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世说新语》课件

合集下载

世说新语二则课文课ppt

世说新语二则课文课ppt

• 王子猷出都,尚在渚下。旧闻桓子野善 吹笛,而不相识。遇桓于岸上过,王在船 中,客有识之者云:“就是桓子野。”王 便令人与相闻,云:“闻君善吹笛,试为我 一奏。”桓时已贵显,素闻王名,即便回 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 客主不交一言。
• 王子猷尝行过吴中,见一士大夫家极有 好竹,主已知子猷当往,乃洒扫施设,在听 事坐相待。王肩舆径造竹下,讽啸良久。 主已失望,犹冀还当通。遂直欲出门。 主人大不堪 ,便命左右闭门,不听出。王 更以此赏主人,乃留坐,尽欢而去。
长到十围,就快要枯干了。 • 泫然,指泪水或水珠往下滴得样子。
两句名言
• 既不能流芳百世,不足复遗臭万年哉?
• 南北朝时期得大文学家庾信在《枯树 赋》中写道:“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 瞧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 堪。”
• 南宋杰出爱国词人辛弃疾《水龙吟·登 建康赏心亭》词曰:“可惜流年,忧愁风 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搵 英雄泪。
二、子猷访戴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 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 隐》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 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曰 :“吾本乘兴而行,兴尽 而返,何必见戴!”
译文
• 王徽之字子猷,弃官后住在山阴,一天夜晚下 大雪,她睡觉醒来,打开房门,命仆人酌酒,四周 望去,白茫茫一片。就起身徘徊,吟咏左思得 《招隐诗》,忽然想起戴安道(戴逵字安道)。 当时戴安道在剡县,王子猷就在夜晚乘小船到 戴安道那里去。走了一夜才走到,到戴安道门 前却不上前敲门就又返回了。有人问她这样 做得缘故,王子猷回答说:“我本来就是乘兴 而来,现在兴尽就返回家,为什么一定要见到 戴安道?”

六年级下语文课件-古典文学知识:《世说新语》 全国通用 (共17张PPT)【推荐】

六年级下语文课件-古典文学知识:《世说新语》 全国通用 (共17张PPT)【推荐】

葛洪: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 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世称小仙翁。他 曾受封为关内侯,后隐居罗浮山炼丹。著有 《肘后方》、《西京杂记》、《神仙传》等。
雄黄中所含的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艾叶中含有挥发性的芳香 油,毒虫很怕它,所以我国民间在五月节前后烧燃艾叶驱虫。
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 召幸之。诸宫人皆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 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匈奴入朝求美人为 阏氏yān zhī。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 为后宫第一。善应对。举止闲雅。帝悔之。而名籍 巳定。帝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案其事。 画工皆弃市。籍其家资皆巨万。画工有杜陵毛延寿。 为人形。丑好老少必得其真。安陵陈敞。新丰刘白。 龚宽。……同日弃市。
六年级下语文课件-古典文学知识:《 世说新 语》 全国通用 (共17张PPT)【推荐】
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节俭也非常有名。 他住在奥马哈一座1950年代购置的朴素宅邸 之中,自己驾车出行,车子虽然是一部卡迪 拉克,但在美国也还算大众型号。
你怎么看待富豪们的吝啬或者“节俭”?
六年级下语文课件-古典文学知识:《 世说新 语》 全国通用 (共17张PPT)【推荐】
六年级下语文课件-古典文学知识:《 世说新 语》 全国通用 (共17张PPT)【推荐】
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 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 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六年级下语文课件-古典文学知识:《 世说新 语》 全国通用 (共17张PPT)【推荐】
六年级下语文课件-古典文学知识:《 世说新 语》 全国通用 (共17张PPT)【推荐】 六年级下语文课件-古典文学知识:《 世说新 语》 全国通用 (共17张PPT)【推荐】

