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诚信的哲学思考
经典的诚实哲理故事

经典的诚实哲理故事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
诚信之于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笔不可估量的财富。
那么你知道哪些关于诚实的小故事呢?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的诚实哲理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经典的诚实哲理故事1端午节那天,女儿女婿回来了,老伴催我去小区附近的熟食店弄几样小菜。
当时有几个人正在排队,轮到我,小姑娘麻利地称好了我要的各样熟肉。
就在我走出熟食店不远时,听到有人喊“大爷、大爷”,我回头发现,是刚才给我称熟肉的小姑娘。
她追上我说:“大爷,对不起,今天打7折的优惠规定出来的时间晚,您前面的几位顾客没来得及赶上,这是刚才多收的13.5元,您收下吧。
”说实话,这事她不说,我肯定不知道。
拿着钱,我想难怪她们店顾客总是多。
前段时间,儿子装修家的事托给了我。
为了省些钱,我找了河南的家装工人小张。
商谈好价钱后,小张问原来的电线怎么改?我说:“我也不懂,你们看着办吧。
”也是赶得不巧,那几天正好社区组织外出参观,我是人在曹营心在汉。
回来后,侄儿告诉我,工人们将电线的4分管换成了6分管,且按空调等不同用途用了不同规格的电线。
之前对此我并没有提具体要求,他们敷衍了事或对原有电线不改动,我也不能责怪他们。
但小张他们不怕费工、费钱,不糊弄我,还替我着想,我庆幸自己碰到了一支可信的装修队伍。
这虽是生活中的小事,但他们的诚实却让我感动。
经典的诚实哲理故事2【永远做一个诚实的人】父亲的书房外,是司马光和姐姐的乐团。
一个秋天的下午,司马光捡来很多核桃让姐姐帮他把皮剥掉。
核桃皮厚且非常坚硬,所以姐姐用指甲划、手指掰都无济于事。
假如用石头砸就容易连核桃仁一块砸碎了。
姐姐吃不上,就生气地跑掉了。
剩下小司马光独自在为难。
恰好一个仆人走过来,看到发呆的司马光,感到有些奇怪,就过来询问。
听完原因后,她把司马光带进屋子里,把核桃放进开水里烫一烫,然后用小刀一刮。
这样,核桃壳一下就掉了,她把一个完整的核桃仁交给司马光。
司马光拿着核桃仁,走到先前的核桃堆前,惊奇地欣赏着,正巧被走过来的姐姐看到。
论语诚信之道心得体会

论语诚信之道心得体会孔子关于"信"的阐述都很简单,但这是他核心的教育理念之一。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论语诚信之道心得体会,欢迎阅读论语诚信之道心得体会篇一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可见诚信在一个人的生活中所占的分量。
不过,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不讲诚信,却都似乎活得很自在。
难道,诚信竟然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理念吗?今天,我们还需不需要诚信?诚信是中国儒家思想中最核心的理念之一。
在整部《论语》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关于诚信的论述。
作为做人的前提、人生的基础,《论语》提出了"信"的原则。
孔子曾经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一个人要是没有信誉的话,那真不知道他在这个世界上怎么度过一生?这就好像大车没有、小车没有一样,它靠什么走起来呢?大车、小车,分别指牛车和马车。
大车、小车车辕前面都有驾牲口用的横木,这横木要怎么铆住呢?就是用木销包了铁以后插在小孔里,才能把横木固定住。
和,就是牛车和马车上的木销。
如果车上没有这样的木销,就无法套住牛马,它又怎么能行走呢?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信誉,就好像这个车子有了横木也是虚架上的,没有关键的木销,不就无法行走了吗?对一个人来讲,信誉是什么呢?是你行走于世界最基础的那个保障。
也就是说,只有靠信誉,才能把人生这辆车驱动起来。
只有信誉,才能够让你不管穿越什么样的风险、坎坷,都颠扑不破,而在坦途上一路前行的时候,也能够保障你的速度。
就是因为有信誉,才让你始终是一个完整的人,可以立得起来。
要是没有信誉,就缺少了安身立命最根本的条件。
孔子关于"信"的阐述都很简单,但这是他核心的教育理念之一。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论语·述而》)孔子用四种内容教育学生:历代文献,社会生活的实践,对待别人的忠心,与人交际的信实。
关于诚信心得体会_诚信个人感悟与收获

