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物理实验报告单
2017-2018学年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套精品教案(表格版)

目录科学之旅 ..................................................................................... 2第一章机械运动.............................................................................. 5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5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9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13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 17第二章声现象.............................................................................. 20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0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30第三节声的利用............................................................................ 37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40复习课复习和应用.......................................................................... 45第三章物态变化............................................................................ 48第一节温度................................................................................ 48第二节熔化和凝固.......................................................................... 54第三节汽化和液化.......................................................................... 59第四节升华和凝华.......................................................................... 66复习课复习和应用.......................................................................... 69第四章光现象.............................................................................. 72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 72第二节光的反射............................................................................ 77第三节平面镜成像.......................................................................... 84第四节光的折射............................................................................ 92第五节光的色散............................................................................ 97复习课复习和应用........................................................................ 105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112第一节透镜.............................................................................. 112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 117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22第四节眼睛和眼镜........................................................................ 128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133复习课复习和应用........................................................................ 138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140第一节质量............................................................................ 140第三节密度............................................................................... 143第四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146第四节密度与社会生活.................................................................... 148复习课质量与密度复习..................................................................... 151科学之旅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初步了解一些物理现象2.对教师讲解的内容有所理解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物理知识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SWSJ)教科版选修3-4教学案:第五章第1节光的干涉含答案

第1节光_的_干_涉1。
用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时,屏上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用白光做双缝干涉实验时,屏上出现彩色条纹。
2.屏上某点到双缝的距离之差Δr=±kλ时,该点为明条纹,屏上某点到双缝的距离之差Δr=±(2k-1)错误!时,该点为暗条纹。
3.干涉图样中,相邻两明条纹或暗条纹的间距相同。
4.薄膜干涉是膜的前后两表面的反射光的干涉,观察薄膜干涉时,观察者应与光源在薄膜的同侧。
错误!双缝干涉[自读教材·抓基础]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成功地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
(如图5-1-1所示)图5-1-11.实验过程让一束平行的单色光投射到一个有两条狭缝的挡板上,两狭缝相距很近,两狭缝就成了两个光源,它们的振动情况总是相同的,两个光源发出的光在挡板后面的空间互相叠加。
2.实验现象在屏上得到明暗相间的条纹。
3.实验结论实验证明光是一种波。
[跟随名师·解疑难]1.双缝干涉实验的装置示意图实验装置如图5-1-2所示,有光源、单缝、双缝和光屏.图5-1-22.单缝屏的作用获得一个线光源,使光源有唯一的频率和振动情况。
如果用激光直接照射双缝,可省去单缝屏.杨氏那时没有激光,因此他用强光照射一条狭缝,通过这条狭缝的光再通过双缝产生相干光。
3.双缝屏的作用红色平行光照射到双缝S1、S2上,这样一束光被分成两束振动情况完全一致的相干光。
4.屏上某处出现亮、暗条纹的条件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在同一点引起的振动的叠加,如亮条纹处某点同时参与的两个振动总是同相;暗条纹处总是振动反相。
具体产生亮、暗条纹的条件为:(1)亮条纹的条件:屏上某点P到两条缝S1和S2的路程差正好是波长的整数倍或半波长的偶数倍。
即:|PS1-PS2|=kλ=2k·错误!(k=0,1,2,3……)k=0时,PS1=PS2,此时P点位于屏上的O处,为亮条纹,此处的条纹叫中央亮条纹或零级亮条纹。
k为亮条纹的级次。
2017-2018八年级物理下学期实验进度表

