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计算题总结(紧密复杂版)
高考地理计算汇总-PPT精选

日照图与地球公转轨道图的组合、日照图与经纬网 图的组合、透视立体光照图等都可形成组合日照图。 解读这类日照图,不仅要熟练掌握前面各类日照图 的判读要领,还要灵活运用相关地理知识。
2020/3/2
4.读“某日夜半球示意图”,回答(1)~(3) 题。
(1)B、C、D的经度数分别为 110°、W 70°E 、 140°W 。
答案:东10区
2020/3/2
②两时区时间差的计算方法:“同减异 加”——两地同为东时区或同为西时区则 用减号;一个在东时区,一个在西时区则 用加号。
③根据“东早西迟”的规律,采用 “东加西减”的算法,计算出结果。一般 采用不过日界线而过中时区的计算方法较 为简便。
2020/3/2
例:
已知莫斯科8日4点,问北京、纽约分别几点? 8日9点,7日20点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越过某一条经线,从昨天 进入了今天,则这一条经线称为自然日期变更 线。其地方时为O时或24时,也称为零时经线 。此界线两侧日期的变化与日界线恰好相反, 即O时经线以东日期早,以西日期晚。
2020/3/2
(4)日期计算 判断两条日期分界线的 方法(如右图):
在日期较早的那段弧中(6月 22日)画出地球的自转方向 (因是北半球,所以自转方向为逆时针),箭 头指向的那条经线为180°(近似为日界线), 另202一0/3/2条经线就是时间为0时的那条经线。
B.1∶5
C.1∶7
D.7∶17
2020/3/2
解析 第5题,日界线东侧的乙地比西侧 的甲地晚1天;甲地处于东12区,乙地处 于西11区,处于东边的乙地区时时刻比甲 地早1小时。第6题,图中昼夜分界线为晨 线,其与赤道交点165°E的地方时为6时, 0时所在经线为75°E。75°E向东至 180°与75°E向西至180°的日期不同,两个 日期的范围之比约为7∶17。 答案 5.C 6.D
高考地理计算题汇总情况

地理计算题1、怎样求地方时?地方时=已知点的时间±两地点的经度差数X4/1°2、怎样求时区?时区=已知点的经度÷15(商数为时区、余数≥7、5°时进一区)3、怎样求两地点的时区差数?时区差数=东西时区数之和(或同位于东、西时区数的东西之差)4、怎样求时区的中央经线?中央经线=已知时区数×15°5、怎样求区时(标准时)?区=已知点的时间±两地点间时区差数×1(所求的未知点在已知点的东侧用“+”;所求的未知点在西侧用“-”;“+”时所得值≥24时时将日期进一天;“-”时所得值≤0时时将日期退一天)6、怎样求跨越日界线的区时?未知点在西侧=已知点时间-两地点间时区差数加1天未知点在东侧=已知点时间+两地点间时区差数减1天7、已知时间怎样求经度?经度=已知点的经度±两地点的时间差数÷48、已知纬度怎样求距离?距离=两地点的纬度差数×111(㎞)9、已知距离怎样求纬度?纬度=已知点的纬度±两地点间10、已知经度怎样求距离?距离=2πR/360°×两点间的经度差数11、已知距离怎样求经度?经度=已知点的经度±两点间的距离÷2πR/360°12、如何求任意两点间非在同一经纬度之间的距离?距离=勾股定理。
13、怎样求正午太阳高度(H)?H=90°-φ±g或者H=90°-|φ﹢g|14、已知某地正午太阳高度怎样求另一地的纬度(φ)?φ=90°-Н±g15、已知某地北极星的仰角,怎样求当地的纬度(Н)?Н=北极星对于当地地平面的高度。
16、已知海拔高度怎样求温度?(℃)温度=高差×0、6÷10017、已知温度怎样求高度?高度=温差÷0、6×10018、如何求地球自、公转的角速度?角速度=360°/т(时间)19、如何求地球自、公转的线速度?线速度=2πR/т20、怎样求一天的昼长?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或者(12-日出时间)×2。
最全高考地理计算题全集

