放线的注意事项

基础放线的注意事项放线是指在施工过程中根据设计图纸上的标高和线路要求,将建筑物或道路的轮廓线、位置线等用放线工具进行标示的过程。

放线是建筑施工的基础工作,其准确性和精确度对后续工程质量起着重要影响。

为了确保放线工作的准确性和高效性,以下是基础放线的注意事项:1. 熟悉设计图纸:在进行放线工作之前,放线员应仔细阅读设计图纸,了解建筑物或道路的布局、尺寸和标高要求,确保对图纸信息的准确理解。

2. 准备放线工具:放线工具是进行放线工作的基础设备,包括放线绳、放线钉、放线尺、放线笔等。

在进行放线工作前,需要检查和准备好这些工具,确保其完好无损。

3. 确定起点和基准线: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放线的起点和基准线。

起点是放线工作的起始位置,基准线是用来确定其他线路和尺寸的参考线。

正确确定起点和基准线对后续放线工作至关重要。

4. 计算放线间距和角度: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施工情况,计算放线的间距和角度。

放线间距是指放线点之间的水平或垂直距离,放线角度是指放线点之间的夹角。

准确计算放线间距和角度可以确保放线工作的准确性。

5. 使用放线工具进行标示:根据计算得到的放线间距和角度,使用放线工具进行标示。

放线绳用于确定直线轮廓,放线钉用于标示角点和节点,放线尺用于测量距离和角度,放线笔用于在地面上做出标记。

6. 检查放线准确性:在进行放线工作之后,放线员应及时检查放线的准确性。

检查的方式可以是测量放线点之间的距离和角度,或者使用其他工具和方法进行验证。

7. 标示放线结果:在完成放线工作之后,放线员应在放线点上做出标示,以便后续工人能够清楚地看到放线结果。

标示可以使用颜色、符号或编号等方式进行,确保易于识别和理解。

8. 保护放线标示:为了避免放线标示被损坏或移动,施工现场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可以使用固定剂或者栅栏进行保护,确保放线标示的持久性和可靠性。

9. 及时修正偏差:在进行放线工作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误差或偏差。

放线员应及时发现并修正这些偏差,以保证放线结果的准确性。

基础定位放线定义

基础定位放线定义

基础定位放线定义基础定位放线是建筑施工中非常重要的工作环节,它是指根据设计图纸上的定位标高和定位坐标,在施工现场进行放线的过程。

通过基础定位放线,可以确保建筑物的各个部位按照设计要求准确地落实到施工现场上,使建筑物符合设计要求、结构稳定、安全可靠。

基础定位放线是建筑施工的第一步,它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后续施工的质量和进度。

在进行基础定位放线之前,施工人员需要仔细研读设计图纸,了解建筑物的结构和要求。

根据设计图纸上的各项数据,施工人员需要确定基准点和基准线,以及其他重要的参考点。

这些参考点的位置和间距必须准确无误,才能确保基础定位放线的准确性。

基础定位放线需要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如经纬仪、水平仪、测距仪等。

施工人员根据设计图纸上的数据,使用这些工具进行测量和放线。

首先,需要确定建筑物的起点和终点,并进行标记。

然后,根据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距离,进行等分。

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每个等分点的坐标和高程。

最后,将这些等分点连接起来,形成基准线和基准面。

根据基准线和基准面,施工人员可以确定建筑物其他部分的位置和高度。

基础定位放线的准确性对于整个建筑工程的成功至关重要。

如果基础定位放线出现偏差或错误,将会导致建筑物的结构不稳定,甚至可能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

因此,在进行基础定位放线之前,施工人员必须仔细检查仪器的精度和准确性,并进行必要的校正。

在进行放线过程中,施工人员还需要保持专注和细心,避免疏忽和错误。

基础定位放线的工作不仅需要施工人员具备扎实的测量技术和操作经验,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进行放线工作时,施工人员需要相互配合,确保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

同时,他们还需要与设计人员和监理人员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解决问题和调整方案。

基础定位放线是建筑施工的基础工作,它直接关系着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通过准确的基础定位放线,可以确保建筑物的各个部位按照设计要求准确地落实到施工现场上。

因此,施工人员在进行基础定位放线时,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操作规范进行,保证放线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建筑物基础施工放线的各种方法与放样

建筑物基础施工放线的各种方法与放样

建筑物基础施工放线的各种方法与放样建筑物的基础施工放线是建筑施工的重要环节,是确定建筑物位置和尺寸的基础工作,也是建筑施工中最基本的操作之一、以下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基础施工放线方法和放样的步骤。

