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通载波聚合技术原理培训
01--中国联通LTE载波聚合部署策略及技术试点分析

中国联通LTE载波聚合部署策略及技术试点分析夏皛1,鄢勤 2 ,耿玉波3(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传输无线一部 200050)摘要:本文从载波聚合发展的技术和行业竞争背景出发,简介了载波技术的主要关键技术,分析了中国联通的频率现状,并提出了载波聚合长期部署策略.针对目前中国联通正在进行的外场试验,介绍了1。
8+2。
1G 的测试情况,证明了部署载波聚合可以带来更高的数据速率,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关键词:载波聚合;主载波;辅载波ABSTRACT:Starting with the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competition context, this article give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key techniques of Carrier Aggregation, analyz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China Unicom's frequency band utilization, and proposes a long—term deployment strategy for this technology. The testing results of 1。
8+2。
1G from the on-going field experiments carried out by China Unicom is also presented in this article, which proves that higher data bandwidth and better user experience can be achieved by the deployment of Carrier Aggregation。
KEY WORDS:Carrier Aggregation;Primary Cell;Serving Cell1引言1.1技术背景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终端的普及和大量网络应用的出现,以数据业务为主的移动宽带技术成为当前移动通信发展的趋势。
中国联通的培训计划

中国联通的培训计划一、培训概述为了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促进企业发展,中国联通制定了全面的培训计划。
该计划包括岗前培训、在职培训和后备人才培养三个阶段,旨在培养具备行业领先理念和技术能力的精英员工。
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活动,员工将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适应市场需求,实现个人职业发展和企业战略目标。
二、培训内容1. 岗前培训(1)基础知识培训:公司概况、业务范围、网络技术等;(2)产品知识培训:掌握公司主营产品的特点、优势及销售技巧;(3)服务意识培训:提高员工的客户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4)沟通技巧培训:学习团队合作、沟通技巧、解决问题的能力;(5)职业规范:遵守企业的行为规范,熟悉企业文化和价值观。
2. 在职培训(1)管理培训:学习管理知识,提高团队管理和领导力;(2)技术培训:不断学习新技术,提高专业技能;(3)营销培训:掌握销售技巧,提高业绩;(4)职业规划:帮助员工规划个人职业发展,提高在职晋升机会。
3. 后备人才培养通过选拔优秀员工,进行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的深度培养,将其培养成为未来的企业领导人和骨干员工。
三、培训方式1. 线下培训公司会定期举办各类培训班,邀请行业专家和企业高管为员工们授课,通过讲座、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员工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
2. 线上培训公司还会提供在线学习平台,让员工可以随时随地学习最新的行业资讯和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3. 外派培训公司会安排员工到总部或其他分支机构进行实地考察和学习,提高员工的国际视野和管理能力。
四、培训管理1. 培训需求分析HR部门会定期进行员工培训需求调查,根据员工岗位、能力和发展阶段,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计划。
2. 培训评估公司将评估员工的培训情况和效果,根据评估结果对培训计划进行调整和改进。
3. 培训激励机制公司将建立培训激励机制,对通过培训获得优秀成绩的员工进行奖励和表彰,激发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五、培训效果评估公司将每年对员工进行综合素质评估和能力测评,评估结果将作为晋升、薪酬调整和岗位分配的重要参考。
载波聚合技术

载波聚合技术
载波聚合技术是一种将多个频段的信号合并成一个更宽带的信
号的技术。
它能够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同时提高网络覆盖范围和可靠性。
这种技术在现代无线通信中得到广泛应用,包括4G和5G网络。
载波聚合技术通过同时使用多个频段的信号来提高传输速率。
这种技术可以将相邻或不相邻的频段的信号合并,以利用更大的频谱带宽。
这样可以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同时减少网络延迟。
在商业应用中,载波聚合技术可以让用户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操作。
