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知识交流

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知识交流
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知识交流

人教版《地理》必修1的第二章

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2课时)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主要介绍锋、气旋、反气旋等常见天气系统与天气的关系,在本单

元中起到小结与实际应用转承的作用,在前面两节的基础上论述天气系统的形成

及影响,是从理论向实际的分析应用过渡的节点,也为下面介绍全球的天气变化

作了必要的准备。本节课与本章其它三节课紧紧围绕大气环境与人类生存和发展

关系这一主线,论述了大气对地球的影响,在整本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是全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难点之一。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

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本课

的学习还为后面气象灾害台风、寒潮等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

(二)知识结构分析

如下图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锋面系统和气旋与反气旋天气系统,分别从概念、

形成过程、结构特点、天气特点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释。其中锋面系统中冷锋和

暖锋是必须掌握的重点,准静止锋为了解内容。在了解上面两大天气系统的基础

上让学生自己理解锋面气旋,为能力检验拓展模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 冷暖锋结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

? 高低压天气系统的形成与结构特征

2.教学难点:

? 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高低压系统 常见天气系统 锋面系统 低压(气旋)

高压(反气

旋) 暖锋 冷锋

准静止锋

结构特点 概念 天气特点 形成过程

?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状况与差异

?等压线图的判读

教学重、难点确定的依据:

确定锋面天气为本课重点之一是因为锋面系统是影响我国的重要天气系统。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有联系。例如,冷锋在我国影响范围甚广,几乎遍及全国,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爆发的寒潮以及北方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天气都是冷锋造成的天气现象。掌握了冷、暖锋的形成以及与天气的关系可以更好的了解我国的气候,解释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天气现象,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高压、低压天气系统也是影响我国的重要的天气系统。如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常出现的台风天气就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表现,我国长江流域的伏旱是在副高的控制下形成的灾害天气。

为什么把冷暖锋与天气的关系作为本节的难点呢?一是锋面的形成和概念比较抽象;二是冷暖锋过后的地区温度、湿度、气压、风等发生明显变化,易混淆和遗漏;四是要懂得什么是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它们分别被什么天气系统控制。本课难点之二是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状况与差异,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状况易混淆,再加上南北半球方向的不同更增加了记忆的难度。(四)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确定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和记忆常见的天气系统(如冷锋、暖锋)的概念和特征

?理解和掌握各天气系统的形成过程和对天气的影响。

?提高学生读图、分析、总结的能力,能够判读常见的天气系统图

?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学会在老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

?使学生掌握由现象探究本质,再由原理解释现象的方法

3.情感态度欲价值观:

?加深对我国天气变化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国家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大气运动的相关知识,了解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规律,有了一定的基础和自我探究能力,但地理空间的抽象思维能力依然不够成熟,需要创设情境进行引导。

2.心理特点:高一的学生学习任务较繁重,注意力易分散,但对新奇的变化的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利用灵活多变的方式授课,启发学生主动思考。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

基于学生的现有知识基础、理解能力和此年龄段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本节课的内容,现拟定以下教学方法:

主要运用启发式谈话法、比较分析法、小组讨论法、讲授法和演示法。

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一步步推敲思考,有利于注意力的集中及独

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本节课有多对对比性概念出现,如冷锋与暖锋、高压与低压,

适宜用比较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对于比较抽象的冷暖锋、气旋的气流状况等,

用动态幻灯片展示,形象生动;由于本节课内容较难,教师讲授仍是重要的教学

方法之一。

在教学手段上,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作用,以动画演示变化,以图像增强效果,

增加可视性和吸引力,将抽象形象化。

四、学法指导

? 让学生在读图——分析——总结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规律;

? 从事实案例出发,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与思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

活力;

? 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自由讨论,自我归纳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流程设计图:分为四大模块

(一)【视频导入,复习引出】 (10分钟) 1) 用多媒体展示近几天有代表性的一段天气预报的画面(涉及锋面和气压概

念) 视频导入,复习引出 多法并用,新课讲授 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动画演示 思考归纳 看图分析 总结概括 动态演绎 比较分析

小组讨论制作表格 练习巩固,能力提高 模块一

模块二 模块四 模块三

2)复习提问: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大气的运动与全球性大气环流,刚播放的天气预报中有大气的运动和大气环流吗?(引导学生回忆复习)

3)引出新课:正是基于这些大气的运动和环流才有了我们现在各种各样的天气,那么刚刚视频中提到的锋是什么呢?它们又是怎样影响天气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这些常见的天气系统(让学生初步认识影响我国的天气系统,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二)【多法并用,新课讲授】(65分钟)

1)锋面系统(35分钟)

从刚刚的天气预报中,提到了锋这个名词,那么什么是锋呢?

[通过这样设计,使学生从感官上接受概念并能运用以前的知识更好的理解念,为下面的知识做好铺垫]

?动画演示,思考归纳

设计思路:利用多媒体播放锋面动画,通过教师一系列的提问,引导学生了解锋面的概念和形成

1.概念:冷暖气团的概念锋的概念

2.结构特点:暖气团在锋面上面,冷气团在锋面下面。

(问:①为什么暖气团总在锋面的上面?②一上一下两种不同性质气团会稳定存在吗?)

[适时的提问,使学生的思维再度扩展,加深对锋面结构的理解]

3.天气特点: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过渡:根据冷暖气团谁主动移动,可将锋面一般分为三种类型]

4.锋面类型与天气

?利用多媒体播放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动画冷暖锋概念

?结合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冷暖锋及对天气影响的异同

?简单介绍准静止锋,以梅雨为例(了解)

教师总结讲解:锋面是影响我国的重要的天气系统,又以冷锋势力最强,范围最广,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我国秋末春初爆发的寒潮,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的大风和沙暴天气都是冷锋造成的天气现象。

?小组讨论,制作表格

?每四人一组分析讨论冷暖锋的区别与联系,并自行制定对比表格

?制定完后抽查3到4组,检查制作情况,最后纠正错误、补充不足,得出结论。参考表格:

气流运动过境时天气过境后天气降水时间降水位置

冷锋冷气团主

动运动

阴天、下雨、

大风

气温湿度下降,气

压升高,天气转晴

时间短强度大锋后

暖锋暖气团主

动运动

连续性降水

气温湿度上升,气

压降低,天气转晴

时间长强度小锋前

[结合动画的展示,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制作表格是他们通过自己亲身的参与,以及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获得知识、得出结论,有利于解放思维,培养学生独立创作的能力]

2)低压(气旋)系统和高压(反气旋)系统(30分钟)

?看图分析,总结概括

1.结合世界海平面气压分布图介绍低压与高压的概念、结构特点,引导学生找出高压脊、低压槽

[强调:低压或气旋,高压或反气旋,分别是对同一个天气系统的不同描述。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

?动态演绎,比较分析

2.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北半球气旋的形成、结构及其天气

3.由老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观察,并归纳总结出气旋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气流特征、结构特点和天气状况,制作成表格1。

4.让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分析北半球高压系统的形成及其天气,自行完成表格2。(三)【练习巩固,能力提高】(10分钟)

1.下图中正确反映某地暖锋过境期间,该地温度变化过程的是()

答案及解析:B 过境前处在冷气团控制下,气温较低;过境时,天气变化剧烈,气温上升较快;过境后处在暖气团控制下,气温较高且稳定。

2.下面为两幅台风图像,观察回答台风是气旋还是反气旋?为什么?

(四)【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基本了解了我国的常见的天气系统中的冷锋、暖锋,这两大天气系统和天气的关系是本课的重点,必须熟练掌握。别外,一定的读图和分析能力,是地理学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是突破本节课的关键,希望大家能够多注意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课后作业:

1.收集资料,分析近几天来西安天气变化主要受什么天气系统的影响。

2.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春季某时的气压分布图,读图分析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EF是脊线还是槽线___________。

(2)A、B、C、D是四条锋线,属于冷锋的是______。

(3)图中大陆上的强高压名称是__________,就气流状况而言属于__________,这时我国广大的东部地区盛行_____________风。

(4)如果A锋移动的速度较快,这时我国北方常出现_______________天气。如果B锋能形成降水,那么雨区在B锋的哪一侧?____________。

(5)G点和A点相比风速较大的是___________。

六、教学评价

1)学生行为评价

观察看学生的学习状况、状态,对本节课的重视和喜爱程度。主要采用非数量化的观察记录法。

?看学生注意力集中程度,是否专心

?看学生对重点难点问题是否进行了认真的探索思考

?看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是否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是否由个体学习到主动合作学习

?看学生对本节课的态度,是否感兴趣,表现是是否活跃

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每个环节学生的行为差异,总结各环节的不足与优势,以便改进和指导将来的教学工作。

2)教学过程及效果评价

主要采用量化评价和非量化评论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测验评分量化学习效果。

?通过课堂巩固练习评价学生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情况

?课后作业是两道中等难度的延伸性开放性题目,主要考察学生过程与方法的掌握状况

?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教学环节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和达成度,评价主体是学生,主要采用访谈和观察法

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2.5《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锋面系统和低压、高压天气系统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i、学会阅读和绘制锋面示意图,低压、高压天气系统示意图。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懂得学科学,爱科学,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 际,服务于社会。 2、通过分析天气变化,使学生懂得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 1 、掌握常见锋面系统和低压、高压天气系统的特点的特点。 2、能分析锋面天气图。 三、教学难点 3、理解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低压、高压天气系统与天气。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七、教学方法 1、采用多媒体的动画演示,增强认图、辨别图的能力。 2、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课前观看电视《天气预报》节目。 3、师生合作,对比分析冷锋、暖锋与天气变化,低压、高压天气系统与天气。

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等天气系统的特点一、气团 讲解气团的定义、分类及性质,启发学生受同气团 以及单一气团控制情况下的天气特征。 二、锋面系统 讲解锋面的定义、特点。介绍锋面的形成过程及分 类。 ①课件演示冷暖锋的形成、移动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冷 暖锋与天气的关系,启发学生判断锋前和锋后。 归纳冷暖锋的区别 (1 )从气团运动状况来看:冷锋是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 团;暖锋是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 (2 )从降水来看:冷暖锋都形成降水,冷锋降水主要在 锋线之后,暖锋降水在锋线之前;冷锋形成的降水强度 大,历时短,多降暴雨;暖锋形成的降水强度小,历时 长,多为连续性降水。 (3 )从锋面坡度看:冷锋的锋面坡度陡,暖锋的锋面坡 度缓。 (4 )从天气状况看:(气温、气压) (5 )从付号看: (可介绍准静止锋与天气 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主要是冷锋 观察冷暖气团的性 质差异,分析不同 气团控制情况下的 天气。 学生比较冷暖锋的 形成示意图并总结 其异同点 观察课件演示,分 组讨论,冷锋与暖 锋在移动过程中产 生的天气现象学生 展示自己的讨论结 果 让学生看课本的 冷、暖锋与天气图 总结出来 引导学生举例子说 明 为学习锋面 知识做铺垫 理解冷暖锋 的概念,区 别锋前和锋 后,雨区位 置。 培养学生观 察分析能 力。 培养学生观 察和归纳的 能力 拓展知识开 阔视野 (一)、活动:完成教材中45页活动内容1学生分析活动中提 出的5个问题。 让学生充分 的参与到教 学环境当中 让学生加深 冷锋对天气 的影响。

记念刘和珍君试讲教案

《记念刘和珍君》试讲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下午好,我是XX号选手,我今天试讲的课程是《记念刘和珍君》,现在开始正式上课! 上课,同学们好! 一、导入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人被誉为“民族魂”。他时刻以深沉的情怀、睿智的目光关注着我们民族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在他逝世之时,举国哀悼,举世震惊。一友人送对联以示悼念: 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这位呐喊者便是鲁迅。今天我们来学习《记念刘和珍君》,看一看鲁迅是怎样为革命、为正义、为青年呐喊的。 二、知识积累 1.谁能介绍一下鲁迅 明确: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他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杂文和诗歌,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 2.写作背景明确:注释1 三、信息筛选 1.自读课文,注意文中字词读音和释义。 2.本文是一篇纪念性文章,纪念的中心人物是刘和珍。那么课文的七节中哪些小节集中写纪念刘和珍君 明确:三、四、五节。纪念内容(板书) 3.那么第一、二节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交代写作缘起。纪念目的(板书) 4.六、七节又起什么作用

