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建筑演变及特点图文结合

中式建筑演变及特点图文结合
中式建筑演变及特点图文结合

在石器时代,生产力低下,当时人们使用的主要工具是石器,也有少量的骨器和木器。在旧石器时代,如山西垣曲、广东韶关和湖北长阳都曾发现旧石器时代中期的山洞;到了新石器时代,中国大地上,已经出现了各种大大小小的氏族部落,并开始从事农业生产,从而出现了各种房屋和聚落。

人类并没有把自己和自然界完全脱离开来,还时刻处在自然的威慑下,在自然中选择栖居之所,居所有以下几种形式:

1、树居,最原始的居住方式之一。

2、山崖下的凹入处。

3、洞穴。北京周口店的洞穴是中国最早的猿人居住遗址。北京猿人已经学会控制火种的保存和控制,这对旧石器时代的人来说意味着更加安全,也大大拓展了人的活动范围。

同时,也有人工制造的居所,其中包括:

4、巢居。是树居的发展,在树上用一些树枝有意识的搭建活动平台和顶盖。

5、窝棚。

6、窑洞。

开始出现聚落,形成干阑式建筑,这是巢居的

距今约七千年。建筑中广泛的采用了榫卯结合,平面长方形。浙江吴兴钱山漾,苏州常州圩墩,云南剑州海门口和湖北蕲春毛家嘴,都发现过干阑遗址。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的干阑式小铜屋生动的体现了干阑建筑的特点。

就穴居建筑的发展而言,从剖面看大致的发展过程时穴居——半穴居——地面建筑——有台基的地面建筑,生活,居住的平面高度由低向高逐渐升起;平面上看则是圆形——抹角长方形;房间数目由单一发展为前后两室至多室并联。

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朝--夏。

周到春秋时代结束为止,前后约计一千六百年。

建筑方面,商朝已经有较成熟的夯土技术。它的后期,建造了规模相当大的宫室和陵墓,

左祖右社:始祖庙

板瓦、筒瓦、脊瓦等出现,春秋时期普遍使用,并出现陶制排水管。板瓦、筒瓦、脊瓦

建筑色彩有严格的等级制度。

扩大。有咸阳、长安、洛阳、邺城等重要城市。

宫殿建筑也获得发展

1、阙的设置。最初只有天

子才有资格设置阙,成为宫阙,

僭越之后,阙大量用于各种场

所,不仅宫殿前设阙,城门外、

寺庙前、陵墓道两旁都设置阙,

成为宫阙、城阙、庙阙、墓阙。

甚至衙署和大门前都可以设置

阙。

2、朝宫,秦始皇好功,在

信宫西南处的上林苑建朝宫。其前殿既为阿房宫。又熔天下兵器,建十二座金人,立在宫前,“以弱天下之人”。

3、长乐宫。平面长方形,周长约一万米、城墙厚约二十米。

4、未央宫。建于长乐宫修复后不久,平面长方形,四面辟门。南面偏东的端门为正门。修建时,高祖正在各地征战,见其如此壮丽,责问萧何,“是何治宫室过度也?”萧何回答道“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

5、建章宫。建于西汉中期,汉上林苑中,最大的一处离宫。分为东西两区,东区为宫殿,西区为园林。

在园林方面,以皇家宫苑为主,主要成于秦始皇和汉武帝,东汉洛阳也有修建。有上林苑。

这一时期的住宅,规模较小的住宅,平面为方形或长方形。房屋构造除少数用承重墙结构外,大多数采用木结构体系。广州和四川出土过一些干阑式建筑明器,一般是上下两层,下层开敞,楼上住人,有的是仓库,以适应南方湿热的天气。

稍大规模住宅,采用院落形式,或曲、或方。有部分二层,三层阁楼。

贵族大型宅第,外有正门,屋顶中央高,侧边低,旁设小门,便于进出。院内的前堂为主要建筑,有部分贵族富豪修建花园住宅,园内重阁回廊,构石为山,引水为池。

在陵墓方面,春秋战国时,墓上植树,而不覆土累坟,秦汉陵墓普遍封土。陕西临潼骊山的秦始皇陵,是秦汉陵墓中,规模最大的,由三层方形夯土台累叠而成。下层东西宽345米,南北长350米,每层台壁都向内斜收;自底至顶,三层共高43米。陵的周围有内外两

隋唐建筑新风的前奏。

这个时期最突出的建筑类型是佛寺、佛塔和石窟。佛教在东汉初就已传入中国,至南北朝时统治阶级予以大力提倡,兴建了大量的寺院、佛塔和石窟。梁武帝时,建康佛寺达500所,僧尼10万多人。十六国时期,后赵石勒大崇佛教,兴立寺塔。北魏统治者更是不遗余力地崇佛,建都平城(今大同)时,就大兴佛寺,开凿云岗石窟。迁都洛阳后,又在洛阳伊阙开凿龙门石窟。

最早的佛寺

发展,塔的位置也由中心慢慢转为寺庙前方,进而建在寺庙大门之外前方。

佛教石窟也由印度传入。在山崖陡壁上雕刻出来的洞窟性的佛教建筑,建筑的一个重要类型。

龙门石窟

莫高窟

云冈石窟

河北磁县南响堂山北齐石窟

长安城内的帝王宫殿大明宫极为雄伟,其遗址范围即相当于明清故宫紫禁城总面积的3倍多。

唐代的木建筑实现了艺术加工与结构造型的统一,包括斗拱、柱子、房梁等在内的建筑构件均体现了力与美的完美结合。唐代建筑舒展朴实,庄重大方,色调简洁明快。山西省五台山的佛光寺大殿是典型的唐代建筑,体现了上述特点。

此外,唐代的砖石建筑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佛塔大多采用砖石建造。包括西安大雁塔、小雁塔和大理千寻塔在内的中国现存唐塔均为砖石塔。

城市

首都唐长安城,东都隋唐洛阳城是当时世界大都市,有大型的宫殿,官署和寺庙,以及重要的国际贸易的市场。

宫殿

大明宫

建筑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

山西平顺县天台庵大殿

山西芮城县广仁王庙

山西太原天龙山北齐石窟

西安兴教寺玄奘塔

西安慈恩寺大雁塔

西安荐福寺小雁塔

嵩山法王寺塔

河北房山云居寺塔

云南昆明慧光寺塔

山东长清县灵崖寺慧崇塔

宁波天宁寺塔

宁波天封寺塔

苏州光福镇铜观音寺

6.宋辽西夏金时期

宋朝建筑宋朝在经济、手工业和科学技术方面都有发展,使得宋代的建筑师、木匠、技工、工程师、斗栱体系、建筑构造与造型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建筑方式也日渐趋向系统化与模块化,建筑物慢慢出现了自由多变的组合,并且绽放出成熟的风格并且拥有更专业的外型。为了增强室内的空间与采光度,采用了减柱法和移柱法,梁柱上硕大雄厚的斗拱铺作层数增多,更出现了不规整形的梁柱铺排形式,跳出了唐朝梁柱铺排的工整模式。

宋朝建筑物的类型多样,其中杰出的建筑都是佛塔、石桥、木桥、园林、皇陵与宫殿。由于注重意境的园林设计特意追求把自然美与人工美融为一体的意境,所以这一时期的建筑,一改唐代雄浑的特点。建筑物的屋脊、屋角有起翘之势,不像唐代浑厚的风格,给人一种轻柔的感觉。油漆得到大量使用,使颜色十分突出。在窗棂、梁柱与石座的雕刻与彩绘的变化十分丰富,柱子造型更是变化多端。

