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训练二 之 并列式分论点
高考议论文之并列式

并列式结构
分论点一 代点例) 引入→中心论点 (联系材料,排 比设喻,名言警 句) 论据一(一个现当代
分论点二 论据二(两个古代 两个外国组成面例) 分论点三 论据三(引用诗词 或名言警句,联系生活论证) 引证例证加起来不少于5个,可 以自由组合,我们最好给学生定 个标准,让学生填空式练习
结尾 (呼应中 心论点)
心之泰然,是成功之源,任他风雨飘摇,我自安之 若素。(分论点三) 静水流深,不露不显,并不影响他滋润万物。 抛却杂念,安然前行。唯有经受一季明媚春光的诱 惑,蝶才能破茧成蝶;否则,便要面对残酷的死亡 。唯有 不去念想钻石的价值,钻石的价值才能倍增 ,关键在于自身是否经得起这一世的浮华。陶渊明 甘愿荷衣担锄行于农耕田亩却不正视官场一眼,那 是勇气;李白敢于高 唱“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 是酒中仙”,仗剑行走天涯,那是勇气,是斜侧荣 华富贵,只求一世洒脱的勇气。 (两个古代面例形成排比且有引用诗句) 钻石有价,唯有我心泰然,那一刻,才能闪出 绝美光华,收获内心真正的无价。(结尾,呼应中 心论点)
左思、李时珍和法拉第,不同时代,不同国籍, 不同的研究领域,而他们成功的道路却是相同的—— 付出,执着地付出。付出心血和汗水,付出精力和智 慧。当这种付出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一定能浇开 成功的花朵。 上面这个语段所列举的事例比较全面,注意了时间 、空间、领域的组合,作者在概括他们的共同点时即 注意到了这一点。紧接着,从论点的角度出发进行了 探因究果的分析,最后总结,升华观点。
首先,苦是乐的前提。 俗谚说:“不吃苦中苦,哪得甜上甜。”这说明乐是建立在苦 的基础之上的。试想一下,世界上有哪位成功者是一帆风顺、 一生享乐而获得成功的呢?当然没有。相反的,取得成就的人 往往是那些能够在艰苦中磨练自己、勤奋工作的人。正如司马 迁所说:“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 原放逐,乃赋《离骚》……”可见,没有苦痛的挣扎,便不会 有成功的喜悦。 其次,乐是苦的目的。 人人都要有一种信念支持着,才有可能忍受随时而来的“苦”。 这种信念就是“乐”——即理想、追求。只有有理想,有追求 的人,才不会被些许困难吓倒,才有可能获得最后的“乐”。 试想一下,假如没有坚定的信念,没有不取真经誓不回头的决 心,玄奘还能坦然面对艰难的旅途,取到真经吗?恐怕他出不 了长安城就得叫苦连天,返回宝刹了。
巧设议论文分论点(之二)

巧设议论文分论点(之二)(老师)一、并列式分解例1:以“找准位置”为中心论点的几个分论点,请你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所在处) (1)从的角度“是什么”找准自己的位置就是正确认识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就是要不断超越找准自己的位置就是敢于放弃。
(2)从“为什么”的角度;才能:(名留青史、成就辉煌的事业、赢得别人的尊重)找准自己的位置有利于实现自己的价值找准自己的位置有利于服务社会造福人群找准自己的位置有利于提高生活的质量(3)从“怎么样”的角度(、、、把握机遇、拒绝诱惑、敢于放弃)找准自己的位置需要知己知彼找准自己的位置需要审时度势找准自己的位置需要不懈追求2、以“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一)“是什么”——首先可明确中心论点,“人生必须争”,然后可抓住关键词“争”分析其表现:受到不公正对待时的抗争。
不甘落后的奋力追赶。
坚持真理的斗争。