《世说新语》二则ppt课件

《世说新语》二则ppt课件
(2)我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
因为它写出了雪花飘舞的轻盈姿态,“柳絮” 是轻盈的,“盐”却是沉重的颗粒,缺乏美感。
❖ 3.“公大笑乐”,笑什么?乐什么? 我们可以从文中哪一句话看出作者的倾向 ? 从“公大笑乐”中可以看出三种理解:
①两个答案都满意; ②“笑”前喻,“乐”后喻; 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 文章最后一句介绍了谢道韫的身份,暗示 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表示作者的 一种赞扬和敬佩。
4、讨论: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 门不顾”是否失礼?
(1)我认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理由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
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原谅 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 有涵养吗?
(2)我认为元方并非无礼,理由是: 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
相约同行。期,约定
到达
离开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
正午已过,(朋友)还没有来,太丘丢下(他) 而离开。

玩耍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当时 年龄为七岁,正在门外玩耍。那人便问元方:
课堂探究二(7分钟)
1、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从文中哪些 地方可以看出来?
2、元方是从哪些方面反驳父亲友人的?元方 的性格特点如何?
3、讨论: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 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4、作者写此文,意图是什么(主旨)?
同步检测二(8分钟)
1、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从文中哪些 地方可以看出来?
文章小结

《世说新语两则》ppt课件(讲课适用)

《世说新语两则》ppt课件(讲课适用)

子侄辈的人 讲解诗文
不久,一会儿
雪骤, 公欣然 曰:“白雪纷纷何 所似?”兄子胡儿曰
紧,急速 高兴的样子
什么 像
“撒盐空中差
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大致,差不多 相比
比不上,不如
公大笑乐。即 公大兄无弈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是,就是
学校课堂
8
理解字词句,翻译课文《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公大笑乐。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
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学校课堂
10
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举行 家庭聚会,跟子侄辈讲解诗文。不 一会儿,雪下大了,谢太傅高兴地 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太傅的哥哥的儿子谢朗说:“把盐 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太傅 的大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 作柳絮随风飞舞。”谢太傅高兴得 笑了起来。谢道韫就是谢太傅的大 哥谢无奕的女儿,学校课也堂 就是左将军王 11
•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
学校课堂
12
各有千秋。
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
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
色,
在风中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
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
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 一喻好,它给人
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
❖ 2、从文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3、七岁的陈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
学校课堂
25
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 (陈太丘)去后(友)乃至。元方时 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 在不?”(元方)答曰:“(家君) 待君久不至,已去。”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世说新语_教科版 (共23张PPT)共25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世说新语_教科版 (共23张PPT)共25页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世说新语_教科版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共23张PPT)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世说新语》二则ppt课件

《世说新语》二则ppt课件

主旨归纳
文章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驳斥父亲的朋友 “无信”“无礼”的故事,表现出陈元方的聪慧 明理、落落大方,告诫人们做人要讲诚信,为人 要方正。
逸闻趣事
yóu
子猷访戴
王子猷(王徽之)居住在山阴,一次夜里下 大雪,他睡觉醒来,忽然想起戴逵,就连夜乘小 船前去拜访。船行了一夜才到戴逵家门前,他却 不进门,又返回山阴了。有人问他原因,王子猷 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 返回,为何一定要见戴逵呢?”
判断句: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省略句: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也”表判断
“寒雪日”前省略介词 “于”,应为“谢太傅 (于)寒雪日内集”
倒装句: 白雪纷纷何所似
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白雪纷纷所似何”
节奏划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 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友人 感到惭愧,下车来拉元方。元方走入家门,(根本)不回头看。
品读课文
这个故事出自《世说新语》的《方正》篇。方 正,这里指人品行刚正,不怕因坚持做正确的事而 得罪人。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陈元方的“方正”?
第一,他懂得“信”的重要;第二,他懂得 “礼”的重要;第三,针对客人无礼的行为,不卑 不亢,据理力争,不怕因此得罪客人;第四,他以 “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 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做诚实守信、言而有信的人。 • 我们要做一个懂礼貌、讲文明的人,学会尊重他人。 • 知错能改,善于反思自己的缺点、错误。 • 学会宽容,得饶人处且饶人。 • 为人要方正,光明磊落,敢于坚持原则。