数千年来,建筑智慧多依靠口耳相传,子承父业传承下来,但关于建筑的文献亦早已存在,在传世的中国画中描绘的建筑物也让历史学家更好地解宋朝建筑的配搭。宋朝的建筑文献——《营造法式》对施工和度量的描述非常深入,比以前的文献更有组织,为后世朝代的建筑提供了可靠依据。另一方面,朝廷设立了专门负责建筑营造及相关的官职与机构——将作监以掌管宫室建筑,使建筑技术的传承更加系统。

著名建筑有

山西大同城楼、大同钟楼

山西赵城县飞虹塔

山西五台山塔院寺塔

山西榆次清虚阁

山西太原永祚寺大雄宝殿

四川蓬溪县鹫峰寺大雄宝殿

四川梓潼县七曲山天尊殿

四川南充县广恩桥

7. 清代

清代(公元1616-1911年)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这一时期的建筑大体因袭明代传统,但也有发展和创新,建筑物更崇尚工巧华丽。

清代的都城北京城基本保持了明朝时的原状,城内共有20座高大、雄伟的城门,气势最为磅礴的是内城的正阳门。因沿用了明代的帝王宫殿,清代帝王兴建了大规模的皇家园林,这些园林建筑是清代建筑的精华,其中包括华美的圆明园与颐和园。

在清代建筑群实例中,群体布置与装修设计水平已达成熟。尤其是园林建筑,在结合地形或空间进行处理、变化造型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水平。

这一时期,建筑技艺仍有所创新,主要表现在玻璃的引进使用及砖石建筑的进步等方面。这一时期,中国的民居建筑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自由式建筑较多。

风格独特的藏传佛教建筑在这一时期兴盛。这些佛寺造型多样,打破了原有寺庙建筑传统单一的程式化处理,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建筑形式,以北京雍和宫和承德兴建的一批藏传佛教寺庙为代表。

清代晚期,中国还出现了部分中西合璧的新建筑形象。

清代建筑艺术,宫殿建筑和陵墓建筑基本上承袭明代的规制,园林建筑和宗教建筑则有大的发展,坛庙建筑和民居建筑亦显出特色。

清代皇帝沿用明代的宫殿,作了局部的修筑和增建,主要有乾隆皇帝为准备当太上皇而在紫禁城东侧所建一组自成体系的宫殿建筑群,包括皇极殿、宁寿宫、养性殿和乐寿堂等;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对明代西苑大加拓建,有中南海的勤政殿、瀛台、丰泽园,北海的阅古楼、濠濮间、静心斋等,固然都具有皇家气派,但比起紫禁城的主要宫殿建筑群,毕竟是局部的、小样的。清代的东陵和西陵,陵墓建筑规制都依照明陵,而乾隆裕陵之地宫布满佛教题材的石雕,慈禧定东陵三大殿六十四根盘龙金柱,其精巧豪华远过前者。清代的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规模之壮伟,艺术水平之超卓,为宋代以来所未有。宗教建筑如拉萨的布达拉宫、甘肃的拉不楞寺、吐鲁番的苏公塔礼拜寺、云南的景真八角亭,显示了各少数民族非凡的建筑技巧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坛庙建筑,如五岳的岳庙、祀圣的孔庙、孟庙等,多在前代规模的基础上加以重修或扩建;而毁后重建的像汨罗县屈子祠、留霸县张良庙、成都武侯祠,亦很令人赞赏;那些意在夸耀一姓一族的丰厚财富与优越社会地位的宗祠,建筑工艺与装饰亦非常华丽讲究。

北京、吉林、安徽、桂北和江、浙、闽、粤等地的民居在康乾盛世和清末对外通商,都曾有过显著的发展,具有时代性和区域性的特色。

现代中式风格的简单介绍

中式风格 编辑 中国传统的室内设计融合了庄重与优雅双重气质。中式风格更多地利用了后现代手法,把传统的结构形式通过重新设计组合以另一种民族特色的标志符号出现。例如,厅里摆一套明清式的红木家具,墙上挂一幅中国山水画等。 目录 1简介 兴起发展 发展趋势 2设计要点 区别 主要内容 3点评 特点 要点 4装饰元素 花板 条案 屏风 灯光字画 圈椅官帽椅 适合人群 5现代中式 概念 具体体现 6注意事项 7中国元素 综述 中式空间 中式家具 中式装饰 8设计解析 客厅

居室 书房 新中式装修风格特点 1简介 中式风格是以宫廷建筑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建筑的室内装饰设计艺术风格,气势恢弘、壮丽华贵、高空间、大进深、雕梁画柱、金碧辉煌,造型讲究对称,色彩讲究对比,装饰材料以木材为主,图案多龙、凤、龟、狮等,精雕细琢、瑰丽奇巧。但中式风格的装修造价较高,且缺乏现代气息,只能在家居中点缀使用。 中式厨房 中式客厅 现代中式风格更多地利用了后现代手法,墙上挂一幅中国山水画等传统的书房里自然少不了书柜、书案以及文房四宝。中式风格的客厅具有内蕴的风格,为了舒服,中式的环境中也常常用到沙发,但颜色仍然体现着中式的古朴,中式风格这种表现使整个空间,传统中透着现代,现代中揉着古典。这样就以一种东方人的“留白”美学观念控制的节奏,显出大家风范,其墙壁上的字画无论数量还是内容都不在多,而在于它所营造的意境。可以说无论西风如何劲吹,舒缓的意境始终是东方人特有的情怀,因此书法常常是成就这种诗意的最好手段。这样躺在舒服的沙发上,任千年的故事顺指间流淌。[1] 中式风格的代表是中国明清古典传统家具及中式园林建筑、色彩的设计造型。特点是对

关于新中式建筑设计理念的研究

现代建筑设计中新中式理念的研究摘要:建筑风格不仅体现了建筑师本身所要表现的设计理念,也体现出了该时期的社会文化趋向。随着新中式风格建筑的悄然兴起,中国的传统文化价值也得到了充分发挥,本文将对现代建筑设计中的新中式风格进行深入的研究。 关健词:新中式风格;现代建筑;设计理念 1引言: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建筑行业可谓日新月异,全国各地的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建筑行业的兴起,不同程度地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经济增长了人们对居住环境和生活空间就有了更高的追求和期盼。近年来我国的建筑市场大多被欧式、西式建筑所占据,人们看久了欧式和西式建筑,对传统的中式风格建筑就会产生一定的渴望,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是时代发展的一种新趋势。而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将传统的中式传统文化和建筑精髓,与现代的建筑空间和建筑材质进行完美的组合和优化,就能形成一种新建筑设计理念——新中式建筑风格。新中式建筑设计风格的悄然兴起,是现代建筑发展和创新的一种新途径,也是人们消费理念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对于建筑设计师来讲,新中式的建筑风格也为设计者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灵感来源。 2新中式风格建筑的概念 2.1新中式风格建筑的概念:新中式风格建筑是近几年来,建筑行业新提出的一个概念,它主要包括:(一)设计理念:在设计理念上,新中式风格建筑延用了中国的传统建筑设计思想,并对传统

