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文学简史》课程介绍
《美国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美国文学》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师或教学团队信息(美国文学课程为上海市精品课,团队教师致力于打造精品,编写教材《美国文学名作研读》为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资助项目,获上海师范大学教学成果奖,教学网站内容丰富,教学资源可全社会共享。
)二、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文):美国文学课程名称(英文):American Literature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 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课□专业拓展课□实践性环节课程性质*: 学术知识性□方法技能性□研究探索性□实践体验性课程代码:周学时:2 总学时:32 学分: 2先修课程:英国文学授课对象:英语师范、英语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三、课程简介《美国文学》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通过阅读和作品分析,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
《美国文学》课程是英语专业知识课程中重要的课程,一般在第六学期开设。
通过阅读和分析美国的文学作品,使学生了解和认知美国文学史上一些较有影响的作家的创作倾向、思想方法、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成就以及对本国文学乃至世界所产生的影响等。
在此基础上,使学生了解一些名家的代表作品的思想意义、文学价值、写作手法、语言技巧等。
在知识方面使学生对英美国家的文学发展脉络有一个清晰系统地把握;在能力方面经过一个学年的系统学习基本掌握文学欣赏的基本方法,为以后进一步深造或进行学术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课程目标本课程要求学生对美国文学形成与发展的全貌有个大概的了解:了解各个发展时期的文学特色及作家、作品,并通过阅读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理解作品的内容,学会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并努力掌握正确评价文学作品的标准和方法,努力提高语言水平,增强对美国文学原著的理解,特别是对作品中表现的社会生活和人物情感的理解,提高他们对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如小说、诗歌、戏剧等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
美国文学课程简介

《美国文学》课程简介参考学时:30 学分:2 课程编号:0801311B适用专业:英语专业本科本课程是英语专业必修课。
教学目标是通过梳理总结美国文学史,让学生了解美国文学史发展的概况,熟悉主要作家;通过阅读赏析主要阶段小说、诗歌、戏剧等各种体裁的代表作品,介绍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增强学生对美国文学及文化的了解,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对文学作品欣赏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批评水平。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确切理解作品选文,经典名著要求通读原著,能就作品的有关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能够运用一定的文学理论撰写论文。
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措施:课堂教学除教师讲授之外,将给学生以空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课堂讨论。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将配合作品,放映一些经典电影,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等,使课堂更加生动一些。
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1. 《美国文学选读》陶洁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 《美国文学史》童明编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3. 《美国文学简史》常耀信编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4.《美国文学选读》翟士钊编著河南大学出版社,19945.《美国文学史及选读学习指南》吴伟仁,印冰编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6.《美国的文学》马库斯▪坎利夫编著中央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57. 《牛津文学术语词典》Chris Baldick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8. 《美国文学导读与应试指南》何树,苏友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 考试考核方式:考试主讲教师:李秋霞一、学时数:30学时二、学时分配比例:授课30学时三、授课对象:外语系英语专业学生四、使用教材:《美国文学选读》陶洁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五、考核办法:考试。
“美国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美国文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翻译学院课程名称:美国文学课程编号:223114英文名称:American1iterature课程类型:专业拓展课总学时:36 理论学时:36实验学时:O学分:2分开设专业:翻译专业先修课程:英国文学二、课程任务目标(一)课程任务《美国文学》是翻译专业本科学生的必修课程,是为培养和检验学生美国文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理解、鉴赏美国文学原著的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理论课程。
(二)课程目标设置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对美国文学形成与发展的全貌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并通过阅读具有代表性的美国文学作品,理解作品的内容,学会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并努力掌握正确评价文学作品的标准和方法。
由于本课程以作家作品为重点,因此学生要仔细阅读原作。
通过阅读努力提高语言水平,增强对美国文学原著的理解,特别是对作品中表现的社会生活和人物感情的理解,提高他们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和鉴赏水平。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理论教学的内容及要求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美国文学发展史及代表作家的简要介绍和作品选读。
文学史部分从美国历史、语言、文化发展的角度,简要介绍美国文学各个历史断代的主要历史背景,文化,文学思潮与流派等对文学发展的影响,主要作家的文学生涯、创作思想、艺术特色及其代表作品等;选读部分主要节选了美国文学史上各个时期重要作家的代表作品,包括诗歌、戏剧、小说、散文等。
第•章殖民地时期的文学教学内容:了解殖民地时期的社会及文化背景与新英格兰文学的状况,理解清教主义思想及其对美国文学的深远影响。
第一节美国殖民地时期概述一、北美拓殖的开始二、美国清教主义思想三、美国清教主义思想对早期美国文学的影响第二节殖民地时期的代表作家及作品一、安妮•布雷兹特里特(AnneBradStreet)二、爱德华•泰勒(EdwardTay1or)教学重点:殖民地时期新英格兰文学的特点教学难点:清教主义思想第二章理性和革命时期的文学教学内容:了解理性和革命时期美国文学产生的社会及文化背景,掌握理性和革命时期美国文学的形式、特点、代表作家及作品。
(完整版)《美国文学史及选读》教学大纲

