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叶烘烤技术的指南

合集下载

各部位烟叶烘烤技术要点

各部位烟叶烘烤技术要点

各部位烟叶烘烤技术要点烟叶的烘烤是烟叶加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够有效地改变烟叶的化学成分和风味特性。

各部位烟叶的烘烤技术要点如下:1.根部烟叶的烘烤:根部烟叶较为薄嫩,容易失水和发霉。

烘烤时应控制温度在38-42摄氏度之间,烘烤时间约为10-12小时,使其叶面温度逐渐上升。

初始阶段应保持相对湿度在80%,后期逐渐降低至65-70%。

烘烤后的根部烟叶应呈现淡黄色,有清香气息。

2.茎叶烟叶的烘烤:茎叶烟叶的主要部位为中脉和叶柄,其含水量较高,容易产生霉变。

烘烤时应控制温度在38-42摄氏度之间,烘烤时间约为18-20小时。

初始阶段应保持相对湿度在85%,后期逐渐降低至65-70%。

烘烤后的茎叶烟叶表面应呈现深黄色,有独特的茎叶香气。

3.中叶烟叶的烘烤:中叶烟叶的主要部位为叶片,其含水量较高,容易产生霉变。

烘烤时应控制温度在40-45摄氏度之间,烘烤时间约为24-26小时。

初始阶段应保持相对湿度在85%,后期逐渐降低至65-70%。

烘烤后的中叶烟叶应呈现金黄色,有浓郁的果香气息。

4.顶叶烟叶的烘烤:顶叶烟叶的主要部位为叶片,其含水量较高,容易产生霉变。

烘烤时应控制温度在45-50摄氏度之间,烘烤时间约为30-32小时。

初始阶段应保持相对湿度在85%,后期逐渐降低至65-70%。

烘烤后的顶叶烟叶应呈现金黄色,有浓郁的花香气息。

5.烟梗烘烤:烟梗是烘烤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的部位,因为烟梗内含有较高的水分和糖分,容易导致霉变。

烘烤时应将烟梗均匀摊放在烘烤炉中,控制温度在50-55摄氏度之间,烘烤时间约为36-38小时。

初始阶段应保持相对湿度在85%,后期逐渐降低至60-65%。

烘烤后的烟梗应呈现棕色,无霉变现象。

总的来说,各部位烟叶的烘烤要点包括控制温度、湿度和烘烤时间,使烟叶能够均匀受热,达到理想的烘烤效果。

同时,烘烤后的烟叶应具备相应的颜色和香气特性,符合市场需求。

各部位烟叶的烘烤技术要点需要根据具体的烟叶品种和加工工艺进行调整,以保证烟叶的品质和口感。

烟叶烘烤关键技术要点

烟叶烘烤关键技术要点

烟叶烘烤关键技术要点1. 选好烟叶可太重要啦!就像挑选手下的精兵强将一样,你得仔细着点呀!你想想看,要是一开始就选了不好的烟叶,那后面再怎么努力烘烤能好到哪儿去呢?例子:咱可不能随随便便就把那些不咋样的烟叶拿来烤,得选那些长得饱满、色泽好的,这才是成功的第一步嘞!2. 温度控制那可是关键中的关键呀!这就好比掌握火候做饭,得恰到好处才行!温度太高,烟叶全给烤焦了;温度太低,又达不到效果。

例子:你说要是做饭火大了是不是就容易糊锅呀,烘烤烟叶也是一个道理呀,可得小心把握这个温度呀!3. 湿度调节也不能马虎呀!这就好像咱身体需要适宜的环境一样重要!湿度太大或太小,都会影响烟叶的质量哟。

例子:你想想如果环境太潮湿或太干燥咱是不是会不舒服呀,烟叶也是一样的呀,得给它合适的湿度。

4. 通风也很关键呢,不然怎么让烟叶舒舒服服地烘烤呀!这就像人要呼吸新鲜空气似的!不好好通风,那不得憋坏啦。

例子:你在一个不通风的地方待久了是不是憋闷得慌呀,烟叶也需要良好的通风呀!5. 时间把控可要精准呀!可不能太短或太长了,就像跑步比赛,得掌握好节奏呀!太短了烟叶没烘好,太长了又会受损。

