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田开发复试题回顾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田开发复试题回顾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田开发复试题回顾

一.石油地质学

1.石油地质学三大课题

2.二运通道

3.盖层封闭机理

4. 圈闭三要素

4. 油气富集条件

二.渗流力学

1.弹性驱

2.压降叠加原理

3.渗流速度

4.多孔介质受力

5.非活塞式驱油影响因素

6.关井压力恢复试井

7.平面径向流渗流场特点

三.工程流体力学

1.静压面特点

2.理、粘渗流含义、区别、使适用方程3.欧、拉法不同

4.理想伯努利方程含义

5.串并联管路特点

四.油层物理

1.气体滑动对开发影响

2.平衡常数

3. u Ba P Rs-P

4.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

5.表面比对开发作用

6.按润湿角对岩石分类

五.采油工程

1.J、V ogel

2.气举采油

3.有杆泵泵效

4.动静液面

5.水力压裂

6.酸岩反应速度

六.油藏工程

1.面积注水

2.物质平衡方程

3.注水方式转换

4.弹水驱

2011年考题

一.石油地质学

1.名词解释

生油门限、钻遇率、沉积相

2.简答

1)小层对比的步骤

2)碎屑岩的沉积环境有哪些

二.渗流力学

1.证明流函数和势函数垂直

2.

3.上下断层边界,中间一口井,求地层任意一点压力分布和油井产量。

4.在三角形断层封闭的地层中一口生产井,写出渗流数学模型。三.采油工程

1.名词解释

采油指数,米吸水指数,示功图

2.简答

1)高渗透地层和低渗透地层压裂的原则

2)泵效的影响因素

3)有气体影响和供液不足的示功图及其区别

四.油层物理

五.油藏工程

六.流体力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附件3: 2012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第四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及工作研究立项项目(重点) 序号项目名称负责人单位项目类别1高校辅导员队伍培训培养模式研究闫亮亮石工学院重点项目2高校辅导员技能标准研究陈冬霞地学院重点项目3弘扬石油精神,推进行业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研究张延港化学学院重点项目4我校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研究罗晓燕商学院重点项目5理工科院校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调查及培养策略研究郝雪莲外语学院重点项目 2013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第五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及工作研究立项项目(一般) 序号项目名称负责人单位项目类别 1我校全日制专业型研究生学风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郭州平地学院一般项目2社交网络平台对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李冰地学院一般项目3校外大学生公寓党建工作研究张琼地学院一般项目 4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志愿服务为载体扩 大团组织在青年中的影响力 周学智地学院一般项目 5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博网络平台的探索研究邸飞石工学院一般项目 6本科生班级精细化管理模式探索研究-以石油工程学院创新 班为例 张明石工学院一般项目 7预防和控制我校研究生就业违约现象的有效措施研究肖坤石工学院一般项目 8关于辅导员开展深度辅导工作的现状调研-以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为例 王伟石工学院一般项目 9当代大学生就业道德素质研究刘凌机械学院一般项目10创新管理模式—网络环境下建立家校沟通机制的实践探究代莉莎机械学院一般项目11大学生学业辅导模式研究冯娜信息学院一般项目12大一新生自主学习模式构建研究鞠斌杰信息学院一般项目13大学生就业诚信缺失行为调研与对策研究庄玉琳信息学院一般项目14加强信息学院研究生科学道德建设探索林强信息学院一般项目

中国石油大学数据结构上机实验8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学号2015011512 姓名胡明禹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时间2018.6.5 一、实验题目: 实验八最短路径 二、实验目的 1. 掌握杰斯特拉算法 2. 利用迪杰斯特拉算法计算途中一点到其他各顶点的最短路径 三、算法设计分析 实验由4个函数共同组成。其功能描述如下: (1)主函数:统筹调用各个函数以实现相应功能 void main() (2)创建有向图的邻接矩阵函数 Status CreateDG(MGraph &G) { int i,j,k,w; char v1,v2; printf("请输入顶点数和边数:"); scanf("%d%d",&G.vexnum,&G.arcnum); printf("\n请按次序输入%d个顶点字母标号(如ABCD等):",G.vexnum); getchar(); //弹出缓冲区中上次最后出入的换行符,即最后按下的回车键 for (i=0;i

2015中国石油大学 采油工程(含课程设计)在线作业3.2.1答案 100分.

第三阶段在线作业答案 多选题(共20道题) 收起 1.( 2.5分)影响酸岩反应速度的有 ?A、面容比 ?B、酸液流速 ?C、温度 ?D、压力 ?E、酸液类型 我的答案:ABCDE 此题得分:2.5分2.(2.5分)常用的酸化液的类型主要有 ?A、盐酸 ?B、土酸 ?C、乳化酸 ?D、泡沫酸 ?E、缓速酸 我的答案:ABCDE 此题得分:2.5分3.(2.5分)压裂液支撑剂的主要类型有 ?A、粘土颗粒 ?B、天然石英砂 ?C、陶粒 ?D、树脂包层砂粒 ?E、树脂包层粘土 我的答案:BCD 此题得分:2.5分