《美国文学》教学大纲American Literature课程编号:12601030学时:40学分:2·5课程性质:必修选课对象:外语系英语专业内容概要:介绍美国文学的来龙去脉,讲解美国文学史上富有影响力的文学流派,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及作品。
建议选用教材:Tao,Jie·[陶洁]·(2005)·Selected Readings in American Literature·[美国文学选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主要参考书目:Chang,Yaoxin·[常耀信]·(1997)·A Survey of American Literature[美国文学简史]·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Liu,Haiping·,& Wang,Shouren·[刘海平、王守仁]·(2002)·Literar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新编美国文学史]·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Rubistein,Annette T·[鲁宾斯坦,A·T]·(1997)·American Literature Rootand Flower: Significant Poets, Novelists & Dramatists· [美国文学源流]·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Wu,Weiren·[吴伟仁]·(2003)·History and Anthology of English Literature·[美国文学及选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美国文学》教学大纲学时:40 学分:2·5一、课程的目的及任务本课程是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提高英语语言水平和文化素质的重要课程。
美国文学史

《美国文学史》课程教学大纲一、说明(一)本课程的目的、要求美国文学史是四年制英语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达到以下目的和要求:(1)使学生掌握美国文学史的基础知识,包括美国文学史的基本发展脉络、重要思潮、历史背景、流派、特点、主要代表作家、代表作及其特点,了解美国文学的特点。
(2)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为美国文学作品的学习打下基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扩大知识面,增强学生的科研能力。
(3)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加深对美国文化的了解和分析能力,了解美国文化的本质,增强学生对美国文化的批评能力。
(二)内容选取和实施中注意的问题(1)美国文学史课程教学时间有限,教学内容比较多,在安排教学内容时,一定要突出重点,讲授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介绍重点作品。
教学内容应在文学发展这一主线上展开,在文学发展过程中分析各阶段文学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家,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2)教学中要考虑到中国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避免照搬外国教材的模式。
(3)美国文学史是一门知识性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讨论。
教学过程中,为了配合课堂教学内容,可适当布置一些阅读内容,以深化教学内容的接受。
由于美国文学的历史较短,教学中把注要精力集中在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这一阶段。
(4)作为中国学生学习美国文学,我们有必要让学生了解一些美国文学中与中国文化相关的材料,如超验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同时,教学中也应适当注意少数裔作家,如黑人作家、犹太作家以及华裔作家。
(5)大纲中加“*”的可以根据需要取舍。
(三)教学方法(1)美国文学史是一门知识性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讨论。
(2)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容量,增加视频信息和图片。
(四)考核方式本课程一般为考查课程。
学期成绩以学生出勤情况、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表现与学期小论文三部分为主要依据。
三者分别占10%、30%、60%。
(五)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本课程一般安排在三年级下学期开设,每周2学时,共36学时左右,具体学时建议分配如下:二、大纲内容第一章殖民时期美国文学1. 早期美国文学的独特之处:历史短、散文开端、实用主义2. 美国文学的特点:个人主义3. 历史背景:清教思想的主要特征和文学特征*4. 早期美国散文5. 安妮·布拉德特里特和爱德华·泰勒的诗歌与主要特征说明和要求:在教学中应厘清清教对早期美国文学的影响和早期美国文学的实用性第二章启蒙时期与独立战争前后的美国文学1.革命时期的政论文:富兰克林:生平、主要作品及其语言特点汤马斯·潘恩的主要作品、风格及其语言特点汤马斯·杰弗逊与《独立宣言》2.独立战争时期的美国诗歌:菲利普·弗瑞诺的主要诗歌作品说明和要求:(1)要求学生了解本时期文学作品的风格、语言特色以及各作家的代表作(2)要求学生了解本时期文学的主要特点特点:实用主义,个人主义、理性主义(3)文学作品的风格与目的的统一性第三章十九世纪美国浪漫主义文学1.欧文的散文与小说:生平、主要作品、文学特色、对美国文学的贡献2.库柏及其小说创作:生平、《皮袜子故事》、文学特色、文学地位3.爱伦·坡:生平、主要诗歌作品及其特点、主要小说作品及其主要特色、*文学批评理论、对美国文学的贡献4.爱默生:生平、《自然》、《美国学者》、《自立》、超验主义思想、对美国文学的影响5.梭罗:生平、《瓦尔登湖》、主要思想及其影响6.霍桑:生平、主要作品、《红字》介绍、文学特色、文学成就7.麦尔维尔:生平、主要作品、《白鲸》及《比利·巴特》、文学成就*8. 朗费罗说明和要求:(1)掌握本章各主要作家的文学成就、对美国文学的贡献、主要作品的风格以及作家在美国文学史中的地位。
《美国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页眉内容《美国文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ENGL2018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程授课对象:英语、英语师范专业开课学期:春(第6学期)学分:2主讲教师:朱新福指定教材:《美国文学选读》(第I 、II 册),龙文佩、杨岂深主编。
2002年。
《美国文学简史》,常耀信著。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
教学目的:从严格意义上说,美国文学的历史距今不过二百来年,和欧洲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学史相比,它是历时最短而发展最快的。
它不仅是美国这个国家多元民族的发展的一个缩影,而且它对美国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文化的形成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从世界文学的范围来看,美国文学是一支异军突起的新生力量,在近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它对世界文学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艾伦·坡的诗论和诗作成了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源头,惠特曼的诗风对我国二十世纪初期新诗运动产生过明显的影响,这都是大家所熟悉的事实。
我们如果对于美国文学的萌芽、生长、成熟这样一个过程具有一个即令浮光掠影的感性认识,也会增加我们对美国的风土人情和美国社会文化背景的了解。
同时,直接接触美国文学作品也会使我们对所谓的“美国精神”能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阅读美国作家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名篇,通过课堂精讲、小组讨论、独立研究,对美国文学和历史有整体的认识。
该课程以学习原本作品为主,采取讲解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辩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学生写以文学主题的毕业论文打好基础。
