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科学技术复习题

刑事科学技术复习题
刑事科学技术复习题

刑事科学技术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环境温度在20℃左右,死后10小时内,尸温每小时约下降()℃。

A. 0.5

B. 1

C. 2

D. 5

2. 法医检验是研究并解决法律实施中有关()问题的一项专门工作。

A. 物理

B. 医学

C. 法律

D. 尸体

3. 法医学的研究内容不包括()。

A. 现场勘查

B. 尸体检验

C. 活体检查

D. 笔迹检验

4. 法医鉴定是法医鉴定人按照法律程序,根据司法、公安机关的委派或聘请,对与犯罪有关的场所、人身、尸体、物品等进行检验;对()进行审查,做出科学结论的过程。

A. 尸体

B. 物证

C. 文证

D. 笔迹

5. 脑死亡,是()功能丧失的不可逆转的状态。

A. 脑干

B. 大脑

C. 全脑

D. 小脑

6. 一般情况下,生命的终止需一个过程。不属于死亡过程的是()

A. 生物学死亡期

B. 濒死期

C. 临床死亡期

D. 扩散期

7. ()是死亡过程的最后阶段。

A. 生物学死亡期

B. 濒死期

C. 临床死亡期

D. 扩散期

8. ()是死亡过程的开始阶段。

A. 生物学死亡期

B. 濒死期

C. 临床死亡期

D. 扩散期

9. 死亡过程的()阶段,没有抢救价值。

A. 生物学死亡期

B. 濒死期

C. 临床死亡期

D. 扩散期

10. 检验呼吸是否存在,不能用( C )方法。

A. 玻璃杯试验

B. 镜片冷却法

C. 结扎手指末端

D. 泡沫试验

11. 检验心跳是否存在,不能用()方法。

A. 听诊器

B. X光射线

C. 心电图

D. 泡沫试验

12. 属于非自然死亡的有()

A. 心脏病死亡

B. 溺死

C. 老死

D. 脑出血死亡

13. 属于自然死亡的有()

A. 猝死

B. 溺死

C. 烧死

D. 溢死

14. 不属于直接死因的是()。

A. 心脏严重破坏

B. 失血

C. 中毒

D. 感染

15. 属于间接死因的是()。

A. 心脏严重破坏

B. 感染

C. 中毒

D. 失血

16. 属于死亡诱因的是()。

A. 情绪激动

B. 感染

C. 中毒

D. 失血

17. ()小时内出现的尸体变化称为早期尸体现象。

A.24

B. 36

C. 48

D. 72

18. ()小时后出现的尸体变化称为晚期尸体现象。

A.24

B. 36

C. 48

D. 72

19. 不属于早期尸体现象的是()。

A.肌肉松弛

B. 尸僵

C. 角膜混浊

D. 腐败

20. 属于晚期尸体现象的是()。

A.肌肉松弛

B. 尸僵

C. 角膜混浊

D. 腐败

21. 不属于晚期尸体现象的是()。

A. 霉尸

B. 尸蜡

C. 角膜混浊

D. 腐败

22. 属于早期尸体现象的是()。

A. 霉尸

B. 尸蜡

C. 角膜混浊

D. 腐败

23. 不属于超生反应的是()。

A. 外界刺激下肌肉收缩

B. 尸僵

C. 肠蠕动

D. 精子活动能力

24. 肌肉松弛一般可以持续( A )小时。

A. 1~2

B. 5~6

C. 10~12

D. 24~48

25. 尸斑分布在()。

A. 尸体背部

B. 尸体臀部两侧

C. 尸体低下未受压处

D. 尸体枕部

26. 正常尸斑呈()色。

A. 黑

B. 亮黄

C. 暗紫红

D. 白

27. 尸斑一般在死后()小时开始出现。

A. 1~2

B. 2~4

C. 10~12

D. 24~48

28. 不属于尸斑发展过程是()。

A. 坠积期

B. 尸僵期

C. 扩散期

D. 浸润期

29. 不属于皮下出血特点的是()。

A. 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

B. 可有炎症反应

C. 边缘不清楚

D. 范围常较小

30. 不属于尸斑特点的是()。

A. 尸体低下未受压处

B. 无炎症反应

C. 边缘清楚

D. 范围常较大

31. 户僵的发展顺序有()之分。

A. 左行次序和右行次序

B. 前行次序和后行次序

C. 上行次序和下行次序

D. 无次序

32. 尸僵是由于体内()缺少而形成的。

A. 三磷酸腺苷

B. 核酸

C. 蛋白质

D. 磷酸甘油酯

33. 不属于保存型尸体现象的是()。

A. 干尸

B. 尸蜡

C. 泥炭鞣尸

D. 霉尸

34. 属于保存型尸体现象的是()。

A. 白骨化

B. 尸蜡

C. 腐败

D. 霉尸

35. 尸体的毁坏不包括()。

A. 人为的损坏

B. 自身的腐败

C. 动物的毁坏

D. 自然的毁坏

36. ()不能做为死亡时间推断的依据。

A. 尸体现象

B. 胃肠内容物消化程度

C. 血迹分布范围大小

D. 蝇蛆生长发育情况

37. 机械性损伤形成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不包括()。

A. 致伤物

B. 功能障碍

C. 人体组织

D. 作用力

38. 表皮剥脱的基本性状不包括()。

A. 剥脱处露出湿润的真皮

B. 可有组织液渗出

C. 有出血现象

D. 残存的表皮呈糠麸样附着表面

39. 根据致伤物的类型,创不包括()。

A. 钝器创

B. 锐器创

C. 火器创

D. 挫伤

40. 创的基本形态不包括()。

A. 创缘

B. 创口

C. 创腔

D. 创面

41. 骨折的形态不包括()。

A. 线形

B. 凹陷

C. 粉碎

D. 脱臼

42. 不属于钝器创特点的是()。

A. 创角较钝

B. 创壁不光滑

C. 创腔无组织间桥

D. 创底不平整

43. 不属于钝器创特点的是()。

A. 创角较钝

B. 创壁光滑

C. 创腔有组织间桥

D. 创底不平整

44. 不属于钝器创特点的是()。

A. 创角较锐

B. 创壁不光滑

C. 创腔有组织间桥

D. 创底不平整

45. 不属于钝器创特点的是()。

A. 创角较钝

B. 创壁不光滑

C. 创腔有组织间桥

D. 创底平整

46. 不属于锐器创的特点是()。

A. 创角较钝

B. 创壁光滑

C. 创缘整齐

D. 创腔无组织间桥

47. 不属于锐器创的特点是()。

A. 创角锐

B. 创壁不光滑

C. 创缘整齐

D. 创腔无组织间桥

48. 不属于锐器创的特点是( C )。

A. 创角锐

B. 创壁光滑

C. 创缘不整齐

D. 创腔无组织间桥

49. 不属于锐器创的特点是()。

A. 创角锐

B. 创壁光滑

C. 创缘整齐

D. 创腔有组织间桥

50. 不属于锐器创类型的是()。

A. 砍创

B. 刺创

C. 剪创

D. 挫裂创

51. 不是爆炸伤特点的是()。

A. 伤及面大

B. 伤情复杂

C. 外重内轻

D. 外轻内重

52. 根据损伤有无生活反应可以判断生前伤与死后伤,不属于生活反应的是(D)。

A. 出血

B. 组织收缩

C. 发炎

D. 肌肉松驰

53. 抵抗伤一般位于人体()部位。

A. 腹

B. 上肢

C.下肢

D. 胸

54. 属于压迫性窒息的是()。

A. 闷死

B. 缢死

C. 捂死

D. 溺死

55. 属于堵塞性窒息的是()。

A. 缢死

B. 捂死

C. 勒死

D. 扼死

56. 锐器伤的主要表现形式:()

A.挫裂创B骨折C、创D、猝死

57. 尸斑出现的位置应该在尸体的:()

A、后背部

B、胸腹部

C、四肢

D、低下部位

58. 典型缢死的尸体征象常表现为:()

A、颜面青紫肿胀

B、颜面苍白

C、颈静脉怒张

D、结膜下点状出血

59. 缢死和勒死的主要鉴别在于:()

A、索沟

B、颜面征象

C、死亡性质

D、尸斑位置

60. 有一死者,在颈部致命性切创的上下缘均有轻微表浅的划痕,分析死亡性质可能是:()

A、自杀

B、他杀

C、意外

D、无法判断

61. 钝器所致的损伤是:(C )

A、切创

B、刺创

C、挫裂创

D、砍创

62. 某尸体、头部砍创多处,在其双手背部及左手前臂均有创口多处,分析死亡性质可能为:(B )

A、自杀

B、他杀

C、意外

D、无法判断

63. 个人识别中最可靠而有效的方法是:(C )

A、血检验

B、颅骨容貌复原

C、DNA指纹图分析

D、斑痕、纹身

64. 锐器所致损伤的主要形态特征是(C )

A、皮下出血

B、挫伤

C、创

D、充血水肿

65. 引起机械性窒息的原因是(D )

A、肺脏广泛性病变

B、血液携氧不足

C、组织细胞利用氧不足

D、机械力作用后的外呼吸障碍

66. 法医在判定射出距离时,常依据(C )

A、射入口及射出口的形态

B、射入口及射创管的形态

C、射入口形态及入口附近皮肤上附加成分的有无

D、射创管形态及射入口附近有无烟灰

67. 有下列征象可以认定为生前伤()

A、尸斑鲜红

B、羊皮纸样化

C、创口内有凝血块

D、粉碎性骨折

68. 检查某尸体的体表时,压迫尸斑部位无褪色,变动尸体位置未见尸斑转移,切开尸斑部位皮肤未见血滴流出,

此尸班应是()

A、扩散期

B、浸润期

C、坠积期

D、腐败期

69. 锐器所致损伤的主要形态特征是()

A、皮下出血

B、挫伤

C、创

D、充血水肿

70. 引起机械性窒息的原因是()

A、肺脏广泛性病变

B、血液携氧不足

C、组织细胞利用氧不足

D、机械力作用后的外呼吸障碍

71. 尸体温度为25℃全身已形成尸僵,判断死亡时间为()

A、2-4小时

B、4-10小时

C、10-12小时

D、20-24小时

72. 尸僵完全缓解,死后大约经过()

A、1-2天

B、2-3天

C、3-4天

D、4-5天

73. 只有入口而无出口的刺创称为(B )

