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与睡眠障碍 赵光远
《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

《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
张鹏;赵忠新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年(卷),期】2013(013)005
【摘要】为规范我国成人失眠的诊断与治疗,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邀请相关专家经多次研讨,最终形成《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指南》).该《指南》既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又兼顾我国国情,可以作为一部实用性和权威性兼具的临床失眠诊断与治疗范本供临床医师参考.本文将就《指南》制定过程中囿于篇幅限制未尽事宜和一些可能存在分歧的问题进行解释和说明.
【总页数】5页(P363-367)
【作者】张鹏;赵忠新
【作者单位】454003焦作,解放军第九十一中心医院神经内科;200003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神经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国成人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 [J], 邹玉宝;惠汝太;宋雷
2.《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节选 [J],
3.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治新四点——《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2020年版)》解读 [J], 李琳;周其锋(指导)
4.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治新四点——《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2020年版)》解读 [J], 李琳
5.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2020年版)解读 [J], 梅恒;胡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课题申报】睡眠障碍患者的新治疗方法研究

睡眠障碍患者的新治疗方法研究《睡眠障碍患者的新治疗方法研究》一、研究背景与意义睡眠是人类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对于人体健康的维持和心理健康的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高压竞争环境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遭受睡眠障碍问题的困扰。
据统计,全球约有30%的人口受到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影响,其中包括失眠、多梦、睡眠中断等问题,给个体的身心健康和日常功能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成为当务之急,以提供更好的睡眠质量和促进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
二、研究目的与内容本课题旨在探究新的治疗方法对于睡眠障碍患者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以及在提高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调查患者的睡眠情况和症状,包括睡眠时间、入睡困难程度、睡眠质量等,以建立初步的患者样本;2.收集和整理现有的治疗方法和技术,对其进行评估和筛选,选取适合于睡眠障碍患者的新方法;3.设计实验方案,通过随机分组、双盲试验等方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之间在治疗方法上的差异和效果;4.进行实验实施,对患者进行新治疗方法的介入和监测,记录睡眠质量和症状的变化;5.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估新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行性,提出结论和建议;6.撰写研究报告,将研究成果推广给相关医生和患者,以促进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三、研究方法与步骤1.参与者招募:通过医院、社区和互联网等渠道招募符合研究要求的睡眠障碍患者,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和可靠性;2.初步测量和问卷调查:对招募的患者进行初步测量,使用标准化的问卷调查睡眠相关症状和质量;3.治疗方法评估和选择:收集并评估现有的治疗方法和技术,包括药物治疗、行为疗法、认知疗法等,选择适合研究对象的新方法;4.随机分组和双盲试验:将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双盲试验,确保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5.实验介入和监测:对治疗组的患者进行新治疗方法的介入和监测,根据预定方案进行实施,并记录相关数据;6.数据处理和分析: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包括对比组别间的差异以及与初始测量的差异,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7.撰写报告和推广:根据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将研究成果推广给相关医生和患者,为治疗和改善睡眠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睡眠障碍科实习报告

