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基底神经节的功效-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合集下载

基底神经核名词解释

基底神经核名词解释

基底神经核名词解释《基底神经核:大脑中的神秘“小团伙”》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大脑里一个挺有意思的部分——基底神经核。

你可以把基底神经核想象成大脑这个大“城市”里的一个神秘“小团伙”。

它们躲在大脑深处,默默地发挥着重要作用呢。

这个“小团伙”里有几个重要的“成员”。

比如说纹状体,它就像是个精明的“调度员”,对我们的运动协调起着关键作用。

要是纹状体出了问题,那我们的动作可能就会变得怪怪的,像个机器人似的不灵活啦。

还有苍白球,它呀,就像是个稳重的“守护者”,帮助我们维持身体的稳定和平衡。

如果它闹脾气了,那我们可能就会摇摇晃晃,站都站不稳咯。

基底神经核的作用可不容小觑呀!它们就像是大脑里的“幕后英雄”,悄无声息地工作着。

比如说,当我们要做一个动作,比如伸手去拿东西的时候,基底神经核就会迅速行动起来,协调各种肌肉的运动,让我们的手能够准确无误地拿到东西。

想象一下,要是没有这个神秘“小团伙”帮忙,我们可能伸手不是伸错了方向,就是用力过猛把东西给碰倒了,那可就糟糕啦!它们还和我们的情绪、认知等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呢。

有时候我们的情绪波动、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说不定就和基底神经核有点关系。

我记得有一次,我看到一个人走路的姿势很奇怪,一瘸一拐的。

后来才知道他是基底神经核出了问题,影响了他的运动控制。

这让我深刻意识到基底神经核对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在生活中,我们要好好爱护我们的大脑,让这个神秘“小团伙”能够正常工作。

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

总之,基底神经核虽然藏在大脑深处,但它们的作用却非常重要。

我们要多了解它们,关注它们,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大脑更健康,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呀!大家可千万别小瞧了这个神秘的“小团伙”哦!。

基底节

基底节

已知基底神经节的传出纤维主要发自苍白球内部和黑质 神经元。这些神经元发出轴突终止于脑干多处部位,包 括前腹侧核(VA)、腹外侧核(VL)、腹内侧核(VM)等,丘 脑核团及上丘、中脑-桥脑上部被盖。 与基底神经节活动有关的神经递质主要有多巴胺、乙酰 胆碱、5-羟色胺和γ-氨基丁酸。 内囊膝部损失,主要表现为面部和舌体无力,有时伴有 肌无力;定向障碍、勾音障碍、记忆障碍、语言障碍、 行为改变也可发生。内囊后肢内穿过的神经纤维较多, 此处病变表现的临床症状较多,主要为对侧偏瘫、感觉 障碍、视觉障碍等。
大脑中动脉中央支
外侧豆纹动脉
内侧豆纹动脉
大脑后动脉的分支:
后内侧中央支 posterior central branches 分为头侧群和尾侧群 ,头侧群供应丘脑下部的垂体,其中丘脑穿动脉供应丘脑前部 和内侧部。尾侧群供应下丘脑乳头体区和底丘脑部。 后外侧中央支 poaterolateral central branch 或称丘脑膝状体动 脉,供应丘脑尾侧大半,包括膝状体和大部分脑外侧核团。
大脑前动脉中央支
Heubner回返动脉
Heubner返动脉阻塞:额性共济失调(内囊前肢缺血), 如果优势半球侧出现此动脉闭塞,可能出现智力障碍。
大脑中动脉
中央支 内侧豆纹动脉 medial lenticulistriate artery 从大脑中动脉起始部 算起,在10mm以内发出的中央支,称为内侧豆纹动脉。 外侧豆纹动脉 lateral lenticulistriate artery从大脑中动脉起始部 算起,在10~20mm之间发出的中央支,走行时稍向内行,称为 外侧豆纹动脉。 内外侧豆纹动脉供应范围主要有:壳核、尾状核、内囊前支、 内囊膝的背外侧和内囊后肢的背部区域。