它还可以提高网络覆盖范围和信号强度,从而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总的来说,载波聚合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技术,可以提高无线通信的性能和可靠性,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
- 1 -。
联通LTE-CA载波聚合技术介绍

1.特性概述1.1根本定义CA:Carrier Aggregation,载波聚合。
CC:ponent Carrier ,分支载波。
PCC:Primary Cell,主小区SCC:Secondary Cell,辅小区小区集:CA载波集合主要包括PCC、SCC,小区集为PCC、SCC共同组成的集合。
1.2应用场景3GPP Release 10〔TS 36.300 AnnexJ〕定义了CA的5种典型场景。
华为eNodeB对这5种场景的支持情况如下表所示。
场景1:共站同覆盖目前协议明确规定CA典型场景中,两个不同频率的载波是在同一个eNodeB内,即intraeNodeB。
F1:载波频率1F2:载波频率2场景2:共站不同覆盖场景3:共站补盲场景4:共站不同覆盖+RRH场景5:共站不同覆盖+直放站1.3载波聚合类型标准上支持的CA载波聚合类型有:Intra-Band和Inter-Band,详细如下:类型1:Intra-band contiguous ponent carriers aggregated类型2:Intra-band non-contiguous ponent carriers aggregated类型3:Inter-band non-contiguous ponent carriers aggregated注:协议规定,连续两个CC的载波间隔必须为300kHz的整数倍,以保证子载波的正交性;假如非连续载波,没有要求。
1.4网元要求CA特性对于网元的要求,如下表所示:名称对网元的要求Evolved packet core (EPC) 在MIMO 2x2 配置下,核心网需要能够支持单用户下行峰值速率300Mbps。
eNodeB eNodeB要能够支持一个独立的RLC实体、每载波各自独立的MAC实体、以与LBBP板间通信。
RRU/RFU 根据3GPP 36.104 6.5.3要求:●intra-band CA (contiguous)两频点采用不同RRU/RFU,同步时延需在130ns以下;●intra-band CA (non-contiguous)两频点采用不用RRU/RFU,同步时延需在260ns以下;●inter-band CA两频点采用不同RRU/RFU,同步时延需在1.3us以下。
01--中国联通LTE载波聚合部署策略及技术试点分析

中国联通LTE载波聚合部署策略及技术试点分析夏皛1,鄢勤2 ,耿玉波3(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传输无线一部200050)摘要:本文从载波聚合发展的技术和行业竞争背景出发,简介了载波技术的主要关键技术,分析了中国联通的频率现状,并提出了载波聚合长期部署策略。
针对目前中国联通正在进行的外场试验,介绍了1.8+2.1G的测试情况,证明了部署载波聚合可以带来更高的数据速率,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关键词:载波聚合;主载波;辅载波ABSTRACT:Starting with the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competition context, this article give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key techniques of Carrier Aggregation, analyz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China Unicom’s frequency band utilization, and proposes a long-term deployment strategy for this technology. The testing results of 1.8+2.1G from the on-going field experiments carried out by China Unicom is also presented in this article, which proves that higher data bandwidth and better user experience can be achieved by the deployment of Carrier Aggregation.KEY WORDS:Carrier Aggregation;Primary Cell;Serving Cell1引言1.1技术背景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终端的普及和大量网络应用的出现,以数据业务为主的移动宽带技术成为当前移动通信发展的趋势。
FDD LTE载波聚合培训教材

高频段用于热点覆盖用于标杆速率的提升,低 频不段同用频于段穿广透覆损盖耗用不同于,托1举800速M率穿!透损耗与F频段相
当;
载波聚合
为了满足LTE-A下行峰速1Gbps,上行峰速500Mbps的要求,需要提供最大100 MHz的传输带宽,但 由于这么大带宽的连续频谱的稀缺,很多运营商拥有的频谱资源往往都是非连续的,每个单一频 段都难以满足用户LTE-Advanced对带宽的需求,因此3GPP组织在Rel.10(TR36.913)中提出了载波 聚合(CA:Carrier Aggregation)技术,通过多个连续或者非连续的分量载波聚合获取更大的传输 带宽,从而获取更高的峰值速率和吞吐量。
1
Band 40(2.3G)
2
Band 1 (2.1GHz)+Band 5 (800MHz)
3
Band 3 (1.8 GHz)+Band 7 (2.6 GHz)
4
Band 3 (1.8 GHz)+Band 8 (900MHz)
5
Band 20 (800MHz)+Band 7 (2.6 GHz)
6
Band 3 (1.8 GHz)+Band 20 (800MHz)
电路话音
分组数据
话音业务为主
宏覆盖满足需求
电路话音 分组数据
数据业务为主
宏覆盖+热点覆盖
分组数据
移动宽带
宏微协同覆盖
VoLTE 标杆速率 托举速率
从话音经营向流量经营转型,移动宽带业务体验是关键,4G建设需考虑多频段组合部署策略!
