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A系统中载波聚合技术

合集下载

LTE-CA载波聚合(CarrierAggregation)测试技术

LTE-CA载波聚合(CarrierAggregation)测试技术

LTE-CA载波聚合(CarrierAggregation)测试技术载波聚合是什么为了满足单用户峰值速率和系统容量提升的要求,一种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增加系统传输带宽。

于是富有远见的工程师们将目光放在了载波聚合技术上,LTE-Advanced系统引入一项增加传输带宽的技术,也就是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也简称CA),载波聚合技术将2~5个LTE成员载波(ComponentCarrier,CC)聚合在一起,实现最大100MHz的传输带宽,有效提高了上下行传输速率,终端根据自己的能力大小决定最多可以同时利用几个载波进行上下行传输,如图1为有无载波聚合下的传输方式对比。

当前市面上很多手机已经支持载波聚合CA技术如华为大部分手机等。

图1 有无载波聚合对比载波聚合测试方案及原理经过大量的优化、改进,不断吸收客户需求,目前新益技术有限公司LTE-CA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测试方案已可以轻松应对手机终端载波聚合测试。

作为国内唯一成熟的载波聚合测试方案,新益系统在华为等客户处进行了严格论证,获得多位客户充分认可与好评,印证新益技术领先的技术实力和服务能力。

新益技术载波聚合CA系统设计师李美秀指出:“传统测试系统主要是采用SISO技术来测试手机2G、3G、4G的发射功率和接收灵敏度,无法模拟出真实环境中存在的多径和干扰同时对支持CA技术的手机不能进行吞吐量测试,无法对支持CA技术手机的性能进行评估,因此迫切需要一个切实可用的载波聚合CA测试方案。

”图2 CA载波聚合测试原理图3 3GPP规范CA测试图2015年8月新益技术基于《3GPP TS 36.508 version 12.9.0 Release 12》、《CTIA Test Plan for 2x2 Downlink》等法规、参照《MIMO and Transmit Diversity Over-the-Air Performance》规范对2*2测试模式的说明和《MIMO OTA Handset Performance and testing》规范对2*2测试规范推出自主知识产权的载波聚合CA测试系统(如图2所示)。

LTE-A的载波聚合

LTE-A的载波聚合

N*SC-FDMA SC-FDMA是单波载(Single-carrier),与OFDMA 相比之下具有的较低的PAPR,因此,LTE-A上行 链路多址接入备案中的OFDMA被排除。 与DFT-S-OFDMA相比,SC-FDMA有助于提高链路 的自适应,另外,DFT-S-OFDMA还不能兼容LTE, 因此,在多址接入备案中SC-FDMA被采用。
参考信号设计

CAZAC(Const Amplitude Zero Auto-Corelation), 即为恒包络零自相关序列。CAZAC序列特性:1. 恒包络特性 2.理想的周期自相关特性 3.良好 的互相关特性 4.低峰均比特性 5.傅里叶变换 后仍or four aggregated component carriers
Table 1.CM improvement
LTE-A 载波聚合 参考信号的设计 控制信号的设计 上行链路的频偏性能 上行链路在快衰中的性能

控制信号的设计

OCC不能确保带宽分配不均时的正交性
LTE-A 载波聚合 参考信号的设计 控制信号的设计 上行链路的频偏性能 上行链路在快衰中的性能

上行链路在快衰中的性能
LTE-A的载波聚合: 上行多址接入和传输增强功能
汇报人:何旭萌 导师:张立志
载波聚合 参考信号的设计 上行链路的频偏性能 上行链路在快衰中的性能

背景:LTE-ADVANCE 技术:载波聚合 解决问题:上行多址接入、传输增强功能

载波聚合 参考信号设计 上行链路的频偏性能 上行链路在快衰中的性能

载波聚合
载波聚合(CA)作为一个LTE-A的关键技术——即 多载波分量(CC)可以根据需求灵活地进行聚合, 以支持不同的高数据率和较宽的带宽。 载波聚合技术合理复用了多个频带,使LTEAdvanced的用户能够同时接收带宽超过20 MHz的数据。

LTE-A载波聚合原理及参数指引20150616

LTE-A载波聚合原理及参数指引20150616

LTE-A载波聚合原理及参数指引1LTE-A载波聚合技术概述3GPP在Release 10(TR 36.913)阶段引入了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简称CA),通过将多个连续或非连续的载波聚合成更大的带宽(最大100MHz)。

载波聚合后,在MAC层完成上层数据流映射到聚合的各载波中进行传输。

eNodeB为每个载波在每个TTI构建一个(空分复用时为两个或更多)传输块(Transport Block),每个载波使用单独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实体和链路适应机制。

