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单
初中物理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八年级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学生实验报告观察水的沸腾【实验目的】1、观察沸腾时水中发生的变化(水的温度、水发出的声音、水中的气泡······);2、通过实验,知道液体的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3、经历用图像法探究物理量变化规律的过程,理解液体沸腾的条件和特点。
【实验器材】烧杯、铁架台、石棉网、中心有孔的纸板、酒精灯、温度计、钟表、水、火柴【方法点拔】 1、想一想:如何缩短实验时间?2、记录数据时,同组同学要注意分工合作,一个以观察现象为主,一个以记录数据为主。
【实验步骤】1、按书14页图1-19组装实验器材2、点燃酒精灯给烧杯加热,边观察边记录现象(1)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0.5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2min后为止,将所得数据记录在下表中(2)仔细看仔细听,描述实验中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的情景:①水中气泡在沸腾前,沸腾时。
②水的声音在沸腾前,沸腾时。
(3)移走酒精灯,沸腾(继续/停止)。
3、做好实验后,把器材整理好。
【数据分析】如右图所示,用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温度,根据记录的数据标出各个时刻水的温度,然后用平滑的曲线把它们连起来,即可得到加热过程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通常把它叫做水的沸腾图像。
观察水的沸腾图像,它有什么特点?水沸腾的条件是什么?用刻度尺测长度实验目的:1、练习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和记录测量结果;2、练习估测到分度值的下一位;3、学习进行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实验器材:刻度尺,一副三角板、铅笔、硬币、细铜丝、物理课本实验步骤: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2、观察刻度尺的零刻线、量程、分度值;3、测物理课本的长和宽;4、测细铜丝的直径;(1)把细铜丝在铅笔紧密排绕若干圈;(2)测出细铜丝的总长度;(3)算出细铜丝的直径5、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硬币的直径6、实验完毕,整理好器材;表2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报告实验目的 1、练习托盘天平的使用2、测量液体和不规则的石块的密度。
物理实验报告册

篇一: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册从江县加榜中学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册2012年秋季学期学校班级姓名目录1二、用停表测量时间四、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五、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3 4六、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七、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八、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九、探究光折射时的规律十、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十二、测量盐水和形状不规则固体的密度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设计:1、测量前“三观”:一观:二观:三观:2、测量时一放、刻度尺要与被测对象;刻度线紧贴被测物;零刻线与被测对象一端对齐二读、视线要刻度尺刻线,不要斜视;读数时要估读到三记、记录数据由数字和组成。
进行试验:测作业本和物理课本的长、宽评估交流:为使测量更精确,应选用分度值的刻度尺(填“大”“小”)二、用停表测量时间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实验名称:用停表测量时间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设计:1、观察停表停表有个表盘,大表盘数字代表,小表盘数字代表;有根指针,长指针是,短指针是。
停表秒针走一圈是分钟。
2、停表时间等于分针指示能准确读数部分加上秒针指示读数部分。
进行试验:用停表测出你脉搏跳动10次所用时间s,1min内你的脉搏跳动了次。
评估交流:大家的测量结果是否相同。
三、测量同学们跑步的平均速度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实验名称:测量同学们跑步的平均速度实验目的:实验器材:设计并进行试验:1、在操场上用测出奔跑的路程s1=20米,s2=30米。
2、用测出自己跑20米所用的时间t1,跑30 米所用的时间t2。
s3、根据公式v?求出两次奔跑的平均速度。
t评估交流:自己记时好还是请同学计时好。
篇二:物理实验报告册探究2串联和并联一、活动目标1、能自己独立并熟练地完成串联和并联电路的连接;2、知道开关在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的作用;3、亲自体验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八年级物理上实验报告单

八年物理(上)实验报告册学校班级姓名目录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2二、用停表测量时间 3三、测量同学们跑步的平均速度 4四、用温度计测量时的温度 5五、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6六、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7七、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8八、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9九、探究光折射时的规律 10十、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1 十一、用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12 十二、测量盐水和形状不规则固体的密度 13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实验目的:学会使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并会读数。
实验器材:刻度尺、长方体木块。
实验设计:1、测量前“三观”:一观:量程二观:分度值三观:零刻度线2、测量时一放、刻度尺要与被测对象平行;刻度线紧贴被测物;零刻线与被测对象一端对齐二读、视线要垂直于刻度尺刻线,不要斜视;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三记、记录数据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进行试验:测作业本和物理课本的长、宽评估交流:为使测量更精确,应选用分度值的刻度尺(填“大”“小”)二、测量同学们跑步的平均速度年级 班 实验人: 组次: 试验时间:实验名称:测量同学们跑步的平均速度实验目的:学会使用刻度尺、会读数,同时学会用停表,知道使用工具的基本方法。
实验器材:停表、刻度尺、直尺。
设计并进行试验:1、在操场上用刻度尺测出奔跑的路程1s =20米,2s =30米。
2、用 停表测出自己跑20米所用的时间1t ,跑30 米所用的时间2t 。
3、根据公式tsv 求出两次奔跑的平均速度。
评估交流: 自己记时好还是请同学计时好。