最新急性脑梗塞病人的护理查房-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最新急性脑梗塞病人的护理查房-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一) 主观资料
•个人史 : 生于北京市顺义县,久居本地,无疫区、疫情、
疫水接触史,无牧区、矿山、高氟区、低碘区居住史 , 无化 学性物质、放射性物质、有毒物质接触史,无吸毒史,无吸 烟、饮酒史,无冶游史。
•婚育史:适龄结婚,育有 2 子 3 女,配偶及子女均体健。 14岁初潮,3-5天一行,28天一周期 ,50岁绝经,绝经 后无阴道出血。 •家族史: 父母去世,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史。 •过敏史: 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家属十分关心病情变化,对疾病部分了解。
(二)客观资料
1. 体格检查:T 36.3℃,P 134次/分,
R 24次/分, BP 156/90mmHg
2.一般情况 : 发育正常,营养良好,表情自如,自主体 位,神志清楚,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无 皮下出血。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呼吸运动正常, 双肺叩诊浊音,双下肺呼吸音低,未闻及干湿啰音, 无胸膜摩擦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位置正常, 心界无扩大,无心包摩擦音。Murphy氏征阳性,无移 动性浊音,肾区无叩击痛。双侧Babinski征阴性。
•(
脑水肿的治疗
•2、10%甘果糖(甘油果糖):可通过高渗脱水而发生药理作
用,还可将甘油代谢生成的能量得到利用,进入脑代谢过程, 使局部代谢改善,通过上述作用,能降低颅内压和眼压,消 除脑水肿,增加脑血容量和脑耗氧量,改善脑代谢。 •用量:一般为10%甘果糖(甘油果糖)250~500ml缓慢静点。 甘果糖 ( 甘油果糖 ) 注射液降颅压高峰出现时间比甘露醇晚, 故在抢救急性颅内高压如脑疝的情况下,首先还是推荐使用 甘露醇。但是甘果糖 ( 甘油果糖 ) 降压持续时间比甘露醇长约 2h。
脑梗塞病因
•1. 心源性疾病:占 60%~75% , 常见病因为慢性心房颤动, 栓子主要来源是风湿性心瓣膜病,心内膜炎赘生物及附壁血 栓脱落等,以及心肌梗死,心房粘液瘤,心脏手术,心脏导 管,二尖瓣脱垂和钙化,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 ( 静脉反常栓 子)等。 •2. 非心源性疾病( 5% ):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肺静 脉血栓或凝块,骨折或手术时脂肪栓和气栓,血管内治疗时 血凝块或血栓脱落等,颈动脉纤维肌肉发育不良(女性多见), 肺感染,败血症,肾病综合征的高凝状态等可引起脑栓塞。 •3.来源不明的栓子(30%):约30%的脑栓塞。

大脑底部的基底神经节如何促进和抑制运动?

大脑底部的基底神经节如何促进和抑制运动?

