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
神经内科吞咽障碍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

各种肠内营养管
普通胃管 鼻胃(肠)管
复尔凯螺旋型鼻肠 管
管道材质
聚氯乙烯(PVC)
弹性 特性 使用周期 毒性 对胃酸的抵抗能力 差 感觉差,易有压迫 至疼痛 每周更换,不适合 肠内营养 有,且有致癌物 极差
硅胶
一般 尚可 3-5周更换
聚氨酯(PUR)
好,柔软 感觉好,很快适应 6-8周更换,可以
用于肠内营养
小 差 无 好
管径大小
营养输注方式
输注方式 操作方法 每次200 ml, 每日6-8次 适用范围 鼻胃管 胃造口管 患者耐受程度 优点
————
缺点
易引起腹胀、 腹泻、恶心呕 吐,增加护士 工作量
一次投给
难以耐受
每次250-500 ml, 速率450 ml/h, 间断输注 每日4-6次
鼻胃管
营养筛查表
营养状态 受损评分 营养状态 疾病严重 程度评分 相应疾病患者的营养需求
无(0分) 轻度 (1分)
正常营养状态
3个月内体重丢失>5%,或食物摄入 比正常需要量低25% ~50%
无(0) 轻度 (1分)
正常营养需要量
髋关节骨折、慢性疾病(肝硬化*、慢 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一般肿瘤患 者)发生急性并发症及血液透析患者, 不需卧床,蛋白质需要量略增加,但 可通过口服和补充满足 腹部大手术*、脑卒中*、重度肺炎、
颅脑损伤*、骨髓移植、APACHE >10、 重度 重症监护病房靠机械通气支持患者, 蛋白质需要量增加,不能通过人工喂 (3分) 养满足(但通过人工喂养,蛋白质分 解和氮丢失明显减少)。
肠内营养途径
管饲喂养 预测时间>4周? 否 鼻胃(肠)管饲 高度肺吸入风险 否 鼻胃管饲 是 鼻肠管饲 否 胃造口术 是 胃肠造口术 高度肺吸入风险 是 空肠造口术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留置鼻空肠管肠内营养的护理研究进展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留置鼻空肠管肠内营养的护理研究进展摘要: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在经历手术或大出血之后,身体的各项机能会大幅降低,营养状况也会大幅下降,各个组织器官的功能失常,心肺功能的完整性受到一定影响,甚至可能会出现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有十分严重的威胁。
因此,我们需要提前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为患者提供肠内营养,进而有效减缓高分解代谢的效率,最终让患者的免疫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并让患者的心肺功能更加强大。
适当的干预措施不仅能够降低患者肺部感染症状的发病率,还能够让患者得到更快、更好的恢复。
本文分析了留置鼻空肠管插管常见方法和肠内营养的相关内容,探讨了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留置鼻空肠管肠内营养的护理策略关键词: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留置鼻空肠管;肠内营养;护理方式;引言: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通常会出现意识障碍或后组颅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进而造成他们无法进行正常的吞咽活动,最终会致使患者出现营养不良以及吸入性肺炎等症状。
营养支持作为神经外科危重患者治疗工作中最为关键的内容,肠内营养已经取得了十分广泛的应用。
肠内营养不仅能够很好的保护患者的肠道结构以及功能,还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进而让患者能够更好的恢复身体。
1.留置鼻空肠管插管的常见方法(一)盲插法在使用盲插法开展相关操作时,首先需要测量患者剑突至前额发际距离第一个长度标记,同时在标记后的二十五厘米部位做第二个标记。
在进行置管操作时,首先需要把导管置入胃部,并借助抽取胃液或听诊的方式来确定导管的位置;然后医生需要缓慢将导管向前推进,并向胃内注入适量的空气;同时,需要把鼻腔肠管置入到第二个标记部位,在导管为空抽出的金黄色十二指肠液pH超过7时,此时导管已进入十二指肠;最后,医生还需要继续进行导管的推进操作,当导管置入超过105厘米时,进行营养管的确认操作,并将导丝拔出。
(二)改良盲插法与盲插法相比,改良盲插法在确定导管的位置之后,需要向胃内注入适量的等渗盐水。
肠内营养护理小组在降低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误吸风险中的效果

摘要:目的:研究肠内营养护理小组在降低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误吸风险中的效果。
方法:研究样本为我院80例神经内科重症患者,采样时间为2021年3月-2022年12月,根据不同护理方法比较临床效果,中心随机系统分组,4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鼻饲护理干扰,40例为实验组,实验组采取肠内营养护理小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生命质量数据、护理满意度。
结果:实验组患者生命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
结论:肠内营养护理小组可以降低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误吸风险,并且可以提高患者生命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从而避免医患发生冲突,肠内营养护理小组可以进行临床推广。