睡眠障碍科实习报告实习单位:XX医院睡眠障碍科实习时间:20XX年X月X日至20XX年X月X日实习人员:XX一、实习背景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大,睡眠障碍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
为了更好地了解睡眠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提高自己的临床能力,我选择了睡眠障碍科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二、实习内容1. 病例学习:通过阅读大量病例,我了解了睡眠障碍的种类、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常见的睡眠障碍包括失眠、鼾症、睡眠呼吸暂停、周期性四肢瘫痪等。
每种疾病都有其特定的临床表现,如失眠患者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差、早醒等。
2. 检查方法:在实习期间,我学习了多种睡眠障碍的检查方法,如多导睡眠图、动态睡眠监测、睡眠呼吸监测等。
这些检查方法对于诊断睡眠障碍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多导睡眠图可以观察到患者的睡眠周期、呼吸情况、心电图等指标,从而判断是否存在睡眠障碍。
3. 治疗方式:我了解了睡眠障碍的各种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缓解症状,如使用安眠药、抗抑郁药等。
物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光照疗法等。
心理治疗如心理疏导、心理行为疗法等。
生活方式的调整包括规律作息、改善饮食习惯、增加体育锻炼等。
4. 临床实践: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数十例患者的诊疗过程,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诊断和治疗等。
通过临床实践,我深刻认识到睡眠障碍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也学会了如何与患者沟通,给予他们心理支持和关爱。
三、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对睡眠障碍的诊疗有了更为系统的认识,提高了自己的临床能力。
同时,我也认识到睡眠障碍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疾病,需要综合考虑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诊断和治疗。
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四、实习总结本次实习让我对睡眠障碍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临床技能和综合素质。
在实习过程中,我严格遵守医院规章制度,尊重患者,关心患者,积极参与临床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睡眠障碍国际分类

6.非24小时型睡眠-觉醒疾病(非24小时 睡眠觉醒综合征)
7.其它还未确定日节律睡眠疾病
睡眠障碍国际分类
第9页
二、睡眠时伴随症
A.觉醒疾病(睡眠期觉醒障碍) 1.错乱觉醒(意识含糊性觉醒) 2.梦游症(睡行症) 3.梦惊症(睡惊症)
睡眠障碍国际分类
睡眠障碍国际分类
第22页
主观性失眠
对于睡眠状态感知不良, 即使患者主诉失眠或 白天过分思睡, 但并无睡眠紊乱客观证据。主 观性失眠亦称为睡眠状态感知不良、假性失 眠、无客观阳性发觉失眠和睡眠疑病症。
睡眠障碍国际分类
第23页
特发性失眠
指于儿童期起病失眠, 患者终生不能取得充分 睡眠。本病亦称为特质性失眠、儿童期起病 失眠、终生失眠、睡眠觉醒系统障碍相关失 眠、过分唤醒和睡眠系统发育不全等。
睡眠障碍-外源性睡眠障碍
7.睡眠开始伴随疾病(入睡相关性障碍) 8.食物过敏性失眠 9.夜间摄入饮食综合征(夜间进餐/饮料综合征) 10.催眠药依赖性睡眠疾病(催眠药品依赖性睡
眠障碍) 11.兴奋剂依赖性睡眠疾病(兴奋剂依赖性睡眠
障碍) 12.酒精依赖性睡眠疾病(乙醇依赖性睡眠障碍) 13.中毒性睡眠疾病(毒素诱发睡眠障碍) 14.还未确定外源性睡眠疾病
作性过分睡眠) 6.特发性嗜睡症(特发性过分睡眠)
睡眠障碍国际分类
第4页
睡眠障碍-内源性睡眠疾病
7.外伤后嗜睡症(创伤后过分睡眠) 8.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9.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10.中枢性肺泡低通气综合征 11.周期性睡眠肢体运动病(周期性肢体
运动障碍)