面临困境的奋争……于是可从“争”的表现着手提炼出下列分论点:①争是受到不公正对待时的不屈抗争;(分论点一)②争是不甘落后的努力拼搏;(分论点二)③争是面临困境时的迎难奋争。
(分论点三)(二)“为什么?——原因和目的方面的问题分析“为什么”可从中心论点的原因、目的、意义等方面出发,对中心论点加以分解。
例1:同样以话题“争”为例。
为什么要争?争有何意义?美好生活要靠争。
事业辉煌要靠争,企业发展离不开争,国家强大离不开争……所以“人生必须争”可作如下分解:①摆脱困境须要争;(分论点一)②实现理想须要争;(分论点二)③弘扬正义须要争。
(分论点三)例1:我们仍以话题“争”为例。
从“怎么办”的角度分解中心论点“人生必须争”,文章中心内容就是回答“怎样争”。
可作如下分解:①争要有必胜的信心;(分论点一)②争要有坚持不懈的恒心;(分论点二)③争要善于把握机遇。
(分论点三)或:①争就要有明确的目标;(分论点一)②争就要有坚持到底的恒心;(分论点二)③争就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分论点三)二、递进分解1.按议论步骤递进(设疑式)议论文一般是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步骤来写作,这其实就是一种递进关系,环环相扣,逐步解决议论文的三个问题。
议论文2 论点并列式

论点并列式
并列式 就是围绕中心观点从同一 个向度列出几个分论点,逐一论证。如果 仅仅围绕一个向度写,那么几个分论点之 间的关系大多是并列关系,也可是递进关 系 。
结构模式:
开头(提出中心论点、分论点):或 故事,或引用,引出中心论点,或开门见 山交代总论点
分论点一+论据+分析论证
本 论
作文:
以“遗憾””责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 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自选角度立意。
必须写议论文。
模式:论点并列式:
论点——本论(三个分论点以上——结论) 或者递进式: “立论—入据—结承—迭据—归纳”
发展国语, 净化母语, 是我们的使命。毋 庸置疑, 汉语必然而且应该与时俱进。汉语 只有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 注入时代的新鲜 血液才能永葆生机。我们要做的是如何掌握 汉语发展方向的问题。徐寿当年引进西方科 学, 特别是引进化学的时候, 系统地整理出 一套元素命名, 至今仍使我们受益无穷。相 比之下, 当代科学界则逊色得多。时常可见 科学文献中出现连串的英文字母, 而在日常 生活中放着“电视”不用而要用“TV”的就 更加令人发指。所谓“恐龙”、“粉丝”、 “PK”,其实只是幼稚与浅薄, 而非时尚 。 这是对汉语的亵渎。捍卫母语 ,必须从还母 语纯洁开始。
爱心是一道飞架在天边的彩虹,使满 目阴霾的人见到世界的美丽。
爱心是一瓢纷洒在春天的小雨,使落 寞孤寂的人享受心灵的滋润;爱心是一股 流淌在夏夜的清泉,使燥热不寐的人领略 诗般的恬静;
爱心是一杯泼洒在头顶的冰水,使高 热发昏的人得能冷静地思索; 爱心是一块衔含在嘴里的奶糖,使久 饮黄莲的人尝到生活的甘甜。
沉稳从难而来。一个人若没有经历无数 的挫折与磨难,身陷蜜水与襁褓之中,自 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一遇困境,便心 浮气躁,岂能成所谓大事者哉。君不见文 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 修列。没有经历磨难,便无法形成沉稳的 性格,也就无法取得辉煌的成就。始皇建 秦以来,不居安思危,身陷声色犬马,终 心浮气躁,毫无沉稳。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倘若秦王不念纷奢, 经历磨难,以求沉稳,则可递三世以至万 世而为君。
议论文写作训练之并列式