A、贯通刺伤

B、盲管刺伤

C、闭合伤

D、钝器伤

74. 有一尸体,前额有多处砍伤,伤痕集中,排列整齐,方向一致,间距匀均。判断其损伤的性质是()

A、自杀伤

B、他杀伤

C、自卫伤

D、灾害损伤

75. "棒打中空"现象为(A )

A、棍棒伤特征

B、坠落伤特征

C、砖石伤特征

D、斧背伤特征

76. 凶器的碎块最易被发现的部位是()

A、骨质上

B、软组织内

C、创腔内

D、创伤表面

77. 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状为()尸体内部征象。

A、窒息死

B、电击伤

C、猝死

D、爆炸死

78. 判断生前溺水和死后落水的可靠依据是(D )

A、呼吸道有溺液

B、胃内有大量水样液体

C、浸皮现象

D、硅藻检验

79. 扼死指()

A、绳勒颈部致死

B、用手扼压颈部致死

C、绳套收紧颈部、自身下垂致死

D、颈部卡压树叉致死

18将人放进塑料袋内发生窒息的原因是()

A、中毒

B、机械损伤

C、空气中缺氧

D、呼吸道堵塞

80. 脑死亡的基本概念是:()

A、心脏和脊髓机能的丧失

B、大脑的死亡

C、心肺功能在机械复苏下得到维持

D、全脑机能完全地、不可逆转地停止

81. 呼吸和心跳停止发生在死亡过程中的:()

A、濒死期

B、临床死亡阶段

C、生物学死亡阶段

D、假死

82. 不属于保存型尸体现象是:()

A、木乃伊

B、尸蜡

C、白骨化

D、泥炭鞣尸

83. 尸斑色为淡红色,死因可能是:()

A、一氧化碳中毒

B、溺死

C、氰化物中毒

D、机械性窒息

84. 形成机械性损伤的基本因素是:()

A、作用力、致伤物、作用方式

B、作用力、致伤方式、受伤的机体

C、作用力、致伤物、受伤机体

D、作用方式、致伤物、受伤的机体

85. 枪弹创射入与圆形刺入口比较,最典型的特征是前者可:()

A、成贯通性损伤

B、有环状挫伤带

C、内出血严重

D、创口局部有组织缺损

86. 在毒物进入体内的所有途径中,发生作用最快的途径是:()

A、口服、吸入

B、注射、吸入

C、注射、口服

D、粘膜吸收、口服

87. 毁坏型晚期尸体现象是指:()

A、木乃伊

B、腐败

C、尸蜡

D、泥碳鞣尸

88. 脑死亡是指:()

A、大脑的死亡

B、脑干的死亡

C、小脑的死亡

D、全脑死亡

89. 射击距离是指:(C )

A、枪口到射出口距离

B、射入口到射出口距离

C、枪口到射入口距离

D、枪栓到射入口距离

90. 野外发现一具女尸,检见其眼睛角膜混浊,已不能透视瞳孔,估计死亡时间已有:( C )

A、6-8小时

B、10-12小时

C、一天左右

D、二天左右

91. 某村外发现一女尸悬吊在树上,经检验见其颜面青紫、颈部有两道沟状痕迹,其中水平环形索沟边缘有小水疱及出血点,另一斜形索沟至耳际消失,无水疱及皮下出血,死者后背部及前臂有大面积擦伤,分析死因可能为:()

A、缢死

B、勒死

C、闷死

D、中毒死

92. 毒物进入体内的所有途径中,发生作用最快的途径是()

A、吸入、注射

B、吸入、口服

C、注射、口服

D、粘膜吸收、口服

93. 缢死和勒死的主要鉴别在于:()

A、索沟

B、颜面青紫肿胀

C、死亡机理

D、尸斑出现的时间和强度

94. 认定生前伤和死后伤的重要依据是:()

A、超生反应

B、生活反应

C、塔雕氏斑

D、皮革样化

95. 尸斑发展到指压不褪色,改变体位也不能消失时为:()

A、浸润期

B、坠积期

C、扩散期

D、红斑期

96. 认定挫裂创的最典型特征为:()

A、伴有大量出血

B、创缘欠规整

C、创角不锐利

D、创腔有组织间桥

97. 解剖某尸体发现其胃内尚有较多米饭和青菜,其大部分米粒形态基本完整,推断该人在餐后约几小时发生死亡?()

A、1小时

B、3小时

C、5小时

D、7小时

98. 角膜轻度混浊大约发生在()。

A、死后6-12小时

B、死后12-24小时

C、死后24-36小时

D、死后1-3小时

99. 锐器所致损伤的形态特征通常不会是()

A、骨折

B、脏器破裂

C、出血

D、挫伤

100. 生物学死亡期()

A、能复苏

B、血压下降

C、细胞死亡

D、抽搐

101. 有以下征象不能认定生前伤的是()

A、凝血块

B、充血

C、肿胀

D、骨折

102. 判断生前溺水和死后落水的可靠依据是(C )

A、呼吸道有溺液

B、消化道有溺液

C、硅藻检验

D、溺死"手套"

103. 有一尸体,枕部有多处砍创,双前臂,右姆指,食指的伤创多处,判断其死亡性质是()

A、自杀伤

B、灾害损伤

C、他杀伤

D、意外损伤

104. 坠积期尸斑,死后大约经过()

A、2~12小时

B、24~48小时

C、12~24小时

D、3~4天

105. 射入口呈现星芒状,周围有烟晕,判断射击距离为()

A、远距离

B、近距离

C、100厘米以外

D、50厘米以外

106. 超生反应是()现象。

A、生理

B、病理

C、死后

D、生活反应

107. 各种尸体现象所出现的时间不一致,早期尸体现象于死后发展起来的时间是()

A、二昼夜

B、30小时

C、一昼夜以内

D、72小时

108. 扩散期尸斑,死后大约经过()

A、2~12小时之内

B、24~48小时

C、3~4天

D、12~24小时

109. 尸体痉挛是一种特殊的()现象

A、尸僵

B、生物学

C、腐败

D、局部干燥

110. 超生反应是()现象

A、生活反应

B、生理

C、死后

D、判断死亡

111. "中空性皮下出血"是()类致伤物形成。

A、砖石

B、锐器

C、交通工具

D、棍棒

112. 扼死是()

A、自杀死

B、他杀死

C、非暴力死

D、猝死

113. 钝器创与锐器创的根本区别()

A. 创角的钝锐

B. 创壁光滑与否

C. 创腔有无组织间桥

D. 创底是否平整

114. 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征象()

A. 口鼻部有蕈样泡沫

B. 手部抓有水中异物

C. 内脏检出硅藻

D. 上呼吸道少量溺液

115. 各种尸体现象所出现的时间不一致,早期尸体现象于死后发展起来的时间是()

A. 二昼夜

B. 30小时

C. 一昼夜以内

D. 72小时

116. 扩散期尸斑,死后大约经过()

A、2~12小时之内

B、24~48小时

C、3~4天

D、12~24小时

117. 尸体痉挛是一种特殊的()现象

A. 尸僵B、生物学C、腐败D、局部干燥

118. 超生反应是()现象。

A、生活反应

B、生理

C、死后

D、判断死亡

119. "中空性皮下出血"是()类致伤物形成。

A、砖石

B、锐器

C、交通工具

D、棍棒

120. 扼死是()

A、自杀死

B、他杀死

C、非暴力死

D、猝死

121. 射入口呈现圆形,周围无烟晕,判断射击距离为()

A、零距离

B、近距离

C、远距离

D、50厘米以内

122. 角膜轻度混浊()

A、死后6-12小时

B、死后12-24小时

C、死后24-36小时

D、死后1-3小时

123. 锐器所致损伤的形态特征通常不会是()

A、骨折

B、脏器破裂

C、出血

D、挫伤

124. 缢吊不会是()

A、意外

B、自杀

C、他杀

D、非暴力性死亡

125. 生物学死亡期()

A、能复苏

B、血压下降

C、细胞死亡

D、抽搐

126. 尸斑的位置应该在()

A、胸腹部

B、腰背部

C、四肢

D、低下部位

127. 有以下征象不能认定生前伤的是()

A、凝血块

B、充血

C、肿胀

D、骨折

128. 判断生前溺水和死后落水的可靠依据是()

A、呼吸道有溺液

B、消化道有溺液

C、硅藻检验

D、溺死"手套"

129. 有一尸体,枕部有多处砍创,双前臂,右姆指,食指的伤创多处,判断其死亡性质是()A、自杀伤B、灾害损伤C、他杀伤D、意外损伤

130. 检验某尸体,其尸斑指压稍有退色,分析死亡时间大约有:()

A、1小时以内

B、4~6小时

C、10~12小时

D、24小时以上

131. 钝器所致人体损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为:()

A、切创

B、砍创

C、刺创

D、挫裂创

132. 尸斑发展到指压不褪色,改变体位也不能消失时为:()

A、浸润期

B、坠积期

C、扩散期

D、红斑期

133. 认定挫裂创的最典型特征为:()

A、伴有大量出血

B、创缘欠规整

C、创角不锐利

D、创腔有组织间桥

134. 认定生前伤和死后伤的重要依据是:()

A、尸斑

B、超生反应

C、生活反应

D、生理反应

135. 形成机械性损伤的"三要素"是:()

A、致伤物、受伤人体、作用力

B、作用力、作用方式、致伤物

C、作用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D、受伤机体、作用方式、作用力

136. 缢死和勒死的主要鉴别在于:()

A、索沟

B、颜面青紫肿胀

C、死亡机理

D、尸斑出现的时间和强度

137. 认定生前伤和死后伤的重要依据是:()

A、超生反应

B、生活反应

C、塔雕氏斑

D、皮革样化138. 不属于保存型晚期尸体现象是:()

A、腐败

B、木乃伊

C、尸蜡

D、泥碳鞣尸

139. 呼吸和心跳停止,发生在死亡过程中的:()

A、濒死期

B、临床死亡期

C、生物学死亡期

D、假死阶段140. 引起机械性窒息的主要原因是()

A、肺脏广泛病变

B、血液血红蛋白失去携氧功能

C、组织细胞不能充分利用氧

D、机械力作用下的外呼吸障碍141. 锐器所致人体损伤的主要形态特征是()

A、表皮剥脱

B、皮下出血

C、挫伤

D、创

142. 毁坏型晚期尸体现象是指:()

A、木乃伊

B、腐败

C、尸蜡

D、泥碳鞣尸

143. 脑死亡是指:()