明确;揭示这次事件的教训和意义。纪念意义(板书) 5.请同学们给每一个小部分,拟一个标题 明确:①写作缘起,纪念死者。②唤醒庸人,牢记血债。③刘和珍概况。 ④刘和珍遇害。⑤刘和珍遇害经过。⑥“三·一八惨案”教训。⑦惨案的意义。 教师总结:全文思路的起点是本文的写作缘起,即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然后记述刘和珍的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在叙事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议论“三·一八”惨案的教训和意义。三者交错,始终统一于“记念”这一中心,这就是本文的总体思路。 四、合作探究 (一)试讲第一部分,阅读课文第一、二节: 问题设计: 1.请同学们与同桌讨论,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并从一、二部分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明确:①纪念死去的青年②写给段祺瑞政府和走狗文人(嘲讽、痛恨) ③写给快要忘却这件事情的国民(唤醒) 2.《记念刘和珍君》中,作者两次写“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又接着写“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样几乎完全相同的语句接连出现了三次。三次“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中的“必要”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也”针对什么而言“正”又怎么理解 明确:第一次“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是出现在程君“正告”“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和“我”回忆了刘和珍在“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往事之后。对这样一位热情地渴求革命真理的青年,对这样一位与作者有着师生之谊、读编之情的人,当然有必要写文章来加以记念。这就预示了文章的内容之一悲痛的悼念。感情的基调显而易见是悲痛。“也”字针对程君的请求而言,说明写作此文,不仅仅因程君的请求,更主要的是出自“我”本身的意愿。 第二次“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紧接在“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之后出现。“这样的世上”是“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的“似人非人的世界”,是既有“猛

常见的天气系统 1课时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的特点。 2.掌握简易天气图的阅读。 能力目标 1.学会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每天电视台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 2.掌握各天气系统活动规律和处在不同天气系统及其不同部位的天气特点,利用天气图进行天气形势分析预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懂得学科学、爱科学,献身气象事业,为“四化”建设服务。 2.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 ●教学重点 1.掌握常见天气系统的特点。 2.简易天气图的阅读。 ●教学难点 1.理解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2.低压系统、高压系统与天气的关系。 ●教学方法 1.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让学生课前观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之后的《天气预报》节目,注意主持人对天气形势的分析。 2.本节教学以识图、辨图、启发诱导、精讲多练为主。 ●教具准备 城市天气预报挂图、录像带、投影仪。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天气是时刻变化的,而天气又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全国各地的广

播电台和电视台,每天都要播放多次天气预报。在每天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里,除城市天气预报外,还有天气形势预报。我们常可以听到主持人说“受冷锋天气系统影响,未来两天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降温、大风等天气”或”受高压系统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秋高气爽’的好天气”等,像冷锋、高压系统、热带气旋等都是影响天气的天气系统。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些常见的天气系统。 [讲授新课] 2.5 常见的天气系统(板书) 各个天气系统都有其生长、移动和消亡的规律,而且与各种不同的大气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故而出现不同的天气。我国幅员辽阔,不仅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有晴、阴、雨、雪等变化,而且同一时间不同地区的天气也各不相同。这就是不同天气系统的影响或处于天气系统不同部位的缘故。影响我国的几种主要天气系统是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等。下面我们首先来学习锋面系统。 一、锋面系统(板书) 锋面系统是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有联系,那什么是锋面呢? 1锋面的定义(板书) 锋面示意图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叫锋面,锋面亦称锋区,其水平范围可由几百米到几千千米。 由于冷空气密度大,暖空气密度小,当冷暖气团相遇时,一般是冷气团在锋面下面,暖气团在锋面上面。因为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都有明显的差别,所以在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锋面一般可分为冷锋和暖锋。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冷锋。2.冷锋(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图2.19“冷锋与天气”,注意观察冷锋的表示方法。

2.3常见天气系统教案设计-(比赛)

2.3《常见天气系统》第一课时教案 枝江二中曹祖新 【教学目标】 1. 能说出常见的天气系统有哪些:锋面系统——冷锋、暖锋、准静止锋;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2. 通过读图分析,能够独立分析出某地冷锋和暖锋过镜前、过镜时、过镜后的天气状况,能举例证明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的存在。 3. 引导学生能够自主画出冷锋、暖锋示意图。 4 .通过对天气系统的学习,能解释枝江最近天气变化的原因,养成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 5.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的认识观,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冷锋、暖锋、准静止锋对天气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设问:天气与气候有什么区别? 二、新课学习 (一)、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完成《导学案》基础知识梳理 1、什么是气团? 2、在单一气团的控制下,天气稳定少变。根据气团温度与它到达地区气温的对比,

可分为和。冷气团控制下,温度、湿度、气压;暖气团控制下,温度、湿度、气压。 3、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叫,其水平范围可由几百千米到几千千米。由 于,,当冷暖气团相遇时,一般是冷气团在锋面,暖气团在锋面。 4、冷、暖空气相遇时,锋面附近地区天气会出现什么变化?为什么? 5、对比分析,总结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特点。 (1)、尝试绘图:冷锋、暖锋示意图 (2)、填表

(二)、分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 三、问题探究 俗语说:“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 学生广泛讨论,教师评价,指导学生把理论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四、课堂反馈 学生先独立完成分层次作业,然后在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A级作业

常见天气系统之一-气旋与反气旋系统的教学设计.doc

常见天气系统之一-气旋与反气旋系统的教 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气旋与反气旋,高压与低压天气系统的特点和概念辨析。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简易天气图的阅读,分析气旋与反气旋,高压与低压天气系统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 绘制简易气旋与反气旋,高压与低压天气系统图,并分析其特点。 学习者特征: 高一新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开展自主学习。 教学方法及策略: 自学辅导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媒体: 版图 教学实施: 情景创设:投影图片 小组观察交流:

①台风发生的季节和区域 ②台风四周的气流如何运动的?为什么?台风眼处的天气特征如何? 为什么? ③联系已有知识,思考台风会带来什么影响? ④阅读课本,把上图中的台风卫星图绘制成简易的示意图。(让2位学生上台绘制) 教师精讲: 评析学生绘制在黑板上的示意图(展示分析思路和角度,起到示范作用),主要讲清楚: ①等压线的的闭合与中心气压是低压特征,故命名低压 ②回顾旧知识,标注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四周的气流向中心旋转,中心的气流向上旋转,故命名气旋。 ③气旋与天气关系 ④此天气系统与我国的天气关系。 典型例子,夏秋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北方秋季秋高气爽的天气和梅雨伏旱天气,特别要讲清副高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天气联系,这是疑难点。 突破难点步骤: 1. 学生阅读课本p46的文字 2. 指导学生看地理地图册p5中国地形图,了解有关地理名词位置,如北回归线,长江中下游平原,淮河,华北与东北等。 3. 指导学生看课本p41页,复习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规律。 4. 指导学生看课本p42七月海平面气压图,找出夏威夷高压位

高中语文部编版记念刘和珍君教案教学设计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一、让学生了解刘和珍烈士的生平及死难经过,认识反动政府的残忍以及反动文人的下流无耻,牢记“三·一八”惨案的教训,百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勤奋学习。 二、掌握课文是以作者的悲愤之情(悼念烈士、痛恨反动政府)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重点理解一些关键文句的含义。 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作者贯穿全文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难点:关键文句的理解。 教学时数两教时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1926年3月,奉系军阀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进兵关内,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同奉军作战。日本帝国主义公开援助奉军,派军舰驶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还击。日本帝国主义便向当时的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提出抗议,又联合英、法、意、荷、比、西等国驻北京公使,借口维护《辛丑条约》,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并且在天津附近集中各国军队,准备武力进攻。3月18日,北京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犯我国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会后到执政府前请愿。段祺瑞竟命令卫兵向请愿群众开枪,并用大刀铁棍追打砍杀,打死打伤200余人,造成屠杀爱国人民的“三·一八”惨案。在这一惨案中,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英文系学生、学生自治会主席刘和珍遇难了!(板书:刘和珍)。刘和珍是鲁迅先生的学生,是位爱国的热血青年,她的牺牲给鲁迅先生带来了莫大的悲哀,而当时的反动文人还在一些刊物上发表文章对爱国青年进行污蔑、中伤,致使鲁迅先生悲愤之极,同年四月,写下了这篇纪念文章。(在“刘和珍”的板书前加“记念”,在后加“君”。) 二、指导预习。 1.通读全文,圈画出重点词句,运用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并重点给下列加点的汉字注音:①洗涤(dí);②惮(dàn);③攒射(cuán)、尸骸(hái) 2.本文题为《记念刘和珍君》,记念了刘和珍的哪些事迹? 3.用一句话分别概括七个部分的内容。 4.划出课文中的疑点。 (以上预习力争在20分钟内完成)。 三、研习新课。

记念刘和珍君优秀教案

记念刘和珍君优秀教案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语 同学们,前面两单元我们分别学习了诗歌和古代记叙散文。今天我们开始转入对写人记叙散文的学习,在上课之前,先请大家看一副对联:大家齐读 译书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幻灯片)大家知道这是写给谁的对联吗?(明确:鲁迅)对了 这是鲁迅逝世时,他的友人埃德加。斯诺写给他的挽联,其中包含了先生的两部作品: 《呐喊》和《彷徨》。我们在小学和初中还学过鲁迅的那些文章呢?有《少年润土》、《三味书屋》、《一件小事》《社戏》《故乡》等等。比较出名的还有《孔已己》、《阿Q》等(我想大家已经对鲁迅相当的了解了,)关于鲁迅我就不多介绍了,大家可以看三维设计的相关介绍。(拿三维设计和同学一起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鲁迅先生的另一篇文章《记念刘和珍君》(板书题目),一起来看看先生是怎样为革命、为正义、为青年呐喊的。 二、检查预习情况。

(大家回去有没有预习这篇课文呢?有的话就我们请位同学来读一下以下字词。打在幻灯片上的。没有的话就让同学们几分钟快速的默读。默读的时候带着这样两个问题1、文章具体分成几个部分? 2、注意幻灯片上字词的读音) 请位同学给以下字词注音,纠正并讲解错音。 长歌当(dàng)哭桀骜(jié ào)喋血(dié xuè)尸骸(hái)立仆(pū)惮(dàn ) 惩创(chuāng)殒(yǔn)身不恤(xù)浸渍(zì)攒射(cuán)洗涤(dí)赁屋(lìn) 三、解题及背景介绍 弄清了生字词,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写作背景。“记念”现在我们写作绞丝旁的“纪念”。大家注意一下即可。(因为当时的白话文还比较不规范,经过规范之后我们统一写做“纪念”) 背景:鲁迅生活的那个时代,中国是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封建军阀割据,军阀混战情况严重,造成了中国是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大家翻开课本27页看注释第一条。(请位同学齐读)1926年,奉系军阀和国民军作战。18日,段祺瑞政府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屠杀了前来请愿的爱国民众,制造了“三。一八”掺案。刘和珍当时也是在遇害之列,本文是鲁迅写于惨案发生后的两个星期,也就是四月一号。

