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强化训练一:巧设议论文分论点(解析版)
议论文训练6-巧设分论点

巧设分论点
意义:
• 分论点的有无、当否,直接影响到思路是 否清晰,说理是否透彻,结构是否合理, 最终影响到文章的整体效果的优劣。
毛病
• 不会围绕中心论点多侧面、多角度、多层 次地展开分析说理 • 文章思路狭窄、闭塞,内容肤浅、单薄, 说理宽泛、苍白,表达模糊、笼统
• 1.什么是分论点: • 论证某一方面观点、某一事理,从不 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去展开,这 每一层、每一面就是一个“分论点”。
• 2.分论点的作用: • 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展开与说明,是 中心论点的具体化。因此,提炼分论点的 前提是先确定中心论点,并用一个句子的 形式表达出来。
明确拟写分论点的角度 • 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是“三段论 式”,就是提出问题——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即是什 么——为什么——怎么样。那 么,设置分论点也可以从这三 个角度来进行。
3.以“坚持就是胜利”为中心论点, 明确提炼分论点的角度。
• 从“怎么办”角度构思: • • • • 分论点1:坚持需要韧性。 分论点2:坚持需要不坠之志。 分论点3:坚持需要耐得住寂寞的孤独。 分论点4:坚持需要知其不可为而为的大智 大勇。
分论点的几种句式
例1:“这山望着那山高”新解
• ①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永不满足的精神;
• ②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 • ③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进取开拓的精神;
• ④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力争上游的精神。
• 是字句
假设复句
• • • • • 例2:说“安”: 确立中心:安全是生产得到保障的前提。 A 没有安全,生产将受到威胁。 B 没有安全,劳动者生命得不到保障。 C 没有安全,长期赢利目标无法实现。
例3: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高考作文辅导 设置高考议论文分论点的技巧

高考作文辅导设置高考议论文分论点的技巧一、分论点三要求:1、扣得住:紧扣标题、主题、观点——分而不离如:《自是人中第一流——致敬时代楷模》①时代楷模,有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博大襟怀。
②时代楷模,有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实践精神。
③时代楷模,亦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的坚忍意志。
2、分得开:多角度,多方面,不能重复交叉——分而多彩如:《时代楷模留清晖,吾辈少年续光明》①一敬他们致力于事业的坚毅之心。
②二敬他们不顾及个人安危的勇敢之身。
③三敬他们向他人传递关怀的温暖之手。
3、排得顺:排列有序,或并列,或递进,或先正后反——分而有序如:(1)人生在世,意气不可无。
(中心论点)①意气是一个人生命的支撑架。
(个人)②意气是一个团体成功的基石。
(集体)③意气是一个国家富强的号角。
(国家)(2)意气是一把双刃剑,要学会正确使用。
(中心论点)①意气风发可以引领一个人走上成功的巅峰。
②意气相投可以带给人幸福和快乐。
③意气用事会让人饱尝失败的苦果。
二、设置分论点的方法(一)并列式设置1、“是什么?”——类别和性质的问题分析“是什么”就要抓住中心论点中关键概念的特性、表现等加以分解,进而帮助读者理解中心论点的含义。
例1:《青春永不朽》青春永不朽。
(中心论点)①叛逆而求索的青春不朽。
②智慧激发智慧的青春不朽。
⑨审美有创新的青春不朽。
例2:以“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中心论点:人生必须争。
①争是受到不公正对待时的不屈抗争。
②争是不甘落后的努力拼搏。
③争是面临困境时的迎难奋争。
2、“为什么?——原因和目的方面的问题分析“为什么”可从中心论点的原因、目的、意义等方面出发,对中心论点加以分解。
例1:中心论点:人生必须争。
①摆脱困境须要争。
②实现理想须要争。
③弘扬正义须要争。
例2:人要学会原谅自己。
(中心论点)①学会原谅自己,能使我们摆脱错误的阴影,走出自责的泥淖。
②学会原谅自己,能使我们重拾信心,勇敢地面对新的困难。
议论文写作升格训练--设分论点

精彩结尾示例:
如果说友情是一种广度,爱情是一种宽度,那 么亲情就是一种深度。走进生活,你会发现生活是 如此的广袤无边,亲情、爱情、友情一样也不能少; 走进生活,你会发现生活是如此的丰富多彩,有清 水般纯洁的亲情,也有浓酒般醉人的爱情,更有香 茶般可人的友情!