三、用温度计测量时的温度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实验名称:用温度计测量时的温度实验目的:实验器材:设计并进行试验:(一)测量水温的方法(二)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三)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四)3、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五)4、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六)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八年级下物理实验报告单

实验日期:(填写实验日期)
教师姓名:(填写教师姓名)
实验室名称:(填写实验室名称)
实验目的:(简要描述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列举实验所使用的器材)
实验原理:(简要描述实验所基于的物理原理)
实验步骤:
1.(描述实验的第一个步骤)
2.(描述实验的第二个步骤)
3.(描述实验的第三个步骤)
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步骤所描述的操作和观测结果,清晰、详细地记录实验结果。
可以采用表格、图表等形式呈现实验数据。
)
实验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
可以从实验原理出发,分析实验数据中的规律、趋势、关系等。
)
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分析的结果得出一个科学合理的结论,总结实验的目的、原理、结果以及所达到的实验目标。
)
实验评价:
(对实验进行评价,包括实验操作的难易程度、实验过程中的困难和
挑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等方面;同时,也可以提出改进的意见
和建议。
)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1.(列举实验过程中需要遵守的安全注意事项)
2.(继续列举实验过程中需要遵守的安全注意事项)
实验延伸:
(根据实验内容,提出一些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或者扩展实验;同时也可以介绍一些相关的科学知识、应用和发展前景等。
)
参考资料:
(列举实验报告所参考的相关书籍、文献或者网站等资料。
)
备注:(如有需要,可在此处添加其他相关内容。
八年级下册物理实验报告单(共10篇)

八年级下册物理实验报告单(共10篇) 八年级下册物理实验报告单物理实验报告_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名称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实验目的1.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2.正确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实验器材弹簧秤2个(规格相同),钩码、铁架台实验原理实验步骤1.检查实验器材。
2.测手的拉力。
3.测量钩码所受的重力。
4.测两个弹簧测力计相互作用的拉力。
5.整理器材。
物理实验报告_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名称探究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目的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支架、相同的钩码 5 实验原理实验步骤1.提出问题:重力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2.猜想与假设:重力大小与质量有什么关系?3.设计并进行实验:(1)检查器材:观察弹簧秤的量程、最小刻度值,指针是否指到零刻度线。
(2)将弹簧测力计悬挂在支架上。
(3)将钩码逐个加挂在测力计上。
(4)将5次的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4.分析与论证:(1)用5组数据在图像中描点并绘出图线。
(2)根据图线得出结论。
5.整理器材、摆放整齐物理实验报告_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名称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目的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器材带刻度的杠杆和支架,2个细铁丝环,钩码6个实验原理实验步骤1.提出问题:杠杆的平衡与哪些因素有关?2.猜想与假设:杠杆的平衡与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有关?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1)检查器材。
(2)调节杠杆平衡。
(3)杠杆两边挂不同数量钩码,平衡后测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记录(4)改变钩码数量和位置,平衡后再次测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记录(5)整理器材。
篇二:八年级(下)物理实验报告单八年级(下)物理探究实验报告单一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班级姓名实验目的: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一个,其余学生自备。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完整版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11、15 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一、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条件。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光具座,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废物缸。
三、实验原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四、实验步骤或内容:(1)检查器材,了解凸透镜焦距,并记录。
(2)把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位置基本正确。
将点燃的蜡烛,安装在光具座上,通过调节,使透镜、光屏和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u1。
(4)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内且大于1倍焦距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u2。
(5)熄灭蜡烛,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取下放回原处。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1.凸透镜的焦距 = 10 。
2.记录数据:物距u的大小成像情况u1=30倒立的缩小的实像u2=15倒立的放大的实像3.实验结论:物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物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8、22 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一、实验目的练习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长度,正确记录测量结果;练习估测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毫米刻度尺,三角板(2块),物理课本,硬币,约30cm长细铜丝,铅笔。
三、实验原理: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1.检查器材,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2.用毫米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和宽,记录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用毫米刻度尺和三角板测硬币的直径,记录要求同上。