大脑底部的基底神经节如何促进和抑制运动?基底神经节基底神经节是位于大脑底部的一系列核团,包括纹状体、苍白球、丘脑下核、黑质等。

基底神经节基底神经节最早被发现的功能是调控运动,这也是基底神经节广为流传的功能。

基底神经节中的纹状体接受运动皮层的投射,随后经过苍白球和黑质的传导,通过丘脑返回运动皮层。

基底神经节依此通路来调控运动。

基底神经节的病变,经常出现在许多运动障碍疾病中。

例如神经退行性疾病帕金森症,患者黑质致密部的多巴胺神经元退化,导致纹状体内多巴胺水平不足,在行为水平上病人会出现身体僵硬、颤抖、动作缓慢等症状。

再例如舞蹈症(Huntington's disease),遗传基因的原因致使基底神经节退化,病人无法自主控制运动,身体经常出现不自觉地抽搐、扭动。

Huntington's disease下面,我们深入到基底神经节内的神经环路,来探究一下基底神经节是如何促进和抑制运动的。

基底神经节内的直接通路和间接通路我们从基底神经节的信号收集器——纹状体(striatum)说起。

纹状体接受来自很大范围的皮层输入,然后伸出纤维给基底神经节的输出核团——苍白球和黑质。

•纹状体中棘神经元离开纹状体的输出纤维来自于一种名为中棘神经元(Medium spiny neuron)的投射神经元。

中棘神经元是纹状体内最主要的神经元,占纹状体的95%,是一种抑制性神经元。

中棘神经元兴奋时,会抑制和它有突触连接的下游神经元。

纹状体中棘神经元(MSN)示意图纹状体中棘神经元又分为两类,一类细胞膜上表达多巴胺的D1受体,另一类表达多巴胺D2受体。

我们简称为D1中棘神经元和D2中棘神经元。

这两类神经元的分布是混杂在一起的。

伏隔核(NAc)内交错分布的D1(红色)和D2(绿色)中棘神经元D1与D2中棘神经元的投射轴突有着不同的走向。

•D2中棘神经元和直接通路D1中棘神经元投向内苍白球(GPi, internal globus pallidus)和黑质网状部(SNr,substantia nigra pars reticulata),抑制其中的神经元。

基底神经节的结构和功能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实践

基底神经节的结构和功能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实践

基底神经节的结构和功能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实践贾军;蒋心欣;王晓民【摘要】基底神经节对运动的调控是生理学中神经系统的一个教学难点,表现为结构通路的复杂性和生理、病理功能的变异性. 在生理学的教学实践中,注重从基底神经节的解剖结构、传导环路、递质投射等层面来分层次讲授,分别描述在正常状态下基底节对运动的调控特点以及在病理变化过程中基底节的功能失衡;进而对基底节环路相关的特定疾病进行讲解,帮助同学们全面、清晰地掌握此概念,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期刊名称】《基础医学教育》【年(卷),期】2015(017)012【总页数】2页(P1034-1035)【关键词】生理学;基底神经节;教学改革【作者】贾军;蒋心欣;王晓民【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 北京 100069;首都医科大学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 北京 100069;首都医科大学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 北京10006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基底神经节(basal ganglia,BG),也称为基底节,是神经系统中参与机体运动调节的重要结构,与随意运动的产生、肌紧张的调节和本体感觉传入信息的处理等直接相关[1]。

同时,基底节的损伤既有如帕金森病样的运动减少症状,也有如亨廷顿病样的运动过多的表现;此外还可伴随有神经、精神认知行为的异常[2]。

因此,基底节的功能非常复杂,是神经系统章节中的教学重点内容。

但是,对基底节的理解和讲授又是一个难点,主要表现在:①结构的复杂性,基底节由众多核团组成,既形成内部相对闭环的直接和间接通路,同时也和皮层、丘脑等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广泛联系;②抑制性投射的调节途径,在基底节环路中广泛存在着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是以抑制性的投射来发挥调节效应,因而表现出抑制或去抑制(为双重抑制,即兴奋)的不同状态;③递质的多样性,在基底节内存在着多种不同作用的神经递质,如兴奋性的谷氨酸(Glu)、乙酰胆碱(Ach)和多巴胺(DA),抑制性的GABA,以及P物质(SP)、脑啡肽(ENK)、强啡肽(DYN),都对基底节的功能起着不同的作用。

神经节名词解释解剖学

神经节名词解释解剖学

神经节名词解释解剖学神经节名词解释解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医学专业,它可以帮助学生,医生和研究人员了解人体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通俗地说,神经节名词解释解剖学是研究人体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疾病的学科。

它是人类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发育和病理过程的综合性研究。

神经节名词解释解剖学分为两大类:宏观解剖学和微观解剖学。

宏观解剖学研究的是人体神经系统的整个结构,其中包括神经系统的总长度,脑部结构和神经元等特征;而微观解剖学则研究的是神经系统中更具体的构造,它涉及到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元之间的键结以及神经连接的形态和功能等。