议论文 写作升格训练
学会设分论点
把道理想深想透之后,我 们还得把想透的道理有序地、 合乎逻辑地阐述清楚,逐层次 地展开论证,这就需要在本论 部分先设几个分论点,然后再 分别加以论证。
分论点与中心论点的关系:
1、包容关系 分论点实际上是中心论点 的组成部分 2、因果关系 分论点实际上是支撑中心 论点的若干理由
2、要学会欣赏别人 参考一:(1)欣赏别人可以完善自我 (2)欣赏别人可使共同进步 参考二:(1)欣赏强者 (2)欣赏弱者 (3)欣赏对手 参考三:(1)欣赏别人者有知人与自知之明 (2)欣赏别人者有谦虚好学的精神 (3)欣赏别人者有宽广的胸怀
3、细节决定成败 参考一: (1)天下大事,必取于细(正) (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反) (3) 用心才能看得见(怎么办) 参考二: (1)细节是一种创造 (2)细节是一种修养 (3)细节体现艺术 (4)细节隐藏机会 (5)细节产生效益
(二不能支撑中心论点)
题3 中心论点: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叫好 分论点一:“胜于蓝”是学生努力的结果 分论点二:“胜于蓝”是老师的期望 分论点三:“胜于蓝”是家长的希望 分论点四:“胜于蓝”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分论点五:“胜于蓝”是创新的需要
(三不能支撑中心论点,五表述不明)
题4 中心论点:面对困难要一笑而过 分论点一:面对困难一笑而过会让我们做得 更好 分论点二:面对困难一笑而过会让我们取得 成功 分论点三:面对困难一笑而过会让我们更受 欢迎
2023届高考作文复习:巧设分论点,增强说服力+课件31张

4. 分论点的结构要大体一致。
6. 分论点角度要统一,不能重复、交叉, 包含。
壹 从“是什么”角度分解
目 贰 从“为什么”角度分解 录
叁 从“怎么办” 角度分解
壹 从“是什么”角度分解
一、从“是什么”的角度分解
即从中心论点本质属性的角度对其进行分解,据中心论点的内涵或外延 进行多角度分析。
以上材料引起了人们的思考:怎样理解工匠精神?如何践行工匠精神?对此你有怎 样的思考与理解?请以“我看工匠精神”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 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从“工匠精神”的内涵分析。从“是什么” 的角度来分析的,就是要挖掘概念所蕴含 的内容,比如“工匠精神”,是工匠们所具 有的精神,而他们的精神除了一般工人所 拥有的精神外,还有什么不同的特质呢? “匠”是具有杰出工作水平的人,他们为什 么能具有一般工人达不到的杰出水平呢? 这是由他们的精神所决定的,这样我们就 可挖出工匠精神不同于一般人精神的内容, 也就容易分解分论点了。比如,我们可以 写成这样的一组分论点: 例 1:
议论文分论点、论证分xue析(5篇)

议论文分论点、论证分xue析(5篇)第一篇:议论文分论点、论证分xue析议论文分解论点、论证分析一、如何分解论点谈意气意气,是李白“仰天大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高歌;意气,是杜甫“致君尧舜上,当使民风淳”的肺腑之言;意气,是毛泽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壮怀……人要有意气,有自己的意志和气概,要意气风发。
人不能没有意气,就像傲视苍穹的红杉不能没有坚固的根基,芳香四溢的鲜花不能没有给予它自信的阳光。
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子有意气,虽遭官场与文场一齐泼来的污水,但他仍意气风发,“侣鱼虾而友麋鹿”,心胸豁达可见一斑。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遭人诽谤的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为泡影,但他仍意气风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酒入愁肠三分酿成月亮,七分化为剑气,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