关键词:肠内营养护理小组;神经内科重症;误吸风险出现脑部炎症性疾病、急性脑血管疾病以及帕金森综合征等疾病,上述患者在手术治疗后,自身会出现意识障碍,因此患者很难自主进食,有时还会伴有吞咽困难。
需要借助鼻饲肠内营养等方式,补充患者所需要的能量,提高免疫力,支持脏器功能。
鼻饲肠内营养有误吸风险,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等问题,降低治疗效果。
在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的过程中,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降低患者出现误吸发生的风险,对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样本选择我院80例神经内科重症患者,采样时间为2021年3月-2022年12月,40例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鼻饲护理干扰,40例实验组,实验组采取肠内营养护理小组护理,对照组男、女患者比例为22比18,年龄33-81,平均(57.00±0.21)岁;实验组男、女患者比例为26比14,年龄32-80岁,平均(56.00±0.19)岁,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
1.2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鼻饲护理干预,护理者应结合患者实际病情,为患者提供相应的营养护理并张贴防误吸标识,及时记录相关数据。
实验组采取肠内营养护理小组护理:①为小组内成员进行鼻饲肠内营养防误吸知识普及,同时,护理人员应对鼻饲营养过程中患者误吸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制定对应措施。
ICU患者肠内营养护理PPT课件

对于能够活动的患者,应鼓励其 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活动,以促进 肠道蠕动和营养吸收。
04
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成功案例介绍
01
02
03
04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基本 信息。
护理方案
采取的肠内营养护理方案,如 喂养方式、营养液选择、输注
速度等。
护理效果
患者在接受肠内营养护理后的 恢复情况,如体重、营养状况
定期更换管道,保持清洁卫生。
定期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
监测患者的体重、身高等指标,评估患 者的营养状况。
定期检查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如白蛋 白、前白蛋白等,以了解患者的营养状
态。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肠内营养的方 案。
注意患者的体位与活动
01
在喂养过程中,应保持患者的舒 适体位,避免扭曲或过度伸展。
展方向
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
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 术,对ICU患者的肠内营 养需求进行精准评估,提 供个性化的营养方案。
新型肠内营养制剂
研发更符合患者生理需求、 易于消化吸收的新型肠内 营养制剂,提高营养支持 效果。
智能喂养设备
推广使用智能喂养设备, 实现自动控制喂养量、温 度和速度,提高喂养的安 全性和舒适性。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培训与进修
加强对ICU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 和进修,提高其在肠内营养护理
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定期考核与评价
建立定期考核与评价体系,对护 理人员的肠内营养护理能力进行
评估,激励其不断进步。
学术交流与合作
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分享先进 的肠内营养护理经验和研究成果,
促进护理水平的共同提高。
ICU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护理

医药健闻ICU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护理胡柳芳 (中山市中医院,广东中山 528401)进入ICU的患者病情比较危重,饮食、代谢能力、分解水平均受到影响,体内能量消耗快,多存在营养状况不良的情况。
因此,需加强对此类患者的营养支持干预,提升细胞免疫功能,以提升机体抵抗力。
肠内营养属于简便、安全和科学的营养补给手段,但极易出现不耐受的问题,从而导致腹泻。
腹泻属于肠内营养中的常见性并发症,需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
什么是肠内营养肠内营养是指对于消化功能障碍不能耐受正常膳食的患者,经口服或管饲途径,将只需化学性消化或不需消化由中小分子营养素组成的营养液直接注入胃肠道,提供营养素的方法。
合理的营养支持疗法对于控制住院患者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具有重要意义,能显著降低死亡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ICU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诱因腹泻属于ICU患者营养肠道干预常见的并发症,主要与营养液输注的量和速度、患者是否并发低蛋白血症、抗生素的应用等存在关联。