在载波聚合中,分别定义了主载波小区(Pcell)和辅载波小区(Scell),对于每个CA UE其主载波小区上的系统信息获取方式跟非CA相同,辅小区上的系统信息通过RRC重配信息获取,UE根据其能力选择工作在CA模式或者非CA模式。

2LTE-A载波聚合技术基本参数配置2.1华为系统载波聚合技术基本配置1)CA group配置:a)将两个CA小区互配为异频邻区;需要与3G配置非优化切换,重选及邻区关系b)添加小区集;c)在小区集中添加CA小区;——华为要求:逻辑上两个小区,物理上一个小区,覆盖方向一致,互配异频,配置与3G的eHRPD关系及邻区2)邻区配置:a)LTE两个载波间配置邻区关系b)LTE两个载波均与3G配置邻区关系2.2中兴系统载波聚合技术基本配置1)CA 协作关系配置:a)互配置要进行CA的两个小区的邻接关系,包括相邻、同覆盖、包含和被包含几种关系;b)配置两邻区小区的下行CA协同关系;2)邻区配置:a)LTE两个载波间配置邻区关系b)LTE两个载波均与3G配置邻区关系3主载波选择原则空闲态CA终端和非CA终端均根据系统下发的频点优先级进行空闲驻留,优先驻留到高优先级的小区(CA终端空闲态也只驻留到一个小区),若两个频点优先级相同,则随机驻留到某个小区。

(目前广州两个载波优先级配置的一致,CA UE随机驻留,驻留在哪里,哪个就是主载波)CA空闲态驻留的小区即为该终端的主载波小区,CA终端只在主载波上建立一个RRC连接。

LTE-A系统中的载波聚合方案设计

LTE-A系统中的载波聚合方案设计

‘_嗡:商 一 < 小O 二 ~ 啦 B 一 r ~ L A
一一数 N 一 ~ 一l 二 - 魁十 誊 1 一 由 小
96一 电 早 世 界 /0 20/ 2 1 4
于 载 波聚 合 只 能发 生 在 多 个 频 段 都 能覆 盖 到的区域 中,因此本文主要针对运 营商 具 有 多个 频 谱 资源 可 用 的场 景 。 3 载 波 聚合 方 案设 计 . 当 具有 载波 聚 合 能 力 的U ( S r E U e Eup et q i m n ,用户设备 )初始接入到一 具 有 载 波 聚 合 能 力 的小 区 中 ( C l )后 , Pe 1 e B ( v 1 e N d B 演 进 型 基 站 ) N e o vd o e , 根 据 P e 1 ( U 接 入 的 小 区 ) 的 以下 C1 即 E 邻 区 关 系 列 表 中 的一 个 或 几 个 为 该 U 构 E 建 S e 1 选 小 区 列 表 : 同 频 邻 区 关 系 C l候 列 表 、异 频 邻 区 关 系 列 表 、 同 覆 盖 邻 区 关 系列表 、包 含 关系邻 区列 表 ,将 上述 若 干个邻 区关 系列表 的并集作 为该u 的 E S e l 选 小 区 列 表 。 e B 据 U 能 力 结 Cl候 N根 E 合 U 所 支 持 的 频 点 、 候 选 小 区 的 服 务 质 E 量 从 S e l 选 小 区 列表 中选 出小 区 , 将 C l候 选 出 的小 区作 为 该 U 的 Se l E cl 。 根 据 候 选 S e 服 务 质 量 决 策采 取 C l的 l 以 下 操 作 中 的一 种 或 几 种 :删 除S e 1 C l, 添 JS e l 根据U 的缓冲 大小 、Se l J Cl。 I E C l 的 信 道 质 量 和 负 荷 决 策 是 否 激 活 辅 小 区 , 根 据 U 的 缓 冲 大 d ¥ S e 的 信 道 质 E  ̄1C l l 量 决 策 是 否 去 激 活 辅 小 区 。 当 U 当前 某 E 个Se l C l 的服 务 质 量 变 差 即低 于 预 设 的 服 务 质 量 门 限 ( fIE 移 动 导 致 ) , 则 例 lU 的 I : 网 络 侧 可 以删 除 该 S e l 当某 个 S e 1 C 1; C 1 候 选 小 区 的 服 务 质 量 较 好 , 即超 过 预 定 的 服 务 质 量 阈 值 (S Q s ) E 前 的 Q S 且U 当 S e l 未 达 到 上 限 ( A H A ; ) C l数 M X . X , M 则 网络侧添 加该S e 1 C l 候选 小区为该u 的 E