记念刘和珍君鲁迅试讲稿

记念刘和珍君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1、导入 我们对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并不陌生,我们之前就学过他很多的作品。 大家来说说,都有什么呀? 看来大家平时还挺注意积累的,我听到很多同学的回答呀,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这些出自他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还有同学说孔乙己啊,这出自他揭露社会现实的小说集《呐喊》,还有风筝和雪出自他的散文诗集《野草》 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鲁迅先生写的《纪念刘和珍君》,来看一看他是怎样为正义、为革命、为青年呐喊的。板书:记念刘和珍君鲁迅 2、标题解析 我们首先来看这个标题,纪念,现在我们写的纪念都是脚丝旁,为什么这里的却是言字旁呢?是不是鲁迅先生写错了呢?其实不然,五四时期是中国白话文刚开始推行的时候,很多字还没有非常严格的规范,这个记当时也写作言字旁,是明显带有当时时代印记的一个词。 我们再看君用在这里,是对人的尊称,鲁迅先生用这个字表明他对刘和珍的尊敬。为什么鲁迅这样一位文学巨人,要尊敬这样一个人呢。 3、介绍写作背景 下面先请一位同学来对本文的写作背景进行一个介绍。我相信大家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都已经有所了解了。来这位同学你回答一下,恩,很好,这位同学说的很详细,其实课文的注释一已经交代得很清楚了,这里我就不再重复。我们通过注释一和刚才这位同学的回答也能够知道,段祺瑞执政府屠杀爱国民众,刘和珍就是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的一名中国学生。 4、梳理结构,分段 这篇文章分为几个部分呢? 有同学说作者已经给我们分好了7节。好,那我们先一起来梳理一下文章的结构。 我们看下这篇文章在第一节写了什么,好,请这位同学来说一下。恩,请坐。 第一节写了惨案发生以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遇害的学生开追悼会,鲁迅先生去参加,他的学生正告他为刘和珍写一点纪念的文章,第一节就写了作者要写这篇文章的缘由 我们再看第二节又写了什么呢?请你来回答,好,请坐。第二节说这个惨案过去已经快两周的时间了,“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吧,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我们发现,其实第一节和第二节都是写作者要写这篇文章的缘由,对吧?我们可以把他归为一个部分,就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原因。 板书:纪念原因一、二 作者写这篇文章,纪念的中心人物是谁?对,是刘和珍,那么课文的这七节中哪些小结集中写纪念刘和珍君呢?非常好,是三、四、五节 板书:纪念内容三、四、五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刘和珍的呢?对,是按时间顺序,先写刘和珍平时的品行,然后写她遇害时的情形。最后两节作者又说了什么呢?最后六、七节起到什么作用呢?请你来说,请坐。 最后两节揭示这次事件的教训和意义。但作者并未像其他人一样是一味的赞扬,而是说我们应当吸取教训,不应该徒手去做这样无谓的牺牲,同时又说明了这次活动对将来的影响和积极意义。

“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1、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与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2、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分析这两条标准,其中包含了以下一些具体要求: 1、课标旨在使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并解释天气变化现象。导致天气变化的常见天气系统主要有锋、低压和高压。各种天气系统可以从气温、气压、降水、风几个方面分析,从而综合出各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进一步明确天气系统移动前后的天气变化,这是运用天气图分析天气状况,并做出天气预报的关键所在。 2、本节有很强的实践性,要对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予以重视,并能联系相关的天气实例做出适当的拓展分析。 3、学习自然灾害目的是为了有效地防灾、减灾。因而除了解这两类气象灾害的危害外,更主要的是认识它们的发生机制和规律。 二、本节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由三部分内容组成:锋与天气,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案例———台风、寒潮及其危害。 锋与天气,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这两部分的内容都是先介绍一些基本概念,如:气团(冷气团、暖气团)、锋(锋面、锋线)、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等等,然后再说明受这些天气系统的影响,会带来怎样的天气或天气会有怎样的变化过程。最后都安排有一活动,这些活动既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又突出了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在学习本节时已是10月中旬,此时本地可能会出现冷锋天气或高压控制下的晴朗天气,学习时可以根据当时的天气状况适当调整学习的顺序。 两个案例——台风、寒潮,是本节所学的天气系统带来的两个天气实例,它们属于自然灾害中的气象灾害,它们的发生机制和规律与本节所学的天气系统息息相关。 三、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⑴从图片和简易图中,了解气团(冷气团、暖气团)的概念;锋的概念与分类;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的概念。 ⑵从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等几方面分析各种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其气流特点,并综合出各种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2、过程与方法: ⑴让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解释天气变化现象; ⑵用案例说明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危害; ⑶结合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说明其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 篇一:《记念刘和珍君》优秀 教案 篇二:《记念刘和珍君》教学 设计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学设计 枣庄八中南校高二语文组王慧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文本研习与对话) 一、激趣导入,检查预习 (PPT) 齐读“课前小积累” 1、您的工作在今朝,却建设着祖国的明天;您的教学在课堂,成就却是在祖国的四面八方。 2、您的岗位永不调换,您的足迹却遍布四方;您的两鬓有一天会斑白,您的青春却百年不衰。 3、在我们从幼稚走向成熟,从愚昧走向文明的路上,您用生命的火炬,为我们开道。

师:同学们知道这几句话是形容谁的吗? 生(齐):老师 师:是呀。老师“不计辛勤一砚寒,桃熟流丹,李熟枝残,种花容易树人难。幽谷飞香不一般,诗满人间,画满人间,英才济济笑开颜。”今天我们就共同领略国学大师梁实秋先生的老师的风采。 (PPT) 梁实秋(1903——1987) :号均默,原名梁冶华、梁秋实,字实秋。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文字创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代表作《雅舍小品》、《英国文学史》、《莎士比亚全集》。 师:梁实秋是台湾卓有成就的文学研究家、翻译家,同时也是被台湾尊为散文一代宗师的小品散文大家。他的散文小品,广泛涉及人生世态,且因洞察 1 人生百态,文笔机智闪烁,谐趣横生,严肃中见幽默,幽默中见文采。晚年怀念故人、思恋故土的散文更写得深沉浓郁,感人至深。本文是梁实秋散文中写人的名篇,作者用风趣幽默而又饱含深情的笔调刻画了一个貌丑性凶但却敬业爱生的独特的老师形象。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他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板书)。我们先来展示一下我们预习的成果:

高中地理《常见天气系统》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 第1 课时锋与天气 1. 理解不同锋面系统的活动规律和天气特点。 2. 可以根据近期天气情况的变化对将来一段天气形势作出预测。 过程与方法: 1. 会运用简易天气形势图分析各地天气系统及天气变化趋势。 2. 绘制冷暖锋示意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树立应用知识为生产服务的观念。 2. 激发探究天气的形成和变化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力审美情趣。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通过预习,自主完成基础内容,不明白的问题做好标注) 1.气团 (1))什么是气团? (2))冷 1 2.锋 (1))什么叫锋面、锋线、锋? (2))锋的类型有哪些? 【思考】 ①单一气团控制下的广大地区,天气状况如何? ②锋面附近的天气状况是怎样的?

