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电视解说词写作共67页
电视剧解说词范文100字(精选11篇)

电视剧解说词范文100字第1篇探讨电视专题片中解说词语言特色论文1、解说词的生动性2、解说词的形象性形象化的.语言用在电视专题解说词中具有很强的鼓动性,最容易打动观众。
一位哲人曾这样说过:“解说词什么时候写得像从带有情绪的人物和激动的剧情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什么时候就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这句话是对电视专题片解说词创作的最高要求。
一位新闻界的前辈对电视专题片解说词作了这样一个评价:“解说词为泥塑补充了许多情节和内心独白,强烈地感染观众。
”的确如此,一篇好的电视专题片解说词与鲜活的画面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即能产生很好的效果。
3、解说词的喻理性高尔基曾经说过:“在用格言进行的思维中我学会了很多的东西。
”在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创作中,精心地选择使用格言,不仅能给整部片子增色,而且能够深刻地提示专题片的思想内涵,使观众大受裨益。
我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格言和警句。
这些警句蕴含了深深的哲理,它给人以警示,教你如何做人。
如“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等等,每句格言和警句都给人们喻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4、解说词的声韵协调性讲究调配解说词的声韵是汉语的一大优点。
在写作电视专题片解说词时利用好语言高低、升降、长短的变化,四声的相互配合,使之平仄交错、此起彼伏,就会产生轻松活拨、出神入化的韵律感。
如:“许许多多的候鸟在这里恋爱,在这里成亲,在这里发展成一个又一个大家庭。
到来深秋季节,他们就带着在这里出世的儿女,到遥远的南方旅行。
”这段电视片解说词,注意了词组和句子末尾声调的配合与呼应,仄声“恋爱”和平声的“成亲”、“家庭”相配;“季节”仄声,“儿女”平仄,“旅行”仄平,三者前后呼应,有起有落,有抑有扬,收到了声韵协调的最佳效果,大大增强了解说词的可听性和亲切感。
解说词是电视节目中与画面相辅相成的一种声音表现手段,是一种听觉语言。
琅琅上口,优美动听,声画并茂,入心入耳的解说词,可使一部专题片身价倍增,达到最佳理想的信息传播效果。
【最新】电视解说词范文-范文word版 (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电视解说词范文篇一:解说词在电视节目中的作用和功能解说词在电视节目中的作用和功能摘要电视解说词是一种特殊的屏幕文体,不能独立存在。
它的主要任务是反映不能用形象表达的新闻内容。
解说词只有和画面、同期声、字幕等传播符号有机配合,相互弥补,才能发挥出它的作用和功能。
关键词解说词;电视节目;特性;功能;运用中图分类号g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X)81-0009-02解说词是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依靠文字对事物、事件或者人物进行描述、叙说,用词语的渲染来感染观众,使人们在对其所表述的内容有所认识和了解的同时,起到更进一步加深认知和感受的作用。
解说词不同于一般的文章,它有自己的特性和写作规则。
它和画面、人物同期声、现场效果音、字幕等共同构成了电视节目的语言符号系统,它必须与这些画面语言有机配合、相互生发、相互弥补、相互完善,才能在电视节目的总体构成中发挥真正的功效。
1 电视解说词的特性1)解说词的非独立性与配合性。
解说词与电视画面是一对孪生兄弟。
一篇优秀的解说词不一定是运用了多少排比的句式、多少诗词典故,更不能用华丽辞藻去堆砌,它可能不是一篇独立的文章,语句往往也是东拉一句,西扯一句。
但它一经与画面配合起来,就应当是读起来朗朗上口,品起来有味道,集语言的新鲜性、评说的深篇二:电视片解说词电视片解说词这是一支激情昂扬的队伍,在市场经济的风云中,为延长石油寻找着新的方向;这是一支求真务实的队伍,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为做大做强延长石油谱写着新的壮丽篇章;一年,仅仅是一年;这支能征善战的队伍,便在艰苦卓绝的创业中绽放出耀眼的光芒······(音乐声中推出片名)谱写发展新篇章---延长石油集团油气勘探公司201X年工作纪实石油是工业经济的命脉和现代社会的“粮食”。