若无意气,他怎会有如此豁达的胸襟?人有意气,才能有千古留名,流芳百世,才能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
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涤荡了**亭的点点残血;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没了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几百年的猎猎西风,早已拂走了牧羊的老者;几百年的漫漫黄沙,早已淹没了西域路上的声声驼铃……然而,岳武穆的满腔热血,文天祥的一颗丹心,苏武的一根竹杖,张骞的十几年牢狱之苦,早已映入史册,成为民族的精神瑰宝。
若无意气,他们怎会有如此壮行?人有意气,才能摧不垮,压不倒,追求不泯,意志不衰。
还记得舞台上那尊慈祥博爱的千手观音吗?邰丽华,虽是聋哑人,但她有意气,手臂练得青肿了,脚底磨出血泡了,她始终坚持练习。
最终,她用手指勾勒了人性的美好,用舞姿诠释内心的感觉,感动中国,感动你我。
若无意气,她怎会从不幸的底谷达到艺术的巅峰?意气,是成就人生所必需的。
然而,现实生活中缺乏意气之人委实不少,他们在温柔富贵乡中疲软筋骨麻木神经,在歌舞升平中平息了壮志,在灯红酒绿中丧失人性……凡此种种,我们要坚决反对,打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扫清道路。
高考作文强化训练一:巧设议论文分论点(详解版)

高考作文强化训练一:巧设议论文分论点(详解版)强化训练一:巧设议论文文分论点一、设置分论点的方法(一)并列式设置1.概念分类法——是什么一般而言,一个论点往往有一个最核心的概念,而且这个核心概念在不同背景下的含义往往是不同的。
因此,在写作过程中如能从“是什么”的角度切入,进而对这个核心概念在特定背景下的丰富内涵进行挖掘,并用“A是什么”或“什么是A”的句式进行分类列举,那就可以生发出许多比较具体和贴切的分论点来。
先看一个浅显的例子。
《谈骨气》的中心论点: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骨气”为核心概念) 分论点①:骨气是富贵不能淫的品质。
分论点②:骨气是贫贱不能移的人格。
分论点③:骨气是威武不能屈的气节。
再看2014年高考江苏卷优秀作文《青春永不朽》的中心论点:青春永不朽。
(“青春”为核心概念)分论点①:叛逆而求索的青春不朽。
分论点②:智慧激发智慧的青春不朽。
分论点③:审美有创新的青春不朽。
边练边悟1请在横线处填出分论点。
《争》的中心论点:生活中,我们应甘于用“争”来张扬生命。
(“争”为核心概念) 分论点①:争是对不公命运的不屈抗争。
分论点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论点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分论点②:争是对美好真理的无悔坚持。
分论点③:争是对人生价值的执着追求。
2.因果分析法——为什么因果分析法既是一种论证方法,也是一种设置分论点的具体方法。
作为设置分论点的方法,主要是回答原因和目的方面的问题。
这里的“因”是分论点,“果”是中心论点,是在中心论点后再来分析达成这个结果的原因。
日常生活中,凡条件,就必有主客观之分;凡原因,就必有内外主次之别;凡影响,更必有大小正反之异。
如果能根据这样的思路去辨析、思考,那么,即便是再简单的“为什么”,我们也能寻出丰富多彩的答案来。
如何设置议论文分论点(推荐五篇)

如何设置议论文分论点(推荐五篇)第一篇:如何设置议论文分论点如何设置议论文分论点一、认识使用分论点的三个要求:1、扣得住(要有观点意识)2、分得开(要有角度方面)3、排得齐(要有整齐结构)二、分解论点的步骤与方法 A.并列式分解1、分“类”—解决“是什么”的问题,主要是回答类别、性质和内涵方面的问题。
例1:充满意气的人是坚韧不屈的;充满意气的人是勇敢不惧的;充满意气的人是自信乐观的.可用模式:……是一种……(精神/品质/意识)2、探“因”—解决“为什么”的问题,主要是回答原因和目的方面的问题。
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
例1:“说安”,确立中心:安全是生产得到保障的前提。
A没有安全,生产将受到威胁。
b没有安全,劳动者生命得不到保障。
c没有安全,长期赢利目标无法实现。
可用模式:没有……,…将会…;因为……,…将不再…3、问“果”—解决“会怎样”,主要是回答结果和效能方面的问题(意义、作用、价值、影响)。