例子:跑步要是太快或太慢都不行对不对,烘烤烟叶的时间也是一样的道理呀!6. 烟叶的摆放也有讲究呢,不能乱摆一通!就像把东西整理整齐一样,要让它们都有合适的位置。

例子:你看你房间要是东西胡乱摆放多乱呀,烟叶也是要好好摆放才能烘烤得更好哟。

7. 时刻关注烟叶的变化,这可太重要啦!就如同关心好朋友的状态一样,稍有不对就得赶紧调整。

例子:要是你的好朋友有点不舒服你是不是会马上关心呀,对烟叶也是这样的呀。

8. 烘烤完成后也不能大意呀!要好好检查检查,这就像考试结束后再检查一遍试卷一样。

例子:考试完你都会检查一下吧,烘烤完烟叶也得认真检查呀,确保质量棒棒的呢!我觉得呀,要想烤出好的烟叶,这些关键技术要点一个都不能忽视,必须认认真真地去做,这样才能得到让人满意的成果呀!。

烟叶烘烤技术

烟叶烘烤技术

烟叶烘烤技术近年来,随着先进生产技术的引进和烟农素质的不断提高,我国烟叶的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这是生产优质烟叶的基础。

田间获得的优质叶片,如果没有科学的调制过程与之配合,也很难生产出色香味俱佳的优质烤烟。

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讲,烟叶烘烤调制过程是生产优质烟叶的关键步骤。

科学的烘烤调制技术是以烟叶的成熟采收、烤房的标准化建设以及科学的三段式烘烤工艺为基础的。

一、烟叶的成熟采收(一)成熟采收原则。

根据烟叶田间长势长相,下部叶适时早收,&127;掌握成熟标准宜宽;中部叶适熟采收,掌握成熟标准宜严;上部叶充分成熟采收,宜4~6片叶成熟集中一次采收,严禁顶部仅留1~2片叶作最后一炕收烤。

烟叶采收后不曝晒、不挤压,确保鲜烟质量。

(二)成熟的一般标准。

烟叶颜色(主体色)由绿色转为黄绿色;叶脉变白发亮;叶片下垂,自然弯曲弓形,叶边下卷,茎叶角度增大;叶面出现成熟斑,茸毛脱落。

下部叶以绿色稍有消退为度;中部叶成熟时要明显落黄,上部叶成熟时田间表现为黄灿灿、亮堂堂。

后发晚熟或贪青晚熟的烟叶,应根据叶龄特征,适时采收。

(三)采收时间。

采收时间宜在早上和上午进行,以利对成熟度识别。

旱天采露水烟,以利保湿变黄。

烟叶成熟后,若遇降雨,可在雨后立即采收,以防返青。

若降雨时间较长并出现了返青烟,应等其重新落黄后再行采收。

(四)合理编竿装炕。

1、绑竿,要分类编竿,确保同竿同质。

按1.5米长标准竿计,&127;每竿编烟50~60撮,即100~120片,每撮烟叶背对背。

大叶片、含水量大的叶片和中下部叶片,编烟数量要减少;小叶片,含水量小的叶片和上部叶,编烟的密度增加。

2、配炕与装炕a、配炕为确保同一炕烟叶变黄和干燥一致,同一座烟炕内要装同一品种、同样栽培管理和营养发育水平的烟叶。

b、装烟装烟要上下棚一致,同棚均匀,严禁拥挤,以利于通风。

以竿距20~25厘米为宜,底棚挂置成熟度稍低一点的烟叶。

自然环境湿度较大,水分较高的烟叶以及下部烟叶,装烟密度适当减稀;天气比较干旱,烟叶水分含量较低,或者是上部烟叶,装烟密度可适当加密。

秋后烟叶烘烤技术要点

秋后烟叶烘烤技术要点

秋后烟叶烘烤技术要点
秋后烟叶烘烤是烟草加工的关键步骤之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烟草的成色和品质。