的建筑思想进行了创新,体现出了建筑行业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尊重;(二)功能:在功能上,新中式风格建筑既满足了当前及当地人们对居住空间的现代化需求,也满足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审美需要。(三)材料:新中式风格建筑运用了现代材料和科学技术进行建造,能够做到形式与功能的完美结合;(四)环境:新中式风格建筑能够协调的溶入环境当中,使建筑和环境和谐统一。 2.2新中式风格建筑设计的表达理念:新中式风格建筑设计应该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和现代生活需求相结合的表达。传统居住文化的回归,并不是简单的建筑形式复古或者简化后的表达符号。新中式风格建筑不在于有着多大的屋顶,也不在于建筑物的多么富丽堂皇,只要其设计能体现出传统的文化底蕴和人文价值,人们就能够欣然接受。新中式风格建筑的精华,就是用现代的建筑理念和形式来表达传统的文化内涵。现代的高层建筑不仅在形体上与传统的建筑存在区别,在空间上两者的差别也很大,所以现代高层建筑对传统建筑风格的应用,只能是简单的形式模仿,而不能全部应用。所以现代建筑设计师们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将传统的建筑与现代的高层建筑完美融合,这也是新中式风格建筑断续发展和创新的关键所在。 3新中式风格建筑的兴起和发展 3.1新中式风格建筑的兴起:对于现代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的中国来说,在接纳了世界各地多元化的艺术和文化精髓的同时,也有责任将我国传统的艺术、文化和其它文明进行传承和发扬,新中式

分析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分析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摘要:中国自古地大物博,建筑艺术源远流长。不同地域和民族其建筑艺术风格等各有差异,但其传统建筑的组群布局、空间、结构、建筑材料及装饰艺术等方面却有着共同的特点,区别于西方,享誉全球。本文主要是从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环境和建筑与人的关系等方面分析其特点,以期对其得到更深的认识。 关键词:院落空间轴线艺术诚实的结构天人合一以人为本 一、围院的平面空间 众所周知,外国建筑是院在外,即院子包围房子,中国建筑则相反,院在内而房在外,即房屋包围院子。房屋、墙垣等围合成院落,以院为中心;或是以主单元(即正殿、正厅)为中心,次单元(即两厢)围绕主单元,一正两厢,并以抄手廊连接,组成一座建筑。如在各地民居中的四合院空间。其特点就在于把“院子”作为建筑平面的组成部分,室内外空间融为一体,以房廊作为过度空间,富有生活气息。院周围建筑互不独立,相互联系。但合院建筑不是群体,而只是“一座”建筑。 从四合院住宅到万里长城虽然空间层次不同,但都属于一样的空间形态——即内向的外封闭的空间形态,共同体现或服务于一个社会系统。国,古为城的广称,即政治机构、军事实力及绝大部分的民众生息,都在一城之中。城外是自然广川,可以村居结庐,造别业,但它不是独立的。从东周起,一城一国或数城一国模式,一直到秦统一中国,仍以城池为“国”,数“国”合为大统一的国家。国中有家,故称国家。但家的空间模式与国相同,只是范围缩小了,可以这样说家是国的单元或细胞,或者说家是国的缩微,国是家的扩大。长城原为御敌戌疆而设,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长城就好比“国”这个大空间的围墙。无论是历朝都城,宫廷、园林和寺、庙、祠、观,还是各地的民居及市肆都以这种围院空间布局为特点。 这种内向层次型的建筑空间模式,尤以传统园林为最。它不但是形式的,而且更是意境的。园林之中,四周有廊、亭、轩、厅等建筑或粉墙,院在内,以树木、假山、池水、墙垣或建筑分割空间。“庭院深深深几许”,令人心旷神怡。 二、轴线的空间艺术 中外建筑单体都讲究对称,但中国建筑、空间布局尤以轴线对称见长。这主要体现在受中国“周礼”思想影响较大的建筑体系当中。古代都城规划中,都以主宫殿位于中轴线上,以宫室为主体,次要建筑位于两侧,左右对称布局,“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等,如唐大都与明清北京城的规划布局。再如中国古代寺庙中,强调轴线空间布局的实例也是很多。一般均将主殿大雄宝殿放在轴线的重要位置上,配殿居前后左右。“左阁右藏”、“左钟右鼓”等。空间层层递进,庭院森森。典型的如河北正定隆兴寺的布局。此寺始建于隋,改建于宋,保存至今。当然,中国传统建筑这种空间的形成,有其主客观原因。客观上如自然的、地理的、生态的原因等,主观上如中国长期保持的生产方式、经济形态和人文形态等原因。这里不再赘述。 三、诚实的结构 中国传统建筑,论其结构,不论是皇家的宫苑,还是散见于各地的各类型的建筑,包括民居,其结构特点在世界古代建筑史中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代表性的结构形式主要有两种: 1,抬梁式,就是在屋基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放短柱,其上再放梁,梁的两端并承檩;这样层叠而上,在最上层的梁中央放脊瓜柱以承脊檩。这种结构的建筑,室内少柱或无柱,空间较大,在我国应用很广,特别是北方用得更多。 2,穿斗式,这种结构的特点是由柱径较细柱距较密的落地柱与短柱直接承檩,柱间无梁而用若干穿枋联系,并以挑枋承托出檐。这种结构用料小,但室内柱密,空间不够开阔,在我国南方使用很普遍。由于是以木构架为主,柱承重,墙不承重,所以门窗可自由布置,体现了形式与结构的统一。在皇家建筑和重要的坛、庙建筑中,还以斗拱支撑在柱头、屋檐间,

中式建筑与新中式建筑的特点

中式建筑与新中式建筑的特点 中式的建筑,向来讲究组群分布。在这一点上,南方和北方似乎是不谋而合了。在建筑分布上,都是采取横向构图。把主建筑放在核心中轴线上,次要建筑则依照对称原则分布于主建筑两侧。以“间”为单位,“间”构成“座”,“座”构成“院”,“院”最终形成一组中式建筑组群。 而要说南北双方中式建筑的不同点,大抵色彩搭配是最明眼的区别了。 向来以墨色山水著称的江南,在建筑的用色上也沿用了这一色彩搭配方式。为了突出江南山清水秀的自然景色,江南小镇的建筑用色多以黑白为主,白墙黑瓦成了江南水乡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模式。 浓郁的青加上清透的水,配上素朴的白墙黑瓦,给人以清新淡雅的宁静。而这也是大多数人对于南方的印象罢。 与江南淡雅的建筑用色所不同的是北方奔放的建筑色彩。或许是受北方豪爽奔放的性格影响,又或是北方地域寒冷,冬季白雪覆盖,人们希望通过热烈的色彩来调节自己的视觉感受,因而,在我们此前的印象中,北方的建筑多是用色对比强烈的。 最典型的莫过于北京故宫建筑群的用色了。

白色台基与红色墙门形成强烈对比,加以黄、蓝、绿各色屋顶的点缀,再调以富丽堂皇的金色,强烈的对比也突出了皇权的威严。 中式建筑的设计特点,也顺势影响着新中式建筑的建筑风格。新中式建筑在沿用中国传统建筑精华部分的同时,更注重于提高居住环境的合适体验。 就目前我们常听到的新中式建筑大抵上分为两大派系,一是北方的四合院,一是南方的园林。 这两大派系给人的心理感受自是不必赘述。 北方的四合院建筑讲究对称而封闭。以院落为中心,街坊邻里为支线分布形成一个居住组群。主街宽、胡同窄,一进内庭又是豁然开朗。空间的层次变化,营造了一个符合人心理而又保留传统文化的融洽舒适环境。 而南方园林则以小而精为主。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宅园合一,可赏、可游、亦可居。 随着时代的发展,讲求融合的理念也渐渐被运用到建筑的设计之上。延伸出的,便是融合中国元素的中式符号派和改良派了。 中式符号派,不仅仅是表面的运用中国传统元素符号。更多的,是将中国建筑设计的“韵”运用其中。将建筑设计与中国符号相结合,突出建筑自身蕴含的