钩码、杠杆、钩码、弹簧测力计
演示
十四
6.03-6.09
定滑轮和动滑轮
定滑轮、动滑轮、细线、钩码、铁架台
演示
十五
6.10-6.16
滑轮组机械效率
滑轮、细线、铁架台、钩码、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分组
期末复习
十六
6.17-6.23
期末考试
八年级物理实验进度表
科目:物理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周次
起止时间
实验课题
主要器材
备注
一
3.4—3.10
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长木板、小车、刻度尺、斜面
分组
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托盘、砝码、细线、小车、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
二
3.11-—3.17
测量滑动摩擦力
弹簧测力计、长方形木块、
演示
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
阿基米德原理演示器
十
5.06-5.12
十一
5.13-5.19
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烧杯、水、盐水、弹簧测力计
十二
5.20-5.26
探究动能与那些因素有关
小球(质量不同)、斜面、刻度尺、方木快
分组
探究重力势能与那些因素有关
质量不同的小球,细沙,刻度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分组
探究机械能守恒
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演示器
演示
十三
5.27-6.02
弹簧测力计、长方形木块、棉布、毛巾、砝码
分组
三
3.18-3.24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小桌、海绵、砝码
分组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侧壁有空的矿泉水瓶、水、水盘、烧杯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第一篇: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年级姓名:日期地点:合作者:实验名称:一、实验原理: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三、实验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设计并进行实验(实验步骤设计):4、收集证据(数据表格设计):5、分析论证(得出结论):6、实验评估(经验与教训):7、合作与交流: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姓名:日期地点:合作者:实验名称:一、实验原理: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三、实验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设计并进行实验(实验步骤设计):4、收集证据(数据表格设计):5、分析论证(得出结论):6、实验评估(经验与教训):7、合作与交流:第二篇: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初中物理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实验日期实验名称: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器材:三、实验原理:四、实验步骤或内容:实验记录:五、实验结论:六.讨论、分析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第三篇:八年级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八年级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一、实验目的1.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2.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弹簧测力计 2 个(规格相同),钩码 2 个,铁架台。
三、实验步骤或内容:1.检查实验器材。
2.测量手的拉力。
3.测量钩码所受的重力。
4.测两个弹簧测力计相互作用的拉力。
5.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刻线。
2.记录数据:手的拉力F /N 钩码受到的重力G /N A 弹簧测力计示数 F 1 /N B 弹簧测力计示数 F 2 /N实验名称: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一、实验目的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弹簧测力计,铁架台,相同的钩码 5 个(质量已知),铅笔,刻度尺。
三、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1)检查器材: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到零刻度线。
6. 2017--2018物理实验通知单

个
1
3
个
3
4
23011
开关
个
2
5
导线
条
8
6
干电池
节
3
7
23012
滑动变阻器
个
1
提单教师:刘野平
提单日期:2017.10.10
实验员:黄庆全
物理
实验名称: 伏安法测电阻
分组实验通知单
实验班级: 9.1--9.15
组
数;
24
人数: 56
实验日期:
2017
年 10
月
28
日
序号 编号
1 15009
仪器名称
实验班级: 9.1--9.15
实验名称: 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
组
数;
24
人数: 56
实验日期: 2017 年 10 月9 日
序号 编号
1
仪器名称
干电池
单位
节
数量 备注
3
2
23012
滑动变阻器(20Ω )
个
1
3
15008
电流表
个
1
4
小灯泡
个
2
5
23011
开关
个
2
6
导线
条
8
提单教师:刘野平
提单日期:2017.9.28
提单日期:2017.9.13
实验员:黄庆全
物理
实验名称:
分组实验通知单
实验班级: 9.1--9.15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组
数;
24
人数: 56
实验日期: 2017
年
10
2017-2018物理实验报告单

2017-2018物理实验报告单史回中学物理实验报告单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名称: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实验目的: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一个,其余学生自备。
实验步骤: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5N ,分度值是0.2N 。
2.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指针是否与平板之间有摩擦?3.感受:用手拉测力计,使指针分别指在1N、3N、5N,感受一下1N、3N、5N的力的大小。
4.测量:(1)把笔袋挂在挂钩上,提起笔袋,笔袋对测力计的拉力,F= 4N(2)把笔袋挂在挂钩上,在桌面上水平拖动笔袋,笔袋对测力计的拉力,F=1.5N(3)拉断一根头发,所需要的力,F=5.使用弹簧测力计时:(1)如果所测量的力的大小超出测力计的量程,会损坏弹簧秤(2)如果没有认清分度值,会出现读数错误(3)如果指针指在零刻度线的上方或下方就进行测量,会使测量值偏大或偏小史回中学物理实验报告单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名称: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实验目的: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正确记录实验数据,正确绘制数据图像,根据实验数据和图像总结出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一个,勾码一盒。
实验步骤:1.看勾码盒上的标注,每个勾码的质量是0.05 kg。
2.逐次增挂钩码个数,测出所受重力,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3.在右图中,以质量为横坐标,重力为纵坐标,描点并画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像。
4.分析数据和图像,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是成正比关系,重力与质量的比值是9.8(用g表示)。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式用字母表示为:G =mg5.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N/kg,表示的物理意义是质量是1kg 的物体重9.8N史回中学物理实验报告单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名称: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目的:通过探究,知道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满足什么条件时,才能平衡。
实验器材:长木板(两端有滑轮)一个,小车一个(两端有挂钩),钩码一盒,细绳两段。
物理实验报告模板