国内频谱资源现状 — 电信频段离散并且有短板
CDMA 800
CT:825-835/870-880
联通培训-H323原理模板

• Master/Slave Determination • Open Logical Channel/Ack
Create new audio/video/T.120 stream
• Commands and Indications
Frame flow control, camera control, etc.
21
Audio CODEC
• 发起端音频CODEC对模拟话音进行编码,转换 成数字信号在网络里传输;接收端对数字信号 进行解编码,把它还原成模拟的语音信号。 -采样 -量化
-编码
-压缩 • 所有H323终端必须支持语音CODEC • ITU-T建议使用G711
22
Video CODEC
• 发起端视频CODEC把从摄象机获取的图象进行 编码,转换成数字信号在网络里进行传输;在 接收端,视频CODEC把数字信号进行解码,把 它输出到视频显示器上
26
Example: Call Signaling Between Two Endpoints
V
Assumes Endpoints(Clients) know each others IP addresses
V
H.323 Endpoint A
Setup Alerting / Connect
H.323 Endpoint B H.225 (TCP Port 1720)
• RTCP (Real-Time Control Protocol) provides feedback on the quality of the distribution
V 4bytes E R
CC
M
Payload Type
Sequence Number
载波聚合知识点培训V1 0-0610

载波 2 载波1 中心
CA
No-CA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华为保密信息
未经授权禁止扩散
Page 11
【速率体验】调度增益+负载均衡,显著提升系统性能/单用户速率体验
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未开启载波聚合 开启 载波聚合
多个载波间灵活调度,选择范围更大,获得调度增益
信道质量
2014
2014
02-2014
12-2013 09-2013
32张网络载波 聚合峰值速率 超越 220Mbps
54个国家的 107家运营商 正在或已完成 CA部署投资
*数据来源GSA,2015.01
华为保密信息 未经授权禁止扩散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age 4
【FDD同城竞争对手积极筹备】电信15年小规模商用,联通试点技术储备
25M
20M
38M
42M
TDD开启上行载波聚合、vMIMO和64QAM系列化增强特性
华为保密信息 未经授权禁止扩散
Page 9
【竞争优势】上行载波聚合补齐制式/带宽短板
上行双载波聚合速率翻倍,产业链加速成熟 浙江外场验证,性能表现优异
选择2个站点。经过双载波改造后增加4,5,6号小区
UL 2CC CA
FDD-2100 U900薄网 GSM900薄网+G1800
上行速率比较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112
联通FDD 1800+2100双 层网,TF 融 合
目 标 网
LTE 2100 LTE 1800
TDD
FD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异频部署或跨载波调度 消除或降低宏微系统之间 干扰
•
CA是3GPP针对LTE-A下行1Gbps,上行500Mbps峰值速率需求在R10版本中提出的新技术
•
•
其它R10提出的功能还包括更高阶MIMO,Relay,CoMP,异构网等功能。CA基本上是
LTE-A中最早和最广泛被商用的技术 CA能够将最多5个成员载波聚合在一起以支持更大的传输带宽。
竞争,需通盘、全面考虑各种频带组合载波聚合方案
技术背景-标准化和技术推动
载波聚合 组合