下面是秋后烟叶烘烤技术要点:
1. 选择适宜的烘烤时间:一般来说,秋季气温较低,烟叶烘烤时间较长,应根据当地气候和环境条件确定适宜的烘烤时间。

2. 控制烘烤温度和湿度:烘烤温度和湿度是叶片烘烤的两个主要因素,应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

烤房内温度一般控制在50℃-60℃,湿度控制在55%-60%。

3. 细心照料,防止烤房火灾:烤房中一定要有专人值班看管,注意烤房内的情况。

一旦发现火情或其它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

4. 加强烟叶通风:烟叶烘烤过程中要加强通风,保证烤房内空气流通,避免产生霉变、变质等问题。

5. 确保烤房内的清洁卫生:烤房内要保持清洁卫生,防止灰尘和杂菌对烟叶的污染。

总之,秋后烟叶烘烤技术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需要技术人员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高。

同时,也需要烟农们在实际生产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以确保烟叶的品质。

烟叶烘烤技术指南

烟叶烘烤技术指南

烟叶烘烤技术指南烟叶烘烤调制就是要将烟草在全部农艺过程中形成和积累的优良形状充分显露发挥出来,是生产优质烟叶至关重要的技术环节,也是我国目前生产水平下最薄弱的环节,甚至成了增进烟叶内在和外观品质制约因素。

科学的烘烤调制是一个完整的技术体系,包括烟叶适时成熟采收、准确落实三段式烘烤工艺和烤房标准化建设等诸多方面。

1 烟叶的成熟采收技术指南1.1 对烟叶成熟度的正确认识与理解象普通农作物和果蔬一样,成熟度是一个质量概念,或者就是质量的代意词。

但是,烟叶成熟度又有田间生长发育成熟度和烘烤成熟度(分级成熟度)两重意义。

烟叶要获得好的质量,既要在田间长熟,还要通过烘烤烤熟,二者缺一不可。

落实一切生产技术措施,确保烟叶长熟和采收成熟度一致的叶片,是烘烤成功和生产高质量烟叶的基础,长熟的标志是适时表现出特有的农艺特征;烤熟是对烟叶产品的最终质量要求,标志是不但要烤黄,而且要烤香。

成熟度是烟叶生产全过程的技术中心。

真正实现营养平衡的烟田,烟株个体和群体生长均衡,适时表现应有的熟相特征,烟叶成熟期相对比较集中,耐成熟,每次采收叶片数量要有3~4片,一株烟很可能5次左右采烤完毕,烤后具有成熟烟叶特有的香吃味。

1.2 成熟采收原则和一般标准烟叶采收的原则是:根据烟叶田间长势长相,下部叶适时早收,掌握成熟标准宜宽;中部叶适熟采收,掌握成熟标准宜严;上部叶充分成熟采收,顶部4~6片叶宜待成熟后集中一次采收,严禁顶部仅留1~2片叶作最后一次采烤。