A、大脑的死亡

B、脑干的死亡

C、小脑的死亡

D、全脑死亡144. 属于挥发性毒物的是()。

A. 氰化物

B.CO

C.安定

D.毒鼠强

145. 属于气体毒物的是()。

A. 氰化物

B.CO

C.安定

D.毒鼠强

146. 属于不挥发性毒物的是()。

A. 氰化物

B.CO

C.安定

D.毒鼠强

147. 属于农药的是()。

A. 氰化物

B.CO

C.安定

D.毒鼠强

148. 属于麻醉药品的是()。

A. 巴比妥

B.甲基苯丙胺

C.安定

D. 速眠安

149. 属于精神药品的是()。

A. 鸦片

B. 大麻

C.安定

D. 可卡因

150. 不属于毒品特性的是()。

A. 毒害性

B. 依赖性

C. 致幻性

D. 被管制性

151. 根据国际公约的有关规定,毒品可分为()。

A. 身体依赖和精神依赖

B. 天然毒品和合成毒品

C.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D. 兴奋剂、致幻剂和安眠镇静药物152. 根据依赖情况分,毒品可分为()。

A. 身体依赖和精神依赖

B. 天然毒品和合成毒品

C.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D. 兴奋剂、致幻剂和安眠镇静药物153. 根据毒品来源和生产方法不同,毒品可分为()。

A. 身体依赖和精神依赖

B. 天然毒品和合成毒品

C.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D. 兴奋剂、致幻剂和安眠镇静药物

154. 精神药品可分为()。

A. 身体依赖和精神依赖

B. 天然毒品和合成毒品

C.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D. 兴奋剂、致幻剂和安眠镇静药物

155. 属于挥发性毒物的是()。

A. 一氧化碳

B. 甲醇

C. 亚硝酸盐

D. 安定

156. 属于气体毒物的是()。

A. 一氧化碳

B. 甲醇

C. 亚硝酸盐

D. 安定

157. 属于水溶性毒物的是()。

A. 一氧化碳

B. 甲醇

C. 亚硝酸盐

D. 安定

158. 属于金属毒物的是()。

A. Pb

B. 甲醇

C. 亚硝酸盐

D. 安定

159. 属于不挥发性毒物的是()。

A. 一氧化碳

B. 甲醇

C. 亚硝酸盐

D. 安定

160. 属于农药的是()。

A. 烟碱

B. 敌敌畏

C. 甲醇

D. 安定

161. 属于麻醉药品的是()。鸦片、吗啡、海洛因、度冷丁、冰毒、安非它明、K 粉、大麻、可卡因、美沙酮A. 艾司唑仑 B. 度冷丁 C. 咖啡因 D. 三甲氧基安非他明

162. 属于麻醉药品的是()。

A. 咖啡因

B. 美沙酮

C. 巴比妥

D. 三唑仑

163. 属于麻醉药品的是()。

A. K 粉

B. 咖啡因

C. 艾司唑仑

D. 巴比妥

164. 属于麻醉药品的是()。

A. 咖啡因

B. 三唑仑

C. 巴比妥

D. 吗啡

165. 属于精神药品的是()。

A. 美沙酮

B. 咖啡因

C. 可卡因

D. 大麻

166. 属于精神药品的是()。

A. 吗啡

B. 三甲氧基安非他明

C. 甲基安非它明

D. 度冷丁

167. 属于精神药品的是()。

A. 海洛因

B. 度冷丁

C. 鸦片

D. 艾司唑仑

168. 属于精神药品的是()。

A. 冰毒

B. K 粉

C. 可卡因

D. 巴比妥

169. 属于天然毒品的是()。

A. 度冷丁

B. 鸦片

C. K 粉

D. 冰毒

170. 属于天然毒品的是()。

A. 度冷丁

B. 大麻

C. K 粉

D. 冰毒

171. 属于合成毒品的是()。

A. 鸦片

B. 大麻

C. 冰毒

D. 吗啡

172. 属于合成毒品的是()。

A. 鸦片

B. 大麻

C. 吗啡

D.度冷丁

173. 属于炸药的是()。

A. 梯恩梯

B. 氯化钠

C. 硝酸

D.氢氧化钠

174. 属于矿物油的是()。

A. 牛油

B. 煤油

C. 豆油

D.花生油

175. 属于植物油的是()。

A. 猪油

B. 煤油

C. 豆油

D.汽油

176. 属于动物油的是()。

A. 猪油

B. 煤油

C. 豆油

D.汽油

177. 属于香精油的是()。

A. 猪油

B. 煤油

C. 豆油

D. 玫瑰油

178. 不属于高分子材料的是()。

A. 化学纤维

B. 塑料

C. 橡胶

D. 墨水

179. 属于高分子材料的是()。

A. 橡胶

B. 油脂

C. 玻璃

D.水泥

180. 不是微量物证特点的是()

A. 涉及的范围广

B. 不易发现

C. 直接证据

D. 多数情况下附着在物体表面

181. 作为询问主体的侦查员不得少于()人。

A.1

B.2

C.3

D.4

182. 参加犯罪现场实地勘验检查的侦查员不得少于()人。

A.1

B.2

C.3

D.4

18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询问笔录不得用圆珠笔作记录工具

B、询问证人不得进行录音

C、证人可以作亲笔证词C、笔录内容让被访问人核实。18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情况下,保护现场的人员都不得进入现场

B、需要确认损失情况时,保护现场的人员可以进入现场

C、遇紧急情况须抢险时,保护现场的人员可以进入现场

185. 以犯罪现场形成以后有无重大变化为依据,现场可分为()A、主体现场和关联现场B、伪装现场和伪造现场

C、原始现场和变动现场

D、中心现场和外围现场

186. 不属于犯罪现场构成因素的是()

A、时间、空间

B、犯罪行为

C、被侵害对象及物质环境变化

D、犯罪分子

187. ()是犯罪现场的根本标志。

A、时间、空间

B、犯罪行为

C、被侵害对象及物质环境变化

D、犯罪分子

188. ()是犯罪现场的根本标志。

A、时间、空间

B、犯罪行为

C、被侵害对象及物质环境变化

D、犯罪分子

189. ()要素是犯罪现场的核心要素。

A、时间、空间

B、犯罪行为

C、被侵害对象及物质环境变化

D、犯罪分子

190. ()是犯罪现场存在的形式。

A、时间、空间

B、犯罪行为

C、被侵害对象及物质环境变化

D、犯罪分子

191. ()是犯罪行为的必然结果。

A、时间、空间

B、犯罪行为

C、被侵害对象及物质环境变化

D、犯罪分子

192. 不属于犯罪现场特点的是()

A、易变性

B、复杂性

C、持续性

D、留痕性

193. 按在犯罪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现场可分为()

A、主体现场和关联现场

B、伪装现场和伪造现场

C、原始现场和变动现场

D、室内现场和室外现场

194. 按现场所处的空间,现场可分为()

A、主体现场和关联现场

B、伪装现场和伪造现场

C、原始现场和变动现场

D、室内现场和室外现场

195. 依据犯罪现场的真伪情况,现场可分为()

A、主体现场和关联现场

B、真实现场、伪装现场和伪造现场

C、原始现场和变动现场

D、室内现场和室外现场

196. 依据尸体存在的地点,现场可分为()

A、主体现场和关联现场

B、第一现场和第二现场

C、原始现场和变动现场

D、室内现场和室外现场

197. ()是真实现场。

A、犯罪分子杀人放火后离开现场

B、犯罪分子扼死人后,将尸体吊挂在房梁上。

C、事主清点室内物品发现被盗后报案

D、某人刺自己大腿两刀后报案说被人伤害。

198. ()是伪装现场。

A、犯罪分子杀人放火后离开现场

B、犯罪分子扼死人后,将尸体吊挂在房梁上。

C、事主清点室内物品发现被盗后报案

D、某人刺自己大腿两刀后报案说被人伤害。

199. ()是伪造现场。

A、犯罪分子杀人放火后离开现场

B、犯罪分子扼死人后,将尸体吊挂在房梁上。

C、事主清点室内物品发现被盗后报案

D、某人刺自己大腿两刀后报案说被人伤害。

200. ()是变动现场。

A、犯罪分子杀人放火后离开现场

B、犯罪分子扼死人后,将尸体吊挂在房梁上。

C、事主清点室内物品发现被盗后报案

D、某人刺自己大腿两刀后报案说被人伤害。

201. 犯罪分子进入室内杀人后,拿走死者的钱包、手机,此案性性质为()。

A、杀人

B、盗窃

C、抢劫杀人

D、盗窃杀人

202. 不属于犯罪现场保护原则的是()。

A、迅速及时

B、了解检查现场保护情况

C、保护公民生命安全优先

D、尽量保持现场原始状态

203. 在保护现场过程中,哪种作法是错误的。()

A、劝退或撤离现场围观人员

B、检验尸体

C、圈养或赶走家禽、牲畜

D、设置障碍物,划警戒线

204. 不属于保护犯罪现场的任务的是()

A、核实情况,迅速上报

B、根据现场情况,采取紧急措施

C、实地勘验检查

D、向侦查人员汇报有关情况

205. 不属于保护犯罪现场警戒措施的是()

A、设置障碍物,划警戒线

B、设置接待站

C、设置"人墙"

D、张贴布告、关闭大门、划出通道

206. 警戒现场时的同步工作包括()

A、设置障碍物,划警戒线

B、设置接待站

C、设置"人墙"

D、张贴布告、关闭大门、划出通道

207. 不属于警戒现场时同步工作的是()

A、劝退或撤离现场围观人员

B、设置接待站

C、设置"人墙"。

D、圈养或赶走家禽、牲畜

208. 一般情况下,现场痕迹物品的最好保护方法是()

A、警戒法

B、遮盖法

C、提取法

D、转移法

209. 在冬季野外发现的尸体,最佳保护方法是()

A、移入室内

B、就地警戒保护

C、移至阳光直射的地方

D、置之不理

210. 对处于静水中的尸体,应当()进行保护。

A、用铁钩将其打捞上岸

B、保持原状

C、用洁净的纺织品在水下兜住尸体后将其兜上岸

D、用绳固定崖边

211. 下述说法错误的是()

A、犯罪现场勘查的主体是侦查人员

B、犯罪现场勘查的客体是任意的

C、犯罪现场勘查是一种执法行为

D、犯罪现场勘查的内容和方法是特定的

212. 结束勘查的条件不包括()

