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

合集下载

生物必修三课本电子版_整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3

生物必修三课本电子版_整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3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3整理表姓名:职业工种:申请级别:受理机构:填报日期: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3第三章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一、教材地位及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作为本章开篇节,以科学探索过程为脉络来安排教学内容,具有探究性的特点;文本呈现图文并茂,具有直观性的特点,这些特点为教师实施探究式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

生长素的发现史渗透着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体现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为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提供了良好素材。

让学生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

因此,本节在高中生物教学内容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既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很好的载体,更是历年高考的热点。

二、设计思路科学史可以展现科学是永无止境的探究活动的本质特征,使人感受科学发展是一个线性累积、不断壮大的过程,领会“变化”才是科学本身具有的惟一不变特性。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正是这样一个很好地展现科学在本质上是相对的、可变的、处在不断修正和发展过程中的素材。

因此,本文基于以下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问题为主线、探究为主轴、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问题引导探究、教师引导学生的设计思路。

三、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与处理《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编入了“达尔文、詹森、拜耳、温特等科学家的实验、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等内容。

教材以科学探索过程为脉络来安排教学内容,具有探究性的特点;文本呈现图文并茂,具有直观性的特点,为教师实施探究式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

2、学情分析曾学习过“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等,有一定的思考方法基础,且学生的观察、思维、逻辑推理等能力都较强,对植物向光性现象又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但对实验设计的各种能力(语言表达、实验分析、深入思考等)都有待提高,所以教学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的上册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的上册版

教材结构
该教材由八个单元组 成,每个单元包括课 文、生字、词语、拼 音、练习等部分。
每个单元的课文主题 不同,涵盖了家庭、 学校、自然、历史等
方面。
每篇课文后面附有生 字、词语和拼音,方 便学生学习和记忆。
练习部分针对课文内 容设计,包括朗读、 理解、写作等多种形
式。
02
教学内容
数学教学内容
数的认识与计算
语文重点与难点
重点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偏旁部
阅读和理解浅显的寓言、故事

01
、古诗等
02
03
难点
写作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学习简单的修辞手法和文学常

04
05
06
英语重点与难点
重点
学习基本的日常对话和交 际用语
理解英语的基本语法规则
掌握基本单词和短语
难点
提高听、说、读、写的能 力
科学重点与难点
02 地球与宇宙
了解地球的构造、宇宙中的天体和空间探索等基 础知识。
03 实践与探究
培养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进行简单的实验和观 察,记录并分析实验结果。
03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数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01
02
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和计算
掌握基本图形和几何体的认知
03
04 难点
理解分数和小数的概念
05
06
掌握单位换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语文教学案例
案例一
小松鼠找花生
教学内容
通过文本阅读,让学生了解小松鼠找花生的故事情节,学习生字和 新词,培养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和互动式教学方式,让学生观看小松鼠找花生的动 画,跟读课文,并回答问题。

初中人教版新课标历史新教材与旧教材区别及认识

初中人教版新课标历史新教材与旧教材区别及认识

初中人教版新课标历史新教材与旧教材区别及认识对历史材的认识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人教版新课标历史实验教材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论作为整套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相比较于旧教材,材有以下几个显著的区别。

首先,材的课文设计突出了以学生为主题的教育理念。

每课的体例包括导语、正文、资料、材料阅读、动脑筋、活动与探究、课后自由阅读卡等研究栏目,使教材变成了有利于学生研究的“学本”。

其次,材倡导探究性研究方式。

为了改变学生过于强调接受性研究、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弊病,课文中特意设置了动脑筋、活动与探究等栏目,同时每个研究单元都设有活动课,将学生活动直接引入教科书体系和课堂研究过程之中。

最后,材注重图表的运用,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这样的设计增加了历史知识表述的生动性和直观性,使学生在研究课文的同时,对遥远的历史有一种切实的感受,真正做到融科学性、思想性和可读性于一体。

初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构建消除了“难、繁、偏、旧”现象,使其适应了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

每个单元都有清晰的历史主题和研究内容,例如七年级上册的题目涵盖了几个朝代的特点,而八年级上册的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条理清晰,有利于提高学生研究历史的兴趣。

新的课程体系为教师留出了充分的驾驭教材的空间和余地,同时也帮助每个学生进行有效的研究,完善人格。

经过一年多的课改实验,教师和学生在新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观念、行为、角色都有所改变。

教师现在感到一种强烈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他们积极开发利用教育资源,尤其是校外教育资源。

