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下人教版第24课送东阳马生序(节选)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东阳马生序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

2.了解赠序的文体特征。

3.能借助注释、工具书和同伴互助疏通第一段文意,朗读时正确把握停顿。

4.初步理解作者如何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勉励后生勤奋学习。

(二)课前预习:

1.给加点词注音:

嗜.()砚.()叩.()问叱咄

..()()

俟.()皲.()裂媵.()人衾.()烨.()然

缊.()袍容臭.()负箧.()曳屣

..()()

2.宋濂,字景濂,号潜溪,_____(朝代)文学家。他的散文清新简洁,行文善于变化,思想也比较深刻。朱元璋称他是“__________________”,刘基赞许他“_________________”,四方学者称他“____________”。宋濂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本文节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这里“序”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借助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第一段)。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仲,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三)课内导学:

1.导入:同学们,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2.作家、文体:

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作者。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浙江浦江(今浙江省浦江县)人。元末明初文学家,他的散文清新简约,行文善于变化,思想也比较深刻。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元朝末年,元顺帝曾召他为翰林院编修,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修道著书。朱元璋称他是“开国文臣之首”,与他同时代的人推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宋濂、刘基、高启合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宋濂潜心学问多年。明初朱元璋重用他,任命他为江南儒学提举,做太子的老师,并担任皇帝的顾问。他主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管起草诏书;朝廷的重要文书,也大都由他参与撰写。年老辞官回乡,不久因子孙参与乱党,全家被贬往四川,中途病死于四川奉节。宋濂生平著述很多,有《宋学士文集》75卷。他的散文成就最高,立意精深,语言生动畅达。《送东阳马生序》是他散文中影响最大的一篇。

文体介绍:

本文是作者写给他的同乡后生马君则的一篇文章,节选自《宋学士文集》里的《朝京稿》。本课节选了序文的前半部分。本文的重点是叙述自己的力学苦学的情况,以激励对方努力学习为目的。作者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地位和长者身份,就板起面孔说教,而是现身说法,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作者对马生的殷切期望寓于其中。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

赠序是古代文体之一,有临别赠言的性质。“生”是对晚辈的称呼,也有亲密的意思。3.字词正音: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在读中感悟、品味语言,才能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水平,理解作品内涵。朗读之前,同学们先自查一下,下面这些字词的读音你都准确掌握了吗?

叩(kòu)问叱咄(chìduō)容臭(xiù)负箧(qiè)曳屣(xǐ)

皲(jūn)裂媵(yìng)人衾(qīn)烨(yè)然

缊(yùn)袍俟(sì)嗜(shì)砚(yàn)

4.朗读课文:

请同学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文章。(现场老师组织朗读和评价)

名家会怎么诵读本文呢?下面请听录音,注意正确的停顿方法。

听录音。

5.分组交流,互通文意:

现在,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再借助注释、工具书和同伴互助进一步疏通第一段文意。(现场老师组织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6.质疑问难:提出小组不会解释的词和不会翻译的句子。

7.重点检验:

下面,我们通过一组句子来检测一下理解的基本情况。

①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无从:没有办法。每:常常,时常。假借:假,jiǎ,假,借同义。

(因为)家里贫穷,没有办法买书来看,常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后)就用手抄写,计算着日子(按时)归还。

②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走:跑。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逾yú,越过、超过。

抄写完毕,赶快去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③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尝:曾经。趋:快步走,奔赴。从:向叩问:请教。

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④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填:充塞,挤满。降:和缓。辞色:语言和脸色。

前辈道德高、声望高,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从来没有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四)当堂训练: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①书以观,每假借②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仲,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③。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④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⑤其室,未尝稍降辞色⑥。余立侍⑦左右,援⑧疑质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⑩,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⑾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宋濂,字景濂,号潜溪,_____(朝代)文学家。他的散文清新简洁,行文善于变化,思想也比较深刻。朱元璋称他是“_________________”,刘基赞许他“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