A、现场主要情况已经查明和研究清楚

B、犯罪嫌疑人已被抓获

C、侦查范围、重点和应采取的侦查措施已经确定

D、相关的法律手续齐备

二、判断题

1. 心死亡是指心脏先于呼吸停止所引起的死亡。

2. 肺死亡是指呼吸先于心脏停止所引起的死亡。

3. 皮下出血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

4. 人死后,人体软组织溶解者称为自家消化。

5. 刺创的刺入口的形态能反映刺器纵截面形态特征。

6. 中空性皮下出血(即两条痕),是机体承受两次外力作用后所形成。

7. 外伤性骨折可分为开放性与闭合性性骨折。

8. 浸润期尸斑,压迫时褪色。

9. 勒死尸体的颈部勒沟呈水平环绕全颈项部,无提空。

10. 溺死以全身浸入水中为必要条件。

11. 由于各种外因引起的人体正常组织、器官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和生理功能障碍的现象,都是机械性损伤。

12. 由于肌肉松弛,尸体受压迫部位的皮肤上可留有衬垫物或压迫物表面形态的痕迹。

13. 尸体痉挛是一种少见的特殊肌肉僵硬形象。

14. 法医尸体、解剖时,其器械必须经过消毒剂浸泡。

15. 中空性皮下出血即"两条血痕"的法医学意义不仅能提示致伤物体,而且能判断出是二次打击所形成。

16. 坠积期尸斑,指压褪色。

17. 表皮剥脱无出血现象。

18. 骨折是指骨的完整性发生破坏。

19. 创是闭合性损伤。

20. 缢死尸体的颈部缢沟八字不交。

21. 区分缢死和勒死的主要根据是尸体上尸斑出现的位置。

22. 如果尸体的检验条件很差,法医学鉴定人可以不对尸体进行检验。

23. 区分缢死和勒死主要根据尸斑的位置。

24. 坠积期尸斑,指压不完全褪色。

25. 刺创的刺入口的形态能反映刺器横截面形态特征。

26. 临床死亡期,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不可逆的变化,功能永久停止。

27. 扩散期尸斑,指压颜色不完全褪色。

28. 表皮剥脱有出血现象。

29. 浸润期尸斑,压迫时已不能退色。

30. 有生活反应或超生反应,都可以认为是生前伤。

31. 尸斑分布在尸体低下未受压处。

32. 人死后,胃肠壁因受消化液的作用而溶解者称为自家消化。

33. 创是开放性损伤。

34. 扩散期尸斑,指压已不能退色。

35. 生前伤、死后伤可根据损伤有无生活反应来判断。

36. 皮下出血可发生在人体任何部位。

37. 棍棒伤会出现中空性皮下出血(棒打中空)。

38. 由于高坠形成的体表损伤多分布在身体两侧。

39. 缢死索沟的形态多不闭锁,有提空、八字不交。

40. 扼死仅见于他杀。

41. 腐败属于毁坏型晚期尸体现象,一旦发生,再作尸检已无意义,因此,法医有权拒绝腐败尸体的检验。

42. 扼死仅见于自杀。

43. 锐器形成创,钝器只能形成伤。

44. 皮革样化是生前伤的指征。

45. 所有缢死的尸体都会出现颜面部青紫肿胀的现象。

46. 溺死并非以全身浸入水中为必要条件。

47. "中空性皮下出血"是外力两次打击所形成。

48. 脑死亡是挡大脑的功能完全的、不可逆的丧失。

49. 凡能使机体产生中毒的最小剂量称为中毒量。

50. 过敏是指有机体对某些药物或外界刺激的感受性不正常地增高的现象。

51. 毒品的品种和范围是相对的,是不定期变化的。

52. 凡能使机体产生中毒死亡的最小剂量称为致死量。

53. 毒物进入机体的途径不同,对毒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出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影响毒物作用的性质和程度。

54. Hg:呼吸道吸入剧毒,口服基本无毒。

55. 蛇毒:注射剧毒,口服无毒。

56. 微量物证多数情况下附着在与案件有关的人、衣服、交通工具、建筑物等物体表面。

57. 毒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经生物体吸收后,引起生物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的化学物质。

58. 习惯性是指患者长期用药后对药物产生了精神上的依赖。停药后患者主观感觉不舒服、不习惯,并不出现客观上的体征表现。

59. 只有经过勘查的才是犯罪现场。

60. 犯罪现场保护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保护过程中要随时进行调整。

61. 现场访问的地域范围较为固定。

62. 被害人是指案件中遭受侵害的财物的所有者或保管者。

63. 事主是指在案件中人身直接遭受侵害的人员。

64. 对吊挂着的尸体,在现场保护时要把其从悬挂处取下放到地面上。

65. 犯罪现场都能被发现。

66. 负责保护现场的人民警察不得进入现场,不得触动现场上的痕迹、物品和尸体。

67. 询问被访问人应当公开进行。

68. 现场访问是在侦查阶段进行的一项调查询问工作。

69. 犯罪时间通常是指犯罪行为人从侵入现场起始到实施犯罪完毕离开现场这一时间区间。

70. 现场勘查人员应严格保守秘密,不得向无关人员泄露现场信息,但可以自由接受新闻媒体的采访。

71. 对水中尸体,最好将其打捞上岸进行保护。

72. 犯罪分子杀人后,用手巾将现场所有物品擦试一遍后离开现场,这个现场属于变动现场。

73. 犯罪现场仅指犯罪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地点。

74. 第二现场特指移尸现场。

75. 犯罪现场保护,只有勘查前的保护。

刑事科学技术

第一节刑事科学技术概论 一、刑事技术概念与研究对象 刑事技术通常是指刑事物证技术,它是公安、司法机关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依法对案件中可能成为物证的物品、物质、文书和痕迹进行发现、提取、分析、记录和鉴定时,所使用的各种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 刑事科学技术研究的对象是物证。 物证是指能够以其外部特征、物质属性、所处位置以及状态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各种客观存在的物品、物质或痕迹。 (一)人体物证:伤亡的人身、尸体和人体组织、体液、排泄物及其斑迹。 (二)痕迹物证:手印、足迹、牙印、工具痕迹、枪弹痕迹和整体分离痕迹。 (三)文件物证:书写的标语、传单、信件、作案留言、货币、票证、印章印文等其他印刷品以及摄录的人像、录音、录像。 (四)物品物证毒物、毒品、纤维、炸药、金属碎屑、塑料、橡胶玻璃、泥土等.(五)关联物证:现场访问笔录、勘查笔录、现场绘图、现场照相、现场摄相。 二、刑事技术的任务 1、发现、提取和记录犯罪现场上的各种痕迹物证 2、查明形成痕迹、遗留物质的条件、机理和原因。 3、确定案件中物证的种类属性。 对物证或物证所反映的客体是属于哪一种类型的人或物进行鉴别。 如:根据人体伤痕推断凶器的种类。 锐器创通常反映为:创口哆开,可呈梭形、菱形或裂隙状;创缘整齐,无挫伤带;创角锐利;创壁平滑;创腔中无组织间桥;创底平整,多小于创口。 钝器创通常反映为:创口常呈不规则状;创缘不整齐,常有明显的挫伤带或呈撕裂状;创角钝或呈分裂状;创壁参差不齐;创腔中有组织间桥;创底较大而不平整,常大于创口而成囊状。 4、解决人和物的同一认定问题. 5、解决案件中其他技术问题以及研究和开发新技术。 其他技术问题:如图片中的人像、物品认证,视频录像的人物鉴别,动作习惯和整体分离痕迹物证的检验、鉴定等。 开发新技术:如视频侦察技术、GPS精确定位或通讯信号模糊碰撞、潜在痕迹物证显现的新技术等。 三、刑事科学技术的作用 (一)分析案件(或事件)的性质,确定是否立案。 (二)分析作案手段、作案过程 (三)分析作案人的特点 (四)提供侦查方向 (六)认定作案人、作案工具 (五)有助于审查证人证言及犯罪嫌疑人的口供 四刑事科学技术的内容体系 1.刑事摄影:现场照相、辨认照相、物证照相、检验照相以及现场录像等。 2.痕迹检验:手印检验、足迹检验、工具痕迹检验、枪弹痕迹检验以及牙印、车辆痕迹检验等。 3.文件检验:笔记检验、言语识别、印章检验、印刷文件检验、污损文件检验等。 4.刑事化验:毒物化验、毒品化验以及附着物、遗留物、残留物的检验。

材料科学基础习题及参考答案复习过程

材料科学基础习题及 参考答案

材料科学基础参考答案 材料科学基础第一次作业 1.举例说明各种结合键的特点。 ⑴金属键:电子共有化,无饱和性,无方向性,趋于形成低能量的密堆结构,金属受力变形时不会破坏金属键,良好的延展性,一般具有良好的导电和导热性。 ⑵离子键:大多数盐类、碱类和金属氧化物主要以离子键的方式结合,以离子为结合单元,无方向性,无饱和性,正负离子静电引力强,熔点和硬度均较高。常温时良好的绝缘性,高温熔融状态时,呈现离子导电性。 ⑶共价键:有方向性和饱和性,原子共用电子对,配位数比较小,结合牢固,具有结构稳定、熔点高、质硬脆等特点,导电能力差。 ⑷范德瓦耳斯力:无方向性,无饱和性,包括静电力、诱导力和色散力。结合较弱。 ⑸氢键:极性分子键,存在于HF,H2O,NF3有方向性和饱和性,键能介于化学键和范德瓦尔斯力之间。 2.在立方晶体系的晶胞图中画出以下晶面和晶向:(1 0 2)、(1 1 -2)、(-2 1 -3),[1 1 0],[1 1 -1],[1 -2 0]和[-3 2 1]。

(213) (112) (102) [111] [110] [120] [321] 3. 写出六方晶系的{1 1 -20},{1 0 -1 2}晶面族和<2 -1 -1 0>,<-1 0 1 1>晶向族中各等价晶面及等价晶向的具体指数。 {1120}的等价晶面:(1120)(2110)(1210)(1120)(2110)(1210) {1012}的等价晶面: (1012)(1102)(0112)(1012)(1102)(0112)(1012)(1102)(0112)(1012)(1102)(0112) 2110<>的等价晶向:[2110][1210][1120][2110][1210][1120] 1011<>的等价晶向: [1011][1101][0111][0111][1101][1011][1011][1101][0111][0111][1101][1011] 4立方点阵的某一晶面(hkl )的面间距为M /,其中M 为一正整数,为 晶格常数。该晶面的面法线与a ,b ,c 轴的夹角分别为119.0、43.3和60.9度。请据此确定晶面指数。 h:k:l=cos α:cos β:cos γ l k h d a 2 22hk l ++= 5. Cu 具有FCC 结构,其密度为8.9g/cm 3,相对原子质量为63.546,求铜的原子半径。

