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共同性内斜视
斜视

5
常见斜视种类
医学症状
儿童轻度的内、外隐斜视不会引起眼睛不 舒服,斜度高的才有眼睛不适垂直性隐斜视 有较明显的眼睛不舒服,旋转性隐斜视引起 眼睛及全身不适症状很明显。隐斜视的症状 也与全身健康情况、精神状态等因素有关。 隐斜视常出现以下症状:
1.久视之后常出现头疼、眼酸疼、畏光,这是由于持 续使用神经肌肉的储备力而引起眼肌疲劳。 2.阅读时出现字迹模糊不清或重叠、串行,有时可出 现间歇性复视,间歇性斜视,如果用单眼看反而觉得 清晰、省力等,甚至发生双眼视觉紊乱。 3.立体感觉差,不能精确地判定空间物体的位置和距 离。隐斜视还可出现神经放射性症状,如恶心、呕吐、 失眠、结膜和睑缘充血等症状
全矫:向前看:+35 △ @N/D 向上看: +30 △ @N/D 向下看:+40 △ @N/D
同视机检查
一级功能同时视(主观=客观)
+34 ° +36 ° +33 ° +25° +29 ° +35 ° R/L1° +35 ° +32° R/L4 +34 °
相关治疗
治疗斜视的,首先是针对弱视,以促使两眼良 好的视力发育,其次为矫正偏斜的眼位。斜视的治 疗方法包括:戴眼镜、戴眼罩遮盖、眼视轴矫正训 练、眼肌手术或上述方法的综合使用。戴眼罩是治 疗斜视所引起的弱视。视轴矫正乃利用仪器加强眼 球运动。眼肌手术则包括放松或缩短一眼或两眼的 眼外肌中的一条或多条眼肌。轻度斜视可以戴「棱 镜眼镜」来矫治。
5.继发性内斜视
(1)外斜视手术过矫。 (2)出生时或生后早期发生的视力障碍 可能引起内斜视,又称知觉性内斜视。
(二)共同性外斜视
斜视分类专家共识(2015年)

我国斜视分类专家共识(2015年)一、隐斜视二、内斜视(一)先天性(婴儿型)内斜视出生后6个月内发病,斜视度数大;多数患者双眼视力相近,呈交替注视,多为轻度远视眼,戴镜无法矫正眼位;可有假性外展神经麻痹症状;可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分离性垂直斜视(dissociated vertical deviation,DVD)和眼球震颤等症状。
(二)共同性内斜视1.调节性内斜视(1)屈光调节性内斜视『正常调节性集合与调节比值(accommodation convergence/accommodation,AC/A)型]多在2~3岁发病;发病早期可呈间歇性;多为中高度远视眼,戴镜矫正后眼位正,可伴有弱视,AC/A值正常。
(2)非屈光调节性内斜视(高AC/A型)多在1~4岁发病;多为轻度远视眼;看近斜视度数明显大于看远,AC/A值高。
(3)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戴镜后斜视度数减小,但不能完全矫正眼位。
2.非调节性内斜视(1)基本型:看近与看远斜视度数相近。
(2)集合过强型:看近斜视度数大于看远,AC/A值正常。
(3)分开不足型:看远斜视度数大于看近。
3.微小内斜视4.周期性内斜视5.急性共同性内斜视(三)继发性内斜视1.外斜视手术后2.知觉性内斜视(四)非共同性内斜视1.麻痹性内斜视:展神经麻痹2.限制性内斜视:高度近视性限制性内斜视、Duane眼球后退综合征、Moebius综合征、甲状腺相关眼病、眼眶爆裂性骨折等。
(五)伴有眼球震颤的内斜视三、外斜视(一)先天性外斜视1岁内发病;斜视度数大且恒定。
(二)共同性外斜视1.间歇性外斜视:幼年发病,外隐斜和外显斜交替出现,精神不集中或遮盖1只眼时可诱发显性外斜视。
(1)基本型:视远与视近的斜视度数相近。
(2)分开过强型:看远斜视度数大于看近(≥15△)。
遮盖1只眼30~60 min后,看远斜视度数仍大于看近。
(3)集合不足型:看近斜视度数大于看远(≥15△)。
(4)类似分开过强型:与基本型相似,但遮盖1只眼30~60 min后,看近斜视度数增大,与看远相近或更大。
急性共同性斜视

目录急性共同性斜视 (1)流行病学 (2)病因 (3)症状 (3)检查 (4)诊断 (6)治疗 (6)预后 (8)日常 (8)饮食 (9)预防 (9)就医指南 (10)急性共同性斜视急性共同性斜视(acute concomitant strabismus,ACS)是指发病较突然的双眼视轴不平行、眼位偏斜,伴有复视,斜视角在各方向都相等,无眼外肌麻痹及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恒定性斜视。
可分为急性共同性内斜视和急性共同性外斜视,以急性共同性内斜视为多。
由于一般的后天性共同性斜视,往往发生在儿童时期,特别是学龄前儿童为多见,眼位偏斜缓慢发生,因此很难确定发病日期。
且婴幼儿期发病者,即使有复视也不可能诉说。
所以认为,本病多见于年龄较大的儿童、成年人甚至老年人,这些能准确指出发病日期者。
通常首先建议保守治疗,必要时可考虑手术。