12.不安腿综合症(不宁腿综合征) 13.其它还未确定内源性睡眠疾病
某高校大学生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某高校大学生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苑远【期刊名称】《吉林医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37)002【摘要】目的了解某高校预防医学、公共事业管理和生物医学工程三个专业大学生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以等比例分层随机抽样从某高校三个专业一至三年级学生中抽取317人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及自制影响因素问卷收集数据,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SQI总得分平均为(7.0±2.5)分,睡眠障碍总检出率为42.9%,不同年级、性别、专业、住址、单亲情况等睡眠障碍检出率不同.经过对调查对象的研究,年级、学习压力、专业满意度、课程兴趣、学习生活节奏、学习成绩满意度、健康满意度、最近心情、与室友的关系、休息时受其他同学干扰情况、恋爱阶段、是否为生活费烦恼、担忧或感到焦虑的事情等因素对大学生睡眠有影响.结论该校三个专业大学生睡眠质量不高,存在一定数量的影响因素,建议开展健康教育.【总页数】3页(P90-92)【作者】苑远【作者单位】天津市西青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天津 3003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63【相关文献】1.新疆某高校大学生睡眠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J], 张静;赵传慧;张晶晶;邢威威;努尔妮赛姆·塔什;凯丽比努尔;张世显2.新疆某高校大学生睡眠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J], 张静;赵传慧;张晶晶;邢威威;努尔妮赛姆·塔什;凯丽比努尔;张世显;3.某高校大学生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J], 苑远;4.宁夏两所高校大学生睡眠质量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J], 张研婷;宋臻敏;孔繁智;杨廷龙;牛建梅;尚玉秀5.某高校大学生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张凤梅;陈建文;徐恒戬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课题申报】睡眠障碍患者的治疗创新

睡眠障碍患者的治疗创新《睡眠障碍患者的治疗创新》一、课题背景与意义睡眠障碍是指人在睡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异常现象和疾病,如失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梦魇等,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约有30%的人口受到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困扰。
然而,在目前的治疗手段中,药物治疗仍然是主要的方法,并且具有诸多副作用和依赖性。
因此,探索睡眠障碍患者的治疗创新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为了提高睡眠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本课题将通过研究创新的治疗方法,寻找针对不同类型睡眠障碍的可行性治疗方案,为睡眠障碍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手段,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为相关领域的医学工作者提供更多的思路和实践经验,促进睡眠障碍治疗方法的创新与发展。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一)研究目标1. 探索睡眠障碍的发病机制,分析其病理特点与相关因素的关系。
2. 寻找不同类型睡眠障碍的可行性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3.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减少睡眠障碍对他们的负面影响。
4. 促进睡眠障碍治疗方法的创新与发展,为相关领域的医学工作者提供研究思路和实践经验。
(二)研究内容1. 睡眠障碍的发病机制研究- 分析睡眠障碍的病理特点,探索其内在机制。
- 通过人群调查、实验室研究等方法,寻找睡眠障碍与社会心理因素、遗传因素等的关系。
2. 不同类型睡眠障碍的可行性治疗方案- 根据睡眠障碍的不同类型和临床症状,设计并实施相应的治疗方案。
- 研究针对不同类型睡眠障碍的药物疗法、心理疗法、物理疗法等有效措施。
3. 患者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提升- 通过追踪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估治疗措施对患者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影响。