教科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件:《世说新语》两则【第2课时】

教科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件:《世说新语》两则【第2课时】

第一则
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zhì)去之。
这句话通过鲜明的对比,写了管、华二人对“片
金”的不同做法。从中可以看出管宁是一个不为金钱 所动的君子。管宁认为华歆见利而动心,非君子之举。 这是管宁后来“割席分坐”的原因之一,也是故事的 第一个场景。
品析对比
什么是对比?
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
的故事,从他们的态度中可以看出管宁是个淡泊名利,
爱憎分明的人;华歆则是一个心慕官绅,贪图名利,易 受诱惑的人。
2.二悟:你从割席断交这件事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割席断交这件事让我懂得了选择的朋友应志同道 合,学习做事要专心致志,排除一切杂念的道理。
3.三探:看到路边“多子折枝”的李树,王戎和其他孩
第二则
王戎(róng)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开篇交代了主人公的年龄,结合下文可以看出王戎 年幼早慧的特点。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zhū)儿竞走取之,唯戎
不动。
面对道边“多子折枝”的李树,其他小孩儿“竞走 取之”,王戎却不动,这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王戎与其他 小孩儿行为的不同,为故事的发展做了铺垫。
译文: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司马光 7 岁时,已
经像成年一样(古代成年指弱冠,并非如今的 18 岁), 特别喜欢听人讲《左氏春秋》,了解其大意后回来讲 给家人听。从此对《左氏春秋》爱不释手,甚至忘记 饥渴和冷热。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
在大缸(瓮指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
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 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了王戎善于观察分析、不盲从的优秀品质,告诉我们要
勤于思考,看问题不要光看表面现象,要透过现象看本 质的道理。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 课件(共29张PPT)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 课件(共29张PPT)

4.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说说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 元方“入门不顾”的行为? 聪___明__、__机__智__、__有__礼__有__节__。__示__例__一__:__我__认___为__元__方__“__入__门__不__顾__”__是__对__的__,_ 因___为__是__友__人__无__礼__在__先__,__元__方__“__入__门__不__顾___”__的__态__度__维__护__自__己__和__父__亲__的__尊_ 严___,__并__给__友__人__一__个__难__忘__的__教__训__。____示__例___二__:__我__认__为__元__方__这__样__做__不__对__,_ 因___为__友__人__已__经__惭__愧__认__错__,__下__车__拉__他__,__而___元__方__“__入__门__不__顾__”__显__得__没__有__气_ 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_这__纷__纷__扬__扬__的__白__雪__像__什__么__呢__?___ ②_跟__把__盐__撒__在__空__中__大__体__可__以__相__比__。___ ③_不__如__比__作__柳__絮__乘__风__飞__舞__。___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正午时分 )。过中不至,太丘舍(舍弃 ) 去,去后乃(才)至。①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 ( 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在不?②”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 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舍弃)而去。③”元方曰:“君与家 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 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④元方入门不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译讲方法:逐段译讲,即读一段,解释 一段(人名、地名不译),如有不准确的 地方其他同学进行纠正。
1、重点实、虚词: 锄草: 给菜地锄草。 不异: 没有什么不同。 捉: 捡,拾取。 掷: 扔,丢。
2018/3/7
尝: 曾经 共: 一起,一同 过门: 路过门前 废书: 扔下书本
2、第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2018/3/7
1、重点实、虚词:
尝: 曾经 诸: 众,许多 子: 果实 竞: 争着
2018/3/7
取: 摘 必: 一定 信然: 果然是这样。
2、概括第二则的主要内容: 写王戎见道边李子树 却不摘李子,因为他认为 李子必定苦。 3、第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交代主人公的年龄, 为故事后面说王戎的聪明 埋下伏笔。
2018/3/7
4、见到李子树,王戎和其他孩子的做法有什么 不同?为什么这样写? 其他孩子:争先恐后去摘;王戎不动。 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形成鲜明的对比, 为故事的发展作了铺垫。 5、结果怎样? 李子是苦的。
• 6、王戎为什么不摘李子?突出 了他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 他认为树在路边却仍有那 么多的李子,这李子一定是苦 的。