最全高考地理计算题全集其实高中地理计算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在吃透、背熟公式之外,更要给自己一些信心哦!距离计算1.原理:纬度1°的经线长度=111km;赤道上经度1°的纬线长度=111km任何纬线上,经度1°的间隔=111*cosφkm2.运用:首先确定两点间距离与经度还是纬度大致相当,而后确定大约相当于多少经度或纬度,结合上述原理进行计算。
3.案例:我国的黄河站(78°55ˊΝ,11°56ˊΕ)距离北极多远?计算方式是:111km/1°×(90°-78°55ˊ)≈1221km地方时计算1.计算公式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15°×l时(余数乘以4)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如果所求地方时的某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经度差的计算:两地在O°经线的同侧,则两地的经度数相减;两地在O°经线的两侧,则将两地的经度数相加。
2.计算地方时的步骤:确定两地的经度差;确定两地的地方时差;确定两地的东西方向;代入公式计算。
3.案例:当120°Ε地方时为12点时,60°W的地方时是多少?计算过程:确定经度差(120°Ε+60°W=180°);确定两地的地方时差(180°÷15°=12);确定两地的东西方向(120°Ε位于60°W以东);代人公式计算(12-180/15=0)。
区时计算1.计算公式某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士1小时×两地相隔时区数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如果所求区时的某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时区差的计算:两时区同在东时区或西时区,则大数减去小数;如果一地在东时区,另一地在西时区,则两时区数相加。
时区数一所在地经度/15°,所得商四舍五入取整数。
高中地理时间计算方法及题目

地理时间篇⼀:⾼中地理时间计算专题 时间计算专题 ⼀、地⽅时 1、地⽅时只与经线(经度)有关,同⼀条经线地⽅时相同 2、地⽅时计算 T求=T已知±经度差*4分钟/1度 (要求点在已知点东边⽤“+”、反之⽤“-”) 经度每差15°,时间相差1⼩时 例:已知我国最西端(73°E)为某⽇8点,求我国最东端(135°E)地⽅时为多少? ⼆、区时 1、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2、求中央经线的度数=时区号数*15° 3、时区范围=中央经线的度数±7.5° 4、相邻时区时间相差⼀⼩时 5、区时计算 T求=T已知±时区差 (要求点在已知点东边⽤“+”、反之⽤“-”) 三、国际⽇期变更线 1、国际⽇期变更线180°(⾃西向东过180⽇期减⼀天) 2、两天分界线 从0点所在经线沿地球⾃转⽅向到国际⽇期变更线180°为今天。
从国际⽇期变更线180°沿地球⾃转⽅向到0点所在经线为昨天 四、北京时间 北京时间采⽤东⼋区区时,也是东经1200地⽅时。
五、太阳光照图时间判断: 1、不管是剖⾯图还是俯视图,如果有出现⾚道,晨线与⾚道交点的地⽅时为6时,昏线与⾚道交点的地⽅时为18时。
2、平分⽩昼的哪条经线为12时,平分⿊夜的哪条经线为0时。
A K 时间计算相关规律总结 1.经度相同,地⽅时相同;时区相同,区时相同; 2.经度相差1度,时间差4分钟,东早西迟;区时东加西减,需注意⽇期变更; 3.昼半球中央经线是直射点所在经线,直射点所在经线地⽅时12时。
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时0时或24时; 4.晨线与⾚道交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时为6时。
昏线与⾚道交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时为18时; 5.⽇出时间为:夜长,⽇落时间=24-夜长; 6.地球上新旧⽇期分界线:地⽅时0时所在经线、180度经线(国际⽇期变更线),但注意理论⽇界线与实际⽇界线不完全重合; 7.国际标准时间:格林尼治时间,中时区区时,即本初⼦午线(0度经线)的地⽅时; 8.南北半球昼夜反对称原理——纬度相同分别位于南北半球的两点,⼀点的昼长等于另⼀点的夜长; 9.国际标准时间:格林尼治时间,中时区区时,即本初⼦午线(0度经线)的地⽅时; 10.南北半球昼夜反对称原理——纬度相同分别位于南北半球的两点,⼀点的昼长等于另⼀点的夜长; ⾼考计算题归纳 ⼀、由经度差计算地⽅时或地⽅时 例1(2004年北京卷):读图1回答1—2题 1.2002年11⽉20⽇9时(北京时间)中国第1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上海出发,此时长城站所在地区的区时为 A.19⽇19时B.20⽇5时 C.19⽇21时D.20⽇21时 2.9⽉23⽇,当飞机飞到135’E上空时,在舷窗边的乘客看到了海上⽇出。
地理高考计算题型