物理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名称,xxx实验。
实验目的,明确实验的目的和意义,引出实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实验原理,简要介绍实验所涉及的物理原理和相关知识,让读者了解实验的理论基础。
实验装置,详细描述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和材料,包括仪器的型号、规格和使用方法。
实验步骤,按照实验的先后顺序,详细描述实验的操作步骤,包括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中的操作流程和实验后的处理方法。
实验数据,列出实验中所得到的数据和观测结果,包括实验中的各种测量值和实验现象的描述。
实验结果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出实验结果,并进行合理的解释和讨论。
实验结论,总结实验的结果和分析,明确实验所得到的结论,并指出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实验心得,对实验过程中的体会和感受进行总结,包括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以及对实验结果的认识和理解。
实验注意事项,总结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和注意事项,包括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和操作技巧。
实验改进方向,提出对实验的改进和完善的建议,包括对实验步骤、实验装置和实验数据处理方法的改进方向。
参考文献,列出实验中所参考的相关文献和资料,包括书籍、期刊和网络资料等。
附录,包括实验中所使用的相关资料和图表,以及实验报告中所需的补充材料。
通过以上模板,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物理实验报告的一般结构和内容要求。
在撰写物理实验报告时,我们应该注意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的详细描述,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的准确记录,以及实验结论和实验心得的合理总结。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和操作技巧,以及对实验的改进方向和完善的建议。
希望以上模板对大家在撰写物理实验报告时有所帮助。
大学物理实验2-学生课表-2017-2018小学期