成熟的一般标准:烟叶颜色(主体色)由绿色转为黄绿色;叶脉变白发亮;叶片下垂,自然弯曲呈弓形,叶边下卷,茎叶角度增大;叶面出现成熟斑(中上部叶),茸毛脱落。

实际生产中,判断烟叶成熟最简易和可靠的指标是,容易采摘,采摘声音清脆,断面整齐,不带茎皮。

下部叶以绿色稍有消退为度;中部叶成熟时要明显落黄,青黄各半;上部叶成熟时要以黄为主,田间表现为黄灿灿、亮堂堂。

后发晚熟或贪青晚熟的烟叶,应根据叶龄特征,适时采收。

下部烟叶烘烤技术要点

下部烟叶烘烤技术要点

下部烟叶烘烤技术要点
下部烟叶烘烤是烟草加工的重要环节之一。

以下是下部烟叶烘烤的一些关键技术要点:
1.温度控制:烘烤过程中,要控制合适的温度。

一般来说,初期温
度较低,逐渐升高,最后再降温。

温度的控制直接影响到烟叶的质量和口感。

2.湿度控制:湿度是烘烤过程中另一个重要的因素。

适当的湿度能
够保持烟叶的柔软度和香气,防止过度干燥或过度潮湿。

3.空气流动:烟叶烘烤过程中要保证空气的流动,以便将热量均匀
地传递到烟叶表面。

通过控制空气流动,可以避免烟叶的局部过热或过度干燥。

4.烟叶排列方式:烟叶在烘烤室内的排列方式也很重要。

烟叶之间
应保持适当的间隔,以便空气能够顺利流过,并使得烟叶均匀受热。

5.时间控制:烟叶烘烤的时间要根据烟叶的品种和湿度来进行控
制。

过长的烘烤时间可能导致烟叶过干,而过短的时间则可能导致烟叶未完全熟化。

6.烟叶质量监控:在烘烤过程中,需要对烟叶的质量进行监控。


以通过观察烟叶的颜色、触感和气味等指标来评估烟叶的烘烤程
度和质量。

7.温度和湿度记录:为了确保烘烤的一致性和可追溯性,应该记录
烘烤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数据。

这些记录可以用于质量控制和后续的数据分析和优化。

烟叶烘烤技术

烟叶烘烤技术
·12· 农家参谋 · 科学种田 ·
栏目编辑 王晓琳 E- mail:njcm_xl@163.com
烟叶烘烤技术
烟叶烘烤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和制约, 只要在烟叶烘烤过程中控 制多项指标, 协调好烘烤中的各种 矛盾, 就可以把烟叶烤黄烤好。
一 、烟 叶 三 段 式 烘 烤 技 术 目前我国烟叶烘烤以三段式 烤烟工艺为主, 烟叶烘烤分为变 黄 、定 色 、干 筋 三 个 阶 段 , 每 个 阶 段的技术要求如下: 1.变 黄 阶 段 变黄阶段通常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 烟叶装满炕后封严天窗 地洞, 点火后稳烧小火, 以每 2 小 时 升 温 1℃的 速 度 将 干 球 温 度 升 到 35℃~38℃, 保 持 湿 球 温 度 比 干 球 温 度 低 1℃~2.5℃, 直 到 底 棚 烟 叶 80%以上变到八成 黄 , 即 除 叶 基部、烟筋 和 烟 筋 两 边 为 青 色 外 , 叶片呈黄色发软; 第二步, 将干球 温度 升 高 到 40℃~42℃, 保 持 湿 球 温度 36℃~37℃, 直 到 烟 叶 变 化 达 到目标要求。通常要适量打开天 窗地洞进行排湿, 使烟叶既变黄 又变软, 防止出现烟叶只变黄不 变软的硬变黄现象发生。 技术要领: 稳干球温度, 调湿 球温度, 控制烧火, 延长时间, 确 保变黄变软。 2.定 色 阶 段 定色阶段的主要目的是使叶 片干燥, 从而将黄色固定下来, 同 时要防止出现褐色。因此要逐渐 加大烧火, 逐步开大天窗地洞, 不 断 加 大 排 湿 量 。 首 先 以 平 均 2~3 小 时 升 温 1℃的 速 度 提 升 干 球 温
3.秋后烟 进入秋季, 由于降 雨量小, 烟 叶 含 水 量 少 、内 含 物 充 实、脱水 困 难 、易 烤 青 。 烘 烤 技 术 要点: ①变黄前期密封天窗地洞 保温保湿; ②起火温度要高一些, 一般为 37℃~38℃, 甚至可达 39℃ ~40℃, 保 持 干 湿 球 温 度 差 1℃; ③ 烟叶变黄九成以后转火缓慢升 温 , 并 在 47℃~48℃时 延 长 时 间 , 适当排湿使烟叶达到黄片黄筋; ④定 色 期 湿 球 温 度 一 般 为 38℃~ 39℃, 要 及 时 调 节 火 力 , 天 窗 地 洞 开小, 保持温湿稳定; ⑤定色期湿 球温度偏低时, 可以往烤房地面 上泼水, 以增加房内湿度。