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理解欧美文学和文化的鉴赏能力,加深学生对社会人生的思考,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
第一课 Introduction to American Literature.课时:第一周,共2课时教学内容Introduction to American Literature.第一节Why should we take this course?The importance of learning literature.American literature from its colonial period to present(postmodern).第二节How to prepare this course.How to make an oral presentation.How to do research work.思考题:1.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American Literature?2.Literature and culture/ history/ society.第二课 Irving’s Short Stories课时:第二周,共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TextPre-reading questions and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f the author/story.2、Oral presentations on the author/ story.3、Detailed study of the text / story.第二节Questions and answersDiscussions and responses from the studentsHomework: W. Irving in China思考题:1.Discuss W. Irving’s writing styles.2.The social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American Romanticism.第三课Poe’s Poems and Stories课时:第三周,共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TextPre-reading questions and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f theauthor/poems/story.Oral presentations on the author/poem/story.Detailed study of the text.第二节Questions and answersDiscussions and responses from the studentsHomework: Poe in China思考题:1.Discuss Poe’s main ideas in “The Philosophy of Composition”.2.Discuss the themes of the poems such as “To Helen” and “Alone”.第四课Emerson’s & Thoreau’s Essays课时:第四周,共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TextPre-reading questions and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f the author/essayOral presentations on the author/essay.Detailed study of the text.第二节Questions and answersDiscussions and responses from the studentsHomework: Emerson in China/ ecocriticism思考题:1.Discuss the main ideas of Transcendentalism.2.Discuss the importance of returning to nature.第五课Hawthorne’s Scarlet Letter课时:第五周,共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TextPre-reading questions and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f the author/novel.Oral presentations on the author/novel.Detailed study of the text第二节Questions and answersDiscussions and responses from the studentsHomework: Hawthorne in China/ Hawthorne’s short stories.思考题:1.What do you know about Puritanism?2.Discuss the symbolism in the novel.第六课Whitman’s Poems课时:第六周,共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TextPre-reading questions and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f the poet/poems.Oral presentations on the poet/poems.Detailed study of the poems.第二节Questions and answersDiscussions and responses from the studentsHomework: Whitman in China/ Whitman and Guo Moruo思考题:1.Discuss the democratic ideas in “Leaves of Grass”.2.Discuss free verse and its influence.3.Discuss Whitman’s environmental consciousness.第七课Melville and His Moby Dick.课时:第七周,共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TextPre-reading questions and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f the author/novel.Oral presentations on the author/novel.Detailed study of the novel.思考题:1.Discuss symbolism in Moby Dick.2.Eco-critical ideas in the novel.3.Melville and His Moby Dick in China.第二节Questions and answersDiscussion and Responses from the StudentsHomework: Moby Dick in China第八课 Emily Dickinson’s Poems课时:第八周,共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TextPre-reading questions and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f the poet/poems.Oral presentations on the poet/poems.Detailed study of the poems.第二节Questions and answersDiscussions and responses from the studentsHomework: Dickinson in China.思考题:1.Discuss the themes in Dickinson’s poems.2.Discus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ckinson’s poems.第九课 Twain’s Huck Finn课时:第九周,共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TextPre-reading questions and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f the author/novel.Oral presentations on the author/novel.Detailed study of the novel.第二节Questions and answersDiscussions and responses from the studentsHomework: Twain in China.