4.(2.5分)酸化时常用的助排剂是 ?A、氧气 ?B、氮气 ?C、氢气 ?D、氦气 ?E、氯气 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5分 5.(2.5分)压裂液的类型主要有 ?A、水基压裂液 ?B、油基压裂液 ?C、泡沫压裂液 ?D、乳化压裂液 ?E、气体压裂液 我的答案:ABCD 此题得分:2.5分6.(2.5分)水基压裂液中的添加剂有哪些 ?A、降粘剂 ?B、交联剂 ?C、稠化剂 ?D、破胶剂 ?E、起泡剂 我的答案:BCD 此题得分:2.5分 7.(2.5分)注入水水质指标有 ?A、含油量 ?B、含铁量

?C、固体含量 ?D、硫化物 ?E、含气量 我的答案:ABCD 此题得分:2.5分 8.(2.5分)视吸水指数是日注水量与哪个的比值 ?A、井底压力 ?B、井底压差 ?C、井口压力 ?D、油藏压力 ?E、井筒平均压力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 9.(2.5分)酸液添加剂主要有 ?A、缓蚀剂 ?B、表面活性剂 ?C、稳定剂 ?D、增粘剂 ?E、起泡剂 我的答案:ABCD 此题得分:2.5分 10.(2.5分)注水水源的类型有哪些 ?A、地面水 ?B、地下水 ?C、海水 ?D、油层产出水 ?E、地表污水

流量计(中国石油大学流体力学实验报告)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流量计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成绩: 班级:学号:姓名:教师: 同组者: 实验三、流量计实验 一、实验目的(填空) 1.掌握孔板、文丘利节流式流量计的工作原理及用途; 2.测定孔板流量计的流量系数 ,绘制流量计的矫正曲线; 3.了解两用式压差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掌握其使用方法。 二、实验装置 1、在图1-3-1下方的横线上正确填写实验装置各部分的名称: 本实验采用管流综合实验装置。管流综合实验装置包括六根实验管路、电磁流量计、文丘利流量计、孔板流量计,其结构如图1-3-1示。 F1——文丘利流量计;F2——孔板流量计;F3——电磁流量计; C——量水箱;V——阀门;K——局部阻力试验管路 图1-3-1 管流综合实验装置流程图

说明:本实验装置可以做流量计、沿程阻力、局部阻力、流动状态、串并联等多种管流实验。其中V8为局部阻力实验专用阀门,V10为排气阀。除V10外,其它阀门用于调节流量。 另外,做管流实验还用到汞-水压差计(见附录A )。 三、实验原理 1.文丘利流量计 文丘利管是一种常用的量测有压管道 流量 的装置,见图1-3-2属压差式流量计。它包括收缩段、喉道和扩散段三部分,安装在需要测定流量的管道上。在收缩段进口断面1-1和喉道断面2-2上设测压孔,并接上比压计,通过量测两个断面的 测压管水头差 ,就可计算管道的理论流量 Q ,再经修正得到实际流量。 2.孔板流量计 如图1-3-3,在管道上设置孔板,在流动未经孔板收缩的上游断面1-1和经孔板收缩的下游断面2-2上设测压孔,并接上比压计,通过量测两个断面的 测压管水头差 ,可计算管道的理论流量 Q ,再经修正得到实际流量。孔板流量计也属压差式流量计,其特点是结构简单。 图1-3-2 文丘利流量计示意图 图1-3-3 孔板流量计示意图 3.理论流量 水流从1-1断面到达2-2断面,由于过水断面的收缩,流速增大,根据恒定总流能量方程,若不考虑 水头损失 ,速度水头的增加等于测压管水头的减小(即比压计液面高差h ?),因此,通过量测到的h ?建立了两断面平均流速v 1和v 2之间的一个关系: 如果假设动能修正系数1210.αα==,则最终得到理论流量为: 式中 2K A g =,2221 1( )()A A A A μ= -,A 为孔板锐孔断面面积。 4.流量系数 (1)流量计流过实际液体时,由于两断面测压管水头差中还包括了因 粘性 造成的水头损失,流量应修正为: 其中 1.0α<,称为流量计的流量系数。

《数据结构》期末复习题_15021457072916549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育学院期末复习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以下与数据的存储结构无关的术语是() A、循环队列 B、链表 C、哈希表 D、栈 2.一个向量第一个元素的存储地址是100,每个元素的长度为2,则第5个元素的地址是() A、110 B、108 C、100 D、120 3.假设带头结点的单向循环链表的头指针为head,则该链表为空的判定条件是() A、head= =NULL B、head–>next= =NULL C、head–>next= =head D、head!=NULL 4.若进栈序列为1,2,3,4,5,6,且进栈和出栈可以穿插进行,则不可能出现的出栈序列是() A、2,4,3,1,5,6 B、3,2,4,1,6,5 C、4,3,2,1,5,6 D、2,3,5,1,6,4 5.下列关键字序列中,构成小根堆的是() A、{12,21,49,33,81,56,69,41} B、{81,69,56,49,41,33,21,12} C、{81,49,69,41,21,56,12,33} D、{12,21,49,33,81,41,56,69} 6.下列数据结构中,不属于二叉树的是() A、B树 B、AVL树 C、二叉排序树 D、哈夫曼树 7.用顺序存储的方法来存储一棵二叉树,存放在一维数组A[1..N]中,若结点A[i]有右孩子,则其右孩 子是()。 A、A[2i] B、A[2i-1] C、A[2i+1] D、A[i/2] 8.设树T的高度为4,其中度为1、2、3、4的结点个数分别为4、2、1、1,则T中叶子数为() A、 5 B、 6 C、7 D、 8 9.有数据{53,30,37,12,45,24,96},从空二叉树开始逐个插入数据来形成二叉排序树,若希望高 度最小,则应选择下面哪个序列输入() A、45,24,53,12,37,96,30 B、37,24,12,30,53,45,96 C、12,24,30,37,45,53,96 D、30,24,12,37,45,96,53 1