LTE-A系统的载波聚合技术-田骥

LTE-A系统的载波聚合技术-田骥
2005年,QinetiQ公司的Robinson提出通过频谱所有者交 易的方式将不同所有者的频谱共享和聚合起来以公平有 效地提高频谱利用率和系统性能。 2008年,香港科大张黔的研究团队提出基于DOFDM的频 谱聚合及分配算法AASA 以更有效地提高频谱利用率。
2.研究方向
载波聚合的应用场景
F1
F2
Thank you!
V1'
' R1,2
V1''
V2'
' R2,2
V2''
' R2 K k0 ,1
...
' R2, k0
...
V2' K k0
R
' 2 K k0 , k0
Vk''0
Figure 3. An example for the “friend match”
Simulation results
SNR=6dB
A Two-step Matching Algorithm for Carrier Assignment in Downlink Coordinated Multi-point in LTE-A
Background
In LTE-A system, an efficient carrier assignment algorithm in CoMP is very important to improve the throughput of network.
Model and problem
Coherent JP:
SINRk ( w1,k ,l H1,k ,l v1,k ,l ( w1,k ,l
P

LTE-A异构网络中基于ABS配置和载波聚合的干扰协调方案研究的开题报告

LTE-A异构网络中基于ABS配置和载波聚合的干扰协调方案研究的开题报告

LTE-A异构网络中基于ABS配置和载波聚合的干扰协调方案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LTE-Advanced(LTE-A)异构网络已经成为了未来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趋势之一。

在LTE-A异构网络中,由于网络中存在不同的无线环境和网络规模,网络中的干扰问题日益显著,会导致网络的性能下降和用户体验变差,因此如何有效解决LTE-A异构网络中干扰协调问题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

在干扰协调技术中,ABS(Almost Blank Subframe)配置和载波聚合是两个重要的技术手段。

ABS是指在LTE-A异构网络中将部分子帧设置为空闲帧,以减少干扰对网络的影响。

而载波聚合则是指将不同频段的信号聚合在一起进行传输,以提高网络的传输速率和容量。

因此,本文将研究如何在LTE-A异构网络中应用ABS配置和载波聚合技术实现干扰协调,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和优化,对于提高异构网络的性能和用户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为在LTE-A异构网络中,通过ABS配置和载波聚合技术实现干扰协调,并对其在不同网络环境下的效果进行评估和优化。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分析LTE-A异构网络中的干扰问题和ABS配置及载波聚合的技术原理。

2. 建立干扰协调模型,设计ABS配置和载波聚合的实验方案。

3. 实现ABS和载波聚合的算法,实验验证其在不同网络环境下的效果,包括干扰消除率、系统容量和用户体验等。

4.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优化方案,提出针对不同网络环境的干扰协调策略。

本文主要研究采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采用MATLAB和NS3等软件进行仿真实验,并通过数据分析工具R语言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估。

三、研究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预期可以实现在LTE-A异构网络中采用ABS配置和载波聚合的干扰协调技术,改善网络性能和用户体验,具体成果包括:1. 建立完整的干扰协调模型,并提出ABS配置和载波聚合相结合的技术解决方案。

载波聚合

载波聚合
及解决切换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1.1 载波聚合
定义:聚合两个或更多的基本载波,满足更大的宽带要求。按 频谱连续性可分为连续与非连续载波聚合。
将相邻的数个较小的载波 整合为一个较大的载波
将离散的多载波聚合起 来,当作一个较宽的频带 使用,通过统一的基带处理 实现离散频带的同时传输
在LTE-A系统中,多个:每个成员载波都有一个传输 块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和ACK或NACK反馈。 各个载波使用独立的链路自适应技术,可 以根据自身的链路状况使用不同的调制编 码方案等。
物理层聚合:所有成员载波共享一个HAR Q和ACK或NACK反馈并且使用得调制编码 方式等也是相同的。
在物理层聚合方案中,由于所有成员载波公 用一个传输块,传输块包含的数据较多,降低了 HARQ的使用效率,并且需要重新设计物理层的标准。 而MAC层聚合方案中,保留了单载波的物理层设计, 实现了与LTE系统后向兼容也容易得到更高的频率选 择性增益。因此,LTE-A采用的是MAC层映射方案。 载波聚合一方面进一步提高频率利用率、峰值速 率和每个小区的吞吐量;另一方面减少切换次数以

LTE_A系统中的载波聚合方案设计_李美艳

LTE_A系统中的载波聚合方案设计_李美艳

-96-/2012.04/LTE-A系统中的载波聚合方案设计西安外事学院 李美艳【摘要】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技术是LTE-A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提高LTE-A系统峰值速率和峰值频谱效率的关键技术。

本文介绍了CA技术的技术原理,重点分析了CA技术的方案设计,探讨了目前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CA技术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LTE-A;载波聚合;技术原理;频谱效率 1.引言 LTE-A(Long-Term Evolution-Advanced,高级长期演进)是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为了满足IMT-Advanced (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Advanced,高级国际移动通信)的需求而在LTE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的技术演进,为了满足IMT-A和未来通信对更大峰值速率的要求,LTE-A支持的峰值速率为下行1Gbps,上行500Mbps,上下行峰值频谱利用率分别达到15bps/Hz和30bps/Hz。