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分析关于郑州几处古建筑的浅析

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分析 ——关于郑州几处古建筑的浅析 摘要:中国自古地大物博,建筑艺术源远流长。不同时期和地域其建筑风格也各有差异,但其传统建筑的组群布局、空间、结构、建筑材料及装饰艺术等方面却有着共同的特点。本文主要是以康百万庄园和郑州城隍庙、文庙为例,分析中国传统建筑各方面的特点,以期对其得到更深的认识。 关键词:郑州,建筑风格,康百万庄园,城隍庙,文庙 一、中原古建典范——康百万庄园 中国传统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特点。建筑作为人类生活最基本的人工自然物和自然环境,它既是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具有精神方面的文化内涵。为了更好的了解中国传统建筑,我参观考察了位于河南省巩义市康店镇的康百万庄园。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写道:“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的思想不想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步入庄园,我仿佛走进了明、清、民国三个历史时期的风雨沧桑,进入了一幅幅历史画卷之中。下面就康百万庄园主宅区的建筑,作一些分析。 康百万庄园是集农、官、商为一体的大建筑群,是历史特定时期的特殊产物,有着浓厚的历史积淀与丰富的艺术内涵,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是中国着名的三大地主庄园之一。康百万家族以农、商、官结合的方式发家,辉煌时期曾经有“马跑千里

不吃别家草,人行千里尽是康家田”之美誉。一直发展延续富裕了12代,400余年(跨明、清、民国三个历史时期)。康百万家族在物质富裕之后,便大兴土木,充分利用自然地势,“靠山筑窑洞,临街建楼房,濒河设码头,据险垒寨墙”。整个庄园分为生活区、生产区、园林区、教育区和社会活动场所,形成了功能齐全、布局严谨、等级森严、风格各异的多个建筑群体。园区的介绍说:“据1965年统计,保存下来的尚有十大部分,33个庭院,53座楼房,73孔窑洞,共计571间,建筑面积64300平方米。到2005年,整个庄园建筑除了寨上主宅区完整外,其余保留下来的建筑群已不是1965年统计时的面貌。”尽管群体建筑和单体建筑数量减少,仅就现有建筑而论,其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传统建筑的文化价值之高,也是其他绝大多数民居建筑不可比拟的,可谓明清民居传统建筑文化的浓缩图。 在日常设计中,建筑方案的选定至关重要,建筑风格千变万化,但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地域特色,在设计中如何有地方特色,达到和谐的目的至关重要。康百万庄园处于嵩、邙、河、洛交汇处,依山傍水,有“金龟探水”之美称,鲜明的体现了我国传统建筑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庄园以寨上主宅区为核心,依次向南、东、北方向的寨下发展。首先,在选址方面它充分考虑到周围的自然地理地貌,康百万庄园背依邙山,面临洛水,北近黄河,南凭黑石关,环境优美,水陆交通便利。其中尤以主宅区最为典型,主宅区南北长83米,东西宽73米,建于邙山半腰。整个建筑群依山就势,充分利用此处的地理地貌,用青砖砌筑寨墙,顶部有垛口,形成堡垒式大庭院,庭院经由

中式建筑特点

中式建筑体现的产品形态分类 我们所接触和听说的大多数中式建筑分为两派,一是北方的四合院派系,二是南方的 徽式派系。徽派建筑在现世的留存多数只能从修复过后的古村落中寻找到痕迹,而这 些古村落多坐落于山水田园处,这也正说明了一点就是徽派建筑的选址及风水要求。 徽派民宅多为楼房,以四水归堂的开井院落为单元,少则2-3个,多则10多个,最多 达24个、36个。随着时间推移和人口增长,单元还可以不断增添、扩展和完善,符 合徽人崇尚几代同堂、几房同堂的习俗。民居前后或侧旁,设有庭院和小花园,置石 桌石凳,掘水井鱼池,植花卉果木,甚至叠果木,甚至叠假山、造流泉、饰漏窗,交 夫和自然谐和一体。在内部装饰上力求精美,梁栋檩板无不描金绘彩,尤其是充分运 用木、砖、石雕艺术,在斗拱飞檐、窗棂(木鬲)扇、门罩屋翎、花门栏杆、神位龛座上,精雕细缕。内容有日月云涛、山水楼台等景物,花草虫鱼、飞禽走兽等画面,传说故事、神话历史等戏文,还有耕织渔樵、仕学孝悌等民情。题村广泛,内容丰富,雕刻 精美,活生生一部明清风情长卷,赋予原本呆滞、单调的静体以生命,使之跃跃欲动,栩栩如生。境内还保存众多的明清祠堂、牌坊,建筑风格也颇具特色,与明清民居 称为“古建三绝”。矗立于县城的许国石坊、北岸吴氏祠堂的石雕《百鹿图》和《西湖风景》,大阜潘氏祠堂的“五凤楼”砖雕和《百马图》木雕,分别体现了徽派“三雕”艺术的 最高水平。四周均用高墙围起,谓之“风火墙”,这种高墙深宅,进门为前庭,中设 天井,后设厅堂,厅堂后用中门隔开,设一堂一卧室,堂屋之后是一道“风火墙”,靠墙设天井,两旁建厢房,这是第一进,第二井得结构为一屋分两堂,前后两天井,中有 隔离,有卧室四间,堂屋有两个第三进,第四进和往后得更多进,结构都是如此,徽 州最大得民居往往是“三十六天井,七十二个门槛窗、一百多个门庭”。 徽派民居: 徽派建筑民居的特点: ①它以黛瓦、粉壁、马头墙为表型特征。最显著的特点是高低错落的五叠式马头墙, 民间称为“五岳朝天”。马头墙原来的作用是封火,防止邻家失火殃及自家。而今,马头墙则演变成了徽派民居的特点。 ②以砖雕、木雕、石雕为装饰特色。 ③以高宅、深井、大厅为居家特点。 一是和谐流畅,统一规划的整体美。这和当时徽州的社会背景和地域环境密切相关: 因为徽州是封建宗法制度的理论基础———程朱理学的发祥地,宗法制度较他处更为 森严而完备。为了保持血统的纯洁性和宗族凝聚力,预防外族入侵,徽州人聚族而居。其时徽州已成为全国风水文化中心,官商士民对封建风水文化顶礼膜拜,笃信不疑,