中国石油大学 2012-2013自动控制原理 期中试题及答案

2012—2013学年第1学期 《自动控制原理》期中考试试卷 (适用专业:自动化、电气、测控)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开课系室信控学院自动化系 考试日期20XX年11月25日 一、简答题(18分)

1. 控制系统正常工作的最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性(3分) 2.什么是线性系统?线性系统的特征是什么? 答:用线性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称为线性系统。 其特征是满足叠加原理,即叠加性与齐次性。(3分) 3.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的定义和应用范围是什么? 答: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的定义为: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 应用范围是:线性定常系统(3分) 4.控制器中加入比例+微分环节对控制系统的影响是什么? 答:比例微分环节可增大系统的阻尼比,超调量降低,调节时间缩短,且不影响系统的稳态误差与自然振荡频率;(3分) 5.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取决于哪些因素? 答:开环增益、系统型别、输入信号的形式与幅值。(3分) 6.线性定常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什么? 答:线性定常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闭环特征方程的根均具有负实部,或闭环传递函数的极点均位于s左半平面。(3分) 二、(1)由图1所示系统结构图求出相应的传递函数()/() C s N s。 C s R s和()/()

(8分) 图1 系统结构图 (2)由图2所示系统结构图求出相应的传递函数()/()C s R s 。(8分) 图2系统结构图 解:(1)当仅考虑()R s 作用时,经过反馈连接等效,可得简化结构图(图1-1),则系统传递函数为 12221212 22123 322 1()()111G G G H G G C s G G R s G H G G H H G H -==-++- (4分) 图1-1()R s 作用时的简化结构图 当仅考虑()N s 作用时,系统结构图如图1-2所示。系统经过比较点后移和串、并联等效,可得简化结构图,如图1-4所示。则系统传递函数为 1122121221322123 (1)()()1()1G H G G G G H C s N s G H G H G H G G H ++==---+ (4分)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中国石油大学校园网设计(finish)-(23794)

中国石油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20**-20**-*学期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大作业 题目:中国石油大学校园网系统设计 专业: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年月

目录 第一章综述 (3) 1.1网络设计背景分析 (3) 1.2网络设计采用的方法和原则 (3) 第二章用户需求分析 (5) 2.1网络功能性需求分析 (5) 2.2网络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5) 2.2.1网络拓扑结构需求分析 (5) 2.2.2网络性能需求分析 (5) 2.2.3网络可靠性需求分析 (6) 2.2.4网络安全需求分析 (6) 第三章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6) 3.1网络拓扑结构 (6) 3.2网络硬件结构 (8) 3.3网络地址规划 (9) 第四章网络性能设计 (10) 第五章网络可靠性设计 (11) 第六章网络安全设计 (12) 第七章网络物理设计 (14) 7.1网络传输介质的选择 (14) 7.2网络综合布线设计 (15) 第八章课程设计总结与体会参考文献 (16) 参考文献 (17)

第一章综述 1.1 网络设计背景分析 随着科技的发展,对于公司、企业、政府机构、银行等系统而言,信息日益成为关键 性的资源,必须精确、高速地传输于各类通讯设备、数据处理设备之间。用户普遍希望尽 可能地改进通讯系统,根据需要配置完整、灵活的结构。然而传统建筑采用的布线技术致 使各子系统互不兼容,无法适应技术的高速发展;管路拥挤,配线投资巨大而且重复;这 个问题随着公司、企业、政府部门的成长、设备的更新、人员和办公环境的变 动而日益严重:局部的变动引发全局的变动,降低个人效率,对整体工作产生不良影响。 尤其随着 ISDN ( 综合业务数字网 ) 和 Internet ( 国际互联网络 ) 的应用和推广,传统布线根本无法满足要求。因此,寻求合理、优化、弹性、稳定和易扩展的布线技术,成为建设者 的当务之急。它必须满足当前的需求,并有能力迎接未来的挑战。 本课程设计以中国石油大学为背景,结合学校的未来发展,重新设计校园网网络架 构,利用网络的优势,来加强各级学院的管理和整个校区资源的共享。 1.2 网络设计采用的方法和原则 本课程设计以网络的实用性、拓展性、可靠性、安全性为基本原则,合理利用现有 的资源和环境,在保障各学院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对现有网络架构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 拓展,极大的降低了设计失败而产生的风险和损失。 由于计算机网络的特殊性,网络建设需要考虑以下因素:系统的先进性、系统的稳 定性、系统的可扩展性、系统的可维护性、应用系统和网络系统的配合度、与外界网络 的连通性以及建设的成本等问题。 1、选择高带宽网络设计 校园网应用具体要求决定了网络必须采取高带宽网络。多媒体课件包含了大量的声音、图像和动画信息,需要高带宽网络通信能力的支持。在构建校园网时,不能由于网络 传输速率不足,而影响整个网络的整体性能。所以要尽可能的采用最新的高带宽网络技术。 2、选择可扩充的网络架构