1.斜界桩法:所谓斜界桩法,就是在现场将建筑物的位置通过斜界桩的方式来确定。

施工人员根据设计图纸上的水平线和垂直线,通过一定的比例来估算出需要放置的斜界桩的位置,并用钉子或其他方法将斜界桩固定在地面上。

当施工人员在斜界桩上拉起绳子时,绳子的中心点与布置好的竖直线会相交,这样就可以确定建筑物的位置。

2.拉线法:拉线法是一种简单而常用的放线方法。

在施工现场根据设计图纸上的相应位置确定好建筑物的四个角点,并在每个角点固定一根竖直拉线。

拉线时需要保证拉线绳与参考点或基础桩的水平线平行,并且在不同的角点上,两根竖直拉线要互相垂直。

然后根据这些竖直拉线就可以放置建筑物的基础桩。

3.对角线法:对角线法也是一种常用的放线方法。

首先,根据设计图纸确定建筑物的四个角点,并将每个角的位置进行标记。

然后,在相邻的两个角点之间拉直一根对角线,通过调整对角线来使其垂直。

接下来,在建筑物的每个角点上引出与对角线平行的线,并延长到合适的长度,这样就可以确定出建筑物基础桩的位置。

放样的步骤如下:1.根据设计图纸,确定放样点和基准点,并将其坐标标注在图纸上。

2.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放样误差范围,以及放样精度要求。

3.在现场根据放样点和基准点的坐标,找到相应的位置。

4.使用测量仪器(如经纬仪、水准仪、全站仪等),测量放样点和基准点的坐标,并记录下来。

5.根据测量结果,进行放样计算,确定建筑物各个部位的放样点位置。

6.在建筑物基础桩的位置上,进行放样,标出放样点。

7.检查放样点的位置是否正确,以及放样误差是否符合要求。

总之,建筑物基础施工放线是确保建筑物位置和尺寸准确的关键步骤,常用的放线方法有斜界桩法、拉线法和对角线法等。

放样的步骤包括确定放样点和基准点、测量坐标、进行放样计算、标出放样点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施工放线是从建筑物定位开始的,一直到主体工程封顶都离不开施工放线。

大致分三个阶段:建筑物定位(放线)、基础施工(放线)和主体施工(放线)。

一、建筑物定位,是房屋建筑工程开工后的第一次放线,建筑物定位参加的人员是:城市规划部门(下属的测量队)及施工单位的测量人员(专业的),根据建筑规划定位图进行定位,最后在施工现场形成(至少)4个定位桩。

放线工具为“全站仪”或“比较高级的经纬仪”。

二、基础施工放线,建筑物定位桩设定后,由施工单位的专业测量人员、施工现场负责人及监理共同对基础工程进行放线及测量复核(监理人员主要是旁站监督、验证),最后放出所有建筑物轴线的定位桩(根据建筑物大小也可轴线间隔放线),所有轴线定位桩是根据规划部门的定位桩(至少4个)及建筑物底层施工平面图进行放线的。

放线工具为“经纬仪”。

基础定位放线完成后,由施工现场的测量员及施工员依据定位的轴线放出基础的边线,进行基础开挖。

放线工具:经纬仪、龙门板、线绳、线坠子、钢卷尺等。

小工程可能没有测量员,就是施工员放线。

注意:基础轴线定位桩在基础放线的同时须引到拟建建筑物周围的永久建筑物或固定物上,防止轴线定位桩破坏了,用来补救。

三、主体施工放线,基础工程施工出正负零后,紧接着就是主体一层、二层...直至主体封顶的施工及放线工作,放线工具:经纬仪、线坠子、线绳、墨斗、钢卷尺等。

根据轴线定位桩及外引的轴线基准线进行施工放线。

用经纬仪将轴线打到建筑物上,在建筑物的施工层面上弹出轴线,再根据轴线放出柱子、墙体等边线等,每层如此,直至主体封顶。

我有20多年的施工经验,由于时间关系说的不是很细(放线有很多技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施工放线有多种方法,条件允许的场地只要钉多一次龙门桩就可以搞定,一般龙门桩主要用于基础施工放线,基础完工后再把轴线及水平引测到基础上部四大角的侧面,用墨线弹出垂直、水平线做出三角标记,在引之前需用基准点校验龙门桩是否准确,这样不管你放N多次线只要以基础侧面的基点用仪器或铅垂向上引测轴线,用钢尺量测标高,这样就可以到主体封顶。

这种方法是最简单实用的。

说白了就是把图纸上的形状按1:1的比例投放到地面上但要学会看图纸,学会必要的仪器操作。

线工是个综合性很强的工种,不仅要掌握各种仪器的操作,而且得能识图,并且能快速地记忆数值,要求精确的操作等等。

首先学会水准仪、经纬仪的操作,然后学习识图,最好是能画图,接着熟悉图纸,从放大线开始,确定轴线位置,最后放局部轴线,弹出墙体留置洞口等等,只有多练习,勤问人,等你放一两栋楼的线就会慢慢熟练的。