电视解说词写作

2、电视语言构成的基本原则 一是服从大局,一切从更好地表现主题出发, 照顾总体结构和基本风格; 二是发挥各种手段的优势,寻找最佳的配合方 式,尽量做到浑然一体,相得益彰。
三、语言环境的影响与营造 1、语言使用的社会与文化环境 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人们对语言符号有 着不同的文化理解。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 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中,呈现出明显的文识 要求解说词的创作者不一定是专家,但必须是 “杂家”。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丰富的历史知识在电视解 说词的创作中尤为重要。一定要加强历史知识 的积累和记忆,包括政治变迁、文化演进、科 技发展、艺术兴衰等,掌握的越多越好。甚至 名人轶事,文革纪实,历史掌故这样的材料, 都应该尽可能涉猎。
1.两种符号系统的联系与异同 文字语言和画面语言的构成特点不同,电视解 说正是利用其特殊的位置,既具有调动观众想 象,又具有引导观众感受的作用。它吸收了两 种语言表述的优势,又把两种语言巧妙地融合 起来,形成一种视听结合的全新表述方式。
2.不同符号感受形象的方式 文字语言有一种“可内视性”,人们看到或听 到一个符号,就会在脑海中浮现出相应的形象。 画面语言打破了国家、地区、民族、文化程度、 经验感受这一切界限,成为全人类共同接受的 世界性语言,大众化的语言。而文字语言传达 的则是一种需要借助再造想象的间接信息,读 者听众的感受也是一种想象性的间接体验。
3、学习过程中的需要注意的问题 解说不仅是指对画面的解释; 解说的学习不是孤立的; 解说应具有灵活、准确的针对性; 解说的应用类型
4、电视解说词创作的学习重点 电视纪录片和专题片的解说词使用; 在节目中呈现出来的有声语言的后期配音部分; 解说词使用介入节目的时机和表现程度; 解说词出现的外部语言环境。
严格说来,电视解说词的创作或使用并不是完 全是一种传统意义的写作,更准确和科学地说 法应当是一种“处理和安排 处理和安排”。 处理和安排 也就是在电视节目的创作过程中,如何合理有 效地处理和安排解说词这种手段的作用和位置。
第八章--电视解说词写作精选全文

——《久病榻前母爱歌》
例二: 《中华之剑》
三、连接画面,对画面信息进行整合
例: 俗话说他出生在广东香山;他少年时就读 于夏威夷檀香山;他的衣冠珍藏在北京西山;他 的遗体安葬在南京紫金山;他姓孙,名叫孙中山; 他的生生死死都离不开这个“山”。是啊!他就 是一座大大的山;他就是一座高高的山;他也是 一座渴望见到太阳,然而始终未能见到的太阳的 山......
解说词: 夫人推着将军在院子里散 步,十年了,天天如此。
画面: 夫人黄克推着王尚荣在院子
里散步。
解说词: 将军的眼睛还能看见,夫 人的腿脚还能走动,于是 夫妇两人都有了能看路的 眼睛和能走路的脚。
——《半个世纪的爱》
例二
画面
巴金与女儿在一起的 照片
解说词:
采访中巴金的女儿李 晓林深情地对我们说, 父亲到了晚年,最关 心的就是教育,如今 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想 在香港回归祖国时能 亲自去看一看。
3、创造意境
画面:
解说词:
古老的椿树,每一圈年轮
古老苍劲的椿树,片片绿色
里都绕进了生命的旋律。
的叶子,层层的石头台阶, 摘一片绿叶,她会轻声吟
静静的小楼,弯弯的小路
唱。
庄严的台阶,每一阶梯, 都像一个忠于职守的琴键, 踏上去她会叮咚作响。
每到傍晚,静静的小楼里 传出了隐隐的琴声,那琴 声如纱似雾,在杳无人迹 的路上缭绕回萦。
回黄转绿的季节,绍兴飘满了 酒香。
绍兴,就像一尊古老的酒坛, 那历久弥新的文化便恰似余香 不绝的千年陈酒。
——《江南》之《千年陈酿》
二、看一部电视片,分析解说词在其中所 起的作用。
第三节 解说词的语言特点
电视解说词写作

电视解说词写作第一篇:电视解说词写作1、电视解说词的定义:电视解说词是电视语言的主要构成因素之一,是电视节目制作中一种重要的创作手段和表现因素。
2、电视解说词的应用范围相当广泛,凡是电视创作中涉及使用语言文字的地方,凡是创作者需要以文字语言形态准备的,无论是有声的还是无声的,是前期的还是后期的,是有声源还是无声源的,是出现在节目中的还是未曾出现的,都应该进入它的考虑范围。
如果把外延限定得过于狭窄,我们就会作茧自缚,陷入概念之争的沼泽中去,无法自圆其说。