关于诚信心得体会_诚信个人感悟与收获关于诚信心得体会范文篇1同学们好!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个秘密,这个秘密就是:成功的秘诀--坚持,小学生诚信心得体会。
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在新学期的一天对他的学生们说:"从现在开始,我们来做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的事情,每天连续甩手300次,先把胳膊尽量往前甩150下,然后,再把胳膊尽量往后甩150下。
"他一面说着一面给学生做示范,"一天中的什么时候做,由你们自己决定。
办得到吗?"学生们听完苏格拉底的话,都开心地笑了。
这么简单、这么容易的事情,哪有做不到的道理?于是,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办得到!"苏格拉底露出了神秘的笑容:"既然都能做到,那么,从今天起,大家开始做,每天可别忘了约!"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对他的学生说:"现在,每天完成甩手300次的同学请举手。
"90%以上的人都骄傲地举起了手。
又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对他的学生说:"现在,仍坚持甩手运动的同学请举手。
"这一次坚持下来的学生,只剩下了不足80%。
一年以后,苏格拉底再问:"请同学们如实地告诉我,最简单、最容易的甩手运动,还有谁坚持着?"这是,诺大的教室里,学生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唯有一个人倔强地举起了手,小学生诚信心得体会。
这个人就是后来在学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功,继苏格拉底之后,古希腊历史上的又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
台湾作家刘墉在《做个快乐读书人》一书中写到:"天才实际决定在个性。
谁坚持得久,谁就是天才┈┈""天才的个性就是坚持",柏拉图的成功就在于他做到了别人没有做到的事--坚持。
有人说: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是坚持,最难的事也是坚持。
说容易,是因为不管是谁,无论他的条件怎么样,只要他愿意去做,都可以做到;说困难,是因为真正能够长期坚持下来的人,毕竟只有少数。
诚信的哲学思考及其对诚信教育的启示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第3期(总第105期)J ou r nal of t he Par t y Sch ool of C PC Z he ngzhou M uni ci pal C om m i t t ee N o.3,2010(Sum,105)哲学研究诚信的哲学思考及其对诚信教育的启示李芳炎(河南工业大学法学院,河南郑州450001)摘要:诚信教育始终是学校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
从分析中国诚信传统意义的角度出发,并透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对诚信的本质进行探讨,可以得出诚信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对“真”、“善”、“美”的追求和体认。
诚信的哲学内涵对诚信教育的启示是:学校的教学管理要体现诚信原则、学校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要体现科学性和公平公正的精神,即要创建一个体现“诚”的校园环境。
关键词:诚信;哲学思考;诚信教育;启示中图分类号:1302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701(2010)03—0034—03一、中国诚信的传统意义在中国传统的诚信观中,诚、信既相独立,又相融合。
但从根源上讲,却是因“诚”而“信”,践“信”而失“诚”。
古人所言“诚”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也是最根本的,就是“诚”代表物理或事理,即客观存在的事物和自然界固有的状态和内在规律。
《礼记中庸》中讲到“诚者,天之道也”,意即:什么事情就是什么事情,一点不会有假的,所以天就是诚,就是物理或事理。
南宋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解释诚:“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天理之本然也。
”又在《四书章句集注大学章句》中解释:“诚,实也。