- 分析不同治疗方案对患者的心理、生理及生活方面的改善效果。
4. 睡眠障碍治疗方法的创新与发展- 通过总结研究成果,提出更加创新的睡眠障碍治疗方法。
- 推动相关领域的医学工作者加强交流与合作,促进治疗方法的发展与应用。
【课题申报】睡眠障碍患者的治疗方案优化

睡眠障碍患者的治疗方案优化《睡眠障碍患者的治疗方案优化》一、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睡眠是恢复身体和大脑功能的重要环节,睡眠障碍是指引起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差或睡眠时间不足等现象,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随着现代社会节奏的加快、压力的增加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睡眠障碍患者数量急剧增加,给社会和个人健康带来严重问题。
尽管已经有一些治疗方案被提出和使用,但很多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需要进一步优化。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更有效的治疗方案,以提高睡眠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其生活质量,减少社会经济负担。
二、研究目标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优化治疗方案提高睡眠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具体目标包括:1. 综合评估不同类型睡眠障碍患者的治疗需求;2. 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行为疗法、心理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等;3. 评价不同治疗方案的效果;4. 提出优化治疗方案的建议,以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 综合评估不同类型睡眠障碍患者的治疗需求通过医学文献调研、问卷调查、临床观察等方法,综合考察不同类型睡眠障碍患者的症状、生活环境和心理因素等,了解其治疗需求。
2. 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根据综合评估结果,在考虑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方案将考虑不同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和副作用风险,行为疗法方案将针对不同患者制定具体的行为规范,心理治疗方案将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需求进行个体化辅导,生活方式调整将根据患者的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进行个性化指导。
3. 评价不同治疗方案的效果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前后对照法等方法,评价不同治疗方案在改善睡眠障碍患者的相关指标上的效果。
主要指标包括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入睡困难程度、白天疲劳感、焦虑和抑郁情绪等。
4. 提出优化治疗方案的建议根据研究结果和分析,提出优化治疗方案的建议。
这些建议将包括改进药物治疗方案、优化行为疗法、完善心理治疗策略以及加强睡眠障碍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等。
睡眠障碍研究及治疗方法新进展探讨

睡眠障碍研究及治疗方法新进展探讨睡眠障碍是指影响睡眠质量和数量的各种疾病或干扰因素。
根据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的统计数据,全球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受到睡眠障碍的困扰,而美国睡眠障碍症状患病率高达30%以上,其中30%的病人晚上无法入睡,34%的病人重复醒来,20%的病人早上早醒。
睡眠障碍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影响,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还会导致多种严重的心理、生理疾病。
睡眠障碍的治疗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本文将针对睡眠障碍研究及治疗方法新进展展开探讨。
一、睡眠障碍的成因及分类近年来,对于睡眠障碍的成因及修复方法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
目前认为,睡眠障碍的发生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引起。
1、精神心理因素:如情绪、心理压力过大、情感问题等等。
2、生理因素:如细胞代谢失衡、身体不适等等。
3、环境因素:如噪声、蚊虫、光线等环境干扰。
4、社会因素:如工作、学习、生活节奏过快等影响睡眠。
根据睡眠障碍的不同成因,可以将其大致分为以下几类:1、失眠症:指难以入睡或睡眠不踏实,包括入睡困难、睡眠过轻、中途醒来、早醒或睡眠深度下降等情况。
2、呼吸暂停综合症(OSA):是指在睡眠时,呼吸暂停3-4秒以上的现象,一晚上会再次发生多次,导致氧气不足和高碳酸血症状。