英文名称acute concomitant strabismus,ACS遗传性不会遗传是否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就诊科室眼科发病部位眼常见症状眼位偏斜、复视主要病因病因尚不十分明确检查项目视力检查、眼球运动检查、遮盖试验、复视像检查、立体视检查、融合储备力检查、斜视角检查、眼电图(EOG)检查重要提醒本病也可见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因这些患儿常不能准确描述相关症状,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起重视,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待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
流行病学传染性不会传染。
发病率本病在临床上较少见,急性共同性内斜视远较外斜视多。
好发人群多见于年龄较大的儿童、成年人甚至老年人。
病因总述急性共同性斜视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融合功能失调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病患等有关。
此外,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等可增加本病的发生风险。
基本病因1、融合功能失调人为打破双眼融合功能,如在治疗屈光参差性弱视,遮盖一眼后;或一眼因患病或受伤后失去视力者。
2、中枢神经系统病患(1)一些罕见但可致命的疾病,如Arnold-Chrari畸形、脑积水、颅内星状细胞瘤或其他肿瘤等神经系统病变可能会引起急性共同性内斜视。
急性共同性斜视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病人护理的目标:早期干预和治疗,减 轻症状和不适,提高生活质量。
病人护理的重点: - 观察病人的眼部症状和疼痛程度。 - 提供适当的休息和睡眠时间,减轻
视觉疲劳。 - 配合医生进行药物治疗,控制病情
发展。 - 指导病人进行眼部锻炼和康复训练
,促进视觉功能恢复。 - 提供心理支持和教育,帮助病人和
家属理解病情和治疗方案。
急性共同性斜 视病人的护理
PPT课件
目录 引言 病人护理 护理注意事项
引言
引言
急性共同性斜视的定义:急性共同 性斜视是一种眼部疾病,是双眼无 法同时注视到同一点,导致视觉问 题和视觉疲劳。
目标:这份PPT课件旨在介绍急性 共同性斜视病人的护理重点和注意 事项,帮助提高护理水平。
病人护理
病人护理
生活方式的调整: - 提供病人适当的体育锻炼和休
闲活动。 - 避免长时间的近距离用眼,合
理使用电子设备。 - 建议病人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
姿,避免长时间过度用力。
护理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事项
家庭护理: - 建立良好的沟通和支持网络。 - 教育病人和家属了解病情和治疗方
案。 - 协助病人进行眼部康复训练和锻炼
。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护理注意事项
护理注意事项
护理环境的安全性: - 确保病房光线合适,避免
过亮或过暗的环境。 - 避免使用过多的电子设备
和刺激性光源。 - 注意保持空气湿度,避免
眼部过干或过湿。
护理注意事项
饮食护理: - 提供均衡营养的饮食,包括富含维
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 避免摄入过多的咖啡因和糖分。
护理注意事项
儿童不同类型斜视的临床特征及矫正治疗 继续教育参考答案

A、6 B、5 C、4 D、3
9、( )是指使眼球向某一特定方向运动的主要肌肉
A、被动肌 B、主动肌 C、协同肌 D、拮抗肌
10、以下哪项不属于外展过强型外斜视的临床特点( )
A、AC/A 值高 B、斜视角稳定 C、看远斜角<看近斜角 D、常见于儿童
A、戴足矫眼镜 B、药物治疗 C、手术治疗 D、物理治疗
6、急性共同性内斜视的斜度多在( )△
A、4-5 B、10-44 C、2-10 D、45-54
7、对于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的 1-5 岁的患儿,需要每( )验光一次
A、1 个月 B、3 个月 C、6 个月 D、12 个月
8、以下对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临床特征的认识,错误的是( )
A、需戒烟 B、需佩戴眼镜矫正 C、尽量矫正近视 D、先治疗弱视