”意为“诚”就是实际存在、真实无妄,是自然宇宙的固有状态。
因此,“诚”之所以为“诚”,是因为“诚”就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和自然界固有的状态及其规律性,这些都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任何想违背这种“诚”的意志和行为,都必不长久。
可见,古人是在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中来认识和把握“诚”的含义。
这既是传统诚信观的本体论,又是传统诚信观的方法论。
什么是诚信——精选推荐

什么是诚信从道德范畴来讲,诚信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行、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
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诚,信也”,“信,诚也”。
可见,诚信的本义就是要诚实、诚恳、守信、有信,反对隐瞒欺诈、反对伪劣假冒、反对弄虚作假。
(一)诚信是支撑社会的道德的支点诚信是我国传统道德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就是说讲诚信,是天下行为准则的关键。
在我国传统儒家伦理中,诚信是被视为治国平天下的条件和必须遵守的重要道德规范。
古代圣贤哲人对诚信有诸多阐述。
比如:孔子的“信则人任焉”“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民以诚而立”;孟子论诚信“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荀子认为“养心莫善于诚”;墨子曰“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老子把诚信作为人生行为的重要准则:“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庄子也极重诚信:“真者,精诚之至也。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子把“本真”看做是精诚之极至,不精不诚,就不能感动人,这就把诚信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韩非子则认为“巧诈不如拙诚”。
总之,古代的圣贤哲人把诚信作为一项崇高的美德加以颂扬,生动显示了诚信在中国人心目中的价值和地位。
从古到今,人们这么重视诚信原则,其原因就是诚实和信用都是人与人发生关系所要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没有诚信,也就不可能有道德。
所以诚信是支撑社会的道德的支点。
(二)诚信是法律规范的道德诚信原则逐步上升为一种法律原则始自罗马法,后来被法制史中重要的民法所继承和发展,比如法国民法、德国民法、瑞士民法等,如《瑞士民法典》总则中的第二条规定:“任何人都必须诚实地行使其权利并履行其义务。
”诚实信用也是我国现行法律一个重要的基本原则,在《民法通则》、《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有明确的规定。
由于其适用范围广,对其他法律原则具有指导和统领的作用,因此又被称为“帝王规则”,可见“诚实信用”是并非一般的道德准则。
诚信个人心得体会(精选10篇)

诚信个人心得体会(精选10篇)诚信个人心得体会篇1有感于近日的很多的人事烦扰,深感诚信二字重要!许诺一定要承担兑现,守信是取信于人的第一要素,是立身处世之道,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和情操,它既体现了对他人的尊敬,也表现了对自己的尊重。
讲信用是忠诚的外在表现,具有魅力的人,首先应该是守信的人,诚实的人,靠得住的人。
“无诚则无德,无信事难成”。
在社会主义文明高度发展、人与人相处难见真情的今天,诚信品质尤为重要!“小信成则大信立”,治国也好,理家也好,做生意也好,都需要讲信用。
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哲学家、思想家孔子曾经以言警世:“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明代学者也有这样的表述:“身不正,不足以服;言不诚,不足以动。
”就是说,行为不正的人,不被人信服;言语不诚实的人,不必与他人共事。
一个讲信用的人,能够实践他们的说教,人们可以根据他的言论去判断他的行为,进行正常的交往。
如果一个人不讲信用,说话前后矛盾,做一件事,我们不能确定他的行为的趋势,对于这种人是无法进行正常交往的,更没有什么魅力而言。
“人不信于一时,则不信于一世”。
