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指南共52页
2022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完整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2022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完整版)近年来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持续上升,基层糖尿病防治任务艰巨。
《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22)》是在2018年版指南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研究实践最新进展进行的更新,旨在进一步推动基层糖尿病健康管理工作的同质化与规范化。
关于糖尿病的治疗,指南主要提出以下内容。
糖尿病诊断诊断标准分型血糖检测糖尿病治疗治疗原则糖尿病的治疗应遵循综合管理的原则,包括控制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超重肥胖、高凝状态等心血管多重危险因素,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预期寿命。
治疗目标2型糖尿病的综合治疗包括降血糖、降血压、调节血脂、抗血小板聚集、控制体重和改善生活方式等。
综合控制目标见表5。
对健康状态差的糖尿病患者,可以酌情放宽控制目标,但应避免高血糖引发的症状及可能出现的急性并发症。
HbA1c分层目标值建议见表6。
生活方式干预对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应立即启动并坚持生活方式干预,各类生活方式干预的内容和目标见表7。
药物治疗启动药物治疗的时机生活方式干预是2型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应贯穿于糖尿病治疗的始终。
对初诊血糖控制较好的糖尿病患者,医生可根据病情及患者意愿采取单纯生活方式干预。
如果单纯生活方式干预不能使血糖控制达标,应及时起始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1. 在药物治疗前应根据药品说明书进行禁忌证审查。
2. 不同类型的药物可联用。
同一类药物应避免同时使用。
3. 在使用降糖药物时,应开展低血糖警示教育,特别是对使用胰岛素促泌剂及胰岛素的患者。
4. 降糖药物使用中应进行血糖监测,尤其是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
5. 药物选择时应考虑患者经济能力和患者依从性。
降糖药物的选择基层医疗机构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并指导患者使用药物。
具体药物禁忌证以药品说明书为准。
二甲双胍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基础用药。
如无禁忌证且能耐受药物者,二甲双胍应贯穿药物治疗的全程。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基层版)

第二节糖尿病的诊断和分型
一、糖尿病的诊断 糖尿病的临床诊断以静脉血浆血糖为依据,毛细血管血 的血糖值仅作为参考。 血糖的正常值和糖代谢异常的诊断切点主要依据血糖 值与糖尿病并发症和糖尿病发生风险的关系来确定。目前 我国采用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糖代谢状态分类 标准(表1、2)和糖尿病的分型体系。FPG或75
HbAI
h。②抽血前一天不吃过于油腻或高蛋白食物,避免大量饮
酒。③血标本尽快送检,长时间放置血糖值会降低。④应激
性高血糖应该在应激情况消除后复查血糖。 2.指血血糖测定:用便携式血糖仪测定,可以方便快捷 地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初步依据。 具体检测方法见附录1。 3.尿糖检测:尿糖阳性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线索,优点 是简单、快速和价廉,但不能作为诊断依据,因为测定结果受 到患者肾糖阈的影响。肾糖阈增高者即使有高血糖,尿糖仍 可为阴性;肾糖阈降低者,血糖正常即可能出现尿糖,称为肾 性糖尿。具体见附录2。 4.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I"):OGTF试验多用于可 疑糖尿病患者,在血糖增高但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时, 为明确是否患有糖尿病,可以做OGTF试验。具体见附录3。 5.血糖定义: (1)FPG:至少禁食过夜8 h采集血标本测得的血糖值。 (2)餐后2 h血糖: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2 h后采集 血标本测得的血糖值。 (3)葡萄糖负荷后2 h血糖(2 hPG):OGTr负荷后2 采集血标本测得的血糖值。 (4)随机血糖:一天中任何时间采集的血标本测得的血 糖值。 (5)HbAlC:HbAlc在总血红蛋白中所占的比例,能反映 取血前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目前我国不推荐采用 HbAlc诊断糖尿病。 二、机会性筛查 1.在日常诊疗过程中增加血糖检测,可发现血糖异常 升高者。 2.可利用医疗相关机构,如单位医务室、保健室等,放 置便携式血糖仪进行血糖测量。 3.通过对各类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进行 基线调查等进行血糖检测,发现血糖异常者。 4.在义诊、健康知识宣传活动时,进行血糖检测。 三、高危人群筛查 1.高危人群定义:有糖调节受损史、年龄I>45岁、超重 或肥胖(BMI
基层糖尿病防治指南

