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边坡挡土墙位移测量误差分析方法

合集下载

挡墙及边坡位移监测方案

挡墙及边坡位移监测方案

挡墙及边坡位移监测方案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土地资源的日益紧缺,人们对在有限空间内充分利用土地的需求逐渐增加。

然而,在建设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各种地质灾害的风险,其中包括挡墙坍塌和边坡滑坡等问题。

为了确保工程的安全和可持续性发展,挡墙及边坡位移监测方案变得至关重要。

1. 监测目标和重要性挡墙和边坡的稳定性是土地开发和建设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挡墙的坍塌和边坡的滑坡可能会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监测挡墙和边坡的位移变得至关重要。

通过及时监测位移情况,可以提前预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防止潜在的地质灾害。

2. 监测方法和技术为了准确监测挡墙和边坡的位移,我们可以利用现代化的监测技术和设备。

其中一种常见的方法是使用全站仪进行位移测量。

全站仪可以通过测量挡墙或边坡上的参考点的坐标来计算出位移的变化。

此外,应用GPS技术也可以提供更大范围的监测能力,以便及时发现边坡的滑移。

3. 监测频率和数据分析为了及时发现挡墙和边坡的位移变化,监测频率是至关重要的。

通常情况下,我们建议每月或每季度进行一次监测,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

监测数据应进行及时记录和分析,以便快速掌握挡墙和边坡的变化趋势,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4. 监测结果的应用挡墙和边坡位移监测的最终目的是提供合理的工程决策和措施。

监测结果应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人员汇报,并根据数据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和预警措施。

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可以采取一些防治措施,如增加挡墙的支护或采用加固手段来稳定边坡。

5. 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在实施挡墙及边坡位移监测方案之前,我们应该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这样可以使我们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快速响应,最大程度地减少潜在的损失,并确保人员的安全。

总结:挡墙及边坡位移监测方案对于土地开发和建设项目的安全和可持续性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采用现代化的监测技术和设备,并结合相应的数据分析和应对措施,可以提前发现潜在的地质灾害,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

工程测量中土石方量测量计算误差分析

工程测量中土石方量测量计算误差分析

工程测量中土石方量测量计算误差分析摘要:我国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对我国基础建设有很大帮助。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建设不断完善,在基础建设过程中有很多工程设计到土石方量的拉运,比如:水利建设、道路建设、城市管网铺建、房屋建设、土地平整、露天矿剥离等等,对拉运的土石方进行准确测量计算是一个测量人员的基本职业要求,本文就土石方的测量计算误差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测量;计算;误差分析正文:在土石方拉运过程中常用的测量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GPS测量方法GPS是英文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

GPS起始于1958年美国军方的一个项目,1964年投入使用。

它是利用GPS定位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也称为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GPS是由美国国防部研制建立的一种具有全方位、全天候、全时段、高精度的卫星导航系统,能为全球用户提供低成本、高精度的三维位置、速度和精确定时等导航信息,是卫星通信技术在导航领域的应用典范,它极大地提高了地球社会的信息化水平,有力地推动了数字经济的发展,测量人员可以利用测量版GPS接受机对施工区域施工前后地形进行采集,从而计算得到土石方变化量。

2、全站仪测量法全站仪,即全站型电子测距仪(Electronic Total Station),是一种集光、机、电为一体的高技术测量仪器,是集水平角、垂直角、距离(斜距、平距)、高差测量功能于一体的测绘仪器系统,是在工厂测量中运用较为广泛,施工前期在施工区域建立永久控制点,依据控制点对测量区域地形进行采集,获得原始数据,施工完成后,再次采集施工区域地形,从而计算出施工区域的土石方变化情况。

3、摄影测量法是一种利用被摄物体影像来重建物体空间位置和三维形状的技术,可以上溯到19世纪中叶。

摄影测量法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本文就简单介绍其在工程测量土石领域的应用,工程测量土石量一般用到的是无人机小区域测量,施工前期对施工区域进行飞行摄影测量,施工完成后再次对施工区域进行测量,通过内业处理将两次测量的成果比较计算,从而得到施工的变化区域,进而得到施工过程发生的土石方变化量。