(二)模仿运用 格式的模仿是比较容易上手的,难处就是能否列出几个 分论点,或列举出几个材料。于是,我们把主体部分的两个 并列点设计为“正反对照”式,这样,在思考设点的时候不 必都考虑三个并列点了。这种形式容易操作和掌握。
如:2003年高考作文《勿为情所障目》 第一部分:提出中心论点: 勿为情所障目。 第二部分:分论点: 以情障目,不见泰山! (正面论证) 分论点: 不为情所障,则得有真知灼 见。(反面论证) 第三部分:呼应标题,重申中心论点
下面举2003年上海高考话题作文 “杂”为例 乱花渐欲迷人眼 中心论点: “杂”又何尝不是撑起一片绚丽的天 空? 分论点: 1、“杂”的呈现构造起了文学之海的波澜壮阔; ( 1) 2、“杂”营造着丹青之园的姹紫嫣红;(2) 3、“杂”还为音乐殿堂铸就了它的辉煌璀璨。 ( 3) 分论点(1)(2)(3)之间及与总论点之间便构 成了这样的逻辑关系:分论点之间是并列的关系, 它们都从属于总论点,都是总论点的一个侧面。
•【点评】首段给我们展示 了一组非常温馨的画面, 芳草萋萋的美,梅花“凌 寒独自开”的傲骨,“小 桥流水人家”的恬静,让 阅卷老师一股暖意涌上心 头。
(2014年北京卷)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 作文。
• 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 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 儿”、“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 相”、“做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 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 点满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 •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不久前, 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 引发了一片热议。 •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 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 限(诗歌除外)。不少于700字。
分论点训练之并列式

分论点训练之并列式【学习目标】学会将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并列的分论点【经典范例】拒绝平庸我久久凝视那一幅《麦田里的乌鸦》,压抑的色调,深邃的意境,以及脑中吃过一声枪响——那是梵〃高最后留给世界的警世格言,他说:“拒绝平庸!”(引)这个誉为“扑向太阳的画家”离世前世界的就是这样一个暴死而突兀的手势。
举枪,是他对自我意识完整的成功捍卫:举枪,是他对平庸生活的勇敢否定;举枪,是他无可奈何地用所谓消极的方式作出的对这个世界的积极反抗!这个生命在阿里小镇的红头发荷兰男人是一向与别人不一样的。
他不被富商的金钱诱使去画自己不想画的,他不听别人的劝说改变风格而总是一意弧行,他不随大流和别的画家一样创作贵族、富人需要的表现奢侈生活的平庸画作。
他拒绝平庸!也许梵〃高不是最优秀的,但他是最独特的。
他仿佛是龙身上的一片逆鳞,闪烁着独一无二的光芒。
在甚器尘上、糜烂之气泛滥的欧洲,他是清凉的风。
他创作出属于自己的印象画风。
不同于莫奈的温和宁静,不同于塞尚的写实平稳、梵?高更以最不循规蹈矩的精灵,在艺术的殿堂自由舒展,发挥自己无与伦比的创作激情。
他彷徨过。
画作因为格格不入时代的洪流而一幅也卖不出去。
没有其它技能的梵〃高难以生存。