例1:梅花香自苦寒来苦可以激发进取心;②苦可以培养坚强的意志;③苦可以培养创造精神。
例3:爱:a因为爱,任长霞直面黑暗,九死不悔。
b因为爱,丛飞燃烧自己,点燃希望。
c因为爱,黄伯云亮剑出手,奋斗不息。
可用模式:……让人/有利于……;……,才能/可以……4、求“法”—解决“怎么办”,主要是回答方法和途径方面的问题。
例1:谈意气:中心:人要有意气。
(1)人要有意气,就要坚韧不屈,不畏风霜冷雨。
(2)人要有意气,就要勇敢不惧,不怕牺牲挫折。
(3)人要有意气,就要自信乐观,笑对人生坎坷。
例2:学会欣赏别人:(1)学会欣赏别人,要求自己要有胸怀坦荡、虚怀若谷的作风。
(2)学会欣赏别人,要努力发掘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学习借鉴。
(3)学会欣赏别人,要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可用模式:……,要有/就要……5、对“象”:看这个句子(中心)所涉及到的人、事、物。
例1、珍惜拥有:a 珍惜拥有的亲情。
议论文分论点设置技巧及范文

2
学会欣赏别人,要求自己要胸怀坦荡、虚怀若谷的作风。
学会欣赏别人,要努力发掘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学习借鉴。
学会欣赏别人,要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2
练一练
如要证明“学会欣赏别人 ”,请列出分论点。
学会欣赏别人,是尊重别人的表现。
学会欣赏别人,是完善自我的前提。
学会欣赏别人,是一种必须的生活态度。
其实,围绕“绿色生活”,我们可以通过“绿色生活是什么”“绿色生活需要我们怎样去做”等途径来切分出若干分论点。比如:
2
绿色生活是对自然的热爱(绿色生活需要我们热爱自然);②绿色生活是对自然的护卫(绿色生活需要我们护卫自然);③绿色生活是对自然的顺应(绿色生活需要我们顺乎自然)。
以“拆除心墙”为话题作文
01
从“是什么”的角度
02
示例
03
(总)家庭成员,师生,朋友之间都会有隔阂,有阻挡的心墙。
04
(分)
05
子女与父母之间的鸿沟是心墙,
06
学生与老师之间远远的距离是心墙,
07
朋友与朋友之间深深的误解是心墙……
从“怎么办”的角度分论点 拆除心墙,我们应该抛开嫉妒,拥抱宽容 拆除心墙,我们应该抛开自私,拥抱微笑 拆除心墙,我们应该抛开虚伪,拥抱真诚 无形的墙,我们用文明来击垮。 无形的墙,我们用礼貌去瓦解。 无形的墙,我们用宽容来毁灭。 拆除这堵墙,需要放下自私。 拆除心墙,我们要懂得换位思考。 拆除心墙,我们要有责任心。 机智的交谈也是拆除心墙的一个好方法
01
02
参考答案:
2
学会欣赏别人,因为会欣赏别人的人一定拥有一颗善良的心。
学会欣赏别人,因为这样才能汲取别人身上的优点,不断完善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巩固练习一:巧设议论文文分论点一、设置分论点的方法(一)并列式设置1.概念分类法——是什么一般而言,一个论点往往有一个最核心的概念,而且这个核心概念在不同背景下的含义往往是不同的。
因此,在写作过程中如能从“是什么”的角度切入,进而对这个核心概念在特定背景下的丰富涵进行挖掘,并用“A是什么”或“什么是A”的句式进行分类列举,那就可以生发出许多比较具体和贴切的分论点来。
先看一个浅显的例子。
《谈骨气》的中心论点: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骨气”为核心概念) 分论点①:骨气是富贵不能淫的品质。
分论点②:骨气是贫贱不能移的人格。
分论点③:骨气是威武不能屈的气节。
再看2014年高考卷优秀作文《青春永不朽》的中心论点:青春永不朽。
(“青春”为核心概念)分论点①:叛逆而求索的青春不朽。
分论点②:智慧激发智慧的青春不朽。
分论点③:审美有创新的青春不朽。
边练边悟1请在横线处填出分论点。
《争》的中心论点:生活中,我们应甘于用“争”来扬生命。
(“争”为核心概念)分论点①:争是对不公命运的不屈抗争。
分论点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论点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分论点②:争是对美好真理的无悔坚持。
分论点③:争是对人生价值的执着追求。
2.因果分析法——为什么因果分析法既是一种论证方法,也是一种设置分论点的具体方法。