流体静力学中国石油大学流体力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流体静力学实验 、实验目的:填空 1?掌握用液式测压计测量流体静压强的技能; 2?验证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加深对位置水头、压力水头和测压管水头的理解; 3.观察真空度(负压)的产生过程,进一步加深对真空度的理解; 4 ?测定油的相对密度; 5?通过对诸多流体静力学现象的实验分析,进一步提高解决静力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装置 1、在图1-1-1下方的横线上正确填写实验装置各部分的名称本实验的装置如图所示。 1. 测压管: 2.带标尺的测压管; 3. 连通管: 4. 通气阀: 5. 加压打气球: 6. 真空测压管 7. 截止阀:8. U型测压管:9. 油柱: 10. 水柱:11._ 减压放水阀 图1-1-1 流体静力学实验装置图

2、说明 1?所有测管液面标高均以标尺(测压管2)零读数为基准; 2?仪器铭牌所注\、B、、'- D系测点B、C、D标高;若同时取标尺零点作为静力学基本方程的基准,贝U v B、'- c、'- D亦为Z B、z c、Z D; 3?本仪器中所有阀门旋柄均以顺管轴线为开。 三、实验原理在横线上正确写出以下公式 1 ?在重力作用下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形式之一: (1-1-1a) 形式之二: p 二P o h (1-1b) 式中z――被测点在基准面以上的位置高度; P ――被测点的静水压强,用相对压强表示,以下同; P o——水箱中液面的表面压强; ——液体重度; h ——被测点的液体深度。 2.油密度测量原理 当U型管中水面与油水界面齐平(图1-1-2),取其顶面为等压面,有 P oi =(1-1-2)另当U型管中水面和油面齐平(图1-1-3),取其油水界面为等压面,则有 P o2+?H =Y°H 即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参考模板(2017)

本 科 毕 业 设 计(论文) 题 ——副标题 学生姓名:张 三 学 号:1301013101 专业班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3-5班 指导教师:李 四 2017年 6月15日

——副标题 要 数据结构算法设计和演示(C++)树和查找是在面向对象思想和技术的指导下,采用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C++)和面向对象的编程工具(Borland C++ Builder 6.0)开发出来的小型应用程序。它的功能主要是将数据结构中链表、栈、队列、树、查找、图和排序部分的典型算法和数据结构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封装成类,并通过类的对外接口和对象之间的消息传递来实现这些算法,同时利用C++ Builder 6.0中丰富的控件资源和系统 解、辅助教学和自我学习的作用。 关键词: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linear form ——副标题 Abstract 外文摘要要求用英文书写,内容应与“中文摘要”对应。使用第三人称。 “Abstract” 字体:Times New Roman,居中,三号,加粗,1.5倍行距,段前、段后0.5行间距,勾选网格对齐选项。 “Abstract”上方是论文的英文题目,字体:Times New Roman,居中,小二,加粗,1.5倍行距,间距:段前、段后0.5行间距,勾选网格对齐选项。 Abstract正文选用设置成每段落首行缩进2字符,字体:Times New Roman,字号:小四,1.5倍行距,间距:间距:段前后0.5行间距,勾选网格对齐选项。 Keywords与Abstract之间空一行,首行缩进2字符。Keywords与中文“关键词”一致,加粗。词间用分号间隔,末尾不加标点,3-5个,Times New Roman,小四。如需换行,则新行与第一个关键词首字母对齐。 Keywords:Write Criterion;Typeset Format;Graduation Project (Thesis)

中国石油大学2011自动控制原理期中考试试题(答 案)

2011—2012学年第1学期《自动控制原理》期中考试试卷(适用专业:自动化、电气、测控)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开课系室自动化系 考试日期

一、简答题(15分) 1.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有哪几部分? 答:测量元件、给定元件、比较元件、放大元件、执行元件、校正元件 2.控制系统正常工作的最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性 3.什么是线性系统?线性系统的特征是什么? 答:用线性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称为线性系统。 其特征是满足叠加原理,即叠加性与齐次性。 4.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的定义和应用范围是什么? 答: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的定义为: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 应用范围是:线性定常系统 5.控制器中加入比例+微分环节对控制系统的影响是什么? 答:比例微分环节可增大系统的阻尼比,超调量增加,调节时间缩短,且不影响系统的稳态误差与自然振荡频率;允许选取较高的开环增益,因此在保证一定的动态性能条件下,可以减小稳态误差。