一些历史教师为讲好一节课,为把课上得更生动形象,为制作好多媒体课件,不惜代价或自己到市里参加计算机研究、制作多媒体课件。

这些充实了课堂教学内容,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研究兴趣。

现在的历史课导入形式丰富多彩。

除了复旧课式导入、提出问题式导入,很多课都采用了诗词式导入、播放乐曲式导入、图片赏析式导入等。

这些形式导入新课能够很快地带学生走进历史,提高学生研究历史的兴趣。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
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改革不忘继承。
培养学生对自然、对科学的兴趣。
加强实践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 能力和创新意识。
联系实际,突出科学、技术、社会互动 的观点。
二、教科书的内容框架结构
物 理(八年级)
科学之旅 声现象 光现象 透镜及其应用 物态变化
电流和电路 欧姆定律 电功率 电与磁 信息的传递
从学生兴趣、认识规律出发设计教材的体系和结构
课程标准的要求
1. 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 的发散作用。
2.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 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教科书中教材内容的设置
一、透镜 二、生活中的透镜 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四、眼睛和眼镜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 学生实验
探究性实验
•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
第二章 光现象
教科书中教材内容的设置
一、光的传播 颜色 二、光的反射 三、平面镜成像 四、光的折射 五、看不见的光
• 演示实验
探究性实验
• 色光、颜料、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
• 逐渐体验、感悟探究的要素: • 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和论证… …

• 光速: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间最快的速度
二、教科书的内容框架结构
物 理(九年级)
多彩的物质世界 运动和力 力和机械 压强和浮力
机械能
热和能
能源与可持续 发展
从学生兴趣、认识规律出发设计教材的体系和结构
三、教科书的呈现方式和特点
探究 演示 想想做做、 想想议议
STS 科学世界 动手动脑学物理
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健康发展,关注科学与人文的谐调统一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化学实验目录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化学实验目录

说明:科学探究即为以往的分组实验;实践活动亦即课外科技活动
说明:科学探究即为以往的分组实验;实践活动亦即课外科技活动
福泉中学高中化学实验目录(选修6)
说明:科学探究即为以往的分组实验;实践活动亦即课外科技活动
福泉中学高中化学实验目录(必修1)
福泉中学高中化学实验目录(必修2)
说明:科学探究即为以往的分组实验;实践活动亦即课外科技活动
福泉中学高中化学实验目录(选修4)
说明:科学探究即为以往的分组实验;实践活动亦即课外科技活动
福泉中学高中化学实验目录(选修2)。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下册、五年级上册的审查意见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下册、五年级上册的审查意见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下册、五年级上册的审查意见该教材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发展、提升。

特别是五年级上册,在优化教材内容,整合教材结构,活跃教材呈现方式上又有创新,进一步彰显了该套教材新、宽、活、实的特色。

编者对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解比较深刻、把握准确,能够遵循语文教育规律,以学生发展为本,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将人文性与工具性较好地融合。

教材设计精心,整体质量高,有助于引领教师稳妥、扎实地进行新课程改革。

主要表现在:一、选文精美,内容组合更显优化积极开发新课文、坚持选文的高品位和典范性,是该教材一贯追求。

精心组织主题单元,选文文化内涵丰富、时代特征鲜明、儿童情趣浓厚、题材广泛、体裁多样、组合颇具匠心。

如四年级上册第四组课文,有的是不同作家写的相同的动物,有的是同一作家写的不同动物,使学生在对比中感受观察角度、表达方法的灵活多样。

又如四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既有反映大自然对人类的启示,又有表现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启迪学生懂得,要按大自然的规律办事,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再如五年级上册第七组、第八组。

第七组课文,既选取反映中国人民遭受侵略受屈辱的《火烧圆明园》做课文,同时也选取体现民族精神,爱国情怀的《难忘的一课》做课文。

第八组所选的4篇课文,不单有表现______领袖的风采,也有表现他普通人的感情和诗人的风采。

不少选文富有感染力,可读性强。

如四年级上册:《巨人的花园》《搭石》《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卡罗纳》《飞向蓝天的恐龙》,四年级下册:《中彩那天》《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触摸春天》《普罗米修斯》等,五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窃读记》《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遨游汉字王国》等。