施工放线现场操作有多种放线方法;一般分有龙门板定位尺量放线和仪器测量放线,前者根据图纸已知的控制点或现场确定的控制点,在要放线的建筑物基础外四周一定距离打桩、架设龙门板,在龙门板上用施工线拉一个大至的直角线,尽量把线拉紧,然后用勾股定理采用钢尺合尺,尺寸要大一点,一般6、8、10m,这样比较准确,首先在两控制线上量取尺寸用红铅笔放点,然后两人拉尺,一人摆动可以任意那根线与钢尺的尺寸稳合,然后龙门板上固定施工线,用钢尺从头再校对一次,确认无误后四周挂线、钢尺校核,根据图纸上的轴线尺寸用钢尺量取放点,用铅垂垂于地面,这样就可以用石灰粉分别放开挖线了,用水准仪在龙门板上测放控制高程。

后者如果会用经纬仪或全站仪那就简单多了,只要根据图纸已知的控制点或现场确定的控制点,图纸上的距离、角度关系就可测量确定轴线的具体位置。

具体一点:1、一般情况下是在预先选好的内控点位置上预埋钢板,用经纬仪在钢板上找出交点,刻痕,做为竖向投测轴线的基点,然后用大线锤怎样往上吊比较方便。

用线锤尖对准轴线的基点,当线锤对准基准点时,用对讲机通知楼层上人员定位。

在对准下方吊锤时,对点人员要从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观测吊锤尖部与钢板的点位差值,并通知楼上人员及时调钢丝线中的位置,当从两侧方向锤尖与十字中都重合时,可通知上层定点。

至于钢丝线的弹力问题确实是存在的,关键是在于楼层上的放钢丝线的绞线轮要经过特制,可以进行微小高度调整,并能可靠的锁定,这样放线时就比较方便了。

2、高层因层高高及有外脚手架,故线锤法及外控法均不适宜,可采用内窥法.即在每个楼层的同一位置留两个预留孔,通过这两个孔将下面楼层的轴线引上来,如留3个孔的话,经纬仪都可不用,仅线锤和钢尺就可完成放线。

3、 +-0.000以下采用外空法,即打好控制桩,用经纬仪投测轴线.+-0.000以上采用内控法,即用经纬仪将控制轴线投测到首层平面上,首层平面在可通视的位置上预埋钢板,用经纬仪在钢板上找出交点,刻痕,做为竖向投测轴线的基点,然后用铅垂仪以此点向上可引测轴线n层. 高层放线普遍用的就是内控法.具体讲在建筑轴线附近平行与轴线找一合适的距离我一班找1米左右这个位置予埋钢板,在钢板上找出交点,刻痕,做为竖向投测轴线的基点,然后用铅垂仪或激光经纬仪以此点向上可引测轴线n层. 比如你现在从一层向二层引,你对准一层的点用激光经纬仪向上打,在二层用玻璃接住从下面传来的点就是了.然后从二层这个点往回量1米那就是建筑物轴线的位置了.四、测量工作程序1、机构设置针对本工程建筑小区内地形复杂、占地面积大、单位工程多、建筑高度大的特点,我公司在本项目技术部下设专职测量小组,测量小组主要由一名测量工程师和各区段两名技术人员组成,场区导线控制网作业人手不够时由项目工程部其它人员配合。

2、职责划分2.1测量小组负责从规划部门接收导线控制点、施工现场控制网的建立、楼层控制线投测、标高引测、沉降观测及其它重要部位的施工测量;测量工程师还负责对项目计量器具的管理、日常维护及检测。

2.2施工员根据测量小组给定的楼层控制轴线放出柱、墙体的控制线,梁的位置线和预留、预埋位置线。

2.3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对轴线控制网进行复核,项目质量员负责对施工员所施测的梁柱边线、控制线进行详细复核。

2.4每楼层施工测量放线完毕,项目内部复核完成后,由项目测量工程师对施工测量结果向监理工程师进行报验,经监理工程师复核认可后才能进行上部结构施工。

五、基础施工测量5.1控制网的建立5.1.1场区控制网因基础施工阶段地形变化大、地势错阶起伏,单位工程数量多,为实施有效测量控制,开工初在场区内设置由二~四个桩位形成的导线控制网(场区四周边及中间高处各布一点,保证通视即可),场区控制网是单位工程轴网设置的依据,控制网用全站仪进行投测。