常见计算型问题
1、利用经纬度、经纬网距离计算问题。
2、比例尺计算问题。
3、地球自转速度计算问题。
4、温度计算问题。
5、河流径流量的计算:径流量=降水量
一蒸发量
6、日照图时间运算问题(日出日落时间、昼夜
长短时间、地方时区时计算)。
7、太阳高度角计算问题。
8、海拔高度、相对高度计算问题。
9、生产成本投入产出效益问题。
10、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一死亡率。
11、城市化水平的计算:城市人口比重=
城市人口数量/该地区人口总数。
12、城市化水平的计算:城市人口比重=
城市人口数量/该地区人口总数。
高中地理中的计算大全

高中地理中的计算大全
1.人口密度的计算:
人口密度=人口数量/地区面积
2.城市化率的计算:
城市化率=城市人口/总人口×100%
3.城市增长率的计算:
城市增长率=(现在城市人口-过去城市人口)/过去城市人口×100% 4.增长速率的计算:
增长速率=(现在数值-过去数值)/过去数值×100%
5.总产值的计算:
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服务业总产值
6.土地利用率的计算:
土地利用率=用于农业的土地面积/总土地面积×100%
7.农业人口比例的计算:
农业人口比例=农业人口/总人口×100%
8.城市人口比例的计算:
城市人口比例=城市人口/总人口×100%
9.铁路网密度的计算:
铁路网密度=铁路总长度/地区面积
10.公路密度的计算:
公路密度=公路总长度/地区面积
11.电力消耗量的计算:
电力消耗量=电力用量/人口数量
12.水资源供需平衡计算:
水资源供需平衡=可利用水资源量-水资源开发利用量
13.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计算:
GDP=消费+投资+净出口
14.人均GDP的计算:
人均GDP=GDP/总人口
15.经济增长率的计算:
经济增长率=(现在GDP-过去GDP)/过去GDP×100%
16.自然增长率的计算: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10
17.教育程度指数的计算:
教育程度指数=(大学生人数/总人口)×100%。
高考地理计算题汇总

高考地理计算题汇总篇一:高考地理计算题类归解析高考地理计算题类归解析翻开全国高考地理考试卷,笔者发现,地理计算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一、区时、时间的计算及与其相关的地理知识20XX年中国东方航空公司穿越北极的国际航线试飞成功,从上海(31°N,121°E)至芝加哥(42°N,88°W)仅用15小时35分钟。
回答3.若飞机于北京时间5月20日5时55分从上海飞往芝加哥 A.一路上都是白天B.伦敦会位于飞机的正北方向C.北极星的高度保持不变D.经极点附近飞机罗盘不受干扰4.阳光直射曼莎约港口(19°N,104°30′W 。
墨西哥)那天,晨昏线(圈)与纬线圈切点的纬度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别是°34′S和38°°34′N和38°°S和0°°N和0°5.在5月份,开普敦 A.昼长于夜且昼逐渐变短 B. 昼长于夜且昼逐渐变长 C. 昼短于夜且昼逐渐变短 D. 昼短于夜且昼逐渐变长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与北京时间有关的昼夜长短、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计算等知识。
第3题,由北京时间的计算知识知道,先计算出飞机从上海出发时的芝加哥时间,再加上路途时间,就是到达芝加哥的时间;另外,由题目知道,5月份时,北极地区是极昼,故飞机飞行时一路上都应是白天。
第4题,由晨昏线(圈)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是0°,故答案只能在C和D中寻找;由5月份知道,晨昏线(圈)与纬线圈切点的纬度应该是北纬,故答案是C。
第5题,由于此时是5月20日,太阳直射点正在继续向北回归线附近移动,北半球昼长于夜且昼逐渐变长,北极圈内出现极昼;而南半球却恰恰相反,即南半球昼短于夜且昼逐渐变短,南极圈内出现极夜。
故答案是C。
答案:(20XX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北京卷第3题)中国珠穆朗玛峰登山测量队于20XX年5月22日成功登顶。
高考十大地理计算题(含答案)