2.6GHz带内 (B7+B7)
标准化
2012.09完成
网络设备
终端芯片
终端设备
CU
中国移动同期开始进行2.6GHz(B41+B41)带内载波聚合
• 主流终端已支持,包 括三星S6/Note4,
1.8GHz带内 (B3+B3)
CC1
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 CC1 带间载波聚合 频段1
CC2
CC3
CC2
CC3
频段2
载波聚合以LTE最大20MHz单载波为聚合单位,至R12为止最大聚合带宽能力为100MHz;
对于FDD系统,不同于LTE中上下行载波带宽对称的要求,载波聚合下行和上行载波数可以不同;
对于带内载波聚合,不同成员载波之间中心频率的间隔应为300KHz的整数倍且和聚合带宽相关; 要求每个载波保持后向兼容性,即一个R8版本的LTE终端可以通过单载波的方式接入网络,而一个
5
技术背景-中国联通频谱现状分析
除1840-1860MHz LTE FDD载波外,中国联通LTE潜在第二载波:1.8GHz频段剩余(10MHz)、 联通频率资源受限且各地资源占用差异较大,在目前阶段任一频带组合都不具备全国部署条件,为应对
6
2.1GHz翻频或剩余未分配载波(20MHz) 、2.3GHz (20MHz) 、2.6GHz (20MHz)
量的辅载波配置,而辅载波去配置通常采用基于A2测量的方式; 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 ::= SEQUENCE { sCellToReleaseList sCellToAddModList nonCriticalExtension }
14
关键技术-载波管理(2)
10
基本概念-PCELL/SCELL
PCELL
主要负责处理RRC连接建 立/重建
SCELL
主要用于提供更多的无线 资源进行数据传输
主小区,对应主载波PCC;
辅小区,对应辅载波SCC PDCCH/PDSCH/PUSCH均可以在
UE通过PCELL进行RRC层和NAS层
PDCCH/PDSCH/PUSCH/PUCCH 测量和移动性管理均是基于 UE仅在PCELL上进行随机接入; PCELL是不能被去激活的; DL PCELL和UL PCELL 通过SIB2建
11
基本概念-CA对协议栈的影响
RRC层: 系统消息 辅载波配置/去配置
PDCP/RLC层: 终端缓存增强
MAC层: 用户CC随机接入 HARQ管理 缓存管理 载波联合动态调度
PHY层: PDCCH/PUCCH增强 跨载波调度 载波功率控制
12
应用场景
场景1:
F1和F2共站,适用于F1和F2同频或频率间隔较小的情况; 由于路损近似,因此覆盖面几乎相同; F1和F2都提供eNB间移动性的支持; 在整个覆盖范围内,用户均可通过载波聚合可以获得更高的速率。
如果激活的SCELL上PDCCH指示下行或上行资源分配,重新启动sCellDeactivationTimer; 辅载波激活决策通常是基于主载波数据量(资源利用率); 辅载波去激活决策通常是基于数据量(资源利用率)或辅载波CQI。
15
关键解决方案-载波管理(3)
1. 载波配置
• 对于基本同覆盖的载波聚合场景,建议采用辅载波盲配置方案,即在终端初始接入后网络直接 下发辅载波配置消息,而无需终端进行测量; • 对于覆盖差距较大的载波场景,建议采用基于A4测量事件的辅载波配置方案,即在终端初始 接入网络后,网络下发辅载波测量,终端仅在检测到辅载波信号质量满足条件,反馈测量结果, 由网络下发辅载波配置;
Class A: ATBC ≤ 100, maximum number of CC = 1; Class B: ATBC ≤ 100, maximum number of CC = 2; Class C: 100 < ATBC ≤ 200, maximum number of CC = 2。
场景2: F1和F2共站,适用于F1和F2频率间隔较大的情况; 由于路损差距较大,因此低频段载波F1覆盖面积较高频段载波F2更广; 只有F1能够提供eNB间移动性的支持; 主要用于F2用于提高中心用户速率。