(1)肠道处理食物速度较快,胆盐吸收质量差,小肠对营养的吸收不足。
(2)营养液输注速度快,肠腔内渗透压力大。
(3)危重患者在应激和高分解代谢下,机体会出现葡萄糖不耐受现象,能量消耗依赖肌肉蛋白质和细胞结构蛋白质的大量持续分解,出现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造成胃肠道水肿,绒毛吸收能力下降,进而引起腹泻。
(5)营养液温度低或者用量过高。
(6)营养液受真菌或细菌污染。
ICU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护理密切观察在腹泻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需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包括肠音、肠动、粪便量、黏度、颜色、气味,并及时取样检查。
同时对患者脱水情况进行检测,避免频繁腹泻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
当出现异常问题时,需要及时上报,严格按照正确指示进行干预,以缓解腹泻和痉挛。
如果患者腹泻未得到良好改善,需要由全肠外营养干预取代肠内营养干预。
护理过程中,使用毛毯覆盖ICU患者的腹部,避免受凉引发腹泻。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危重症性神经疾病患者中的应用

t a p o i T ) ab m n( L ) pe lu n( A) ee in i nl hg e nea n t t ng u a o e eoe ol r en( P ,lu i A B , r b mi P w r s ic t ih r ne tr uri o pt n h s fr t t a g fa y i l io r h t b te n rl urinsp o ( h t a n t t p r P<00 )T e e es f P A Ba dP ee i i a t i e ( ee io u t .1 . h l l o T , L n Aw r g f nl hg r P<0 5 r v s ni c y h . P<0 1 i 0 o . )n 0
Th iia s a c f r t r l tt nSu p f i ic l lP t nswi eCl c l n Re e r ho l Ene a Ea y Nu ri p o Crial I a i t t io ln t y l e h
Ne r lg c l s a e u o o ia e s s Di
e trln tt n go p ta h s n c mmo itgo p ( < 001 . h nie c ae o o l ainwa ih ri nea ur i ru h nto ei o i o nde ru P . ) T e icd n ert fc mpi t shg e n c o
维普资讯
天津医药 20 0 8年 7月第 3 6卷 第 7期
5 5 l
早期肠 内营养支持在危重症性神经疾病患者 中的应用
薛 蓉 张艳秋 吴 伟 赵 伟 程 焱
ICU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研究与护理发展现状

ICU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研究与护理发展现状本文通过阐述ICU重症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的优越性、重要性以及肠内营养的优点,从而探寻肠内营养支持最佳时机、途径选择及适宜的营养供给方式,并针对肠内营养支持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提出观点,认为ICU重症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标签: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护理发展1概述1.1肠内营养支持的优越性肠内营养支持(EN)作为临床营养支持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其更符合生理模式,对于防止肠道内的微生物易位进入血液而导致肠源性感染具有一定意义[1],越来越受到更多临床医生和护士的关注。
随着临床营养的研究和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肠内营养比肠外营养有更多的优点[2]。
近年来,EN在临床营养支持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国外临床应用肠外营养与EN的比例已由以前的8:2转变为2:8[3]。
肠内营养作为一种方便、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方式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4]。
1.2肠内营养支持的重要性ICU重症患者中绝大部分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多数伴有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短期内不能恢复经口进食。
而器官功能的改变是一个强烈的应激过程,严重应激后机体代谢明显增高,出现一系列的代谢紊乱,体重丢失平均0.5~1.0kg/d,机体营养状况迅速下降及发生营养不良(体重丢失≥10%)是重症患者普遍存在的现象[5];表现出高消耗、高代谢反应,机体对能量、营养物质的需求量明显增加,临床调查研究表明,仍有近30%~50%住院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6,7],而危重症患者营养不良的问题更为突出,可导致骨骼肌体积与力量、胃肠道功能完整性、免疫功能和抗应激反应能力不同程度下降[8];获得性感染增加、伤口愈合不良,机械通气和重症监护病房(ICU)停留时间延长以及病死率增加[9,10]。