烟叶烘烤技术

烟叶烘烤技术

42-43℃,干湿球温度差掌握在4-5℃。此时天窗和地窗要各开1/2排湿,待第二层烟叶变黄至九成、微带浮青时,再按每小时升温1℃,将温度升至45℃,转入定色期。
01
02
03
2、定色期
温度45℃时,湿球温度要稳定在38-39℃。
此时应加强通风排湿,天窗和地窗各开2/3。
45℃需保温一段时间,待第二层烟叶全黄、充分柔软塌膀、烟筋变软后,以每2-3小时升温l℃的速度,将温度升至46-47℃。
突然降温,会使叶内正在汽化排出的水分凝集在叶面上形成挂灰。
2、定色后期(温度从50-55℃)
定色后期温度由50℃逐渐上升到55℃;
此时烟叶含水量已较少,升温速度可以比定色前期稍快,以每1-2小时升温l℃的速度上升;
02
继续排湿,湿球温度仍然保持稳定在38-39℃,干湿球温度差16-17℃,即相对湿度为30%左右。
01
若雨天采收的烟叶,含水量大,变黄初期烟叶不易发生一定的水分亏缺,烟叶无法凋萎变软,而造成“黄胀”现象,这时宜先开天窗和地道热风洞。烘烤一段时间,排除部分湿气后,再关闭天地窗。按正常变黄烘烤。
02
2、变黄中期(温度从36-40℃)
38℃左右是烟叶变黄最佳的温度,此时烟叶变黄最快,变黄数量最多;
中部烟叶(腰叶)的烘烤技术
中部烟叶含水量适中,叶片所积累的干物质丰富,身分好,厚薄适中,质量高。 烘烤时烟叶失水和变黄速度较慢,所以烘烤这种烟叶应注意适温变黄,加大变黄程度。充分变黄后再排湿,适当延长变黄期的时间。
1
2
1、变黄期
04
03
01
02
点火时,要关闭天窗和地窗
按每小时升温1℃的速度,将温度升至36℃,干湿球温度差掌握在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烟叶烘烤技术指南烟叶烘烤调制就是要将烟草在全部农艺过程中形成和积累的优良形状充分显露发挥出来,是生产优质烟叶至关重要的技术环节,也是我国目前生产水平下最薄弱的环节,甚至成了增进烟叶内在和外观品质制约因素。

科学的烘烤调制是一个完整的技术体系,包括烟叶适时成熟采收、准确落实三段式烘烤工艺和烤房标准化建设等诸多方面。

1 烟叶的成熟采收技术指南1.1 对烟叶成熟度的正确认识与理解象普通农作物和果蔬一样,成熟度是一个质量概念,或者就是质量的代意词。

但是,烟叶成熟度又有田间生长发育成熟度和烘烤成熟度(分级成熟度)两重意义。

烟叶要获得好的质量,既要在田间长熟,还要通过烘烤烤熟,二者缺一不可。

落实一切生产技术措施,确保烟叶长熟和采收成熟度一致的叶片,是烘烤成功和生产高质量烟叶的基础,长熟的标志是适时表现出特有的农艺特征;烤熟是对烟叶产品的最终质量要求,标志是不但要烤黄,而且要烤香。

成熟度是烟叶生产全过程的技术中心。

真正实现营养平衡的烟田,烟株个体和群体生长均衡,适时表现应有的熟相特征,烟叶成熟期相对比较集中,耐成熟,每次采收叶片数量要有3~4片,一株烟很可能5次左右采烤完毕,烤后具有成熟烟叶特有的香吃味。