宏观解剖学可以帮助人们正确理解人体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它将帮助医学专业人士更好地理解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机理、进行诊断以及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宏观解剖学还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判断诊断和病情,以及加速有关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

微观解剖学研究的是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神经元之间的键结以及神经连接的形态和功能等。

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加深入地理解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并利用此信息进行疾病治疗。

有研究表明,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通过测量神经元的结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其未来的行为,从而更有效地调节神经系统。

神经节名词解释解剖学在医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人体神经系统进行宏观和微观解剖学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人类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从而更好地掌握人体健康状况。

对神经病理、神经病发病机制以及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也可以受到极大的帮助。

通过神经节名词解释解剖学的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类神经系统的功能,并且利用这些知识帮助治疗炎症性神经系统疾病。

因此,神经节名词解释解剖学是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对于深入研究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并且为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因此,研究人员和医学专业人士应该加强对该领域的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人体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提供更有效的方法。

医学院神经解剖学教案:基底节及相关疾病

医学院神经解剖学教案:基底节及相关疾病

CHAPTER 02
基底节相关疾病
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 性疾病,主要影响基底节中的黑质多 巴胺能神经元,导致纹状体多巴胺水 平降低。
帕金森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 与遗传、环境因素和神经老化等有关。
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 迟缓和姿势平衡障碍等,严重影响患 者的生活质量。
详细描述
基底节是大脑中一组重要的神经核团,位于大脑半球深部的 白质核团中。这些核团主要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和 杏仁体等结构,它们在维持机体正常运动、行为和情绪等方 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基底节的组成和结构
要点一
总结词
基底节由一系列神经核团组成,每个核团都有其特定的结 构和功能。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基底节由一系列神经核团组成,每个核团都有其特定的结 构和功能。尾状核是其中最大的核团之一,呈弯曲的条带 状,分为头、体、尾三部分。豆状核位于脑岛的深部,由 壳和苍白球两部分组成。屏状核是一薄层灰质,位于豆状 核与岛叶之间。杏仁体位于海马旁回的深处,属于边缘系 统的一部分,与情绪和行为密切相关。
基底节的功能和作用
总结词
基底节在运动控制、行为和情绪调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 作用。
பைடு நூலகம்
详细描述
基底节在运动控制、行为和情绪调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 作用。尾状核与运动控制有关,参与身体的协调和平衡 ;豆状核则与感觉输入和处理有关,帮助我们感知和处 理来自身体各部位的信息;屏状核则与运动协调和精细 运动能力有关;杏仁体则参与情绪的调节和记忆的形成 。这些核团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我们的正常生理 功能。
基底节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与标准
诊断方法
通过神经影像学检查、神经电生 理检查、血液检查等手段进行诊 断。