诚信对一个人而言,有时候与眼前利益相斥,很多人缺失一种长远的眼光来看待诚信,实际上,诚信只有一次,只要你有一次丧失了诚信,你的信任度就会下降,甚至还会出现信任危机。
答应了别人什么事情,对方自然会指望着你,一旦别人发现你开的是“空头支票”,对方将强烈反感。
“空头支票”会给人添麻烦,也会使自己名誉受损。
在古人眼里的“一诺千金”可以说价值连城。
缺少了诚信这种宝贵的资源,人们的能力、智慧、正直、善良之心就难以维护,这个社会,这个人也就缺少了存在的依据和发展的空间。
“重诺守信,人必近之;狡诈欺蒙,人必远之”。
我们应该远离而虞我诈,圆滑世故,多一份真诚,多一点信任,脚踏一方诚信的净土,浇灌出人生最美丽的花朵。
愿我们所有的人都把诚信之心携带在人生的道路上,让诚信的人生散发出金子般的人格光芒,夯筑起人生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诚信个人心得体会篇2诚信,就是要诚实守信,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都要有责任感。
科研诚信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制度保障——科研诚信的哲学思考

科 研 不端 行 为 而言 。 体来 看 ,目前 国 际上对 科研 不端 行 为 的 基本 界定 为在 建 议 、 总 开 发 和 评议研 究 的过程 中 ,或 者 在报 道研 究成 果 的过 程 中 ,所 出现 的伪造 、篡 改
或剽窃及其他严重背离广泛认同的研究行 为的情 况。从这一基本定义看,科研诚 信 已不简单是科研活动 自身的 问题 。属于科研活动结果的行 为。所 以负责任地研
的范式 发生 了重大 变 化 ,但 科 学共 同体 长期 以来 形成 的优 良传 统和 内部 形成 的一 系列 激励 、评价 科 研 活动 的行 为规 范和 机制 ,在涉 及 数 据 处 置 、利 益 冲 突 、人 类 主体 、不 端行 为 、出版 规 范 、 同行评 议 、师 生 关 系 、合 作研 究等 科 研 诚信 方 面仍
科研诚 信 是建 设创 新型 国家 的重 要 制度 保 障
— —
科 研诚 信 的哲 学 思考
王 志 学
科 学 技术 部 副秘 书长
诚 信 是创 新 活 动 的基 本行 为规 范和 核 心 价值 ,是 创 新 文化 建 设 的重要 内容 ,
也 是行 为哲 学 在科 研 活 动 中的一 种表 现 。科 研 诚 信 作 为 国家 创 新 体 系 的重 要制 度 要素 ,不仅 是科 学共 同体 良性 发 展 的基 石 , 也是 创 新效 率 和 活 力 的决定 性 因素 。 随着科 技 的飞速 发展 及 其对 经 济 社会 发 展 的影 响加深 , 研 诚 信 的 内涵 不 断丰 富 , 科 科 研 不端 行 为 的 问题 目益突 出 ,科 学 技 术 事业 的社会 治理 结 构 面 临着 许 多 新 的挑 战 。未 来 1 5年 ,我 国科 技发 展 将进 入 重 要跃 升 期 。在 这 一 历史 性 跨 越 中,必须 把 不断 完 善科研 诚 信 体 系 作 为重 要任 务 ,准确 把 握科 研 诚 信 的新特 点 、新 规律 ,从 体 制 、机 制 、管 理创 新 和 文化 环 境建 设 等方 面 综合 推 进 ,为 到 2 2 使 我 国跻 身 0 0年 创 新 型 国家 行列 提 供 制度 保 障 。
诚信的经济哲学视角思考

马克 思 主 义 认 为 , 会 性 是 人 的 根 本 属 性 。 社 马克 思视 “ 界 历 史 ” 交 往 为 唯 物 史 观 的基 础 世 的 ( 这异 于哈 贝马斯 “ 重建 ” 历史 唯 物 主 义 的交 往 理
马克 斯 、 恩格斯 在《 意志 意识 形态 》 , 明 德 中 就 确 了诚信 问题 的要 义 , 到 晚年 他 们 依 然 延 续 此 直
道 德规范 , 而且 是一 种重要 的经济资 源 。
务 和 责 任 是 以 关 于 体 制 的 道 德 观 为 先 决 条 件
的” 这个 道 德 观 中 的首 要 原 则 就是 诚 信 原 则 , 。
它 是经济 发展 中人 文方 面 的“ 助推器 ” 。站在 经济 哲 学 的视 角看 , 诚信 产生 于社 会 需求 , 动态 的形 成 过 程演绎 着 主客体 之 间的选择 与验 证 。
经 济活 动都 离不开 诚信 。诚 信 已经 成 为现 代 经 济 中 的一 个重 要 因素 。可 以说 , 场 经 济本 质 上 是 市
重大作 用 。诚信 “ 般被 定 义 为 ‘ 于 事 实 ’ 在 一 忠 或
此 基 础 上 再 加 上 ‘ 守 公 平 交 易 的 合 理 商 业 标 遵
可能 把事情 做得 合算 ’ ” 其 中的逻辑 昭然若 揭 , 。 即提 出了诚信 的手 段—— 目的关 系链 的“ 内核 ” 问 题 。马克思 表 明 , 诚信 行为 是人 们 所希 冀 的 , 但事 实 上诚 信行 为 的出现更 侧重 自由竞 争外 化 的一种 衍 生物 。主 客 体 双方 的诚 信 是 动 态 发 展 的过 程 , 它 需要 不断地 践 约来换 取对 方 的诚 信 。这 毕竟 是