作为设置分论点的方法,主要是回答原因和目的方面的问题。
这里的“因”是分论点,“果”是中心论点,是在中心论点后再来分析达成这个结果的原因。
日常生活中,凡条件,就必有主客观之分;凡原因,就必有外主次之别;凡影响,更必有大小正反之异。
如果能根据这样的思路去辨析、思考,那么,即便是再简单的“为什么”,我们也能寻出丰富多彩的答案来。
例如2014年高考卷作文《探究,路漫漫其修远兮》的中心论点:真正的探究性学习的推广,任重而道远。
分论点①:探究之路漫漫,是因为硬件缺乏。
分论点②:探究之路漫漫,是因为教育方式“穿新鞋走老路”。
分论点③:探究之路漫漫,是因为唯分数至上的高考指挥棒在作祟。
边练边悟2请在横线处填出分论点。
中心论点:人生需要阅读。
分论点①:人生需要阅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论点②:人生需要阅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论点③:人生需要阅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 分论点①它犹如缓升的启明星,启蒙我们愚昧的思想。
分论点②:(人生需要阅读,)它犹如打开房门的钥匙,打开我们丰富的知识宝库。
分论点③:(人生需要阅读,它犹如“百味瓶”,)培养我们丰富的情感。
3.途径分类法——怎么样,怎么办途径分类法主要是回答方法、途径方面的问题。
它以论点中所倡导的行为结果为出发点,通过对催生该结果的条件、追求该结果的方法、获得该结果的途径等的分析,实现对文章容的深化。
通常情况下,这种方法可以帮助考生避开“言必谈为什么”的俗套,从而使得所写的文章别有一番新意。
边练边悟3请在横线处填出分论点。
中心论点:预约精彩。
分论点①:道路幽暗,我用自信做明灯,预约精彩。
分论点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论点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分论点②:前路荆棘,我用勤奋做刀剑,预约精彩。
分论点③:路途遥远,我用毅力做马力,预约精彩。
(二)递进式设置这种方法,是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安排结构,即围绕中心论点回答三个问题:①是什么,②为什么,③怎么样。
是前面三种方法的复式组合。
当然,也可选择“是什么——怎么样”或“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进行。
这种方法可以使文章显得思路缜密,容丰实,但同时也会招来文章“面面俱到、泛泛而谈、重点不突出、分析不透彻”的责难。
因此,运用这种“复式组合法”架构文章时,必须严格遵守“容有主次之别,处理有详略之异”的原则,并尽量保证在设置分论点的过程中体现这一原则。
(例一)中心论点: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分论点①:生活丰富多彩是指生活不应是一种模式。
(是什么)(次)分论点②:符合人的本性(人有多方面的精神需要),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身心健康,有利于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为什么)(主)分论点③:要会工作,也会休息;培养多方面的生活情趣;社会要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怎么样)(次)(例二)中心论点:争先当奋勇。
分论点①:争先是在通往高远目标的道路上永远先人一步。
(是什么)(次)分论点②:奋而有为,争先才有可能。
(怎么办一)(主)分论点③:勇而无畏,争先才有保证。
(怎么办二)(主)边练边悟4按要求在横线处填出分论点。
中心论点:一个人要“慎独”。
分论点①:“慎独”是指一个人在没有外在监督而独处的情况下严于律己,遵道守德。
(是什么)分论点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三) 分论点③:那么,怎么样才能做到“慎独”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怎么办) 答案(示例)分论点②:“慎独”是自我完善的必修课,“慎独”是道德品质的试金石,“慎独”是社会生活的净化器。