新中式建筑风格

新中式建筑风格(New Chinese Style) 中国传统的建筑主张“天人合一、浑然一体”,居住讲究“静”和“净”,环境的平和建筑的含蓄。无论是写意的江南庭院,还是独立组团的四合院,都追求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讲究居住环境的稳定、安全和归属感。 新中式建筑在沿袭中国传统建筑精粹的同时,更注重对现代生活价值的精雕细刻。同单纯的仿古建筑不同,新中式建筑着力提高的舒适度,比如在设计中更多考虑私密性,增强采光通风,更有效地提高卫生间、厨房在居室中的地位,更好地使老人、孩子、夫妇间的居室环境合理分割与有机协调等。另外,在庭院、地下室的处理中,也吸纳了更多现代生活流线的创新之笔,如外庭院、下沉庭院、内游廊等,让中式建筑以一种更自然、更现代、更具生命力的品相出现。 新中式建筑通过现代材料和手法修改了传统建筑中的各个元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演化和抽象化,外貌上看不到传统建筑的原来模样,但在整体风格上,仍然保留着中式住宅的神韵和精髓。空间结构上有意遵循了传统住宅的布局格式,延续了传统住宅一贯采用的覆瓦坡屋顶,但不遵循守旧,根据各地特色吸收了当地的建筑色彩及建筑风格,能自成特色。 新中式建筑把传统的结构形式通过重新设计组合,以另一种民族特色的标志符号出现。通过中式风格的特征,表达对清雅含蓄、端庄丰华的东方式精神境界的追求。 新中式建筑总体而言可以归纳为两大派系:北方的合院派和南方的园林派。北方的合院派建筑在外观上采用了北京四合院的灰色坡屋顶、筒子瓦及一定高度的墙院围合方式;材质上多选用地域色彩浓厚的灰砖,形成雄浑、宏大的气势;空间结构上则是尽可能多地设计庭院空间,以追求四合院的全包围形式。南方园林派则以其“天人合一”的造园理念、精致的景观和空间处理手法独步天下。该派建筑多以苏州园林为主要传承对象,亭、台、楼、阁、轩等也多仿造苏州园林样式。景观营造手法借鉴园林中常见的景观处理方法,如借景、漏景、对景、隔景等。白墙青瓦、高大的马头墙、飞檐是建筑中的突出特色。整体建筑形象可用“粉墙黛瓦”来形容,如同中国水墨画,淡丽清雅,诗意油然而生。 ---------------------------------------------------------------------------------------------------------------------- 新中式建筑——用传统建筑语言写现代时尚生活 中国古建筑体现了明确的礼制思想,注重等级体现:形制、色彩、规模、结构、部件等都有严格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建筑形态,但是也同时限制了建筑的发展。传统的中式住宅不适应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及居住的不舒适性早已在业内人所共知,现在的新中式住宅应该先萃取精华,而后再完善和发扬;以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建筑精髓配以现代国际时尚生活方式,引领新的中式贵族生活,早已是开发商定格的主旋律。 现在越来越多的地产开发商注重经岁月锤炼下具有国粹灵魂的中式建筑。闻名远外的中山清华坊就是杰出的代表之作。中山清华坊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加入现代元素,把现代人居住理念发挥得淋漓尽致。从以下几个方面中,就能看出中式建筑所体现的现代时尚元素。 ●中式外观与室内空间的人性化、现代化的设计共同营造现代人的舒适生活;

浅谈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

浅谈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 ——以徽州建筑为例 摘要: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对建筑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中国建筑的传统风格是在现实环境和人文精神等各方面的影响之下形成的,它奠定了中国建筑发展的最原始的基础。中国建筑从原始社会发展到今天,经历了历史的风风雨雨,在继承传统建筑风格的基础上也在不断的创新与发展。时至今日,中国建筑在外来建筑风格的影响之下,如何保存自己特有的传统建筑风格,如何把它运用到现代建筑当中,是一个值得商讨的问题。 关键词:传统建筑风格现代建筑徽州建筑运用 一、引言 2006年6月笔者所在的学院组织了一次徒步徽杭古道的活动,车子从临安驶入安徽境内时,我深刻的感受到安徽浓厚的文化气息以及特有的地方特色,建筑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从新老建筑的风格以及建筑形式上,我想到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问题。徽州建筑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以前一直讨论的所谓的地域文化与地域特色。每个地方的建筑本身都具有其一定的特点,这是和当地的气候环境以及社会状况等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但是如何在外来建筑形式建筑风格以及在当前社会经济各个方面出现的融合状态下,保持自己的几百年来的地方特色,确实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但是从徽州建筑上,我强烈的感受到了我一直以来在寻找的纯正的传统建筑风格在现时社会状态下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中国传统建筑风格概述 中国传统建筑中强调依山傍水、遵循自然的方式,无论是从建筑材料,还是从建筑方式上看,都蕴藏着深刻的建筑理念。基于生活习惯差异产生的传统建筑形式,如福建土楼、陕北窑洞、华北四合院等,都是在与周边环境共存共生的条件下,各类功能利用自然环境达到完备效果的典范。并且各自拥有独立的形态样式,形成了当地特有的建筑风格。 这些不同风格的建筑,显示了许多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各地建筑明显的差异是由于地理气候条件的不同,地方材料和传统的构造技术与方法的不同﹑环境的不同﹑防御要求带来的特点经济条件的差别﹑宗教因素对建筑形式的影响等等,此外还表现出各民族的传统风格和风俗习惯。 虽然一些特定的建筑风格起源于某些因素,但只要是物质条件与社会方位改变了,它原有的那些含义就不复存在了,但适合后人生活需要的传统形式却被继承下来。这就形成了中国各地不同的传统建筑风格。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探求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就必须了解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主要表现在: 1.结构上的群体组合 中国传统建筑首先是一种文化的建筑,更是是一门造型艺术,,中国传统建筑单体往往并不宏大,但通过一个个单体有机组合,主次分明,互相协调,形成一组完善的建筑群。 2.哲学上的天人合一 中国文化认定人与世界的自然关系和人文关系是无法彼此截然分开的,从而形成了天人合一的主流思想。就建筑而言,它与自然的关系不是协调而是融合,这种融合不仅是在形态上建筑与自然的交融,更重要的是注重心理与自然的共鸣;在文化上,传统建筑与哲学、艺术、文学等各方面互相影响,共同交织成一张纵横交错的文化网 3.理念上的以人为本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具有很强的人文性文化的特点。这里所说的人文性文化是指对人

中式建筑风格分类-中式建筑风格特点是什么-

中式建筑风格分类?中式建筑风格特点是什 么? 导读:本文介绍在房屋装修,风格设计的一些知识事项,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对于中国建筑来说是多种多样的,是中式的装修风格,由于它是我国古有的一种装修,所以受人们的喜爱与欢迎。对于中式建筑来说,由于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所以它的分类也很多,为了让人们能够对此有更多的了解与认识,那么以下就为您介绍中式建筑风格分类?中式建筑风格特点是什么? 中式建筑风格分类? 1、现代中式风格是指将中国古典建筑元素提炼融合到人的生活和审美习惯的一种装饰风格,让古典元素更具有简练,大气,时尚等现代元素。让现代家居装饰更具有中国文化韵味。 2、中式传统风格装修,一般都是指明清以来逐步形成的中国传统风格的装修。这种风格-能体现中华民族的家居风范与传统文化的审美意蕴,典雅有书卷气。 3、中式风格以宫廷建筑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建筑的室内装饰设计艺术风格,气势恢弘、壮丽华贵、高空间、大进深、