二、 (12分)如图1所示单容水箱,A 为水箱的横截面积,i Q 为输入流量,o Q 为 输出流量,H 为水箱的实际液位, H Q o α=,α为流量系数。当输入流量和输出流量相等时,液位维持在0H 处,000H Q Q o i α==。 (1) 以i Q 为输入,以H 为输出,建立该单容水箱的非线性微分方程模型。(3 分) (2) 对(1)中非线性微分方程在0H 处进行线性化,求线性化微分方程,并 求单容水箱的传递函数。 (9分) 图1 解:(1)由物料平衡得下列方程 i o i dH A Q Q Q dt =-=- 单容水箱的非线性微分方程模型为 (1 i dH Q dt A =- ① (3分) (2)考虑到 000i i i o o o H H H Q Q Q Q Q Q =+??? =+???=+?? 代入①式得 (00()1 i i d H H Q Q dt A +?=+?- (2分) 即 (01 i i d H Q Q dt A ?=+?- ② 在0H 处展开成Taylor 级数,只取到线性项 H

中国石油大学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毕胜苯-甲苯-乙苯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说明书 设计题目:分离苯(1)-甲苯(2)-乙苯(3)混合物 班级:化工06-2班 姓名:毕胜 指导教师:马庆兰 设计成绩: 设计任务书 目录 工艺流程简图 第一部分精馏塔的工艺设计 第一节产品组成及产品量的确定 一、清晰分割法 二、质量分率转换成摩尔分率 三、物料平衡表 第二节操作温度与压力的确定 一、回流罐温度

二、回流罐压力 三、塔顶压力 四、塔顶温度 五、塔底压力 六、塔底温度 七、进料压力 八、进料温度 第三节最小回流比的确定 第四节最少理论板数的确定 第五节适宜回流比的确定 一、作N-R/R 图 min 二、作N(R+1)-R/R 图 min 三、选取经验数据 第六节理论塔板数的确定 第七节实际塔板数及实际加料板位置的确定附表:温度压力汇总表

一、精馏段塔径 二、提馏段塔径 第九节热力学衡算 附表:全塔热量衡算总表 第二部分塔板设计 第一节溢流装置设计 第二节浮阀塔板结构参数的确定第三节浮阀水力学计算 第四节负荷性能图 第三部分板式塔结构 第一节塔体的设计 一、筒体设计 二、封头设计 三、人孔选用 四、裙座设计

第四部分辅助设备设计 第一节全凝器设计 第二节再沸器选择 第三节回流泵选择 第五部分计算结果汇总 第六部分负荷性能图 第七部分分析讨论 附录参考资料 第一部分精馏塔的工艺设计 第一节产品组成及产品量的确定 一、清晰分割法(P492) 重关键组分为甲苯,轻关键组分为苯,分离要求较高,而且与相邻组分的相对挥发度都较大,于是可以认为是清晰分割,假定乙苯在塔顶产品中的含量为零。现将已知数和未知数列入下表中:

202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数据结构考研初试考试大纲

一、考试要求 1.理解数据结构、存储结构、算法、数据类型、抽象数据类型(ADT)等基本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掌握线性表、树、图等基本数据结构的ADT 定义以及基于不同存储方式(顺序、链式等)的实现,并能对占用存储空间情况和算法的时间复杂度进行分析。3.掌握典型的查找结构(静态表、搜索树、散列等)、查找算法的基本思想及性能分析。4.掌握内部排序(选择、插入、交换、归并等)的重要算法的基本思想、特点及性能分析。5.能够运用学习的数据结构及算法的知识和技能进行问题的分析与求解,即能对问题进行抽象建模,能熟练使用高级语言(C 或C++或JAVA 等)进行模型的具体实现(编程)。 二、考试内容 1.数据结构和算法的重要性(1)基本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各种存储结构的空间占用情况及映射逻辑关系的方式(3)算法的评价及对算法渐近时间复杂性的理解2.一般线性表(1)一般线性表ADT 的定义(2)线性表ADT 基于顺序存储的实现(存储方式、特点、重要操作的算法,下同)(3)线性表ADT 基于链式存储的实现(存储方式、特点、重要操作的算法,下同)3.特殊线性表(栈、队列、字符串、数组)(1)栈的特点及栈ADT 的定义(2)栈ADT 基于顺序存储的实现(3)栈ADT 基于链式存储的实现(4)栈ADT 的应用(表达式求值、递归处理、迷宫问题)(5)队列的特点及队列ADT

的定义(6)队列ADT 基于顺序存储的实现(7)队列ADT 基于链式存储的实现(8)队列ADT 的应用(广度遍历、资源分配问题)(9)字符串特点及串ADT 的定义(10)字符串ADT 基于顺序存储的实现(重点掌握经典的模式匹配算法:BF,KMP)(11)数组的特点及ADT 定义(12)数组ADT 基于顺序存储的实现(重点掌握多维数组的存储结构)(13)特殊矩阵的存储及操作实现(重点掌握分布有规律的特殊矩阵和分布无规律的稀疏矩阵如何高效存储及矩阵典型操作的实现)4.树与二叉树(1)二叉树的特点及ADT 定义(2)二叉树的重要性质及证明(3)二叉树基于顺序存储的实现(4)二叉树基于链式存储的实现(重点掌握重要操作:建立、遍历、求深度、计算叶子等等)(5)线索二叉树的基本概念(为什么加线索?如何记录线索?如何使用线索?)(6)建立(画)线索二叉树(7)树、森林的定义及特点(8)树的存储结构(重点掌握子女-兄弟表示)(9)树、森林与二叉树的相互转换(10)树和森林的遍历(11)哈夫曼(Huffman)树和哈夫曼编码的构造过程(12)二叉排序树的定义及建立(重点掌握结点的插入和删除的思想和过程)(13)平衡二叉树的定义及建立(平衡的目的?如何达到平衡?)(14)堆的定义及建立和调整(堆的构造和调整过程)5.图(1)图的基本概念及ADT 定义(2)图的ADT 的实现(存储方式及基本操作实现)①邻接矩阵存储(无向图、有向图、无向带权图、有向带权图)②邻接表存储(无向图、有向图、无向带权图、有向带权图)③各种存储方式下操作的算法实现(图的建立、遍历、插入边、删除边等)(3)图的遍历及生成树①