场景3: F1和F2共站,适用于F1和F2不同频的情况; F2小区天线方向指向F1小区边缘,形成eNB内的小区边缘覆盖互补; 由于F1和F2不同频,仍然在高频小区存在覆盖空洞; 只有F1能够提供eNB间移动性的支持; 在F1小区边缘通过F2的覆盖,边缘用户体验大大增强。 场景4: F1提供宏小区覆盖,使用F2 RRH提供热点覆盖; 仅F1提供eNB间移动性的支持; 适用于F1和F2不同频的情况; 在F1和F2覆盖下的用户可以通过载波聚合获得较好体验。
2013.09完成 CU
• 厂家设备已支持 • 支持板内和板间载波聚合
• 高通中高端芯片支持 • 海思、MTK高端芯片 支持 • 高通中高端芯片支持 • 海思、MTK高端芯片 支持
华为M7/P8,LG G4,
苹果6S等;
• 少量终端已支持,包 括三星S6E/Note4, 苹果6S等; • 无商用终端
4
技术背景-CA标准进展
与协议版本有关的主要规定
Rel-10
Rel-11
Rel-12
Rel-13
5CC DL/UL CA机制 (DL 带内/带间,UL 带内) 上下行控制信道增强 跨载波调度 PUSCH/PUCCH同时 传输
上行控制信道增强 支持带间UL,TDD载 波间不同的上/下行时 隙配比 上行异带CA 多个定时提前量
信息交互;
SCELL上进行传输,而PUCCH不能在 SCELL上进行传输;
均可在PCELL上进行传输;
通过基于MAC层的SCELL动态激活 载波聚合系统中,PCELL始终只有
/去激活,可有效节省UE电池电量;
PCELL;
一个,而SCELL可以有多个,且能够
随时进行配置和去配置。
立一一对应关系。
中国移动
中国电信
中国电信在取得2.1GHz频段LTE FDD使用授权后致力于推动LTE FDD 1.8GHz+2.1GHz频带载波聚合,并要求产业链上下游厂家加快推动终端产品 研发
正在进行LTE FDD三载波聚合技术(1.8GHz +2.1GHz +850MHz) 现网已有定制终端支持载波聚合
辅载波配置后处于去激活状态,只有在激活后才能用于数据传输; 通过MAC层CE进行SCell的激活/去激活;可通过RRC层下发sCellDeactivationTimer来去激活 只有在收到激活CE后,UE激活对应的SCELL,从而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SCELL上的SRS传输
CQI/PMI/RI/PTI反馈 PDCCH监测 启动sCellDeactivationTimer 触发PHR
场景5: 频率选择性直放站用来提供额外的覆盖; 同一个基站的F1和F2小区在覆盖重叠区域可以进行载波聚合。
13
关键技术-载波管理(1)
SCELL未配置状态
RRC配置
RRC去配置
MAC去激活
SCELL未激活状态
SCELL激活状态
MAC激活 SCELL配置状态
通过主载波RRC信令和MAC层控制单元进行统一载波管理,常用辅载波配置方案包括盲配置和基于A4测
CA
终端
截至2015年10月,在全球3523款LTE终端中,共有106款CAT6终端(包括数据卡、智能 机和平板电脑等),其中智能终端约90款。主流B3有12款,主流B1+B3有7款。
2
技术背景-友商动态
中国移动利用雄厚的频谱资源,开展多个不同频道组合的载波聚合推动和应用; 已经完成D频带(2.6GHz)、F+D跨频段(1.9GHz+2.6GHz)、E频段 (2.3GHz)等多个频带组合的载波聚合现网验证工作和试商用 正在进行TD-LTE 2.6GHz下行三载波聚合、TD-LTE上行两载波聚合等推动和商用网 验证工作 现网已有定制终端支持载波聚合
C7
C6
C5
C4
C3
C2
C1
R
Oct 1
收到去激活CE或sCellDeactivationTimer超时,需要进行以下操作:
去激活SCELL,停止sCellDeactivationTimer,清空HARQ缓存 对于去激活的SCELL,不传输SRS,不反馈CQI/PMI/RI/PTI,不进行UL-SCH传输,不进行RACH,不监控 PDCCH
• 无商用终端
1.8+1.8+2.1带间 (B3+B3+B1)
2015.09完成
CU
• 华为和中兴支持
• 其它厂家有产品规划
•芯片厂家有计划
• 无商用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