幸而有弟弟提奥,他的无私奉献与支持始终支撑着梵〃高努力与这个平庸的画界做斗争。
拒绝平庸需要足够的勇气。
(分一)也许有人挣扎过拒绝平庸,却最终被流言或因内心不够强大而屈服于平庸。
这时候,坚守住内心高地而带来的强大魅力熠熠闪光。
梵〃高的《向日葵》色彩明丽,我想到武侠小说中的一位饱受争议的人物——杨过。
他拒绝成为郭靖那样“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宁愿在人间帮扶百姓,除暴安良,内心中也是有强大的力量。
拒绝平庸需要一定的才情。
(分二)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轻易地说出“拒绝平庸”,因为拒绝就表明你决定为这个世界带来不一样的色彩。
梵?高做到了,他挥动画笔带来一幅幅令人惊艳的画。
我领略过《紫鸢尾》的风采,这种形态奇特的花是法国国花,原本是优雅高贵的,而梵〃高却画出山间一丛鸢尾的凋零枯败,拥挤,杂乱,是繁盛之后的意兴阑珊,别有一种妖治的美。
议论文并列式分论点的设置

想,叫做富强。
愿你们以梦想为伴,与时代同 (结论部分)行,让中国的时代永不落幕。
2.追问原因法——即从“为什么” 的角度展开。
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 生的条件和原因。主要是回答原因和条件方面的 问题。常用的分论点表述方式是:“因为……, 所以……” “……,因为……”
“……,让(我、你、国家、集体、人生
中心论点: 以梦想为伴,与时代同行 (引论部分) 分论点一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痛苦与欢
乐并存的时代,我们的一个梦
想,叫做前行。
分论点二
(本论部分) 以梦想为伴, 与时代同行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国计与民 生共举的时代,我们的一个梦 想,叫做发展。
分论点三
பைடு நூலகம்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过去与未
来交织的时代,我们的一个梦
当、合作、共享) • 6、社会责任,家国情怀(责任、担当) • 7、唯诚信与规则不可辜负(诚信、规则) • 8、让规则为创新保驾护航(规则、创新) • 9、远见与胸襟拓展创新之路(见识、胸襟、创新)
• 时间 • 幸福 • 理想 • 宽容 • 读书
造句子
巧设分论点 妙手著文章
——如何提炼议论文的分论点
例1:中心论点:人要有意气。
(1)人要有意气,就要坚韧不屈,不畏风霜 冷雨。
(2)人要有意气,就要勇敢不惧,不怕牺牲 挫折。
(3)人要有意气,就要自信乐观,笑对人生 坎坷。
练习1:以“坚持就是胜利”为中 心论点,分解:
(1)坚持就是胜利,需要韧 性。
(2)坚持就是胜利,需要耐 得住寂寞。
总结
1、追问类属法——即从“是什么”的角度展开。 2、追问原因法——即从“为什么”的角度展开。 3、追问办法法——即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
并列式议高中论文范文800字

并列式议高中论文范文800字高中语文教学的重心之一就是议论文写作教学,但是并列式议论文写作教学在高中是一个难点。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并列式议论文800字范文,供大家参考。
并列式议论文800字范文一:《细节的魅力》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话:看历史要看大势,看形势要看主流,看人物要看大节。
这自然没错。
但小事、细节也以其生动、直观、真实的特点而显得更鲜活,更有魅力,为人所喜闻乐见,津津乐道,而且也可由小见大,见微知著。
细节可定胜负。
中日甲午海战前,日本间谍化装到中国军舰上侦察。