中国石油大学2011自动控制原理期中考试试题(答_案)

一、 简答题 (15分) 1. 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有哪几部分? 答:测量元件、给定元件、比较元件、放大元件、执行元件、校正元件 2. 控制系统正常工作的最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性 3. 什么是线性系统?线性系统的特征是什么? 答:用线性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称为线性系统。 其特征是满足叠加原理,即叠加性与齐次性。 4. 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的定义和应用范围是什么? 答: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的定义为: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 应用范围是:线性定常系统 5. 控制器中加入比例+微分环节对控制系统的影响是什么? 答:比例微分环节可增大系统的阻尼比,超调量增加,调节时间缩短,且不影响系统的稳态误差与自然振荡频率;允许选取较高的开环增益,因此在保证一定的动态性能条件下,可以减小稳态误差. 二、 (12分)如图1所示单容水箱,A 为水箱的横截面积,i Q 为输入流量,o Q 为 输出流量,H 为水箱的实际液位, H Q o α=,α为流量系数。当输入流量和输出流量相等时,液位维持在0H 处,000H Q Q o i α==。 (1) 以i Q 为输入,以H 为输出,建立该单容水箱的非线性微分方程模型。(3 分) (2) 对(1)中非线性微分方程在0H 处进行线性化,求线性化微分方程,并 求单容水箱的传递函数。 (9分) 图1 解:(1)由物料平衡得下列方程 i o i dH A Q Q Q dt α =-=- H

单容水箱的非线性微分方程模型为 (1i dH Q dt A α=- ① (3分) (2)考虑到 000i i i o o o H H H Q Q Q Q Q Q =+??? =+???=+?? 代入①式得 (00 () 1i i d H H Q Q dt A α+?=+?- (2分) 即 (0 1i i d H Q Q dt A α?=+?- ② 将在0H 处展开成Taylor 级数,只取到线性项 H = (2分) 代入②,并考虑000H Q Q o i α==,得 1i d H Q H dt A ?? ?=?- ? ?? ? 整理得 1+ i d H H Q dt A ??= ? ③ (2分) ③即为所求的线性微分方程 在③两边取拉氏变换得 1+()()i s H s Q s A ??= ? (2分) 故其传递函数为 1 ()()() + i H s A G s Q s s = == (1分)

2019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推免工作通知20190907(发院系)

2012年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通知根据教育部文件《关于做好2012年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司【2011】14号)文件要求,经学校研究决定,现将我校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简称“推免”)工作及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推荐办法及原则意见 1、“推免”工作基本程序。教务处根据学校规定分配免研指标,经研究生院审查、征求院系意见后确定各院系免研指标,学校“推免”工作领导小组(名单见附件1)负责具体的推荐工作、确定符合推免生条件的候选人名单,经研究生院预审后教务处公示名单。 2.“推免”办法按照“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的实施办法”(试行)(中石大京教[2005]20号)文件的规定执行。(注:大学英语成绩按照各院(系)综合测评乘系数的办法进行折算;80-89分良好,90分以上为优秀) 3.未修读双学位的学生推荐的硕士学位专业为原主修专业,修读双学士学位专业的学生若双学士学位所修读课程成绩优良率达到100%,可以推荐硕士学位专业为原主修专业或者双学士学位专业,但名额均占学生主修学位所在院(系)推荐名额。 4.根据学校规定,各院(系)应成立“推免”工作领导小组,制订该项工作实施细则并将工作小组名单、详细实施方案和具体工作联系人报教务处备案;本着学生自愿的原则,公平、公正、公开选拔免试推荐硕士研究生,在本院(系)公示免试推荐名单(含候补),集中对拟推荐学生体检,报学校审核。 5.各院(系)须将本院(系)推荐的学生按推荐排名的优先顺序排序并明确地在推荐类型中标注“校内”或者“外推”,同时各院(系)可以额外推荐符合