刑事科学技术完整版

1.刑事科学技术的作用:①为立案提供客观依据②查明案件的初始情况③为确定侦查方向、范围提供依据④利用物证串并案件⑤甄别、印证其他证据 2.加层手印:当手接触客体,手上的附着物脱落附着于承受客体表面形成的手印为加层手印。 3.减层手印:当手接触客体,将客体表面的附着物沾起而形成的手印。 4.平面足迹:是指足迹造痕体与承痕体表面之间的物质转移所形成的只能反映造痕体表面凸起结构无明显立体感的足迹。 5.平面减层足迹:是指足迹造痕体与承痕体接触时,造痕体的凸起表面将承痕体表面的附着物质粘附起来而形成的平面足迹。 6.立体足迹:是指足迹造痕体与承痕体表面之间的物质转移所形成的能反映造痕体表面凹凸起结构具有明显立体感的足迹。 7.原始现场:是一个没有伪装、未被破坏、毫无变动的能够客观地反映出犯罪动机、目的、手段、方法、过程和行为结果的现场。 8.枪弹痕迹:是指从枪管发射弹头、弹壳上的枪支机件作用形成的痕迹及弹头击中物体所留下的弹道痕迹的总称。 9.枪弹贯通伤:弹头射入人体形成创道又射出体外的枪弹伤。此类刨伤有入口、出口和创管,有时有空腔效应。 10.侵彻:尤其指弹头钻入或穿透物体。其大小主要决定于弹头质量、弹头活力的大小和物质的性质。 11.工具伤痕:是指犯罪嫌疑人持工具破坏或侵害某种客体时,在接触部位发生塑性变形时形成的立体反映形象。 12.工具表面特征:多是一些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凸起点、线、面状的特征或凹

下的点、线、面状的特征。 13.变动现场:是指由于人为或者其他外来因素的原因,使现场的原始状态受到部分或者全部改变、破坏的犯罪现场。 14.刑事摄影内容:现场摄影、物证摄影、辨认摄影、检验摄影。 15.刑事摄影的种类:方位摄影、概貌摄影、重点部位摄影、细目摄影。 16.相向拍摄法:从相对的两个方向依次拍摄某一对象。 17.多向拍摄法:围绕被摄客体从三个或四个方向进行交叉拍攝的方法。 18.细目摄影原则:影像清晰、完整、不变形。 19.尸体辨认摄影种类:尸体的相貌摄影、全身衣着摄影、尸体特殊标记摄影。 20.检验摄影种类:分色摄影、紫外线摄影、红外线摄影、激光摄影。 21.物证摄影主要方法:原物大摄影、直接扩大摄影、脱影摄影、文件翻拍等方法。 22.比例拍摄法:在进行细目摄影时,为了标明被拍客体的实际尺寸而采取的拍摄方法。拍摄时,将比例尺置于被攝客体的同一平面上(注意将比例尺有细节分划的一侧朝向画面中心。但不能遮挡客体的原貌和特征),使摄轴垂直于被攝客体中心、镜头主面与客体表面平行.连同比例尺一并拍摄下来。可根据被摄客体的特点,分别选用黑白比例尺、彩色比例尺和透明比例尺。 23.微量物证分析:是采用理化检测手段,对物质的理化性质、微观结构,以及物质组份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1.手印乳突花纹的特点有三个特点: 人各不同;指各不同;终生基本不变。 2.乳突线纹的细节特征有哪九个 乳突纹线间局部的细小结构和具体形态,起点、终点、小点:<1mm、短棒:1-5mm、

材料科学基础练习题

练习题 第三章 晶体结构,习题与解答 3-1 名词解释 (a )萤石型和反萤石型 (b )类质同晶和同质多晶 (c )二八面体型与三八面体型 (d )同晶取代与阳离子交换 (e )尖晶石与反尖晶石 答:(a )萤石型:CaF2型结构中,Ca2+按面心立方紧密排列,F-占据晶胞中全部四面体空隙。 反萤石型:阳离子和阴离子的位置与CaF2型结构完全相反,即碱金属离子占据F-的位置,O2-占据Ca2+的位置。 (b )类质同象:物质结晶时,其晶体结构中部分原有的离子或原子位置被性质相似的其它离子或原子所占有,共同组成均匀的、呈单一相的晶体,不引起键性和晶体结构变化的现象。 同质多晶:同一化学组成在不同热力学条件下形成结构不同的晶体的现象。 (c )二八面体型:在层状硅酸盐矿物中,若有三分之二的八面体空隙被阳离子所填充称为二八面体型结构 三八面体型:在层状硅酸盐矿物中,若全部的八面体空隙被阳离子所填充称为三八面体型结构。 (d )同晶取代:杂质离子取代晶体结构中某一结点上的离子而不改变晶体结构类型的现象。 阳离子交换:在粘土矿物中,当结构中的同晶取代主要发生在铝氧层时,一些电价低、半径大的阳离子(如K+、Na+等)将进入晶体结构来平衡多余的负电荷,它们与晶体的结合不很牢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其它阳离子交换。 (e )正尖晶石:在AB2O4尖晶石型晶体结构中,若A2+分布在四面体空隙、而B3+分布于八面体空隙,称为正尖晶石; 反尖晶石:若A2+分布在八面体空隙、而B3+一半分布于四面体空隙另一半分布于八面体空隙,通式为B(AB)O4,称为反尖晶石。 3-2 (a )在氧离子面心立方密堆积的晶胞中,画出适合氧离子位置的间隙类型及位置,八面体间隙位置数与氧离子数之比为若干?四面体间隙位置数与氧离子数之比又为若干? (b )在氧离子面心立方密堆积结构中,对于获得稳定结构各需何种价离子,其中: (1)所有八面体间隙位置均填满; (2)所有四面体间隙位置均填满; (3)填满一半八面体间隙位置; (4)填满一半四面体间隙位置。 并对每一种堆积方式举一晶体实例说明之。 解:(a )参见2-5题解答。1:1和2:1 (b )对于氧离子紧密堆积的晶体,获得稳定的结构所需电价离子及实例如下: (1)填满所有的八面体空隙,2价阳离子,MgO ; (2)填满所有的四面体空隙,1价阳离子,Li2O ; (3)填满一半的八面体空隙,4价阳离子,TiO2; (4)填满一半的四面体空隙,2价阳离子,ZnO 。 3-3 MgO 晶体结构,Mg2+半径为0.072nm ,O2-半径为0.140nm ,计算MgO 晶体中离子堆积系数(球状离子所占据晶胞的体积分数);计算MgO 的密度。并说明为什么其体积分数小于74.05%?

刑事科学技术

刑事科学技术 讲 稿 西南政法大学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刑事案件与刑事科学技术 一、刑事案件 刑事案件,又叫刑事犯罪案件。是指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享有侦查权的机关(公安、国安、检察等)立案侦查处理或被害人自诉的,触犯刑律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案件。 刑案构成两个基本条件: 所发生事件必须是犯罪事实。即必须存在我国刑法规定的应予处罚的行为事实(作为和不作为),这些事实已经触犯了我国刑律应该追究刑事责任; 这种行为事实必须经过有侦查管辖权的国家侦查机关审查、立案、侦查的犯罪事实。 根据犯罪分子实施犯罪的行为过程,刑案存在的形式有三种: 1,预谋犯罪案件。 2,现行犯罪案件。 3,既遂犯罪案件。 根据诉讼程序,刑案可以分为公诉案件、自诉案件。 二、刑事侦查 是指侦查机关在刑事诉讼活动中,为了查明案情、收集证据、查缉犯罪人,依照法律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的总称。又被称为侦查、犯罪侦查。 1,它是国家的一项重要职能,只能由法定的侦查机关行使。 《宪法》、《刑诉法》规定三机关:国安、公安、检察的侦查部门和海关反走私犯罪侦查部门,分别行使各自职能范围内的侦察权,对各自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并侦查。 2,它是侦查机关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所采取的强制性措施。 专门调查工作主要指:勘验、检查、搜查、侦查实验、侦查辨认、询问证人、讯问犯罪嫌疑人等。其目的、方法、程序、结果都与一般性调查工作有严格区别。 侦查行为中的强制性措施仅限于刑诉法规定的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等只有侦察机关有权使用的措施。 1、侦查行为是一项法律行为,侦查活动只能依法进行。 《宪法》、《刑诉法》、《刑法》和部门法规。

材料科学基础复习题

第一章原子结构 一判断题 1.共价键是由两个或多个电负性相差不大的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而形成的化学键。 2. 范德华力既无方向性亦无饱和性,氢键有方向性但无饱和性。 3. 绝大多数金属均以金属键方式结合,它的基本特点是电子共有化。 4. 离子键这种结合方式的基本特点是以离子而不是以原子为结合单元。 5. 范德华力包括静电力、诱导力、但不包括色散力。 二、简答题 原子间的结合键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第二章晶体结构 一、填空 1.按晶体的对称性和周期性,晶体结构可分为7 空间点阵,14 晶系, 3 晶族。 2.晶胞是能代表晶体结构的最小单,描述晶胞的参数是 a ,b ,c ,α,β,γ。 3. 在立方,菱方,六方系中晶体之单位晶胞其三个轴方向中的两个会有相等的边长。 4. 方向族<111>的方向在铁的(101)平面上,方向族<110>的 方向在铁的(110)平面上。 5. 由hcp(六方最密堆积)到之同素异形的改变将不会产生体积的改变,而由体心最密堆积变成即会产生体积效应。 6. 晶体结构中最基本的结构单元为,在空间点阵中最基本的组元称之为。 7.某晶体属于立方晶系,一晶面截x轴于a/2、y轴于b/3、z轴于c/4,则该晶面的指标为 8. 硅酸盐材料最基本的结构单元是,常见的硅酸盐结构有、、、。 9. 根据离子晶体结构规则-鲍林规则,配位多面体之间尽可能和 连接。