地理周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有且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共50分)下图为地球上某日一条完整的昏线,ac 为昏线的顶点,B 点为昏线的中心点,昏线在地球上为东北-西南走向,a 点的地理坐标为(74º24'N,150ºE),完成下列1-3题1.a 点与c 点的经度数相差是( )A .0ºB .90ºC .180ºD .160º2.C 点位于北京的( )A .西南B .东南C .东北D .西北3.根据图中信息,判断此时北京时间是( )A .5月21日左右22点B .6月22日10点C .12月22日14点D .12月22日10点4.下列四座城市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的示意图,接近实际的是 5.读右图,某经线上有一点M ,虚线为过M 点地面垂直线,L 1、L 2分别是二至日正午太阳光线。
当角α、β之差小于6°时,M 点的纬度范围是( )A .3°N ~3°SB .6°N ~17.5°NC .3°N ~17.5°N 或3°S ~17.5°SD .17.5°S ~23.5°S 或17.5°N ~23.5°N右图是北半球某点上空所视的地球昼夜分布俯视图,阴影部分表示夜,非阴影部分为昼,E 、D 、F 位于同一纬线上,B 、D 、O 、C 、M 位于同一经线圈上,OC=BD=1110KM ,M 点的经度为60︒E ,读图回答6.此时,有关B 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B 点的太阳高度角为80°B .B 点的太阳高度为66°34′C .B 点的地理位置是(120°W ,10°S )D .B 点的地理位置是(120°W ,10°N )7.此时,M 、D 所处的位置和月份可能是( )A .D 点位于北半球,10月B .D 点位于南半球,9月C .M 点位于北半球,1月D .M 点位于北半球,2月8.此时,赤道上与北京昼夜情况相同(即同为黑夜或白天),处于同一日期,且位于东半球的范围是( )A .60︒E 向东至160E ︒B .20W ︒向东至160E ︒C .60︒E 向东至150E ︒D .20W ︒向东至150E ︒下表为我国甲、乙两城市某日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统计表,据此完成9-11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计算题总结
一、主要考点:
1、地球运动计算
(1)题目类型:时间计算、太阳高度角计算、晨昏线计算、日界线计算、黄赤交角计算等。
(2)题目特点:难、考得少(最多4分)、与其他知识联系少。
(高三如果还不会可以直接放弃)
2、等值线的计算和判读
二、等值线基本原理与技巧:
1、同一条等值线上的各点数值相等。
2、相邻两条等值线可以相等,也可差一个等差距d。
3、等值线一般情况下不重合,所有等值线都是闭合的,但由于图幅限制,在同一幅图中不一定闭合。
4、等值线闭合时,表示其可能是高值点或低值点。
(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5、等值线凸或凹处,表示比周边值较高或低,且凹凸弯曲度越大,表示变化越大。
(凸高则低,凸低则高,高低是指数值的高低)
三、等值线图中,计算两点差值的方法:
(1)取两点数值范围;
(2)交叉相减;
(3)取开区间的值。
例:A点的高度是500~600米,B点的高度是200~300米,求A与B的高差。
500-300=200(米) 600-200=400(米)
所以A与B的高差区间是(200,400)。
注意:不能取到最大值和最小值。
【小技巧】在等高线图中与等高线相交线段的是河流,因为等高线不会相交,但是河流和等高线一定相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