推免条件的学生作为推荐免试研究生候补人选,并在排名表中明确标注“候补”字样。 6.上报学生材料及学生成绩单须加盖院(系)公章及院(系)“推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签字。 7.“推免”外校生名单的确定:本着学生自愿的原则,依照学生排名顺序选择“推免”本校或外校,一旦确定则不得更改。 8、关于体检,按研究生院通知执行(见附件2)。 9.体育特长生的“推免”选拔参照“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运动队学生免试推荐硕士研究生实施办法(试行)”(中石大京教[2005]19号)的规定执行,11名高水平运动员,学校单给1个指标,由体育教学部负责具体的选拔工作。 10.助管人员的“推免”选拔按照“关于从应届免试推荐硕士研究生中选拔机关和教辅工作人员的聘任办法(试行)”(石大北人[2004]10号)执行,辅导员的“推免”选拔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11.其它。 (1) 由于免试名额有限,请同学们珍惜,凡是提交“推免”申请的学生近期不予打印英文成绩单;“推免”名单确定后,学校将不再给“推免”生出具英文成绩单。 (2)订单班学生不能申请“推免”。 (3)由于部分外校要求提交申请表的时间较早,因此在学校公示“推免”名单前,“推免”外校的学生可凭各院系开具的“推免”资格证明,到教务处230房间加盖推免申请表上的教务处公章,但此申请表不作为最终取得“推免”资格的依据。 二、各院(系)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名额分配 1、免试推荐硕士研究生总名额 根据教育部《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

沿程阻力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流体力学实验报告

实验七、沿程阻力实验 一、实验目的填空 1.掌握测定镀锌铁管管道沿程阻力系数的方法; 2.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制λ-Re的关系曲线; 3.进一步理解沿程阻力系数随雷诺数的变化规律。 二、实验装置 在图1-7-1下方的横线上正确填写实验装置各部分的名称 本实验采用管流实验装置中的第1根管路,即实验装置中最细的管路。在测量较大压差时,采用两用式压差计中的汞-水压差计;压差较小时换用水-气压差计。 另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量水箱、量筒、秒表、温度计、水的粘温表。 F1——文秋利流量计;F2——孔板流量计;F3——电磁流量计; C——量水箱;V——阀门;K——局部阻力实验管路 图1-7-1 管流综合实验装置流程图 三、实验原理在横线正确写出以下公式 本实验所用的管路是水平放置且等直径,因此利用能量方程式可推得管路两点间的沿程水头

损失计算公式: 2 2f L v h D g λ = (1-7-1) 式中: λ——沿程阻力系数; L ——实验管段两端面之间的距离,m ; D ——实验管内径,m ; g ——重力加速度(g=9.8 m/s 2); v ——管内平均流速,m/s ; h f ——沿程水头损失,由压差计测定。 由式(1-7-1)可以得到沿程阻力系数λ的表达式: 2 2f h D g L v λ= (1-7-2) 沿程阻力系数λ在层流时只与雷诺数有关,而在紊流时则与雷诺数、管壁粗糙度有关。 当实验管路粗糙度保持不变时,可得出该管的λ-Re 的关系曲线。 四、实验要求 填空 1.有关常数 实验装置编号:No. 7 管路直径:D = 1.58 cm ; 水的温度:T = 13.4 ℃; 水的密度:ρ= 0.999348g/cm 3; 动力粘度系数:μ= 1.19004 mPa ?s ; 运动粘度系数:ν= 0.011908 cm 2/s ; 两测点之间的距离:L = 500 cm

自动控制技术及应用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自动控制技术及应用 姓名:赵文山 学号:201208036129 专业班级:2012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一班 2013年11月10日

自动控制技术及应用 摘要:本文简要的介绍了自动控制技术,着重论述了自动控制系统及PID控制原理,并对自动控制技术在给水排水方面的应用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自动控制、控制原理、自动控制技术 引言:经济建设的腾飞,要靠科学技术的进步,要在短时间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就必须在生产、科研、管理诸方面尽快实现自动化。所谓自动化,就是用机器、仪表、仪器、电子计算机或其他自动化装置,代替人的大脑和手去参与各种活动。因为手动控制不如自动控制准确、可靠、快速,而且还不易消除主管误差。所以,自动控制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而在给水排水方面,自动控制的作用也是不小的,渐渐的取代人工控制,使得水厂和污水厂的工作更加便捷、有效。 一、自动控制技术 自动控制(automatic control)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外加的设备或装置,使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的某个工作状态或参数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自动控制是相对人工控制概念而言的。 自动控制技术的研究有利于将人类从复杂、危险、繁琐的劳动环境中解放出来并大大提高控制效率。自动控制是工程科学的一个分支。它涉及利用反馈原理的对动态系统的自动影响,以使得输出值接近我们想要的值。从方法的角度看,它以数学的系统理论为基础。我们今天称作自动控制的是二十世纪中叶产生的控制论的一个分支。而这基础的结论是由诺伯特·维纳,鲁道夫·卡尔曼提出的。 在现代科学技术的众多领域中,自动控制技术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动控制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外加的设备或装置(称控

中国石油大学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设计报告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要求(本页打印): 1、双面打印,内容篇幅不要过长(每个实验不要超过3页),禁止贴全部程序,只贴关键代码即可。 2、禁止抄袭 3、 4、