《雅鲁藏布大峡谷》突破了写景文章的选文定势,文学性与科学性结合得好。

这些都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个性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提供了丰富的人文资源。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化学实验开设目录(按新教材顺序)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化学实验开设目录(按新教材顺序)
选修3
演示实验
探究实验
探究钠与水的反应
必修1
探究实验
2-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必修1
探究实验
探究利用覆铜板制作图案
必修1
探究实验
探究碱金属的化学性质比较
必修1
探究实验
探究第三周期元素的性质递变
必修1
探究实验
探究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
必修2
探究实验
探究简易电池的设计与制作
必修2
探究实验
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5-5二氧化氮溶于水
必修2
演示实验
5-6喷泉实验
必修2
演示实验
5-7铵盐与强碱反应生成氨气
必修2
演示实验
5-8硝酸与铜反应
必修2
演示实验
6-1盐酸与镁反应前后温度的变化
必修2
演示实验
6-2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的吸热反应
必修2
演示实验
6-3原电池实验
必修2
演示实验
7-1甲烷与氯气反应
必修2
演示实验
7-2乙烯的氧化反应
选修3
探究实验
探究乙酸的酸性
选修3
探究实验
探究乙酸乙酯的水解
选修3
探究实验
分组实验
实验活动1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必修1
分组实验
实验活动2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必修1
分组实验
实验活动3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
必修1
分组实验
实验活动4化学沉淀法出去粗盐中的杂质离子
必修2
分组实验
实验活动5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
3-3铁离子的还原和亚铁离子的氧化
必修1
演示实验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套教师用书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套教师用书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套教师用书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套教师用书(文字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明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二、教材的编写特点三、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四、课时安排各单元的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一、解决问题(一)教学目标(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三)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四)参考教案课题:解决问题二、表内除法(一)(一)教学目标(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三)各小节的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1(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除法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问题整理和复习(四)参考教案课题一:平均分课题二:除法计算三、图形与变换(一)教学目标(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三)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锐角和钝角平移和旋转实践活动:剪一剪四、表内除法(二)(一)教学目标(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三)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问题整理和复习(四)参考教案课题:用除法解决问题五、万以内数的认识(一)教学目标(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三)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1000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整百、整千的加减法(四)参考教案课题:整百、整千的加减法六、克和千克(一)教学目标(二)教材说明(三)教学建议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一)教学目标(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三)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整理和复习实践活动:有多重八、统计(一)教学目标(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三)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四)参考教案课题:统计九、找规律(一)教学目标(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三)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十、总复习(一)教学目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说明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二、教材的编写特点三、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四、课时安排各单元的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一、长度单位(一)教学目标(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三)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一)教学目标(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三)各小节的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1(两位数加两位数2(两位数减两位数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加、减法估算整理和复习(四)参考教案教学片断一:进位加法教学片断二:退位减法实践活动:我长高了三、角的初步认识(一)教学目标(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三)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四、表内乘法(一)(一)教学目标(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三)各小节的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1(乘法的初步认识2(2,6的乘法口诀整理和复习(四)参考教案课题一:乘法的初步认识课题二:5的乘法口诀五、观察物体(一)教学目标(二)教材说明(三)教学建议六、表内乘法(二)(一)教学目标(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三)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7的乘法口诀8的乘法口诀9的乘法口诀乘法口诀表整理和复习(四)参考教案课题一:用乘法解决问题课题二:乘法口诀表实践活动:看一看摆一摆七、统计(一)教学目标(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三)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八、数学广角(一)教学目标(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三)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九、总复习(一)教学目标(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三)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
大 关 一 中 学 数 学 组
制作:刘永江
A、B两个村庄在运河的两侧,要在运河边上建一 座码头,使它到两个村庄的距离之和最小,请你 确定码头的位置。
有四个居民小区,位置如图所示,若要建 一个超市,使得超市到四个居民小区的距 离之和最小,这个超市应建在何处?
A
B
C
D
情景活动一
2、如图从A村到B村,有三条路径可选 择你愿意选第几条路径?说出你的理由。
A
B
结论: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两点之间的距离。
A、B两个村庄在 运河的两侧,要 在运河边上建一 座码头,使它到 两个村庄的距离 之和最小,请你 确定码头的位置。
·
A
C
B
有四个居民小区,位置如图所示,若要建 一个超市,使得超市到四个居民小区的距 离之和最小,这个超市应建在何处?
情景活动二
你能帮他用这根绳子做一双鞋带吗?
A
C
B
如果线段AB上有一点C,使得AC=BC, 则点C叫做AB的中点。
1 若C是线段AB的中点,则AC=BC= 2 AB=2AC=2BC
AB,或
同样的,若线段 AB的长度是线段CD长 1 度的n倍,记作AB=nCD,或CD= AB
n
想一想:
小狗、小猫为什么都选择直的路?
A
E
B
C
D
(1)如图 AB=6cm,点C是AB的中点,点D 4.5 是CB的中点,则AD=____cm
(2)如图,下列说法
点的是( C)
,不能判断点C是线段AB的中
A、AC=CB
B、AB=2AC
1 C、AC+CB=AB D、CB= 2 AB
BD CD (3)如图,AD=AB—____=AC+ _____
(4)在直线l 上顺次取A、B、C三点, 使得AB=4cm,BC=3cm,如果O是线 段AC的中点,求线段OB的长度 。
3、有A、B、C三城市,已知A、B两市的距离为 50千米,B、C两市的距离是30千米,那么A、C 两市间的距离是( ) (A)80千米 (B)20千米
Hale Waihona Puke (C)40千米 (D)处于20千米~80千米 之间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1.线段的基本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两点之间的距离: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 3.线段的两种比较方法:叠合法和度量法。 4.线段的中点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再 见 碑
哪个高
努莉
怎样比较他们的高矮呢?
薛喜
已知线段AB,线段CD, 如何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A C B D
度量法
A B
(3.8㎝)
D
C
(4.1㎝)
叠合法
A C B D
(1)如果点B在线段CD上, 记作AB<CD
A C D
B
(2)如果点B在线段CD外, 记作AB>CD
A C
B D
(3)如果点B与点D重合, 记作AB=C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