二、冷锋 【动动手】 观看冷锋形成过程动画,根据动画及课本图2.19 左图,绘制冷锋示意图(注意:冷暖气团位置、运动方向及标注雨区位置) 【合作探究】未来24 小时内寿光的天气变化情况? 要求:认真观看经过寿光境内的冷锋移动过程动画,试描述未来24 小时内寿光的天气变化情况。(先自主思考2 分钟,再小组内交流讨论3 分钟,后小组代表展示讨论成果) 【思考】下图为冷锋过境前后气温、气压变化曲线,a、b 曲线分别表示什么?

【冷锋小结】(完成表格2 中冷锋部分) 三、暖锋 2 2 四、准静止锋: 1.天气特征: 2.表示符号: 3.雨区: 4.常见天气实例:

【课堂小结】自主梳理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构建知识框架。 【课堂反馈】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按成因分,甲为锋,乙为锋。图中A、B、C、D 四地,受暖气团控制的是。 ,此时该地出现 等天气现象。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记念刘和珍君导学案教师版 【学习目标】 1、了解时代背景,领会写作意图,把握思想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刘和珍等爱国青年渴求真理、勇于斗争的优秀品质。 3、明确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深入体会作者的悲愤之情,品味文中一些富含深意的语句。 4、了解本文叙述、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预备课 【自主学习】 一、阅读全文,搜集整理生僻字词 二、阅读课文注释①,并筛选文中提及的有关“三·一八”惨案的信息,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三、复习回顾初中学过的有关鲁迅的作品,结合补充资料全面了解鲁迅以及文中的相关人物 1、提取关于作家的重要信息 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发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他的着作主要以、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等,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散文诗集《》,杂文集《》、《》、《》、《》、《》、《》、《》等16部。 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被誉为“”、现代文学的旗帜,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评价他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⒉、了解刘和珍等牺牲烈士 四、速读课文,把握线索,理清思路,整体感知给课文每一部分拟一个小标题。 ①写作缘起,纪念死者。 ②唤醒庸人,牢记血债。 ③刘和珍概况。 ④刘和珍遇害。 ⑤刘和珍遇害经过。 ⑥“三·一八惨案”教训。 ⑦惨案的意义。 我的疑惑:(直接在文中将有疑点、难点、亮点的句段勾画 ①写作缘起,纪念死者。 一、记念的缘由和目的 ②唤醒庸人,牢记血债。 ③刘和珍概况。 二、记念的内容④概写刘和珍遇害。 ⑤描写刘和珍遇害细节。 ⑥总结“三·一八惨案”教训。 三、记念的意义⑦评述惨案的深远意义。 第一课时——重点分析刘和珍形象 1、简问简答 1)本文是一篇纪念性文章,纪念的中心人物是刘和珍。根据大家的归纳总结,课文的七节中哪些小节集中写着重写到刘和珍君——明确:三、四、五节。 2)其它章节有没有写到刘和珍——明确:有,如第一节 2、勾画出文中描写刘和珍的内容,说一说你看到的刘和珍是一个什么样的青年 明确(ppt4): ⑴生前爱看鲁迅文章;( ⑵生活虽艰难,毅然预定了全年的《莽原》;(渴求真理,追求进步)

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知识交流

人教版《地理》必修1的第二章 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2课时)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主要介绍锋、气旋、反气旋等常见天气系统与天气的关系,在本单 元中起到小结与实际应用转承的作用,在前面两节的基础上论述天气系统的形成 及影响,是从理论向实际的分析应用过渡的节点,也为下面介绍全球的天气变化 作了必要的准备。本节课与本章其它三节课紧紧围绕大气环境与人类生存和发展 关系这一主线,论述了大气对地球的影响,在整本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是全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难点之一。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 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本课 的学习还为后面气象灾害台风、寒潮等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 (二)知识结构分析 如下图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锋面系统和气旋与反气旋天气系统,分别从概念、 形成过程、结构特点、天气特点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释。其中锋面系统中冷锋和 暖锋是必须掌握的重点,准静止锋为了解内容。在了解上面两大天气系统的基础 上让学生自己理解锋面气旋,为能力检验拓展模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 冷暖锋结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 ? 高低压天气系统的形成与结构特征 2.教学难点: ? 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高低压系统 常见天气系统 锋面系统 低压(气旋) 高压(反气 旋) 暖锋 冷锋 准静止锋 结构特点 概念 天气特点 形成过程

?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状况与差异 ?等压线图的判读 教学重、难点确定的依据: 确定锋面天气为本课重点之一是因为锋面系统是影响我国的重要天气系统。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有联系。例如,冷锋在我国影响范围甚广,几乎遍及全国,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爆发的寒潮以及北方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天气都是冷锋造成的天气现象。掌握了冷、暖锋的形成以及与天气的关系可以更好的了解我国的气候,解释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天气现象,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高压、低压天气系统也是影响我国的重要的天气系统。如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常出现的台风天气就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表现,我国长江流域的伏旱是在副高的控制下形成的灾害天气。 为什么把冷暖锋与天气的关系作为本节的难点呢?一是锋面的形成和概念比较抽象;二是冷暖锋过后的地区温度、湿度、气压、风等发生明显变化,易混淆和遗漏;四是要懂得什么是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它们分别被什么天气系统控制。本课难点之二是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状况与差异,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状况易混淆,再加上南北半球方向的不同更增加了记忆的难度。(四)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确定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和记忆常见的天气系统(如冷锋、暖锋)的概念和特征 ?理解和掌握各天气系统的形成过程和对天气的影响。 ?提高学生读图、分析、总结的能力,能够判读常见的天气系统图 ?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学会在老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 ?使学生掌握由现象探究本质,再由原理解释现象的方法 3.情感态度欲价值观: ?加深对我国天气变化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国家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大气运动的相关知识,了解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规律,有了一定的基础和自我探究能力,但地理空间的抽象思维能力依然不够成熟,需要创设情境进行引导。 2.心理特点:高一的学生学习任务较繁重,注意力易分散,但对新奇的变化的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利用灵活多变的方式授课,启发学生主动思考。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 基于学生的现有知识基础、理解能力和此年龄段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本节课的内容,现拟定以下教学方法:

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方案

教案设计

常见天气系统 ——选自高中必修一地理教 材第二章第3节 目录 ●一课标解读 ●二教材分析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重难点 ●五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七板书设计

一课标解读 1.课标要求: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2.课表解读:根据课标要求,设计一课时的授课。本课时主要学习锋面天气系统的特点。 3.我的看法:课表旨在使学生能阅读和简要分析天气图,并解释天气变化现象。另外还可以结合我国主要天气系统,使得具有实践性。 二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是本单元知识结构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2.冷锋、暖锋两类锋面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特征是本课教学重点,关键是理解冷暖气团势力的强弱和锋面的移动状况。学生在分析了冷、暖锋的运动及其控制下的天气之后,便可以“水到渠成”地得出第三类锋面(准静止锋)的运动状况及其控制下的天气。 3.本课的学习还为后面的气象灾害的学习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一:理解不同锋面系统得活动规律与天气特点。 二:可以根据近期天气情况的变化对将来一段的天气形势做出预测。 三:了解天气变化与不同天气系统之间的关系和天气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得影响2.过程与方法: 一:会运用简易天气形势图分析各地天气系统及天气变化趋势。 二绘制冷暖锋示意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树立应用知识为生产服务的理念。 二:树立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特征。 教学难点:冷锋、暖锋、准静止锋过境时的降雨特点。 五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 1.让学生识图、辨图,启发诱导,精讲多练。 2.运用对比,分析冷锋和暖锋以及高压系统和低压系统的异同。 3.以提问导读,以图像导思(图示法),以个案导学(练习法),列表比较分析(比较法),运用左、右手定则判断,使学生学会从静态途中予以动态分析,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大纲人教版第一册

2019-2020年高中语文记念刘和珍君教案大纲人教版第一册 (2)那么第一、二节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明确:交代写作缘起。 (3)六、七节又起什么作用?——明确;揭示这次事件的教训和意义。 仔细阅读这部分的内容,前后左右讨论一下,刘和珍君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她的事迹和性格特征),并找出文中的依据。事迹⑴生前爱看鲁迅文章;⑵生活虽艰难,毅然预定了全年的《莽原》⑶成为学生自治会成员;⑷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⑸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⑹不屈势力,反抗反动校长;⑺“欣然前往”参加请愿运动;⑻中弹牺牲。 性格特征:温和、思想进步 B、相比之下,反动势力的代表们又是怎样的?——明确:下劣凶残(中外杀人者、有恶意的闲人) C、鲁迅先生对刘和珍君与反动势力的态度又是怎样的。——明确:对刘和珍的死时沉痛和惋惜;对反动派是揭露和嘲讽。 重点语句分析 者一方面说“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另一方面又说“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类似的话还有一些,请找出来,结合全文认真体会,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感情发展脉络? ——明确:第一部分: “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开篇提及程君劝鲁迅为刘和珍写文章,接着提及刘和珍爱读鲁迅的文章,并订阅《莽原》杂志,因此说了这话,表现出作者对刘和珍这样的进步青年的爱护。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第3段以这话为引子,述说反动派制造流血惨案、流言家在惨案后制造“阴险的论调”,给作者带来的哀痛和愤怒,已经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心意了。 第二部分: “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在“庸人”世界里,时间会冲淡烈士流血的印迹,而作者觉得有必要撰文纪念烈士,以抗拒遗忘,警醒“庸人”世界保持记性,这话表达了作者的痛苦感和责任感。“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话重复上一句“必要”的话,同义反复,表达同样的心情,感情似乎更加重了。 第四部分: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这一部分描述了惨案发生的经过,面对惨案过后的沉默无声的社会现实,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表达作者的愤懑之情。 第五部分: “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紧接着上面“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作者还是忍不住说话了,接下来是揭露事实真相。由不说到说,是欲扬先抑的写法,这话表达了作者揭露黑暗、记录历史的勇气和责任感。第七部分:

《记念刘和珍君》优秀教案设计

《记念刘和珍君》优秀教案设计 《记念刘和珍君》优秀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包含的主要意思,阐释课文中难句的含义。 二.了解课文记叙、议论、抒情三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写法。 三.学习爱国青年的精神,铭记血债,不忘教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四.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 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脉络,深入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思路,深入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课时】三个课时。 【教学进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发生在1926年的三·一八惨案是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的段祺瑞政府屠杀爱国请愿人民的血的历史,是二百多名请愿

群众倒在血泊中的惨烈的一幕,更是中国人残害中国人的一场罪恶、一场悲哀、一场耻辱!路,还没有开始就走到了尽头,梦,还来不及做就永远不再醒来,刘和珍,这位年仅22岁的女大学生就这样倒在了反动派的枪弹之下。在惨案发生后的第六天,鲁迅先生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悲愤,毅然写下了这悲愤沉痛的悼念文章——《记念刘和珍君》,以此来警醒中国人民永远记住这笔血债! 请一位同学读一下文中注释①,大家体会一下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感情基调。(提示:悲、愤!) 二.简介作者并解题 1.指名学生简介本文的作者?(提示: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最伟大是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我们熟悉的作品有《故乡》、《孔已己》、《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社戏等》) 2.解题:关于题目中的“记”相当于“纪”,并非另有其意,不能把“记念”一词理解为“记叙、怀念”,。在白话文刚刚兴起时,人们有时不能严格界定字词,如文中“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中的“那”实为“哪”,鲁迅当时用“记念”实为我们今天所说的“纪念”。 3.君:对人的尊称。 三.整体感知全文,理清脉络。 1.听录音朗读课文。 注意体会本文“悲愤”的感情基调,注意生字词。并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⑴、给文章的七个小节分层次,并归纳其大意。