最新2第二章 神经的兴奋与传导 高三生物课件教案 人教版-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最新2第二章 神经的兴奋与传导 高三生物课件教案 人教版-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浓度 (×10-3 mol/l)
Na+
120
K+
5
Cl-
125
Na+
12
K+
125
Cl-
5
A-
108
1. Nernst方程:
膜内钾离子向膜外扩散到维持膜内外电化学动态平衡的水平 是形成静息电位的离子基础,所以静息电位主要决定于钾离 子的平衡电位。
•电化学平衡状态: ①K+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 侧移动趋势;
最新2第二章 神经的兴奋与传 导 高三生物课件教案 人教版-
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2.1 兴奋性和兴奋
应激性(irritability):活的机体、组织与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 能力、性能。动植物普遍所具有的。
兴奋性(excitability):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后产生兴奋的能力。 可兴奋细胞:指感受器细胞、神经组织、肌肉细胞和腺细胞。
②形成的电位差抵制这种趋势。
两者达到动态平衡。
半透膜
•K+平衡电位 其大小可用Nernst方程计算:
R-气体常数, T-绝对温度 F-法拉第常数
为形成平衡电位而移动的K+仅需占极少部分。(图)
2. Goldman方程
①如果细胞膜对某一种离子是不能通透的,则这种离子的电化 学梯度对膜电位不起作用。 ②通透性大的离子对膜电位的产生所起的作用大。只有微小通 透性的离子对膜电位的作用很小。 膜在安静时,PNa约为PK的1/100~1/50.
3、强度的变化率(图2-6)
2.4 兴奋性的指标与兴奋性的变化
一、兴奋性的衡量指标 –阈强度:与兴奋性成反比 –时值:两倍基强度的刺激引起兴奋所需的最短时间 –利用时:用基强度的刺激引起兴奋所需的最短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大脑皮层功能的一侧优势
失写症
失读症
运动性失语症
感觉性失语症
扶正剂
1. 健脾益气:补中益气丸、参苓白术散 2. 健脾和胃:香砂六君丸 3. 健脾养血:归脾丸 4. 滋阴补肾:六味地黄丸 5. 滋阴降火:知柏地黄丸 6. 滋养肝肾:杞菊地黄丸 7. 温补肾阳:金匮肾气丸、四神丸 8. 益气养阴:消渴丸 9. 益气复脉:参麦注射液、生脉饮
最新基底神经节的功效-药学医 学精品资料
(二)功能
(三)与基底神经节有关的疾病
l 震颤麻痹
l
全身肌紧张增高、肌肉强直、随意运
动减少、动作缓慢、面部表情呆板、伴有静
l 止原性因震颤
l
黑质的多巴胺递质系统功能受损,导
致纹状体内已酰胆碱递质系统功能亢进所致
(一)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结构特征
(二)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
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活动特点
l 对同一效应器官的双重支配 l 紧张性支配 l 效应器所处功能状态的影响 l 对整体生理功能调节的意义
二、内脏活动的中枢调节 (一)脊髓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二)低位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三)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l 体温调节 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l 水平衡调节 下丘脑外侧区 l 对腺垂体激素分泌的调节 下丘脑调节肽 l 生物节律控制 视交叉上核
参苓白术散
组成:君药:人参、白术、茯苓 臣药:山药、莲子、扁豆、薏苡仁 佐药:砂仁、桔梗 使药:炙甘草
功能主治:补脾胃、益肺气 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临床应用:泄泻 厌食 水肿 咳嗽 禁忌证:无殊 注意事项:湿热内蕴、孕妇慎用、忌油腻荤腥 用法:6-9g 2-3次/天
香砂六君丸
组成:君药:党参 臣药:白术 佐药:茯苓、陈皮、木香、半夏、砂仁 使药:炙甘草
l
饱中丘
脑饱中枢并抑制摄食中枢的活动;隔区
也可易化下丘脑饱中枢并抑制摄食中枢 的活动
l 性行为的调节
l
边缘系统、下丘脑、杏仁核
(二)情绪反应的调节
l 恐惧和发怒
l
下丘脑存在防御反应区
l 行为的激发
第七节 脑的高级功能
一、学习和记忆
(一)学习的形式
l 非联合型学习