实验1:螺旋矩阵实验——Linux下的C编程一、实验情景描述 完成一个程序,要求输入两个数字即可形成相应的字母螺旋矩阵。 例如输入5,6,则程序会生成如下5行6列的矩阵,Z之后循环至A: A B C D E F R S T U V G Q B C D W H P A Z Y X I O N M L K J 二、实验原理 完成程序ju.c,并用Makefile完成编译。 三、关键代码 Makefile如下 CC=gcc OBJS=ju.o EXEC=ju all:$(EXEC) $(EXEC):$(OBJS) $(CC) -o $@ $(OBJS) clean: rm -f $(OBJS) $(EXEC) ju.c部分代码如下 int total = 1; char digit = 65; x = 0, y = 0; a[x][y] = 65; while(total < m*n){ while(y+1=90){ digit = 64;

} a[x][++y] = ++digit; ++total; } while(x+1=90){ digit = 64; } a[++x][y] = ++digit; ++total; } while(y-1>=0&&!a[x][y-1]){ if(digit>=90){ digit = 64; } a[x][--y] = ++digit; ++total; } while(x-1>=0&&!a[x-1][y]){ if(digit>=90) { digit = 64;} a[--x][y] = ++digit; ++total; }} 四、实验结果

中国石油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数据结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远程教育学院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题目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2019 年月

题目要求:设计一个稀疏矩阵计算器,实现两个稀疏矩阵的加法、减法、乘法以及矩阵的转置运算。采用菜单为应用程序的界面,用户通过对菜单进行选择,分别实现矩阵的相加、相减、相乘以及矩阵转速运算。 1需求分析 1. 稀疏矩阵是指稀疏因子小于等于0.5的矩阵。利用“稀疏”特点进行存储和计算可以大大节省存储空间,提高计算效率。实现一个能进行稀疏矩阵基本运算的运算器。 2. 以“带行逻辑链接信息”的三元组顺序表表示稀疏矩阵,实现矩阵转置,以及两个矩阵的加、减、乘的运算。稀疏矩阵的输入形式采用三元组表示,运算结果以阵列形式列出。 3. 演示程序以用户和计算机的对话方式进行,数组的建立方式为边输入边建立。首先输入矩阵的行数和列数,并判别给出的两个矩阵的行列数是否与所要求的运算相匹配。 4. 程序可以对三元组的输入属性不加以限制;根据对矩阵的行列,三元组作之间插入排序,从而进行运算时,不会产生错误。 5. 在用三元组表示稀疏矩阵时,相加、相减和相乘所产生的结果矩阵另外生成。 6. 运行环境:VC6.0++。 2概要设计 稀疏矩阵元素用三元组表示: typedef struct{ int i; //非零元的行下标 int j; //非零元的列下标 int e; //矩阵非零元 }Triple; 稀疏矩阵采用三元组顺序表存储: #define MSXSIZE 12500 //假设非零元个数的最大值为200 #define MAXRC 10 //假定矩阵的最大行数为10 typedef struct { int mu ; //矩阵的行数 int nu ; //矩阵的列数 int tu ; //矩阵的非零元素个数 Triple data[MAXSIZE+1]; //非零元三元组表,data[0]没有用 int rpos[MAXRC+1]; //各行第一个非零元素的位置表 }Tabletype; 系统主要函数及功能如下: Menu( ):主控菜单,接收用户的选项; Input_Matrix( ):输入矩阵; Print_matrix( ):输出矩阵; Cal_matrix( ):计算矩阵每行第一个非零元在三元组中的位序号; TransposeMatrix( ):矩阵转置; Add_Matrix( ):矩阵加法运算;

中国石油大学自动控制原理2015-2016年期末考试 B卷 - 答案

B卷 2015—2016学年第1学期 《自动控制原理》 (闭卷,适用于:测控)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1. 自动控制系统由控制器和 被控对象 组成。 2. 就控制方式而言,如果系统中不存在输出到输入的反馈,输出量不参与控制,则称为 开环控制系统 ;如果系统中存在输出到输入的反馈,输出量参与控制,则称为 闭环控制系统。 3. 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100 (s)H(s),(0.1s 1) G s = +试求当输入信号 (t)t r α=时,系统的稳态误差为_______ 。 4. 两个传递函数分别为1(s)G 与2(s)G 的环节,以并联方式连接,其等效传递函数 为(s),G 则(s)_____________G =。 5. 若某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为0.5(t)20e t g -=,则该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_______________。 6. 控制系统输出拉氏变换与输入拉氏变换在零初始条件下的比值称为传递函数。 一阶系统传递函数的标准形式为______________,二阶系统传递函数标准形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7. 若要求系统响应的快速性好,则闭环极点应距离虚轴越 __远__(远/近)越好。 8. 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25 (s),25 G s s = ++则该系统是_欠_(过/欠/临界)阻尼系统。 9. 常用的三种频率特性曲线是 Nyquist 曲线(极坐标图) 、 Bode 曲线 、和 Nichols 曲线 。 10. PI 控制规律的时域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PID 控制规律的传递函数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离散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与系统的结构和参数 有关 (有关/无关),与采样周期 有关 (有关/无关)。 12. 非线性系统常用的三种分析方法是 描述函数法 、 相平面 和逆系统方法。 12(s)G (s) G +20 0.5s +1 1 Ts +2 22 2n n n s s ω?ωω++/100α0(t)K (t)(t)dt t p p i K m e e T =+ ?1 (s)K (1s) c p i G T s 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