(整理)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铅山一中政史地组谭秀芝 设计思想 以风、霜、雨、雪等生活中常见的天气现象为载体,联系相应的理论学习,并加以归纳、总结,学为己用。教学过程中应时刻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一理念,注重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读图、析图能力。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和既定的范围展示所学成果,教师及时进行适当的总结归纳。课前应尽可能全面地将各知识点以不同的形式在学案上体现,学生或讨论、或展示、或交流,进而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益。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分两部分 , 第一部分是锋与天气 , 主要是阐述气团、锋面的概念及分类 , 各类型锋面天气变化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影响。第二部分是低压 ( 气旋 ) 、高压 ( 反气旋 ) 与天气 , 主要阐述低压 ( 气旋 ) 、高压 ( 反气旋 ) 的概念,低压、高压控制下的气流运动状况以及对天气造成的影响。本部分内容是第二章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内容。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画图、动画演示、列表比较、联系天气实例、小组讨论等方法来帮助学生学习,加深理解。 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对一些天气、气象术语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上升到理论的层面,理解的难度可想而知。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参与各项活动,让学生有话说,有事做,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听课效率,而且也有助于教师在实践中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从锋面天气图判读锋面类型 , 运用锋面天气图分析锋面过境前后天气变化特点。 (2)能从海平面气压分布图上判读高气压、低气压系统 , 并对其影响下的天气状况做出推断。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一些天气现象。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教师演示引导下 , 通过读图、比较、推理、讨论等学习活动 ,建立了空间概念,提高了绘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记念刘和珍君试讲教案

记念刘和珍君试讲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记念刘和珍君》试讲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下午好,我是XX号选手,我今天试讲的课程是《记念刘和珍君》,现在开始正式上课! 上课,同学们好! 一、导入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人被誉为“民族魂”。他时刻以深沉的情怀、睿智的目光关注着我们民族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在他逝世之时,举国哀悼,举世震惊。一友人送对联以示悼念: 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这位呐喊者便是鲁迅。今天我们来学习《记念刘和珍君》,看一看鲁迅是怎样为革命、为正义、为青年呐喊的。 二、知识积累 1.谁能介绍一下鲁迅? 明确: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他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杂文和诗歌,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 2.写作背景明确:注释1 三、信息筛选 1.自读课文,注意文中字词读音和释义。 2.本文是一篇纪念性文章,纪念的中心人物是刘和珍。那么课文的七节中哪些小节集中写纪念刘和珍君 明确:三、四、五节。纪念内容(板书) 3.那么第一、二节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交代写作缘起。纪念目的(板书) 4.六、七节又起什么作用?

明确;揭示这次事件的教训和意义。纪念意义(板书) 5.请同学们给每一个小部分,拟一个标题 明确:①写作缘起,纪念死者。②唤醒庸人,牢记血债。③刘和珍概况。④刘和珍遇害。⑤刘和珍遇害经过。⑥“三·一八惨案”教训。⑦惨案的意义。 教师总结:全文思路的起点是本文的写作缘起,即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然后记述刘和珍的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在叙事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议论“三·一八”惨案的教训和意义。三者交错,始终统一于“记念”这一中心,这就是本文的总体思路。 四、合作探究 (一)试讲第一部分,阅读课文第一、二节: 问题设计: 1.请同学们与同桌讨论,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并从一、二部分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明确:①纪念死去的青年②写给段祺瑞政府和走狗文人(嘲讽、痛恨)③写给快要忘却这件事情的国民(唤醒) 2.《记念刘和珍君》中,作者两次写“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又接着写“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样几乎完全相同的语句接连出现了三次。三次“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中的“必要”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也”针对什么而言?“正”又怎么理解 明确:第一次“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是出现在程君“正告”“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和“我”回忆了刘和珍在“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往事之后。对这样一位热情地渴求革命真理的青年,对这样一位与作者有着师生之谊、读编之情的人,当然有必要写文章来加以记念。这就预示了文章的内容之一悲痛的悼念。感情的基调显而易见是悲痛。“也”字针对程君的请求而言,说明写作此文,不仅仅因程君的请求,更主要的是出自“我”本身的意愿。 第二次“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紧接在“我们还在这样的世

记念刘和珍君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试讲说课优秀教案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目的】 一、学习爱国青年的斗争精神,铭记血债,不忘教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二、抓住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尝试理清思路的方法,达到训练理清思路的目的。 【教学重点】作者贯穿全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关键文句的理解。 【主要教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多媒体、录音机、投影仪。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中国有位着名文学家、思想家、评论家、革命家 认为“救国救民需先救思想”,于是弃医从文,希望用文学改造中国人的“国民劣根性”,留着一字胡。 他说: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我们以前学过了他大量的文章,有《社戏》《少年闰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有《孔乙己》《啊q正传》《祝福》等,有哪位同学知道他是谁?对了,他就是鲁迅先生,原名周树人,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记念刘和珍君》(板书) 二、指导预习。

1.通读全文,圈画出重点词句,运用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并重点给下列加点的汉字注音:①洗涤(dí);②惮(dàn);③攒射(cuán)、尸骸(hái) 2.本文题为《记念刘和珍君》,记念了刘和珍的哪些事迹? 3.用一句话分别概括七个部分的内容。 4.划出课文中的疑点。 三、研习新课。 1.让学生概括段落大意,教师板书: ①介绍写作缘由。②交待写作目的。 ③回忆认识过程。④抒写惊愕、义愤。 ⑤叙述遇难经过。⑥总结经验教训。 ⑦热情讴歌赞颂。 2.集体阅读一、二部分,讨论: 文章为什么要从追悼会上程君请求作文写起?作者为什么要反复说“有 写一点东西的必要”,又要反复说“无话可说”? 学生回答,教师帮助总结: 3.让一名同学读第三部分,要求同学们考虑并回答记念刘和珍哪些事迹,从这些事迹中认识到刘和珍是怎样的一位青年。 4.集体阅读第四、五两部分,然后重点抓住第四部分“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和“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这两句;在第五部分重点抓住“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确是死掉了”和第3段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悲愤之情;明确作者意在讽刺揭露段祺瑞执政府的野蛮暴行,使历史上“中国军人屠戮妇婴”和“八国联军惩创学生”都相形逊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