1.2 成熟采收原则和一般标准烟叶采收的原则是:根据烟叶田间长势长相,下部叶适时早收,掌握成熟标准宜宽;中部叶适熟采收,掌握成熟标准宜严;上部叶充分成熟采收,顶部4~6片叶宜待成熟后集中一次采收,严禁顶部仅留1~2片叶作最后一次采烤。

成熟的一般标准:烟叶颜色(主体色)由绿色转为黄绿色;叶脉变白发亮;叶片下垂,自然弯曲呈弓形,叶边下卷,茎叶角度增大;叶面出现成熟斑(中上部叶),茸毛脱落。

实际生产中,判断烟叶成熟最简易和可靠的指标是,容易采摘,采摘声音清脆,断面整齐,不带茎皮。

下部叶以绿色稍有消退为度;中部叶成熟时要明显落黄,青黄各半;上部叶成熟时要以黄为主,田间表现为黄灿灿、亮堂堂。

后发晚熟或贪青晚熟的烟叶,应根据叶龄特征,适时采收。

国际型烟叶要求中部5~6片叶只有转变为柠檬黄色时才示为成熟,上部6~8片叶,以整个叶面呈现黄色只有少部分微泛青为成熟的标志。

下部叶达到成熟的叶龄一般为50~60天,中部叶60~70天,上部叶70~80天。

1.3 下部叶适时早收有利于提高自身质量和上部叶的可用性下部叶颜色淡、身份薄、香气不足,上部叶占全株比例大,而且颜色深、身份厚、杂色多、烟碱含量高、刺激性大,是诸多烟区尤其生产水平高烟田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

从烟株和叶片的生理特性和营养物质的积累转运意义上讲,下部叶采收过熟,既影响下部叶的品质,又影响到上部烟叶的整体质量和可用性。

原因很容易理解,当下部烟叶达到生理成熟之后再继续发展,一方面它的光合作用减弱,呼吸作用增强,叶内已积累的干物质开始减少,同时营养物质还将向正处于生长发育活跃的上部烟叶转移运输。

相应地,作为上部烟叶,其内含物质既有自身光合作用的不断积累,也有从地下吸收的营养成分,还有从下部叶片中调运过来的物质。

因此,下部烟叶生理成熟后在烟株上存活时间越长,越趋于过熟,自身的干物质含量越少,质量就注定变得越差,而使上部烟叶干物质积累更充裕,以致于影响到它的可用性。

下部烟叶在生理成熟时进行采收,减少叶内养分向上部叶运输,自身干物质相对充实,但绿色比传统采收过熟烟较重,因此需要延长烘烤变黄时间,真正使下部烟变黄时间达到60~72小时,中部烟变黄时间48~60小时,上部烟变黄时间36~48小时。

2001年在河南许昌、云南昆明、贵州毕节的试验研究已经证明,下部烟叶在打顶后10~5开始采烤,烤后橘黄烟比例增加,单叶重和单位面积叶重增加5~15%,品质明显提高,而且上部烟叶的可用性相应得到改善。

1.4 采收时间和方法打顶前后清除底脚叶;打顶后10天左右进行第一次采收,接着第二次采收;接下来停烤7~10天左右采烤中部叶;中部叶采烤结束后再停烤10~15天采烤上部叶。

按目前采收时间,下部叶提早7 天左右,中部和上部叶分别推迟7~10天比较适宜。

每次每株采烤烟叶数量,传统上是2片左右。

掌握适宜的采收成熟度和采收方法,应当建立这样一个观念:真正营养均衡发育良好的烟田,烟叶成熟比较集中,每次可采收烟叶3 片或3 片以上,整体上采烤次数要控制在5次左右,传统上采烤8次甚至更多事实上是烟田的营养不均衡,采收次数过多不利于烟叶的整体质量。