金碧辉煌、雕梁画柱造型讲究对称,色彩讲究对比,装饰材料以木材为主,图案多龙、凤、龟、狮等,精雕细琢、瑰丽奇巧。但中式风格的装修造价较高,且缺乏现代气息,只能在家居中点缀使用。 中式建筑风格特点是什么? 1、组群分布,主次分明,富有节奏感。在中轴线上采取横向构图,把重要的建筑物布置在中轴线上,次要的建筑则对称地列于中轴线两侧。结构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位组合成各种形式的组群。 2、讲究色彩的搭配。中国的建筑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但不管是什么地方,都很讲究色彩的搭配,如江南水乡 (论坛新闻)的白墙、黑瓦、与山秀的自然环境相融合。而北方的建筑物多色彩浓艳,对比强烈,如红墙黄瓦的北京故宫,红色的院墙,金光闪闪的屋顶,配上蔚蓝色的天空作背景,强烈的对比,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装饰具有多样性:中式建筑物的窗是装饰的重点。窗的形状有方、圆、椭圆、花形、扇形、多角形等,窗中的格纹及种类更是多得无法统计。如被誉为“古民居博物馆”的安徽黟县西递村中,举目皆是用青灰色石料雕制而成的漏窗或花窗,多姿多彩,将一栋动楼舍装点得古朴典雅。 4、建筑物具有明显的等级规定:一般可从建筑物的屋顶

浅析中西方传统建筑的差异

浅析中西方传统建筑的差异 【摘要】传统的世界建筑体系多姿多彩,承载着不同区域的不同文化,不同信念。从传统建筑的细节方面来说,传统的中西方建筑的差异主要有:材料方面的差异,建筑结构的差异,建筑布局的差异以及建筑观念的差异。造成中西方传统建筑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中西方建筑文化的差异。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精巧的木质建筑结构,讲究的是对称美,有着与儒家思想相结合的建筑理念。西方的建筑同样以自己在各个时期独特的建筑风格记录在历史的每个朝代,发出璀璨的光辉。通过对中西方建筑差异的比较,可体现出中西方各自在观念文化上,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的差异性和优越性。 【关键词】中西方建筑差异;传统;材料;,风格;建筑布局;表现,自己看法。正文: 建筑以其独特的语言形式向人们倾述着各地区、各民族的思想观念、宗教情感、审美情趣等。中西建筑文化在建筑特色、艺术形式、人文理念,尤其是发展渊源诸方面之明显不同的根本成因在于其生成的文化土壤不同,即不同地域文化或民族文化的背景的显著差异性 一、中西建筑文化差异的分析比较 1建筑材料上的差异 中西方的传统建筑材料一般就是三种:土、木、石。中国传统建筑以木为主,西方的传统建筑以石为主。 中国古代的木制建筑以木材为主,构造出多种多样的飞檐,木柱,屋顶等。同西方建筑的屋顶一样,作为中国古代建筑飞檐也有许多类型,或低垂,或平直,或上挑等等。其不同的形式制造出不同的艺术效果,或轻灵,或朴实,或威严,也显示出不同的作用,如挡风,引光,避雨等。不仅亭、台、楼、阁都要用飞檐来标明自己的身份,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且飞檐的高低、长短往往会成为建筑设计的难点和要点,因为这些细节方面的不同往往正体现出设计者的匠心独运。 西方的石制建筑一般是纵向发展,直指上苍的。这样一来,能否将高密度的石制屋顶擎入云霄,便成为建筑艺术的关键所在,而执行这一任务的柱子也便成了这以建筑的关键。所以,那些垂直向上、顶天立地的建筑便成了全靠石头建造的柱子支撑。如果说柱子是西方建筑艺术的“树干”那么屋顶则是其“花和叶子”。屋顶的不同,导致了传统建筑风格类型上的差异,如希腊式、罗马式等等。2建筑结构上的差异 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特点有如下三点: (一)以木构架为主的结构方式 (二)独特的单体造型 (三)讲究对称美,黄金分割美等艺术效果 中国传统的建筑在建筑结构上的一个特征是“框架式结构”体系,即采用木柱、木梁构成房屋的框架,屋顶与房檐的重量通过梁架传递到立柱上,墙壁只起隔断的作用,而不是承担房屋重量的结构部分。在框架结构的基础上体现出对称,黄金风格等多种的艺效果,而在中国的建筑结构上,庞大的屋顶当然需要承托的构件。中国的工匠采用了一种名叫斗拱的小木块构件。“在柱子上梁枋与屋顶的构架部分之间,可以看到有一层用零碎小块木料拼成的构件,它们均匀地分布在梁坊上,支挑着申出的屋檐,这种构件称为斗拱,它是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上的一种特有的构件”

房屋经纪人培训教程-中式建筑特点

房屋经纪人培训教程:中式建筑特点 房屋经纪人培训教程:中式建筑特点 随着改革开放,各种特色的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华大地上耸立起来。从建筑风格上来看,有新颖、豪华的现代建筑风格、独树一帜的中国建筑风格以及西式建筑风格等。 一、中式建筑特点: 1、组群分布,主次分明,富有节奏感 在中轴线上采取横向构图,把重要的建筑物布置在中轴线上,次要的建筑则对称地列于中轴线两侧。结构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位组合成各种形式的组群。 2、讲究色彩的搭配 中国的建筑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但不管是什么地方,都很讲究色彩的搭配,如江南水乡的白墙、黑瓦、与山明水秀的自然环境相融合。而北方的建筑物多色彩浓艳,对比强烈,如红墙黄瓦的北京故宫,红色的院墙,金光闪闪的屋顶,配上蔚蓝色的天空作背景,强烈的对比,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装饰具有多样性 中式建筑物的窗是装饰的重点。窗的形状有方、圆、椭圆、花形、扇形、多角形等,窗中的格纹及种类更是多得无法统计。如被誉为“古民居博物馆”的安徽黟县西递村中,举目皆是用青灰色石料雕制而成的漏窗或花窗,多姿多彩,将一栋动楼舍装点得古朴典雅。 4、建筑物具有明显的等级规定 一般可从建筑物的屋顶式样和檐来区别。 庑殿式建筑:最高级,只有皇家重要建筑、宫殿或大殿才使用。它是四面斜坡、一正脊、四斜脊。屋面略有弧度、屋角、屋檐向上翘起。 歇山式建筑:采用四面坡和二面坡的结合,即东西两侧的屋面上部转折成垂直的三角形,下部仍为斜坡。 攒尖式建筑:平面是圆形或多边形,上为锥形的屋顶。多见于坛、阁、亭、塔之顶。 悬山式建筑:屋面双坡,两侧伸出于山墙之外。有正脊一条和垂脊4条。 硬山式建筑:规格最低,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于屋面。屋脊同悬山式。 感谢您的阅读!