2肠内营养的输注2.1输注时机周林玲等指出,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作为一种肠内治疗的手段,因其更符合机体的生理状态和能更有效的促进肠功能的恢复,而被危重病医学领域广泛接受而普遍采用[11]。
降低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误吸的方法探讨 成惠

降低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误吸的方法探讨成惠发表时间:2019-11-19T10:55:40.127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14期作者:成惠孙莉莉[导读] 对于神经内科危重症需要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在对患者进行鼻饲等操作的时候,要按照要求操作加强安全护理管理。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710032摘要:目的;探讨降低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误吸的方法探讨。
方法;选取我院60例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姐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的肠内营养护理.观察组采用全面、高质量的肠内营养护理。
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误吸的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误吸率为3.3%,对照组为16.7%。
两姐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使用全面的肠内营养护理方案可以有效降低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出现误吸情况,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误吸;神经内科收治的危重症患者,因为没有清醒的意识,所以无法正常自主的进食,鼻饲法作为肠内营养支持的主要护理方法,能够为患者提供十分重要的营养以帮助患者康复,但此种方法十分容易导致患者发生误吸、反流情况,严重的甚至可能发生呼吸窘迫情况,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有着严重的影响。
误吸会使细菌、鼻咽等分泌物进入到患者的呼吸道,很容易使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等严重呼吸窘迫症状,目前其死亡率已高达50%,可见在肠内营养的过程中营养护理方法,才能降低患者误吸的发生率。
一、般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男30例,女10例,年龄45-79岁,平均年龄为(65.85±5.13)岁;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为(64.89±6.14)岁。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情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营养支持治疗的种类
肠外营养 (Parenteral
nutrition, PN)
肠内营养
(Enteral nutrition, EN)
通过外周或中心静脉途径
通过喂养管经胃肠道途径
原则:当胃肠道有功能时,应尽早采用肠内营养
(进入ICU 24-48小时内)
肠内营养的优越性:“四屏障学 说
维持肠黏膜细胞的正常结构
胃内残留量
经胃肠内营养的重症病人应定期监测胃内残留量
经胃营养病人应严密检查胃腔残留量,避免误吸的危险 通常需要每4-6小时后抽吸一次腔残留量,如果潴留量
≤200ml,可维持原速度 如果潴留量≤100ml增加输注速度20ml/hr 如果残留量≥200ml,应暂时停止输注或降低输注速度
肠内营养注意事项
2. 腹胀、呕吐:与胃肠功能未完全恢复、输注速度过快、营养液中 脂肪含量过多有关;
否
是
鼻胃(肠)管饲 高度肺吸入风险
胃肠造口术 高度肺吸入风险
否
是
否
是
鼻胃管饲
鼻肠管饲
胃造口术
空肠造口术
肠内营养的输注方式
一次性输注 间歇性重力滴注 连续滴注(泵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肠内营养输注方式的比较
优点 一次性输注 操作简单
缺点
适应症
胃肠道并发症 仅适用于插鼻胃管
多
和胃造口得病人
间歇性重力 滴注
操作简单,病人 有较多的活动时 间
怎么给?
➢ 方式:肠内,肠外 ➢ 途径 ➢ 给什么,给多少
如何观察护理?
营养不良造成的危害
免疫功能损害
ICU患者 营养不良
换气动力损害
换气依赖延长
呼吸肌衰弱
发病率死亡率 上升
需要营养支持治疗
辩症营养
针对不同的疾病以及疾病发展的不同 阶段,制定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方案,为患 者提供更科学、更高效、更安全的临床营养 支持,使患者获得更好的临床利益。
随着病情的稳定:
30-35kcal/kg/day( 1500-1800kcal/d )
温开水:
150-200ml/Q4h
肠内营养治疗的途径 (1)
经口/鼻-胃途径 经鼻-十二指肠 、鼻-空肠途径 胃造口螺旋型空肠管 PEJ 经皮内窥镜引导下胃造口管 PEG
肠内营养的管饲喂养途径选择
管饲喂养
预测时间>6周?