01班:海技1601、海技1602注:2.每项实验4套仪器,每人使用一套。
实验项目:实验1:光纤传感与通讯实验、夫兰克-赫兹实验(地点:C09-306)实验2:光学综合实验、法拉第效应与磁光调制实验(地点:C09-306)实验3:力学综合实验、密立根油滴实验(地点:C09-307)实验4:高温超导转变温度测量实验、霍尔传感器应用实验(地点:C09-307)实验5:热学综合实验、人体物理实验(地点:C09-311A)实验6:光电器件性能测试实验、超声波实验(地点: C09-311A)实验7:电磁学综合实验、太阳能电池特性测试实验(地点C09-311C)实验8:摆振动实验、粘滞系数测量实验(地点C09-311C)学生分组:A1组:杨翃嶂、王钊、张潇风、刘畅、韩志敏、贾梓健、王永祥、A2组:高天、王晓庆、柴鑫宇、姜雨聪、王奕涵、左席娟、刘贵鹏、B1组:王潇、徐佳琦、尚祖鑫、邱思、陈观澜、孙贺、朱加睿、B2组:孔令澎、贺月祥、侯本然、段钰、杨驿馨、许一凡、张欣宇、C1组:邢恩源、秦梦飞、曲净滢、鲁奇欣、陈鑫洋、黄泽彬、崔祺、张晗、C2组:郭子帅、王啸林、刘佳阳、邓轩、陆序邈、昌佳倩、陈昊祺、黄明、D1组:吴杨、赵梓豪、张安绮、韩溯、李昂、吴国林、李红岩、崔风路、D2组:蔺昆仑、徐朵、宋卓、钟俊杰、李钰涵、马培宇、王宇然、陈曦、物理实验中心2018-602班:海技1603、海技1604注:2.每项实验4套仪器,每人使用一套。
实验项目:实验1:光纤传感与通讯实验、夫兰克-赫兹实验(地点:C09-306)实验2:光学综合实验、法拉第效应与磁光调制实验(地点:C09-306)实验3:力学综合实验、密立根油滴实验(地点:C09-307)实验4:高温超导转变温度测量实验、霍尔传感器应用实验(地点:C09-307)实验5:热学综合实验、人体物理实验(地点:C09-311A)实验6:光电器件性能测试实验、超声波实验(地点: C09-311A)实验7:电磁学综合实验、太阳能电池特性测试实验(地点C09-311C)实验8:摆振动实验、粘滞系数测量实验(地点C09-311C)学生分组:A1组:万磊、刘士状、黄敬萱、玉森僶、刘雨祺、邹子龄、尹帅哲、A2组:张增其、丁简、代文烯、王英赞、袁梓祯、幸迪、余晓璐、B1组:吴广昊、郑仁皓、徐国淞、尹昊阳、王正东、张旭、黄晓玲、B2组:杨晨、车蕴佳、崔振邦、郭丰、余宫莹、师敬桉、潘嘉婷、C1组:杨帆、郑立、吴皓轩、杨绳、赵进、冯万里、邓磊、C2组:王孝德、王忆麟、苗先笛、罗琦、高亚楠、张易、武书阳、D1组:姚颖健、高林枫、李成镇、杨浩、李强、马凤瑞、张珍、D2组:盛明坤、马乙楗、龚益虹、曾奕淇、陆渝承、徐铮、物理实验中心2018-603班:食品1602、食品1603注:2.每项实验4套仪器,每人使用一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一、实验目的
练习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长度,正确记录测量结果;练习估测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毫米刻度尺,三角板(2块),物理课本,硬币,约30cm长细铜丝,铅笔。
三、实验原理:.
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器材,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2.用毫米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和宽,记录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用毫米刻度尺和三角板测硬币的直径,记录要求同上。
4.测细铜丝直径,记录要求同上。
5.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刻度尺的量程 mm,刻度尺的分度值 mm,零刻线是否磨损。
2.记录数据:
物理课本长 mm,宽 mm。
硬币的直径 mm。
细铜丝的线圈长度 mm,线圈圈数,细铜丝的直径 mm。
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设计:
一、提出问题:
二、猜想或假设:
三、进行实验:
(1)把装有海波的试管(高度约3cm)放在盛有热水(稍低于熔点,海波的熔点是48℃)的大烧杯里。
试管内装有温度计和搅拌器(玻璃棒),随时搅拌海波,并每半分钟记录一次温度。
(2)等海波的温度接近熔点时,稍减慢加热速度。
注意观察海波的变化:试管壁开始→海波逐渐温度海波全部熔化后温度。
实验现象:
(1)开始加热时,海波物态,温度计示数逐渐
(2)在一定的海波开始融化,熔化过程中热,但温度计示数,海波处于态。
(3)当海波全部熔化完毕,继续加热,温度计示数。
实验结论:
水的沸腾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①在烧杯里放入适量,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然后把插入
水里。
②把酒精灯点着,给烧杯加热。
③边观察边记录。
④做好实验后,把器材整理好。
观察记录:
①水温在60℃以下时,随着水温不断升高,杯底上气泡,有少量
气泡。
②水温在60℃~90℃之间时,杯底气泡逐渐减少,气泡上升逐渐。
③在90℃~100℃之间时,小气泡上升越来越。
④水时,大量气泡迅速上升,温度在不变。
⑤移走酒精灯,停止。
实验结论:
①沸腾是在液体和同时进行的现象。
②水在沸腾时,温度。
光反射时的规律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设计:
1、提出问题:
2、猜想或假设:
4、进行实验:
(1)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
(2)让一束光沿某一角度射到O点,经过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径迹;
(3)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重做一次,换另一种颜色的笔记录光的径迹;
(4)取下纸板,用量角器量出NO两侧的角i和角r,填入表中;
(5)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是否能看到反射光线。
实验记录:
3、实验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