增加一次采收烟叶数量,减少采收次数,势必带来新的问题,就是烤房容量不够,因此需要增大烤房容量,满足烤烟要求。

烟叶采收宜在早上和上午进行,有利于识别和把握成熟度。

旱天采露水烟,以利烘烤中保湿变黄。

烟叶成熟后,若遇短时间降雨,可在雨后立即采收,以防返青;若降雨时间较长烟叶出现了返青,应等其重新落黄后再采收。

1.5 合理编竿装烟1.5.1 绑竿编竿之前要按照烟叶的实际成熟度表现、叶片大小等进行鲜烟叶分类,然后分类编竿,确保同竿同质。

按1.5 m长标准竿计,每竿编烟50~60撮,即100片左右,每撮烟叶背对背。

大叶片、含水量大的叶片和中下部片,编烟数量要减少;小叶片,含水量小的叶片和上部叶,编烟的密度适当增加。

1.5.2 配炕与装炕为确保同一炕烟叶变黄和干燥一致,同一座烟炕内要装同一品种、同样栽培管理和营养发育水平的烟叶。

装烟密度要上下棚一致,同棚均匀,严禁拥挤,以利于通风。

竿距20~25m 为宜,底棚挂置成熟度稍低一点的烟叶。

自然环境湿度较大、水分较高的烟叶以及下部烟叶,装烟密度适当减稀;天气比较干旱,烟叶水分含量较低、或者是上部烟叶,装烟密度可适当加密。

2 烤烟三段式烘烤工艺的技术关键及操作要点2.1 烤烟三段式烘烤工艺的基本要求2.1.1 变黄阶段变黄阶段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要使烟叶实现变黄,二是要使烟叶适量脱水实现变软,这是变黄阶段操作技术的核心。

烟叶变黄阶段通常分两步:第一步,烟叶装满炕后,要封严天窗地洞,点火后,以每小时升温1℃的速度将烤房温度升到34~38℃(西南和南方烟区34~35℃,东北烟区35~36℃,黄淮烟区36~38℃),保持湿球温度比干球温度低1~2.5℃,直到底棚烟叶80%以上变到八成黄左右,即除叶基部、烟筋和烟筋两边为青色外,叶片呈黄色,且叶片开始发软。

第二步,将烤房温度升高到40~42℃,保持湿球温度36~37℃。

通常要适量打开天窗地洞进行排湿,使烟叶达到既变黄又变软,即黄片青筋微带青主脉发软。

此阶段要特别重视使烟叶主脉变软,防止出现烟叶只边黄不变软的硬变黄现象发生。

整个变黄阶段要稳烧小火,对于水分大的烟叶要敢于大胆排湿,保持干湿球温度差可以比正常烟叶扩大1~2℃;对于水分小的烟叶,除了严密保湿外,必要时还可以向烤房内加水补湿,并大胆提高烟叶的变黄程度。

湿球温度过低,不利于淀粉、色素、蛋白质的转化,甚至会出现烤青烟。

2.1.2 定色阶段定色阶段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叶片干燥,从而将黄色固定下来,同时要防止出现褐色。

因此要逐渐加大烧火,逐步开大天窗、地洞,不断加大排湿量。

房内温度在以平均2~3小时升温1℃的速度提高54~55℃,湿球温度缓慢升高并保持在37~40℃。

烘烤烟叶水分大时,湿球温度应控制在37~38℃。

在46~48℃左右,烟叶要达到黄片黄筋且勾尖卷边至小卷筒。

在此温度之前,升温速度宜慢(平均3小时左右升温1℃),湿球温度应控制在37~39℃,使烟筋充分变黄;此后升温速度可加快到1~2小时升温1℃,湿球温度保持在37~40℃。