二判断题 1.在所有晶体中只要(hkl)⊥(uvw)二指数必然相等。 2. 若在晶格常数相同的条件下体心立方晶格的致密度,原子半径都最小。 3. 所谓原子间的平衡距离或原子的平衡位置是吸引力与排斥力的合力最小的位置。 4.晶体物质的共同特点是都具有金属键。 5.若在晶格常数相同的条件下体心立方晶格的致密度,原子半径都最小。 6. 在立方晶系中若将三轴系变为四轴系时,(hkIl)之间必存在I=-(h+k)的关系与X1,X2,X3,X4间夹角无关。 7.亚晶界就是小角度晶界,这种晶界全部是由位错堆积而形成的。 8.面心立方与密排六晶体结构其致密度配位数间隙大小都是相同的,密排面上的堆垛顺序也是相同的。 9.柏氏矢量就是滑移矢量。 10.位错可定义为柏氏回路不闭合的一种缺陷,或说:柏氏矢量不为0的缺陷。 11.线缺陷通常指位错,层错和孪晶。 12实际金属中都存在着点缺陷,即使在热力学平衡状态下也是如此。 三选择题 1.经过1/2,1/2,1/2之[102]方向,也经过。 (a) 1,.0,2, (b) 1/2,0,1, (c) –1,0,-2, (d) 0, 0,0, (e) 以上均不是 2. 含有位置0,0,1之(112)平面也包含位置。 (a)1,0,0, (b)0,0,1/2, (c)1,0,1/2。 3.固体中晶体与玻璃体结构的最大区别在于。 (a)均匀性(b)周期性排列(c)各向异性(d)有对称性 4.晶体微观结构所特有的对称元素,除了滑移面外,还有 (a)回转轴(b)对称面(c)螺旋轴(d)回转-反映轴 5.按等径球体密堆积理论,最紧密的堆积形式是。 (a)bcc; (b)fcc; (c)hcp 6.在MgO离子化合物中,最可能取代化合物中Mg2+的正离子(已知各正离子半径 (nm)分别是:(Mg2+)0.066、(Ca2+)0.099、(Li+)0.066、(Fe2+)0.074)是_(c)____。 (a)Ca2+; (b)Li+; (c)Fe2+ 7.下对晶体与非晶体描述正确的是:

材料科学基础试题及答案考研专用

一、名词: 相图:表示合金系中的合金状态与温度、成分之间关系的图解。 匀晶转变:从液相结晶出单相固溶体的结晶过程。 平衡结晶:合金在极缓慢冷却条件下进行结晶的过程。 成分起伏:液相中成分、大小和位置不断变化着的微小体积。 异分结晶:结晶出的晶体与母相化学成分不同的结晶。 枝晶偏析:固溶体树枝状晶体枝干和枝间化学成分不同的现象。 共晶转变:在一定温度下,由—定成分的液相同时结晶出两个成分一定的固相的转变过程。 脱溶:由固溶体中析出另一个固相的过程,也称之为二次结晶。 包晶转变:在一定温度下,由一定成分的固相与一定成分的液相作用,形成另一个一定成分的固相的转变过程。 成分过冷:成分过冷:由液相成分变化而引起的过冷度。 二、简答: 1. 固溶体合金结晶特点? 答:异分结晶;需要一定的温度范围。 2. 晶内偏析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溶质平衡分配系数k0;溶质原子扩散能力;冷却速度。 3. 影响成分过冷的因素? 答:合金成分;液相内温度梯度;凝固速度。

三、书后习题 1、何谓相图?有何用途? 答:相图:表示合金系中的合金状态与温度、成分之间关系的图解。 相图的作用:由相图可以知道各种成分的合金在不同温度下存在哪些相、各个相的成分及其相对含量。 2、什么是异分结晶?什么是分配系数? 答:异分结晶:结晶出的晶体与母相化学成分不同的结晶。 分配系数:在一定温度下,固液两平衡相中溶质浓度之比值。 3、何谓晶内偏析?是如何形成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对金属性能有何影响,如何消除? 答:晶内偏析:一个晶粒内部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 形成过程:固溶体合金平衡结晶使前后从液相中结晶出的固相成分不同,实际生产中,液态合金冷却速度较大,在一定温度下扩散过程尚未进行完全时温度就继续下降,使每个晶粒内部的化学成分布均匀,先结晶的含高熔点组元较多,后结晶的含低熔点组元较多,在晶粒内部存在着浓度差。 影响因素:1)分配系数k0:当k0<1时,k0值越小,则偏析越大;当k0>1时,k0越大,偏析也越大。2)溶质原子扩散能力,溶质原子扩散能力大,则偏析程度较小;反之,则偏析程度较大。3)冷却速度,冷却速度越大,晶内偏析程度越严重。 对金属性能的影响:使合金的机械性能下降,特别是使塑性和韧性显著降低,

材料科学基础上复习题库

简答题 1?空间点阵与晶体点阵有何区别?晶体点阵也称晶体结构,是指原子的具体排列;而空间点阵则是忽略了原子的体积,而把它们抽象为纯几何点。 2?金属的3种常见晶体结构中,不能作为一种空间点阵的是哪种结构?密排六方结构。 3?原子半径与晶体结构有关。当晶体结构的配位数降低时原子半径如何变化?原子半径发生 收缩。这是因为原子要尽量保持自己所占的体积不变或少变,原子所占体积2人=原子的体积(4/3 n3r间隙体积),当晶体结构的配位数减小时,即发生间隙体积的增加,若要维持上述方程的平衡,则原子半径必然发生收缩。 4?在晶体中插入柱状半原子面时能否形成位错环?不能。因为位错环是通过环内晶体发生滑 移、环外晶体不滑移才能形成。 5?计算位错运动受力的表达式为,其中是指什么?外力在滑移面的滑移方向上的分切应力。6?位错受力后运动方向处处垂直于位错线,在运动过程中是可变的,晶体作相对滑动的方向 应是什么方向?始终是柏氏矢量方向。 7. 位错线上的割阶一般如何形成?位错的交割。 8?界面能最低的界面是什么界面?共格界面。 9?小角度晶界都是由刃型位错排成墙而构成的”这种说法对吗?否,扭转晶界就由交叉的 同号螺型位错构成 10.为什么只有置换固熔体的两个组元之间才能无限互溶,而间隙固熔体则不能?这是因为形成固熔体时,熔质原子的熔入会使熔剂结构产生点阵畸变,从而使体系能量升高。熔质与熔剂原子尺寸相差越大,点阵畸变的程度也越大,则畸变能越高,结构的稳定性越低,熔解度越小。一般来说,间隙固熔体中熔质原子引起的点阵畸变较大,故不能无限互溶,只能有 限熔解。 综合题 1. 作图表示立方晶体的(123) ( 0 -1 -2) (421)晶面及卜102]卜211][346]晶向。 2. 写出立方晶体中晶向族<100>, <110>, <111>等所包括的等价晶向。 3. 写出立方晶体中晶面族{100}, {110}, {111}, {112}等所包括的等价晶面。 4. 总结3种典型的晶体结构的晶体学特征。 5. 在立方晶系中画出以[001]为晶带轴的所有晶面。 6. 面心立方晶体的(100),(110),(111)等晶面的面间距和面密度,并指出面间距最大的面。 7. Ni的晶体结构为面心立方结构,其原子半径为r =0.1243求Ni的晶格常数和密度。 8. Mo的晶体结构为体心立方结构,其晶格常数a=0.3147nm,试求Mo的原子半径r。 9. 在Fe中形成1mol空位的能量为104. 67kJ,试计算从20C升温至850C时空位数目增加多少倍? 10. 判断下列位错反应能否进行。 1) a/2[10-1]+a/6卜121]宀a/3[11-1] 2) a[100]宀a/2[101]+a/2[10-1] 3) a/3[112]+a/2[111] 宀a/6{1]1 4) a[100] a/2[111]+a/2[1-1-1] 11. 若面心立方晶体中有b=a/2[-101]的单位位错及b=a/6[12-1]的不全位错,此二位错相遇 产生位错反应。 1) 问此反应能否进行?为什么? 2) 写出合成位错的柏氏矢量,并说明合成位错的类型。 12. 已知柏氏矢量b=0.25nm,如果对称倾侧晶界的取向差=1及10°求晶界上位错之间的距 离。从计算结果可得到什么结论? 13. ①计算fee和bee晶体中四面体间隙及八面体间隙的大小(用原子半径尺表示),并注明间

刑事图像技术复习题(1)

刑事图像技术复习题 1、什么就是刑事图像技术、其内容就是什么? 刑事图象技术就是由刑事照相技术而发展起来,由刑事照相、刑事录相、刑事图象处理这三项技术而组成得一门学科. 刑事图象技术就是侦查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运用影像技术,记录、显现与检验与犯罪有关客体得一项专门活动. 2、摄影术、数码摄影就是由谁发明得、小孔成像就是由谁最早发现得? 法国1839年法国L、J、M、达盖尔创造出“银版摄影法”摄影术从此照相技术开始出现. 第一张数码照片(1957年)。拉塞尔·基尔施就是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得电脑工程师,她开发研制了利用数据线将相机与电脑相连上传照片得技术。照片上得小孩就是基尔施三个月大得儿子瓦尔登。 我国战国时期墨子发现了针孔成像现象,并记录于《墨经》第三条。 光线通过针孔能形成一个倒立得实像。 3、什么就是单反相机,其优点就是什么? ,兼作取景镜头. 优点: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由于使用五棱镜取景,取景瞧到得像与景物方位完全一致,因而取景非常方便,没有视差.摄影者还可根据需要更换各种镜头。 缺点: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得物镜同时兼作取景镜头,但就是在快门开启时,由于反光镜抬起让开光路,因此会有瞬间不能瞧到被摄对象得神态。 4、照相机镜头得种类有那些 1、鱼眼镜头 大于等于180度镜头。 2、广角镜头(短焦距) 视角在60—90度之间. 3、标准镜头 视角约50度,与人正常视角相一致。通常情况下,相机都配标准镜头.能保持物体真实性,并有极好光学性能。镜头焦距通常为50mm或58mm。 3、长焦镜头(望远镜头) 视角小、景深短、放大率大。 5、变焦镜头 就是一种焦距值可以一定范围内灵活变化得镜头。这种镜头更方便。变焦镜头变焦比越大,成像质量越差。 5、什么就是景深、景深得作用、如何控制深 (一)景深概念 指在感光胶片上形成清晰影像得被摄景物得纵长深度,也就就是被摄物结像得清晰范围。 (二)景深原理