三冲洗:给药前后 鼻饲前后 定时冲洗
一注意:监测胃内残留量
六度: 角度 温度 浓度 速度 清洁度 适应度
肠内营养的并发症
机械性并发症:喂养管堵塞,鼻咽、食道、胃粘膜损伤;
胃肠性并发症-最常见;
1. 腹泻: 发生率10-20%,与EN渗透压过高、输注速度过快、脂 肪吸收不良、营养液温度过低、低蛋白血症、营养液污 染等有关
根据胃肠道功能,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制剂 对于胃肠道功能不全的患者,首先提供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 (当肠内营养耐受困难时,可加上部分胃肠外营养) 逐步过渡到胃肠道功能完整后提供含多种膳食纤维的整蛋白 型肠内营养
危重患者的营养目标
重症卧床患者:
20-25kcal/kg/day(1200-1500kcal/d)
胃肠道并发症 仍较多
适用于鼻饲喂养的 病人
连续输注
胃肠道并发症最 少
营养吸收最好
活动时间少
危重病人及空肠造 口的病人
喂养管的护理
固定? 位置? 通畅? 非计划拔管? 皮肤损伤:压疮?
肠内营养护理
(一)常规护理 监测病人的液体出入量 定期监测电解质、血糖、肝功能 评定病人的营养情况 口腔护理
营养液的护理
保持营养液的清洁无 菌、操作洗手戴口 罩
输注营养液要加温3738℃
营养液的护理
现配现用,开瓶后冰箱 保存,<24小时
持续输注的营养液使用 时间不超过8h
患者体位
抬高床头30-45°
输注的护理
输注速度 监测胃内残留量 肠内营养液的浓度 输注总量
肠内营养的护理
在肠内营养输注过程中,以下措施有助增加对肠内营 养的耐受性:
Enteral Nutrition (Disease Specific)
剂型
口服散剂
口服散剂 口服液体剂
口服散剂 口服液体剂
口服散剂
不同肠内营养制剂比较
消化功能 吸收功能 渗透压 吸收通道 吸收率 残渣
百普系列 无需 需要
游离氨基酸制剂 无需 需要
整蛋白制剂 需要 需要
双
单
双
无
无
有
短肽型肠内营养剂
特殊疾病配方
肠内营养制剂的分类
中文名称
氨基酸型肠内营养剂 短肽型肠内营养剂 (百普系列)
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剂
疾病特异型肠内营养剂
英文名称
Enteral Nutrition (Amino Acid)
Enteral Nutrition (Short Peptide)
Enteral Nutrition (IntractedProtein)
1.短肽吸收是蛋白吸收的主要途径 蛋白质在人体中吸收形式主要为短肽(67%),其 次为游离氨基酸(33%)
2.短肽比游离氨基酸更易吸收 短肽的吸收率是游离氨基酸的2-2.5倍 短肽从肠道进入血液只需几-几十分钟 短肽的吸收利用程度几乎达100%
→短肽的生物效价及营养价值均高于游离氨基酸
序贯性肠内营养支持
. .
肠内营养的护理
病例
患者,中年男性,47岁,脑干出血 脑疝形 成、肺部感染、高血压病,患者无既往史。
Gcs评分=4分,高热39.2℃,侧脑室穿刺引流,
气管切开,咽部明显充血水肿。口腔留置胃管。 总蛋白52.4(60-80)g/L,白蛋白27.3(35-55)g/L
营养支持三大问题
要不要给?
➢ 指征,时机
维
持
肠
道
固生
有物
菌 丛 的
屏 障
正
常
生
长
机械屏障
肠内 营养
免疫屏障
有
助
于
化 学
肠 道 细
屏
胞
障
正
常
分
泌
IgA
刺激胃酸及蛋白酶分泌
危重患者肠内营养决策流程图
病人能经口进食吗? 否
胃肠道是否有功能? 有
肠内营养
经口进食(能摄入80%以上的营养) 是
肠外营养
无
消化吸收功能是否正常 否
是
整蛋白配方
预消化配方
对肠内营养耐受不良(胃潴留>200ml、呕吐)的病人, 可促胃肠动力药物
肠内营养开始营养液浓度应由稀到浓 使用营养泵控制速度,输注速度逐渐递增 在喂养管末端夹加温器,有助于病人肠内营养的耐受
肠内营养的原则
原则:浓度由低到高,速度由慢到快,剂量由少到
多,温度适宜。
浓度:初始浓度为8%-10%,后逐渐加至维持浓度 20%25%。 速度:以20-40ml/h的速度开始,6-8h调整一次,可 以达到100-125ml/h。 量:初始量为500ml/d ,3-5天可提高到1000-1500ml/d。 温度:一般为35-37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