勘测师行业中的测量误差分析与校正方法

勘测师行业中的测量误差分析与校正方法

勘测师行业中的测量误差分析与校正方法勘测师在日常工作中承担着重要的测量任务,准确的测量结果对于各种工程项目的成功实施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测量过程中存在各种不确定因素,测量误差是难免的。

因此,对测量误差进行分析与校正成为勘测师们必备的技能之一。

本文将介绍勘测师行业中常见的测量误差分析与校正方法。

一、测量误差分析1. 系统误差分析系统误差是由于仪器、设备、环境等因素所引起的,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勘测师在进行测量任务时,应首先对系统误差进行分析。

常见的系统误差包括仪器漂移、环境影响等。

通过对系统误差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勘测师们了解测量结果是否受到系统误差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测量校正措施。

2. 非系统误差分析非系统误差是不规律的误差,主要由人为因素、观测方法等引起。

勘测师在进行测量任务时,应注意非系统误差的可能性,并进行相应的误差分析。

常见的非系统误差包括人为操作不准确、观测仪器不精确等。

通过对非系统误差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勘测师们找出产生误差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二、测量误差校正方法1. 仪器校准仪器校准是测量误差校正的基础工作。

勘测师们应定期对所使用的仪器进行校准,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校准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标准操作规程,比对已知准确值,根据校准结果进行误差修正,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 环境控制勘测师们应在进行测量任务前对环境进行合理控制,以减少环境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比如,在测量距离时,应考虑温度、大气压力等因素对光信号传播速度的影响,进行相应的修正计算,以获得更准确的测量结果。

3. 数据处理在测量任务完成后,对采集到的测量数据进行合理的处理也是校正误差的重要手段之一。

勘测师们可以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异常值,并根据统计结果对数据进行修正。

同时,利用合适的软件工具进行数据处理,可以进一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4. 纠偏技术纠偏技术是一种常用的误差校正方法,主要用于修正测量结果中的偏差。

常见深部位移监测的差错辨识

常见深部位移监测的差错辨识

常见深部位移监测的差错辨识一、深部位移监测的作用深部位移监测是目前边坡与坡体监测中最为常用的监测手段之一,主要利用测斜仪进行测量。

在复杂的滑坡、高边坡等工程斜坡病害工程治理中,合理的设置深部位移监测,可直接查明边坡与坡体的内部滑动面准确位置、位移大小、滑动速率等优点。

尤其对于高边坡或大型复杂滑坡中存在多层、多级的滑动面时,可针对性地确定滑面的位置、确定多层滑面时的控制性滑面,以及多级复杂滑坡针对性的防治具有指导性意义,为合理的工程处治方案的确定提供非常关键的基础资料。

譬如,滑坡体积1000万方的张家坪堆积体滑坡,具有上、中、下三层滑面,具有前、中、后三级滑体,具有左、中、右三个滑区。

通过深部位移监测发现,线路通过部位的中级滑坡深9m的浅层滑面和深25m的中层滑面处于蠕滑状态,而深36m的深层滑面处于稳定状态。

故滑坡防治方案以浅、中层滑体进行控制性的下滑力计算,对深层滑坡只是将抗滑桩和锚索工程伸入深层滑面以下5m对其稳定性进行提高。

通过对中级滑坡进行有效支挡,以及对前、中、后三级滑坡设置深部位移监测成果,核查后级滑坡在中级滑坡有效治理后的稳定性,决定是否优化后级滑坡部位设置的二期支挡加固工程。

图1 张家坪滑坡治理工程断面图通过工后三个雨季的位移监测,发现中级滑坡工程处治效果良好,后级滑坡由于中级滑坡的有效支撑也一直保持稳定,故没有再施做设置于后级滑坡前缘的二期抗滑桩工程节约工程造价达3000万元以上。

二、深部位移监测原理深部位移监测操作简单,测量精度高,主要采用钻孔设置,并在测斜管和孔壁之间回填中粗砂或水泥灌浆进行测孔固定。

其中,采用中粗砂回填的优点是可利用监测孔兼顾地下水位监测,缺点是回填密实度较差时易造成测量数据的摆动,影响测量精度和效率,尤其是在测量前期往往造成数据摆幅度较大。