血 糖 ≤ 1 3 . 9 m m o l / L , 减 少 胰 岛 素 输 入 量 至 0 . 0 5 - 0 . 1 0 U ·k g - 1 ·h - 1 , 并予5%葡萄糖液,此后根据血糖来调整胰岛素速度和葡萄糖浓度, 并持续胰岛素输注直至缓解
降压治疗 ➢ ≥160/100mmHg或者高于目标值
20/10mmHg应立即启动药物治疗, 并可以采取联合治疗
➢ 五类降压药物均可用于糖 尿病患者
➢ ACEI、ARB为核心用药
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管理
依据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危险高低,推荐将 LDL-C或非HDL-C(mmol/L)降至目标值:
糖尿病的常见症状
• 代谢紊乱症候群:三多一少(口干多饮多尿消瘦) ① 1型糖尿病患者三多一少症状明显 ② 2型糖尿病患者起病缓慢,症状相对较轻甚至缺少症 状。有的仅表现为乏力,有的出现并发症后促使其就 诊,如视物模糊、牙周炎、皮肤感染等
• 并发症和(或)伴发症的症状 • 反应性低血糖
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
07
08
心肌梗塞
原因不明
临床表现与体征
临床表现
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 头痛头晕,"三多"症状加重; 还有诱发因素的表现,如感 染时有发热等。
体格检查
脱水明显,呼吸加快,可呈酸 中毒深大呼吸,呼吸有类似烂 苹果的气味;心跳加快;严重者 可陷入昏迷状态。
诊断标准
01 补液
04 维持酸碱平衡
治疗原则
STEP1 STEP2 STEP3 缓解标准
最新:国家基层糖尿病肾脏病防治技术指南(2023)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最新:国家基层糖尿病肾脏病防治技术指南(2023)摘要糖尿病肾脏病(DKD)是糖尿病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疾病负担沉重。
自《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18)》发布以来,随着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能力的不断提升、工作内容的不断拓展,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工作需要细化的技术指南。
本指南旨在推动基层DKD防治工作规范化,帮助基层医生开展DKD的预防和控制,并对DKD患者进行综合管理。
主要内容包括管理基本要求、DKD概述、筛查、诊断与临床分期、治疗、患者随访及转诊。
本指南适用于≥18岁的T2DM。
糖尿病肾脏病概述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的总称。
糖尿病所致的肾脏损害称为DKD,其属于CKD的范畴。
DKD主要包括UACR≥30 mg/g 和/或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60 ml·min⁻1·1.73 m ⁻2,且持续超过3个月。
DKD是由慢性高血糖所致的肾损害,病变可累及全肾(包括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及肾血管等),临床上以持续性白蛋白尿和/或eGFR进行性下降为主要特征,可进展为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
糖尿病肾脏病筛查、诊断与临床分期一、筛查推荐T2DM患者在确诊糖尿病时筛查DKD,且以后每年至少筛查1次。
筛查项目包括尿常规、UACR和血清肌酐(计算eGFR)。
二、诊断DKD通常是根据UACR增高和/或eGFR下降,同时排除其他原因所导致的CKD而做出的临床诊断。
推荐采用随机尿测定UACR。
UACR≥30 mg/g定义为白蛋白尿,但仅单次UACR增高不能诊断为白蛋白尿,需在3~6个月内重复检测,3次中有2次UACR≥30 mg/g、排除感染等因素后方可诊断白蛋白尿。
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指南

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8版
Dr Q
.
我国指南的发展历程
2003年版
2007年版
2010年版
.
2013年版
2017年版
我国指南的发展历程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国家基层糖尿. 病防治管理办公室 2018年12月第1版发布,常规每3年修订一次。
本指南的重要声明
1.适用
指南适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务工作者。 指南适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乡镇卫 生院、村卫生室。
2.糖尿病评估
目的是评估糖尿病病情及并发症发生风险,是确定糖尿病 治疗策略的基础。初诊时及以后每年建议评估一次。评估内 容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等。
.
糖尿病筛查和评估
(一)病史
要详细询问糖尿病、并发症和伴随疾病的临床症状;了 解既往治疗方案和血糖控制情况,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 血脂异常等合并症,糖尿病家族史情况。
2.管理对象
年龄≥18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
.
指南的制定说明
1.制定目的
我国约有1.14亿糖尿病患者,约占全球糖尿病患者的27%,已成 为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近年来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显 著上升,已达到10.4%,且发病日趋年轻化,农村人群患病率增长 快速。糖尿病可以导致视网膜、肾脏、神经系统和心脑血管系统的 损伤,是我国导致失明、肾衰竭、心脑血管意外和截肢的主要病因, 疾病负担沉重。然而,糖尿病可防可控,糖尿病的早期发现和综合 管理可以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并发症,降低糖尿病的致残率和早死率。
2.配置基本设备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必备设备:血糖仪、血生化分析 仪、尿常规分析仪、血压计、身高体重计、测量腰围的软尺、128 Hz音叉、10g尼龙单丝、叩诊锤、视力表、心电图机、糖化血红蛋 白监测仪、眼底镜等。
2023版:糖尿病基层合理用药指南(全文)