5.1.2单位工程轴线控制网单位工程轴线多且密集,根据建筑物特点选择有代表性的轴线设置轴线控制网。

控制桩尽量设在开挖区外原始地坪上;另外在基坑底部及长轴线中部加密设置辅助性控制桩,以便于基础施工测量。

工程开工后,测量小组根据规划局给定的坐标点以及总平面布置图中建筑物角点标注坐标作为放线依据。

由于两幢住宅楼及车库轴线关系较复杂,根据施工图设计的主轴线,对B车库的桩基础,采用极坐标法放桩位,方法是,先按总图坐标,计算出各桩位在总图上的坐标,再跟据点出的坐标和测设的场地控制网,将全站仪架在靠B车库的场地控制点上,定出各桩位的坐标,同时建好控制轴线。

在建筑物外围将控制轴线引出。

利用放出的控制轴线对各桩位进行复核。

对于A车库,先用全站仪定出事先在总图上点出的Qa轴上的两个轴线交点,再用DJD2-1GJ 激光经纬仪配合50钢卷尺定出各主控制线,并以主控制线为中心线,用50m钢卷尺分出其它各条轴线,作为下一步柱基开挖线的放线依据。

基础施工轴网设置详见附图。

5.2控制桩的设置方式所有位于土层上的控制桩点(含轴网控制点及高程控制点)均为砼墩埋地设置,砼墩截面为300×300,深度不小于500,做法如右图;桩面上用红油漆对桩号、轴线及高程等进行标示。

若控制桩位于完整的基岩上,则可直接将控制点设在基岩面上。

控制桩点设置完成后必须在桩的周围设置可靠、醒目的围护设施,对控制桩进行保护。

5.3基础施工测量基础施工阶段,用经纬仪结合50m钢卷尺根据控制桩直接对各轴线进行投测,然后根据设计截面对各构件进行放线;用S3水准仪结合五米塔尺直接进行高程引测。

因基础施工阶段控制桩往往容易遭碰撞及受地面沉降影响移位,故在每次进行轴线投测前必须先对控制桩有无移位现象进行校核后才能施测。

六、标准层施工测量1. 1标准层施工时的控制网设定方式标准层施工轴线测量主要采取内控法对轴线进行传递和引测。

在首层地面上设置内控点,并在建筑物外围设置外控点(控制网设定如下图示)。

方法是:精确定出矩形控制网点(位置详下图),各点用100×100×10mm预埋钢板,表面用钢铳冲上标准点并作点号标记。

2.2控制线的引测进行上部结构施工时,在内控点位置留设100×100方形观测孔。

在进行上部结构轴线投测时,将北京博飞DJD2-1GJ天顶垂准仪架设在内控点位上向上铅直投测至各结构施工层,然后用J2经纬仪、钢尺对所转点进行复核;经复核闭合后才能进行控制线及轴线的投测。

结构每施工三层,测量小组对控制线必须进行一次校核:复核方式为采用内、外控制线相互比对方式。

七、高程测量基础施工阶段,高程测量直接用S3水准仪由地面上高程控制点进行引测。

上部结构施工时,在首层施工完后,将高程控制点引至外壁无遮挡的柱身上,随结构上升,测量员用50m钢卷尺将高程向上传递。

楼层内用水准仪将标高转至各相关构件上。

上部结构施工时每个单体建筑物高程引测基点设置数目不得少于三个,结构每施工五层,高程点由测量工程师进行一次标定。

结构施工中,应对建筑物主体倾斜率进行观测计算,计算公式为:i=tgα=ΔD /H式中:I——主体的倾斜率;ΔD—建筑物项部观测点相对于底部观测点的偏移值(m);H——建筑物的高度(m);α——倾斜角(º)。

八、细部测量梁柱边线、控制线的测量:每楼层施工前,测量工程师将控制线、主要轴线施测完成后,施工员着手依据控制线、轴线对梁柱边线、墙柱控制线进行引测。

所有墙柱放出边线和距边线200宽的控制线,墙柱边线作为焊接导墙筋的依据,控制线作为校核模板、验收模板的依据。

十、沉降观测6.1 沉降点的设置设置沉降观测点的数目和具体位置根据规范和设计要求确定,在图纸会审阶段,施工单位、监理与设计院进行协商初步确定沉降点设置方案;待基础施工完成后,根据实际地质情况进一步细化沉降观测点的设置位置。

为较好地进行沉降观测,施工现场内埋设的水准基点应有利于直接引测,且数量不少于两个,每次进行沉降观测时,事先核查基准水准点是否发生异常变化,正常后才能进行施测。

沉降点的埋设方式为:先将带锚固脚的钢板埋入设计观测点柱身上,并按初步设定高程埋设,待模板拆除后,精确找出高程、焊上带观测点的角钢(如右图)。

6.2 沉降点的测量6.2.1测量工具:本工程沉降测量由测量工程师负责;沉降观测采用S1水准仪和毫米分划水准尺进行测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