分论点③:关键要在“隐”“微”上下功夫。
(三)对比式设置这种方法就是把中心论点分成正反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例如,中心论点:进和退之间,往往涵盖着中国人处世的尺度。
分论点①:进勇,退智。
a.进是一种势如破竹、一往无前的信念。
进是大勇。
b.退是一种深沉的退让、睿智的收敛。
退是大智。
分论点②:然而进和退是有度的。
c.进无度,是愚蠢。
d.退无度,是懦弱。
边练边悟5请以“自知者明”为中心论点,采用对比式设置的方法写出其分论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分论点①:过高估价自己,妄自尊大,刚愎自用,就会停滞不前;过低估价自己,妄自菲薄,畏首畏尾,就会故步自封。
(反面)分论点②:正确估价自己,见己之长,明己之短,才能找准位置,成就人生。
(正面)二、设置分论点应注意的问题1.扣得住(扣住中心,扣住题目)——分而不离。
2.分得开(多角度、多方面)——分而“多彩”。
3.排得顺(要有一定的顺序,如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等)——分而有序。
边练边悟6请指出下列分论点设置方面的问题。
(1)中心论点:沉潜具有强大力量。
分论点①:写文章,讲求的是一种让人喟叹的气势。
分论点②:搞学术研究的人尤其注意沉潜。
问题:a.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a.两个分论点未“分开”,仅有两个分论点,且都从写文章、搞学术研究方面来阐述,视野欠开阔。
b.分论点①扣中心论点不紧。
(2)中心论点:沉潜重要。
分论点①:沉潜,是为了下一次还能够爆发。
分论点②:沉潜,是为了下一次有力爆发。
分论点③:沉潜,是为了掩藏自己的爆发行为。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分而无序,三个分论点之间杂乱无章。
三、分论点在文中的安排技巧1.分论点一般放在每一段的开头。
2.分论点语言要精练,一般控制在15字以。
3.分论点句子的结构要一致,使中间几段构成排比或准排比段(多指并列式分解)。
4.分论点的表述要把中心论点或标题或材料中的关键词嵌入其中,以保证每一段都扣题。
四、巩固练习以“做真正的自己”或者“人生允许出错”为中心论点,提炼分论点。
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论点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论点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论点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巩固训练(二)人物传记(用时:25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25分)思乡,为什么不回家?雷蕾1990年,世纪老人学良在台北圆山饭店公开庆祝90华诞时,特意要求听马思聪创作的《思乡曲》。
深沉优美的旋律响起时,学良潸然低首,哽咽无语。
马思聪1912年出生于海丰,11岁时去法国,1928年入巴黎音乐院学习小提琴,他是考入巴黎音乐院的第一个人。
学成归国后不久,与王慕理结为夫妇,从此,马思聪演奏小提琴时,王慕理总是他的钢琴伴奏。
抗日战争爆发后,受革命新兴音乐运动的影响,马思聪立即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他发表文章,激励人民起来抗日救国;他也创作了许多抗战歌曲,还发表题为“我怎样作抗战歌”的文章,鼓励更多的人创作抗战歌曲。
在敌人的炸弹声中,他创作了《思乡曲》。
曲子取材于曲调质朴而优美的蒙古民歌《墙头上跑马》——早先北方的土城墙都很窄,在上面跑马只能向前,寓意无法回故乡。
后来,马思聪又给《思乡曲》填上新词,歌词和着舒缓延绵的旋律,如泣如诉,仿佛游子的无尽乡愁。
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马思聪到参加了励志社乐队。
那时,他虽然已是著名音乐家,仍然身体力行,携带妻儿,不辞辛劳地辗转于各地进行演出活动,还亲自在电台上广播、教唱抗战歌曲,号召人民起来反抗日寇的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