2023版:糖尿病基层合理用药指南(全文)引言本文旨在提供2023版糖尿病基层合理用药指南,以帮助医疗工作者在基层医疗中合理选择和使用药物治疗糖尿病。
诊断标准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和世界卫生组织(WH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的定义,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为: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两小时血糖≥11.1mmol/L。
基层合理用药原则1.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选择、剂量和监测频率等。
2. 首选药物:对于大多数患者,口服降糖药物是首选治疗方法,如二甲双胍、磺酰脲类药物等。
3. 药物联合治疗:如果单一药物无法达到预期的血糖控制效果,可考虑联合使用其他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
4. 定期监测:定期检测患者的血糖水平,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5. 其他治疗措施: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等对于糖尿病患者也非常重要,应与药物治疗相结合。
疗效评估与调整1. 疗效评估指标:通过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来评估治疗的效果。
2. 调整治疗方案:根据疗效评估结果,合理调整药物的种类、剂量和使用频率,以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效果。
特殊人群用药1.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在药物选择和使用上需特别谨慎,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并根据临床需要进行调整。
2. 老年患者:因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和多种疾病的并存,药物的选择应更加谨慎,并根据个体化情况调整剂量和监测频率。
3. 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除了降糖治疗外,还需注意选择对心血管疾病有益的降糖药物。
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1. 不良反应:不同药物存在不同的不良反应,医疗工作者应认真了解各药物的不良反应,并告知患者。
2. 药物相互作用:一些药物可能与降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导致血糖控制不佳,医疗工作者应注意避免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
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22版) (1)可修改文字

血糖测量方式及临床应用
血糖测量方式主要包括静脉血浆血糖测定、毛细血管血糖测定、糖化血红蛋白 A1c(HbA1c)测定及尿糖测定
测量方式
临床应用
静脉血浆血糖
空腹血糖
诊断糖尿病的依据
糖负荷后血糖
随机血糖
毛细血管血糖
可快速监测血糖,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是自我血糖监测的主要手段
糖化血红蛋白A1c
反映既往2~3个月血糖控制状况临床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治疗的重要依据也可以作为糖尿病诊断的依据之一
T2DM的治疗目标
2型糖尿病的综合治疗包括降血糖、降血压、调节血脂、抗血小板聚集、控制体重和改善生活方式等对健康状态差的糖尿病患者,可以酌情放宽控制目标,但应避免高血糖引发的症状及可能出现的急性并发症
综合控制目标
检测指标
目标值
血糖(mmol/L)
空腹
4.4-7.0
非空腹
<10.0
HbA1c(%)
<7.0
高血糖状态分类(WHO 1999)
糖尿病诊断标准
分型
糖尿病分型(WHO 1999)
孕期糖尿病分类
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
特殊类型糖尿病
我国目前采用WHO(1999年)糖尿病病因学分型体系,根据病因学证据将糖尿病分4大类
分类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
健康管理流程
临床分型不明确者
临床分型明确
注: a血糖控制满意为空腹血糖<7.0 mmol/L,非空腹血糖<10.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A1c<7.0%b血糖控制不满意为空腹血糖≥7.0 mmol/L, 非空腹血糖≥10.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A1c≥7.0%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基层版)

kg/m2)、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级亲属、高危
种族、有巨大儿(出生体重t>4 kg)生产史、妊娠糖尿病病史、 高血压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血脂异常或正在接受调脂治 疗、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有一过性糖皮质激素诱发糖尿病病 史者、BMI/>24 kg/m2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严重精神病 和(或)长期接受抗抑郁症药物治疗的患者、静坐生活方 式者。 2.肥胖定义:BMI是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的指标, BMI=体重/身高2(kg/m2),BMI/>24 kg/m2即为超重,928 kg/m2为肥胖。具体见附录4。 3.筛查方法和频率: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方法推荐采
主堡全整医厘苤查!Q!!生!旦筮!!鲞筮!塑堡丛!』鱼!堕!堕:垒!鲤塾!!!!:!!!:!!:堕!:!
・675・
.指南与规范.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基层版)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目录
日U吾
附录25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筛查流程 附录26低血糖诊治流程 高血糖的检出 糖尿病的诊断和分型 初次诊断糖尿病的简要处理方案 糖尿病标准治疗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昏迷 老年糖尿病 糖尿病的管理 糖尿病的预防 糖尿病患者的双向转诊 指血血糖检测方法 尿糖检测方法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r)方法 肥胖定义 糖尿病食谱举例 运动处方 我国常用口服降糖药 我国常用胰岛素制剂 动物胰岛素转换为人胰岛素 规范胰岛素注射九步骤和三要素 胰岛素注射器的使用 胰岛素笔的使用 注射部位轮换 针头更换和处理 胰岛素泵治疗的监测、管理注意事项 胰高糖素样肽一1(GLP一1)介绍 我国市售的胰高糖素样肽一1(GLP一1)受体激动剂 手术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 常用降压药物 常用降脂药物 阿司匹林用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 建议 附录22 附录23 附录24 糖尿病足的Wagner分级法 下肢动脉病变的Fontaine分期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筛查流程 附录27 糖尿病并发症昏迷与脑卒中昏迷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