思考题:1.Discuss American realism.2.Discuss local colorism.3.Discuss Mark Twain’s humor and language.4.Racialism in Huck.第十课James’s fiction课时:第十周,共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TextPre-reading questions and background of the author/novel.Oral presentations on the author/novel.Detailed study of the novel.第二节Questions and answersDiscussions and responses from the studentsHomework: James in China.思考题:1.Discuss the international theme in James’s novels.2.Discuss James’s psychological realism.3.Characterizations in Daisy Miller.第十一课O Henry & Dreiser课时:第十一周,共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TextPre-reading questions and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f the author/fiction.Oral presentations on the author/fiction.Detailed study of the novel/short stories.第二节Questions and answersDiscussions and responses from the studentsHomework: fiction reading.思考题:1.Discuss the surprising ending in O Henry’s stories.2.Discuss the title character in Sister Carrie.第十二课Modern American Poets (Part I )课时:第十二周,共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TextPre-reading questions and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f the poets/poems.Oral presentations on the poetsDetailed study of the poems第二节Questions and answersDiscussions and responses from the studentsHomework: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odernism and postmodernism.思考题:1.Discuss Robert Frost’s style.2.Discuss Carl Sandburg and Wallace Stevens’s styles.第十三课Modern American Poets (Part II )课时:第十三周,共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TextPre-reading questions and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f the poets/poems.Oral presentations on the poets/poems.Detailed study of the poems.第二节Questions and answersDiscussions and responses from the studentsHomework: E. Pound in China.思考题:1. Discuss the themes of The Waste Land and The Love Song Of J.Alfred Prifrock..2.W.C. Williams and his style.第十四课O’ Neill’s Plays课时:第十四周,共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TextPre-reading questions and background of the playwright/plays.Oral presentations on the playwright/plays.Detailed study of the plays.第二节Questions and answersDiscussions and responses from the studentsHomework: Liu Haiping and O’Neill(刘海平教授与奥尼尔在中国的接受)。
《美国文学》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一、课程设置的有关说明1.美国文学是一门专业英语高年级开设的专业知识课,是一门必修课程。
2.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和要求:美国文学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通过阅读和作品分析,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
总体来讲,英语专业课程分为英语专业技能,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三种类型。
美国文学课程是英语专业知识课程中比较重要的课程,一般在大四年级开设,按周学时统计,需两个学期完成。
3.美国文学课程内容大体分为两部分:文学史部分和文学作品选读部分。
文学史部分从美国历史、语言、文化发展的角度,简要介绍美国文学各个历史断代的主要历史背景、文化思潮、文学流派、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对文学发展的影响;主要作家的文学生涯、创作思想、艺术特色及其代表作品的主题结构、人物刻画、语言风格、思想意义等;选读部分主要节选了美国文学史上各个时期重要作家代表作品,包括诗歌、戏剧、小说、散文等。
二、具体教学内容第一章殖民时期的文学(2 学时)1.教学目的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了解美国文学的起始可追溯到早期北美殖民主义时期。
尽管这一时期的文学并不发达,主要以模仿为主,没有自己的鲜明特点,但那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美国文学的形成还是有很大的影响。
例如:当年来美洲大陆移民的人基本上属于两种人,一类是为逃避国内政治迫害,追求宗教自由的英国清教徒,他们来到新英格兰地区,扎根发展;另一类是谋求发财致富的欧洲平民百姓,包括野心勃勃的冒险家。
不论是哪一种人都相信在新大陆都可以得到自由平等的待遇,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
这种观点使“美国梦”成为日后美国文学的永恒主题。
清教主义有关人生来有罪及上帝主宰一切等思想也影响了美国作家不断去思考人性与原罪、人与上帝的关系。
由于这一时期文学不很发达,主要文学形式多为讲经布道之作,也有游记、书信等其他文学作品。
美国文学简史常耀信版讲义1

Hale Waihona Puke Historical Background
American literature begins with the orally transmitted myths, legends, tales, and lyrics (always songs) of Indian cultures. ---- no written literature The Indian’s contribution to America Indian words in everyday American English today such as “canoe”, “tobacco”, “potato”, “moccasin” 软鞋,鹿皮鞋, “raccoon” 浣熊 “persimmon” 柿子 “moose” 麋鹿 “tomahawk” 战斧 “totem” 图腾
Puritanism
Puritans was the name given in the 16th century to the more extreme Protestants(新 教徒,基督教徒) who thought the English Reformation (英国宗教改革)had not gone far enough. They wanted to purify their national church. In the 17th century many Puritans emigrated to the New World, where they sought to found a holy Commonwealth in New England. Puritanism remained the dominant cultural force in that area into the 19th centu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