当时,中国的军舰在吨位、数量、火力上都胜于日本,举国上下一片陶醉,以为中日海战,中方必胜无疑。
可是中国军舰的炮塔上居然横七竖八晾着短裤、袜子,日本间谍就把这个细节写在情报中,并分析道:这是一支纪律松弛,管理混乱的军队,不会有强大战斗力。
正如此人所料,海战一开,中方惨败,几乎全军覆没,先进的军舰也都成了日军的战利品,胜负在战前的细节中其实已显露无遗。
细节可知兴衰。
抗日战争期间,华侨领袖陈嘉庚率团到国内访问,他先到国统区,国民党用一顿800大洋的盛宴来款待;他后到延安,毛泽东则用几元钱的家常便饭为他接风。
一奢一简,使他看清了国民党“前方吃紧,后方紧吃”不可挽回的腐败堕落,看清了共产党同仇敌忾、艰苦抗战的勃勃生机。
从此,他认定中国的前途就寄托在中国共产党身上,于是,就坚定不移地站在中国共产党一边,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朋友和中国革命胜利的见证者。
细节可现操守。
鲁迅先生在参加被国民党特务暗杀的杨杏佛追悼会前,曾接到装着子弹的恫吓信,大家都劝先生不要与会了,但先生义无反顾,执意要去。
先生临行前并无什么“风萧萧兮易水寒”之类的豪言壮语,只是顺手把房门银匙扔了。
先生的视死如归,大义凛然,就体现在这个小小的细节上了。
而明末的洪承畴,兵败被俘后,不吃不喝不言不动,好像真地要宁死不屈一样。
旧友范文程去看他回来后对多尔衮说:“他肯定不是一个死节之臣,我和他闲聊时,房梁上掉下一点灰絮落在衣服上,他赶忙弹掉了。
并列式结构的议论文

并列式结构的议论文并列式结构的议论文1为自己喝彩,这是生命的真谛。
为自己喝彩,因为你就是你。
不要在乎别人对你的看法,不要因为别人不重视自己而忽略自己,不要因为别人的轻言漫语而丧失信心,不要因为别人的冷嘲热讽而意决不起。
淋漓尽致地祝贺自己。
因为只有这样,生命才会响起自己的主旋律。
为自己喝彩,微小的成功并不代表自己渺小,偶尔的胜利并不意味着没有能力。
爱迪生从破板凳引发无限联想,创造光明奇迹;小仲马不因稿酬微薄而坚持写作,撰刻茶花女一生伏起。
两位伟人皆因不轻视自己而成就自己。
成功的道路就像搭积木一样,只有坚实的基底,才能创造出精彩的设计。
为自己喝彩,因为成功必将属于你。
你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你有赢得胜利的能力。
你有自己的主见,自己的理想,自己的生命。
你不会被别人所摆布,在不久的将来,你会开拓出一片自己的天地。
当然,你不能被它所满足,你要把它化为动力,让自己不断拼搏奋进。
为自己喝彩,因为你并不孤独。
你的身边有许多关心你,帮助你的人。
面对挫折失败,他们帮你重整旗鼓,拥有乐观自信;面对误解仇恨,他们让你保持本色,学会坦然宽容;面对烦恼忧愁,他们教你努力化解,学会平和释然。
他们在你困难时伸手帮你,同时,他们在你身上寄托希望。
他们是你坚强的后盾,有了他们,你无所畏惧。
为自己喝彩。
也许现在你的梦想还很遥远,但只要有一颗追梦的心,即使付出再多的努力,你也会坚持不懈,向光明的顶点前进。
美丽的蝴蝶幼时也只是条毛毛虫,但当它张开翅膀的那一刻,它就拥有了整个天空。
为自己喝彩,因为你,是奇迹。
并列式结构的议论文2记得以前,看过一则寓言,它讲述的是一只小云雀分别问麻雀、公鸡喝鹌鹑为什么不飞高点的故事。
但是他们都认为自己已经飞的够高。
当小云雀问道雄鹰为什么飞得那么高时,雄鹰谦虚的说离蓝天,他还差得远了。
为什么他们会有不同的答案?雄鹰为什么会觉得差了远了但是比雄鹰飞得更低的公鸡他们反而觉得自己飞得已经够高了?其实,他们是因为对高度的认知不同,用我们物理学过的术语叫做所选的参照物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问题一:逻辑链不完整导致偏离题意。 • 核心概念“价值”在材料中出现五次,材料指向非常明晰——宜围绕“价