3、周期性四肢运动障碍:首要症状就是夜间双腿肌肉抽搐或者痉挛,非常影响睡眠质量。
4、睡眠环境障碍:环境噪声、太亮或者太暗、温度过高或过低,以及床铺过于硬或过于软都会影响睡眠。
二、睡眠障碍的诊断方法针对不同的睡眠障碍,也需要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法,常见的包括:1、睡眠障碍问卷:通过详细测问病人的睡眠情况、失眠时的感受和所行为症状等,从而确定患者的失眠类型。
2、多导睡眠图(PSG):这是通过在夜间对人行为、生理和神经等全方位的监测,来记录和判定不同阶段的睡眠质量的发生和变化。
3、白天多伦多症状依从性评估量表(ESS):较常用于对OSA进行诊断,通过对患者的白天疲累和打呼噜等行为进行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时相
眼快动相睡眠(Rapid 眼快动相睡眠(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REM)又称异相睡眠 低电压快波睡眠。 又称异相睡眠、 REM)又称异相睡眠、低电压快波睡眠。 EEG接近于NREM的S1期 似乎近于觉醒阶段, 接近于NREM EEG接近于NREM的S1期,似乎近于觉醒阶段, 易遇刺激而觉醒(活化睡眠), ),实际上觉 易遇刺激而觉醒(活化睡眠),实际上觉 醒阈很高(故称异相睡眠、反相睡眠)。 醒阈很高(故称异相睡眠、反相睡眠)。 目前统称为眼快动睡眠。 目前统称为眼快动睡眠。
失眠的分类
短暂性失眠(1 短暂性失眠(1周内) 急性失眠(1周至1 急性失眠(1周至1个月) 亚急性失眠(1~6个月) 亚急性失眠(1~6个月) 慢性失眠(持续6 慢性失眠(持续6个月以上)
失眠的病因
心理因素 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心理应激容易造成 失眠。另外,失眠患者常常对健康要求过高,过 分关注。 环境因素 环境嘈杂、居住拥挤、空气污浊或突然 改变睡眠环境。 睡眠节律改变 夜班和白班频繁变动等引起生物钟 节奏变化。 生理因素 饥饿、疲劳、兴奋等。 不良生活习惯 睡前吸烟、饮酒或引用刺激性饮 料,如茶、咖啡、可可等。 安眠药或嗜酒者的戒断反应
睡眠与睡眠障碍
脑和睡眠
睡眠是一种生物的本能 睡眠是脑的休息状态 睡眠是生命必需的身体防御技术 人类大概每天需要7 小时,平均8 人类大概每天需要7-9小时,平均8小时 8小时/天 小时/ 56小时/周 56小时/ 240小时/ 240小时/月 2920小时/ 2920小时/年 睡眠的质量比数量更重要
睡眠障碍
一、分类 (一)器质性睡眠障碍 非器质性睡眠障碍。包括: (二)非器质性睡眠障碍。包括: 1.睡眠失调 原发性心因性状态, 睡眠失调: 1.睡眠失调:原发性心因性状态,与情绪因素有 表现为失眠、嗜睡、睡眠-觉醒节律障碍; 关。表现为失眠、嗜睡、睡眠-觉醒节律障碍; 2.睡眠失常 在睡眠中发生异常的发作性事件, 睡眠失常: 2.睡眠失常:在睡眠中发生异常的发作性事件, 儿童时期与儿童的生长发育有关, 儿童时期与儿童的生长发育有关,成人是心因性 表现为睡行症、夜惊、梦魇。 的。表现为睡行症、夜惊、梦魇。
药物治疗
药物是治疗失眠的主要手段之一,药物通 常作用快、疗效肯定,但不合理应用会带 来不良的甚至是严重的后果。 目前治疗失眠的药物有镇静催眠GABA GABA受体复合物 苯二氮卓类:是非选择性GABA受体复合物 的激动剂,具有镇静催眠、抗焦虑、 的激动剂,具有镇静催眠、抗焦虑、肌肉 松弛和抗惊厥作用。可缩短入睡潜伏期、 松弛和抗惊厥作用。可缩短入睡潜伏期、 延长总睡眠时间, 延长总睡眠时间,但同时也影响正常的睡 眠生理结构。可以导致日渐嗜睡、 眠生理结构。可以导致日渐嗜睡、认知和 精神运动功能受损、 精神运动功能受损、反跳性失眠和戒断症 长期大量使用会导致依赖。 状,长期大量使用会导致依赖。
抗焦虑、抑郁剂:对于伴有的焦虑、抑郁 或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选用 具有抗焦虑、抗抑郁药治疗,可以减少患 者对苯二氮卓类药物的依赖。此类药物优 点是对心脏毒性小,抗胆碱作用小,没有 过度镇静。 药物有:氟西汀、帕罗西汀、左洛复、博 乐欣
发病特点
如果失眠是某种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 如果失眠是某种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躁 狂症、抑郁症、焦虑症) 狂症、抑郁症、焦虑症)症状的一个组成 部分,不另诊断为失眠症。 部分,不另诊断为失眠症。 失眠症的发生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 失眠症的发生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 具有迁延或复发的趋势。 具有迁延或复发的趋势。 女性更常见 离婚、 离婚、丧偶或分居是失眠的危险因素 失眠与社会经济地位较低有关
临床表现
1、入睡困难; 入睡困难; 不能熟睡,睡眠时间减少; 2、不能熟睡,睡眠时间减少; 早醒、醒后无法再入睡; 3、早醒、醒后无法再入睡; 频频从恶梦中惊醒,自感整夜都在做恶梦; 4、频频从恶梦中惊醒,自感整夜都在做恶梦; 睡过之后精力没有恢复; 5、睡过之后精力没有恢复; 发病时间可长可短,短者数天可好转, 6、发病时间可长可短,短者数天可好转,长者持续数 日难以恢复; 日难以恢复; 容易被惊醒,有的对声音敏感,有的对灯光敏感; 7、容易被惊醒,有的对声音敏感,有的对灯光敏感; 很多失眠的人喜欢胡思乱想; 8、很多失眠的人喜欢胡思乱想; 长时间的失眠会导致神经衰弱 抑郁症, 神经衰弱和 9、长时间的失眠会导致神经衰弱和抑郁症,而神经衰弱患者的病症 又会加重失眠。 又会加重失眠。 失眠会引起人的疲劳感、不安、全身不适、无精打采、反应迟缓、 失眠会引起人的疲劳感、不安、全身不适、无精打采、反应迟缓、头 注意力不能集中,它的最大影响是精神方面的, 痛、注意力不能集中,它的最大影响是精神方面的,严重一点会导致 精神分裂和抑郁症、焦虑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功能性疾病, 精神分裂和抑郁症、焦虑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功能性疾病,以及 各个系统疾病,如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等。 各个系统疾病,如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等。