13、关于垂直斜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发病率较水平斜视少 B、上斜肌功能亢进 C、诊断相对困难 D、歪头试验阳性
14、先天性内斜视多于生后几个月内பைடு நூலகம்病( )
A、3 B、6 C、9 D、12
第四节 共同性斜视的非手术与手术治疗
1、以下不属于外斜视临床表现的是( )
A、内斜视、外斜视、上斜视 B、共同性、非共同性 C、间歇性、恒定性 D、单侧性、交替性 10、根据视轴的方向可将斜视分为( )
A、内斜视、外斜视、上斜视 B、共同性、非共同性 C、间歇性、恒定性 D、单侧性、交替性
11、根据斜视的融合状态将斜视分为( )
A、内斜视、外斜视、上斜视 B、共同性、非共同性 C、隐斜、显斜 D、单侧性、交替性 12、儿童斜视手术治疗的术前必备条件是( )
共同性斜视

先天性内斜视
• 生后6个月以内发病的斜视 • 斜视度大于40△ 、呈交替注视 • 双眼交替注视、恒定性斜视、40%弱视 • 无双眼视功能
• 轻度远视或中度远视、戴镜后内斜 视不能矫正 • 外展轻度受限 • 伴单侧或双侧下斜肌亢进、内斜V征、 DVD • 隐性或显性眼颤
鉴别诊断
假性内斜视 外展神经麻痹
水平斜视的临床处理
• 斜视:既两眼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目标, 双眼视轴呈分离状态
• 共同性斜视 • 非共同性斜视
共同性斜视
共同性斜视的特点
• 大脑高级中枢的病变,而神经核、 肌肉正常 • 眼球运动无限制 • 第一、二斜视角相同 • 眼球向各方向运动是一致的
分类
• 按偏斜划分
• 共同性内斜视 • 共同性外斜视 • 垂直共同性(续发)
治疗
–远视 •全矫配镜 •儿童生理远视(+2.00D) 镜观察3个月 –近视 按复验配镜 戴
–散光
按处方配镜
手术治疗
• 两岁左右手术 • 内斜度大但稳定 • 交替注视 • 已确定DVD或下斜肌亢进
• 双内直肌后退(5—6毫米) 映光大于+300 或大于80△三条肌肉 手术 • 双下斜肌亢进明显者行下斜肌断腱
6M +30 +30
分开不足型 看远内斜大于看近 三棱镜+遮盖 33cm REF +30 LEF +30
6m +50 +50
基本型内斜视 看远内斜视与看近相同 三棱镜+遮盖 33CM REF +50 LEF +45
6M +50 +45
知觉性内斜视
• 由于先天或后天病因造成一眼或双 眼器质性病变 如:先天性白内障 上睑下垂 角膜混浊等 严重影响视觉发育、而视功能未建 立、过强的辐辏引起内斜视
我国斜视分类专家共识(2015年)

斜视是眼科临床常见疾病,患病率约为3%。
斜视的种类繁多,目前临床尚无完善的分类方法。
国内外不同作者、不同专著对斜视的分类因侧重点不同、所考量的因素不同而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使初学者及非斜视专业的眼科医师常常感到困惑,对临床工作产生一定困扰。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为了规范和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近年来多次组织本专业专家讨论并重新修订了适合我国眼科临床工作的斜视分类。
该分类方法根据融合状态将斜视分为隐斜视和显斜视两大类,再进一步根据眼位偏斜方向以及眼球运动状况和不同注视位置眼位偏斜角度的变化进行详细分类,基本涵盖了临床可以见到的各种类型斜视,可为临床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和指导。
该分类方法借鉴了国内外主流并具有重要影响的斜视及眼科学专著意见,无厚此薄彼之意。
新的分类方法是一种趋势,可以减少歧义,规范临床诊疗行为。
一、隐斜视二、内斜视(一)先天性(婴儿型)内斜视出生后6个月内发病,斜视度数大;多数患者双眼视力相近,呈交替注视,多为轻度远视眼,戴镜无法矫正眼位;可有假性外展神经麻痹症状;可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分离性垂直斜视(dissociatedvertical deviation,DVD)和眼球震颤等症状。
(二)共同性内斜视1.调节性内斜视(1)屈光调节性内斜视[正常调节性集合与调节比值(accommodation convergence/accommodation, AC/A)型]多在2~3岁发病;发病早期可呈间歇性;多为中高度远视眼,戴镜矫正后眼位正,可伴有弱视, AC/A值正常。
(2)非屈光调节性内斜视(高AC/A型)多在1~4岁发病;多为轻度远视眼;看近斜视度数明显大于看远,AC/A值高。
(3)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戴镜后斜视度数减小,但不能完全矫正眼位。