• 值”阐发议论。 1.由材料中“人的价值有时像一根稻草,与自身无关,就看你与谁捆绑在一 起”一句话得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结论,以此为题作文,立意为 “身边的人或事物会影响到你,所以应该接受好的影响,自己也应该给别人 以好的影响”,而完全抛弃了核心概念“价值”。 只需再深入一步,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想法向“价值”靠拢,用 “接受好的影响来提升自己的价值”作为文章立意,这就没有任何问题了。 2.只想到“因”(原因、条件、方式等)——“要接受好的影响”,而不联 系“果”——“提升价值” 3.“扬长避短”“坚持自我”“让自信伴我成长”等等。其实,“扬长避 短”“坚持自我”“自信”等均可视为“彰显价值”或“提升价值”的途径,
• 本论 论证分论点2:论据+分析论证
•
论证分论点3: 论据+分析论证 列
• 结论(照应全文)
阅读文章,理清文章思路,体 会分论点并列式结构的特点
因果分析法(从“为什么”的角度。)
参考:1.(1)因为浮躁,使许多天才如流星划过。 (2)因为浮躁,使许多企业如昙花一现。 (3)因为浮躁,使许多朝代如过眼云立意正确 “用努力和奋斗提升自我价值” “找准位置才能发现其价值” “价值在于对他人对社会产生的积极作用, 奉献自己,就是价值的真谛” • “坚守自我,不盲目追随以实现自我价值” • “有认清自我的勇气,坚定的信念,百折 不挠的意志,才能发挥自我价值” • ……
• 问题二:素材陈旧,不善于联系现实生活。 • 很多学生 似乎已习惯于把自己的生活隔绝在作文以外,而偏偏 从古人堆里寻找例证。陶渊明、苏轼、司马迁、李白等高考名人 悉数登场,演绎价值的方方面面,如果论述合乎情理合乎逻辑, 自然不算什么错误,也并不影响作文得分。但看到如此切合社会 现实的题目在众多考生笔下一下子穿越到千年以前,总是有点惋 惜和遗憾。是学生对现实生活熟视无睹?还是觉得作文就是作文, 与生活毫不相干呢?这一点值得我们思考。 • 但关注现实,有思想的学生面对如此话题,就特别容易出色发挥。 请看《欲高必自立》的开头部分:
• • • • • • • • • • • • • • • • •
立意参考: 【从综合的角度】 (1)从文中关于稻草价值的不同观点出发, 探讨: 何为“价值”/ 人(事物)的价值由什么决定/ 人(事物)的价值应怎样体现。 (2)从稻草卖了螃蟹价却并不具备螃蟹的价值这一点出发, ①论述看问题不能只看表象,而应深入本质(看问题不能看表象)。 ②联系社会现实(如奢侈品消费、过度包装等)探讨“价格”与“价 值”倒置的现象。 【从“有人”角度】 ①依附他人可能会抬高自己的身价,却不一定能提升自己的社会价值。 ②人(事物)的价值取决于自我的品质(质量、作用等)。 【从“稻草定律”的角度】 ①环境可以影响/决定事物的价值。 ②联系现实探讨如何增加人(事物)的附加值。
• 分论点:⑴世界千变万化,事物是复 杂的,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 ⑵人们看问题的方法、角度不同,因 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 ⑶评判事物的标准不同,因此答案是 丰富多彩的。
用“为什么”的方法给“答案是丰 富多彩的”这个话题拟写三个分论 点
用“怎么办”方法给“战胜挫折” 拟写三个分论点
• 分论点:⑴战胜挫折,我们要有坚忍 不拔的奋斗精神。(勾践) • ⑵战胜挫折,我们要有永不言弃的顽 强品格。(林肯) • ⑶战胜挫折,我们要有积极乐观的人 生态度。(爱迪生)
• [作文 建议] • (1) 高考作文命题注重思辨能力的考查,独立 思考的能力显得越发重要。 学生关注现实,力 争在作文里表达真实的思考和感悟。 • (2)素材积累应落到实处。首先尽量积累现实 材料。其次记准素材关键信息,像人物姓名、身 份、地域、主要行为和最终结果等,不要出现常 识性错误。第三,引导学生深入挖掘素材,多角 度提炼观点,争取达到一材多用。 • (3)作文命题力求突显观点,表达主张。标题 仅显示话题范围而观点不够明晰的作文在得分上 不占优势。 • (4)强调文章布局章法和书写的重要性。