4.测细铜丝直径,记录要求同上。
5.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1.刻度尺的量程 0~20 mm,刻度尺的分度值 1 mm,零刻线是否磨损否。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单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单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单引言:物理实验是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我们能够深入理解物理原理。
本次实验报告单将详细记录八年级物理实验的过程、结果和分析,以及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探究物理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数据处理能力。
通过实验,我们将学习关于力、光、电等方面的知识。
实验一:力的作用实验目的:探究力的作用对物体的影响。
实验步骤:1. 准备一块木板和一本厚重的书。
2. 将木板放在桌子上,将书放在木板上。
3. 用手推动木板,观察书的运动情况。
实验结果:当我们用手推动木板时,书也会随之运动。
当我们用力推动木板时,书的运动速度加快;当我们用力减小或停止推动木板时,书的运动也会减缓或停止。
实验分析: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力的作用会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当我们施加力时,物体会加速运动;当我们减小或停止施加力时,物体的运动也会减缓或停止。
实验二:光的传播实验目的:探究光的传播方式。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黑暗的房间和一个小孔。
2. 将小孔放在房间的一面墙上。
3. 在小孔的对面放置一个白纸。
实验结果:当我们在黑暗的房间中通过小孔照射光线时,我们可以在对面的白纸上看到一个明亮的光斑。
这说明光是直线传播的。
实验分析: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光是直线传播的。
光线从一个点发出,沿直线传播到达其他地方。
实验三:电路的搭建实验目的:学习电路的搭建和电流的流动。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电池、导线和一个灯泡。
2. 将电池的正极和灯泡的一端用导线连接起来。
3. 将电池的负极和灯泡的另一端用导线连接起来。
实验结果:当我们将电路搭建完成后,灯泡会亮起。
这说明电流在电路中流动。
实验分析: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电流是由正极到负极的方向流动的。
当电路完整连接时,电流就会流动,使灯泡亮起。
实验总结:通过这次物理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力的作用、光的传播和电路的搭建。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拉力与伸长实验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探究拉力和伸长之间的关系。
2.学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力的方法。
实验器材:1.弹簧测力计2.弹簧3.木块4.弹簧夹5.测量尺子实验步骤:1.将弹簧夹固定在实验台上。
2.将一端固定在弹簧夹上,并将另一端连接到弹簧测力计。
3.测量未施加拉力时弹簧的长度(L1)。
4.按照实验要求逐渐增加拉力,并记录每次增加的拉力值(F)与伸长的长度(ΔL)。
5.测量在每次拉力增加后的弹簧长度(L2)。
实验结果:拉力(F)(N),原始长度(L1)(cm),伸长的长度(ΔL)(cm),弹簧长度(L2)(cm)----------------,--------------------,----------------------,--------------------0,10,0,102,10,0.5,10.54,10,1,116,10,1.5,11.58,10,2,1210,10,2.5,12.5实验分析:通过实验数据可以观察到拉力(F)与伸长的长度(ΔL)呈线性关系。
随着拉力的增大,伸长的长度也相应增加。
可以利用拉力(F)和伸长的长度(ΔL)的关系来研究其它对象的拉伸性质。
实验结论:拉力与伸长之间呈线性关系,当施加的拉力增加时,弹簧会相应地伸长。
利用弹簧的伸长与施加的拉力之间的关系,可以测量弹簧的弹性系数等相关物理量。
实验误差与改进:1.在测量时,由于弹簧夹的涩紧程度会影响弹簧的初始长度,导致测量结果有一定误差。
可以使用更精确的测量器具来减小这一误差。
2.在每次拉力增加后的弹簧长度测量中,由于弹簧的动态行为,弹簧长度的测量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波动。
可以进行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来减小这一误差。
3.弹簧本身的材质和质量也会对伸长的结果产生影响。
可以使用不同材质和质量的弹簧进行对比实验,以确定伸长结果的准确性。
本实验通过测量拉力与伸长的关系,使学生对拉力和伸长的物理概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报告1
班级:姓名:
实验名称: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实验步骤:
1.按课本图1-16安装实验仪器,向烧杯中加入温水,水位高约为烧杯
的1/2左右。
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观察水的温度变化。
3. 当水温达到90℃时开始计时,每1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
填入下表中,直至沸腾后几分钟停止。
实验记录表:
时间(min)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温度(℃)
4、观察撤火后水是否还继续保持沸腾?
5、实验结果分析:
以时间为横坐标,温度为纵坐标,根据记录用描点法作出水的沸腾图像。
实验结论:
1.沸腾前,随着加热水的温度不断升高;达到一定温度(沸点)时,继续加热水开始沸腾。
此后,虽然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保持不变。
2.水的沸腾需要满足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实验报告2
实验名称: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出小石块的质量记作m
2.在量筒中放入适量的水记作V1
3.用细线拴住小石块将其浸没于量筒中的水中,水的体积记作V2
4.利用密度的计算公式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
实验记录表格:
石块的质量m/g 量筒中水的体积
V1/m l
放入金属块后水的
体积V2/ml
石块的体积
(V2-V1)/cm3
石块的密度ρ
/(g/cm3)
0 2 4 6 8 10 /
90
95
100
温度/℃
实验报告3
实验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实验步骤:
1、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在纸上记下平面镜的位置。
2、把一个塑料人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3、再拿一个相同的塑料人,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个塑料人的像完
全重合。
这个位置镜前塑料人像的位置,注意观察塑料人的大小和它的像的大小是否相同。
4、用白纸上放在物体所成像的位置,观察白纸上是否有像。
移动塑料人的位置,再一次
实验。
5、用直线把每次实验物体和它的像的位置连起来,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到平面镜的距离。
实验结论:
1、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
3、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