故在应急工程中多采用水泥灌浆进行测斜管的固定,以期能尽快开展测斜工作。

深部位移测量时测斜仪滑轮沿测斜管内十字对称分布的导槽上下滑行,使传感器导向轮卡在测斜管内壁导槽中,并由导线将传感器测得数据在测读仪上显示。

挡墙及边坡位移监测方案

挡墙及边坡位移监测方案

挡墙及边坡位移监测方案挡墙及边坡位移监测是土木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旨在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一种适用于挡墙及边坡位移监测的方案,详细阐述方案的设计原理和具体实施措施。

一、方案设计原理挡墙及边坡位移监测方案的设计原理应该基于对土地开发中常见问题的深入了解,包括土壤类型、水分含量、地质条件等因素。

通过不同的监测手段和技术手段,可全面掌握位移的情况,从而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工程的安全性。

二、方案实施措施1. 地质勘测:在工程开始之前,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测,绘制地质剖面和平面图,并分析不同土壤层的性质和厚度,以便进行准确的监测布点和仪器选择。

2. 监测点设置:根据地质勘测结果和挡墙及边坡的设计参数,合理设置监测点的位置和数量。

监测点应覆盖整个工程区域,重点关注位移易发生的位置。

3. 仪器设备选择: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仪器设备进行位移监测。

例如,可以使用全站仪、高精度位移传感器、测斜仪等设备,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数据采集与处理:建立监测数据采集系统,定期进行数据采集和记录,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可以使用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绘制位移曲线和变形图,以便及时监测位移的趋势和变化。

5. 预警机制:根据位移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建立预警机制,确定位移超过预设阈值时的预警措施。

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确保工程的安全运行。

6. 定期检查维护: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检查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和准确度。

同时,对监测数据进行定期评估和分析,及时了解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三、方案的效益与应用1. 风险防范:位移监测方案的实施可以有效预防挡墙及边坡的位移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减少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工程优化:位移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可以用于工程设计的优化,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 及时应对:通过位移监测方案,可以实施及时的应对措施,降低工程事故的发生概率。

挡土墙变形监测方法

挡土墙变形监测方法

挡土墙变形监测方法在挡土监测目的1变形监测的首要目的是要掌握变形体的实质性能、状况,为鉴别其安全供给必需的技术支持。

2经过对该挡土墙进行为期两年的坡顶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的监测,对监测的数据进行统计剖析,掌握变形体的实质性状,为判断其安全性供给必需的信息。

3依照《建筑变形丈量规程》,对挡土墙的稳固性做出定性和定量的剖析,保证其挡墙的安全使用。

4在挡墙进行监测的过程中发现异样状况实时向业主和设计单位作报告。

水平位移的中偏差是应小于每次变形量的 1/10~1/20在挡土墙整个施工过程中,为有效监控挡土墙沉降位移,有必需进行工程监控量测,为挡土墙的施工供给参照依照,其监控量测方法以下:1.变形监测网,由部分基准点、工作基点和变形观察点组成。

监测周期,应依据监测体的变形特点、变形速率、观察精度和工程地质条件等要素综合确立。

监测时期,依据变形量的变化状况适合调整。

2.挡土墙变形监测等级本标段最高挡土墙种类为扶壁式Ⅱ,墙高为m ,此挡土墙工程为一般性的构造物,拟采纳监测等级为四等。

3.变形监测网的设置变形监测网的网点,宜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变形观察点。

其布设应切合以下要求:基准点,应选在变形影响地区外牢固靠谱地地点许多 3 个基准点,采纳挡土墙邻近一级控制点作为基准点。

监测控制点埋设,一般地方埋设青石灌溉混凝土或现场挖坑放入不锈钢丈量标记灌溉混凝土,水泥路面凿洞放入不锈钢丈量标记,点位一定做到牢固、稳固、通视状况优秀、宜于长久保留、便于对监测点的观察。

工作基点,点位选在比较稳固且方便使用的地点,基准点埋石制作,水平位移基准点采纳φ 12 钢筋,在钢筋中用钢锯锯出十字线,垂直位移基准点采纳φ 12 钢筋,并将钢筋头打磨成圆弧形,造好标石到现场选点埋设变形观察点,设置在每段挡土墙地面以上处,每段挡土墙设置一个观察点,观察点采纳φ 12 钢筋,并将钢筋头打磨成圆弧形,在圆弧地点上锯十字线,此观察点作为水平位移观察点和垂直位移观察点。