为了满足如此大的峰值速率要求,需要LTE-A 支持最大100MHz带宽。

然而在现有的可用频谱资源中很难找到如此大的带宽,而且大带宽对于基站和终端的硬件设计带来很大困难。

此外,对于分散在多个频段上的频谱资源,亟需一种技术把他们充分利用起来。

基于上述考虑,LTE-A引入CA (Carrier Aggregation,载波聚合)这一关键技术。

CA可以通过聚合若干个连续或不连续的频带来共同为终端服务。

2.载波聚合技术原理 CA技术通过在频域上进行扩展,以满足系统对大带宽的需求。

CA是指基站将多个成分载波(Composition Carrier,CC;最多5个;每个最多20MHz;频率上可以连续也可以分散)聚集起来一起为U E 提供服务。

载波聚合的场景可以分为3种:带内连续载波聚合(Intra-Band,Contiguous)、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Intra-Band,Non-contiguous)、带外非连续载波聚合(Inter-Band,Non-Contiguou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物理层聚合不同的数据包 在MAC层聚合不同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据包
载波聚合与LTE兼容
LTE-UE能够接入任何被聚合的载波 LTU-UE只能接入唯一的单个载波 LTE-UE能够接入部分被聚合的载波
载波聚合需要考虑的问题
1、不同频带相差的传播损耗不同频率高的路径损耗大 2、不同频带多普勒频移和相干时间相差很大 3、功率控制 4、终端复杂度的问题 5、小区边缘接收问题
载波技术的需求分析--------业务与应用的发展
为什么用载波聚合
LTELTE- Advanced 系 统带宽扩展方式
联合扩展
载波聚合
为了提高峰值速率和每个小区的平均 吞吐量,需要更宽的带宽。
什么是载波聚合
连续载 波聚合
载波 聚合
将相邻的数个较小的载波整 合为一个较大的载波
非连续 载波聚 合
将离散的多载波聚合起来, 将离散的多载波聚合起来, 当作一个较宽的频带使用, 当作一个较宽的频带使用, 通过统一的基带处理实现离 散频带的同时传输
LTE载波1
LTE-A载波
LTE载波1
LTE-A载波
LTE载波2
LTE载波2
LTE载波2 LTE载波3 LTE-A载波
LTE-A载波
同一频段内,非连续载波
不同频段内,非连续载波
载波聚合的切换问题分析
希望UE在切换过程中及切换后仍然支持载波 聚合技术 同一频带内采用载波聚合技术,要求实现简单, 且易于保持切换中及后的连续性 在不同频带内,要保持切换过程的载波聚合连 续性,会更复杂 便于切换易实现,载波聚合只在同一个频带内 与同一个eNodeB内进行。
频带内不相邻载波聚合 ( Intraband Non-Contiguous CA )
频带外不相邻载波聚合 ( outband Non-Contiguous CA )
场景A:同一频带内连续载波
LTE载波1 LTE-A载波 LTE载波2
LTE载波3
LTE载波3
聚合LTE载波1和LTE载波2
场景B与场景C
LTE-A系统中载波聚合技术
Carrier Aggregation(CA)
提纲
载波聚合技术的需求分析 载波聚合的技术分析
频谱集合 载波聚合的切换问题 非对称载波聚合 其它载波聚合技术
载波聚合技术需要考虑的问题
载波技术的需求分析--------用户数量增加
Inofonetics Research报告称2011年世界移动用户数量将达到52亿 预测2007年到2011年,移动宽带用户数量将以104%的年复增长率增长 移动互联网年终盘点:2011年全球手机用户总量为59亿
6
频谱聚合
载波聚合可以再连续载波上聚合也可以再非连 续的载波上聚合 为了有效地利用分散频谱, 为了有效地利用分散频谱,非连续载波聚合需 要被考虑,特别是聚合带宽小于20MHz 要被考虑,特别是聚合带宽小于20MHz 非连续载波聚合有更多的聚合灵活性
载波聚合频典型谱场景
频带内相邻载波聚合 ( Intraband Contiguous CA )
非对称载波聚合
上下行载波聚合方式
考虑到系统下行和上行有不同的峰值速率要求, 考虑到系统下行和上行有不同的峰值速率要求,应该支持非 对称载波聚合。 对称载波聚合。 单个上行载波需要分配与下行多个载波对应的控制信道资源。 单个上行载波需要分配与下行多个载波对应的控制信道资源。
其他载波聚合技术
PHY/MAC层的载波聚合
THANK YOU YO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