第2 8卷 第4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诚信的哲学思考
发表时间:2011-04-21T16:58:47.907Z 来源:《魅力中国》2011年2月下供稿作者:吴廷珂
[导读]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吴廷珂(南阳第三中等职业学校,河南南阳 473000)
中图分类号:G63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2-0248-02
摘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对诚信品质的正确性与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诚信品质进行阐述分析,解决人们思想上的疑惑和迷茫;呼吁每个人都要为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而努力。
关键词:诚信;欺骗;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物质与意识关系原理
社会上一些假冒伪劣、欺骗等现象时有发生,新闻媒体屡有报道,难怪有人发出“好人遭殃”“老实人吃亏”的感慨,感慨之余,人们不禁要问,诚信到底还是不是人们应遵守的美德?还有没有市场?我们应如何把握和对待?这些疑惑与迷茫下的诚信危机,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和思考。
一、诚信的正确性和重要性
(一)诚信的涵义反映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事物的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诚信,即诚实守信,就是不欺骗,不歪曲事实,在此基础上,说到办到。
看来,要做到诚信,在一定意义上与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相吻合的。
以事实为依据是办好事情的前提,只有在事实基础上,才能得到正确的判断和理论,依靠正确的判断和理论才能解决好问题,推动事物的发展。
任何虚假和伪装都将注定其唯一命运——失败。
回顾中国近代史,共产党的真诚与国民党的虚假形成鲜明对比,在力量极大悬殊的情况下,共产党由弱到强,最终取得全国革命的胜利。
很难想象一个没有诚信,充满欺骗的人如何能真实正确地反映分析客观事物,即使最简单的道理,让这些人说出来也会完全扭曲、变形、颠倒,结果只会害人害己害社会。
(二)诚信体现了事物的联系原理
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
学校开设各学科的联系;社会各行各业的联系;经济政治文化的联系。
联系充斥着整个世界,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一个人诚实守信,就能得以多助左右逢源,克服种种困难,有不利变有利,有被动变主动最后取得成功。
否则,只能遭人唾弃、斥责,处处碰壁,甚至走向绝境,或许也能得逞一时,但决不能得逞一世,最终逃不掉惨败的命运。
在经济快速发展,商战日趋激烈的今天,以诚为本,信誉至上,更是商家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
经营的好坏,是生存还是被淘汰,都与经营者的诚信密切相关。
海尔集团,其前身为青岛电冰箱总厂,把检测出库存不合格的冰箱全部砸掉,以“诚”字获取快速发展而闻名全国。
美国大公司假账丑闻,令该公司股票大跌。
一切的一切,无不道出“诚信是金”的道理。
(三)诚信与欺骗的并存符合矛盾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论什么事物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分析事物时要学会用“两分法”“两点论”,而不是“一点论”。
根据辩证法,诚信与欺骗这两个方面同时存在就不足为奇了,属正常现象。
我们不可能保留事物矛盾的一方而抹去另一方。
正如,生与死,不会因为人们热爱渴望生命就能够长生不老。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造福人类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威胁和伤害,不可能因此就不发展科学。
所以,诚信存在,与其对立的另一方面就肯定存在,我们要能够正视,能够客观的对待。
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的两个方面有主次之分,事物的性质是有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因此,我们分析事物,不仅要看到矛盾的两个方面,更要分清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即哪是主流,哪是支流。