挡土墙变形监测方法

挡土墙变形监测方法

挡土墙变形监测方法挡土墙变形监测方法本旨在提供一个详细的挡土墙变形监测方法的范本,以供参考使用。

以下是对该方法各个方面的细化说明:1. 背景介绍挡土墙的变形是由于土壤和墙体之间受力不均匀导致的,这可能会导致墙体的位移和变形。

因此,对挡土墙的变形进行监测至关重要,以确保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2. 目标和目的挡土墙变形监测的目标是及早发现任何潜在的问题,以便采取措施进行修复或者预防。

监测的目的包括:确定挡土墙的变形类型、了解变形的程度、分析变形原因、评估挡土墙的稳定性,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

3. 变形监测方法3.1 測量点的选择根据挡土墙的情况和建造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监测点位。

通常,监测点应包括挡土墙顶部、底部和中间部位,以及挡土墙前部和后部的地面。

此外,还需要选择一些参考点作为参照基准。

3.2 监测设备的选择根据监测要求,选择合适的监测设备。

常用的监测设备包括全站仪、倾斜仪、应变计、位移传感器等。

选择设备时要考虑其精确度、灵敏度和耐久性。

3.3 数据采集和记录在监测过程中,定期采集并记录相关数据。

采集的数据包括挡土墙的位移、应变、倾斜等。

数据采集可通过手动测量或者自动监测系统完成。

3.4 数据分析和评估通过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挡土墙的变形情况。

根据分析结果,评估挡土墙的稳定性,并判断是否需要采取进一步的处理措施。

4. 注意事项在进行挡土墙变形监测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确保监测设备的准确校准和稳定运行。

- 定期检查监测设备,确保其正常工作。

- 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避免误差。

- 实时监测数据的变化,及时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5. 附件本所涉及的附件如下:- 挡土墙变形监测方案- 相关监测数据记录表- 监测设备操作手册6. 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其注释如下:- 变形:土壤和挡土墙之间因受力不均匀导致的墙体位移和形变。

- 稳定性:挡土墙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具有反抗外力和保持稳定状态的能力。

挡土墙变形监测方法2024

挡土墙变形监测方法2024

引言概述:挡土墙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其主要功能是承受土体的压力,防止土体滑坡或坍塌。

然而,由于挡土墙长期受到土体力学、水文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变形风险。

为了及时监测挡土墙的变形情况,采取有效的监测方法对于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介绍挡土墙变形监测的方法。

正文内容:一、传统监测方法1.地面测量法地面测量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监测方法之一。

通过在挡土墙周围设置监测点,利用全站仪或经纬仪等仪器进行定点观测,可以实时获取挡土墙变形情况。

然而,由于需要人工操作,操作周期较长,不适合长期连续监测,且易受测量误差等因素的影响。

2.摄影测量法摄影测量法利用高精度相机或无人机进行飞行拍摄,通过对拍摄的照片进行处理和分析,获得挡土墙的变形数据。

相比于地面测量法,摄影测量法具有数据多、操作简便的优势,但对于复杂地形和天气条件的适应性较差。

3.介质变形测量法介质变形测量法是通过安装在挡土墙内的应变计、测斜仪等传感器,对挡土墙周围的土体进行变形监测。

通过获取土体内部的变形信息,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挡土墙的变形情况。

然而,介质变形测量法需要事先在挡土墙内部进行安装,施工难度较大,且对于大型挡土墙来说,监测范围有限。

二、现代监测方法1.全站仪+遥感技术全站仪采集数据的精确性较高,而遥感技术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卫星图像。

将二者结合,可以实现对挡土墙变形的多角度、全方位监测。

通过对卫星图像的分析和对比,可以准确判断挡土墙的变形程度,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2.激光扫描技术激光扫描技术可以快速获取挡土墙表面的三维点云数据,通过对点云数据的处理,可以得到挡土墙的形变情况。