3、电视解说词的应用重点:a、电视记录片、专题节目的解说词部分的使用与安排;b、大型系类节目,如政论片、文献记录片的前期文稿和后期解说词部分的加工调整;c、除电视新闻消息之外的电视新闻节目,如大型活动的现场直播、通讯特写、评论综述、深度报道等稿件的案头准备工作;d、电视综艺节目的串场过渡词、电视栏目的串联词前期文字稿准备;e、电视节目各种策划方案、选题报告、拍摄采访提纲、文字脚本的写作;f、节目或栏目标题、宣传标语、频道呼号、片头题记的写作;g、各种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对解说词的特殊要求。
(或简答)4、电视语言就是利用光电或数字技术等高科技手段,以声音影像形式,作用于观众视觉和听觉的,多层次多因素的艺术信息。
5、电视语言构成的基本规则:一是服从大局,一切从更好的表现主题出发,照顾总体结构和基本风格。
二是发挥各种手段优势,寻找最佳的配合方式,尽量做到浑然一体,相得益彰。
6、电视解说使用的一个最基本原则是:在电视画面表现不了或表现不好的时候使用解说。
(如果电视画面可以表现,并且能够充分表现的地方,应该尽量发挥画面的作用,没有必要非得使用解说。
)7、电视解说的主要功能大致归纳为十种:a、补充-----充实,填补,拾遗补缺,弥补画面不足;b、引导-----定向,启发,提示,帮助理解,引导注意;c、强调-----突出,强化,捕捉细节,挖掘内涵;d、渲染-----营造气氛,烘托气氛,激发情感,提高兴趣;e、延伸-----想象,联想,扩展,散发,由此及彼,举一反三;f、过渡-----承接,转场,递进,弥合接缝,跨越流畅;g、压缩-----紧缩时间进程,迅速转移空间,省略多余的部分;h、概括-----提炼,抽象,升华,总结,点题;i、对比-----与同时出现的其他手段在内容、形式、风格、节奏上形成反差;j、整合-----通过调整、转移、伸缩、帮助、借力,综合协调各手段的关系。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3篇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3篇就电视专题片的解说词而言,它是对电视画面内容的文字解释和说明。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电视专题片解说词范文,欢迎参阅。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1张家界,地处湘西北,位于武陵山脉腹地,澧水中上游,辖永定区、武陵源区、慈利县和桑植县,总面积951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5万,其中,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7%。
张家界因奇山得名,因旅游立市。
建市二十二年来,张家界市各族儿女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拥政爱民,拥军优属,在双拥创建工作中,更是用热忱和真情谱写了一曲曲令人感动的双拥之歌。
第一章:红色热土世代传承张家界,是一片红色的土地,贺龙元帅的故乡。
1935年,任(读二声)弼时、贺龙、关向应、王震、肖克率领红二、六军团,在这里建立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带领老区人民打土豪,分田地,与敌人展开浴血奋战。
同年11月,红二、六军团实施战略转移,强渡澧水,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传唱至今的桑植民歌《马桑树儿搭灯台》、《门前挂盏灯》就再现了老区人民当年送别红军依依难舍的真情。
七十多年过去,勤奋朴实,坚韧不拔,敢为人先的张家界人民没有忘记历史。
张家界历届市委、政府领导更是将光荣的革命传统发扬光大,将双拥工作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武装建设的总体规划。
建立健全双拥组织与服务体系,形成了从地方到部队,从协调机构到成员单位,从领导到基层的双拥工作网络。
新一任市委书记胡伯俊,市委副书记、市长赵小明以身作则,亲历亲为,带头参加议军会议、军地联系会议,带头参加军事日活动,带头走访慰问部队,带头为部队办实事、解难题,督促落实各项优抚政策。
张家界军分区首长经常深入基层检查落实拥政爱民工作情况,要求部队积极参加地方经济建设,为地方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作为地方和部队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张家界市双拥办在各级政府和部队的支持下,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安排了专门的办公场所,落实了专项预算经费,有效地促进了全市双拥工作的顺利开展。