诊断标准
标准一:躺在床上超过30分钟没有睡着; 标准一:躺在床上超过30分钟没有睡着; 标准二:半夜老醒,醒来的次数超过两 三回; 标准三:天还没亮就醒了,俗称早醒; 标准四:夜夜做噩梦,噩梦的情节如同 电视连续剧一样。 电视连续剧一样。
失眠症的诊断
①主诉或是入睡困难,或难以维持睡眠,或睡眠 主诉或是入睡困难,或难以维持睡眠, 质量差; 质量差; ②这种睡眠紊乱每周至少发生三次并持续一个月 以上; 以上; 日夜专注于失眠,过分担心失眠的后果; ③日夜专注于失眠,过分担心失眠的后果; 睡眠量和/ ④睡眠量和/或质的不满意引起了明显的苦恼或影 响了社会及职业功能; 响了社会及职业功能; 没有躯体因素、精神活性物质滥用或药物、 ⑤没有躯体因素、精神活性物质滥用或药物、其 他精神障碍引起的证据。 他精神障碍引起的证据。
眼快动相睡眠特点: 眼快动相睡眠特点:
1.EEG接近于S1; 1.EEG接近于S1; 接近于S1 2.眼球快速水平移动 60-70次 眼球快速水平移动, 2.眼球快速水平移动,60-70次/分; 3.全身肌张力降低 全身躯体不动; 全身肌张力降低, 3.全身肌张力降低,全身躯体不动; 4.不能在入睡后就出现 必须接在NREM 1.5h才出现 不能在入睡后就出现, NREM后 才出现, 4.不能在入睡后就出现,必须接在NREM后1.5h才出现,每 次平均25 次平均25分,第1、2、3、4与5次分别为10分、20分、30 25分 次分别为10 10分 20分 30-40分 当人们从睡眠1期进入到睡眠4 分、30-40分;当人们从睡眠1期进入到睡眠4期时就越来 越难以被叫醒。 越难以被叫醒。 5.阴茎 阴蒂勃起,青春期时多见“性梦” 阴茎、 5.阴茎、阴蒂勃起,青春期时多见“性梦”;植物神经变 脉搏血压波动,呼吸快而浅; 化,脉搏血压波动,呼吸快而浅; 6.80%的人醒后称做梦 的人醒后称做梦。 6.80%的人醒后称做梦。人们并不是在睡眠的全部时间里 都做梦,而是处于REM睡眠期中才做梦。 REM睡眠期中才做梦 都做梦,而是处于REM睡眠期中才做梦。
一般治疗
(1)刺激限制治疗:定时睡眠、有困倦才睡、 (1)刺激限制治疗:定时睡眠、有困倦才睡、按时 刺激限制治疗 起床、减少床上午睡时间等; 起床、减少床上午睡时间等; (2)睡眠限制治疗 睡眠效率= 睡眠限制治疗: (2)睡眠限制治疗:睡眠效率=总睡眠时间 (每周平 均次数)/ )/卧床时间 100%,要求保持在80 90%之 80均次数)/卧床时间 X 100%,要求保持在80-90%之 最好为95% 95%。 间,最好为95%。 (3)认知治疗 清除过分担心会睡不好、 认知治疗: (3)认知治疗:清除过分担心会睡不好、过分强调 必须睡足8小时、 必须睡足8小时、过分强调失眠会给躯体带来严重 疾病等认知,挑战它们的有效性, 疾病等认知,挑战它们的有效性,通过认知重构 技术,形成更具适应性的态度。 技术,形成更具适应性的态度。 (4)行为治疗 放松治疗。 行为治疗: (4)行为治疗:放松治疗。
失眠的认知模式
认知功能失调
过度担心睡眠缺乏 反复考虑失眠的后果
不恰当的习惯
过度赖床 不规则的作息 白天小睡的习惯 与睡眠不一致的
激发
情绪 认知 躯体 活动
不切实际的期望
失眠
结果
心境障碍 疲惫 功能受损
治疗原则
寻找导致失眠的原因,同一病人可能有多种原因 寻找导致失眠的原因, 对慢性长期失眠尤其多次复发者, 对慢性长期失眠尤其多次复发者,应予支持性疏 导、鼓励、安慰,并结合预防措施和行为治疗。 鼓励、安慰,并结合预防措施和行为治疗。 心理治疗的目的是根治和减轻失眠问题, 心理治疗的目的是根治和减轻失眠问题,并改善 生活质量。 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不应常规使用,不超过21-28天 药物治疗不应常规使用,不超过21-28天,遵循 选择半衰期短,最低剂量,间断、短期用药, 选择半衰期短,最低剂量,间断、短期用药,逐 渐撤药,拒酒,选用抗抑郁药物替代。 渐撤药,拒酒,选用抗抑郁药物替代。
神经科常见睡眠障碍
焦虑抑郁与睡眠障碍 发作性睡病 不宁腿综合症 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 睡眠行为障碍 睡眠相关癫痫 家族遗传性失眠
失眠症
失眠是指在合适的睡眠环境中不能进行正 常的睡眠,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维持睡 眠困难、过早觉醒和睡眠后无恢复感,可 引起躯体功能障碍或明显不适感。
流行病研究
根据美国医疗机构的研究报道: 根据美国医疗机构的研究报道: 大约有1/3的成年人每年经历一次失眠 大约有1/3的成年人每年经历一次失眠 35%的18-79岁的成人有入睡困难或持续 35%的18-79岁的成人有入睡困难或持续 睡眠困难 老年人是易感人群, 老年人是易感人群,在一些研究中发现大 50%的退休老人和 的退休老人和2/3的仍在工作的老 约50%的退休老人和2/3的仍在工作的老 人受到睡眠问题的困扰。 人受到睡眠问题的困扰。
睡眠时相
非快眼动睡眠(NREM)和快眼动睡眠 非快眼动睡眠(NREM)和快眼动睡眠 (REM) R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