材料科学基础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请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材料按照使用性能,可分为结构材料和 。 A. 高分子材料; B. 功能材料; C. 金属材料; D. 复合材料。 2、在下列结合键中,不属于一次键的是: A. 离子键; B. 金属键; C. 氢键; D. 共价键。 3、材料的许多性能均与结合键有关,如大多数金属均具有较高的密度是由于: A. 金属元素具有较高的相对原子质量; B. 金属键具有方向性; C. 金属键没有方向性; D.A 和C 。 3、下述晶面指数中,不属于同一晶面族的是: A. (110); B. (101); C. (011- );D. (100)。 4、 面心立方晶体中,一个晶胞中的原子数目为: A. 2; B. 4; C. 6; D. 14。 5、 体心立方结构晶体的配位数是: A. 8; B.12; C. 4; D. 16。 6、面心立方结构晶体的原子密排面是: A. {111}; B. {110}; C. (100); D. [111]。 7、立方晶体中(110)和(211)面同属于 晶带 A. [110]; B. [100]; C. [211]; D. [--111]。 6、体心立方结构中原子的最密排晶向族是: A. <100>; B. [111]; C. <111>; D. (111)。 6、如果某一晶体中若干晶面属于某一晶带,则: A. 这些晶面必定是同族晶面; B. 这些晶面必定相互平行; C. 这些晶面上原子排列相同; D. 这些晶面之间的交线相互平行。 7、金属的典型晶体结构有面心立方、体心立方和密排六方三种,它们的晶胞中原子数分别为:A. 4, 2, 6; B. 6, 2, 4; C. 4, 4, 6; D. 2, 4, 6 7、在晶体中形成空位的同时又产生间隙原子,这样的缺陷称为: A. 肖脱基缺陷; B. 弗兰克缺陷; C. 线缺陷; D. 面缺陷 7、两平行螺旋位错,当柏氏矢量同向时,其相互作用力:

完整版材料科学基础复习题

名词解释 1. 空间点阵:是表示晶体结构中质点周期性重复规律得几何图形. 2. 同素异构:是指某些元素在t和p变化时,晶体结构发生变化得特征. 3. 固溶体:当一种组分(溶剂)内溶解了其他组分(溶质)而形成的单一、均匀的晶态固体,其晶体结构保持溶剂组元的晶体结构时,这种相就称固溶体。 4. 电子浓度:固溶体中价电子数目e 与原子数目之比。 5. 间隙固溶体:溶质原子溶入溶剂间隙形成的固溶体 6. 晶胞: 能完全反映晶格特征得最小几何单元 7. 清洁表面:是指不存在任何吸附、催化反应、杂质扩散等物理化学效应得表面,这种表面的化学组成与体内相同,但周期结构可以不同于体内。 8. 润湿:是一种流体从固体表面置换另一种流体的过程。 9. 表面改性:是利用固体表面的吸附特性,通过各种表面处理来改变固体表面得结构和性质以适应各种预期要求。 10. 晶界:凡结构相同而取向不同的晶体相互接触,其接触面称为晶界。 11. 相平衡:一个多相系统中,在一定条件下,当每一相的生成速度与它的消失速度相等时,宏观上没有任何物质在相间传递,系统中每一个相的数量均不随时间而变化,这时系统便达到了相平衡。 12. 临界晶胚半径rk :新相可以长大而不消失的最小晶胚半径. 13.枝晶偏析: 固溶体非平衡凝固时不同时刻结晶的固相成分不同导致树枝晶内成分不均匀的现象(或树枝晶晶轴含高熔点组元较多,晶枝间低熔点组元较多的现象). 14. 扩散:由构成物质的微粒得热运动而产生得物质迁移现象。扩散的宏观表现为物质的定向输送。 15. 反应扩散: 在扩散中由于成分的变化,通过化学反应而伴随着新相的形成(或称有相变发生)的扩散过程称为“反应扩散”,也称为“相变扩散。 16. 泰曼温度:反应开始温度远低于反应物熔点或系统低共熔温度,通常相当于一种反应物开始呈现显著扩散作用的温度,此温度称为泰曼温度或烧结温度。 18. 相变:随自由能变化而发生的相的结构变化。 19. 什么是相律:表示材料系统相平衡得热力学表达式,具体表示系统自由能、组元数和相数之间得关系。 20. 二次再结晶:指少数巨大晶粒在细晶消耗时成核长大得过程,又称晶粒异常长大和晶粒不连续生长。 21. 均匀成核:组成一定,熔体均匀一相,在结晶温度下析晶,发生在整个熔体内部,析出物质组成与熔体一致。 22. 固溶强化:溶质原子加入到溶剂原子中形成固溶体,固溶体在 23. 相:化学成分相同,晶体结构相同并有界面与其他部分分开的均匀组成部分。 24. 过冷度: 实际开始结晶温度与理论结晶温度之间的差。 25. 固态相变:固态物质在温度、压力、电场等改变时,从一种组织结构转变成另一种组织结构。 26. 稳定分相:分相线和液相线相交(分相区在液相线上), 分相后两相均为热力学的稳定相。 27. 马氏体相变:一个晶体在外加应力的作用下通过晶体的一个分立体积的剪切作用以极迅速的速率而进行的相变。 28. 无扩散型固态相变:在相变过程中并不要求长程扩散,只需要原子作一些微量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硕士研究生考试《刑事技术综合(刑事科学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硕士研究生考试 《刑事技术综合(刑事科学技术)》考试大纲 (2019年12月) Ⅰ.考查目标 全面了解刑事科学技术所包含的痕迹检验技术、文件检验技术、声像资料检验技术的具体研究对象及自身特点;具体掌握各类研究对象的概念、检验鉴定程序、检验鉴定技术方法以及检验鉴定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8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 1.简答题,共50分。 2.论述题,共30分。 Ⅲ.考查内容 第四章人体痕迹检验 一、手印检验 1、手纹的种类与特征 2、现场手印的发现、显现与提取 3、手印检验

4、指纹自动识别技术 二、足迹检验 1、足迹检验概述 2、足迹特征 3、现场足迹的勘验 三、牙齿痕迹检验 1、牙齿的生理结构 2、牙齿痕迹的形成与特征 3、牙齿痕迹的提取与检验 第五章器械痕迹检验 一、工具痕迹 1、工具痕迹概述 2、常见工具痕迹及特征 3、工具痕迹现场勘验 4、工具痕迹分析与利用 二、枪弹痕迹检验 1、枪弹 2、枪支 3、射击弹头弹壳痕迹 4、枪击案件现场勘验 第六章其他痕迹检验一、车辆痕迹检验

1、车辆与轮胎 2、车辆痕迹特征 3、车辆痕迹的勘查与分析 二、纺织物痕迹检验 1、织物组织结构检验 2、绳索、绳结检验 3、纺织物痕迹检验 三、玻璃破碎痕迹检验 1、玻璃的性质及破碎原理 2、玻璃破碎裂纹特征 3、玻璃破碎痕迹的勘查、分析与鉴定 四、整体分离痕迹检验 1、分离痕迹的形成与结构 2、分离痕迹特征 3、分离痕迹的勘查与鉴定 五、锁匙痕迹检验 1、弹子锁的种类、结构与开闭锁原理 2、常见的非正常开锁方法 3、锁具加工痕迹与开锁痕迹 4、原配钥匙复制痕迹 5、锁匙痕迹鉴定 六、爆炸痕迹勘验

【考研】材料科学基础试题库答案

Test of 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Science 材料科学基础试题库 郑举功编

东华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一、填空题 0001.烧结过程的主要传质机制有_____、_____、_____ 、_____,当烧结分别进行四种传质时,颈部增长x/r与时间t的关系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_____。 0002.晶体的对称要素中点对称要素种类有_____、_____、_____ 、_____ ,含有平移操作的对称要素种类有_____ 、_____ 。 0003.晶族、晶系、对称型、结晶学单形、几何单形、布拉菲格子、空间群的数目分别是_____、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 0004.晶体有两种理想形态,分别是_____和_____。 0005.晶体是指内部质点排列的固体。 0006.以NaCl晶胞中(001)面心的一个球(Cl-离子)为例,属于这个球的八面体空隙数为,所以属于这个球的四面体空隙数为。 0007.与非晶体比较晶体具有自限性、、、、和稳定性。 0008.一个立方晶系晶胞中,一晶面在晶轴X、Y、Z上的截距分别为2a、1/2a 、2/3a,其晶面的晶面指数是。 0009.固体表面粗糙度直接影响液固湿润性,当真实接触角θ时,粗糙度越大,表面接触角,就越容易湿润;当θ,则粗糙度,越不利于湿润。 0010.硼酸盐玻璃中,随着Na2O(R2O)含量的增加,桥氧数,热膨胀系数逐渐下降。当Na2O含量达到15%—16%时,桥氧又开始,热膨胀系数重新上升,这种反常现象就是硼反常现象。 0011.晶体结构中的点缺陷类型共分、和三种,CaCl2中Ca2+进入到KCl间隙中而形成点缺陷的反应式为。 0012.固体质点扩散的推动力是________。 0013.本征扩散是指__________,其扩散系数D=_________,其扩散活化能由________和_________ 组成。0014.析晶过程分两个阶段,先______后______。 0015.晶体产生Frankel缺陷时,晶体体积_________,晶体密度_________;而有Schtty缺陷时,晶体体积_________,晶体密度_________。一般说离子晶体中正、负离子半径相差不大时,_________是主要的;两种离子半径相差大时,_________是主要的。 0016.少量CaCl2在KCl中形成固溶体后,实测密度值随Ca2+离子数/K+离子数比值增加而减少,由此可判断其缺陷反应式为_________。 0017.Tg是_________,它与玻璃形成过程的冷却速率有关,同组分熔体快冷时Tg比慢冷时_________ ,淬冷玻璃比慢冷玻璃的密度_________,热膨胀系数_________。 0018.同温度下,组成分别为:(1) 0.2Na2O-0.8SiO2 ;(2) 0.1Na2O-0.1CaO-0.8SiO2 ;(3) 0.2CaO-0.8SiO2 的三种熔体,其粘度大小的顺序为_________。 0019.三T图中三个T代表_________, _________,和_________。 0020.粘滞活化能越_________ ,粘度越_________ 。硅酸盐熔体或玻璃的电导主要决定于_________ 。 0021.0.2Na2O-0.8SiO2组成的熔体,若保持Na2O含量不变,用CaO置换部分SiO2后,电导_________。0022.在Na2O-SiO2熔体中加入Al2O3(Na2O/Al2O3<1),熔体粘度_________。 0023.组成Na2O . 1/2Al2O3 . 2SiO2的玻璃中氧多面体平均非桥氧数为_________。 0024.在等大球体的最紧密堆积中,六方最紧密堆积与六方格子相对应,立方最紧密堆积与_______ 相对应。0025.在硅酸盐晶体中,硅氧四面体之间如果相连,只能是_________方式相连。