“新中式”建筑特色风格

“新中式”建筑风格 建筑风格是指建筑在功能和外观形态方面所反映出的特征,主要在于建筑的形态构成、空间组合、建筑饰样等方面所显现出的艺术氛围。建筑风格不仅受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材料和技术等的制约而且受设计者的思想、观点和艺术素养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古代的宫殿建筑,其平面严谨对称,主次分明,砖墙木梁架结构,飞檐、斗棋、藻井和雕梁画栋等形成中国特有的建筑风格。 1.中国建筑风格的演变和发展 中国建筑的历史一般分为古代建筑史,近代建筑史和现代建筑史三部分。古代部分经历了非常漫长的发展历程。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历史阶段,其中封建社会是我国建筑风格形成并稳固下来的主要时期。中国古代建筑作为一个独特的体系,在汉朝基本形成,到了唐代中国封建社会的建筑已经发展到成熟的阶段,明清时期的建筑,形成了我国古代建筑的高潮。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结束了漫长的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时期,中国建筑也随之转入近代时期。由于外来文化的入侵,建筑风格开始向多元化发展。中国的建筑师一方面探索西方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的完美结合,另一方面对现代主义建筑提出挑战。出现了中西混合式、洋楼、中国传统复兴式以及现代式等多种建筑风格。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建筑进入现代时期。前期主张民族形式,反对国际式——现代主义建筑。改革开放后,由于外来建筑师、建筑材料、新兴技术的涌入,以及政治思想的解放,现代主义建筑开始盛行,建筑风格趋于多样化。有“花园洋房”、“欧陆风”、“北美风”,也有纯粹的模仿传统建筑。让人欣慰的是中国传统建筑在继承和创新基础有了新的探索和发展,出现了一大批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优秀建筑,逐步形成了具有独具特色的“新中式”建筑风格。 2.对传统建筑的基本认识 2.1 传统建筑的主要特征 在整体造型上,建筑物一般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下部设台基,中间是以木材为主要承重结构的屋身,上部是翼状伸展的大屋顶(如图1)。屋顶在传统建筑中占极其重要的位置。屋顶的形式多样,而且与等级有关。在平面布置上围绕着一个或若干庭院或天井建造。庭院大小有主次,形状有方形和长条形的变化。庭院空间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精粹所在。传统建筑在建筑细部上着重用笔,颇费心机。斗棋的运用是传统建筑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斗棋不仅是承重构件,也是重要的装饰构件。在木结构构件交接外露部分做装饰,梁头做成“蚂蚱头”,额枋出头做成“霸王拳”,昂的下端做成“昂嘴”。屋架运用举折(举架),形成缓和的屋面曲线。一是美观,二是有利于屋面的排水。在建筑材料上,大量使用琉璃瓦、砖、石、木,其上有精美的雕刻。朱红色,灰色是传统建筑的主要色彩。朱红色、黄颜色主要用于皇家建筑形制,以体现尊贵和奢华。

浅谈现代中式建筑风格的传承和创新影响

浅谈现代中式建筑风格的传承和创新影响 为了适应时代的节奏,现代中国建筑往往缺乏地域性,不断地借鉴国外优秀建筑,倒失去了本土建筑文化的内涵。反思,近年來新兴起的部分中式建筑让中国传统的建筑文化再次复兴,同样带给国人一个震撼的视觉感受。本文就现代中式建筑风格进行了深入研究。 标签:现代中式建筑;特点;创新 中国传统的居住建筑,在当下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紧张的国情下已不再适用,同样对于人们现在居住的环境要求与生活的方式存在着较大的矛盾。结构形式大多以木为主,在建筑材料、功能布局上都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和不足。比如四合院建筑的占地面积大、南方的天井围合院采光通风有限等。现代中式主义将现代的生活方式与传统建筑的文化精髓相结合。现代中式建筑的设计完美的融合西方生活的理念,更加适应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融合了新的元素,也增强了建筑的识别性和个性。 1、中式建筑的溯源 中式建筑,具体指的是中国传统的建筑特点和建筑模式,中国建筑发展时间较长,拥有着长久的历史,从中也积累了非常好的经验和技术,从有人类文明诞生起到现在已经有六七千年的历史,再往后的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过程当中,又在建筑结构的各个部位进行了各种不同方式的创新和发展,最终形成的比较独特的建筑特点,在历史长河的发展过程当中,也留下了很多值得后人去学习和借鉴的建筑。各个朝代,在中式建筑风格发扬光大的过程当中,都有共同的特点:坡屋檐、柱子、基座、斗拱、院落、围廊等等。 2、新中式风格建筑中传统中式元素的当代体现 中国的传统中式元素分为传统隐性元素和传统显性元素。传统中式元素中的传统隐性元素代表中国传统的思想及当时社会形态下人们的思想观、价值观,传统隐性元素的传承是对中国五千年文明的民族思想、智慧的传承。传统显性元素指的是传统文化直接呈现出来的、具象的、可以看得到摸得着的实体,如中式图案、建筑彩画、庭院围合、城市规划、建筑布局等。隐性元素和显性元素可以共同存在于一个符号之中,如夏商周礼器和祭器,秦汉、三国的戗金漆器,唐代的金银“平脱”,宋代的一色漆器,元代的螺钿,明清的雕漆等,我们可以直接看到的实体及各种漆器上的颜色图案都属于传统显性元素,而隐藏在漆器背后的创造思想则属于传统隐性元素。也就是说,每一个传统显性元素的背后都会因为朝代、地域、文化的差别而具有不同的传统隐性元素。隐性元素是理论的、抽象的思维,显性元素是实践经验的结果,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传统隐性元素在当代新中式风格建筑中的体现。传统隐性元素在当代新中式风格设计中起着理论指导的作用。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属于传统隐性元素,而传统思想包括儒、道、墨、法四大思想体系。新中式风格建筑作为现代设计的产物,在中

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中国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而古建筑便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涌现出许多建筑大师和建筑杰作,营造了许许多多传世的宫殿、陵墓、庙宇、园林、民宅等。下面是自己在翻阅了诸多资料之后对于传统建筑的理解。 首先从中国传统建筑的群体和谐性来了解,正如老师所讲,追求与周围环境的统一、和谐,既是建筑美必须遵循的空间结构的原则,也是建筑美得以显现自身的员重要的途径。孤独的人,他的力量是有限的,孤独的美也是有限的。中国传统建筑在于讲究建筑个体和群体组合的风水地理环境的和谐统一,热衷于建筑群体的全面铺排,象征严肃而有序的人间伦 理,也让我理解老师在第一次讲美学的根本是哲学。 中国传统建筑的平面布局大多体现出严谨纵直的“中轴”理念,在井然有序中层层扩大,左右延展,呈现和谐对称的态势,崇尚中轴的理念和依恋大地的情 结,使建筑布局折射出井井有条的秩序感和对称均齐的和谐性。正如中国古人秉承“天人合一”的理念,即“天时,地利,人和”的协调统一。这是基于与自然高度协同的文化精神--热爱自然,尊重自然,建筑

镶嵌在自然中,仿佛是自然组成的一个有机部分。和谐于自然的环境意识,更自觉深刻的体现在园林建筑中,在园林里面,建筑不必拘泥于一正两厢,伦理象征或多或少的被冲淡甚至完全消失,建筑布局获得最大的自由度。建筑与山水花木等有机的组织成为一系列风景画,使得园林在总体上达到一个更高层次的的建筑美与自然美相互融揉的境界。典型的苏州园林,可称中国园林的代表作,苏州造园家运用独特的手法,在城市住宅旁有限的空间里,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加之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和各式摆件等反映出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从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写意山水园林,独具匠心的营造出“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趣,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的清雅环境。自然与建筑的完美和谐统一,是苏州园林建筑美中不可或缺的一点。另外从我生活的角度去理解,我来自北方,对于北方四合院再熟悉不过,四合院也体现和谐的特点,在建筑上对称圈闭,与外部隔开,平实,方正体现着一种中国传统伦理中正直刚正之气。使居住之地区别于街坊闹市,但它的和谐性我觉得更多体现在人文上,想想古代,四合院可是一个家族整体居住的,一大家子人生活居住在一起,彼此日常生活都