在54~55℃要延长足够的时间,一方面要使烟叶达到大卷筒,也要特别注意使叶背面灰白色变为黄色(主要是较厚的烟叶)。

此阶段湿球温度过高将导致烟叶烤坏,过低既不利于烟叶质量,也会造成燃料浪费。

定色阶段要大排湿时,必须开大天窗、地洞,烧大火;小排湿时,要关小天窗、地洞烧小火;气温高的白天,开大天窗、地洞,火力减小;气温低的晚间(尤其凌晨)进行大排湿时,尽可能加大烧火,维持需要的温度和温度指标;但在火力已加足,仍然不足以使温度上升,且湿球温度也降低时,可以关小地洞,减少通风量。

整个定色过程升温速度快慢,要根据烟叶在变黄阶段的变黄快慢掌握,凡是变黄快的烟叶要快升温,快排湿,快定色;对于变黄慢的烟叶则必须慢升温,慢排湿,慢定色。

烟叶定色过程要避免干球温度猛升猛降。

2.1.3 干筋阶段以每小时升温1℃的速度使烤房温提高到67~69℃,其间要逐渐关小天窗、地洞(先关小地洞,减小通风量,以利于提高温度和节能),以保持湿球温度41~42℃为准。

湿球温度过低将不利于增进烟叶颜色和色度,也造成燃料浪费;过高又会形成烤红烟。

干筋阶段一定要防止烤房温度降低,以免出现阴筋阴片。

2.2 三段式烘烤的几个关键点实施三段式烘烤技术要把握几个重要温度段烟叶变黄与干燥的协调。

(1)35~38℃左右烟叶大量变黄同时,叶片要失水凋萎,表现为发软(失水量20%左右)。

(2)41~42℃叶片完成变黄,叶片充分发软塌架,主脉发软(失水量30~40%)。

(3)47~48℃烟筋变黄,勾尖卷边,部分烟叶小卷筒(失水量50%左右)。

(4)54~55℃烟叶大卷筒,叶背面灰白色消失变为黄色(失水70%~80%)。

2.3 特殊类型烟叶的烘烤2.3.1 旱地烟和旱天烟采收与装烟:在成熟采收、正常编竿基础上,应适当稠装烟(可装10~12成炕),以利于保温变黄。

烘烤要点:低温慢烤是旱天烟的基本策略,在变黄阶段第一应加强保温,保持干球温度35~37℃,干湿球温度差1℃左右,当湿球温度偏低时,应注意及时加水补湿;第二,必要时可将烤房温度提高到39~41℃,当烟叶脱水变软再保持相对低温,大胆提高变黄程度,促进烟叶内含物转化完全。

转火后在烟叶含水多和变黄残留任务大时,要慢升温,也可以在48~49℃延长一段时间。

随烟叶含水量下降和变黄完全,逐渐加快升温,防止回青与挂灰。

定色期间宜控制较高的湿球温度,增进烟叶外观色泽,湿球温度可控制在39~41℃。

在54℃充分延和长时间,直至全炕所有叶片都定色后,再转入干筋期,干筋温度控制在68℃,湿球温度保持在42~43℃。

干球温度不可高,湿度不可低,以防烤红和香气大量逸失,还可节煤。

2.3.2 旱黄烟采收装烟:旱黄烟是长时间干旱造成的假熟烟。

若解除干旱,烟叶仍会恢复生长,为此,应千方百计灌溉补水,等其真正成熟时再采收;若无灌溉条件,应尽可能推迟采收,等待降雨;若烟叶已出现枯尖焦边,应及时采收,以免发展为旱烘造成更大损失。

旱黄烟含水少,应装满炕(10成炕),以利保温变黄,但也不宜装烟过稠。

烘烤要点:甚至包括南方烟区常有的高温逼熟烟叶,变黄稳温阶段所需温度宜稍高,一般控制在39~40℃,促使烟叶脱水变软,同时增加炕内湿度。

等叶片发软后,可以适当降低温度(降至37℃)保湿变黄,否则烟叶失水过多,难以变黄。

转火时,烟叶变黄程度要比正常烟叶略低一些,但干燥程度不能低,达到青筋黄片、叶片基部微带青、主脉尖部1/3变软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