刑事科学技术课程学习大纲.doc

《刑事科学技术》教学大纲 适用法医学专业 一、课程简介 刑事科学技术是指公安、司法机关依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收集、检验和鉴定与犯罪活动有关的物证,为侦查、起诉、审判工作提供线索和证据的专门技术手段。 刑事科学技术是法医师必须熟悉,但不专门从事的技术工作,是法医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内容,因此,是法医学专业必修课程。主要包括:①刑事科学技术的一般方法;②刑事案件现场勘查;③刑事摄影;④手印、足迹、枪弹痕迹、工具痕迹、笔迹、印刷文件、污损文件等检验;⑤言语识别、相貌识别和人相鉴定以及微量物证分析等。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刑事科学技术的种属鉴别和同一认定,掌握痕迹检验及刑事摄影的基本概念、基本操作,熟悉刑事案件现场勘查技术,熟悉文件检验、刑事化验的基本过程;同时要求比较系统的理解法医学与刑事科学技术的关系,能够运用学到的理论与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初步的办案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帮助法医学专业本科生熟悉刑事科学技术的对象、任务、作用和基本内容;了解法医学和刑事科学技术的关系,便于在法医学检案工作中着眼于全案的客观实际,把法医检验置于案件侦破工作的大系统之中,充分发现和利用人身伤亡案件中的各种物证、书证,为侦查、起诉、审判提供充分、有力的线索和证据。 为了使学生系统和牢固地掌握刑事科学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根据法医学专业本科教学基本要求,依据国家教委规划教材,结合实践经验和体会,编写本大纲。 二、课程目标 (一)基本理论知识 1.通过介绍刑事科学技术的基本概念、一般方法和鉴定工作程序,从而掌握刑事科学技术的种属鉴别和同一认定;熟悉刑事科学技术所研究的对象、任务、作用及其内容;了解法医与刑事科学技术的关系。

公安基础知识试题与答案

公安基础知识试题与答案 导语:《公安基础知识》是各省市公安机关考试录用人民警察(招警考试)的理想参考教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公安基础知识试题与答案,欢迎阅读。 一、单选题(40题40分) 1现行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 )以上的多数通过。 A.2/5 B.2/3 C.1/3 D.3/5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现行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 2边防警察实行( )。 A.聘任兵役制 B.义务兵役制 C.职业兵役制 D.志愿兵役制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口9个城市进行了边防检查职业化改革试点,由兵役制改为职业制人民警察。 3( )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基础。 A.牢固树立宗旨意识 B.牢固树立服务意识 C.牢固树立公仆意识 D.牢固树立民生意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基础。 4下列不属于刑事警察的主要职责的是( )。 A.依法进行公开的、秘密的专门调查和运用刑事科学技术手段,揭露和打击刑事犯罪 B.运用公开管理手段、秘密力量,依靠人民群众联防控制社会上的复杂场所,限制和缩小犯罪分子的活动空间 C.发动群众参加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等工作 D.研究犯罪分子的活动规律,防范刑事犯罪活动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刑事警察的主要职责是:依法进行公开的、秘密的专门调查和运用刑事科学技术,揭露和打击刑事犯罪;运用公开管理手段、秘密力量和群众联防控制社会上的复杂

材料科学基础试卷(一)与答案

材料科学基础试卷(一) 一、概念辨析题(说明下列各组概念的异同。任选六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 晶体结构与空间点阵 2 热加工与冷加工 3 上坡扩散与下坡扩散 4 间隙固溶体与间隙化合物 5 相与组织 6 交滑移与多滑移 7 金属键与共价键8 全位错与不全位错9 共晶转变与共析转变 二、画图题(任选两题。每题6分,共12分) 1 在一个简单立方晶胞内画出[010]、[120]、[210]晶向和(110)、(112)晶面。 2 画出成分过冷形成原理示意图(至少画出三个图)。 3 综合画出冷变形金属在加热时的组织变化示意图和晶粒大小、内应力、强度和塑性变化趋势图。 4 以“固溶体中溶质原子的作用”为主线,用框图法建立与其相关的各章内容之间的联系。 三、简答题(任选6题,回答要点。每题5分,共30 分) 1 在点阵中选取晶胞的原则有哪些? 2 简述柏氏矢量的物理意义与应用。 3 二元相图中有哪些几何规律? 4 如何根据三元相图中的垂直截面图和液相单变量线判断四相反应类型? 5 材料结晶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6 细化材料铸态晶粒的措施有哪些? 7 简述共晶系合金的不平衡冷却组织及其形成条件。 8 晶体中的滑移系与其塑性有何关系? 9 马氏体高强度高硬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0 哪一种晶体缺陷是热力学平衡的缺陷,为什么? 四、分析题(任选1题。10分) 1 计算含碳量w=0.04的铁碳合金按亚稳态冷却到室温后,组织中的珠光体、二次渗碳体和莱氏体的相对含量。 2 由扩散第二定律推导出第一定律,并说明它们各自的适用条件。 3 试分析液固转变、固态相变、扩散、回复、再结晶、晶粒长大的驱动力及可能对应的工艺条件。 五、某面心立方晶体的可动滑移系为(111) [110].(15分) (1) 指出引起滑移的单位位错的柏氏矢量. (2) 如果滑移由纯刃型位错引起,试指出位错线的方向. (3) 如果滑移由纯螺型位错引起,试指出位错线的方向. (4) 在(2),(3)两种情况下,位错线的滑移方向如何? (5) 如果在该滑移系上作用一大小为0.7MPa的切应力,试确定单位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线受力的大小和方向。(点阵常数a=0.2nm)。 六、论述题(任选1题,15分) 1 试论材料强化的主要方法、原理及工艺实现途径。 2 试论固态相变的主要特点。 3 试论塑性变形对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材料科学基础2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材料科学基础2复习题及部分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再结晶:指经冷变形的金属在足够高的温度下加热时,通过新晶粒的形核及长大,以无畸变的等轴晶粒取代变形晶 粒的过程。 2、交滑移:在晶体中,出现两个或多个滑移面沿着某个共同的滑移方向同时或交替滑移。 3、冷拉:在常温条件下,以超过原来屈服点强度的拉应力,强行拉伸聚合物,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达到提高其屈服点 强度和节约材料为目的。(《笔记》聚合物拉伸时出现的细颈伸展过程。) 4、位错:指晶体材料的一种内部微观缺陷,即原子的局部不规则排列(晶体学缺陷)。(《书》晶体中某处一列或者若 干列原子发生了有规律的错排现象) 5、柯氏气团:金属内部存在的大量位错线,在刃型位错线附近经常会吸附大量的异类溶质原子(大小不同吸附的位 置有差别),形成所谓的“柯氏气团”。(《书》溶质原子与位错弹性交互作用的结果,使溶质原子趋于聚集在位错周围,以减小畸变,降低体系的能量,使体系更加稳定。) 6、位错密度:单位体积晶体中所含的位错线的总长度或晶体中穿过单位截面面积的位错线数目。 7、二次再结晶:晶粒的不均匀长大就好像在再结晶后均匀、细小的等轴晶粒中又重新发生了再结晶。 8、滑移的临界分切应力:滑移系开动所需要的最小分切应力。(《书》晶体开始滑移时,滑移方向上的分切应力。) 9、加工硬化:金属材料在再结晶温度以下塑性变形时强度和硬度升高,而塑性和韧性降低的现象,又称冷作硬 化。(《书》随塑性变形的增大,塑性变形抗力不断增加的现象。) 10、热加工:金属铸造、热扎、锻造、焊接和金属热处理等工艺的总称。(《书》使金属在再结晶温度以上发生加 工变形的工艺。) 11、柏氏矢量:是描述位错实质的重要物理量。反映出柏氏回路包含的位错所引起点阵畸变的总积累。(《书》揭 示位错本质并描述位错行为的矢量。)反映由位错引起的点阵畸变大小的物理量。 12、多滑移:晶体的滑移在两组或者更多的滑移面(系)上同时进行或者交替进行。 13、堆垛层错:晶体结构层正常的周期性重复堆垛顺序在某二层间出现了错误,从而导致的沿该层间平面(称为 层错面)两侧附近原子的错排的一种面缺陷。 14、位错的应变能:位错的存在引起点阵畸变,导致能量增高,此增量称为位错的应变能。 15、回复:发生形变的金属或合金在室温或不太高的温度下退火时,金属或合金的显微组织几乎没有变化,然而性能 却有程度不同的改变,使之趋近于范性形变之前的数值的现象。(《书》指冷变形金属加热时,尚未发生光学显微组织变化前(即再结晶前)的微观结构及性能的变化过程。) 16、全位错:指伯氏矢量为晶体点阵的单位平移矢量的位错。 17、弗兰克尔空位:当晶体中的原子由于热涨落而从格点跳到间隙位置时,即产生一个空位和与其邻近的一个间 隙原子,这样的一对缺陷——空位和间隙原子,就称为弗兰克尔缺陷。(《书》存在能量起伏的原子摆脱周围原子的约束而跳离平衡位置进入点阵的间隙中所形成的空位(原子尺度的空洞)。) 18、层错能:单位面积层错所增加的能量。(《书》产生单位面积层错所需要的能量。) 19、表面热蚀沟:金属长时间加热时,与表面相交处因张力平衡而形成的热蚀沟。(《书》金属在高温下长时间加热时, 晶界与金属表面相交处为了达到表面张力间的平衡,通过表面扩散产生的热蚀沟。) 20、动态再结晶:金属在热变形过程中发生的再结晶。 二、填空题 1、两个平行的同号螺位错之间的作用力为排斥力,而两个平行的异号螺位错之间的作用力为吸引力。 2、小角度晶界能随位向差的增大而增大;大角度晶界能与位向差无关。 3、柏氏矢量是一个反映由位错引起的点阵畸变大小的物理量;该矢量的模称为位错强度。 4、金属的层错能越低,产生的扩展位错的宽度越宽,交滑移越难进行。 5、螺型位错的应力场有两个特点,一是没有正应力分量,二是径向对称分布。 6、冷拉铜导线在用作架空导线时,应采用去应力退火,而用作电灯花导线时,则应采用再结晶退火。 7、为了保证零件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热加工时应控制工艺使流线与零件工作时受到的最大拉应力的方向一致,而与外加的切应力方向垂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