激光扫描技术具有高精度、高效率的特点,可以实现对挡土墙的动态监测。

3.微振动监测技术微振动监测技术是一种无损、非接触的监测方法。

通过在挡土墙表面设置加速度计或振弦等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挡土墙的微小振动。

通过分析振动信号的频谱特征,可以判断挡土墙的变形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飞,吴炼石
变化数据。如图所示,由于测量的特性,数据在整个监测周期内呈现波动状态,墙顶水平位移 ∆X 在整 个监测期间的波动范围为 0~1.50 cm,而地面以上墙脚处水平位移 ∆x 的波动范围为−0.50~1.00 cm。挡土 墙两个部位的水平位移基本呈现相同的变化规律。 根据挡土墙设计图, 可分别得到公式(7)中参数 a、 b、 α 和 γ 的值。 图 7 为根据公式(7)计算得到的 ∆X 和 ∆x 的关系曲线图,其中图中的虚线为 α-γ 的值。如图所示,两条曲线并不完全重合。因为在测量工作 中,误差允许值为其测量值的 1/10~1/20,将计算得到的 ∆X 和 ∆x 的关系曲线与 ± (α-γ)/10 曲线在图 8 中 进行比对。如图所示,大部分测量值在其允许误差范围之内,只有三处误差较大,分别为 8 月 25 日,9 月 27 日~11 月 5 日,1 月 18 日~2 月 25 日,超出了误差允许范围。因此可以判定,这三处的测量误差较 大,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调整,使其符合测量要求。 综上所述,在分析挡土墙变形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布设特征点的关键监测点,对其进行数据相关性 分析,可对监测数据的准确性进行快速判断,减少内业的工作量,提高内业的工作效率。
th th rd
Abstract
Due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rveying engineering, there must be some errors in the data of deformation observation. Therefore, som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control the error in deformation monitoring, so that the error is within the allowable range. In this paper, the key monitoring points are laid out in the slope retaining wall, and the deformation measurement of the slope engineering retaining wall is carried out.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the monitoring data of the key measuring points is carried out by using the deformation correlation formula to check the error deviation of the monitoring data. By using the correlation of the monitoring data of key points, the accuracy of the monitoring data can be quickly judged, the workload of the indoor operation can be reduced, and the work efficiency of the indoor operation can be improved.
关键词
边坡变形,挡土墙位移,数据相关性,误差控制
Copyright © 2018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licenses/by/4.0/
Figure 4. Sketch map of slope deformation measurement points 图 4. 边坡变形测点布设示意图
Figure 5. Monitoring points 图 5. 监测点埋设现场图
Figure 6. ∆X and ∆x curves 图 6. ∆X 和 ∆x 变化曲线 DOI: 10.12677/hjce.2018.75081 690 土木工程
= ∆X a sin (α + β ) − a sin α
= ∆x b sin ( γ +β ) − b sin γ
对公式(1)和公式(2)分别进行变形分析,得到公式(3)和公式(4)。
∆X + sin = α sin (α + β ) a ∆x + sin γ = sin ( γ +β ) b
(1) (2)
Hans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土木工程, 2018, 7(5), 686-692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18 in Hans. /journal/hjce https:///10.12677/hjce.2018.75081
An Error Analysis Method for Displacement Measurement of Slope Retaining Wall
Fei Liu1,2, Lianshi Wu3
1 2
Beijing Municipal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Beijing Beijing No. 3 Detection Department Co., Ltd.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Beijing 3 Beijing Institute of Water, Beijing Received: Aug. 12 , 2018; accepted: Aug. 27 , 2018; published: Sep. 3 , 2018
柳飞,吴炼石
由于本工程需开挖山体,为减少开挖工程量以及维持路基边坡稳定,在路基两侧步道外设置重力式 挡土墙进行防护,设计挡土墙高度为 7~10 m,挖方较高路段在其上按照 1:1.25 边坡开挖,并采用六棱花 饰进行防护(图 2)。
3. 监测方案
3.1. 挡土墙变形原理
为确保边坡在雨季的安全,现对边坡挡土墙实施监测,以测定边坡挡土墙的变形情况。由于本道路 工程的挡土墙为重力式挡墙,因此挡土墙变形为整体变形,即挡土墙的各部位均发生变形,且各部位的 变形为相关变形。如图 3 所示,若后方土体发生位移,挡土墙发生相应的变形,以挡墙墙踵 O 为支点发 生旋转,转角为 β,墙顶水平位移为 ∆X ,地面以上墙脚处的水位位移为 ∆x 。 如图所示,当挡土墙发生变形,墙顶水平位移 ∆X 可用公式(1)进行计算,地面以上墙脚处的水位位 移为 ∆x 可用公式(2)进行计算。
Keywords
Slope Deformation, Retaining Wall Displacement, Data Correlation, Error Control
一种边坡挡土墙位移测量误差分析方法