2.非调节性内斜视(1)基本型:看近与看远斜视度数相近。
(2)集合过强型:看近斜视度数大于看远,AC/ A值正常。
(3)分开不足型:看远斜视度数大于看近。
儿童共同性内斜视手术疗效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2008年9月第6卷第17期G u i de of C hi n aM ed i ci n e,S ept em be r2008,V06,N o.17儿童共同性内斜视手术疗效分析张正梅袁宏坤【关键词】共同性内斜视;手术中图分类号:R777.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194(2008)17_0083-旬2共同性内斜在儿童斜视中最为常见,此类斜视患儿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远视、弱视、异常视网膜对应及旁中心注视,早期给于正球镜矫正及正确掌握手术时机非常重要。
为使患儿眼位尽早得到矫正,早日恢复双眼单视功能,我们对58例14岁以下的儿童共同性内斜进行了手术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本文58例共同性内斜视儿童.男30例.女28例.年龄3—14岁,平均7岁,发病年龄<l岁者3例,其中婴儿性内斜4例.以2~3岁发病者最多占79.31%,部分解节内斜视38例,非调节内斜视16例。
所有患儿术前用1%阿托品散瞳验光,配戴全矫镜半年以上.有弱视者行弱视治疗至双眼视力相似、不低于两行或弱视治愈。
病例选择标准如下.1.1全部患儿均为远视性屈光不正,远视屈光度在+2.00D S以下者l l例,+2.25D S~+3.00D S39例,+3.25D S一+6.00D S8例。
斜视度+10’一+25‘者17例,+25‘一+50。
者36倒。
>+50。
者5例。
矫正视力>O.6.1.2用角膜映光加遮盖去遮盖法确定内斜视存在,以三棱镜加遮盖法测定33cm及6m的斜视角,测戴全矫远视镜6m远的内斜视度数.1.3用天津N O:305~380型同视机行双眼视功能检查,采用1.~3’中心型各级相应画片.1.4手术矫正后为了排除眼位对双眼视觉的影响,所选患者的手术效果均为治愈,即术后眼位一直保持正位或欠矫、过矫<10。
或5‘,其欠矫者给于全矫配镜,过矫者给于欠矫配镜。
l。
5A C/A比值及融合力测定检查时患儿戴全矫远视镜,采用同视机法测定A C/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表现
发病突然,先有复视后发生内斜或两者同时发生。 复视呈同侧水平性,看远时复像间距大,看近时 复像间距小,但在同一距离方向复像间距相等。 眼球运动各方向正常。 斜视角多在10△~40△ 之间。
具有一定的双眼视功能。
临床分型:
Swan型 : 融合功能遭到破坏,人为阻断双眼单 视后发生的急性内斜视。
急性共同性内斜视
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 孔庆兰
急性共同性内斜视,为发病较突然的 双眼视轴不平行,眼位偏斜,伴有复视, 斜视角在各方向间距相等,无眼外肌麻痹 及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器质病变的一种特 殊类型内斜视。多发生于较大儿童或成人。
病因
可能与融合功能有关。单眼遮盖治疗弱视时、 一眼外伤或因眼病视力降低时,融合功能遭到破 坏。也有人认为,未经矫正的近视,阅读距离过 近增加了内直肌的张力,使外展融合储备力对其 失去控制而发生。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及分型,诊断并不困难。
鉴别诊断
1.开散麻痹: 开散麻痹的临床表现与急性共同 性内斜视有很多相同之处,但开散麻痹多伴有神 经系统疾病。如脑炎、多发行硬化、头颅外伤、 脑出血等。 2.辐辏痉挛: 看远时为同侧复视,看近为交叉 复视,外展融合力正常,远视力下降。
治疗
如斜视度小,复视能够耐受可保守治 疗或用三棱镜治疗。如6个月后仍未恢复, 且斜视度大,可行手术矫正,手术效果较 好。
பைடு நூலகம்
急性共同性内斜视(Burian-Franceschetti型)
急性共同性外斜视
Burian-Franceschetti型:
突然内斜视,伴有复视,斜视度较大,无眼 外肌麻痹体征,无屈光不正及调节因素。在发病 前融合范围可能较小,勉强保持着双眼正位,但 在心理紧张、身体虚弱等情况下破坏融合而发病。
Bielschowsky型 :
发生于未经矫正的-5.00D左右的近视成年人。 由于经常从事近距离工作,看近有融合,看远有 同侧复视,无眼外肌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