课文解析
•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两篇短文,明确 • 字词的读音。 • 2.比一比谁能正确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 1、听范读,注意诵读节 奏与停顿。 • 2、小组内自由诵读。 • 3、小组代表展示。 • 4、互相点评。
2018/3/7
• • •
小组内自由朗读后,参考课下注解或工 具书疏通文意。有疑问向学生或老师请教 。时间2分钟。
• • • • • 管宁割席绝交。 3、第一句话交代了什么? 交代了故事的主人公,同时这也是发生故事的 第一场景。 4、短文先写了一件什么事?两个人的态度有什么 不同? 管、华二人见到“片金”的态度不同; 管宁照旧挥锄,不为所动,华歆捡起来又丢掉了。
2018/3/7
• 5、写第一件事有什么作用? • 两个人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管宁认为 华歆见利动心,非君子之举,是后文“割席分坐” 的原因之一。 • 6.第二个场景是什么?具体赏析一下: • 有高官路过,管宁照旧读书,华歆扔下书去看; • 结果管宁认为华歆羡慕官绅亦非君子之举, 便决定“割席分坐”。 • 7、你认为管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管宁品评他人与约束自己的尺度非常严格, 具有高尚的品格。
二、解释加线词语: • 1、管宁、华歆共园中锄地。 • 给菜地锄草。
• • • • • • • •
2、又尝同席读书。 曾经 3、取之,信然。 果然是这样。 4、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扔下书本。 5、华捉而掷去之。 捡,拾取; 扔、丢。
三、比一比,再组词。
锄( 吾( 尝( 竞(
锄头 吾常 品尝 竞赛
2018/3/7
miǎn 加 冕
词语卡片: 近义词: 掷——扔 游——玩 反义词: 异——同 是——非
取——拿 信然——果然
友——敌 苦——甜
预习检查
•1.《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又名《世语》,内容主要是记录 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也可以说这是 一部记录魏晋风流的故事集,是中国魏晋南北朝 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 文言志人小说集。 • 2.阅读本文之后,你有什么感想?简单说一说。
写法点拨
对比的写法: 1、从现实生活中寻找对比源:要从生 活中寻找对比对象,切不可脱离生活。 2、“比”前选择一个比较点:同一事 物,可以选择现在与过去进行对比。 3、“比”时做到实事求是:对比的内 容必须是“物”本身所具有的本质、特点 等。
拓展提升
你如何看待管宁“割席”的行为?
他们结伴读书时发生的两件事,管宁认为华 歆对财富、官禄非常神往,未免以偏概全,片面 武断。管宁因朋友的一二细节不符合自己做人的 标准,便断然绝交未免苛求于人,也过于绝情寡 义。应该冷静客观、宽容大度的对待朋友。
教科版六下第七单元快乐读书屋七
资料宝袋
作者简介: 刘义庆:字季伯,原籍南朝
宋彭城(今江苏徐州),南朝 宋文学家。
管宁:字幼安,汉末天下大
乱时,与邴原及王烈等人至辽 东避乱。在当地只谈经典而不 问世事,并引来大量同是逃避 战乱的人,管宁就开始做讲解 《诗经》等教化工作,人们都 很乐于接受他的教导。
字词乐园
2018/3/7
心灵感悟
读了《世说新语》 的两则故事,我们仿佛走 进了古人的世界,感受到 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人性 光辉。管宁能够见微知著, 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七 岁的王戎遇事不盲从,善 于观察分析,真是“自古 英雄出少年”。
随堂练习 • 一、为下列词语注音: • ( Huá xīn ) ( wáng róng ) • 华 歆 王 戎 zhì jiā miǎn ( ) ( ) • 加 冕 掷
) ) ) )
助( 语( 常( 竟(
帮助 语文 经常 竟然
) ) ) )
• 四、翻译句子: • 1、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 • 两人又曾经一起读书,有一个高官乘 华丽的车路过门前。 • 2、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 管宁把坐席分开来坐,说:“你不是 我的朋友。” • 3、取之,信然。 • 摘来一看,果然是苦的。
• 突出了他善于观察、善于分析 。
结构梳理
• 第一则:写管宁因为华歆的想法 与做法非君子之举,便与他割席 绝交。
• 第二则:王戎见道边李子树却不 采摘,因为他著名的 绝交事件——“管宁割席”,从中可以看出 封建士大夫读书人品评他人和约束自己的原 则。 第二则:讲述了一个聪明孩子王戎的故 事。表现了王戎善于观察分析、不盲从的优 秀品质。告诉我们要勤于思考,看问题不要 光看表面现象,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