1 2
飞1,2,吴炼石3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北京 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三检测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3 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 收稿日期:2018年8月12日;录用日期:2018年8月27日;发布日期:2018年9月3日
可验证现场实测的数据相关性是否符合要求。
(7)
由于公式(7)中所有的参数从设计资料可获得,而 ∆X 和 ∆x 可通过现场实测得到,因此利用公式(7)
3.2. 测点布设和测量方法
为了准确测定挡土墙的变形,同时考虑边坡工程的现场实际情况,沿边坡每个 10 m 设置一个监测断 面,在一个监测断面挡土墙顶和地面以上墙脚处各布设一个水平位移监测点,作为边坡变形相关性分析 测点,如图 4 所示。 按照规范要求在影响区外布设基准点。控制网的测设按城市二级导线要求进行,基准点控制网坐标 在施工过程中每月复测一次。挡土墙监测点的测量采用极坐标直接测量测点坐标的方法进行。工作点坐 标由基准点直接量测,由于道路两侧重力式挡土墙已施工完成,故监测期间可视为工作点稳定,工作点 坐标每天应由控制点测量三次,以确定工作点是否处于稳定的状态,位移监测点具体观测方法为:由基 准点测得工作点的坐标,然后分别由工作点测量各监测点坐标。控制点至工作点的观测次数为 4 测回, 工作点至位移监测点的观测次数为 4 测回(图 5)。
继续对公式变形,得到公式(5)和公式(6)。
∆X = α +β arcsin + sin α a
(5) (6)
∆x arcsin + sin γ = γ +β b
得到 ∆X 和 ∆x 的关系公式(7),
∆x ∆X + sin γ − arcsin γ −α arcsin + sin α = b 穿越山岭路段,本工程常规路段标准断面路基全宽 50 米,与规划红线宽度相同,为三幅 路形式,其中机动车道为三上三下,宽 23.5 米,单侧非机分隔带宽 5.25 米,非机动车道宽 3.5 米,人行 步道宽 4.5 米。道路断面图见图 1。
Figure 1. Typical section of road 图 1. 道路典型断面图 DOI: 10.12677/hjce.2018.75081 687 土木工程
Open Access
1. 引言
变形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它是指物体在各种荷载作用下发生的形状和位置在时间域和空间域 中的变化[1] [2]。对于边坡工程,由于新建工程或工程自身的变化,导致其土体发生位移,当位移超过一 定限值,边坡会发生滑坡等灾害。为了防止边坡病害,一般需在边坡设置挡土墙。作为边坡防护设施, 若边坡发生变形,挡土墙也会随之发生变形。因此,对挡土墙进行变形监测可反映其背后土体的变形情 况。而且,挡土墙一般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属于塑性结构,其变形测量难度更小,且精度更高。因此对 于边坡变形监测,挡土墙位移是必测的监测项目。 变形监测是利用专业的测量设备通过特定的方法观测变形体变形现象、对其变形形态进行分析及对 其变形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等的工作[3] [4] [5]。虽然随着技术的进度变形监测的精度越来越高,误差也随 之越来越小。但是由于仪器、观测人员、周围环境等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在变形观测时,其测量数 据必然存在一定的误差。 因此, 在变形监测时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 控制误差, 使误差在允许范围内[6] [7]。 当前的误差分析一般是针对单个监测点本身的误差进行分析,很少从结构变形原理和测点数据相关性方 面进行分析。本文通过分析挡土墙的变形特征,通过科学的布设挡土墙位移测点,利用监测数据的相关 性,减小挡土墙位移监测误差,确定其准确变形数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