浅谈新中式风格在别墅空间中的运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715734999.html, 浅谈新中式风格在别墅空间中的运用 作者:李化郭媛媛 来源:《工业设计》2017年第02期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加速以及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化,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在此基础上,我国的传统文化也迎来了全新的复苏与大发展。集中的体现在中式风格近年来逐渐走俏,成为很多人室内设计的优先选择,并且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活力。本文希望借助这次粗陋研究,能够为新中式风格更加多元化的应用提供建设性的启示,带来全新的灵感。 关键词:新中式风格;传统文化;室内空间;别墅 1绪论 1.1研究的背景 随着社会文化和经济的发展,现代人对于中式室内设计的热爱逐渐递增,追溯古代室内设计的历史,对于现代人的室内设计成本来说,代价非常高,仅适用于生活条件优越的人群。现今设计师将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融入到现代家居设计中,让传统艺术可以得到发扬推广,给现代居室环境注入浓郁的文化气息。 1.2研究的意义 艺术设计领域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演变的过程,通过中式室内设计的发展来看,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系统,不仅需要保护原本的设计思想和风格魅力,同时还需要适应时代的需求,让传统与现代文化完美结合。因此本文从新中式风格室内设计的概念、特色和应用范围入手,利用设计案例分析的方式,运用新中式别墅室内空间设计作为研究案例,详细阐述了新中式室内设计的特点以及现代应用模式。 2新中式风格概述 2.1新中式风格概念 在整理中国传统设计内涵美的基础上,延续发展的设计要求,逐渐形成的新中式风格。新中式风格不同于以往的中式风格,主要讲究在延续中式传统设计精华的基础上,将中式元素与现代材质巧妙融合的过程,利用传统中式风格设计中移步换景、窗棂、传统家具等元素打造现代居住环境的浓厚文化韵味。 2.2新中式风格的特色和应用

新中式建筑风格

新中式建筑风格有哪些特点: 中国传统的建筑主张“天人合一、浑然一体”,居住讲究“静”和“净”,环境的平和与建筑的含蓄。无论是写意的江南庭院,还是独立组团的四合院,都追求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讲究居住环境的稳定、安全和归属感。 新中式建筑在沿袭中国传统建筑精粹的同时,更注重对现代生活价值的精雕细刻。同单纯的仿古建筑不同,新中式建筑着力提高居住的舒适度,比如在设计中更多考虑私密性,增强采光通风,更有效地提高卫生间、厨房在居室中的地位,更好地使老人、孩子、夫妇间的居室环境合理分隔与有机协调等。另外,在庭院、地下室的处理中,也吸纳了更多现代生活流线的创新之笔,如外庭院、下沉庭院、内游廊等,让中式建筑以一种更自然、更现代、更具生命力的品相出现。 新中式建筑通过现代材料和手法修改了传统建筑中得各个元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演化和抽象化,外貌上看不到传统建筑的原来模样,但在整体风格上,仍然保留着中式住宅的神韵和精髓。空间结构上有意遵循了传统住宅的布局格式,延续的传统住宅一贯采用的覆瓦坡屋顶,但不循章守旧,根据各地特色吸收了当地的建筑色彩及建筑风格,能自成特色。 新中式建筑总体而言可以归纳为两大派系:北方的合院派和南方的园林派。北方的合院派建筑在外观上采用了北京四合院的灰色坡屋顶、筒子瓦及一定高度的墙院围合方式;材质上多选用地域色彩浓厚的灰砖,形成雄浑、宏大的气势;空间结构上则是尽可能多地设计庭院空间,以追求四合院的全包围形式。南方园林派则以其“天人合一”的造园理念、精致的景观和空间处理方法独步天下。该派建筑多以苏州园林为主要传承对象,亭、台、楼、阁、轩等也多仿造苏州园林样式。景观营造手法借鉴林园中常见的景观处理方法,如借景、漏景、对景、隔景等。白墙青瓦、高大的马头墙、飞檐是建筑中得突出特点。整体建筑形象可用“粉墙黛瓦”来形容,如同中国水墨画,淡丽清雅,诗意油然而生。 新中式建筑—用传统语言写现代时尚生活 中国古建筑体现了明确的礼制思想,注重等级体现:形制、色彩、规模、结构、部件等都有严格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建筑形态,但是也同时限制了建筑的发展。传统的中式住宅不适应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及居住的不舒适性早已在业内人所共知,现在的新中式住宅应该先萃取精华,而后再完善和发扬;以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建筑精髓配以现代国际时尚生活方式,引领新的中式贵族生活,早已是开发商定格的主旋律。 现在越来越多的地产开发商注重经岁月锤炼下具有国粹灵魂的中式建筑。闻名远外的中山清华坊就是杰出的代表之作。中山清华坊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加入现代元素,把现代人居住理念发挥的淋漓尽致。从以下几个方面中,就能看出中式建筑所体现的现代时尚元素。 1.中式外观与室内空间的人性化、现代化的设计共同营造现代人的舒适生活;

浅谈现代中式建筑风格的传承和创新

浅谈现代中式建筑风格的传承和创新 摘要:中国建筑文化必须保有传统文化的根基和底蕴,在传统建筑的基础上借鉴和吸收,只有这样,我国建筑的发展才有未来。本文围绕中式建筑风格的特点,就其传承和创新过程中的一些要点做了分析,并通过广西建筑外墙改造中对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重点例证了现代中式建筑风格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现代中式建筑风;传承;创新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Chinese architectural style characteristics, its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a few points in the process is analyzed, and through the Guangxi building exterior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culture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the main example of modern Chinese architectural style trends. Key words : Modern Chinese architectural wind; inherit; innovation 近些年来,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高速发展,各式各样的国外建筑风靡我国。意大利风情、北美风情、英式、法式、地中海风情、加勒比风情,各种建筑风情招摇于中国大街小巷,成为我国建筑文化崇洋媚外的符号,而我国似乎也成了“万国建筑博物馆”。在一些住宅小区所推的宣传语上,各种各样的风格也成了其标榜的东西。托斯卡纳风格、巴洛克风格、哥特式风格、古罗马风格、古典复兴风格、文艺复兴风格、罗曼风格等,对普通百姓而言,这些外来文化已然成为我国的主要建筑文化,难道这是中国的特色吗?是我国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吗?中国建筑文化迷失在外来文化的洪流之中,也迷失了中华文明的精髓和古韵。中国建筑文化厚重,博大,文化底蕴绵长幽远。传统传统建筑特色鲜明,建筑风格多样丰富。没有民族的何来世界的,中国建筑文化必须保有传统文化的根基和底蕴,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和创新,只有这样,我国建筑的发展才有未来。 一、现代中式建筑风格的传承和创新 中国传统的建筑主张“天人合一、浑然一体”,居住讲究“静”和“净”,环境的平和与建筑的含蓄。无论是写意的江南庭院,还是独立组团的四合院,都追求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讲究居住环境的稳定、安全和归属感。 现代中式建筑在沿袭中国传统建筑精粹的同时,更应注重对现代生活价值的精雕细刻。同单纯的仿古建筑不同,现代中式建筑要着力提高居住的舒适度,比如在设计中更多考虑私密性,增强采光通风,更有效地提高卫生间、厨房在居室中的地位,更好地使老人、孩子、夫妇间的居室环境合理分隔与有机协调等。另外,在庭院、地下室的处理中,也要吸纳更多现代生活流线的创新之笔,如外庭院、下沉庭院、内游廊等,让中式建筑以一种更自然、更现代、更具生命力的品相出现[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