功能主治:滋阴补肾 肾阴亏虚,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 盗汗遗精、消渴
临床应用:肾阴亏损 眩晕 耳鸣 潮热 盗汗 遗精 禁忌证:无殊 注意事项:脾虚气滞食少便溏 感冒 忌辛辣油腻 用法:8-10丸/6g 3次/天
知柏地黄丸
组成:君药:熟地 臣药:山药、芋肉、知母、黄柏 佐药:丹皮、茯苓、泽泻
功能主治:滋阴降火 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 耳鸣遗精,小便短赤
(四)大脑皮层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l 新皮层 l 边缘叶
三、本能行为和情绪反应的神经调节
l 本能行为
l
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而遗传固定
下来的,对个体和种族生存具有重要意 义的行为
l 边缘叶
l
人类和动物的心理活动(如恐惧、
发怒等)伴有生理反应
(一)本能行为的调节
l 摄食行为的调节
l
摄食中枢:下丘脑外侧区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和胃 脾虚气滞、消化不良、嗳气食少、 脘腹胀满、 大便溏泻
临床应用:胃痛 痞满 泄泻 禁忌证:无殊 注意事项:阴虚内热、湿热内蕴、急性胃肠炎、忌生冷油腻 用法:6-9g 2-3次/天
归脾丸
组成:君药:黄芪、龙眼肉 臣药:党参、白术、当归 佐药:茯苓、枣仁、远志、木香 使药:炙甘草
补中益气丸
组成:君药:黄芪 臣药:党参、白术、升麻、柴胡 佐药:陈皮、当归 使药:炙甘草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之症:体倦乏力、 食少腹胀、 便溏久泻、脏器下垂
临床应用:泄泻 脱肛 阴挺 胃下垂 低血压 重症肌无力 禁忌证:阴虚内热者 注意事项:有表证时、高血压患者、忌生冷油腻 用法:3-9g 2-3次/天
临床应用:阴虚火旺证 阴虚发热 盗汗 咽痛 耳鸣 遗精
禁忌证:无殊 注意事项:气虚发热,实热,脾胃虚寒便溏者,感冒,忌辛辣油腻食物 用法:8-10丸 3次/天
杞菊地黄丸
组成:君药:熟地 臣药:山药、芋肉 佐药:丹皮、茯苓、泽泻、杞子、菊花
功能主治:滋养肝肾 肝肾阴亏,头晕耳鸣、羞明畏光、 迎风流泪、视物昏花
l
不需要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某种
明确的关系
l 联合型学习
l
两个事件在时间上很靠近地重复发
生,最后在脑内逐渐形成联系
l 经典条件反射
l 操作式条件反射
(二)条件反射活动的基本规律
l 建立经典条件反射所需的基本条件
l
在时间上把某一无关刺激与非条
件刺激结合多次
l 经典条件反射的消退
l
条件反射建立后,如果反复应用条
临床应用:眩晕 圆翳内障 目涩 耳聋 禁忌证:无殊 注意事项:实火亢盛之头晕耳鸣,脾胃虚寒便溏者,忌酸
冷食物 用法:8-10丸 3次/天
金匮肾气丸
组成:君药:附子、肉桂 臣药:熟地、山药、芋肉 佐药:丹皮、茯苓、泽泻
功能主治:温补肾阳、化气行水 肾虚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畏寒肢冷
临床应用:水肿、腰痛 禁忌证:孕妇禁用 注意事项:湿热水肿、外感或实热内盛,宜清淡饮食、低
件刺激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强化,条件 反射就会减弱
l 人类的条件反射
l
词语强化的运动条件反射
l 两种信号系统学说
(三)记忆的过程
l 短时性记忆 l 长时性记忆
人类记忆过程的四个阶段
l 感性记忆 } l 第一级记忆 l 第二级记忆 } l 第三级记忆
短时性记忆 长时性记忆
(四)遗忘
l 遗忘
l
部分或完全失去回忆和再认的能力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养血安神 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晕头昏、 肢倦乏力、食 欲不振、崩漏便血
临床应用:心脾两虚 心悸 失眠 眩晕 崩漏 便血 禁忌证:无殊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外感或实热内盛、忌生冷油腻 用法:8-10丸 3次/天
六味地黄丸
组成:君药:熟地 臣药:山药、芋肉 佐药:丹皮、茯苓、泽泻
l 顺行性遗忘 症
l 逆行性遗忘 症
(五)学习和记忆的机制
l 学习和记忆的脑定位功能 l 神经生理学机制 l 神经生物化学机制 l 神经解剖学机制
二、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
(一)两侧大脑皮层功能的相关
(二)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
l 运动性失语症 Broca三角区 l 失写症 额中回后部 l 感觉性失语症 颞上回后部 l 失读症 角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