电视解说词的写作

电视解说词的写作电视解说词谁都会写,但真正写得好,写得符合电视的特点和规律,并不那么容易。
许多文章写得好的人,不了解电视制作的特殊要求和特殊规律,一般写文章的方法来写解说词,结果因和电视的其他表现方法配合不起来。
如何处理好画面语言同解说词的相互关系,处理好各表现手段、构成因素之间有机配合的问题。
这种配合关系的处理,是合理运用电视语言,正确处理、安排解说词使用的关键,也是我们要讲的重点。
第一个问题:电视解说词的结构特点准确地说,电视解说词写作并不是一种写作,而应当是一种处理和安排。
为什么说是一种安排,它和电视这种特殊的语言结构是有关系的。
电视语言就是利用光电或数字技术等高科技手段,以声音影像形式,作用于观众视觉和听觉的,多层次多因素的艺术信息。
所谓多因素,是指电视语言是由多种艺术因素和多种技术表现手段共同构成的复杂结构。
电视语言的构成因素很多,它包括画面、美术、音乐、解说、字幕、同期声,以及及各种特技、录音等技术手段构成。
而这些手段往往是在电视节目中共时态的发挥作用。
这些不同的手段分别承担着不同的表述任务,共同构成电视语言的表述系统。
所以说,我们在使用电视解说词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电视语言的立体结构这样一个特点,考虑到它和其他电视手段的配合关系和协调关系。
所以说电视语言的立体结构决定了解说词写作只能是一种处理和安排。
第二个问题:电视解说词的非独立性电视解说的非独立性主要是指:电视解说不去独立地完成对事件的全面报道,也不去独立地塑造电视艺术形象,它必须和电视的其他手段(尤其是画面)一道配合起来,才能最终完成对事件的全面报道,对人物形象的整体塑造。
在一般情况下,解说词不能脱离画面单独存在,也不能独立成章。
电视解说词的接收对象不是读者,也不是听众,而是观众。
观众的视觉注意力主要是集中在画面上,所以解说词写作一定要围绕画面进行。
必须为“看”而写。
体现电视解说为“看”而写的特点,在文字处理上起码包涵这样两层意思:第一、电视解说的文字中应该包含有一定量的潜台词,即没有直接说出,但可以感觉到这样的意思,随时把观众的注意力向画面上引导。
电视解说词范文

电视解说词范文篇一:电视节目解说词的写作电视节目解说词的写作一、电视节目解说词的作用画面本身具有局限性,既无法展示未来,无法回忆过去,也无法描绘或表现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无法回答新闻的基本要素等。
1.解说词能帮助完善形象报道。
我们以人物为例,采访雕塑家刘焕章比数学家陈景润就更容易一些,这是因为刘焕章作为雕塑家,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职业的动作性,电视画面表现力要比数学家陈景润强,这时,要塑造陈景润的形象,电视解说词一定程度上能拓宽画面本身不能覆盖的内容,让观众更多、更具体地了解数学家陈景润那些抽象的思想、枯燥的数学公式。
在完善形象报道上,电视节目解说词和一般文学写作区别很大:一般文学写作用叙述、描写等多种表现方法来塑造形象,而电视解说词却不必用夸张性语言,也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2.解说词能补足画面无法回答的问题电视画面具有局限性,而电视节目解说词一定程度上能弥补这种局限。
像新闻的五个?W?能满足人们最起码的好奇心和新闻欲,纪录性节目同样也重视这点,所以,要求解说词必须回答?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为何?这五个问题,还要挖掘?如何?,其次,纪录性节目的有关背景、有关政策、有关知识也要靠解说词来完成。
3.解说词能引导人们的思路,更深地表达主题人们在接受解说词传递信息时,本能地把它同画面上的形象联系起来,这要求解说词要服从画面含义又不能简单重复画面已经表达的内容。
加强解说词的表现力,要求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发现画面中最有趣味、最能感动人、最富有寓意的细节,要有丰富的想象力,或者依据生活经历、体验,要与画面的空间和时间发生对位式的联系;或者诱导观众的逻辑推理和概括力,使画面的含义获得再一次升华,创造词、画交融的意境,彼此烘托,产生共振,诱发观众的想象和联想,更深地表达主题。
二、电视节目解说词的写作与细节细节包括事件细节、动作细节、环境细节、情绪细节等等。
细节可以使人物丰满、完整,使人物生活的物质环境变得真切,使所叙述的事件,描绘的事件具有一定的生动性、丰富性和独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