我国的思想道德建设,诚信正义是主要的,一直是人们所赞扬的高尚品德,受到广大人民的推崇,当然我们也并不否认欺骗之类社会阴暗东西的存在,但充其量只是社会副产品,是支流,丝毫不影响人类高尚的道德情操。
正像乌云遮不住太阳一样,阻碍不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向前发展。
看问题时,不能因为看到不好的一面就全盘否定,就丢掉了信心,失去了勇气。
要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点,分清主次,明辨是非,不做“一叶障目”的愚人。
二、诚信的界限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需要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诚信中有两种情况,就需要具体对待。
一种情况是诚信外延的内缩。
我们看下面现象:一个人本着诚信的原则,告诉病人一个别人一直隐瞒的真相——该病人换了不治之症,使病人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快速死亡。
对犯罪分子、对敌人仍讲诚信,对方在不断欺骗还深信不疑。
这种所谓的“诚|”,实质是一种迂腐,是一种危害他人和社会的一种行为。
“诚”的愈深,危害就愈大。
表面上看,似乎属于诚信范畴,实质则不是,这种“诚”要不得,应去掉,称之为诚信外延的内缩。
另一种情况是诚信外延的外扩。
看以下现象:一支部队陷入敌人包围,士气消沉将要全军覆没,将领骗士兵说援军到了,于是,一鼓作气冲出了包围。
又如,欺骗一位老母亲说她已死于战场的儿子还活着。
欺骗犯罪分子使之绳之以法。
在这些事例中,我们能说“欺骗”不是代表善意、真诚和正义吗?特殊情况下,表面是欺骗,但实质与诚信一样,利人利己,是可取的,称之为诚信外延的外扩。
就是把特殊时候的欺骗归入诚信范畴,使诚信的外延扩大,如此,于情于理才说的通,才令人信服。
人们在纷繁芜杂的社会中,在各种各样的事情面前,一定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好诚信外延的内缩与外扩,理清头绪,有理有节,褒善除恶,伸张正义,弘扬诚信美德。
三、如何培养诚信品质
(一)从外部环境和自身修养两方面着手
充分发挥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作用,使学生从小就不断接受良好道德品质的熏陶,培养诚信美德。
加强社会宣传,净化社会环境,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氛围。
通过法规来约束和打击不良现象的滋生与蔓延。
由辩证法内外因关系原理可知,对诚信品质的培养,除了依靠客观诸多因素外,关键是要在自我修养中逐步提高。
要经常进行内省,努力做到慎独。
所谓内省,指自觉地进行思想约束,内心时时反省,检查自己的言行。
古人云:“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君子博学而日参乎己,则智明行无过矣。
”诚信只有在自我严格要求自我反省中才能培养形成,并在独处无人监督情况下,依然诚实守信,这就是慎独,慎独是诚信的真正最高境界。
(二)从小事做起
诚信品质的培养要从每个人做起,从每件小事做起。
一点一滴的积累,逐步培养,循序渐进。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千里之堤,潰于蚁穴”就是这个道理。
(三)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相结合社会主义建设中,道德与法制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要想正确分析事物,就必须坚持两点论,学会两分法。
与诚信格格不入的现象,例如:制假售假、走私、偷税、骗税、有隐患不报、出现事故欺上瞒下等等,要依法严肃查处严厉打击,对不法分子形成震慑的同时,促使其提高道德品质,培养诚信道德意识,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在诚信的问题上,只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做指导,就能获得全面科学清晰的认识。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现代社会的文明进步而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2]《中学政治》
[3]《思想政治教师教学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