•
•
•
• • •
“稻草定律”在社交应用中的热传和其传播的价值观受到 当今社会的热捧,实在透出当今浮躁投机的风气,人们攀龙附 凤,投机取巧,想尽办法提高自己的身价,殊不知此举背后是 偏离正轨的人生观。此举的结果,非但不能抬升自己的身价, 反而贬低自我人格和扭曲自我修养。 当今人们为什么如此浮躁投机而非潜心提高自我境界呢? 因为人们见到不学无术的官二代富二代将父母名望和资产加于 己身虚增自己价值不费吹灰之力取得的巨大成功;因为人们见 到庸碌无为的势利小人靠须溜拍马轻而易举取得的傲人成就。 如此种种,蒙蔽了众人的双眼,使人们忽略了自我价值在成功 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所以,要改变低迷消极的风气,必先从重视独特的自我 价值开始。 …… 文章直切时弊,开篇即结合生活现象把“稻草定律”受到热 捧的根本原因揭示出来,给人以启发和警醒,显示出非同一般 的洞察力,为赢得高分奠定了基础。
•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 文章。(60分) • 有一条在微信圈流传的“稻草定律”说,路边的一 根稻草如果没人搭理,它永远只是一根稻草。卖白 菜的人用它捆绑了白菜,它的价值就与白菜一样了; 卖螃蟹的人拿去捆绑螃蟹,它就与螃蟹的价值一样 了。人的价值有时也像一根稻草,与自身无关,就 看你与谁在一起。∥但也有人觉得“稻草定律”并 非人生宝典,稻草什么时候都是稻草,螃蟹什么时 候都是螃蟹。螃蟹的美味是稻草永远不会散发的, 稻草不要以攀龙附凤来提升自己的价值;稻草的价 值在于它是稻米成长的母本,它孕育的米香也是螃 蟹所不具备的。 •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 得抄袭。
议论文结构模式 之
并列式分论点的拟写技巧
明理论
• 1、结构有什么重要性?
• 结构是思路的反映。
• 文章的主体靠恰当的结构来凸显。 • 2、如何理解这里所说的结构?
• 论证中各个部分之间的组成关系。 • (即: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分论点并列式结构
• 引论(提出中心论点、分论点)
• 论证分论点1:论据+分析论证 并
2.(1)因为浮躁,使容易变成困难。 (2)因为浮躁,把直道走成弯道。 (3)因为浮躁,使成功化为失败。
条件分析法(从“怎么办”的角度。)
参考: 1.(1)克服浮躁之心,要有坚定明确的目标。 (2)克服浮躁之心,要有固守寂寞的勇气。 (3)克服浮躁之心,要有开拓进取的恒心。
2 (1)勇敢者用勇气拒绝浮躁。 (2)执著者用毅力拒绝浮躁。 (3)睿智者用智慧拒绝浮躁。
• 问题三:议论不知扣合主题。 • 材料核心为“价值”,那么文中议论均应该 围绕“价值”进行,而有些考生命题虽突出了 “价值”,但写作时并未真正体现出这一中心。 • 比如《独特的价值》一文,议论中反复说到的只 是“关键在于要抓住自己的优点”,而并没有深 入一步说到“以此来彰显自我价值”。 • 《做最真实的自己》一文,只说到“做真实的自 己才能成功”,也没有与“价值”相联系。 • 问题四:书写脏乱不清晰。 • 书写模糊,涂改脏乱影响得分是不争的事实。 其得分差距一般在5—8之间, •
拟写并列式分论点具体要求
• 基本要求(数量、位置、关系、句式): • (1)数量:并列式分论点一般为三个。 • (2)位置:形式要一目了然,即每段中心句 应在段首(或段末)。 • (3)关系:各分论点处于同等地位,不能重 复,不能相互包括。 • (4)句式:分论点之间应保持句式的一致, 三个分论点互相构成排比。 • (5)结构:“四环节”:即每个分论点都要 经过四个环节的内容,完成一个完整的论证过 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